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篇-景观设计师手册(上下册): 公园篇 9787214079862

《景观设计师手册•公园篇(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公园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因而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也日益显得重要,人们产生了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空间设计方法的迫切需求。为了顺应这种潮流,《景观设计师手册•公园篇(套装上下册)

231 57 144MB

Chinese Pages 622 [321] Year 2012

Report DMCA / Copyright

DOWNLOAD FILE

公园篇-景观设计师手册(上下册): 公园篇
 9787214079862

Table of contents :
前言 FORWORD
目录 CONTENTS
1、主题公园 THEME PARK
1.全新生态旅游示范区——武汉欢乐谷
2.繁华都市开心地——北京欢乐谷
3.北欧生活场景的再现——成都北欧知识城诺贝尔公园
4.释放你我的活力——“安全地带”主题公园
2、纪念性公园 MEMORIAL PARK
1.投射历史的记忆——Herrinerings公园
2.回望历史的 Chapultepec公园喷泉广场
3.舰之魂的韵律——武汉中山舰纪念公园
4.重建在废墟上的自然——第三千禧公园和毕肖普泉水公园
5.回想天地——都柏林退役军人公园
6.回忆之墙——欧文退伍军人纪念公园
7.混凝土分割的完美空间——贝克公园
3、体育公园 SPORTS PARK
1.把“家园”变成“公园”——成都双流正兴体育公园
2.人类文明成就的轴线——2008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水上公园
3.群岛的缩影——因加运动休闲公园
4.千年公园——悉尼奥林匹克公园
4、社区公园 NEIGHBORHOOD PARK
1.玛尔摩的视觉平台——安可公园
2.眷念逝去的时光——南海藕田公园(保利公园)景观设计
3.起伏的三维空间——华润置地成都二十四城社区公园
4.横向遮荫结构——喷泉公园
5.“小空间,大智慧”——伯德菲尔德公园
6.大隐隐于市——布莱恩特公园
7.寻找记忆里的那抹绿——上海和平公园景观设计
8.自然、生态、休闲的立体公园——上海大华“锦绣华城公园”
9.江南水墨风的中式园林——东营供水公园
10.绿洲式的新公园——Chavasse公园
11.新型聚会空间——维吉尼亚街区公园
12.糖果味道的网——伯金斯公园
13.城市中心和海洋之间公共空间——海港绿色公园二期
5、城市广场公园 CITY SQUARE PARK
1.人与大海的对话——深圳市宝安区海滨广场与滨海城市休闲公园
2.绿色生态的新主张——悉尼奥林匹克公园Jacaranda广场景观设计
3.石油文脉与现代景观的完美结合——东营鸿港公园
4.低碳景观——城市广场公园
5.少即是多的现代演绎 ——深圳上步南路公共空间设计
6.生态设计的完美呈现——广东罗定市中心市民文化广场
6、线形公园 LINEAR PARK
1.以水为线,以史为魂——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2.大地、湖水、空气——奥地利Waldviertel公路公园
3.“后工业自然”改造——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总体规划方案
4.仓库与铁轨的新生——阿拉巴马铁路公园
7、综合性公园 COMPREHENSIVE PARK
1.“石”尚——纽约泪珠公园
2.工业时代的景观花园——Eberswalde花园
3.以树为界——卡贺罗巴贺区域公园
4.绿色重生——西瓦斯工厂文化园区
5.华丽的转身——乔治·韦恩本公园
6.精致田园风——金奖园
7.景观的城市化身——奥林匹克雕塑公园
8.“众星捧月”——伦敦瑞士村舍公园
8、其它专类公园 SPECIAL PARK
1.波浪游戏——2008 年奥地利Tulln地区花园展
2.竹路——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植物园竹展示区
3.都市焦点之园——谢尔比农场公园
4.引领21世纪公园的新模型——橘子郡公园总体规划
5.与自然生态环境巧妙糅合——Copalita生态考古公园

Citation preview

凤凰空间·上海



公园概述

开展及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公园将不再单一的

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一个功能齐全而独

服务于市民,也将服务于旅游者;再次,公园的主

具特色的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

要功能是休闲、游憩、娱乐,而且随着城市自身的

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

发展及市民、旅游者外在需求的拉动,公园将会增

现代意义上的公园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景观设计学

加更多的休闲、游憩、娱乐等主题的产品。

的奠基人弗雷德里克· 劳· 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 ) 提出在城市兴建公园的伟大构想,

公园的起源

早在 10 多年前,他就与沃克 (Calvert Vaux) 共同

在中世纪及其之前的城市是并不存在任何城市花园的,

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这一事件不仅开现代景观设

那时候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是防卫。文艺复兴时期意大

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它标志着城市公众生

利人阿尔伯蒂首次提出了建造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创造

活景观的到来。公园,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

花园用于娱乐和休闲,此后花园对提高城市和居住质

侈品,而是让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

量的重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公园作为大工业时代 的产物,从发生来讲有两个源头: 一个是贵族私家花

公园的概念

园的公众化,即所谓的公共花园,这就使公园仍带有

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的绿色生态斑块,是城

花园的特质。17 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市中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所在,被人们亲切地称

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

之为“城市的绿肺”、“都市的氧吧”。

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

首先,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其次,公

不久,法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继而革命的浪潮

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但随着城市旅游的

席卷全欧。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

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

的一个欣赏美景、相约聚会的场所,它在更大程度

小的宫苑和私园都向公众开放,并统称为公园。1843

上随着城市开放程度的提高,成为了人们认知这个

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

城市、体验这个城市空间的重要领域。正如奥姆斯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特德 (Olmsted) 在一个多世纪前说的那样: “在这里,

