欲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 une introduction a la pensee de Lacan /Yu wang lun li : La kang si xiang yin lun [Di 1 ban. ed.]
 9787540761738, 7540761733

Citation preview

欲望伦 Lm

拉康思想

(法)纳塔莉·沙鸥著郑

Nathalie

Charraud

天品等译

Une L ' ethique introduction du desjr

a la pen 各 e

de Lacan

漓江出版社 桂林

L'ethique

du 必ir:

Une introduction

a la pensee de Lacan

本书由纳塔莉 · 沙鸥独 家授权漓江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 Nathalie Charrau 2012

著作权版 合 同登记 号桂图 登字 : 20 -2012-267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欲望伦理:拉康思想引论/(法)纳塔莉·沙鸥 著 ;郑 天 盐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

2013 . 2 (子午线译丛)

ISBN 978-7-5407-6173-8

I.

CD 欲… II . 心 沙 … @郑… m . 心 拉康, J. (1901 ~ 1981) - 哲 学 思想 - 文集

IV. (DB565 . 59-53 中 国 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12) 第 30480&号

特邀组稿:张旭 责 任编辑:单鹏 装帧设计: 李星星

出版人:郑纳新

漓江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广西桂林市南环路 22 号 网址: http :I /www.

邮政编码: 541002

lijiangbook.com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销售热线: 021-55087201-833

山东德州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晶华大道 2306 号 开本: 880mmx 1 230mm

印张 : 5 2013 年 2 月第 1 版

邮政编码: 253000)

1/32

字数 : 80 千字 2013 年 2 月第 1 次印刷

定价: 22 . 00 元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承印单位联系调换 。 ( 电话: 0534-2671218 )

恰当的“入口” 写在前面的话

杜小真

.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精神分析学家纳塔莉 · 沙鸥 女士的《欲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一 书,是她 2011 年秋在

北京大学和中国入民大学举办的拉康系列讲座的记录 。 首 先要感谢人民大 学 吴琼教授(还有他的大作《雅克 · 拉康, 阅读你的症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张旭博士和

北京大学及人民大学的相关师生,他们为促成沙鸥教授在 中国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本书的出版起到关键作用 。 还要 感谢国内外的中文译者们无功利目的辛勤工作,严和来博

士以及沙鸥教授在巴黎的其他多位学生为本书的翻译、校 订和成书所做的努力。还要特别感谢漓江出版社,没有出 版社的学术眼光和诚恳支持,这部如此有价值的作品难以

问世 。 《引论》篇幅不大,但内涵厚重 。 沙鸥教授以伦理学为 中心、以研讨班为文本依据分 三 个方面对拉康精神分析伦 --

理学展开讨论 : 与科学的关系 ,与政治的关系(包括 宗教与 性),精神分析的传递(通过结构语 言学 和现代“数学型”对

精神分析理论再反思) 。 很有意义的尝试仇 我想,这样的 尝试确实为中国读者阅读、理解形象扑朔迷离、思想艰深难

懂的拉康,提供了“ 一 个"恰当的入口 ©。 借用现在的时尚 语 言 ,沙鸥教授 是要导 引我们去追 寻拉康思想的前 世今 生。 对于我这样的精神分析的外行来说,可能在阅读中(特别是 涉及一些专业技术问题时)还是会感到疑惑不解,但是却会 在阅读过程中渐渐悟出许多道理,并且会依稀看到“出口” 的闪光 。 我想,沙鸥教授之所以能够进行这样出色的”导 引", 是否 可 归因于她在以下 几个方面的思考: l . 多元视角,注重“关联" : 拉康 的思想绝非 单一孤立、

凭 空 而来的无根之学,而是扎根千 厚重 而深远的西方哲学、 思想和科学传统 。 沙鸥教授解读的独创之一 , 就是在多元 视角下对拉康研讨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把拉康的精神 分析学放在西方哲学思想传统及其当代发展中讨论 。 沙鸥

教授要告诉我们,和素来轻视哲学 、 人生观的弗洛伊德相 反,拉康不断与过去和当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对话,比如柏

CD

拉康本人对自己的伦理研讨 班就非 常重视,看作是他最满意的几个研讨班

之一,也是唯一一次他想亲自整理成文字的研讨班(第七研讨班),后来因种种原因没 有如愿 。 他的 1952 —1 980 年间研讨班的讲演和谈话由拉康的学术传 人雅克-阿 兰 · 米勒教授整理成书 (SeuiJ , 1975 —2011) 。

@ 沙鸥教授谦逊地强调她的引论应该称之为“一个引论”,恰恰是这个“一 ”, 这 “ 一个引论”角度特殊 , 线索分明 , 思路清晰,阐述明白 ,极具 创新性和启发性 。 加之 沙鸥 教授多年 从 事精神 分析 理论 、特别是拉 康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又有深厚的科学、 哲学、人类学等方面的学养背景 ,更 使这个 “一“ 变得意味深长 。

2

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萨 特……如米勒 (J agues - Alain Miller) 教授精辟指出的:拉康

的精神分析学不但和过去、现在的思想大家们沟通对话,而

且和当代西方诸多学科、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connexions) 。 只有理解这种“关联”,才能真正领会拉康对

千精神分析的重新梳理和反思的重要意义,才能理解拉康 的精神分析学对传统精神分析的突破,他的批判更应是对 西方思想史和认识论方面的贡献 。 2 .直面哲学: 沙鸥教授和她的前辈米勒教授都有着深

厚的哲学 背 景,所以她对拉康精神分析的解读 独特,更 具理 论色彩 。 她认为,和那些“为哲 学而哲学”的纯粹哲人相反 , 和那些希望哲学受制于意识形态、为“主人”和既定目标服 务的理论家不同,拉康面对哲学,并非把哲学变成精神分 析,并非利用哲学达到某种目的,而是以精神分析的方式与

哲学沟通,更好 地回答形而上 学的重要 问题 。 这就使拉康

的许多关键概念从哲学本源上获得更加深刻的意义 。 比如精神分析最 重要 的概念“无意识”,是哲 学让拉康 从新的角度重构之,使他对在人的个体那里行不通的东西

感兴趣,对各种符号的症状的解释,也就是对揭示主体的 “无意识“感兴趣 。 西方哲学源头的亚里士多德对存在提出 的各种间题,也开启了精神分析理论中与“无意识“密切相

关的欲望、认同、命名和承认的范畴 。 沙鸥教授指出 , 拉康 直面哲学而提出的“无意识 ”理 论的目的,是要把 “欲 望 ”从 康德的“物自体 ”(chose en soi) 那里解放出来,同时通过萨 3

特的“自为 "(Pour - soi) 对之进行再思考,最后与海德格尔 的“物“联系起来 。拉康的无意识欲望的讨论的重要贡献, 在于脱离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纯粹神经生物学甚至心理 学的秷秸,使精神分析并不单纯意味着医疗诊断实践,而成 为对人类存在及其不适、欲望的关怀,使人脱离生物学决定

论,和西方哲学的“心灵治疗"的古老源头连接呼应 。 也正

是在这个意义上,拉康把他的伦理学名之为欲望的伦理学 。 3 .结构 主义 的语 言重构 : 拉康应属二十世纪法国哲学

结构主义一代0 ,也 可说是“怀疑一代”的思想大师 。 沙鸥 教授指出,是结构主义使拉康得以运用语言学的概念重新

梳理弗洛伊德的发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寻问话语要说 的是什么,千是“精神分析的经验在无意识中发现的是语言

结构”©,他以语言体系及其能指成分的方式更深入地对 “无意识”进行理论阐释,他提出“无意识具有像语言一样结

构" 。 依照米勒教授的看法,这个命题说明,无意识是结构, 无意识具有像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的语言一样的结构 。 正 如 Clotilde Leguil 指出的,弗洛伊德从无意识思维出发规定 无意识,拉康则从语言结构本身规定无意识 。 沙鸥教授由

此说明拉康 关心的是症状所表达的我 们并不知道的东西, 即主体需要在自身中清理出来的无意识 。主 体是"它说”的 结果 。 欲望伦理,就是“好好地说”的伦理 。

O

根据哲学家 F. Worms 的 说法,二十世纪法国哲学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 精

神、存在 、 结构和自然阶段 。 参见(萨特和拉康》 , 12 - 13 页

@

转引自(萨特和拉康), 15 页 。

4

4 . 通过“数学型”接近精神分析理论: 沙鸥 教授 告诉我

们,和数 学的关系 是 拉康独有 的 。 这也是沙鸥教授解释拉 康的一个独到之处 。 拉康从列维-斯特劳斯那里借用的符 号(象征)、想象和实在的 三分法 贯穿着他的全部学说 。 精 神分析的经验不仅需要说明符号和想象这两个维度的印

迹,还要解释那些规定其与世界关系的东西 。 而在拉康 看 来,这个 实在 的维度只有依靠数学才能把握 。 沙鸥教授在 她精致而明晓的著作 《拉康 和数学 》 (本书收入的《能指的

弗洛伊德 式 拓扑学 》 选自此书)中就 清 晰地梳理了拉康那 里

的三种 重要 数学 型,为了克服用巳有术语去建立谈论”无意 识"的困难,拉康提出 一 种文字,这种文 字类 似数学公式,用

字 母来集中长长的运算过程 。 数学意义上的拓扑学使得标 记分析意义上的症状结构成为可能 。

关于沙鸥教授的这本书,还有许多可说的 。 严格的学

理,精湛的分析,加上沙鸥教授在书中显 示 出的法国风度和 魅力,相信它会得到中 国读 者的 喜爱 。 但这还不是全部 。

沙 鸥教授与中国有缘:她 生在 中国,在中国长到 8 岁,多次 重回中国寻根溯源 。 从与她第一次交往、第一次读她的文 字、第一次听她讲课开始,我就总是感到这种缘分,有某种 共同的东西(是否就是拉康的“大他者”?沙鸥教授的“文 化的他 者 ”?)潜在于我们的 无知中。而这些潜在 的因 素 ,却 让我们得以互相理解,彼此信任 。 沙鸥教授的中国情结不 仅仅体现在她的文字中,还表现在想把她所知道的拉康、她

所研究的拉康思想传递到中国的热情中,表现在她多年来 5

对在巴黎、成都、北京等地的中国学生的帮助和支持中,表 现在她为中法学术交流和互动孜孜不倦的奔波和操劳之 中 。 本书的意义超过文字本身 。 本来这个前面的话应该由汉语拉康专家吴琼教授等学 者撰写,现在由我这个外行完成,只能是谈谈自己的一些感

想,求教专家 。 也借此机会表达对沙鸥教授的敬意。

2012 年 12 月 21 日

..

6

言 引 纳塔莉 · 沙 鸥

2000 年,拉康 《 文集 》 的 一 部分被翻译成了中文,这是 由褚孝泉所译的 。 不管是从文学的、哲学的还是从精神分 析的角度,众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拉康的著作 。 在 北京的哲学教授们也展开了对拉康的这部译作的研讨,也

对他的其他著作进行了研究,如,围绕英译本或法文原著所 进行的研讨班 。 2011 年正值吴琼教授对拉康的研究出版之 际,我有幸趁机来到北京做了 一 系列讲座,这里出版的正是

这些讲稿的翻译稿 。 我尤其要感谢北京大学教授杜小真女 士邀请我来北大,进而我才认识了人民大学的吴琼教授、张 旭教授,以及其他教授和教研人员们,他们都对拉康的思想 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

在成都的霍大同教授身边有一个小组,他们的研究更 多地围绕着精神分析的临床工作 。 而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 的优势正是在精神分析的哲学这 一 面 。

(W eltanschauung) 的东西,与之相反,拉康从未停止向种类



弗洛伊德质疑哲学以及所有 一 切类似于“世界观”

弓I

l

欲望 伦 理 :

繁多的思想家进行借鉴,但是,他却是以 一 个精神分析家的

拉康思 想引 论

方 式。何出此言呢?因为,他并不是要用精神分析来分析 哲学,拉康自始至终都反对这样做,也不是要让精神分析安 置于无论何种既 存 的哲学体系中 。

事实上,拉康对既存的哲学针眨颇多,因为他认为,从

2

根本上说这样的哲学服务千主人,它趋向巩固统治地位的

意识形态 。 但是马克思除外,他同弗洛伊德一样关心的是 那些在文明中的症状,将其看作是对文化适应不良的标记 。 精神分析家关心的是,处在他独特性中的主体身上的那些 不适,关心的是症状中所表达的东西,这些症状是需要解析 的标记,这些症状向主体提出“去把那些主体的无意识清理

出来“ 立一 种欲望的伦理,也即是 一 种“好好地说”的伦理

( ethique du" bien dire”) ,随着拉康的教学而变得明确 。 也 许正是要好好说的这个努力,制作了那些对形而上学的巨

大难题的回答,而这些难题通常都和神经症者的问题相交, 这使得拉康对那些哲 学 家 产 生兴趣 。 他首要的对话者是亚 里 士 多德,因为此人处在西方哲学的源头,他的价值在于,

就整个主体的存在自身,提出了根本性的问题,揭开了同 一 性问题 、 命名问题以及在精神分析中遇到的再认 ( reconnais­

sance) 的问题 。 于 是 ,拉康 一 步 一 步地将这些哲学与弗洛伊 德的贡献对质 。 应我的北京对话者们的要求,我优先谈到了伦理和政



“精神分析绝对允许你们指望着把那些是你们主体的无意识清理出来 ” ,见雅

克 · 拉康 : 《别集》 (A utre Ecrits) ,543 页。

治的问题,但是,我也同样强调了精神分析与科学的关系在 当代的重要性 。 因此,第一个部分的命名是“面对科学和伦 理的精神分析",第二个部分是“精神分析和政治" 。 第 三 个

部分是通过“数学型” 叭 mathemes) 来触及精神分析理论 层面 。

精神分析事实上询问的是言说想要说什么,它引领了 拉康带着语言学的概念来重新表达弗洛伊德的发现 。 材料 是由能指所给予的 。 正是在能指的这个物质主义的基础

上,通过 一 个拉康在弗洛伊德那里取用的机制才产生了所 指的效果,这个机制是处于能指元素之间,弗洛伊德冠以凝 缩和置换之名 。 这些置换和凝缩运行于视觉、听觉或是触 觉的层面上,并且如同癒症性症状那样带有身体上的反应, 这些反应经常对抗解剖结构 。 这个机制中的某种自动性,

同样也导致了处在强迫性神经症症状 一 面的思想所倾向的

无休止推论 。 无意识是这样 一 种思想:它无休止地对我们 的不知进行着工作,它在我们的口误、动作过失中以 一 种不 适宜的方式呈现出来,或是在梦中以 一 种使人吃惊的方式 呈现 。



Matherne 是拉康创造的一个词 。 首先我们可以从 matheme 里 面 听到 ma theme

“我的 主题 ”即拉 康的个人主 体 性 的表 达 ; 其次 matheme 源 于 matl1ematique ( “ 数 学 ”) 。

拉康 的 matheme 参考了海德 格 尔关千 mathemata ( “ 数学因素 ” ,见《海德 格 尔选集》 , 孙周 兴译 , 854 页)的观点 ; 希腊文中的“数学 ” 词源也有 “ 学习”、 “ 科学 ” 、 “ 教学的欲望 ” 、“学

“ 数学型 ” 的 翻 译 , 采纳了吴琼在其著作《雅克 · 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中的翻译 , 突出该 词与数学之间的关系 , 以及拉康强调的其在精神分析传递中的整体性 。 参见后文《数学

之物》中对拉康《晕头转向》的引用 。 一—-校者注

弓I 言

生 " 的意思 。 中文对 matheme 有多种翻译 : 母题、基式、数元、数学型等等 。 本文采取了

3

欲 望 伦理: 拉康 思想引论

4

与数学的关系是拉康独有的,在弗洛伊德那里这样的 一个范畴从未出现过 。 当时,弗洛伊德指出用已有术语创

造新的术语来谈论无意识的困难性,已有术语必然将人们 带回到已有的语境中,而在无意识结构中揭示出的新东西 与这样的语境没有半点关联 。

比如,精神分析中的俄狄浦

斯神话、石祖叨 phallus) 或是冲动的概念 。 拉康通过提出一 个书写跨越了这一困难。这个书写类似数学公式,仅仅是 用一些字母将一长串要表达的东西收拢来: $代表分裂的 主体 (le sujet divise), S1 、 S2 代表能指, a 代表客体,等等 。

我将不去强调被称为拉康式代数炽 I'algebre lacanienne) 的 东西而是着手千某些拉康所使用的数学。最基本的当然 是涉及到拓扑学的数学,这个拓扑学定义了能指之间的邻 近关系,这是个拉康常常提到然而没有花时间去发展的概

念,例如在《石祖的意义》这篇文章中:

在谈到梦时,弗洛伊德称无意识的舞台为另一 个舞台 (eine andere Schauplatz) ,在支配这另一个

舞台的法则中重新找到一些效果是重要的,这些



石祖 (Phallus) ,拉康从古希腊—拉丁语中借来这个词,它是 一 个勃起的阴茎雕

像 。 需要注意的是此词原义并非指阴茎本身,而是指阴茎的 一 个代表表象 。 古希腊时, 此类雕像多为石质或陶质,而在中国古文物文献中也有类似的雕像 。 译为“石祖” , 是采

用中国古文献中巳有的名称,这是成都精神分析小组在 2000 年左右的一次集体讨论结 果,当时的研讨班有霍大同 、 秦伟等人 。 拉康把此词引 入 精神分析当中,从而让阉割从

弗洛伊德那里的对真实的阴茎阉割过渡到在符号界里的符号性阉割 。 其为“欲望的能 指",拥有符号化的能力 。 本书将在多处谈到这个拉康派精神分析的关键概念 。 一校 者注

@

我们能够在吴琼的著作《雅克 · 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中找到对它们的介绍 。

效果构成语言不稳定的物质元素链的平面上暴

露:这些效果,按照换喻和隐喻所构建的生产所指 的两个方面,被能指中的结合和替代的双重游戏

决定;这些效果也决定着主体的构建 。 在这一点 上,一个数学意义上的拓扑学就出现了,我们很快 便意 识到 ,如果 没有这个 拓扑,哪怕仅仅是 标记一

个分析意义上的症状结构都是不可能的 。。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 一 段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同样地

关联到中国语言以及它的表意文字,中国语言文字允许了 数不清的 、 导致歧义的组合以及重新排列的存在(歧义恰是 分析治疗技术的基础) 。 拓扑学通过引入邻域 (voisinage) 来 考察能指间的邻近关系 (les rapports de proximite) 。 对我来

说通过拓扑学我们描绘出一个自身带有普遍性的语言结 构的平面 。

第 二个基础性的数学概念,拉康 一 直到他教学的尾声 都在推进,涉及的是成 一 ( fait Un) 的东西,也就是集合论意 义上的全集 (I'ensemble) ,它的原型是空集 (1'ensemble

vi-

de) ,既然作为 一 个集合存在,这个空集就不是无 (rien) ,如 同 一 个空花瓶那样 。 这个空 ( vide) 确切地说是物 (Chose),

围绕着它打转的,在弗洛伊德那里是欲望,在拉康那里是能 指链 。 物凿空了花瓶,容纳着海德格尔意义上的空 。 海德 弓l 言

O

雅 克 · 拉 康 : 《文 集 〉 , 689 页 。

5

欲望 伦 理 :

拉 康 思想 引论

6

格尔将这个空作为物整理到 mathemataCD 的一边 。 这就是为 什么这 一 系列讲座的第二篇文章是阐述我们称之为数学之 物的东西 。 这个部分的第 三 篇文章谈论的是与中国数学的关系 。

它强调了数学的跨文化范畴,并因此面向弗朗索瓦·于连

(FranQois Jullien) 称之为“可思的共同体 ”(la communaute du pensable) 的东西 仇

最后,我愿意追忆我个人与中国有联系的经历,并以此 来结束对这本书的简短介绍 。 在北京讲座的这些日子对于我来说是一次真正的溯 源 。 我这次是第 三 次回来,在 2008 和 2010 年的时候我就已

经来过北京 。 每次回来都是回到我儿时的城市,因为曾经, 我在这里生活到 8 岁,更特别的是,在这里,我学会了阅读

与书写 ©。 这也是为了说,我对中国的亲近不是哲学的,而是个人

的 。 诚然,北京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而 当 我漫步在胡 同和城中的林荫道时,我还是轻易地重新找回那些感觉 、 那 些 气 味、那些味道 。 我已经忘记了中文,尽管比起法语来, 她才更是我的第一语 言 。 但是,这是肯定的,我的无 意 识,

(D

Mathemata ,原文中保留着德文形式 , 此处沿用,此语可译作 “ 数学元素 ”, 见 第 3

页注 。 一校者注

@ 弗朗索瓦 · 于连 : 《围绕于连思想的对话》中《代序》 , 杜小真主编 , 北京大学出 版社, 16 页 。

@ 纳塔莉 · 沙鸥是法国道教研究专家康德谋 ( Max 凡山enmark ) 的女儿 。 康德谋 与他的家人于 1947 至 1953 年居住在北京 。 一—-译者注

它,仍然留着中文的印记! 当拉康谈起大写他者 (Autre) 时,并不是要在哲学的意 义上指出一个相异者 。 他区分出小他者 (petit autre) 和大他 者 (grand Autre) 。 小他者,这是我的相似者,另一个我,于他

之身,我很好地投射着故事与幻想 。 大他者,是文化的他 者,是社会规则的他者,是那个我虽置身其中却不知的语言 的他者 。 这个大他者,或者进 一 步说,这样的大他者的辞

说,正是它是无意识,自童年起,积累的语言的沉积地层构

建着它 。 它是被讲和被听的话语的效果,是符号界的效果,



即,语言的效果,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语言的愧偶:就我 的情况而言,大他者很大部分是中国的 。

因此,我带着精神分析作了这次向中国的返回,随着讲 座和研讨班的进程,我尝试着传递了一些理论的基础知识, 希望能够帮助 、 引导你们对拉康的阅读 。

我还要感谢这些文章和讲座的译者们,他们的名字出 现在每篇译文的最后 。

在巴黎,在我的拉康文本研讨班上,有 一 些中国学生跟

随我,我也要感谢他们当中 一 些人,他们在严和来的带领

下,在进行统一术语工作的同时,对所有的译文进行了重新 校读 。 他们是:严和来、姜余、鞠睿、王婷婷、杨眉、张涛、吴 昶、徐雅玵 。 nrJ



(鞫睿译) 7

目录

3 23 l2



习勹

l

面对科学和伦理的精神分析 雅克·拉康 : 欲望伦理 当代拉康 精神分析与科学 : 作为原因的真理

47

精神分析与政治

49

拉康教学中的政治维度

59

拉康与性差异

66

关千 pas ;r tout ( 并非全体 ) 的 — 个中国例证

75

通过数学型的接近

77

能指的弗洛伊德式拓扑学

109

数学之物

132

中国数学

136

译后记



)

精神分析

面对科学和伦理的

(

文:沁交 2\ 》 \卜 砂 气 ~ 冬 ( 4 、 乓 ( ' ( . 、 4 ,文姿 A .(、( 气 , [ 夕 I(、 r`

` . .

