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通史[第壹卷] [1] 7806449302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远古时代到清朝灭亡时期的蒙古族历史,弥补了13世纪以前蒙古族历史的空白。

195 58 34MB

Chinese Pages 474 [521] Year 2004

Report DMCA / Copyright

DOWNLOAD FILE

蒙古族通史[第壹卷] [1]
 7806449302

Table of contents :
封面
书名
版权
《蒙古族通史》编写委员会
主编像
主编简介
彩图

前言






目录
第一部 蒙古高原是人类的发祥地—蒙古人的摇篮
题词
第一章 蒙古高原的远古自然形态
一、开章前言
二、蒙古高原的远古宇宙形态
三、蒙古高原的远古海洋形态
四、中生代的蒙古高原
五、新生代的蒙古高原
第二章 人类的起源与旧石器时代文化
一、人类的起源与人类文化的产生
二、人类的起源与一元论
三、人类的起源与二元论及其文化
第三章 蒙古高原是蒙古人的发祥地
第一节 蒙古高原是蒙古人的摇篮
一、辽阔的蒙古大地——人类的起源地蒙古人的摇篮
二、蒙古人与三大人种
第二节 蒙古人的远古祖先
一、卢桠素泰北京猿人
二、和县猿人
三、龙骨洞人和白龙洞人
四、蓝田人
五、西候度文化
六、丁村人文化
七、匼河文化
八、陕西大荔人
九、许家窑人
十、河套人
十一、大窑文化
1. 大窑文化的内涵
2. 大窑文化遗址
3. 大窑文化的意义
十二、金牛山人
十三、鸽子洞人
第三节 蒙古高原上火的使用
第四节 蒙古高原的采集和狩猎
第五节 神灵的起源
第二部 蒙古高原的社会形式—氏族制社会
题词
第一章 蒙古高原的氏族制社会
第一节 氏族制社会的兴起
第二节 氏族制社会形式
一、氏族制社会的性质
二、氏族社会的制度
1. 女子在经济、社会上的领导地位
2. 世系从母系
3. 母居制
4. 财产的母系继承制
三、氏族制社会的普遍性
第二章 蒙古氏族社会的经济——农业的兴起
第一节 蒙古氏族社会的经济形态
一、蒙古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农业形式
1.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
2. 内蒙古敖汉兴隆洼遗址的农业手工业
3. 辽宁沈阳新乐遗址中的石器陶器骨器
4. 磁山遗址中粮食的储备
5. 仰韶——高度发达的农业文化
6. 龙山文化中反映的农业形式
二、蒙古高原西南部地区的社会形态
三、蒙古高原北部地区的石器陶器和工艺品
四、氏族社会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和手工业
1. 寨子上遗址中的农业工具
2. 二里半遗址中的石器、陶器、手工业
3. 新庙子的欣欣向荣的农业
4. 尔吉奈曼沟遗址中的手工业
5. 乌尔图文化遗物——农业兴旺发达
第二节 氏族社会晚期经济形态
1. 长海小珠山遗址下层、中层和旅顺郭家村遗址下层中的多种经济形式
2. 齐齐哈尔昂昂溪遗址中的渔业
3. 饶河小南山遗址的渔业
4. 农安左家山遗址的农业和渔业
5. 氏族社会时期鄂尔多斯晚期经济形式
(1)高家坪遗址的农业生产工具类
(2)小沙湾城址及石棺墓地
第三章 蒙古氏族社会的宗教信仰
第四章 红山文化——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第一节 红山文化的开端
一、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
二、内蒙古赤峰西水泉遗址
第二节 红山文化—灿烂的曙光
一、喀喇沁左翼旗祭坛遗址
二、牛河梁“女神庙”与积石冢群
三、辽宁阜新胡头沟玉器墓
四、辽宁凌源三官甸子墓葬
第三节 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
一、辽宁锦西沙锅屯遗址
二、敖汉旗小河沿遗址
三、翁牛特旗石棚山墓地
第五章 红山玉龙
一、龙的信仰
二、内蒙古大草原是龙的故乡
三、龙与恐龙
四、龙的原称——卢
第六章 良诸文化——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明珠