公园的另一个源头源于社区或村镇的公共场地,特

人们能够融合在一起,无论穷人还是富人,老人还

别是教堂前的开放草地。早在 1643 年,英国殖民者

是孩子,每个人的存在都增加了其他所有人的快乐。”

在波士顿购买了 18.225km2 的土地为公共使用地。

公园设计也改变了以往“轴线 + 景区 + 绿地 + 山水

自从 1858 年纽约开始建立中央公园以后,全美各大

+ 园林建筑”的传统造园模式,人们心目中的公园

城市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央公园,形成了公园运动。

已不再是绿荫下的亭台。园林创作思维在科技高速 发展和性能不断更换的现实面前也发生着巨大的变

公园的发展

化,生态的、人文的、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正在

如今,公园的意义已不仅仅是 20 世纪市民们所需要

设计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各自的风采。

主题公园 THEME PARK 008

全新生态旅游示范区——武汉欢乐谷

016

繁华都市开心地——北京欢乐谷

022

北欧生活场景的再现——成都北欧知识城诺贝尔公园

026

释放你我的活力——“安全地带”主题公园

纪念性公园 MEMORIAL PARK 032

投射历史的记忆——Herrinerings 公园

038

回望历史的 Chapultepec 公园喷泉广场

042

舰之魂的韵律——武汉中山舰纪念公园

050

重建在废墟上的自然——第三千禧公园和毕肖普泉水公园

054

回想天地——都柏林退役军人公园

058

回忆之墙——欧文退伍军人纪念公园

062

混凝土分割的完美空间——贝克公园

体育公园 SPORTS PARK 070

把“家园”变成“公园”——成都双流正兴体育公园

076

人类文明成就的轴线——2008 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水上公园

082

群岛的缩影——因加运动休闲公园

086

千年公园——悉尼奥林匹克公园

社区公园 NEIGHBORHOOD PARK 092

玛尔摩的视觉平台——安可公园

096

眷念逝去的时光——南海藕田公园(保利公园)景观设计

102

起伏的三维空间——华润置地成都二十四城社区公园

106

横向遮荫结构——喷泉公园

108

“小空间,大智慧”——伯德菲尔德公园

112

大隐隐于市——布莱恩特公园

116

寻找记忆里的那抹绿——上海和平公园景观设计

120

自然、生态、休闲的立体公园——上海大华“锦绣华城公园”

124

江南水墨风的中式园林——东营供水公园

128

绿洲式的新公园——Chavasse 公园

132

新型聚会空间——维吉尼亚街区公园

136

糖果味道的网——伯金斯公园

140

城市中心和海洋之间公共空间——海港绿色公园二期

城市广场公园 CITY SQUARE PARK 146

人与大海的对话——深圳市宝安区海滨广场与滨海城市休闲公园

152

绿色生态的新主张——悉尼奥林匹克公园 Jacaranda 广场景观设计

156

石油文脉与现代景观的完美结合——东营鸿港公园

160

低碳景观——城市广场公园

162

少即是多的时代演绎——深圳上步南路公共空间设计

166

生态设计的完美呈现——广东罗定市中心市民文化广场

线形公园 LINEAR PARK

综合性公园 COMPREHENSIVE PARK 198

“石”尚——纽约泪珠公园

202

工业时代的景观花园——Eberswalde 花园

206

以树为界——卡贺罗巴贺区域公园

210

绿色重生——西瓦斯工厂文化园区

214

华丽的转身——乔治·韦恩本公园

218

精致田园风——金奖园

224

景观的城市化身——奥林匹克雕塑公园

230

“众星捧月”——伦敦瑞士村舍公园

其它专类公园 SPECIAL PARK 236

波浪游戏——2008 年奥地利 Tulln 地区花园展

240

竹路——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植物园竹展示区

242

都市焦点之园——谢尔比农场公园

246

引领 21 世纪公园的新模型——橘子郡公园总体规划

252

与自然生态环境巧妙糅合——Copalita 生态考古公园

172

以水为线,以史为魂——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176

大地、湖水、空气——奥地利 Waldviertel 公路公园

184

“后工业自然”改造——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总体规划方案

188

仓库与铁轨的新生——阿拉巴马铁路公园

主题公园 THEME PARK

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 技术和多层次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 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它着重于特别的构 想,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主题创造一系列有特别的环 境和气氛的项目吸引游客。主题公园的一个最基本 特征——创意性,具有启示意义。 园内所有的建筑 色彩、造型、植被游乐项目等都为主题服务,共同 构成游客容易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的线索。 一般认为是主题公园起源于荷兰,后来兴盛于美国。 荷兰的一对马都拉家族夫妇,为纪念在二次世界大 战中牺牲的独生子,而兴建了一个微缩了荷兰 120 处风景名胜的公园。此公园开创了世界微缩景区的 先河。1952 年,开业时随即轰动欧洲,成为主题公 园的鼻祖。

Happy Vally Theme Park, Wuhan 全新生态旅游示范区——武汉欢乐谷 景观设计:泛亚国际 项目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入口 1、主题概念:流动的广场;欢乐谷的形象;引导游客进入欢乐谷。 2、设计原则:入口广场主要景观是水景加欢乐谷 LOGO 作为主入口景观。 铺装设计以向心力和流动感为主,即能体现入口广场的中心感,又能体 现入口的引导性。LOGO 上的信息要进入铺装。铺装材料以花岗岩石材为 主,彩色混凝土和压花混凝土为辅。 3、种植设计:主要树种选择 2 种,其中一种可选用华盛顿棕榈,规格 15M 高。另外一种待选。 4、设计原则:入口内广场采用椭圆形喷泉和构架 LOGO 形结合。内广场 看台最后一排增加电动展开式张拉膜,最后一排座椅高度可调整到 1.2M, 内外广场要有连续感和一致性。景观小品树池、座椅、廊架、垃圾桶以 华侨城 LOGO“OCT”为原型设计。 3、种植设计:24 棵大树自由的摆放在周边。