[、



)

`

欲 望伦 理 :

拉康思想引 论 4

义 。 我们永远无法说出所有我们想说的东西,无意识就是

无法爆发,被压抑,停留在朦胧中,只有通过“它说 “ O才涌 现出来,而主体却对“它说“没有任何认识 。 由此看来,在拉 康那里,无意识就像语言那样被构成 。 这种语言离不开我

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但更重要的是,真正对这 一 语言起决定 作用的是另一种语言:并作一个词的"呀呀言语 ”(lalan­

gue) ® 。 拉康之所以发明这个新的词汇,就是为了说明这种 决定我们无意识的语言有这样的特质:"呀呀言语“只属于 我们自己 。 “法国式花园”,”重返弗洛伊德”,“它说”,“无意识像

语言那样构成“,这些表述都体现了拉康学说的特点 。 拉康 有着将思想压缩成词汇或短句的技巧,他甚至将思想用代 数形式表现出来 。 拉康把这种方法称为“数学型” (mathemes) ,如同铀点 一 般的“数学型”很有用,它们都表明

了精神分析理论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 这里需要注意 一 点,尽管拉康采用了现代形式逻辑的模式,但这一做法并不 是出于认识论的目的,而是出于伦理学的需要,所以从这个 意义上讲,我们不能将精神分析学视为数学化的科学 。

拉康不仅是弗洛伊德之后最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

同时还是思想家 。 凭借着分析家的经验,他和所有时代的

CD

~a parle , 弗 洛 伊 德的“本我 ” 在 法文 中 被 翻 译为 ca , 这里的 “ca” (它 )即是 此

意 。 ——-译者注

®

Lal血gue (呀呀言语) , 拉康将定冠词 la 与 langue 连写成一个词,此种情况在汉

语很难表达 。 一一译诸节主

哲学家们对话,讨论 一 些关于主体与世界关系的基本问题, 如何正确地获得认识,如何在存在中表现 。 拉康有着强烈 的好奇心,正如我已经提过的那样,他在论述伦理问题时, 多次引用了中国思想家,尤其是孟子的观点 。 1959 年至

1960 年间,拉康用了 一 年时间讲授精神分析伦理,这是唯 一 一门他希望亲自整理的讲座,可见伦理问题对他来说是多 么地重要 。 但这一计划最终没能实现,和其他讲座 一 样,依 然是 J. A. Miller心 整理的讲稿 。 这是拉康去世后 Miller 整理 的第一部讲稿,因为 Miller 知道拉康本人再也不能完成这个 任务了 。

在此提到拉康的辞世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 为了纪念 拉康去世 三 十周年,法国出版了若干相关书籍,由于时间有 限,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拉康的欲望 伦理 。 这个学说围绕着实在 (reel) 这 一 问题展开,虽然言语

和语言在现实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实在却无法被词汇 、 复 现表象 (representations) 、能指 (signifiants) 或图像所表现 。

雅克·拉康:欲望伦理

CD J. A. Miller(雅克-阿兰 者注

· 米勒),拉康的学术继承人,也是拉康的女婿 。 一一-译

5

砍屯伦理 :



i 6

2 伦理区别于日常道德:实在 (reel) 的维度

从斯宾诺莎到列维-斯特劳斯

从青少年时代开始,拉康就开始阅读斯宾诺莎 (1632-

1677) 的《伦理学》 。 他将这部作品的提纲挂在卧室的墙上, 并在上面标示出箭头,以体现斯宾诺莎所设想的儿何架构 。 斯宾诺莎通过欧氏几何的形式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他将 “善“和“理性”等同起来,而社会性自我则是认识的障碍 。

在斯宾诺莎看来,唯一有用的事物就是能够提升我们的欲 望和思想能力的事物,这些事物同时带给我们幸福感;悲伤

是恶,而愉悦只存在于认识的进步中 。 拉康稍后说悲伤是 道德上的懦弱,联接着人类基本的激情 (passion) 之一,即 “无知"的激情 。

指明这一点将是有意思的,我们发现,在斯宾诺莎那里 出现的元素,在拉康的著作也能全部发现:

将认识问题同数学公式联系起来 。 —强调欲望和愉悦 (joie) 的重要性,并将它们视为生

命前进的罗盘 。 坚定地用理性反对渴望在另一个世界中获得幸福 的盲目信仰 。 这个“理性”属于拉康所定义的符号界领域,它与 想象界领域相交会,对符号与想象的区别涵盖了斯宾诺莎 所说的在理性和社会性自我之间的区别 。 在拉康看来,自

我是在想象界的一边,“自我“如此主导着“无知“激情之外 的,另外两种人类基本激情,即“爱情”与"仇恨" 。

-—斯宾诺莎将神与自然等同起来,这 一 理论由于与 犹太—天主教中人形化的上帝形象相悖而被视为异端学

说,斯宾诺莎也因此被驱逐出阿姆斯特丹的犹太教团体 。 1963 年,拉康也被逐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被迫离开圣·安 娜医院,离开那个他十多年一直讲学的医院 。 当研讨班在 Ulm 街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重开的时候,拉康使用了”被驱 逐出教会 ” (excommunication) 一 词将自己受排挤的经历与

斯宾诺莎的遭遇等同起来 。

拉康从列维 -斯特劳斯那里借用了符号 、 想象和实在的 三分法,这 三 股"绳索”相互缠绕在 一 起,并贯穿了拉康的全 部学说 。 我之所以使用“结”"绳索”“编织绳”这类比喻,是

因为拉康在学术生涯后期从扭结数学中借用了著名的波罗

密欧结 。 与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战争和纠纷促使拉康于 1953 年真正开始对公众讲演,其标志就是 《言 语和语言的功 能与领域 》 (Fonction et champ de la parole et du langage) 这部

欲 望伦 理

从本质上来说,道德就是 禁 令,其传统依据是神向摩西



“实在”概念有助千我们明确道德和伦理之间的区别

拉康

尝试将精神分析 学 理论化 。

·

篇文章中明确指出了 RSI (实在 、 符号 、 想象 ) 的重要性, 并

雅克

奠基之作 。 我们在此文中可以发现航行的开始,拉康在这

7

欲望 伦 理 :

传达的,记载于石板上的“十诫" 。 道德以传统为基础,属于

拉 康 思想引论

应该被遵守的习俗范畴 。 在社会生活的正常有序运行上,

道德是必不可少的 。 道德大体上还代表了主体与拉康命名 的符号界的大写他者 (Autre) 之间的关系,相对千想象界关

8

系中的小写他者 (autre) 。 在主体生命的初期,大他者具象

化为父亲和母亲的形象,而小他者的位置则连续地被多个 小主体占据,主体与这些小主体建立起镜像的关系,这一点 拉康在《镜像阶段》 (Le Stade du miroir, 1936) 一文中进行了

理论化 。 我们还可以说,道德,尤其在资本主义社会,关系 到财富以及财富带来的"享乐 ”(jouissance) 方式 。 "享乐”

一词是拉康理论中的重要术语,它最初是 一 个法律术语,指 我们有权拥有和传递的东西 。 面对提取财富带给我们的快 乐 (plaisir) ,道德提倡在财富的使用上保持节制,“中庸"的

态度 。 因此,道德同时也建立在对享乐的挫折之上 。

伦理维度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伦理拥有比用来识别自我的能指(从大他者中所获取 的能栝)更重要的决定权 。 弗洛伊德将压抑分为两种 : 原初 压抑 (Urverdrangung) ,由于原初压抑是由原初享乐的永久

丧失引起的,所以我们无法触及它,它处于复现表象之外并 在能指网络上打洞;继发性压抑 (refoulement secondaire) ,继

发性压抑的出现是由于我们不愿知道(或承认)自身的欲 望,继发性压抑 一 方面受外界禁止的压制,另 一 方面也受原 初压抑的吸引 。 欲望本身是被在符号界中的打洞这一事实



和这 一 事实的结果不可触及所定向 。 就精神分析而 言 ,伦 理要考虑到欲望被“物 ”(das Ding) 吸引这 一 事实 。 物,弗洛

伊德如此命名是为了将之类比为与母亲身体之间的永远断 绝的原初关系 。 理想主义道德观将至善作为道德的 参 照, 与此立场相反,弗洛伊德认为没有什么至善,只有“物”,母

亲 , 乱伦的客体,唯 一 的绝对 。 这是 一 个被禁止的善,除此 之外没有别的善 。 拉康将 实 在的范畴定义为无法抵达能指的领域 。 因

此,这个范畴是伦理的中心,因为善的领域正是围绕 着 这个 完全不能触及而又具有吸引力的中心组织起来 。 问题在

于,要将实在作为“空”来认识理解,并通过欲 望 和时间的辩 证法来思考实 在 。

3 . 逻辑时间

拉康的思想充满紧迫感,这让拉康看似傲慢无礼 。 但

他很快就被圈里人视为大师,斗争和敌意也随之而来,我们 或许可以用想象界中与小他者的关系解释这些斗争 。

人后背贴 一 张纸片,这时囚犯们就不能再交谈了,而那个最

欲望伦理

三 人出 示 了 三 张白色纸片和两张黑色纸片,然后,他在每个



述了 一 个故事 。 一个牢头向 三 个囚犯提出 一 种安排 : 他向

拉康

讨过时间 、 思想的节 奏 以及紧迫感等问题 。 他在文 章 中讲

·

logique et l'assertion de certitude anticipee , 1945 年) 一 文中探

雅克

拉康很早就在 《 逻辑时间和预先肯定的判断 》 ( Le temps

9

欲虫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10

先发现自己背后纸片颜色(黑或白)的人将被释放 。 于是牢 头将三张白色纸片分别贴在每个囚犯的背后,此时,每个人 只能看到另外两人身上的纸片(两张白色纸片) 。 一段时间 过后, 三 个人,在 同 一时间,急切地说出了自己纸片的颜

色一白色 。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问题的答案揭示了 三 个 时间段:

看的时间:每个人 看到另外两人背上的白色纸片 。

理解时间:如果我背上的纸片是黑色的,对方二人都 会 看到一张白色纸片和 一 张黑色纸片,于是这两个人便会这

样想:如果我的纸片也是黑色的,那么对方就应该立刻指出 自己的纸片是白色的 。 可事实上没有 一 个人这样做,可见 我的纸片不是黑色的 。 结论的时间:我的纸片 是白色 的 。 然而,上述思考过程建 立 的是智者诡辩,因为离开的时 刻也可能被 三 人之一分析为之前的时刻(即这个离开的人

看到的是 一 黑 一 白), 三 个主体的主观时间不会相同:我们 说的不是时钟时间,而是 三 个主观时间并不 一 定要同步 。

拉康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只有通过集体的努力才能达到真

理,如果 一 个人出了错误,那么他就会导致其他人犯错误 。 在战后的当时,这一提倡相互认同和认为真理可以被共同 拥有的逻辑很受法国共产党的推崇,法国共产党一直都非 常支持拉康 。 在这个故事中,每个人出去得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一旦以预测的方式获得了确定答案(因为正确答案只能在

三人同时出去时才能被确定),就要立刻出去 。 因此这个紧 迫感的功能是根本的 。 在不真正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的情况下就匆忙完成行动这一时刻,终究是一种后天,在拉 康看来,它表明了在 一 个行动中,总是会存在某种逃离主体 的东西,它是在控制之外的 。 相反,肯定性只能在行动中 、 在事后才能获得,就像故事所描述的那样 。 囚犯们被获得自由的欲望所带动,这让我们看到欲望 与焦虑之间的相似性:对死亡的焦虑与对自由的欲望共同

起作用 。 猜错的可能性一直存在着,一个失误或错误行为 都会成为引发灾难的元素,让 三 人 一 同受难 。 故事的美满 结局不仅要求主体要有同样的理解时间,而且也要求主体 不能受灾难冲动的控制 。二 十世纪的战争充分证明了弗洛 伊德提出的死亡冲动理论 。 死亡冲动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

无意识有时会与我们的利益背道而驰,为什么令人不悦的

甚至悲惨的情形如宿命一般,总会在生活中重复出现 。 这 个“重复的自动性”(弗洛伊德)被拉康重新定义为能指链 条的规律性,能指链条围绕一个复现表象的虚空中心,这个 虚空中心就是对应着弗洛伊德之“物”的实在点 。 在讨论精

可伦理学》作为伦理研讨班的开端 。 在这部作品中,亚里士 多德将至善与具体的善、很好地完成某件事的善及手工业 者熟练操作的善相区分开来 。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善是

拉康 :欲 望 伦 理

经常以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来开始他的研讨班,他以《尼各马

·

看看拉康在他的伦理学研讨班中所强调的哲学思想 。 拉康

雅克

神分析伦理中“物 ”(das Ding) 的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来

11

欲 望 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12

一 种习惯,是良好的教育所培养出的好习惯;对善的欲望是

自然欲望,因为这一欲望与行为活动的预定目标相符,这样 一来,快乐的出现是理所当然的,当然,这里的快乐不包括 属于动物范围的性欲望 。 弗洛伊德提出了主体被自身无意识分割的颠覆性理

论:主体对自己的欲望一 无所知,欲望被封闭在复现表象未 曾出现的拓扑布局里,它像勋鼠一般在长长的能指链上奔

跑,并且通过一个阻止固着的无可救药的不满意,被 一 个根 本性”不是这个”所标记,于是平,不再有欲望的自然性 (naturalite) 。 那么在亚里士多德和弗洛伊德之间到底发生 了什么呢?

4 .现代化运动

无论是被西方古代哲学家理想化的至善,还是被视为

人类自然属性的至善(孟子),都不再是现代世界的 一 个有 效的标准 。 在上述两种古代哲学取向中,欲望或被解释为某种绝 对(柏拉图的至善),或被描述成某种能被教育和好习惯激

发的自然禀赋(亚里士多德,孟子) 。 快乐只是肤浅的追求, 而伦理关注的则是幸福 。 还要注意的是,伦理绝大多数指 的是主人的伦理,内行的伦理,不管怎么样,都是作为权力 帮凶的精英们的伦理 。

弗洛伊德之所以能发展出 一 套非自然主义的欲望理

论,就是因为科学理论引发了哲学的现代化运动,主体被放

到了哲学的中心位置,尽管主体在科学中可以被忽略不计 。 与此同时,自然也从数学化的实在中消失了 。 在伦理研讨班中,拉康提到了两位 18 世纪哲学家,黑 格尔和杰瑞米.边沁,他们是这一 转折时期的代表 。 1933 年至 1939 年间,拉康跟随亚历山大·科热夫 (Al-

exandre kojeve) ,进入对黑格尔的阅读,这门阅读课的线索

就是欲望问题 。 动物的欲望总是被生存、续命的欲望所决 定,当欲望脱离了动物欲望,它就成为了人的欲望 。 人的欲

望建 立 在价值的基础上,如果价值没有被他人所认可,那么 欲望就迷失了方向 。 欲望 一 旦被点燃, 主 体为了得到认可 便会蜓而走险,甚 至 在斗争中不惜性命,这场斗争最终引发

了主人与奴隶之间的辩证法 仇 但辩证的演变最终会导致

主人价值的丧失 。 我们在这里 需 要注意两点 : 首先,欲望完 全是 被认可的欲望,欲 望本身 需 要被如此承认;其次,主人

的位置曾遭到了严重的动摇 。

拉康借鉴了边沁,这位功利主义哲学家的虚构理论 (th的rie des fictions) 。 这个理论可被视为语言学的雏形 。

过词语被表达出来,而引起拉康兴趣的正是以下观点:词语

都是虚构,这里的虚构并不是指幻象,而是说词语无法表达

雅克 ·拉康

一 切有用的东西,即使其目的是 一 个具体的结果,都必须通



者注

在 斗争 中 先获得承认的人 成 为主人 , 而斗争 中 的另一方则沦为奴 隶 。 ——-译

13

CD

欲 望伦理

现实 。 边沁认为,经济协议及合同均建立在这 一 虚构之上 。

欲望 伦 理 :

拉康思想引论 l4

伴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化运动将主体塑造成有掌控

能力的主体,由于主体又是重大技术进步的实现者,主体的 掌控能力更加被巩固 。 主体就像 《 西纳 》 (拉辛悲剧)中那 旬台词说的那样,“我既是自己的主人也是宇宙的主人” 。 笛卡尔通过“我思”将主体的概念推向极致:抹去一切后天

获取的知识,剩下就是纯的思想',即“我思”;从“我思”出发 得出一个假设的存在,即“我在“ 。 承认了上帝不会欺骗人 类,认识的良性发展便有了保障,生体便可以有意识地获取 思想和认识 。 法语中”意识 ”(conscience) 一 词有道德层面

和认识层面的双重含义:有“好的意识(良知)”,指在道德 方面没有任何需要反省的地方,而当”意识”指对知识的拥

有时,则和无意识相对 。 在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思想中, ”意识”的含义并不明确,因为道德正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掌

握和扩展之上的 。 弗洛伊德革命(弗洛伊德本人将自己的理论比做哥白

尼革命)完全推翻了笛卡尔的理论,他用表示无意识的“它 想 ”(9a pense) 取代了“我思" 。 拉康将 主 体视为"它想”的

结果,他依然采用笛卡尔的推理过程,但是这里的主体是在

能指范畴下被假设的主体,并且只能被 一 个能指为了另 一 个能指而代表 。 主体是"它说”的结果,“它说“不知道自己

到底在说什么 。 拉康在第七研讨班 CD 中尝试着指出了如此



即伦理学研讨班 。

校者注

翻转的伦理学后果 。

5 . 作为存在的缺失的欲望,面向大他者之解析的欲望

如前文所述,欲望被引向能指链条的洞,即原初压抑的 洞,原初 压 抑反映了我们与永久丧失的母亲之间的联系 。 在此基础上,拉康对精神分析中抵抗 (resistance) 的概念进

行了批判 : 抵抗并不是主体对自身欲望的抵制或拒绝,而是

欲望的构成和 言 语之间的不兼容 。 由于欲望不能通过词语 被表达出来,这就导致了欲望对象的缺失 。 拉康提出了“ 存 在的缺失 ” ( manque-a-etre) 这 一 概念,并同时给出了几种解

决方案 。 欲望总是在来自于大他者的意义里悄悄流动,来 自大 他 者的含义可以用来解释欲望 。 因 此 ,拉康认为,欲望 即 大他者的欲望 ,或者说,欲望是它的解释 。 拉康将黑格尔

被认可的欲望具体化为意思的欲望,欲望就是给欲望附着 意思的欲望 (desir de sens) 。 正是解析这样去做了才给欲望

标定了意思 。 边沁认为快乐是词语的附属品,此观点 一 方面使伦理

中获得了快乐,当我们再次找到与先前快乐相关 的 符号时, 便重新获得了满足 。 这 一 理论与传统的对快乐的解释截然 不同 : 在无意识中,满足所依托的不再是客体,而是符号和

拉康 :欲 望伦理

参与了能指网络的基本组织过程 。 我们之前从某外在物体

·

则 。 弗洛伊德认为,在无意识构成的能指系统中 , 快乐原则

雅克

脱离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另 一 方面也确立了快乐原

15

欲 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16

复现表象 。 边沁与弗洛伊德最大区别就是,边沁提出自己 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个人与集体对功用 (utilite) 的控制

力 。 而在弗洛伊德看来,主体无法掌控快乐原则,在现实中 快乐原则毫无建设性,欲望甚至会引发幻觉 。 而拉康也同

样关注现实原则,他将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相提并论,并为 前者设计了与后者同样的运行方式:在现实和主体之间,存

在着认识,但是更有支撑着欲望的幻想 。 所以,主体进入现 实的途径因此变得不确定 。 伦理的任务之一就是认清心理

现实,因为心理现实根据我们自身的欲望塑造实在 。 我们 稍后还会谈到这 一 点 。

作为大他者的欲望的主体欲望也可以在法律的那边被

听见 。 我们可以以几种不同的方式理解拉康的大他者 。 它 可以是 一 个主体,如向孩子传授语言和能力的父亲或母亲 。 它可以是能指的场所,即能指的储存所,此时大他者就是无

意识 。 大他者还是诚实和与谎言相对的那部分真相的保障

者:拉康认为真相只能被“半说 “ CD ,因为不存在大他者的大 他者,所以与谎言不同,真相无法被完全证实 。 大他者也可以是法律 。 法律的指导价值滋生了欲望, 欲望的追求因法律的指导价值而变得有意义。拉康引述了 圣保罗在《罗马书》中论述法律与罪行关系的那段著名文 字 。 在圣保罗看来,禁止踝觥邻居之妻这一戒律使得占有



血-dire ,拉康自创 之 词,用来指真理 总是 不可能被完全说出来 。 一一- 校者注

邻居之妻的欲望愈加强烈 。 “法是罪恶?不是 。 然而,我只因律法才有了罪恶之

识 。 如实而言,我原也无贪念,若法未与我谓'汝将不可

贪' 。 罪恶,寻找场合,于我之身,遍生贪恶,皆因戒律 。 盖 若无法,罪恶便无生机 。 而我,我昔日曾无法而活 。 但当戒

律来临,罪恶生焰,重缚生命,千是乎我,我发现死亡 。 就我 而言,戒律应是引领生命,现在却引来了死亡,因为罪恶,寻

找场合,以戒律诱惑于我,凭戒律加诸死亡于我 。 飞) ( 《 第七 研讨班》, 101 页) 由此看来,法律变成了欲望的代名词 。 这段文字告诉 我们,就在欲望在文中被提出的那 一 刻,欲望和法律之间的

辩证关系使欲望成为死亡的欲望 。 拉康用“物”取代了引文中“罪恶”一词 。 法律促使了 “物”的出现:这不是随便的 一 个东西,它是我的邻居的东西! “法律是'物'吗?不是 。 然而法律让我认识了`物'……"

以发布禁令的法律为中介, 一 个物体便可以占据“物” 的位置,并给“物”注入生命,而其后果就是主体本身的消

失 。 事实上,主体与“物”过分地接近,这只会产生致命的后

拉康

写道 。

·

"享乐对如此说它的人来说是禁止的",拉康在那个时代

雅克

果,因为主体过分接近“物”的后果就是可能的违犯和违背 。





欲 望伦理

与此相反,欲望保存着空,即作为空的物 (das Ding) 的

这是《圣经 . 新约 · 罗马书 》 第七章的 一段话 , 属千 《保罗 书 信》的内容 。 其中

法译文皆因版本不同, 略 有 差异 。 此处中译文 , 据拉康的引文译出 。 一一-校者注

17

欲望 伦 理 :

拉康思想引 论 18

空洞,这就是为什么精神分析伦理恰是一个欲望的伦理,一 个保存着缺失的欲望的伦理 。

这样 一 来,善就针对享乐的防线,除此之外,拉康还设 立了另 一 条针对享乐的防线,在美中为享乐设立了最后的

防线 。 在这样的构建中, 美学 和伦理的目的远不是追求理 想化的事物,而是同时针对“物” ( 即对言说 主 体禁止的享乐

的同义语)形成最后的保护 。 在这 一 年的研讨班中,拉康得 出的结论是: 享 乐只能在违犯中被获得 。 萨德伯爵在十八 世纪放荡 主 义者 ( libertins) 中是最典型形象 。 萨德所颂扬 的方式揭示了 一 个“恶贯满盈的上帝”, 一 个 贪 图 享 乐和乐

于毁灭的大他者,服务于死 亡 冲动 。 萨德还揭示了真理,以

康德所颂扬的道德的形式主义的方式'。 在 《 康德 与 萨德 》 ( Kant avec Sade ) 一文中,拉康认为萨德是康德主义者,在他 当作普世性准则陈述 享 受他人的身体的权利时,这个准则

是可以随着 一 个不可能更改的逻辑而运行 。 (对拉康而言, 真正的逻辑不是由能指构成的逻辑,而是由 字 母构成的形

式逻辑,是这些 字 母把洞引入到谓语中,如同亚里士多德 三 段论的形式逻辑所启 示 的那样,揭示了一个认同于实在的

结构 。 )

6 .升华和症状,伦理的解决?