一、良渚文化
二、三星堆文化
三、长江中游文化
第三部 蒙古高原上阶级社会的产生—蒙古奴隶制社会
题词
第一章 蒙古奴隶制社会体制
第一节 蒙古奴隶制社会的兴起
第二节 蒙古奴隶制的形式
第三节 高度发达的奴隶制社会
第二章 蒙古奴隶制社会的经济
第三章 蒙古奴隶制社会的宗教卜—萨满
第一节 蒙古卜教的形成
第二节 蒙古卜教仪式
第三节 蒙古卜教的职能
第四章 蒙古奴隶制社会时代的文化
第一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
第二节 夏家店上层文化
第三节 鄂尔多斯青铜器
(1)青铜带扣
(2)双珠兽头饰
(3)兽头饰和铜扣饰
(4)铜人和铜马形饰
(5)鸟形饰牌
(6)铜铃
第四节 鄂尔多斯青铜短剑
第五节 蒙古和西伯利亚的青铜文化
第六节 蒙古高原上的岩画和鹿石
第四部 蒙古民族的形成——史书称“忙豁勒”汉书称“蛮”
题词
第一章 蒙古民族的形成与族称
一、小序
二、民族的形成与族称
第二章 蒙古与猃狁 北狄 胡奴
一、蒙古与猃狁(Khiyan)
二、蒙古与众狄(Bid Gud)
三、蒙古与胡奴(Khun“匈奴——东胡”)
第三章 蒙古与百蛮
第五部 蒙古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猃狁—Khiyan)王朝(公元前2033一前1562年)
题词
第一章 夏(猃狁—Khiyan)族的族源
第一节 夏(猃狁—Khiyan)
第二节 夏(猃狁—Khiyan)在黄河流域
第三节 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夏——猃狁
第四节 夏(猃狁—Khiyan)的先世—鲧和禹
一、鲧的世系
二、鲧的所在地
三、鲧是治水大臣
四、禹的世系与活动地带
五、大禹治水,天下造福
第二章 夏(猃狁—Khiyan)王朝的地域
一、河东河南的夏(khiyan—猃狁)
二、河西西南的夏(khiyan—猃狁)
三、长江流域的夏(khiyan—猃狁)
第三章 夏(猃狁—Khiyan)王朝的政治结构
第一节 黄河流域种族间的战争
一、黄帝与炎帝的战争
二、黄帝与蚩尤的战争
三、共工与颛顼的战争
四、战争的性质
第二节 启建立夏(Khiyan—猃狁)奴隶制王朝
一、启和益的斗争
二、启王征伐有扈氏部落
第三节 后羿篡位与夏王朝的重建
一、启与太康
二、夏与夷的关系
三、后羿篡位与夏王朝的重建
第四章 夏(猃狁—Khiyan)王朝的奴隶制体制
第一节 高度发达的奴隶制社会
第二节 奴隶制社会的国家体制
一、国家形式是奴隶制社会的最高标志
二、世袭王朝的建立
三、夏王朝的国家机构
第三节 夏王朝的方国
一、韦
二、顾
三、昆吾
四、葛
第五章 夏王朝时代的宗教
一、信仰神灵
二、死魂灵的信仰
三、卜——萨满的职能
1. 主持祭祀
2. 占卜
第六章 夏(猃狁—Khiyan)部族的语言和风俗
一、夏Khiyan语言
二、夏Khiyan的风俗
1. 龙图腾
2. 马图腾
3. 其他图腾
4. 对“天”崇拜,拜天神
第七章 夏(Khiyan)蒙古的文化
第一节 夏(Khiyan—猃狁)文化的起源
一、夏(Khiyan)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的发现
二、“二里头文化”的年代和分布地区
1. 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
2. 二里头文化的年代
第二节 二里头文化的遗迹和遗物
一、宫殿建筑遗址
二、二里头文化的墓葬
三、青铜器文化
四、玉、石器和陶器
第三节 二里头文化的社会性
第四节 夏(Khiyan )时代的文化艺术
一、记事符号
二、占卜
三、音乐舞蹈
第八章 夏(Khiyan)王朝的经济形态
第一节 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一、夏(Khiyan)的农业布局
二、土壤和气候
三、历法知识
第二节 欣欣向荣的手工业生产
一、铜器制造
二、制玉
三、造车
四、造酒
五、漆器
六、夏代纺织品的发展
第九章 夏(Khiyan)王朝的衰落
封底

Polecaj histo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