008

Landscape Architect: EADG Project Location: Wuhan, Hubei

极速世界 1、主题概念:极速世界、主要体现极速感,例如 F1 赛车的极速感。 2、设计原则:景观元素以 F1 的“极速”感为主。平面形式以 F1 赛道和 赛车喷出的火焰形象为主。营造一种流线感和速度感。铺装材料以沥青、 灰色石材、金属条为主。景观小品结合 F1 赛车,把树池、座椅、栏杆、 灯具、标识、垃圾箱等设计的更有趣味性。 3、种植设计:乔木以线状为主,灌木以修剪色带为主。欢乐时光及儿 童剧场 1、主题概念:欢乐时光、儿童剧场;为儿童营造一处童话般的世界; 创造一处充满童趣的梦幻空间。 2、设计原则:景观元素以欢乐谷的主题小动物蚂蚁为主。铺装设计以 儿童梦幻涂鸦为主题,以欢快的儿童内心世界和形象构成整体的地面铺 装。为了把欢乐时光和儿童剧场两个区域分开,儿童剧场平面图案以带

009

010

011

状为主,色彩以黄色为主。欢乐时光平面图案 以点状为主,色彩以蓝色为主。材料以彩色粒 石、灰色素混凝土加彩色图案相结合为主。景 观小品结合蚂蚁的形象和行为,把树池、座椅、 栏杆、灯具、标识、垃圾箱等小品设计得更加 童趣化。 3、种植设计:主要采用修剪绿化为主,以欢 乐谷主题小动物蚂蚁造型、树球、花篮、卡通 人物或动物等形象为植物造型。 渔光岛 1、主题概念:渔光岛、渔夫钓鱼、品茶聊天、 登山观景、水景瀑布、神农漂流。

012

2、设计原则:营造此岛是东湖风景区中保留下来的一个岛屿。以自然 的元素塑造渔光岛的原生态和神秘感。水景瀑布隐藏在树林中,登山 木栈道与树屋、观景平台相连。驳岸以草坡自然入水和木平台相结合。 铺装材料采用压花混凝土、青石板等。景观小品结合渔光岛的主题, 把景观构架、树池、座椅、栏杆、灯具、标识、垃圾箱等设计得更加 原生态。 3、种植设计:以武汉本地树种为主,有利于体现渔光岛的原生态效果。 飓风湾 1、主题概念:飓风湾、昔日的渔村和渔业加工业。饱受飓风的侵袭的 衰败场景。 2、设计原则:景观元素以飓风过后渔村的衰败景象和电闪雷鸣的视觉 记忆。铺装设计以石材加压花混凝土为主。景观小品结合飓风湾的主题, 把景观构架、树池、座椅、栏杆、灯具、标识、垃圾箱等小品设计成 衰败的感觉。 3、种植设计:美国大王椰子作为主要树种暂定,因为武汉气温较低。 欢乐江城 1、主题概念:欢乐江城、昔日武汉三镇的辉煌场景,驳船、码头、轰 鸣的火车。中西合璧的盛世景象。 2、设计原则:景观元素以中国的农业文明与西方的工业文明相结合, 体现码头的特有的场景。货箱、枕木都成为码头的重要景观元素。铺 装材料采用旧枕木,彩色混凝土地面。景观小品结合欢乐江城的主题, 把景观构架、树池、座椅、栏杆、灯具、标识、垃圾箱等小品设计成 码头设施的样子。 3、种植设计:以树池和移动树箱为主。 鸟语林 1、主题概念:鸟语林、鸟语花香,为鸟提供一个舒适的家。营造一种

013

人与自然,自然与鸟三者和谐相处的自然景象。 2、设计原则:景观元素以水杉林、花卉、水生植物、鸟笼等为主, 再结合水面设计部分木栈道。铺装设计结合鸟语林的主题和景观元 素,以压花混凝土和木栈道为主。 景观小品结合鸟语林的主题,把景观构架、树池、座椅、栏杆、灯具、 标识、垃圾箱等小品设计得更加形象化。 3、种植设计:以现场水杉林为主,再增加水生植物、花卉等。

014

015

Happy Valley Beijing 繁华都市开心地——北京欢乐谷 主设计师:陈跃中 景观设计:ECOLAND 易兰设计团队 项目地点:北京

欢乐谷由华侨城集团投资建设,是集主题文化艺术表演、游乐设备、主 题景观、生态景观、主题游戏和餐饮购物等文化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的 大型主题乐园。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乡四方桥东南角,西邻东 四环路,北接京沈高速路,占地面积约 100 公顷。 主创团队担纲了园区总体规划、景观及玛雅主题区立面包装等设计工作。 在规划中秉承了华侨城一贯的注重环境的品质要求,运用都市生态的概 念、民族及世界文化的主题和国际一流的设备,创造出一个文化韵味十 足的掩映在绿树丛林中的生态乐园,并创造出室内娱乐与室外娱乐相结 合的空间形式。通过世界历史、文化故事的引入,结合户外体验教育, 在不同的区域内建立了多种地域地理特征的植被景观群落,形成了主题 式的绿化景观体系,以及生态知识体系。设计师为该项目策划并引进了