弗洛伊德将升华作为解决伦理问题的方法 , 通过升华, 我们可以将“物”和因“物”出现的“ 空 ”组合在 一 起 。 拉康



从与“物”的关系角度出发,列举了几种升华的实现方式 。

在艺术上,比如,花瓶被制作来将空间包围,而空 间构建了花瓶 。 同样还有,教堂中的空间,以及在中国画中 占据重要位置的“空”(拉康与弗朗索瓦.陈 一 起研究过石

涛的文献) 。 宗教反映了对“物”的畏惧,并与“物“保持足够的

距离,神被搁置在无限远的地方 。 宗教很明显是通过迷信

来自我保护 。 -—科学不相信“物”,但是我们却看到,科 学面对着物 的本质性的邪恶,在无论是原子物理还是基因或细菌实验 给我们带来危险的时候 。 . 所以,如果我们拒绝认识“物”,弗

洛伊德的死亡冲动将是“物”的答复,当我们不想对它有所 认识 。 .

神经症这种解决方式尤其值得注意,它通过症状而保 留了 一 个 空 的位置 。 在弗洛伊德之后,拉康描述了癒症的 状况特点,就欲望是作为通过为自己构建 一 个无法满足的

欲望的状况而言,而强迫症则是把他的欲望置于一种不可 能之中 。 这是两种保留欲望而非使其满足的方式 。 总之, 症状不再被定义为障碍或疾病,而被视为在保留了欲望的

拉康 :

欲望伦理

治愈,而是要学习顺应和改变症状: 一 个更为顺应的 、 更具

·

足或者不可能的方式来解决 。 所以,精神分析的目的不是

雅克

空之时,作为一 种与“物”建立联系的方式,比如通过无法满

19

欲望 伦 理 :

拉 康思想引论 20

有建设性的症状,这就是拉康在他最后的理论中称为 sinthomeCD的东西 。 最后,拉康用“不要在欲望问题上让步”,这句体现精神 分析伦理特点的名 言 结束了伦理学研讨班 。 如何理解这句

话呢?我们当然不能将这句话理解为偏执盲目地向“欲望”

进发,而应该将它解释为: 一 旦建立了圣状(圣人/症状, sinthome) 的计划,就不要停止实现计划的行为,因为,行为

的价值并不取决于良好的初衷,而只取决于行为的结果 。 拉康还为我们设定了这条法则:"良心之失是最不能被 宽恕的 。 ”换言之,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讲,我们对自己的无 意识负有责任,所以我们不能以无意识为借口为自己的行

为辩解 。 诚然,除了你们的和我们被称为圣人的人,没有什 么人能达到这一苛刻的要求 。 拉康实际上在著名的 《 第十 八研讨班 》 的第 36 页写道, “saint" (圣人)是在西方文明中

唯一的一个词,这个词与中文中的“圣人“有共同的意思 。

因此,这是 一 个接近, 一 个汇合,在中西两个传统当中,这个 涉及伦理的非常根本的刃口,可能还没有被很好的研究 。

(郭真珍译)

CD

sinthome 一词是拉康设计的一个文字游戏, sinthome 一方 面与 sympt8me ( "症

状 ” )相似 ,另一 方面也和 S却 nt-homme (“ 圣人 ” )发音相同 ,成都精 神分析小组将此词翻 译成“圣状" 。 一译者、校者注

当代拉康

感谢法国文化中心使我有机会回应 9 月份在巴黎展开

的拉康逝世 三 十周年纪念活动 。 巴黎的广播节目、报刊文

章、公众研讨和出版活动如火如荼 。 在北京轮到我们问自 己这样的问题:拉康去世 三 十年后,关于他我们还记得什 么?我们总是谈论他的个性,他的扭曲雪茄,他的衣着方 式——从不系领带,只打蝴蝶结,关于他荒唐欲望和任性要 求的奇闻软事,这些独特之处常被津津乐道,然而在他自己

眼中教学活动才是第一位的 。 他的生活既是中产阶级式的 又不循规蹈矩,他并不想把它变成小说,但是它渐渐在那些 多少有些真实的流传故事中小说化了 。 那些虚假的软闻也 是真实的,最终使他的女婿雅克-阿兰·米勒得以出版 一 部 《 拉康生平 》 ,因为他恰恰提醒我们:“真实不等同于准确,它 具有虚构的结构” 。

拉康的亲朋好友作证,他很少提及自己的过去,他如何

说的事物本质上总在轮回 。 不过他绝非保守派,丝毫不怀 旧,也非进步主义者,理由是我刚才所说的 、 近来历史也证

明的轮回趋势 ( 在一些墙倒塌后又重建了另外一些墙,全球

当代拉康

专注地活在当下,对未来之事兴趣缺缺,坚信精神分析学所

21

欲望伦理 :

拉康思 想引论 22

化 、 衰退危险 、 不使用暴力的统 一 举步维艰,面对这些问题 人们又回到了隔离和社群主义) 。

这里我们匆匆回顾了一下他给许多同代人留下深刻印 象的个性 。

不过我尤其想谈谈对他而 言 最重要的东西:他在研讨 班上进行的教学活动 。 我认为,只要我们将他备受批评的晦

涩风格联系到关键的问题上,就会发觉这种风格变得容易 理解了:精神分析学基本上只通过临床经验得到传播 。 拉 康赌誓发愿,无论如何要向既非分析家也非分析者的人们

传播一些东西,精神分析学应 当 在科学面前证明自己 。 其

中也有一条逻辑线索,展开概念,使用数学图表和图形,我 们可以在那些著作中寻到这条线索 。 相对千 写 作成果,那 些年的研讨班是 一 种发展中的 工 作,人们在其中参与了拉 康为精神分析学理论化和传播所作出的努力 。 这一教学活动每周举办,持续了近 三 十年 (19521980) 。 它首先面向精神科医 生 和精神分析家,逐渐吸引了

为数可观的各学科知识分子和 学 生 。 他的著作简单冠名为 《 文集 》 和 《 别集 》 出版,他写作的方式并不太好懂,即使法 国读者也必须努力 一 番,就像他在导 言 中说的那样 。 相比

之下,他在研讨班上妮妮而谈,准备多时而每每即兴,容易 理解得多,多 亏 了雅克 - 阿 兰 ·米勒的文字整理,他传递了 一 种十分流畅 、 同时保留其思想密度的风格,费劲作出澄 清,这种工作使他在后来 三 十多年间自己的课堂上也受益 不少 。

多亏了这些文字整理工作,也根据拉康本人的意愿,这 些研讨班因此具有要向所有人传递思想的抱负,自然也比 《 文集 》 更加易懂 。 问题是拉康的思想不成体系,他的教学 永远在不断改动,很多人可以为之作证,人们走进他研讨班

的时候,压根不知道今天他会说什么 。 这是 一 种永恒不断 的更新,他向听众分享他阅读的发现,丰富他的话题,他 学 识渊博,纵横所有知识文化领域,精通科学和文学 。 拉康的 风格,人们称为巴洛克式的,这不是因为不适宜地兜售原创

性的思想(不恰当地兜售原创性的思想)

虽然这种原创

性确实存在—一而是因为无意识的材料和物质性本身,他 希望为他的听众阐明无意识的结构 。 无意识并非单义性

的,它是多维度的,却具有自身的逻辑,拉康继弗洛伊德之 后,试图解释这种逻辑 。 除了巴洛克式的拉康之外,还有 一 个拉康,使用 一 些浓缩精炼的格 言 ,像延长 号一 样加强了他 的讲演,他不断回归到这上面,就像回到主题音乐的母题 当

中 。 我将介绍其中两个最著名的格 言 :无 意识就像语言那 样构成 。 性关系不存在 。

无意识就像语言那样构成

这是 一 种不能以无歧义方式确定的 主 体,因此所谓分析家 立 场的公理,对千拉康来说不过是: 与 精神分析相关的主

体,无意识的 主 体,是一个彻底分裂的主体,远不能表现为

当代拉康

无意识并非客体也非实体,无意识的主体则更非如此 。

23

欲 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24

哲学传统主体所要求的统一 。 对于拉康和弗洛伊德而言, 哲学是一种进行整体化的世界观,精神分析学不是哲学,分 析理论的目标不是世界观,它感兴趣的是由于其无意识而

遭受分裂的主体 。 主体的这种分裂与个体相反,就个体的 本义而言,对之感兴趣的是关于人的科学 。

在心理学中分裂是 一 种病征,要求被纠正,以便主体可 以自主、做自己的主人,遵循社会对自己的要求 。 在精神分 析学自身中就存在着分裂, 一 方坚持加强自我的综合功能、 掌控功能和适应功能,这是自我心理学的美国流派;另一方 是拉康派,认为精神分析学的目标并不是和谐,个体和环境 之间的和谐是不可能的,不仅因为这种环境是敌意的,而且 因为无意识的主体遭受弗洛伊德所称为“超越快乐原则”

(l'au-delo du principe de plaisir) 的作用,这一作用与主体的 利益相违背 。 然而我们将看到,这种分裂

这个断层,正

如拉康常说的——是第 一 位的,分裂可能有不同的表现 。 在快乐和超越快乐之间的分裂是其中 一 种最基本的分裂 。 对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而言-~这也是真正的弗洛伊 德精神分析学

人的定义不是作为综合、掌控和适应功

能的自我,即如中国智慧传统所声称的原初和谐 。 不是的, 人不是自己的主人 。 因为他说话,他是说话的存在者,他是

言在 位 主体是无意识的主体,他屈从于这种无意识 。 我们 可以将这种无意识理解为记忆 、 能指的处所,理解为说出的



etre parlant (言在) , 拉康认为人的存 在 是一种“言在 " 。 一一书团f注

辞说 (discours) ,理解为不为所知的知识,拉康将之定义为 “ 如同语言那样结构" 。 记忆,能指的处所, 辞说,不为所知

的知识,无意识的这些不同方面证明了它根本上是外在的, 当它通过口误或动作过失这些主体的糊涂时刻显示出来

时,可以对主体展现出这种外在性 。 而 一 些事实也向我们 表明了,无意识对于我们也是最为内在,最为隐秘,同时又 显得最为陌生的,拉康生造了 一 个新词“外密性 ”(extimite)

来指称这种现象 。 拉康认为,这种不知从哪里来强加于我 们的思想自然对于公众 是 最难接 受 的 一 点,尤甚于弗洛伊 德同代人听到儿 童 性欲的存在所感到的愤慨 。 弗洛伊德指 出这种儿童性欲遵循的是与某种语 言 语法相应的冲动,这

个冲动根本不 是 自然的,不能归于 生 物 学 原理,即使如此, 这种理论也比不上拉康的理论骇人听闻 。

正是在此处,根据这种反生物学主义 、 这种反有机论, 拉康重新接过弗洛伊德的火炬,强调了语 言 的首要性 。 对 索绪尔和雅各布森结构语言学的运用使他得以在研讨班的 最初十年里提出 一 种严格的理论,把主体当作符号性东西, 即语 言的结果 。 因此他提出了这样一种表述:" 一 个能指为 另一个能指代表了主体”,这说明了处于两个能指之间的主

体的分裂原因 。 无意识是“在言说“这 一 事实的结果,我们 自我认同于我们所处的能指和辞说却不自知,在这个意义

动作过失这类无意识的表现形式借助凝缩机制( 一 种 表象 凝缩了 一 些其他表象)和移置机制( 一 种表象出现以便隐藏

当 代拉康

上我们是无意识的主体 。 弗洛伊德指出,例如梦境 、 口误或

25

欲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26

其他表象)而得到揭示 。 拉康指出,弗洛伊德称为原初过程 的这两种机制对应千两种修辞法,雅各布森描述为隐喻和 换喻这就证明了无意识具有 一 种语言的结构 。 为了让你 们对千隐喻和换喻有个概念,我们可以引用拉康 一 篇文章 的标题:"弗洛伊德以来在无意识或理性中的字母的诉讼 (1 'instance)” 。 他自己对此作出评论,提醒注意”诉讼”这

一 词是司法用语,置于诉讼就是开启一个司法程序 。 这个 司法术语因此引起了另 一 种辞说,司法辞说,给予诉讼这一 术语以隐喻的维度 。 另 一 方面,飞诉讼“这个词由于其相近 性和换喻,在法语中让人联想到“坚持 “(insistance) ,说明在

无意识中的能指字母坚持不被解释 。 最终你们看到,弗洛 伊德以来的理性 (raison) 是能指之间的“回声” (resonnance) ,在无意识的运作中语言的这 一 诗性维度无处

不在 。 无意识深处的符号界的自主性导致了我们在本质上 不能掌控我们所说的东西,言语永远超出所说出的陈述内 容 ( l'enonce) ,然而精神分 析 学的伦理在于,这并不意味着

我们不能对我们所说的话负责 。 这正是我昨天在北京大学 的讲座中试图说明的 。 主体的分裂因此在于语言本身的层 面,它陷入两个能指之中,却永远不知道它们是谁 。 分析的

目的正是清理出那些原初的能指,那些主人能指(我们正是 在其后面进行自我认同的),以便获得某种“空” 一这种 “空”与中国智慧所提倡的“空”不无相似-~找到 一 种白

板,能够在存在中恢复某种自由自在 。

性关系不存在

此外,主体服从拉康所谓的享乐 (jouissance) ,它比性欲

本身更加彻底,而且是反快乐的,拉康借助享乐这个概念重 新采用了弗洛伊德的超越快乐原则 。 因为主体 言 说,他与 自己的身体和性欲不再有直接关系,在语言和享乐之间有

一种裂隙 。 (然而我们将看到,拉康理论中的性欲和享乐也 是有区别的 。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与动物相比,人具有更根

本的不适应性,这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文明不适症 。 问题不 在于一种偶然和可纠正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是人固

有的 。 拉康认为,恰恰是每个主体的当下不适促使他行动 并保证了文明的进步,即使从理性和正义价值角度来看,不

是朝向更好的方向的进步 。 归根结底是神经官能症者在文 化中创造了革新和变化,以回应自己感到的不适 。

这种进步必然要返回自身,拉康肯定了这 一点 ,尤其是 对千宗教而言,宗教的成功在于带给主体 一 种存在的意义, 这是科学或精神分析学都无法提供的 。 回归宗教实际上是

我们这个时代几乎处处可见的现象 。 拉康自己并无信仰,

但是他不无幽默地宣告,真正的无神论者是那些花时间证 明上帝存在的神学家!一个主体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彻底分

这个特权能指的位置在无意识的层面显现,显现为迷信 、 仪

式行为或其他 一 些我们大家都有的神经症症状 。 上帝的名

当 代拉康

裂,即使他并无信仰 。 拉康因此可以说,上帝是无意识,即

27

欲 望伦 理 :

拉 康 思想引论 28

字对于很多主体而言是一个分裂的例子,尤其在强迫症患 者那里:我们相信,同时又在无意识层面不相信 。 主体的分裂也可能表现为知识领域的自相矛盾,甚至在 那些最伟大的思想家那里 。 弗洛伊德虽然希望精神分析学能

跻身于生物学领域,但是他自己却不停地制造一些与生物学 研究的企图不兼容的概念,例如冲动、死亡本能 、 原初受虐狂、

超我等等,这些概念绝对无法从生理学方面进行解释 。 人的分裂的表现可能多种多样 。 我们刚提到在信仰领

域、意见问题上的两种情况 。 这种分裂更根本地存在于支 持这种分裂的结构中,语言的结构,主体陷入 SI 和 S2 两个

能指之间,这在拉康著作中代表着最小限度的 一 组能指 。 这种分裂是上述格言的结论:"一个能指为另 一 个能指代表

了主体”,以至千他总是陷于两个能指之间 。 然而陷于符号界当中总是包含一种丧失 (perte) ,根据

黑格尔的格言,语词是对物的谋杀 。 丧失的正是身体与物 的直接关联,尤其是与大写的物 (la Chose) ,与母亲的身体 的神秘关联,这种关联是必须弃绝的 。 身体被能指变得失 去活力、被折磨、被分割 。 拉康正是这样解释弗洛伊德的死

亡冲动,而这一理论在弗洛伊德之后的第一批精神分析学 家那里造成很大困难,他们认为原因是弗洛伊德日渐衰老

并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拉康认为,死亡冲动与我 们只能进入语言世界并接受丧失这一事实有关 。 弗洛伊德

把死亡冲动和生命冲动、尤其是和性冲动对立起来,意识到 两性差异并不登录在无意识中(对于两种性别,无意识只拥

有一种唯一的性欲表象,即石祖 [ Phallus] ) 。 ”符号阉割 "(La

castration symbolique) 意味着与异性的

关系并不在无意识中得到表象 。 有 一 种部分冲动的性欲,

与异性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一种完全自我中心的享乐,弗洛 伊德将之描述为自体性欲 (autoerotique) 。 在刚出版的,题 为 《 ……或 者更糟 》 的第十九研讨班中,拉康探讨了“大 一 ”

(L'Un) ,完全独立的“大一 ”的特点是转向自身的享乐 。 这 一 点在临床经验上显而易见,拉康因此说性关系不存在 。 这个惊人的格言只是说,主体满足于“大 一 "的享乐;性欲则 相反,包含了大他者,故而属于模仿 、 演示和看似的范畴,没

有什么是自然的 。 那些作为精神分析目的而被后弗洛伊德 主义者的分析所保证的生殖性 (genitalite) 不过是 一 个神话 。 “大一"的享乐与向语言的陷入和原初的丧失有关,而原

初的丧失又恰恰像是一种享乐的丧失,那么这种“大一"的享 乐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呢?拉康指出,丧失不是全部的,总是有

残余, 某些东西逃脱了向能指的陷入,称为 客体 (a) 。 客体 (a) 将在拉康理论中起到非常 重要的作用,因为他逃脱了能 指,并指示着由 一 个简单字母来定位的 实在 ( reel) :小写的 a 。

然而不应该相信它直接抵达 一 种享乐, 一 种原生的享 乐,拉康仿照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概念把这个享乐称为"剩余

剧情中,即幻想 。 幻想是通向享乐所必不可少的,它使得 “大 一 "的享乐和性欲之间产生联结,而性欲把小他者 、 拍档 放入舞台 。

当代拉康

享乐”,这种享乐的收益同样陷入 一 种既是想象又是符号的

29

欲 望伦理 :

拉康思想 引 论 30

分析的经验

精神分析学指明了这样一种认识:我们不能掌控自己

说什么,在存在中语言先于我们,甚至先千我们的降生出 世,我们就被言说着、被欲望着或被抛弃着,人人都陷入某 种能指群,这代表了某种决定论,一个精神分析的关键之一 恰恰在于尽可能地挫败这种决定论 。 这就是为何要多次强

调,一种真正的精神分析学只能在民主中进行,在民主中才 有主体质疑这种决定论——我们可以称为家族和社会的决 定论

的自由 。 然而精神分析学并不是一上来就处于社会或政治的层

面 。 它在主体层面所指明的是其重复的倾向,一种对他不

幸有害的重复 。 拉康所说的享乐根本上是一种坏的享乐, 对主体及其亲友都不是好事,这种享乐内在地联结于某些 主人能指,那些 S1 ,那些与身体相关联的享乐的主人们,它 们坚持并追求重复发生 。 拉康在言语中区分了陈述内容 (1'enonce) 和陈述

(l'enonciation) 。 考虑到言说試动,就是考虑到言说主体的 无意识意图 。 这就需要分析者说出所有脑中闪现的东西, 甚至是最不恰当的东西,只有这样,分析才可能进行:说话 的人并不理解他所说的涵义,但是听的人被假设知道这个 涵义 。 分析家作为被假设知道的主体,唤起了分析者的信

任,甚至是爱,我们称之为转移 饥 在分析中,病人很乐意来 与他交谈,卸下其存在的沉重能指,并且看到把它们说出来 就能在生活中引起变化 。

在结论中我想强调精神分析学的两点 : 它首先感兴趣 的是 一 个一个人的最独特之处,而不是任何社会整体性,这 不意味着它不能产生 一 些社会或政治结果 。 我们可以在教

育项目、广告宣传、报刊杂志

至少在法国,人们在标题

上竞相玩弄文字游戏一中看到它,文学更是在聆听无意 识,电 影 中也经常出现精神分析家的形象,等等 。 另 一 点是,无论弗洛伊德或是拉康都没有保证所谓的 治愈,我希望我已经让你们理解了其原因,原因即在于“大

一"的 享 乐具有惰性,它重复地追求同样的 一 些能指 。 弗洛 伊德说治愈只能额外降临 。 但是,如果说这种不为人知的 经验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如此的成果,即使往往是以迂回的 方式这也是因为这种 言 语经验的有效性到处都得到了承 认,这正是精神分析学所偏爱的原创东西,而不是那些在自

我认识的市场上贩卖的快速疗法,它们只是复制品 。 拉康派的精神分析学,借助这种 言 语经验,指向一种实 在,它涉及在言语中发生作用的享乐,它从根本 上 造成了言

说主体的分裂 。 精神分析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关于这种结构 的知识的某种收获,而更在千发现 一 种与这种不可避免的

CD

(郑天桔

译)

当 代 拉康

分裂相处的适宜于每个人的知识 。

transfert ,在精神分析译著中通常被翻译成“移情”,不过,自 2000 年以来 , 不断

有精神分析界学者和从业者建议 翻 译为“转移 " 。 本书中两种翻译兼取之 。 一一-校者注

31

欲 望伦 理 :

釐 矗



精神分析与科学:作为原因的真理

32

这场讲座的题目使用了四个概念,每个概念可能都需

要一年的研讨班来阐明它在拉康文本中的意义 。 精神分析 出现于科学史的一个时刻,与科学密切相关,哲学和科学所

追求的真理由于不再能以客观的方式得到把握而被颠覆, 而原因,代表了 一 个自从 量 子物理学质疑了经典物理学的 严格决定论要求以来在某些方面已经被超越的概念,但是 它在主体的层面上还保留了全部的重要性 。 你们可能最初

会觉得散乱,为此我感到抱歉 。 精神分析和科学的关系已 经被大肆渲染了,将这种关系限制在作为原因的真理上,就

像拉康在他《文集》中的《科学与真理》 一 文中提出的那样, 显示出从 一 种双重询问开始的好处:拉康在其著作中总是 强调的这种真理是什么?它是什么的原因? 他确实如此强调真理,以至于在关于真理的著名拟人

法中让它说话了一一-在题为 《 弗洛伊德之物 》 (La chose freudienne) 的文章中它说: " 我,真理,我言说" 。 在哲学史中,真 理首先被定义为词 与 物的相符 。 甚至在索绪尔断定能指相

对于所指事物的任意性并质疑这种定义之前,亚里士多德 就提出, 当 我们认识了一个事物的原因,我们就认识了它的

真理,他区分了四种原因,拉康在关于科学与真理的文本中 采用了这种理论。 围绕着这些问题的学究的及神学的争论 终于导致了 一 种双重真理说,这种学说区分了两种真理,宗

教的启示真理和科学的理性真理 。 在整个 19 世纪,牛顿理 论的成功使人相信知识必将完备、整体化,并对所有形而上 学的问题作出回答 。 这种幻象在不同方面、在科学本身的

内部从不同的方面被质疑,而拉康所指出的是,如果没有某 人的言语所给出的解释,即使最抽象的形式主义也不能得

到理解 。 并不存在元语言,我们总是处千语言和言语中,即

使处于科学中 。 因此,真理只是局部的,它只可能被“半说 出 “(mi-dite) ,部分地被说出,从未被整个获得,因而这种真

理成为 一 种欲望的对象,它是求知欲的原因,因为它总有部 分不能成为知识 。 将真理本身定位为原因,这就引入了另 一 种真理,不同于科学所寻求的客观真理:主体及其求知欲

的真理 。 在科学中,主体被抛弃,以便让位于 一 种自命客观

的真理,主体不再以其独特性介入其中,而只是作为遵循某 原因,就是把真理定位为寻求某种原因的原因,即重新引入

了主体的欲望,作为原因的研究者的欲望 。 作为原因的真

的是真,与假相对的真,而在主体方面,真理与谎言相对立 并总是与其相混杂 。 由于主体对知识的爱也染上了他对知

33

识的恨-~拉康称之为无知的激情-~这种区分就更加彻

作为原因 的真理

体 。 更确切地说,在对象方面和客观科学方面,我们所寻求



理是有区分的,不仅有所指向的对象,还考虑到求知的主

精 神 分析与 科 学

种协议并在必要时促使理论前进的 实验者 。 将真理定位为

欲望 伦 理 :

拉康思 想引论 34

底了 。

拉康认为,自从科学的降临以来,我们的主体地位已经

改变了,精神分析与现代科学的出现有关 。 另 一 方面他追 问,如果有 一 种科学考虑到作为原因的真理,即重新将主体 引入它的研究和阐述中,那么这种科学将是什么样子的 。

在讨论这两点之前,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在拉康眼中, 所谓弗洛伊德的科学主义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规定了精神

分析的知识论,而且也规定了精神分析的伦理学,这种伦理 学无视召唤 一 个超世界、 一 个不同于我们现实世界的世界, 和一种纯粹生物学东西的便利 。 这种科学理想罗盘使拉康

为精神分析提出了 一 种学说,并得到今天绝大部分精神分 析学家的承认,即使他们中的有些人并没有直接自称为“拉 康派” 。

l . 弗洛伊德与科学的心理学

当弗洛伊德发现无意识并发明精神分析的时候,在德 国“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之间有一种断裂 。 弗洛伊德

在这一事实上从未让步:精神分析应该属于自然科学,即不 折不扣的科学,而不是像人们最初可能想到的那样属于精 神科学 。 他认为后者在兜售 一 种明显的蒙昧主义,因为它 没有质疑社会价值和意识形态价值,而这些与精神分析是 不兼容的 。 例如,精神科学的信徒们不可能承认弗洛伊德 所给予性尤其是个体发展中婴儿阶段的性的重要性 。 弗

••

洛伊德也许认为,他的发现属于科学领域,如果提出的概 /

-

例如冲动概念——显;出一种暂时的面貌,这只是加

八心、

强了这种新学科的科学性质,因为一种科学不可能以一种

专断的方式前进,而只能通过探索 、 尝试和错误前进 。 弗洛 伊德引入冲动概念的方式就是 一 个许多知识论学者都可以 参考的科学严格性榜样 。 “科学活动的真正开端在于对现 象的描述,然后是对现象的集中 、 整理并使之进入 一 些关 系 。 早在描述阶段,我们就不可避免将我们从这里或那里 、

当然也不仅限于从现实经验中所汲取的某些抽象观念运用 这些观念将成为科学的基本概

于材料 。 如此的观念

念——在对材料的后来加工中完全是必不可少的 … …因

此,严格说来,它们具有约定的性质,而且完全依赖于这样 的事实 : 它们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取决于它们与经验材

料的重要关系” (《 元心理学 》 , 《 冲动和冲动的命运 》 ,第一 』-

段) 。

弗洛伊德希望设计一 种科学的心理学,而不是简单将

1895 年寄给朋友 Fliess 、有可能被含混地理解的 《 科学心理

学 纲要 》 。 这部著作直到他死后才出版 。 这个文本证明了

是精神科的 。 )那些坚持无意识彻底是生理学的人如今利用

《 纲要 》 来证实他们的精神分析还原主义方法,并以这种方 式巩固行为主义疗法,在这种疗法中,主体自身被简化为以

作为原因的真理

了 。 ( 我们还记得弗洛伊德所受到的训练是神经科的,而不



弗洛伊德离发现神经冲动传递中突触的作用已经很接近

精神分析与科学

这种心理学带回到生物学中,这就是为什么他拒绝出版他

35

欲望 伦 理 :

拉康思想引论

36

巴甫洛夫的反射方式所进行的行动 。

拉康鼓励他的学生重读《纲要 》 ,因为此书包含了对神 经元网络的描述,这种网络可以被解释为能指网络及在能 指间邻近关系的网络,还可以被解释为 一 种能指的拓扑学 。

弗洛伊德把一种彼此相近的表象集合(我们称为能指集合)

称为情结,他大概认为 一 种情结围绕着某个逃离能指的东 西,这个东西他称为 das Ding ,物 。 因此拉康研究 das Ding

(物)的拓扑学,我在第一场讲座中已经讨论过, das~ Ding 包 含有一种逃离符号的核心空,并指称实在 。 这样,拉康鼓励 他的学生在 《 纲要》的启发下重读弗洛伊德的第 二 种场所论

(la seconde topiqu e) 。 拉康根据 《 纲要 》 的拓扑学将弗洛伊德所谓的强迫

(compulsion de repetition) 解释为在能指网络中划出一定轨

迹的能指的自动性 。 这种似乎偶然重复产生的东西,锻造 了 一 个主体的命运,对应于亚里士多德指示为自动机 (au­ tomaton) 的东西 。 亚里士多德借以理解偶然的另 一 个术语 ”运气 ”(tuche) 则是在能指网络中打洞的实在部分 : tuche

是与能指之外出现的、被 automaton 的能指所围绕的东西的 或好或坏的相遇 。

拉康对后弗洛伊德分析家的批判观点

拉康在他的时代不可能想象我们今天要反对的认知—行 为主义疗法 (TCC) 的起源 。 他的批判所指向的是那些后弗洛

伊德主义者,在首批维也纳犹太裔精神分析学家被迫移民美

国后,于二战之后不久将一种精神分析移植到他们的接待国, 而这种精神分析已经失去了与无意识发现者的真理相关的不

容置疑性 。 这些维也纳人将精神分析转变为一种增强自我 ( 自我心理学)和融入美国生活方式的方法 。 此外安娜·弗 洛伊德 (Anna Freud) 的信奉者和梅 兰 妮·克莱恩 (Melanie

Klein ) 的信奉者之间的争吵在英国展开 。 拉康首先依靠克莱 恩的那些论题以便随后从中摆脱,由于她对所有孩童 与 母亲 身体相关的幻想的阐明方式,他称她为 “天 才的臭皮匠 " ( la

tripiere geniale ) 。 那些关 于儿童多形性倒错的弗洛伊德论题 为他研究”幻想逻辑“理论的连续阶段提供 了 依据 。 拉康在

语言学 及逻辑 学 的基础上建立 了他自己与作为科学的精神分 析的关系 。 他如同弗洛伊德 一样拒绝在解释学 的 意 义上解 释 无意识,即拒绝将无意识理解为对所有人都有价值的东西 。 对无意识形成的解释只能依据产生无意识的患者的联想而进 行 ,无论是梦、口误或过失行为 。 我们知道弗洛伊德最终与 荣

格决裂,因为荣格想在那些梦里重新发现人类的伟大神话,并

奥卡姆的剃刀,结构和数学型 (mathemes ) 。

数学型 ( math七me ) 这个术语 由 拉康在 1973 年创造(这是一个新词) , 结合了数

学 ( math知matique) 和克洛德 · 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素 ( myth切me) 二 词的含义 。 它证明

了在这个时期拉康一直关注结构主义 。 此词也被译 作 “基式 ”, 在本书中,结合作者的建

作为原因的真理





因此精神分析的 立 场并非 一 个简单的 立 场,它的定义

精神分析与科学

在此意义上解释他病人的那些梦 。

议 , 统一译作“数学型” 。 -~参见纳塔莉 · 沙 鸥教授 , 2010 年 7 月在成都的讲座 Les Mat加mes 心如an 。 ---译者、校者注

37

欲 望 伦理: 拉康思想 引论

38

乃是在精确地剃去道德领域和哲学领域、在严格意义上还 剃去了科学领域后得到的 。 剃刀的隐喻来自奥卡姆的剃刀

(14 世纪),他提倡摆脱所有那些表面的东西,以便只保留 思维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观念。拉康喜欢参考这个隐

喻,对于精神分析而言,结构的概念应当被当作理论的基石 得到保留,这种结构只能通过数学型得到定义或不如说是

得到书写 。 数学型根据字母和缩略词建立在数学公式模型 上,正如 f(X) 在数学中指示 一 般意义上的函数 。 结构与能 指所传递的意义相反,它借助字母而获得形式化,因为字母 与能指相反,总是与自身相等同,而能指则会在上下文中改

变意义 。 结构的基础是小写字母构成的公式,这些公武显 示了在数学物理学方面的能力,是我们唯有的研究实在、__

个缺乏意义的实在的可能方法 。 对于拉康而言,数学型最 大的好处是它可以完整地被传播 。 数学公式如今以国际的

方式在一种广为人知的形式主义基础上被阅读和传播。拉 康的这些数学型被认为与意义的多元解释并不冲突,它们 完整地被传播,我认为它们因此有跨文化的因素,被做得能 够在中国使用 。 在此基础上我答应了霍大同教授的邀请, 在 2010 年到成都开一个研讨班 。 在两周时间里,我向他们

展现了拉康的数学型 。 我不知道是否他们真的信服这种实 验,但是如果没有我们,就不能将这种实验引向共同思考, 以 一 种我认为更容易的方式,在这些著作的基础上,进行共 同的思考,引导在精神分析上的观点交流 。

我只举 一 个数学型的例子 。 它涉及到在符号网络中打

洞的物 (Chose) :它作为实在,对于能指是不可通达的 。 我

们可以通过在这个位置放入一个字母来使之得到正面描 述:小写字母 a ,或对象 a ,在一个客体是可接近的情况下是 可以能指化的,而物则不然 。 因此字母 a 作为拉康的数学

型,充当物的根本不可通达性和物在一个客体中的体现之 间的中介 。 无论如何这个字母使我们可以谈论原则上不可

通达的东西 。 这种客体堵住了在符号(能指空间)中只是洞 的东西 。 它也是弗洛伊德定义为口

肛门或生殖器对象的

冲动客体 。 拉康添加了视觉客体和声音客体 。 对象 a 被正 面描述的同时保留了它作为洞的彻底拓扑 学特征 。 拉康坚 持这一点,它证实了他的拓扑学方法:对于弗洛伊德而言, 冲动环绕着这个洞,因为客体本身最不能表达冲动的特性, 冲动能更换客体以便达到其目的的满足 ,例如在法语 中使 用的表达“用目光吞噬 "(devorer des yeux) 。 这样,借助字

母 a 将客体代数化的行为使我们可以聚集所有在精神分析 中兜售客体 一 词的各种事件,以便清理出其中的本质: 一 个

2 .精神分析的主体

精神分析与 科 学

位置,空的,在能指内部 。



宣告“我们对之施行精神分析的主体只可能是科学的主体”

( 《 文集 》 , 858 页),转移了精神分析与科学的关系 。 如何理 解这个宣告呢?

作为原因 的真理

与其说拉康讨论精神分析是否是科学,不如说他通过

39

欲望 伦 理 :

拉康思想引论

40

如果精神分析这样恢复了科学,那么主体是否从科学

领域中被抛弃了?研究者主体其实被遮蔽了,拉康使人想 起那些无论如何每次都与重大发现相伴随的主体戏剧,例 如康托在数学上的发现,迈耶在热力学上的发现,等等 。 学

者的这些戏剧,大部分不能被列为俄狄浦斯情结,也就是 说,神经症患者可能被抑制去做的象征性僭越的勇敢行为, 往往被精神病患者实现了,对于符号性阉割及其限制而言, 后者更加自由 。 但是“科学的主体” 一 词首先涉及的并不是研究科学的

主体和在其关键时刻的行动者,而是浸染在我们科学文化 中的主体,只要他被科学来临的事实所改变,而且处于我们

与世界和现实的关系已经被颠覆的情况下 。 笛卡尔把握了

这种彻底性,将他的 cogito (我思)经验表达为从思想中演绎 出存在的“我思,故我在" 。 笛卡尔提出的我思经验彻底推 翻所有既有知识:只剩下引起“我在"的本体论确定性的“我

思” 。 cogito 的经验是一种有限的经验,它将主体还原为一 个以只能是点状和转瞬即逝的方式被把握的“我思" 。 拉康 在其中认出了一种与他自己的无意识主体相兼容的定义: “主体为另 一 个能指而被 一 个能指所代表” 。 而且,他很容 易地将 cogito 的主体理解为在“我思”和“我在”之间分裂的

主体 。 这样,笛卡尔的主体从主人的角度被建立,以便巩固 一 种科学知识的获得,拉康在思想与存在之间的分裂主 体一—被定义为在两个能指之间分裂的主体特殊情况—— 的意义上采用了这样的主体 。 不过这可能还不是重点 。

-

根据伽利略的科学及笛卡尔对其的理解,必然存在 一 种实在中的知识,外在于我们,以数学语 言 得到记载 。 对于 拉康而言,无意识的发现只可能在最初发现这种外在千我

们的知识之后发生:弗洛伊德运用了同样的方法,阐明 一 种 逃离我们但是在我们存在本身内部的知识,说人不是自己 思想的主人,说一 种思想对我们作用但不为我们所知,在那 个年代这当然是个丑闻 。 最内在于我们的东西同时也是最 外在于我们的 。 这只有相对于某种几何 学 一—非得以内部

和外部 、 是和否的观点进行思考的球体几何学——而 言才 是自相矛盾的 。 鉴千我们的逻辑依赖于我们在其中定位我

们空间的几何学表象,拉康试图让我们放弃这种对球体的 想象 。 亚历山大 · 科瓦雷 一 部著作的标题《从封闭的宇宙 到无限的空间 》 ,是 17 世纪定位标志带有面临无限 空 间时

可能感受到的眩晕而被颠覆的最初迹象 。 帕斯卡 《 思想录 》 的著名引文描述了科学革命在他那个时代可能激发的焦虑

情绪:"这些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 害 怕 " ( 1669 ) 。 在物 学模型 。 拉康利用这些模型以巩固其他的逻辑明证性,他 提出环面 (Tore) 、莫 比乌斯带 (Bande de l\1oebius) 及交叉帽

其内部与外部是连续的,拉康称之为非球体 (asphere) ,以便

与球体相对 。 在如此的空间中,最内部与最外部的联结不 再是自相矛盾的 。 莫 比乌斯带是很容易做出来的,我们拿

作为原因的真理

中显示出的悖论 。 交叉帽或投影平面是一种拓扑学图形,



( Cross -Cap) 的图形,以便去除弗洛伊德关于无 意 识的阐述

精神分析与科 学

理学和宇宙 学上 近期的发现使我们可以思考另外 一 些拓扑

41

欲 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42

一条纸带,将一端扭转 180 ° 与 另 一 端粘合,使得纸带只具有 一个 边,两面彼此相连续 。 莫比乌斯带使我们可以理解弗 洛伊德关于无意识不可被否定的断言:一个表象及其否定、 其反面,彼此是连续的,我们从 一 个过渡到另 一 个就像在莫 比乌斯带上绕了 一 圈 。

对于弗洛伊德而言,否认

(denegation ) 其实是 一 种承认无意识的形式,是 一 种在否定 形式下谈论真理的方式 。 例如,做梦者在叙述一个梦之后 说“我梦里的这个女人,不是我母亲",弗洛伊德指出,这正

说明了这里涉及的是他的母亲:既然母亲的表象出现,那么 以肯定的方式还是否定的方式并不重要 。 拉康诉诸不同于 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几何学,在几何学与质疑康德范畴的逻 辑学之间建立一种 一 致性 。 康德的范畴建立在欧几里德几 何学的基础上,拉康将这种几何学归为想象物和规则形式

(Bonne f orme) ,认为它不可用来建立与理性和逻辑相关的 内容 。 分析性实践所接受的主体是科学的主体, 一 个面对 外在于己的知识时容许抹去自我的主体 。 在精神分析中, 我们请主体说出所有他脑子里出现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 相信,如果社会自我消失,另 一 种真理可能真相大白,把社 会自我变成其木偶 。 拉康最初将无意识定义为大他者的辞 说 (di scours de 1'Au tre) ,无意识不停言说,神经症患者压抑

了辞说,但精神病患者有“公开的“无意识,能够在其幻听中

证明这种辞说 。 随后,拉康认为实在是理性的、即实在掌握 一种知识的科学模型,在 此之上,他将无意识定义为一种知 识 (un savoir) ,一种能在分析疗法经验中部分得到阐明的

知识 。 在精神分析和科学这两者中我们都认为一种不为人知 的、外部的知识可以托付于实在,在这个意义上,被精神分 析邀请在分析经验中说话的主体与科学的主体是相同的 。 一个主体带着牢骚和痛苦来了,对一个精神分析学家说话,

这其实就是处于这样的立场,认为其痛苦是有原因的,在其 历史和生活选择中的真理不为他所知地发生作用 。 他预设 了分析家对这种真理有所了解,将其置于假设知道主体

(Sujet suppose Savoir) 的地位 。 然而如果主体被邀请随意谈 论真理以便从其中提取某种知识,这是因为是他自己掌握 了这种知识,他能够在分析家的帮助下让其降临 。 在关于 精神分析基本概念的第十一研讨班上,拉康大概将无意识 定义为“尚未降临的",定义为那种总是要由于转移爱

(1'amour de transfert) 的作用而出现的东西 。 这里你们看 到,压抑与被压抑之物的返回是同 一 个东西,在这个意义

上,他质疑了弗洛伊德的狂抑概念 : 我们只能在事后、在主

因此,重要的是主体在知识和真理之间的分裂,科学的 主体如同心理学所借助的主体一样否认这种分裂 。 可以作

多重的及在病态和疾病角度下的人格 。 无论如何,拉康认 为心理学是服务于主人的,用来将主体重新放回到在”所有

都 一 样”意义上的社会规范的轨道,而精神分析关注每个人

作为原因的真理

于心理学总是指向一个统 一 的主体,所有的分裂被解释为



为标记来区分精神分析和心理学的差异之一,确切说来在

精神分析与科 学

体的招供之后才能认出被压抑之物 。

43

欲 望伦理 :

拉康思 恕引 论 44

的独特性,帮助他不再遭受其独特性(比如同性恋不是一贯 地需要抵抗)之苦 。 在拉康的辞说理论中,他将精神分析者 的辞说精确地定位为主人辞说 (discours du mattre) 的反面,

与标志我们社会关联的其他辞说,大学的辞说和癒症辞说 位于同侧 。

3 .存在着科学的辞说吗?

科学的理想是无言地 、 在辞说之外、以纯形式的方式、

在 一 种纯粹 写 作的基础上进行 。 与此相关,拉康强烈坚持 即使最抽象的数学也不能不经过 言 语就在不同数学家之间 得到交流 。 因此不存在元语言 。 数学语言处于习惯语言的

边缘,得到其形式写作的支持,但是并不代表 一 种元语言, 一 种可以对日常语言进行编码的语言 。 因此有一种辞说在学者之间以日常语 言 进行,正如通

过互联网维持的交流能够确定证明的那样,最低限度的说 明和解释对于科学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 这种辞说,这种交

流,是使得研究工作富有启发性的基础本身 。 但是拉康并 没有阐明一种科学的辞说,不像他用他的拉康式代数字母

(S1, S2, $, a) 阐明了主人辞说、大学辞说 、 癒症辞说和精神 分析辞说 。 其实,公认的和制度化的科学属于大学辞说,对 于在其关键时刻得到更新的科学而言,在质疑主人辞说或 大学辞说的既定知识并能够激励重新寻求知识的意义上,

癒症辞说发挥着作用 。

精神分析对科学的质问在于这 一 点:作为辞说,科学对 其自身不识 (meconnaissance) 。

拉康认为,“对于作为原因的真理,科学根本不愿了 解 。 ”因此科学不把精神分析包含在内 。 关注这 一 问题的知

识论学者大部分都将精神分析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正如 波普及其可辩驳性原则,奇怪的是他同样将数学从科学中 驱逐出去 。 拉康于是提出这个问题: 一 种不排斥精神分析 的科学是怎样的 ?

作为主体分裂的原因,作为求知欲和无知的原因,真理 是否能在 一 种不那么封闭于自身的科学中得到思考 ? 这种 科学也许不那么使人害怕,也许重新激起对那种如今已经 变得非常屏弱、但却代表了先前几代人的迷人精神历险的 科学的欲望 。

科学服务于死亡的冲动吗?我们是否被安排以摧毁我 们自身,正如有些人提出的假设那样?科学似乎是时候将

精神分析包括进来以便术再错失这些本质问题 。 是否可以 为原因的真理”,也就是说承认在科学研究内部有欲望主体 和政治化主体?

精 神 分析与科学

预见 一 种科学的新范式,它将引起 一 种新的辞说,承认”作



译)

作为原因的真理

(郑天桔

45

.、`

`丿

精神分析与政治

\

令总\姿一』 姿 ; 、 f句 L 、芍 : \ \ Z、、

('.

拉康教学中的政治维度

对于政治,拉康的态度显得相当矛盾 。 一方面,他可以 将政治贬低为" 登 峰造极的无能”,人们 若 是关 注一 下在金

融危机面前我们的政策 立 场,就足以信服他的这句话! 但在同时,他又可以 宣 称“无意识就是政治”,因为无意 识从来不是孤立 的,在其所有的 表 现(比如玩笑或是笔误 ) 当 中都包含着某种与他者的关系 。 从精神分析的技术角度 来看,正是在与分析家的关系中,分析者无意识 当 中的某些 真实的东西才会通过转移而得以述说 。 人们可以将这 一 表 述与拉康给无意识下的另 一 个 定 义做比较:“无 意 识是大他

者的辞说”,也就 是 从家天、文化 、 社会那里接收过来的部分 辞说,拉康后来把这种辞说称为 主 人辞说 。 我们应该这样 来理解这两句话:将人与人联系 在一 起,同时又让他们相 互

67 沁。 对拉康而 言 ,在理解政治维度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 些 主 体的逻辑来源和无意识来源,这些主体是它们的代理

G)

指拉康 1967 年 5 月 ) 0 日的研讨班,属于第十九研讨班”幻想的逻辑 ” ( La

拉康 教 学 中的政治维度

对 立 的,正是促使人们想要表达某种逻辑的东西 ( 10. 05.