016

Design by: David Chen Landscape Architect: Ecoland Project Location: Beijing

北京地区前所未有的娱乐项目,根据功能分为峡湾森林主题区、爱琴港 主题区、失落玛雅主题区、香格里拉主题区、蚂蚁王国主题区、亚特兰 蒂斯主题区等。项目北邵以水为中心,南部以林地为主体,运用隔离、 穿透、借景等手法,打造了自然灵活的空间序列;各区域之间有明确的 空间标志物,也有自然舒缓的过渡转换,形成了疏密有致、情随景动的 空间体验。在技术手段上结合生态建筑新技术,保持公园的自然属性, 减少人工的痕迹,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地球生态环境。 主题乐园整体设计充分了挖掘生态环境与生态文化的内在联系,使其成 为了充满浪漫瑰丽色彩与绿色生态环境知识娱乐型的公园,是北京首批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北京体验旅游的重要代表。

017

018

019

020

021

The Nordic Knowledge City Nobel Park,Chengdu 北欧生活场景的再现——成都北欧知识城诺贝尔公园 景观设计:泛亚国际 项目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Landscape Architect: EADG Project Location: Chengdu, Sichuan

成都北欧知识城诺贝尔公园比邻毗河 , 作为知识城综合发展项目的一部 分,基于场地功能的多样性,公园设计时着力打造三种景观形式: 校园性景观(滨水区域) 纪念性景观(诺贝尔广场及文化中心) 探索性景观(休闲探索游乐区)

022

公园设计的目的是展现北欧生活场景的同时使之融入当代中国市民生 活。通过设计相应景观节点,比邻商学院的校园景观、诺贝尔广场、文 化交流广场、科学园、探索天地,引导周边区域市民使用方式,使之成 为娱乐休闲胜地。

023

024

025

Safe Zone 释放你我的活力——“安全地带”主题公园 景观设计:Stoss 景观城市主义 项目地址:加拿大魁北克

名为“安全地带”的主题公园给人们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愉快感受。虽然 政府在近期内制定了一系列的条约、规章来确保公共安全,但是久居城 市的人们还是需要彻底放松和自由玩乐的空间,所以我们需要建造一处 抛开繁琐限制的城市景观,让游人能在简单的游乐场里享受无拘无束, 释放活力。 作为该项目的设计者,Stoss 公司在设计上面临着各式标准和规范的限制, 比如对场地边缘地带、地面的安全性能、选材的范围和质量的限制。这 样的限制条件让人们在游玩时失去很多乐趣。但从政府方面来说,当然 希望尽量降低风险损害——对游人身体上的损害,更多的是对景点的损 害。为了避免在设计和建造公共空间和建筑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和法 规上的风险,政府机构对此类风格独特、带有实验性质的创造性设计施 加诸多限制,为了防止损害的发生,绝大多数的公共设施都以强调安全 性为主,而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在政府大力推行安全法规的前提下, 为了安全起见,全球大部分的制造商响应政府法规的号召,生产安全性 能高的特殊材料,很少有厂商会开发并生产颜色鲜艳、图案奇特、有质 感的新型材质。

026

Landscape Architect: Stoss Landscape Urbanism Project Location: Quebec,Canada

怀着创新精神,Stoss 打破常规,利用一些由废弃物品转化而成材料,构 思并主持修建了“安全区域”主题公园——具有全新理念的游乐公园。 这个主题公园位于加拿大魁北克州第七届国际园林展的 Jardins de Metis / Reford Gardens 内。为了避免潜在的危险发生,这个主题公园将一系列现 有的经济型产品转化成为可供游玩的材质,建造了覆盖整个场地的橡胶 表面,塑料警示带、牵引席和缓冲装置等安全设施,同时将一系列平时 只用于日常景观 ( 地铁平台、人行道、游乐场、运动场 ) 的材料运用到 了这个充满动感和互动性的公园中来,以增强安全性。 公园的主要特征是覆盖整个场地的橡胶表面,原本只用于运动场和气垫 的这种橡胶材料给人带来超乎寻常的触感——柔软、富有弹性。场地呈 现出波浪起伏的形状,体现出来的流动性让游人觉得视线流畅。此地被 处理成为立体的三维空间——由橡胶制成的安全、舒适的室外空间,让 来此处的游人仿佛置身于颠簸的小船上,或者感受在气垫上跳跃的轻盈 感觉。由于橡胶独特的物理性质——弹性佳,能制造缓冲力,使得政府 法规中所担心的安全性问题得到了解决,让人们不会因为摔倒或者其它 不定因素而受到伤害。

这座主题公园的地形独特,形成了人造三维空间的起伏表 面(山丘和峡谷)。根据法规的要求,地面的建造是按照 运动场的标准来选择保护措施和材料。公园呈波浪形的人 造地面仿佛涌动的流水般一直延伸到一片空旷的林地,形 成开阔、统一的整体。位于人造山丘顶部的橡胶表面材质 较薄,底部的材质较厚。除此之外,场地里也堆积着蓝色 的弹性橡胶颗粒来起到缓冲的作用,其中的一个蓝色橡胶 堆位于公园和树林的交界处,形成了人工景观和自然界间 的过度缓坡,让人们可以在公园的橡胶地面和树林的落叶 上自由走动。这些精心的设计使得地面的弹性空间增大, 适宜游人跳跃、玩耍,同时由于橡胶表面的厚度变化,并 且能根据人的体重的不同和立足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回力, 减少了人摔倒在低洼处和他人身上的机率。 除了外在显示出的另类、人造和易于游人亲近的显著特色, 公园的建造还有其实质意义——环保。“安全地带”主题 公园 80% 的材料(按重量计算)都来源于回收的和海上打 捞的废弃物,包括废弃的运动鞋底、轮胎等。此外,场地 的橡胶表面具有渗透性——雨水能透过橡胶表层流到树的 根部,有利于水资源的循环。 “安全区域”是一座形式新颖、有时代特色的主题游乐公园, 也是对当代杰出花园类型的完美诠释——可供游人随心所 欲地游玩,充满了新奇、探险般的感觉。宽阔的波浪形地 面让人们能尽情挥洒无限的运动潜能,使得公园在定义和 功能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027