Lo伊que du fantasme ) 。 该研讨班目前尚 未整理 出版 ,一般 只标注演 讲时间 。 一校者 注

49

欲望伦理: 拉康思想引论

人和承受人,我们将在后面回到这个话题 。 自从有了两个 人,有了两个主体的存在,就有了政治 。

l .战后时期

50

拉康的教学生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而他对武 力和权力关系问题的研究则是从其教学生涯之初就开 始了 。 《逻辑时段》 (Le temps logique ~_1945 年)讲述了一个寓

言,我上周已经谈过 。 它提到了 三 个囚犯,他们只有把他们 在三个时间段的反思汇合在一起才能获得自由 。 而且 三 个 人只有聚在一起才能获得自由,一个人若是出了错,会造成 另外两人也犯下错误 。 《数字 13 及怀疑的逻辑形式》 (Le nombre treize et la

forme logique de la suspicion) 也是一个寓言,讲述了另一个数 学游戏,由于莱蒙·凯诺 (Raymond Queneau) 的推介而在当 时的超现实主义圈子里流传 。 13 枚硬币当中有一枚是假

的,这个游戏要求人们用一台天平称 三 次就找出那枚假币 。 这个问题可以被推而广之,拉康的揭示是:对一万亿个个体

而言,称量 26 次就足以找出那个不合适的分子,这就为在

全世界实施极权统治提供了可能性,因为在这个世界里,性 能越来越优良的电脑可以轻松侦查到某个不符合要求的 主体 。

拉康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进行分析时所采用的方法

与汉娜·阿伦特 (Hanna Arendt) 的方法相近,后者认为恐怖

时期 心显示了极权主义以及极权制度实施时的特征;她用这 一 方法将纳粹与苏联进行了比较 。 从弗洛伊德的角度来

看,恐惧感的无意识来源可能与父亲和阉割威胁有关 。 拉 康则对这种心态进行了更为彻底的分析,人们有可能不自 觉地将这种心态应用到极权制度当中 。 我将很快地回顾一 下相对于动物而言人类的生存状况之所以特别脆弱的原

因,这种脆弱性被许多政治体制所利用 。 在精神分析学看来,恐惧的根源在千人类的孩子在出

生时易于天折:婴儿完全依赖于周围的人对他的悉心照料,

而他需要得到照料的时间与动物相比又相当漫长 。 在生命 的最初几年,这是 一 个事关生死的问题,也使得他只能听任 大他者的摆布,最常见的情况是听任母亲的摆布 。 拉康认 为这种依赖状态的主要特征是大他者的无所不能,他还多 次强调说,他正是在这里与弗洛伊德划清了界限,因为弗洛 伊德认为无所不能的是婴儿 ( 婴儿陛下, his majesty the ba-

by) 。 这里也同样显示出了时代的不同,人们从中可以看到 纳粹主义对历史与思想进程造成的突然停顿:弗洛伊德认

在拉康看来,无所不能的是那个原初的大他者 ( 他以关于偏 执狂的 一 篇论文进入精神分析领域并非偶然) 。 弗洛伊德 关于冲动的早期理论自然而然地把儿童性欲描述为“多种

G)

指法国大革命期间的 l793 年 5 月至 1794 年 7 月 。 一译者注

拉康教学中的政治维度

为,无所不能的感觉来自小孩子这边,它是自恋的根源,而

51

欲 望 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52

形态的倒错",其中也存在着性虐待这一维度,然而他是围 绕着爱的问题来考虑冲动的形成的 。 拉康则毫无此意,他

将冲动与他的享乐概念结合在 一 起,他说,大他者的享乐、 大他者身体的享乐”并不是爱的信号” 。 镜子阶段 (1949 年)描述了儿童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

完整形象时的狂喜,这一形象同样被认为是他者的形象、竞 争对手的形象,而想象中的关系主要是 一 种挑衅、嫉妒和仇

恨关系 。 然而超越镜中的竞争关系,已经失去的那个原初 客体是关键,并认为他者可以拥有这个客体 。 拉康回顾了 圣奥古斯丁曾经叙述过的这个场面:当孩子看到她的母亲 给弟弟喂奶时,会有毁灭性嫉妒 (invidia) 的冲动 。 这种嫉妒 与单纯的欲望相反,而母亲的身体在幼儿的欲望形成之时

极为重要,关于这种嫉妒以及这 一重要 性,拉康承认他借鉴 了梅 兰 妮 · 克莱恩的观点(不过他指责后者在幻想自身的 表述中没有认清符号界的原初作用) 。 相反,与这种致命的想象界相对立的符号界的作用,是 调停者:进入语 言 和话语,相应地让处在想象轴上的这种邪 恶享乐的丧失 。 拉康指出,符号界,也就是语言,自生命之初便已存在: 我们来到的是 一 个语 言 的世界,甚至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 之前,我们就已经被人谈论过,正是这种状况蕴涵着无意识

的存在 。 无意识是语 言 的 一 个结果,而不是像拉康的早期 评论家们所断言的那样,说语言是无意识的结果,他们错 了! (参 见阿尼塔·里福莱-勒迈尔 [ Anita Rifflet-Lemaire]

的论文) 。 在镜子这一情节当中,值得注意的是 一 个成年人 的在场非常重要,孩子需要转向他,寻求由大他者来印证孩

子的发现 。 对孩子来说,这是关键性的体验时刻,而他在这 些时刻所说的话构成了拉康所说的主人能指,它们将支配 主体的命运 。 其他一些主人能指将来会占据这个位置,或 者自行开枝散叶 。

主体与符号大他者、主体与想象小他者之间关系的这 个模体,拉康在“图式 L” 中将其数元化 (mathemise) (而不是

数学化)可以被视为政治 。 拉康的确不赞同弗洛伊德的“政 治不可知论”,同时对当时的人们创立一种弗洛伊德—马克

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各种尝试也持否定态度 。

2 .四个辞说理论

拉康先是把主人的位置定在符号界的大他者之中,它

是真理的保障,能指的宝棒,它们拓扑学的地点,也是以父 亲或是母亲为化身的 另一个大写的主体:主体服从于符 号 界 。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可以认为大他者近似于主人的

主体,它们以话语和语言为代言人 。 作为大他者的辞说之 无意识的辞说就是主人辞说,并根据它主体展开他的无意 识策略 。 的确,在六八(五月学潮)年以后,随着四个辞说理

论构建,主人被理解为某种辞说,主人的辞说得到了大学辞 说以及瘛症辞说的补充 。 大学和癒症患者一样都是为主人

拉康 教 学 中的 政治维度

地位 。 如此,这样的主体是法的主体,文化的主体,文明的

53

欲望 伦 理 :

拉康思想引论

54

服务,前者为他提供知识,后者则提供了爱与恨的维度,于 是爱恨情仇也开辟了进入政治的道路 。 第四种辞说是精神 分析家的辞说,它的阐述与哲学的传统阐述有着本质的不 同,引进了无意识的维度,而无意识则是通过症状得以被揭

示的,所谓症状就是出了毛病,显示出有什么事儿不对头,

应该加以重视,免得向外爆发,或者向内发作 。 精神分析辞 说与主人辞说以及另外两种辞说是相反的,它引入了潜藏

在症状之下的真相的问题,而真相在分析中可以进达客体 (a) 的实在界 。

人们说话的时候是自我定位在某一种辞说之中的,这 种辞说有可能受到人们讲话地点的影响而发生转变:拉康 在法学院开始第十七研讨班的时候,首次提到了这 一 点,他

也是在这里开始构建他的辞说理论,并且强调说他的研讨

班将是可理解的,如同他一开始在圣安娜精神病院讲的那 样,那里的听众主要是医生 。 之后是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在那里人们意识到他所讲的是 一 种教学 。 最后是在法学

院:“如果法律不是法律,如果不是在这里人们领悟到辞说 如何结构着实在的世界,那么又会在哪里呢?”(《第十七研 讨班》, 17 页) 。 拉康多次引用黑格尔说过的一句话,即实 在 (reel) 是合理的,合理是实在的,意思是任何站得住脚的

辞说都包含着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之中的某种变化 。 弗洛伊 德发现,无意识就是 一 个例证;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也是 一 个例证 。 以上是对拉康的某些情况所做的快速回顾,我将从这

一回顾出发,建议你们探讨一下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

3 .关于马克思主义

在拉康的研究中,马克思其实与其他很多思想家和哲 学家是 一 样的,拉康把他们归为同一类 。 他将马克思奉为 这样的人,他像苏格拉底 、 笛卡尔或弗洛伊德 一 样,对真理 怀有恒久的热情 。 是马克思首先提出了症状概念,它没有 被归入有关需要纠正的谬误的传统问题,而是指示出“如此 之真理向知识断层的回归" 。 对弗洛伊德而言,症状同样不

再属于缺陷或疾病范畴,而是应该在能指范畴之中进行解 释和破译 。 在症状的隐含价值上,两人之间确实有很大的

相似性 。 马克思认为症状是社会性的,使他得以揭示资本 主义辞说以什么为基础 。

弗洛伊德则认为症状是个体性的,是有待破解的私人 症状 。 他们的共同点是:症状蕴涵着某种有待揭开的真相; 一 个结构,实在界的指数可以从中发现知识 。 在拉康看来,

信所谓进步,也不相信历史以及所谓历史教训,他曾指出 革

命 也一词含义不明,它在天文学上的意思是一个天体回归到 原点 。 正如拉康对六八年五月学潮中想要闹革命的大学生

CD

Revolution , 这个词又有 “ 公转”之义 。 一译者注

拉康 教 学中的政治维度

革命者在这方面与“真理之人"算是殊途同归 。 拉康既不相

55

欲 望伦理: 拉康思想 引论

56

们所说的那样,这种回归有相当大的可能是寻求 一 位主人 (至少是寻找可以认同的主人能指) 。 首先用几句话介绍一下拉康对古希腊时期主人与奴隶 辩证法持否定态度的理由 。 知识与享乐 一 样并不像黑格尔

以为的那样只属于主人 。 在古希腊时期,主人与奴隶的立 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位主人被抓进了监狱就变成了奴 隶, 一 个奴隶也可能被主人释放,恢复公民身份 。 在罗马帝

国也是同样,平民与贵族属于同 一 边:罗马的平民和贵族

(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 ,还有整个帝国,另 一 边则是 非罗马帝国之人,野蛮人 。 所以当时出现的并不是真正的

主人辩证法,而是认同(《第十七研讨班》, 220 页) 。 拉康认为,在古代的主人与奴隶的关系当中,奴隶知

道,他才是知识的载体,他至少知道做,他知道主人想要什 么,而主人自已通常却不知道 。 随着哲学的出现才发生了

劫掠和盗窃奴隶知识的行为,柏拉图的《对话集》证实了这 一 点(参见 《 曼诺 》 和奴隶的学问) 。 随着与技艺 (techne) 相 对 立 的知识体系 (episteme) 的脱颖而出,知识成为了主人的 知识 。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theoria) 就显示了主人知识的

特征 。 直到笛卡尔出现,人们放弃了某种可以说很糟糕的后

天知识,主体的功能才摆脱了主人与知识的关系 。 从那 一 天起,科学便诞生了,它将与哲学 一 道为主人辞说服务 。 随 着精神分析学的出现,它开始质询求知欲,这种欲望与知识

本身并无任何关系: 一 个真正的主人不会渴望认知,他已经

知道的东西足以让 一 切运转良好,这才是他唯一的欲望 。

所以在拉康看来,哲学、心理学和其他人文科学都是为主人 服务的,为的是巩固他的知识,而这是损害奴隶利益的,奴 隶所拥有的只剩下他的劳动力 。 这或许就是拉康始终拒绝 把精神分析学列为人文科学的原因,并不是出于政治理由, 而是因为精神分析辞说与主人辞说相反 。

拉康后来将这个简图用在马克思身上,认为他对资本 主义的揭露带来了某种可以被确立为真理的东西 。 因为拉 康认为真理的一次进发并不足以使被揭露的东西被彻底打 倒 。 作为主人辞说的确认,资本主义的辞说远没有因为有 对剩余价值的认识而生存艰难,这个辞说继续存在,甚至在 政治的水平上,它重新运用在主人(资本家)的辞说当中 。 这种辞说是剩余价值的支柱,而这 一 事实不能把我们从它 的任何表达方式中解放出来 。

拉康认为应该从某种更原始的东西之中寻找其原因 ( 《 第十七研讨班 》 , 165 页),它应该处在任何辞说 、 任何假 装的辞说的源头:这就是他站在真理的一边,反对假装时所 说的东西,他使用的术语是剩余享乐,它与精神分析辞说所

剩余享乐是对享乐的回收,通过说话的实践来获取,它 可以解释为什么分析者会回来见他的分析家,因为他从中 获得了某种享乐,他已经又(准备)要说了 。 每次进入到符 号界当中都伴随着享乐的丧失,但是每 一 次又不乏对 一 种

享乐剩余享乐的回收,人们可以在弗洛伊德对升华的定位

拉 康教 学中的政治维度

揭示的客体小 a 相 关 。

57

欲 望 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58

之中完全体会到这 一 点 : 艺术家在创作时放弃了享乐,他既 从中解脱出来,同时又在其中得到了满足,对于任何创造性 劳动来说都是如 此,正是这种创造使文化得以“进步” 。 同样只有在剩余享乐的层面上,再次坠入主人辞说和

资本主义辞说权力之中的惰性才能得以理解 。 因此,拉康

认为,资本主义的辞说与无意识 一 致,这允许它总是在剩余 价值的游戏中在新颖的客体产品中找到剩余享乐,而这些 产品激起欲望,人们也因此可以指责拉康为左派 。 在政治 的术语中他当然不是左派,相反,对他来说,这些是左派的 理想的崩塌,精神分析展示了颠覆和自由,向原来臣服于他

们的主体,向对主体来说是独特的主人能指定位,这个定位 允许主体松开主人能指与享乐的连接 。 拉康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 ”在我看来,最显著的特征是他对各种理想、学说和乌

托邦的怀疑,这些东西充斥着政治领域 。 他不相信历史规 律 。 ”J. A .米勒在《城市》 (Cite) 上如此写道 。

在拉康的眼里,政治是通过认同来运作的,它操纵着主 人能指,并且试图由此来俘获主体,它只要这个 。 登录在大 他者中的能指构成了主人辞说,对拉康来说 ,它不是别的, 而是精神分析的反面 。 精神分析是政治的背面 。

(郑鸣译)

拉康与性差异

我们可以把拉康的性别特征理论分成四个阶段 。 在第 一个 阶段,他重新采用了弗洛伊德的观察结果,认为在无意

识当中,对两性而 言, 性别特征都只有 一 个表象 : 阴茎,它的

视觉完形给人以强烈印象,性别的分配在拥有它的男人和 没有它的女人之间进行 。 因此两性的区分是以视觉为基 础,以想象方式定位的 。 第 二 个阶段的特征是阴茎被象征化,成为石祖 (Phal­

lus) ,这与古希腊时期的宗教仪式有关,当时的人们借助巨

大的男性生殖器的塑像来赞美石祖的荣耀 。 弗洛伊德提到 过这些庆典,拉康重新提出这 一主 题,是为了把石祖作为 一 个能指来对待,即,欲望的能指,在两性间作为中介的能指 。 我曾数次问过中国朋友,在中国的远古时期是否也同样地 曾存在过这种类型的石祖形象,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 这说 明石祖的意义在这里同样存在过,与在西方的含义近似 。

植过来,用以划分出几种享乐:除了与石祖有关的、男女都 可享受到的石祖享乐,应该还存在着某种专门的女性享乐,

只有女人们才可以体会到,但是她们却无法 言 说此种享乐,

拉康与性差异

在第三个阶段,拉康将享乐 (jouissance) 方面的问题移

59

欲 甲 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60

这使得它更接近于神秘主义的 (享 乐) 。 与男人的享乐相 比,它是一种额外的享乐,而不是 一 种补充性的享乐 。 这并

不等于说在两性之间划分出泾渭分明的两种享乐,即每个 性别有一种享乐,而是说两性都有以石祖为共同特征的享

乐,此外,还有 一 个专属于女性和神秘主义者的额外部分 。 最后 一 个阶段,对应着拉康最后的教学阶段,他在这个 阶段变得更为激进,认为不存在性关系,因为人们无法为这 种关系找到 一 种登录, 一 种站得住脚的书写 。

.. 让我们逐一回顾这四个阶段

l .首先,拉康援引了弗洛伊德所谓解剖学的构造就是

命运的论述:主体是根据自己是不是阴茎的载体来自我定 义的,男孩子们会出于真实的或想象的阉割威胁而害怕失

去它,女孩子们则热切渴望拥有它 。 神经症的构成就是以 是否拥有它的问题为核心,拥有阴茎显然具有权威和权力 上的价值和意义 。 对弗洛伊德而言,这是 一 个根本性的或 然判断,以至于他称之为阉割岩石,所有的精神分析都会迎 面撞上这块岩石而变得难以确定, 一 个女人无法摆脱其追

讨拥有阴茎的要求以及失去阴茎的抱怨, 一 个男人则出于 对象征性阉割的恐惧,无法接受对另 一 个男人有半点屈服 。

2 . 弗洛伊德对阴茎和石祖的区分并不明确,拉康则重

新做了区分,认为石祖是 一 个纯粹的能指,它当然是权力、

权杖的象征,却并不专属于阴茎的载体 。 主体不再以是否 拥有阴茎来划分,而是以“是石祖”还是"拥有石祖”来划

分 。 男性的立场与拥有石祖的欲望结合在 一 起,女性的立 场则是渴望是石祖 。 我们可以看到,在无意识当中,这两种立场对两性而言

都是根据性别特征的唯一表象一一石祖—阴茎来进行定位 的 。 这就是人们说石祖地位至上的缘故:拉康对这 一 或然 判断的论述首先在于有还是没有阴茎,其次在于是石祖还 是拥有石祖,也就是说,以符号的对立和组合关系为出发

点 。 人可能有阴茎,却不拥有石祖,或者没有阴茎,却占据 了某种石祖地位,既强势又充满欲望 。 从这种纯象征意义

上的分配出发,拉康强调说,弗洛伊德所阐明的机制与语言 学在语言之中所发现的机制是对应的,所以这让他说到“无 意识像语言那样构成“ 。

人类的 一 切经验都依赖于语言,是语言去掉了人的自

然部分,包括性别特征 。 于是阉割不再是一种威胁:它是始 终在场的,正是由于语言,石祖不属于任何个人,而是 一 种 纯粹的能指,也就是说,是 一 种纯粹的假装 。 欲望不是以自 然的方式形成,而是以象征性的术语构成,依据着主体的历

史,将在其身体上铭刻下作为享乐标记的东西 。 拉康认为

另一个能指滑动的结构,因为"它怎么样也不是它",欲望从

本质上说就具有不能被满足的意义,它也因此具有歇斯底 里的结构 。

拉康与性差异

欲望的语言结构与换喻的结构相同,也就是从 一 个能指向

61

欲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62

与这种结构性缺失的不同关系导致了不同的性立场: 男人想拥有石祖,女人想成为石祖 。 是男性还是女性属于

精神态度,与主体的历史相关 。 根据不同的情境,每个人都 有可能发现自己可能或多或少地坚守男人或女人 一 边,同 时又带有弗洛伊德所认识到的双性本质 。

3 .弗洛伊德留下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是 : “女人想要 什么?”

拉康重新提出这个问题,并且这样表述它:如果说男性 特征是在石祖的或然判断(是石祖还是拥有石祖)之内定义

的话,那么女性特征的某些东西则避开了这个判断,因为有 一种无法言说的快感,它可以在性和话语之内或之外 。 这 是 一 种额外的快感,它使得女性的立场更加直面实在,如果 我们把实在同时定义为象征之外和想象之外的话 。 拉康在 神秘主义的例证当中找到了表达这种享乐的 一 个例子 : 安 特卫普的哈德维奇圣约翰十字教堂的圣泰莱丝塑像 。 这种 额外的享乐并不把女人排除在石祖或然判断之外,而是承

认享乐在这里”不是全部” 。 有 一 部分脱离了石祖和阉割 。 拉康试图用某种书写符号来概括这些:石祖的功能 (x) 意 味着主体 x 服从于阉割,也就是说,石祖享乐是受到限制 的,更确切地说是被某一个人的存在所限,这个人是在例外

的位置上,不经受阉割 。 这个例外使人们可以指出全部服 从于 (x) 的男人集合 。 从女人这边来说则正相反,她们不 是全部服从于 (x) 的,意思是说,每个女人都有一部分避

开了这种阉割,这就为她打开了感受另 一 种 享 乐的可能性 。 不存在女人集合,因为她们不是全部。

拉康在专题讲座 《 继续 》 (Encore, 1973 年 ) 中说,人们不

能泛泛地谈及“女人“ 立 因为作为泛指 (la) 的女人不存在, 每个女人是不完全的(她的 享 乐不完全是石祖的 ) 。 我们需 要说明的 是 ,这种女性 立 场并不是专门指定给女人的,也不 取决千实际的性器官, 一 个男人也可以站在女人的立场上,

相反地, 一 个女人也可以站在男人那边 。

4 .我已经解释过拉康关于“不存在性关系”的簸 言 ,拉 康教学的最后阶段就以此为特征,我可以再次勾勒 一 下它

的大致意思 。 性关系不存在,是因为主体从本质上自我满 足于“ 一 "的特质 , 完 全独自的" - " 。 因此就不可能存在两 个人的关系 (qu'il ne peut done y avoir de rapport au deux) 。

与性别特征相似的 一 切都是假装,都是想象的诱惑律 令 ,与

"享乐 一 " 霍实在相去甚远 准每个 主 体都只不过是这个" 享 乐 一 "的载体,这个"享乐 一 ”就是完全孤独症意义上的享乐 。

你们可以看到,通过这 一 系列的区分,拉康如此宣告了 性别研究的诞生 。 这些研究也没有 弄 错,因此性别研究者

法语在这里用 “ la femme " ,此处的 “la” 是指女人作为一个 整 体 , 一个集合 。 拉

康认为女人作为一个 整 体并不存在 , 但不是说女人作为个体 ( une) 不存在 。 井且这个女

人并不以生 理解剖结构来定义的 , 作者随后也有解释 。 一译者、校者注

拉康与性差异



@ 享乐 一 ( jou issance une) , 即指 主 体从本 质上是 在绝对的“一 ” 之下自我陶醉 。 ——校者 注

63

欲 望 伦理 :

拉康思想 引 论 64

纷纷奉此为圭杲,特别是某些酷儿 (queer) 。女性主义者们 。 我们可以补充说明的是,男人和女人之间交流困难是

一项观察事实 :男人”不理解女人",他不能够把自己“放在 女人的位置上”而不失去他的男子气概,所以女人必须是大

他者 。 而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她只接受石祖的载体有被阉 割的可能 。 他们之间并非因为他们是雄性和雌性就会自然

而然地产生欲望,而是他们在对方身上重新发现了他们无 意识幻想的外在特征,从而产生了欲望 。 性别特征不是 一 种关系,也就是说,男人和女人不是互补的 。

不过如果 一 个女人对 一 个男人来说是大他者,那么对 她自己来说她也是大他者 。 正常的标准是雄性标准,因此

是女人就意味着是大他者 。 是她自己的大他者,拉康认为 这是女性所固有的困境,她对此会有不同种类的回应 。 最 常见的情况是她会以某种歇斯底里来回应,即充当男人,哪

怕是她给自己带上女性的面具 。 这种立场通常会导致某种 色情狂的形式,也就是相信自已被人爱、被人渴望的倾向 。 最常见的手段是母性手段,在这里,女人在孩子身上寻找石 祖的替代物 。 女人们还可以在爱情上表现得很伟大,可以

为所爱的男人作出最大的牺牲,然而如果她们遭到背叛,也 可能犯下最严重的罪行,就像 美 狄娅,把她与伊阿宋所生的

孩子悉数杀光,来报复后者的不忠 。 相对于法律,她是大 他者 。



酷 儿 ( queer ) , 此词采用国内现有的翻译 。 ——-校者 注

欲望与爱情

拉康在研讨班有两次主要谈到了爱情问题, 一 次是 1960-1961 年间关于“移情”的第八研讨班,另 一 次是以

“继续 "(1972—1973) 为题的第 二 十研讨班 。 对于男人而 言 ,女人是地道的大他者,大他者就是女 人,这就把女人放在了上帝的位置上 。 千是一个男人对一 个女人的爱情有可能采取近乎于宗教的虔诚方式,也可能 导致他把这种爱与欲望分开 。 人们经常可以在 一 个男人的 爱情生活中观察到欲望和爱情之间的这种分裂,弗洛伊德 曾经称之为对爱情生活的粉饰 。

拉康同样把爱情看作是用来补充性关系缺失的 。 在这 个意义上,欧洲在行吟诗人时代所见证的那种绅士爱情就

是最具说服力的例子 。 ”这是一种补充性关系缺失的优雅

之极的方式,就是假装是我们从中设置了障碍 。 ”( 《 继续 》 , 65 页) 。 爱情的基础建立在 一 种缺失之中,这是 一 种能指的 缺失,爱情就是围绕着这种缺失上演的 。 “爱情,就是给予 人们所没有的东西”,正如拉康所说,这是对两项缺失的修 复,是爱情比较喜剧的 一 面 。

译)

拉康与性 差 异

(郑鸣

65

欲 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关于 p蓝tout (并非全体)的 一个中国例证

66

来自公元 1 世纪的伟大历史学 家 司马 迁 的 《 史记·孙子列传》

俨 .