028

029

纪念性公园 MEMORIAL PARK 纪念性公园是为当地的历史人物、革命活动发生地、革命伟人及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而 设置的公园,其任务是供后人瞻仰、怀念、学习等,另外还可以供游人游览、休息和观赏。 纪念性公园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在公园内容及布局的形式上均有其特点。在布局形式上, 应采用规则式布局,特别在纪念区,在总体规划图中应有明显的轴线和干道。地形处理上, 纪念区应为规则式的平地或台地,主体建筑应安排在公园内最高点处。在园林绿化上, 以常绿乔木和灌木为主,突出其庄严、肃穆的气氛。

Herinnerings Park 投射历史的记忆——Herrinerings 公园 景观设计:Stoss 景观城市主义 项目地点:比利时佛兰德斯

项目为法兰德斯政府和比利时联邦政府共同打造的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区域公园。公园沿着战争前线阵地而建,定于 2014 年开园,正值战 争爆发 100 周年。设计方案体现在游客经历战争地理位置的旅途,安排 了一系列临时性的景观,如农业用地背景里在原战场上种植植物群落, 用以营造特殊的效果。 战争及其善后工作对韦斯霍克景观产生了重大的物理和生态影响,范围 遍及平地、森林退化区、轰炸区以及农场等农业用地。虽然变化细微且 地区闭塞,但是这些条件变化还是创造了干湿相容的新领地,呈现出全 新的地貌,孵化出新的生态和新的姿态。

032

Landscape Architect: Stoss Landscape Urbanism Project Location: Westhoek, Flanders, Belgium

总体规划以拓展这些趋势为宗旨;在法兰德斯土地上建造一系列连续的 景观装置,体现出这一区域的起源、历史以及生态意义。通过重塑土壤 达到投射记忆和意识的效果:军事史、农业化的现状、呼应未来的状态。 与此同时,设计师也做出了输入国际元素的努力。战争在各民族之间打 响,对后代甚至整个世界产生了广而深的影响。 法兰德斯政府号召建造一座国际影响力持久的 2014-2018 公园。这座 公园力图向世界游客讲述故事,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

033

034

035

036

037

Fountain Promenade at Chapultepec Park 回望历史的 Chapultepec 公园喷泉广场 景观设计:GDU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事务所 项目地点:墨西哥墨西哥市

项目历史背景 Chapultepec 公园大概是美洲最古老的公园,因为有证据显示早在 1460 年 蒙特苏马帝国时期 Nezahualcoyotl 设计了它。墨西哥殖民时期的 1530 年, 西班牙王国官方将此处设立为公园。19 世纪 60 年代法国短暂入侵期间 曾是 Maximilian 的宫殿与花园。1847 年,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的一场重要 的战役就在此处展开。更近一些的历史是:1906 年至 1907 年公园曾被 重新设计成为了墨西哥城的主要公园,并于 1910 年重新开放。 2001 年,不同的市民团体与墨西哥城市长协商,组成一个市民参议小组 和一个捐赠理事会。这些组织和市政府、公园管理者都积极地参与到公 园的规划工作当中。在墨西哥城人们的努力下,获得了半数修复工作所 需费用的捐赠,包括车站与超市捐赠的 100 万,和其他一些公司与个人 的捐款。 整体规划和公园第一期工作。 GDU 获选为公园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具体项目、场地协调以及对外合作(包 括与媒体、市民和捐献者)。整体规划共分为多个阶段,并将公园划分 为 16 个部分。第一阶段的工作已于 2005 年 6 月结束,2006 年 12 月结 束了第二阶段工作。 第一阶段包括 5 组主要工作: 1)基础设施和水体。包括湖泊、运河、灌溉水体质量的提升(通风、 清除淤泥、循环流通),以及主要管道和现有水生植物之间的连接。 2)森林恢复。修整,清洁树木;为土壤通风和施肥;灭除老鼠和昆虫; 清除淤泥期间引入鱼、虾和蜥蜴。 3)灯光。设计中包括新公园和主要纪念入口道路的艺术性灯光设计, 标志、长凳和垃圾桶。 4)服务。设计与建设食品摊位;重新布置街道摊位;提升公共休息区域、

038

Landscape Architect: Grupo de Dieseno Urbano Project Location: Mexico City, MEXICO