分析的谈话不同于在软闻和结构之间往复,正如 J. A. 米勒为第十九研讨班 《 ……或者更糟 》 的第 3 章所拟的标 题:关于阉割的“铁闻到逻辑" 。 司马迁所叙述的孙子故事

就是 一个软闻,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它可以被解释为女 性”并非全体”的例子 。 军队操练强调将军,强调发号命令 的人,强调例外的存在,或者相反,强调在所有 (tous) 士兵层

面的纪律,这种纪律表述为等同于弗洛伊德理论所说的一 种例外特点 。 拉康阐明了这样一种结构从女性的角度是不 可能的,他创造了一种否定的书写来记录这种不可能性,这

种书写不是建立在经典逻辑中的整体命题上,而是建 立 在 ”所有“和“存在“这样的限定符上,这就把女性和”并非全

体“联系起来 见 这就是孙子传记的这一情节所反映的 。 孙子(公元前 5 世纪)是著名 《 孙子兵法 》 的作者-—-众

O

此处 参考 了拉康在第 二十研讨班《 继续》中介绍的性位 ( l a sexuati.on ) 公式 。

—译者汪

所周知关于军事战略的第 一 本书,尤其启发了两千年之后 的克劳塞维茨 (Clausevitz) 。

自从 1772 年法国的耶稣会教士 Amiot 神父的译本之

后,又出现了许多译本 。 我所参考的是由战略学家也rard

Chaliand (Pocket, 1993) 重编的 Amiot 译本和 Jean L的新近 的译本 (Fayard, 2011) 。

Gerard Chaliand 在他为 Amiot 的翻译所作的前言中写 道 : "这部著作受到了热烈欢迎 。 它所展示和阐明的迂回战

略与 Maurice de Saxe 在 《王 朝争霸 》 中的战略相去无几,在 此书中他认为不存在绝对的战争概念 。 ”(Pocket, 5 页)

1 9 世纪人们不再读 《 孙子 》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使战 争经历了一种变化,“战争的目的从此以后不过是 一 旦可能 便在 一 场关键的交锋中歼灭敌军的武装力量”(同上, 5

页) 。 孙子因此与整体战争的观念相反,这就是为何随着破

坏性力量发生得更加极端和危险,人们也更加经常地参考

于他们在 1949 年红军胜利后对毛泽东的关注,而后者也对

孙子有所参考 。 孙子生活于中国的战国时代 : 中国尚未统 一 ,诸侯为了

如封建时代欧洲的中世纪争霸斗争 。 ”据说公元前 7 世纪,

宋侯在攻打楚军之前让他们渡河并组队,声称不愿攻打处

67

于弱势的对手 。 ”(Pocket, 7 页)这种骑士美德在孙子的时代

(

一个中 国 例证

争权夺霸而制造战争 。 这种活动遵循十分具体的规则,正

past' out并非全体)的

注的孙子著作,西方世界重新发现了孙子,其关注程度尤甚

关于

他的思想 。 1948 年 Lucien Nachin 介绍了 Amiot 翻译的带评

欲 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68

不复存在,孙子想向吴王灌输的不仅是 一 种战术,也是一种 战争的道德观和政治观 。

这种道德观、政治观和技术观代表着一种“整体主义的 思想”,是孙子兵法的特征, 2008 年出版的、两位北京大学

教授所著的《中国文化洞见》一书着重介绍了孙子兵法 。 他 们强调了孙子的悖论目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是很有道理的 。 他们记载了五个“方面”

Jean Levi 译

为五个“要素 ”,Amiot 译为“五件要事”:道、天、地 、 将、法 。 (Amiot 译为 la Doctrine, le Ciel,11; la Terre, le G蛔ral, la Dis-

cipline, Jean 压vi 修改为 la vertu, le cljmat, la topographie, le commadement, la discipline) 。 法(纪律),在法文中没有不同的译法,但是在中国教授 的介绍中却被撇在 一 边,而先讨论“谁"下命令,“谁"决定, “谁”对军队负责 。 然而正是法(纪律)的问题出现在历史 学家司马迁为我们记载的历史中, Amiot 翻译了这段历史, 然后 Jean 压vi 在新近的翻译中修改为简短版的 。 我们看

到,爱惜敌军的人命犹如爱惜我军的人命,这种意愿的对立 面是 一 个铁律的条文:能够操纵千万人犹如操纵一人,意味 着拉康在第 二 十 三 研讨班前几页 (18 一19 页)所描述的培 养”为大 一 ”(faire Un) 。

正如弗洛伊德所指出,如果那个认同特点 (un trait d'identification) 被清楚地提出,催眠了群众中的每一个成员,

那么”为大一”就成为群众的唯 一 要求了 。 无意识的主体, 在其隐退 (fading) 的状态下,喜欢被命令、被催眠,他们的辞

说服从于主人的辞说,正因为如此,分析家的辞说成为主人 辞说的反面 。 然而,在从冲动主体的独自一个 (un tout seul)

到集体大 一 的成员主体的过程,是需要培养的 。 男性主体 似乎在其中如愿以偿,弗洛伊德将之与 一 种男性的同性恋 形式联系起来 。 当面临女性的”并非全体”时,这种培养就更明显了 。

弗洛伊德认为女性主体缺乏超我,不是说她们没有道德感, 而是说她们实际上并不 一 下子就服从千使超我具体化的群 体同一化 。 女性主体与权力的关系在两人之间—一而不是

在群体或一个全体的大 一 之间

可以更自愿地发生 。 女

性主体与主人之间关系形成于石祖认同之外,并且在她癒 症版本已经被广泛地讨论了 。 然而更根本地说,那些观察

汇聚为一种女性的观点,其中结合了主人的权力、诱惑、间 距和批评,而主人不避免和无法改变的滑稽使人发笑 。 这 就是后来孙子的故事所阐明的,司马迁在其传记中叙述了

“孙子,齐国人,精通兵法 。 ……

孙子不愿赋闲 。 ……

”他向吴王毛遂自荐,吴王表示欣赏他的兵法著作,但

也向他指出, 一 旦 实 地作战,情况 一 定比纸上谈兵复杂 得多 。 “孙子答道:' 王上 ,我在书里没有交待我在军队里实践

'tout (

69

过;我还没有说的是,我今天敢向陛下您保证,我可以让任

pg 并非 全体)的 一个中 国例证

“吴王与楚王有嫌隙 。 战争 一 触即发,双方都在备战 。

关千

这件事 (Amiot,95 页) 。

欲 望伦 理 :

拉康思想引论 70

何人都能实践并通过军事训练实现这种兵法,只要您给予 我这样的权力 。 , .

“吴王抓住他的话,问他是否能打造一支女军,孙子再

次答道,他说过任何人都可以 。 吴王于是带来他的妃嫔 180 人,其中包括两名他特别宠爱的妃子,被命为队长 。 孙子简 短地介绍了指令,用击鼓来表示:击鼓一次表示预备,击鼓

二次表示右转,击鼓 三 次表示左转,诸如此类 。 这些指令他 重复说了 三 遍,妃嫔们声称全部明白 。 第 一 次演习,妃嫔们 大笑不已 。

“将军仍然保持严肃,对她们说:'可能是我没有讲清楚

给你们的指令 。 如果这是我有错;我会试着改正,以你们能 听懂的方式说 。 '(于是他当场换另 一 些词汇重复解释了三 遍 。 )他又补充道:'然后我们再看看是否你们能更好遵守 命令 。 '

”他命人击鼓 一 次,击鼓两次 。 她们发觉他神色严肃, 又看到这个奇怪的装置,忘了应该遵守什么 。 她们笑得喘

不过气来,好不容易压抑下去,最终还是笑得没完没了 。 “孙子没有手足无措,他保持先前说话的语调,对她们 说: `……为什么你们不遵守?你们要受到军令处罚 。 士兵 无论谁不遵守将军的命令都要处死:所以你们要被处死 。 ' ”他拒绝向吴王的求情让步 。 '她们不遵守我的命令就 要死 。 '

”他 一 说完这些话就拔出刀来,无情地砍掉为首两名妃 子的头 。 随即另外指定两名妃子替代她们做队长,命人按

照先前约定的方法击鼓不同的次数,而这些妇人就像终生 都在从军 一 样,默默地按照指令左转或右转了 。 ” 这个故事里有两件事在我看来很有趣 : 首先我们很难得找到一个如此有说服力的女性”并非 全体”的例子,这个例子说明要把 一 队妇人打造为军队并非 是自然而然的事 。 这段文本强调了“任何人",即“无论 x 是 什么”,孙子声称都能打造成军队的一分子,当“任何人”指

女人时,这 一 点实现起来很有问题 。 在女人那 一 边,不存在 “任何人”,不存在“全体 x” 。

.

此外,毛泽东受到孙子影响的事实在两个层面上得到

了证实 。 在解放战争时期,看起来他实际上从未想要把敌军逼 得穷途末路,从未想要损害百姓利益 。 根据当时 《 世界报 》 通讯员报道, 1949 年 5 月攻占上海,解放军用了三天时间, 被称为进入该市的火星人 。 “很明显,这些火星人不掠夺,

介石的军队敞开,使得他们能够逃亡台湾 。 解放军耐心等 待这些军队接受落败事实并离开,城中静待事态发展的银

行和商人在经济上也促使他们这样做 ! 我们在毛泽东主义的历史上还发现他的军队的不妥 协,重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直到把对手消灭 。 他同样也懂得,混合可能是最简单的方式,放弃难以管 束的女性集体,形成混合的群体,女孩通过自我 等 同于男

孩,可以更容易地遵循所要求的行为 。

o非 u全 t体)的 -^— 关于 pas't并 中国例证

睡人行道,乘有轨电车会掏钱买票 。 ”上海的两座城门为蒋

(

71

欲 望 伦理: 拉康思想引论 72

也有一些反例,在“红色娘子军”的故事里至少有一个 例子,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在 20 世纪 30 年代, 一 个穷苦 的农民妇女不堪地主虐待,逃出来参加共产党的女军团,红 色娘子军 。 这个故事尤其以戏剧和芭蕾剧的形式出名,同

时也被拍成电影 。 这就是说,女军团以剧团的形式继续存 在下来,并没有形成弗洛伊德所描述的群体,这与拉康所说 的女性”并非全体”是不相容的 。 中国当代小说家蒋韵写过 一 部同名短篇小说,纪念“文 化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娘子军,描述她们如何度过这几十 年,今天的年轻观众 一 点也不了解这同一部歌剧演出所经

历的戏剧性遭遇 。 她的回忆描述了她们从武装队伍过渡到 剧团队伍所经历的所有微妙变化 。

只是 , 舞台上的女红军 ,女战 士 ,女 群众 , 无一 例外地娇柔和漂亮 ,她们不 是三 十年代的红色娘

子军 , 不是六七十年代的红色娘子军,不是葛华和 我的红色娘子军 。 无论她们怎样掩藏 , 怎样化妆 , 也仍 然是一群娇柔而漂亮的美眉,那灰色的军装

穿在她 们 身 上 有一种另类的时尚感 。 少

女性 军 队这样转变为一个轻歌剧的军队,使那些曾经

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得以回顾那种特殊训练的痛苦记忆和

心蒋韵 ; 《红色娘子军》,参见 http: //w吓. c hinese-shortslories. com/Nouv七lles_ re­

centes_de_a_a_z_JiangYun_hongse. htm

为了打造这样军队所必须的暴力,形成女性全体的 一 种 大一 。

(郑天桔译)

关于

PR -tout

并非全 体)的 一个中 国 例 证

(

73

\'



丿



} U令 、 ;、}尽 \ 姿:产、冬枭 夕 (责 '

通过数学型的接近

能指的弗洛伊德式拓扑学 心

语 言 是“无意识的条件”,意寓何处?另一个拉康的公 式帮助我们明确这点:无意识是“能指的冲积沉淀原” 。 与 此相关联的事实是,在“ 言 在 “(etre parlant) 处,应有 一 个能

指的记录,记忆 。 即便这个语 言 的维度暗含在意义中,在诗 歌展现当中起着作用,语言学对它也是鲜有问津 。 从结构

上考虑,无意识离在 ©于语言学上的语 言 中 。 它也离在于言 语 尘当中,既然 言 语通过 一 些失误和词语游戏才表现出某些 东西,某些区别于啋啋不休的陈述内容的东西 。 语言学家

对这些 言 语的垃圾了无兴趣 。 然而,正是从那儿开始,弗洛 伊德开辟了 一 片精神分析专有的领域 。 既然静力是动力的起因,无意识的这个定义,我们愿意

行解析,如果这个无意识是语误和动作过失的原因,如果它



1985 年,发表于 Om比ar? 36 期 。 (本文中除此注为原注外,以下皆为译者注)

CID

Ex -sister(离在) , 存在但是同时抵抗着 这个存在 。 无意识离不开语言而存在,

但同时又不在语言当中 。

能指的弗洛伊德式拓扑学

在静力学中去讨论它 。 如果梦可以在弗洛伊德的意思上进

@ 作 者在这里区别了 langage 和 parole ,译 者将 langage 译作 “ 语言 ” ,parole 译作 “言语 ” 或者”话语” 。

77

欲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78

在语言中的离在同时也给予 言语” 意思”与“意义'@ ,那么 需要给无意识假设 一 个什么样的结构呢? 答案明显地在弗洛伊德和索绪尔那儿汇集:语 言学 和 精神分析学的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在能指之间存在着结合 关 系 。 这 一 点在 《 释梦 》 当中昭然详述,在 《 普通语言学教 程》的第五章也被简明地提出 。

拉康走得更远,他把无意识定义为 一 个“知道” 仇 1974 年 1 月,他对我们说,就拓扑的数学意义而言,这个“知道”

是拓扑的 © 。

..

这就让我们直面这个问题:可否能确实引入邻域拓扑 这 一 数学概念来讨论无意识的结构呢?如此尝试会呈现 一 些技术难题 。 而这些难题针对的,也恰好是拉康理论的 一

些核心难点 。 事实上,邻近,这个定义拓扑时不可缺少的强 制性 (forc;age) ,强调了大他者的存在是像集合那样的 。 我

们将看到这个理论虚构带来的解释效益完全值得重视 。 但是,我们也可以拒绝这个强制性,那么我们就被带入 直觉的逻辑与“有个 一 ”(Y'a de I'lJn) 的陈述之问题中,当 完整性 ( unite) 回避 @ .....

Q)

意思 (sens ) 与意义 ( s i gnifiC"uli on) , 这两词的区别作者在后文有 讨论 。

®

savo订 (知道) ,拉康 也经常将此词与 “ 无意识 “ 联起来使用,用 “ 无意识知 道” 来

加 强表示这 个知道是一种无意识的 。

@

在第二十一研讨班《不上 当 者流浪》 ( Les non-dupe errent )上,拉康作此表述,时

间是 1974 年 1 月 15 日 。

@

Y'a de l'Un 和 unite 的关系,作者在下文还有叙述 , 特别在 3 . 4 和 3 .5 节 。

l .语言这东西心

1. 1. 无意识在时间性之外 拉康说,无意识像语 言 那样构成,但不是 一 种语言 。 无 意识和语言之间的本质区别,我认为在于时间性:语言的基 础原则是能指链的线形性,拉康称之为历时性 。 确切地说, 它与无意识知道 ( savoir inconscient) 的共时性相对立 。 对语

言学家来说,语言的现象是在时间中展开,按照句法和语法 的规则,其允许能指的串联 。 相反,无意识的知道表现在时 间性之外,这一点尤其可解释欲望的不可摧毁性 。 这个知 道,可以在释梦或者自由联想中,在能指链中展现,但是它 的自身结构并不是线形的 。

I. 2. 无意识不是几何的

.

很长时间之内,相对于在时间和语言的特征中展开的

能指链来说,拉康给出一个能指网的观点,用来理解能指之

现这些关系 。 能指网给出了这些结合关系一个空间性描

绘,但是正是因为这个空间化,引发了一些困难 。 它可以给 出如下观点,在自由联想中展开的链条最终形成网络图形

释。

Linguisterie ( 语 言这东 西 ) , 拉康 自 创之词 , 作 者在 后文谈 压 抑 ( 1. 7 ) 时,略 有 解

79

(D

能指的 弗洛伊 德式拓 扑 学

间的结合关系,该网允许以非线性的但是表述的方式来表



上的一条道路,在能指种类上已存在了渐近的序列,而这完



全是与精神分析相异的 :能指,在无意 识当中,不是有序的 。



拉康多次向我们指明,为了触及无意识的过程,必须抛弃康

`



想 可



德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分类(比如在《文集》的 649 页们 。

80

1. 3.

拓扑学

我从拉康的 1973 - 1974 年 © 的研讨班里引用过一个无

意识知道的表述,同样在这个研讨班上,拉康说这个知道 ,

在邻域拓扑的意义上,是共时性的,是具有拓扑序列的 。 实 际上,结合关系再现了能指之间的近似的、相邻的事实,并 且普通拓扑学给定的数学结构是一个极其宽泛、极其简单

基础的结构,我们是可能把它借过来讨论语言的情形 。 特

别地,拓扑的结构既不归纳出一个秩序也不导致一个度量 。 在《字母的动因》 (L'instance de la lettre) 一文中,围绕 着“树”一词,拉康写了几页优美的文字,恰在谈论隐喻和换

喻之前,证明了能指的浓度,正是这个浓度包围着一个词, 而诗歌也是游戏在这个浓度之上的 。

“实际上,没有哪个能指链不是这样被支撑着:在已知 的语境的所有表述中 ? 都像是被悬挂在每一个单位元素的

断点上,是垂直地被悬挂,在这个点上,如果我们可以这样 说的话 。 ”(《文集》, 503 页)这些“已知的语境”,是所有隐

O

这是指《文集》 (Ecrits) 标准版的页数,见文后参考文献 。

@

即拉康第二十一研讨班《不上当者流浪》 ( Les n.()几-dupe errent) 。

喻和换喻的先决条件,它并不以线状的方式或以树状的方 式铺开 。 这 一 点也已经被索绪尔肯定: “虽然语段使人 立 刻想起连续的顺序和 一定 数目的元 素,而结合族里的各项要素 既没有确定数目,也没有固定的

顺序 。 ” CD ( 《普通语言教程》, 174 页)(黑体部分为我们所强 调) 就结构而言,相对于“结合关系 ” ( rapport associatif ) 的

表达,正是术语“结合集团 ”(groupement associatif) ,或者这 个结合族 (famjlle associative) ,带来了某些焕然 一 新的东西 。

实际上,结合关系决定的是两个位置的"(函数)关系”[ rela-

tion: R(X, Y) ] ,也就是说两个能指, x 和 y ,是相近的或者有 联系的 。 相反,我们已经审视了这个结合集团概念的定义, 索绪尔也就 “ enseignement" (教学 )一 词给出 一 些例子来解 释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开辟了 一 个通过邻域拓扑的结构的 途径 。 一个结合集团是一个邻域 (voisinage) ,在这个意义 上,它就导入 一 个高级秩序的“单位元素 ”(unite) :我们不

再在与另一元素的或然关系中留意 一 个元素,而是着眼于 这个元素的家族,它将作为这个家族而有 意 义 。

的强制里面,是这个强制在“本无意思”中制造了意思 。 一

个真正的隐喻,在令人吃惊的重新接合中,暗含着 一 个创 造, 一 个真正的隐喻,在支配语 言 的拓扑 当 中,暗含着非邻

此句中文译文转引自《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 , 高名凯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80,175 页 。 略有修改 。

81

G)

能指的弗洛伊德式拓扑学

对拉康来说,隐喻中意思的浮现,确切地存在于换喻性

欲望 伦 理 :

拉 康思 想引论

82

域关系元素之间实现了 一 个毗邻关系,在此程度上,确确实 实存在着 一 个“无意思” 。 关于此点,超现实主义的 写 作已 经给了我们很多例子了 。

1. 4. 移置与凝缩 梦同样是 一 个书 写 。 它有一个特性是,不 会 像语 言 那 样,屈从于句法和线形性,而仅屈从于图像化 。 这暗示着形

象可以作为能指来使用,而梦将被作为 一 个画谜来破译 。 梦不 是 无意识,但是无意识的某些东西记 录 在那里,弗 洛伊德说是这些东西在那里被“实现“了 。 这个记录以原初

过程的方式完成:移置和凝缩 。 但 是 ,如果我们假设无意识 的结构只可能如此这般被理解的话,那么这两个机制又如

何起作用呢 ?