船坞和基础设施。 5)可达性。重新设计和恢复建立了两个主要入口,包括道路和花园。 公园关闭了 7 个月后重新对游客开放,并开始了第二期的工作。 第二期的工作包括:a) 一个小植物园;b)连接人类学博物馆和现代艺 术博物馆的水景广场;c)为公园工作人员建立新的工作空间,保证公 园设备维护所需空间;d)重新设计和建设灌溉系统和公园其他区域; e)恢复对蒙特苏马的考古。在早期的两个阶段的投资为 2500 万美金(其 中一半来源于捐款)。 Tamayo 公园和甘地公园的恢复 Chapultepec 公园的第二阶段场地恢复工作最主要的两个区域为:Tamayo 公园(12 公顷)和甘地公园(8.2 公顷)。 根据整体规划,设计还需要能够吸引家庭和其他用户来到该区域定居, 在此休闲。设计策略的主要场地干预工作包括例如:a)一个水景广场(长 宽都为 20 米),将国家人类学博物馆与 Tamayo 现代艺术博物馆连接了 起来,并在公园内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人行道中轴。 水景瀑布和在现有树木间的水体流动都是项目简约设计中几何设计理念 的一部分。设计师设计的其他一些舒适休闲座椅与广场的完美融合,营 造出一片城市休闲娱乐的绿洲。 其他的场地干预设计包括:一个野餐区域,可将附近居民吸引至此,旁 边是儿童游戏空间。 公园内的道路系统设计简单明了,道路两旁都为植栽、修剪的树木,沿 水景广场则是别样的艺术灯光设计。 公园的接待与使用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水景广场已经成为了公园 的标志和中心场所。Tamayo 博物馆入口的人流量在公园重新开放后迅速 提升。

039

040

041

The Wuhan Zhongshan Warship Memorial Park——Rhythm of Spirit 舰之魂的韵律——武汉中山舰纪念公园 景观设计:奥雅设计集团 项目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本设计以“战争的记忆,和平的即时与未来”为理念,给这个地块赋 予特有的时空感,使其成为闪光的场所,具有超出美学和功能之外的 特殊意义,当人们身处这一设计空间之中能产生特别的感觉。场地设 计运用比拟的手法,采用两条交错重叠的主线:通过纪念性场景展台 和祭坛式空间的构造,让人们记住战争、回味过去;同时以轻松愉快 的游憩空间和大自然的生命循环形式,象征充满希望的生命在隆冬中 渴盼春天的到来。 场地空间布局的思考 规划上将该场地定位为中山舰旅游核心区,以中山舰博物馆为核心建筑, 保护和展示中山舰;以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为主题,成为观光、度假、

042

Landscape Architect: L&A Design Group Project Location: Wuhan, Hubei

历史文化和生态交融的场所。场地需要一些烘托沉重感的时空追忆的片 段,我们在设计上组织这些片段并加以提升,形成了一个核心的祭坛式 的大型聚集空间,这个场景足以使激情得到迸发和释放。神道区则将人 们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形成自然生态型的休闲观光区。 美学与大地艺术结合创造永久性 项目设计大胆运用大地艺术和草坡造型创造永久性空间景观,以简明大 气的线条烘托场景,巧妙地运用接近自然的几何学和自然主义的结合, 以实现神秘的场地效果。同时,针对场地特征,专门设计了生态平衡和 自然水系的疏通渠道,形成低护理成本的和谐景区,符合当前的可持续 发展趋势。

043

044

045

046

047

048

049

Third Millenium Park and Bishop’s Spring Park 重建在废墟上的自然——第三千禧公园和毕肖普泉水公园 景观设计:GDU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事务所 项目地点:墨西哥杜兰戈

中心公园综合建设项目在墨西哥北部首都的杜兰戈市已实施多年。其 中,毕肖普泉水公园是西班牙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著名古建筑;瓜迪亚 纳公园建设于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Sahuatoba 公园则建造于二十世 纪下半叶。 项目设计师负责总体规划设计,旨在对各个公园进行修复并相互整合, 并新建第三千禧公园以扩展植物园和运动设施。 毕肖普泉水公园 公园总体规划第一阶段的实施策略是对具重要历史象征意义的场地进行 修复。1554 年,西班牙征服者在第一次登陆时发现了这处“温泉”并用 以维持生活。1728 年,Benito Crespo 主教下令用石块和水泥建造堤坝和 水渠系统,将清洁的泉水引入住宅。但是由于周围深井的挖掘,二十世 纪四十年代起泉水流量大幅度减少,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泉水已完全 干涸。

050

Landscape Architect: Grupo de Dieseno Urbano Project Location: Durango, Mexico

因此,公园场地修复包括堤坝结构的调整以及外围墙体的修复;并建设 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将处理后的水引入瓜迪亚纳公园和 Sahuatoba 公园 用于灌溉植物并补给相关湖泊。 尽管如此,公园场地内先人遗留下的各种古迹和屹立的墨西哥落羽杉依 然形成宏伟的壮观场景。挺拔的树木凸显出公园的环境、历史和景观价 值,独特的空间感将公园点缀得诗情画意。就技术角度而言,全新的根 部灌溉系统与盥洗污水相连,充分体现了可持续性的应用。 项目规划的主旨在于巩固深思、冥想环境;通过建造散步道、小型广场 和舒适长凳,营造静谧的休憩空间;而南部边缘紧密排列的柳树如帘幕 般随风飘曳,形成简洁的植栽风格。 在如此优美的规划下,毕肖普泉水公园成为家庭休闲的热门场所,游人 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影;同时,公园也成为城市中难得的享受田园风情的 重要场所。

051

第三千禧公园 第三千禧公园占地 18 公顷,与毕肖普泉 水公园、瓜迪亚纳公园和 Sahuatoba 公园 共同组成了城市中心地带的四座系列公 园。第三千禧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北侧,毗 邻公园的旧城区如今已建设成喧嚣的繁 华地带,公园一半用于当地社区活动项 目,设有体育运动区、野餐区、儿童游乐 区等密集的活动设施。另一半被季节性河 流一分为二,环境工程计划在这里展开, 石笼网搭建的小型泻湖和湿地平台为种 植湿地植物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丰富 了当地的物种群落。 第三千禧公园的剩余部分以及与另外三 座公园连结的部分设置了一处独特的植 物花园,它向游人展示了杜兰戈州主要植 物群落种类的丰富多样,其中包括松树、 橡树与草坪生态系统。杜兰戈州境内的西 马德雷山脉拥有世界上品种最为繁多的 松木种类,历史上的伐木行动成为杜兰戈 州经济、社会、人类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园将通过博物馆、户外空间、植物花园 和湖泊阐释当地生态的丰富性与民族植 物文化。公园内的建筑装置还有:咖啡厅、 学习教室和服务中心。