当 弗洛伊德写作 《 释梦 》 时,假设的无意识结构是他在 与弗利斯的通信中,特别是 1894 年 的 《 大纲 》 0 中所描述的 结构 。 但 是 术语“接通 ”(frayage) 已经被抛弃 , 取而代之是 的 复 现表象之间的“关联 ”(liai son ) 。

,`

拉康,在他的"伦理 学” 研讨班上,给我们指出这 一 点——-《 大纲 》 中所描绘的结构表现为 一 种拓扑的结构,一 种与邻域相同的结构,即用来理解能指间结合集团的结构, 我们将在下文予以详述 。



《科学心理学大纲》 , 弗洛伊德生前没有出版 , 此《大纲》 被 认为是研究精神分

析产生的重 要 文件 。

在《释梦》中原初过程被描述为一种纯粹拓扑的过程, 而次级过程则尚未被牵涉 。 移置完成于一个邻域的内部, 而凝缩,则 是通过一个同时属于多个邻域的中介元素,表现

为这些邻域的并集 。 梦的工作基于如下事实:在梦的构建 当中, 一 个元素可以通过移置代替另一个元素,或者通过凝 缩同时代表多个其他元素,如用纯粹机械性的方式来说的 话,那是因为这些邻域的存在 。 从拓扑的观点来看,移置因此与换喻同构,凝缩与隐喻

同构 。 在《字母的动因》一文中,拉康等价了这个同构关系 。

比如在此文中,他把欲望定义为换喻的,我们可以在 《 释梦 》 中找到与此高度一致的观点 。 寻求表达的东西,是无意识 的欲望,因此是 一 个换喻,或者 一 个“情结”,这很好地表现 为 一 个邻域 。 通过移置和凝缩的联合,这个换喻—欲望就 转化为别的东西,即,在多少都远离了原初元素的其他 一 些 元素之间进行了 一 个新的连接,这产生了完全荒谬的某个 东西 。 这样弗洛伊德给出释梦的规则,不要去考虑梦的明显

的可能合理性 。 必须 一个元 素 一 个元素地分解这个梦,并

通过对每一 元素的联想 心分析, 一 直追溯到初始换喻,即被 压抑的欲望之所 。



能指的弗洛伊德式拓扑学

荒谬性,也不要考虑可能因为次级过程的有效操作而带来

Assoc iation (联想),即自由联想 , 这是精神分析界的一惯译法 ,本 译文沿用 。 但

分情况下 翻译成“结合(的)”, 少 数情况下翻译成“联想(的)” 。

83

是需要提出 , 此词与 “associatif , i ve" 同词根,为前者的形容词形式 , 后者在本译文中大部

欲 望伦 理 :

隐喻与凝缩之间明显的同构关系仅可通过能指链的拓

拉康思想引论

扑化才能被考虑:我们已经将一个被表述的旬子等同于一

个新的邻域,因而凝缩是完全如同隐喻的,其减缩为如下 图示 :

84

而换喻,如同移置,是在 一 个邻域的内部完成的 。 这里就非常自然地遇到了拓扑的线性化,邻域被表现

为 一 条联想链,这和拉康给我们所说的无意识的实在不相 符合 。 联想的线形之链存在着,人们可以制作它们,但是我们 的观点是,它们在无意识里不是作为链条而运作的,是作为

邻域而运作的,即便跟链条相反,因为它们拓扑的性质,我 们不能表现这些邻域 。 能指的拓扑完全基于结合族的存在,这些结合族在他 们的集合里必须满足千 一 定数量的公理,这样人们才可以

在拓扑的数学意义上谈论拓扑 。 (实际上,这些族代表了人 们称之为“开集基”[ base d'ou verts] 的东西) 。

在这里,我们约定,称一个能指为 一 个(开放的)邻域, 所有结合集团都包括这个能指 。 索绪尔给我们的这个定义 完全是拓扑的,而不是几何的:集团的这些元素没有确定的

顺序,因此不能把它们整理成链,甚至也不能置于空间中 ,

而只能压制形成它们的结构,它们的数目也不确定,也就是 说,它们的集合是一个开集,我们不能穷尽列举里面的元 素 。 这两点非常重要,因为它表明了,在结合的和拓扑的自 身水平上,能指是没有确定位置的 。 位置的观念只能自链

条构建之时才开始介入,它引入了意义的逻辑维度 。 (如果 我们调换"皮埃尔打保罗”的词序,我们就改变了语意 。 )

I. 5. 隐喻与换喻 我要强调,拓扑被认为必须是隐喻和换喻的前提 。 从 这些比喻中冒出来的意思依赖着位置的和拓扑的联合 。 换喻的特征在于,在句子中, 一 个能指占据了与它有邻 域关系的另一个能指的位置 。 这个替代是在邻域的内部完 成的 。 相反,在隐喻中,能指占据了另一个能指的位置,而

这另一个能指是和这个旬子的剩余部分有着邻域的关系 。 我们看到,在隐喻中,替代关系没有跟随先在的邻域关系 。

如果说换喻符合邻域的结构,那隐喻则复杂化了这个结构 。 隐喻从两个换喻的对峙中进发: 一 个换喻存在千被排挤的

词和句子的剩余部分之间(即”被压抑的"换喻),另 一 个被

喻暂时支撑 。

I I I

,, ,, ,, 隐喻

85

换喻

能指的弗洛伊德式拓扑学

句子自身所创造,如果我们将其考虑为创造了它的词的换

欲望伦理 :

拉康思 想引论

领域

替代

句子

l. 6. 句法和次级过程 86

弗洛伊德事实上区分了两类凝缩,一个像我们所描绘 的那样,遵从 一 个纯粹的拓扑机制 。 另一个结合了次级过

程,通过对形象化的理解运用,创建了一些新的联结;如果

没有形象化的话,这些联结就不会存在 。 拓扑和图片场景联合,共同创造凝缩,这完全与拉康意 义上的隐喻相类似,只是句子的串联使用被形象化的思维 取代 。 ”是什么把这两个在梦的 工 作 (Traumarbei t) 中起的特

殊作用的机制从它们辞说的同类功能中区分开来 ?



们没有区分,除了加诸能指材料上的条件,称之为

''Rticksicht auf Darstellbark eit" ,它 应该 被翻译为:注意出演 的方式 。 ” (《文集》 , 511 页 ) 在梦的片断的构建当中,次级过程可以选择 一 个元素 并把它放到别 一 个元素的位置上,并以此弄乱拓扑的那些 邻近,从而创造出 一 个隐喻来服务于检查机制,也为了让梦 易于 理解 。 弗洛伊德实际上将次级过程和“我们的清醒的 思想工作”相比较,也就是说, 一 个在语言中的思想 。 "它给 出秩序,引入关系,带来可理解的 一 致性,相符于我们的期

待 。 ”( 《 释梦 》 , 425 页 )

梦基于能指的符号化的工作因此真正地在进行打结,

在拓扑的实在和次级过程的想象之间:弗洛伊德对我们说, 次级过程不仅仅在梦的构建的最后才参与,而且为了给梦 一 个外观,它从梦的很深层面就开始介入,正是它选择了一

些元素,并排除了 一 些别的元素,引入联合和进行协调 。 移 置和凝缩的符号化操作只可能在无意识的拓扑实在的基础 上进行,但是,这些操作也只有通过次级过程的再加工才可 以在梦中真正地变得可操作 。 拉康向我们建议的这个梦和语 言 间的同构关系引领我 们思考,符号化在语言中不但不是孤 立 的,而且在能指的拓

扑实在与时 空 中我们身体所占据的想象之间打结,我们身 体的这个占据,通过我们语言系统的线性展开,在别的东西

之间表现出来 。 隐喻是这个结的最小单位元素,辞说由此

进行编织 。

1. 7.

压抑

."

语言学的术语并不能直接地被精神分析所用 。 精神分

(Encore 沁中所说的那样 。 实际上,如果无意识里有一些旬 子,那也是些完成了的句子 。 弗洛伊德说,出现在梦里的一

个句子总是前一天听到的句子 。 在梦里,没有遵守语法和 句法的创造,这就是为什么拉康会扩大了能指的概念 。 对

G)

拉 康 的 第 二十研讨班 . 1972— 1973 年 。

能指 的弗洛伊 德 式拓扑 学

析只 需 要 一 个“语 言 这东西”,就像拉康在研讨班 《 继续 》

87

欲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88

精神分析来说, 一 个能指可以是 一 个词、一个词的片段一 个语义群 、一 个完整的句子 、一 个形象 。

就是这些能指建立了无意识的知道,通过它们的相互 联合,以至于用 一 种拓扑把它们结构化 。 无意识知道是一

个关于欲望的知道,关于形成欲望的换喻的知道及关于决 定欲望的拓扑结构的知道 。 这样的拓扑性质的知道如何表现在基于语言的句法结 构的话语之中 ? 这个结构的本质区别说明了,在无意识和意识之间,是 不可能同态 (homomorphisme) 的,也是这个本质区别建立了

压抑现象 。 拉康说过存在着 一 种对话语的固有的抵抗,存 在着 一 种欲望与话语的不相容 。 欲望是一个拓扑学意义上

的换喻,既然言语是串联的:直译是不可能的 。 拓扑的关系 必须是被压抑的,因为它们并不是先验地按着时空的分类

而分配 。 而现实中,我们的想象的蕴涵,则正是基于这些分 类,因此也就是这个压抑的根源 。 按弗洛伊德的观点,这是 自我的杰作,由此动因,拉康确切地认识了主体的想象 维度 。 因此,压抑不是一个质的秩序也不是 一 个 量 的秩序,而 是 一 个结构的秩序:能指有 一 个自身的组织水平面,这个水

平面构建了无意识,而这样无意识是不可以如其所是地登 录在语言上 。 这个组织,我们从中认识到 一 个拓扑结构,事实上究其 本质也是一个语 言 的维度 。 只要这个语言维度不减缩为旬

法、欲望的某些东西就应该能够自说 。

尤其是,文风的一些特征作用于语言的双重结构之上, 这可能是一 个解除压抑的机会 。 对精神分析来说,言语本 质上是欲望启示的承担者,对此,拉康指出,被压抑之物和

被压抑之物的回归实际上是一样的东西 。 但是当然,如果 压抑,除了原初压抑,从来都不是整体性的,那么被压抑之 物的回归也不是整体性的 : 真理只能半说 (mi-d i re) 。

1. 8 . 意义和意思 对费尔迪南 · 索绪尔来说, 一 个结合族汇集了这样 一

些术语,它们有着所指的共同体或者听觉形象的共同体 。 结合集团的表述甚至还要宽泛,因为它包括 一 些“结合单 位”,即“族意义上的集团”和“语义意义上的集团”,以及 一

些词形变化的范例 。 因此,对索绪尔来说,如果范例代表了

语言所允许的替代关系,那么在此意义上,这些结合关系就 不能被简化为范例 。 然而,结合集团属于语言,完全像句子 那样,通过毗邻关系联合了那些根据句法规则而约定俗成

中毫无预兆的毗邻关系的登场 。 在此意义上,索绪尔将语 言 (langage) 和言语 (parole) 相对立 : " 言 语的特性,在于它有 联合的自由 。 ”同时他也向我们说明了这个自由被减缩到了 什么程度,已经制作好的成语熟句属于语言,既然这些语义 的形式是建立在规则的形式之上 。

他也承认“在语义的领域里,在语言的事实和话语的事

能指的弗洛伊德式拓扑 学

的词语 。 而隐喻正是在这个方面有个强制性,一个在语言

89

欲望伦理 :

拉康思想 引论

90

实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尽管前者标志着集体运用,后者依 赖于个人自由“ 。 拉康区分了“空话 ”(parole vide) ,即被社会化的使用约 定了的话语,和“实话 ”(parole pleine) ,即于此主体可以被 听到的话语 。 因此,这个话语中的可能的“个体的自由“为

我们标志了一个位置,主体的影响可以在那里表现出来,根 本上说是在隐喻里,它也同时指示压抑和被压抑之物的回

归 。 实际上,对精神分析来说,这个“自由“是被决定的,不 过是在异于语 言 维度的一个别的维度 。

“联合的自由“允许我们生产出意思,也就是说从无意 思 (non -sens) 或者反意思 ( contresens) (误解)中生产出意

思 。 在第一研讨班的开篇,拉康就认为弗洛伊德是把意思 结构所特有的决定论介绍进来的人 。 无意识的主体,就是 话语的主体,即意思的主体 (le sujet du sens) 。

那么,什么是意义呢? 理想地说,是它把所指和能指联结起来的,也就是说,

意义是一个索绪尔的符号 。 但是,这个现代语言学的奠基 人,把这个符号作为了他理论的不可缺少的 一 个基本元素, 并把它描述为作为单位整体性存在的关键问题 。 但是一旦 人们试图去抓住它,这个单位整体性就瓦解了,只能和别的 一 些单位 相比较,才再恢复它的稳定 。 逻辑的困难在于这 样的事实,在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什么优先,两个都被描述 为无定形的团块 : 言语链和思想,在此之上,一个限定另一 个 。 特别的是,“很明显,这个概念没有原初性,它只有一个

被决定的价值,通过它与别的 一 些同质价值的关系而被决 定的价值,如果没有这些同质价值,意义也就不存在" 。 索绪尔没有说能指是原初的,但是有这样的 一 个很好

的例子:对于出生在语 言 世界中的 一 个小孩来说,以它们的 具体方式表现出来的那些能指是第 一 位的,也正是它们将 决定主体的存在 。 在知道它们的确切意义之前,他就重复 做着这些词的游戏 。 根据索绪尔,意义基于 一 个双重的运 动 :一个值 与另外 一 些同质值的关系,以及与这些另外的值 的差异 。

于是,这些表达着邻域观念的词互相限定 。 索绪尔给 出的例子是动词怀疑 (redouter) 、 担心 (craindre) 、害怕 (avoir

peur) ,它们因共同存在而有了它们的值:如果这些动词当 中缺少 一 个,那么意义就会被重新分配 。 如果它们是发音

相似,这些词也会通过这种发音接触而获得一种丰富性 。 这就是 d如repit (衰老的)和 d缸允pi (灰泥脱落的)的情况 。

它们是不同的,因为,在“ 二 个衰 (decrepit) 老头”和“一面灰 泥脱落的 (d如repi) 墙”这样的表述中,不具有互换性,但是

它们的同音也会使它们的意义发生转向 。

东西也都回到集团中 。 “我们在索绪尔的集团中已经了解到 拓扑的基础,于是我们能够以下面的方式来总结意义这个

概念: 一 个能指从它所进入的邻域中获取意义,同时,也从 这个能指与别的 一 些邻域能指之间的差异中获取意义 。 这个差异,与意义定义中的类似相关,我们能够在拓扑

能指的 弗洛 伊德式 拓 扑学

”在语言里面,所有的东西都回到差异中,但是所有的

91

欲望 伦 理 :

拉康思想引论

92

的帮助下,以如下方式来描述它的特征:两个有区分性的能

指就意义而言是不同的,如果它们是分别落在并无交集的 两个邻域之中 。 用拓扑学的术语,我们称之为能指的区分 。 这尤其指出了完全同义的词是不存在的,即是说,两个同义 词不可能在任何语境下都相互替换 。

我们看到意义就是这样完全归结到拓扑学上 。 拓扑学 形式地包含了语言意义的邻域和区分这些所指的方法 。 一 个词的意义在于围绕着这个词的所有邻域的分区控制 。 “怀疑"的意义部分地来自于它与;`担心”和"害怕"的邻近,

但是也来自于它们当中的每 一 个都分别属于没有交集的

邻域 。 当然,“怀疑"的意义也被所有的它可出现于其中的别

的邻域所补充 。

通过拉康给予能指的高于所指的优越性,把所指定义 为围绕这个能指的 一 些邻域的在场,我们就引入了主体性 的视角 。 而由此打开的问题是知道谁决定着主体 。

目前,

它表现得像个自动记录意义(拓扑)的黑箱,携带意思的话 语发射器 。

对弗洛伊德来说,在创作 《 大纲 》 的时候,这种记录是沿 着神经元间的接通路径来完成的 。 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正 是这个对于联想设置的描述 。 它对我们是重要的,尤其是 它导致了一个真正的能指拓扑的建立 。 这种构建也隐藏于

《 释梦 》 之中,有助于理解复现表象间的联想关系 。

2. 《 大纲 》 的拓扑学

在 《 大纲 》 中存在着清晰的能指拓扑学,弗洛伊德本人 对此并不能明确地阐释,因为在那个时代,和语言学一样, 普通拓扑学的基本概念还没有被提出来 。 (邻域概念的公 理化直到 1920 年左右才开始为世人所知 。 )无意识原初功 能的神经学概念,如果说它证明了弗洛伊德的科学理念,但

其自身对我们来说,并不其有价值 。 相反,表现为能指系统的原初共时性的描述,对精神分

析来说,从来都是基本性的因素,因为它确 立 了什么是精神

的共时性,尽管神经元间的接通的术语,以及能量数量投注

的与转移的动力学也能让人想到一个在时间上的运动 。

2. 1. 《大纲》的两个原则

93

《 大纲 》 建立在两个原则之上:首先是神经元的惰性原

能指的弗洛伊德式拓扑 学

分析中的原初过程和次级过程 。 这确确实实涉及到无意识

欲望 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94

则 。 神经元本身不携带任何“信息”,它有着传递一定能量 的质地 。 能量顺着接通的路径流动,路径在回路形成的时 期出现并通过自身稳定而进 一 步完善 。

“随着这个组织的操作,神经元系统的易感性实际上就

达到了它的极限 。 ”(322 页 叨 (黑体着重部分由我们添加) 当接通的路径稳定下来,它们就丧失了他们最开始的 均匀性,因为存在被某些联系障碍所决定的局部抬升,或者

相反,被另 一 些联系障碍加强的抑制,这些抬升和抵制都遵 循着快乐或者不快乐的原则得以完成,结果就是,这是 一 个 “必须遵循的接通”的系统或者“固定接通”的系统 。

第 二 个原则是“固定接通的稳定状态”,它 一 方面建 立 了语言学的结合关系,另 一 方面,也建立了能指间被强化了

的联系,这个联系是由于 主 体历史创伤所造成的 。 这个固定接通的稳定状态是为了这样的后果,投 注不

是朝向孤立着的神经元而朝向神经元的综结 (complexe) ®。 (3 45 页)从精神 分析的观点来看,这些综结与索绪尔所说 的结合族有着同样的作用 。 我们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这些 综 结,就像建 立 一个邻域的基决定 着一 个拓扑一样 。 要注意

到,在这里,这些邻域的数 量 远远大于索绪尔的简单的结合 集团的情况,前者包含了后者 。

O

该处页码是《科学心理学大纲》的页码,该文收录在《精神分析的诞生》 (La

TU应sance de

(2)

la psychanalyse) 中 。 见文后参考文献 。

Complexe (综结) , 此词 在已有精神 分析译著中 多被译 为 “ 情结 ", 本文也在 少 数

地方沿用这个译法 。

2.2. 客体的地位

”在固定着的接通和变化着的投注之间,存在着斗争, 而这个斗争构成了思想的次级过程的特点 。 ” ( 347 页)

“有理解力的过程包括一个神经元的投注,该投注伴随

着 一 个修改,以便通向必须遵循的接通,这是因为有 一 个归 属于自我的侧投注 。 ”(3 5 1 页)

这个侧投 注 是为了对某些接通进行抑制,并且“通过 一 个不相称,在来自欲望的记忆投 注 和与之相似的感觉投注 之间的不相称",激发 一 个判断 。 如果这两个投 注 相符,那 么就会有 一 个释放(运动机能 ) 。 因为有记忆与感觉之间的 错位,所以就存在着有理解力的思想,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释 放 ( 即语 言 的释放, 377 页 ) 。 在这里已经有了这样的观点,

在 《 否认 》 (Verneinung) CD 的文章中,这个观点又再次提到, 即为了有 一 个思想,就必须有 一 个客体的丢失 。 这个丢失

的出现,与次级过程起的作用有关,这个次级过程就是那个 为思想套上语言的形式的过程,也即是历时性地串联的 过程 。

的部分('客体')和通过自身经验而倾向于自我的部分 ('属性',或者客体的活性) 。 ”( 376 页)因此,在弗洛伊德

那里,客体的地位完全是特别的,在话语和语言创建时,产 生出 一 个丢失的影响 。 在邻域的简单原始积累时期,客体



这是弗洛伊德 1925 年写的一篇意义重大的小文章 。

能指的弗洛伊德式拓扑学

“它们的综结 ( 感觉的那些综结 ) 于是分裂为不可同化

95

欲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96

的复现表象在能指的编织中表现出来,进而转化为“不可同 化的”部分 。 也就是说,“客体”,在弗洛伊德的意义上,完全

是在能指系统上打洞,这明显吻合拉康那里的客体小 aCD 的 地位 。 这允许我们,在属千我们拓扑学的视野里,把客体考 虑为在能指的拓扑空间里对封闭进行拔除的产物,并从那 里考虑由此提出来的边界问题 。

2.3. 癒症症状

能指链,即 一 个句子,引入了 一 个被邻域关系非强制地 连接在一起的能指间短暂的连结 。 问题从而提出:有理解 力的过程留下了 一 些痕迹吗? “思想还受制于另一个条件 。 它不可能决定由原初过

程已经建立起来的接通中的任何本质性修改,否则,被现实 所留下的痕迹就会是变形的" 。 (3 51 页 )被有理解力的过 程留下的痕迹因此是不稳定的:就像它们自结自解一样 。 知道固定接通的稳定性所要表达的含义,这个问题,如 同弗洛伊德所描述的那样,是理解病理学起因的关键 。

对于瘛症的压抑(可 p 盒rov 申e 筛og) © ,弗洛伊德写道: “正常的防御过度正是起因于持恒的符号化 ”(363 页)(黑 体着重部分由我们给出),也就是说,如果作为思想的繁殖

CD

拉康发展的一个精神分析术语 , 欲望客体 , 认同于享乐 , 与能指无 搭接 , 故 而说

“能指系统上打 洞 ” 。

@

'11'p 面ov 申e 豁o c; , 希腊词,直译为“首个谎言" 。 弗洛伊德多次用这个来描述焦

症症状的 特点 。 首个谎言是来自于原始压抑的 , 但是不能和原始压抑相混 , 因为它可以 再来到分析当中 。

地,即原初过程的共时结构,固定接通是必不可少的,那么 这些接通必然不是持恒的,否则它们就转化为症状 。 邻域的拓扑概念已帮助我们理解,对于精神分析来说, 在能指之间不仅仅是没有相同和区别,而且在合乎语法的 关系之前,就已经有邻域的关系 。 S 和 S' 是固定的但不是持恒的,这两个能指之间的接

通说明了什么?我们再次被引领到索绪尔对于意义的定义 方式上,从而来理解这个问题:邻域的连结存在于 S 和 S' 之

间(它们属千同 一 个开集),但同时,它们也是分离的,或者 说,从意义的角度来说它们是有区分的 。 用拓扑术语,它们写 作如下:已知 一个开集包含 S 和 S' (它们是邻近关系),但是 也存在着 一 个开集 O,S 的邻域 (SE 0) 和 一 个开集 0', S' 的

邻域 (S'E 0' ),如此 0 和 0' 是分离的, ono'=0 。 “分 离 ”(separation) 的拓扑概念于是允许引入一个在邻域(稳定

的接通)和无分离(持恒的接通)之间有区分 。

如果两个能指, S 和 S' .:不可被分离,所有的连接到 S' 上的意义都自动地连接到 S 上 。 这个症状将导致对 S' 的压 抑,因为它连接到 一 个性的意义上,引起围绕着能指 S 的强

况,一个女病人被这样的观念所缠绕:她不能独自进入杂货 店 。 分析表明“独自在杂货店里”是 一 个她 8 岁时经历过的 一个创伤情景的隐喻(杂货店老板对她有身体触摸式的性

侵犯,当时她一 个人去的杂货店,这样的情况有两次 。 ) 这个语义群“独自在杂货店里”占据了被压抑的创伤场

能指 的弗 洛伊 德式 拓扑 学

迫或者恐怖的观念 。 这正是弗洛伊德引用的一个例子的情

97

欲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 论

98

景,并以无分离的方式和这个场景联系在 一 起 。 分析的细

节表明了,在这个女病人的思想里,一个能指的所有邻域是 如何包含着另一个能指:我们通过对 一 个隐喻提出异议,来 和一个凝缩打交道,这个隐喻就像它可以自结一样,也完全 可以自解 。 因此癒症的症状特点是通过两个能指的无分离

来表现的,其二者之 一 被压抑了,也即是说,其 二 者之一被 连接到创伤综结里面 。 “因此,正是在压抑之中存在着问题 的关键",弗洛伊德如是总结 。 (363 页) 萨 .