052

053

The Dublin Veterans Park: Grounds of Remembrance 回想天地——都柏林退役军人公园 景观设计:普兰特建筑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美国都柏林

都柏林退役军人公园为退役军人们全力打造一处宁静的回想天地,回想 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缅怀那些逝去的战友。回想天地由铜色导轨划定 而成,其中有一处庄严肃穆、与众不同的场地——印第安瀑布公墓。此外, 回想天地内还有一个漫步区、一个开放式的长廊和一片小树林,它们的 主要用途是在特殊节日中举行各种集体性的纪念活动。一般以特殊节日 的庆典为主。 通常,庆典的游行队伍首先沿着都柏林路旁平滑的石灰石墙面径直前行, 墙面上镌刻着:都柏林退役军人公园。这堵石灰墙在南面尽头处设有一 处拐弯口,并与一座跨越水渠的石灰桥相连,桥沿上粘附着一块金色面 板,板上镌刻着:回想天地。经过石灰桥,就来到了庆典活动的中心区 域,也就是本项目的核心区。这里同样也是一处集会场所,主要由长廊、 一片绿草茵茵的梧桐树林和一堵只有长凳高的石灰石矮墙组合而成,这 堵矮墙可供人们放置花圈,以悼念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矮墙上还镌刻 着:这片宽阔的场地、这一漫步道以及这片树林都奉献给那些曾在陆军、 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服过役的都柏林退伍军人们。矮 墙不远处,一根约 9 米高的旗杆上悬挂着美国国旗,显得格外庄重。在 国旗的右侧,采用石灰碎石铺地的开放式长廊就仿佛一个庆典的背景幕 和这一回想天地的休息场所——它就像一个观赏都柏林路的全景窗,可 以观赏到都柏林路的沿路风景,同时,它也是排列有序的梧桐林与高低 不平的石灰石人工悬壁峡谷之间的一个通道。 长廊内侧的北面青铜色端墙上镌刻着著名诗人爱莫生《康科德赞歌》中 的诗句。这一长廊外观镀铜,在其南北两端各嵌着一堵青铜色的端墙。 廊内设有一个拔高约 45 厘米的石灰石陡坡,它把游客的目光引入到长 廊北侧的端墙上,与陡坡相连的平台也为演讲者们在举行纪念活动时提

054

Landscape Architect: Plant Architect Inc. Project Location: Dublin, USA

供了一个演讲空间,同时,这一平台也可作为临时座椅,供游客们临时 坐歇。在长廊的南面端墙上也有一长条凳可供游客休息。此外,南面端 墙上有一个长方形的入口,透过这一入口可以望见北面的诗墙。 漫步区设于铜色导轨的沿边地带,而这也成为了眺望墓墙的一个主要视 角。导轨围墙上扶手的设计形状给人们提供了舒畅的触感,同时,导轨 围墙的设置也给游客们指明了游览通道的方向——这一游览通道形状环 绕迂回。 漫步区实际上是都柏林路的延伸道路,穿过梧桐树林,沿着墓场的围墙 向前走,而后摇摆不定地走下一个类似于轮椅通道的斜坡,就进入了墓 场区,在这里,有一块用石灰岩精心雕刻而成的长石凳,为观景的游客 们提供了良好的坐憩设施,还能够俯瞰秀丽的印第安瀑布。这一石凳紧 挨着回想之墙——这是一面设有许多铜管穿孔的石灰墙,设计这一墙体 的目的在于收集一些个人对已故烈士们的缅怀留言与信件,并放于铜管 穿孔内。漫步区的路面采用纹理交替的石灰石铺砌而成。嘎扎嘎扎的脚 步声,小径上的花样铺砖和铜色导轨围墙那种令人油然而生的缅怀感, 更加增强了来往游客对这块特殊场地所产生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回想。 梧桐林划定了墓场周边的场地范围——在墓场的周边种树是当地的一种 传统。井然有序的梧桐林与石灰岩长石凳边上的其他树木以及周边的图书 馆、学校和墓场上的开阔草坪形成了强烈的空间对比和鲜明的色彩对比。 在春天开花的植物将成为阵亡将士纪念日活动中的主要植物,寓意着万 象更新,同时也给人们带去丝丝春意。早先安装在梧桐林中的装饰灯泡 为萌芽中的小树增添了色彩缤纷的外衣,而下层溪谷开花树种,如山茱 萸,也都悄然成长于都柏林路和长廊之间的溪谷区内,以展现晚春时鲜 花绽放的迷人景象。