2 . 4. 动作

在精神病主体那儿整词旬的“基本现象”同样可以通过

能指的无分离来解释( 《 第十 一 研讨班 》 , 215 页) 。 但是这 里,这些能指表现了对称的作用,没有任何 一 个为了被另一 个取代而接受压抑 。 整词句 S-S' 即是如此地对两个能指

间的无分离进行重建,既不是 一 个隐喻也不是一个凝缩 。 无分离在这里表现得非常极端和结构化,因为不依赖一个

压抑,也就无可纠正 。 我们能看到,在拉康意义上, 一 个分 析性的切口,在神经症个案中,可以有一个拓扑的修改影

响,但是同样的影响,作用在精神病的个案中,则很难加以 考虑 。

能指的拓扑学,在邻域形成过程中的稳定点(弗洛伊德 称之为接通的“极限”状态),事实上不是持恒的拓扑学 。 局 部性的 意 外可以相互转化,于是新的邻域被创建 ( 比如说在 学习语 言 的情况下),尽管总体上说,稳定的状态是主体结

构的被给定条件 。

我们已经认识到,对弗洛伊德来说,对拉康也是 一 样, 被任意的陈述内容所创建的那些邻域是不稳定的 。 那么, 主 体原初的拓扑结构如何得以变动?”是在动作的情况

下,"弗洛伊德在 《 大纲 》 的结尾处说: ”但是有一个事实尤其值得引起注意:在动作的情况 下,穿越的路径是崭新的,它不再涉及 一 个在旧路径中的简 单退化,这似乎表明了神经元素的传导线被很好地固 定了 。 ”

于是,我们就理解,为什么对拉康来说解析是一个动 作,也理解,精神分析伦理的领域是在阅读 《 大纲》的过程中 打开 。

3 .俄狄浦斯的拓扑学

在结合族那里,我们已经认识了作为拓扑结构的基 。 结合族里的能指再组合本质上是按照类似、谐音和记录的

的已知条件重合在 一 起 。 作为结果的意义效应, 一 方面对 于分享同一语言的个体来说是共同的,另 一 方面也是主体 独特性的携带者 。

就语言学的观点,为了有一个意义, 一 个双重运动是必 需的 :首先 是围绕着每 一 个词的邻域的存在,但同时也要有

99

能指的分离,分离是为了能指可以被区分,以便能指在相互

能指的弗洛伊德式拓扑学

同时性来完成的 。 因此这个拓扑将语言的事实和主体专有

,



釐 思 想 弓l

论 100

间面对面的比较中获得价值 。

3. 1. 症状的两种类型 在《大纲》中,我们可以注意到 一 个“正常”的标准,这

可从弗洛伊德给出的关于癒症症状的病理学中推导出来 。 更一般地说,为了有思想,神经元中的”可渗透的”和“不可

渗透的“两极应该是稳固的,当然是为了一些邻域(弗洛伊 德称之为情结)能够建立,但是基于这些“固定“接通之上的 邻域并不是"持恒的" 。 在这个约束之下,我们已经发现了 复现表象之间的“分离"的拓扑概念 。 能指之间的“无分

离“将是癒症症状的原因 。 在这个地方,弗洛伊德随即指 出,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压抑:第一类是基于符号化之 上的,即,在被压 抑的元素与表现的 元素之间是无分离的关 系,而第 二 类,在强迫症们那里看得清楚,是没有符号化的 压抑 。 这 一 类症状在强迫症性的不可能之事那里显而易 见,适用这个方式的领域可能在结构上是被隔断的 。 此处 被弗洛伊德提及的应是 一 个对能指的压抑,在涉及它的所 有的联想路径都被束缚了的情况下 。 一个这样的能指和所

有别的能指都分割开来,可以说它是”被孤立的" 。 这第二 类压抑与 一 个过分极端的“分离“有关 。 于是,无分离和因 缺少邻域的超极端分离,它们两者就是神经症症状的原因 。

3. 2. 拓扑网格 显然,拓扑学不是语言的先验给定条件,它在某种程度 上是“实在的回答",也就是说,按照能指登录期间呈现的拓 扑,主体的结构”选择“将自行完成 。 在给定的集合里,一个数量非常庞大的拓扑其实是有 可能的 。 这些拓扑按照处于两个极端拓扑之间的网格来 排列:

·密 着拓扑,在那里,唯 一 的邻域,且不管是怎样的能 指,是能指的一个完整集合 。 在这种情况下,整体对整体,

在意义的水平上,完全混淆 。 这个拓扑明显是不分离的; ·离散拓扑 ,它的特征由如下事实决定 : 每 一 个元素都 有 一 个可以减缩到邻域的基点上的集合 。 在这种情况下, 每 一 个能指只能与它自已连接,而意义也完全冻结 。 这个

拓扑当然是很好地被分离,但是由孤立的点构成 。 在这两极之间,所有的拓扑按细致的秩序(不是整体 的)排列 。

这样的拓扑的主体会有丰富影射的话语,这些句子对他来 说会有很沉重的意义,尽管他没有能力明白地表达它们 。 相反,在靠近离散拓扑的拓扑基上,构建的话语将不会有太

多的意思,将总是重复着陈词滥调 。

能指的弗洛伊德式拓扑学

要么 一 个拓扑接近密着拓扑,那里驻着些厚重的邻域:

101

欲望伦 理 :

散扑 离拓

着扑 密拓

拉康思想引论 102

我们由此认识到,在密着拓扑与离散拓扑的两极之间, 有两种语言的状况,对应着拉康指出的结构:影射的和陈词

的 。 (《第 三 研讨班 》 , 43 页)

3 . 3. 符号性阉割

为了语 言 执行它的功能,亦为了别的不同于影射和陈

词的东西可以说,于是能指拓扑的 一 些细小的属性就值得 期待 。 首先,两个区分性能指必须在一些区分性的意义中 被抓捕,而不是自动地被凝缩再连结 。

凝缩

分离

这也就 是 说,如果能指 x 和 y 是 不同的,就必须存在 一 个 x 的邻域 V X 和 一 个 y 邻域 V y ,而且没有交集 。 在那里我

们认识到 一 个分离的条件(豪斯多夫 心公理),它写作如下: 如果 x 于 y,

3 V和

3 Vy ,并且 V x nV y = 0霓

非常重要的是,注意到这两个分离的点是非常精确地”分 离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们从别处的邻域关系中

被连结,也就是说,会有同 一 个的开放邻域包括这两者 。 拉康的 s1

-

s2 的书写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读:要么如同

串联的图式,要么如同能指的分离 。 在分离的意义上,这个 书写对应着被称之为符号性阉割的东西 。 分离的条件,与 阉割相似,可表述为:如果 X =;tf y ,那么 x 就必须和 y 相分离 。

我们将注意到 'PX 的命题功能 “Vy'X 是和 y 分离

的" 雹 这个功能针对自由变量 x ,另一个变 量 是约束的 。 分 离的条件,我们认为,等同于符号性阉割,可写为 Vx , 'PX o@ 我们可以说拓扑自身是被分离的 。

3. 4. 石祖的 (phallique) 意义 因此,符号性阉割的条件保证了拓扑不是那么“密着

的",不是太靠近密着拓扑,因为它是被分离的 。 但是,问题随之提出:从什么地方开始,这个拓扑,在拓

即向着离散拓扑行进,又是从什么时刻开始,这个拓扑变成

CD

Hausdoff ( 1868 一 1942 ) , 德国数学家 , 点集拓扑学的奠基人 u

@ 这段数字符号用中文来解释就是 : 如果 x 和 y 不同 . 至少存在一个 x 的邻域和 一个 y 的邻域 , 并且这两个邻域的交集是空集 。

@ 对于所有的 y 来说 , x 都 是与 y 相分离的 @ 所有的 x 都 执行阉割功能 。

能指的弗洛伊德式拓扑 学

扑的网格上,从密着拓扑出发向着越来越细致的拓扑行进;

103

欲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104

是被分离的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虑这样的事实:这个

基集合,即能指的集合,是 一 个有限集合,尽管它明显是非 常大的 。 由此得出这个集合上的唯一的分离拓扑——这里 说的是 一 个数学的结果——-是 一 个离散拓扑!如果要向我 们确保所指的区分,那我们必然会掉到意义的缺失当中,而

这正是离散拓扑所表达的! 关于能指的(有限)集合,拓扑不可能是完全地被分离 。 为了有一个最小的意义被保证,必须给出 至 少 一 个例外的

点,写作 也



玉扣

这个例外点在逻辑上 是 必须的,我们在那里认识了精 神分析所说的石祖的意义 。 这个唯 一 的意义,在精神分析 当中,就是石祖的意义 。 这个拓扑的构建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拉康的 一 些断定 性陈述,比如,在 一 些研讨班上,他重复着“有个一 ”(Y'a de

l' Un) ,父亲划 一 ( Le Pere unit ) 。 实际上,我们看到,如果不 管怎样都有邻域存在的话,那正是因为有 着 石祖能指的功

能或者说父姓的功能 。 正是它维持了 一 个意义,抵抗着离 散拓扑中的分崩离析 。 它统 一 了能指的邻域,否则它们就 是孤立的 。 唯 一 的综结是被父姓所保证的:俄狄浦斯情结 。

父亲的隐喻是这样的隐喻,在孩子作为母 亲 的石祖这个关 系上,父姓代替了母亲的欲望( 《 文集 》 , 557 页) 。



至少有一个 x 不执行祀割功能 。

亲的欲 同时,它会在所有的邻域里都表现出来,这特别意味着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能的 。 “不存在性关系”,其意义在

于,在两个能指间的可记录的所有关系当中,石祖在场都是 必不可少的 。 拉康明确指出这个以第 三 者身份出现的石祖

在场不消解问题,因为石祖实在不是一 个中介 。

3.5 .俄狄浦斯的拓扑学

因此,符号性阉割说明,语 言里 的一些东西就意义来说

必然是不合规则的 。 如果索绪尔的关千分离的条件被证 实,那么意义就陷在离散拓扑中完全不能变动 。 因此必须 承认,这个拓扑必将不是被完全分离的 。 从语言学的观点

个公式肯定还可以用不同于我们所建议的方式来解读 。 “至少有 一 个例外点”也可以说,有一定数 量 的能指将集聚

意义,这可能是一个语义开始的点 。 对于精神分析来说,例外点是唯一的,因为拉康建议我

们区分差异的 一 和属性的 一 。 顺着差异的 一 ,玉应定义了

能指的弗洛伊 德 式拓扑 学

来看,玉忑,是说至少有 一 个 x 是完全没有与 y 相分离,这

105

欲 望伦 理 :

一 个唯一的元素;但是顺着属性的 一 , 3x小x则可能清除确认

拉康思想引论

该命题的所有能指类别 。

因此对精神分析来说,主体的拓扑将遵循两个公式 伲

Vx 小x 和 3x忑 这两个条件代表了意义世界里的“正常态" 。 虽然拉康

106

把这对组合放在了男性性征一边,但是这并不妨碍对于两

种性别来说,它们都代表了话语的正常态(雄性的标准,拉 康说) 。 同时,这两个命题可能被拒绝的不同方式对应着精 神病和女性性征 。



如果我们再回到关千能指集合的可能的拓扑网格,俄

狄浦斯的拓扑们 扑

那些同时证实了 \J X 如和玉盂的拓

应该是处在中间地带,占据着密着拓扑和离散拓扑

之间的中心范围 。

散扑 离拓

着扑 密拓 精神分裂

俄狄浦斯 的拓扑

心 外。

这两个公式联系起来理解就是 : 所有的 x 都执行 阉 割功能 , 但至少有一个 x 例 ,

按照弗洛伊德在《大纲》里给出的第 一 批提示,我们可 以设想,在这些俄狄浦斯的拓扑范围上,那些非常靠近离散 拓扑的对应着强迫症的结构 。 在一个俄狄浦斯的拓扑里, 分离几乎到处都是:到处都是,除了在俄狄浦斯情结附近,

那里意义将是浓缩的,但是以眩目和厚重的方式 。 父亲的 隐喻是创建双重结构的隐喻:符号的阉割和石祖的意义 。 因而精神病在拓扑网格上不能排列于俄狄浦斯拓扑的边界 上,并呈现为"边缘性(人格)障碍",即使,从现象学的角度

来看,密着拓扑让人想起妄想狂,而离散拓扑让人想起精神

分裂 。 实际上 , 这些拓扑的思考允许我们理解为什么在某些 精神病和神经症之间可能有着症状的相似 。 在精神病的个

案中,父亲的隐喻是不起作用的,主体被这样的拓扑所驱 使,那里分离的区域和无分离的区域可能会按完全无法预 料的方式重新分配,从而带有与癌症或者强迫症局部类似 的症状 。 串联的句法能力,连结着次级过程,在一般情况 中,在精神病那里没有被损坏,因而能指链也以流利的方式

础:脱离了父姓所代表的缝合点,精神病患者可以带着或多 或少的轻松,顺着他的能指拓扑的和谐,在语言中演进 。 但是,由于没有脱离他的 享 乐 (jouissance) ,这将促使他 制造另 一 个隐喻,为了缓和焦虑的澹妄的隐喻 。 在精神病

中,意义可能是厚重的,在沉重的话语当中变成影射 。 它也 可能是只言片语,以陈词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与阉割相连的

能指的弗洛伊德式拓扑学

表现出来 。 也正是处在意义的水平上,精神病发现他的基

107

欲 望伦 理 :

拉 康思想引论 108

分离的证明 。 替代性隐喻的数量同样可能建立一个成功的 意义拓扑 。

参考文献:

ss .Freud, .

La science des reves, PUF, 197 6.

Freud, L'esquisse d'une psychologie scientifique, La naissance de la psychanalyse, PUF, 1973.

R. Jakobson, Essai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 Edition de Minuit, 1963.



J. Lacan, Le seminaire, livre VII, L'ethique de la psychanalyse, Seuil, 1986.

J. Lacan, Ecrits, Seuil, 1966. Saussure, 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 Payot, 1972.

(严和来 、 姜余

译)

数学之物 0

与弗洛伊德 一 样,海德格尔也写了一些具有重大意义 的关于“物 ” ( das Ding ) 的文章 。 对于弗洛伊德来说,“物”

是逃离了复现表象 (Vorstellungen) ,且在符号界留下空洞的 东西,它与被拉康称为“实在"的东西相对应 。 通过由壶壁 包围的虚 空 ,海德格尔是把“物”与数学联系起来的第 一 人 。

他的表达在数 学家康 托 ©那里有了回 音,后 者以 一 种惊世骇 俗的方式提出什么是一个集合 (Menge ) 的问题 。 被他的后

继者们制作的关于集合的公理性的理论,允许了康托的"朴 素”概念作为 一 种极具潜能的数 学 客体的状态被传播 。 可

比较的是,拉康在精神分析的理论中引入了客体,后来他命 名为“客体小 a” 的东西占据了弗洛伊德的“物 ”(das Ding)

@ 本文中作者区分使用了大写 Chose 和小写 chose 两种不同写法,一 个 是精神分 析中弗洛伊德和拉康使用的大写的物 , 一个是数学的小写的物 。 作者有意将标题中的 所有字母都使用了大写,是为了保持这个词在数学与精神分析关系上的歧义性 。 一—­ 译者注

对无限集合的研究挑战了当时对数学的使用和传统 。 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认为无限 是疯狂的源头,多 个 世 纪以来人们 被禁止使用“无限" 。 康托的工作使无限的研究成为 可能 。 他的“连续统假设 “建 立 在他的集 合论基础上 :在 实 数中的反复叠加和运算形成

数 学之物

@ 康托 (Georg Cantor , 1845 一1918 ) , 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人 。 19 世纪末他

一系列越来越大的极限序数 。 康托的集合论中存在着 一些 悖论,著名的有“罗素悖论” 和“康托悖论” 。 ——计习者 注

109

欲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110

的位置,对于能指来说是永不可接近的存在 。 在拉康的教 学过程中,通过把海德格尔的启发应用到分析的辞说中,他 一 直试图证明客体小 a 与不同的数学客体之间的邻近性 。 在这里,我们不会重提这些已在别处讨论过的数学客体、拉 康的数学型 ( mathem e) ,而是试图梳理这四位作者(康托、海

德格尔、弗洛伊德和拉康)在 一 个基本问题上的共鸣,我们 也在道教文本中发现了这个共鸣,即关于 空 的问题,如同在 这个文集的第 一 个文本的最后部分所引述的那样 。

.. l .数学之物不是客体

我们是否可以谈论关于数学的物呢?“客体”这个术

语,虽然存在争议,它仍然在最大程度上被人们接受,因为 它隶属于 一 个定义,而且它有着数学家的心思可以附属于

其 上 的一个表象、一个统 一 体和 一 个形象 。 比如圆和 三 角

形的图形,对于几何证明来说它们一直都是决定性的支撑, 尽管这些证明还是建立在欧几里得的定义上面 。 相反,“物”,却还是处在还未得到很好的定义之情况当 中,因此我们不能对它进行数学性质的工作,虽然有着 一 定

数 量 的数学家仍然在围着它打转 。 “连续统 ” CD或许就是这 样的数学之物中的 一 个最令人吃惊的例子,在分析的领域, 数世纪以来,它 一 直是 一 个谜:很明显,它的性质是数学的,



连续统 (Le continu ) , “实数集 "的 旧称 。

即使没有任何令人满意的定义标定它的界限,直到十九世 纪未康托—戴德金的贡献才带来了数学界的 一 致同意 。 相 反,莱布尼茨的无限小,尽管它有数学的形态并可用于大量

运算,但终因缺乏满意的定义,最后还是被经典数学所 摒弃 。 我们还可以提及为了定义无限数的多次尝试,从丰特 耐尔 (Fontenelle ) ,经过博尔扎诺 (Bolzano) 、杜波 伊斯· 雷 蒙 (Du Bois-Reymond) 、维罗纳 (Veronese) ,直到康托才用超

穷数的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基数的概念是通过 一一 对应的操作概念而被清理的,问题于此才大白于天下 。 因此,在从可数学化的某物之直觉到可实际操作之数学化 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历史维度,既然某些工具必不可少地 最后会跨越到“完美定义”阶段 。 卡瓦耶 (Cavaill仓s) 特别强

调过这个“数学发展”的角度,他写道,“存在 一 个客体化,它

是数学般精确地从数学发展中建立起来的" 。 心

因此,向数学之物的首次靠拢在于这样的观察:恰是在 被操作性数学所掌握和被数学界接受之前,就存在着一个 可数学化之物 。 历史上有着很多这样的时刻, 一 个数学之 物突冒起来并且坚持着,为了进入学院派的数学当中,经历

的领域贸然前进,意味着极度的冒险,甚至是危险,即使对

O

J. 卡瓦耶:《数学哲学》 ( Ph心soph比叩1小和四闪匹), Paris , Hermann , 1962,28 页 。

数 学之物

着漫长的等待 。 同时对于 一 个数学家来说,在未设置航标

111

欲望伦理 :

拉康思想引论 112

那些最富有激情的数学家也 一 样 。 我在“连续统”和“超穷

数”上面提过的康托的情况就是 一 个相当典型的例子 立 为了证明这个数学之物的表达正确性,存在于这样的

迂回尝试中,即试图把数学建立在逻辑之上 。 当然有 1931

年的哥德尔定理 吩正明了其界限 。 然而比结果更甚的是,很 快就出现这样的事实,为了回答形式系统的 一 些逻辑问题, 比如为了它们的无互相矛盾性,就必须求助于数学当中多

少是重要的 一 部分 。 这就让我们面对一个恶性循环:为了 建 立 数学,逻辑必须使用数学!在我看来,这说明,在所有 减缩数学之物的企图之上,存在 着一 个数学之物的先在性

的确认,即便这数学之物也不能离开按照合适逻辑编码的 通用语言而存在 。 在这里使用的“物”的表达在词义上既宽泛又精确:它 就是在数学中抵抗住所有逻辑化减缩的东西 。 数学之物并

非无定性之基,一些属性将加于其上 。 它是 一 个物,在它的

发展中具有潜在胆丰富性之物 。

,

(D

纳塔莉 、· 沙鸥 : 《无限与无意识 ,对 乔治 · 康托的研究文集》 ( lnfini et incons-

cient, e.~ai sur Georg Cantor) , Paris, Anthropos-Economica , 1994 。

@ 哥德尔定理,即不完全性定理 , 把初等数论形式化之后,在这个形式的演绎系 统中也总可以找出一个合理的命题来 , 在该系统中既无法证明它为真,也无法证明它为 假 。 拉康常常在研讨班中提及哥德尔定理,可以与之相对照的是拉康谈论的主体与被 划杠的大他者 S( /i ) : 建立主体的地方,一部分既属于主体又不属千主体,既属于大他者

又不属于大他者 , 我们无法判定其从属 。 一译者注

.

2 .集合是一个物

具备了公理的“集合”概念,现代数学家被认为是围绕 着它在工作的,那么,数学之物是与这个集合概念相对立的 吗?涉及到的仅仅是把物跟直觉的、想象的维度,以及对所 有数学存在来说都是隐含的维度联系在 一 起吗?这个维度 会跟集合的理论 一 起被抹去吗? 这大概忽略了集合概念产生的历史,也应该是对海德

格尔关于“物” 叨 1955 ) 的文章有所误解 。 在此文中,作为 物之壶的考虑几乎可以逐条逐项地与康托关于什么是 一 个

集合的说法与询问相逼近 。 一 个集合本身,不是一个非定

性的基质,在那上面我们会定义一些属性 仇 集合的概念是 在 19 世纪末期的数学思想中逐渐被整理出来的,它代表了 数学史上一个艰难获取的和根本性的胜利 。

康托的询问开始于分喊布在直线上的点集 吼 那么集合的 概念就与连续统的拓扑学的 一 些问题休戚相关 。 我们注意 到,对他来说,海德格尔的一些关于邻近性的表达唤起 一 种 极限的直觉,它同时是无限接近却又无法抵达:"邻近保持

着远离 。 在保持远离的同时,邻近性又是在接近远离的东

、海德格 尔 :《物 》 ( la chose) ,《论文 与 演讲》 ( Essais et co几firences), Paris , Gallima-

rd, 1958 。 @)

从而让集 体 成为一个 整体 。 --译 者 注

@

纳 塔 莉 · 沙 鸥 : 《无限与无意识》 , Paris ,An山ropos - Economica, 72 页 。

数 学 之物



113

欲望伦理 :

拉康 思 想引 论 114

西之中完成其存在 。 飞)或者说:"邻近性在接近中占统治地 位,因为它是由'物'引起的汇集 。 ,心 被康托定义的第 一 批集合也是派生集 (1879) :集合 P 的派生集 P' 是它的有限点的集合(即,这些点的所有邻域

都将包含 P 中的点) 。 两年后,通过"幕方”概念的介入,他 把 一 个集合概念普遍化为”被很好定义的集合体”

( agregat) 气 我们 看 到,是什么建构了一个集合的知识并非 自然而然地来到 。 我们说,这个东西必须“以内部的方式被

决定”,也就是说,“对于属于同 一 个概念领域的所有客体来 说,作为元素,属于或者不属于这个集合,必须是确定的;另

一 方面,就集合中的两个客体来说,虽然它们形式上不同,

它们等价或者不等价也必须是确定的 。 @ “最后,在 《 集合论 基础 》 (Grunglagen, 1882) 中,集合是这样 一 个东西,这个东 西”具有多样性但可以组合为 一 个整体”, 一 个无限性和有

限性的混合体, 一 个在具有柏拉图观念 © 的接近中 寻 找其合 法性的“混合物” 。 而实际上,这个概念被证实是抵达超穷

数的 一 个必经过程 。 但是数,有限的和无限的,仍然取决于这个康托 一 直以 来都试图定义的集合概念 。 在他的哲学文集 《 关于超穷数

CD 1996 。

关于海德格尔的翻译 , 本文参照了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 , 上海三联书店 , 译者注

@ 海德格尔 : 《物) , 2 l l 页 。 @ 纳塔莉 · 沙 鸥 : 《无 限与无意识 》 , 75 页 C

@)

同上 。

@ 纳塔莉 · 沙 鸥 : 《无限与意识》 , 105 页 。

的贡献》 (Mittelheilungen, 1887 ) 当中,他谈到“自在之物”,

并自问是什么东西得以支撑 一 个集合作为 一 (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