055

056

057

Irving Veterans Memorial Park 回忆之墙——欧文退伍军人纪念公园 景观设计: MESA 项目地点:美国欧文市

欧文退伍军人纪念公园是欧文市三座开放式文化历史革命纪念遗址中的 最后一处瑰宝。该公园为悼念 20 世纪到 21 世纪期间的自由之战中牺牲 的欧文市民而建,它位于特拉华河畔长廊,毗邻千禧喷泉和百年纪念公 园,并与城市大会堂和公共图书馆处于同一地块,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 凸显并提升了公园作为重要社区地标的价值。 尽管设计师对三座纪念公园进行了统一的总体规划,并使建筑材料与形 式保持一致,退伍军人纪念公园仍然以其独特的内涵、发人深省的氛围 以及绝妙的细部设计而独树一帜。公园的设计逾越了时间的界限,唤起 人们因数十年跨世代的战争而支离破碎的情感。在对逝者的追忆中,激 发游人对和平、希望的向往。 欧文退伍军人纪念公园委员会全力打造的公园草根效应,成为欧文市公 园与康乐事物处发起并组织阶段基金发展的巅峰。项目委员会的成员包 括数名曾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他们提出的设计主题概念被 巧妙地运用于公园的最终设计。项目景观设计师与项目委员会合作制定 了公园的设计细节说明、材料选择方案,以及初步的设计方案,并与细 节处理设计师共同决定了花岗岩板的成品尺寸并准备书面材料。此外, 项目设计组制定了总体规划图和施工阶段进展方案。依靠社区力量收集 的当地档案和报纸片段以及口述历史,组成了独具魅力的当地故事,向 游人描述世界战争期间的各种人际关系及发生在欧文当地的类似事件。 景观设计师延伸了项目委员会对主题元素的初步概念,将其巧妙地融入 到细致规划的整体设计中。层次分明的战争故事增添了游人与公园的互 动。从图书馆高处眺望,两面叶片式的主墙呈现出代表胜利的 V 字形。 两面主墙由项目委员会命名的“希望之池”开始向外延伸,直到回忆之

058

Landscape Architect: MESA Project Location: Irving, USA

墙便戛然而止,在那里矗立着的解说墙,记录了对欧文社区具深远影响 的五场战争。叶片式主墙还起到纪念碑步行入口的功能,它为游人屏蔽 纷扰,并提供一处冥想与沉思的静僻空间。 水在公园内扮演着重要的抽象角色,它源于山坡上游“隐藏”的希望之池。 希望源于个人的内心深处,这处隐藏的源泉唤起游人对未来的平静思考。 “自由之河”在景观中蜿蜒,穿过瀑布延伸至世界广场,象征着水乃万 物之源。广场全部由故事情节组成,地面上的图画简单描绘出解说墙上 阐述的主要战争,墙上刻着的圆形浮雕唤起人们对美军青铜星章的回忆。 五面墙上分别记录了一段具特殊意义的战争,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 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后越南战争,通过绘画、摄影、 散文等方式向游人简单介绍了欧文社区与大型全球运动的内在联系。每 面墙还配有与之对应的雕塑来展示当时战场上的制服,每个雕塑分别展 示军队中的一支并呈现了五种不同的种族背景。图书馆凭借书籍、传记 等其它媒体来记录历史,而纪念公园则通过对项目场地的游览,使游人 对历史的欣赏得以延伸并赋予其个性化的色彩。 从希望之池伸展出的战地城垛作为哨岗矗立在树丛之中。这些城垛唤起 人们对农场墙和篱笆墙等其它田园景观的回忆,战争中,这些城垛必须 取代农田来保护和解放城市中心。人们在墙垛表面刻上他们与爱人间的 故事和回忆,以此纪念出征的恋人。 项目景观呼应了在乡村和城市共同蔓延的自由运动,留存的树林和层叠 的当地草坪与城市周围的宽广草坪和农田相映成趣。农田穿过叶片式墙 体逐渐转变为石器广场,映衬着士兵们为了追寻自由奋力保护和解放的 城市。

059

060

061

Perfect Space Separated by Concrete - Beck Park 混凝土分割的完美空间——贝克公园 景观设计:MESA 设计集团 项目地址:美国达拉斯

位于达拉斯城区的贝克城市公园,是为了纪念贝克家族居所的奠基人 Henry C. Beck, Jr 而建的。受贝克家庭的委托,公园的设计结合了贝克先 生工作生涯中所用的建筑材料和方法,以此方式表达对他的纪念之情, 更为城市提供一个优雅舒适的环境。 景观设计师与客户开展沟通合作,将矩形几何概念融合到设计之中。在 这个矩形的广场中两个混凝土墙将广场明确地分割成四个自成比例的小 矩形广场。在墙壁的交汇处一处别致的水景设计形成了视觉焦点,与周 围喧闹拥挤的交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使广场有更大的矩形区域,景观设计师纵向排列了土墙建筑,加大 了与临近建筑的间隙。根据广场的地理优势,设计师设计了与周围的人 行路相协调的舒适入口。广场的设计尽量避免移动原有的树木,保证了 原有绿化的完整性。进入广场的人行路明显地分隔出广场的小空间,穿 过墙壁设计的连接通道也独具特色。 这项设计同样为市区人民提供了清爽、愉悦、醉人的公共活动空间,设 计亦显示出贝克先生几十年专业的建筑技术引领着公园建设发展的方

062

Landscape Architect: MESA Design Group Project Location: Dallas,USA

向。混凝土墙壁的设计,既优雅又凸显棱角。景观设计师与建筑工程师 和结构工程师的紧密协作不但力求高质量的混凝土结构,并且确保了焦 点形势和墙壁结合点与其他相应景致的完美结合。侧面拥壁的设计采用 了青石。拥壁内部的建筑结合点采用了混凝土材料。 水景的设计意在突出水体的运动和它清幽悦耳的流水声。混凝土墙壁的 交叉点和两条水平线营造的独特性,构成了完成设计的必要条件。高水 位水池设计巧妙,其水平线与广场地平线保持水平。低水位水池接收来 自高水位水池和顶端墙壁交汇处水渠流下的水,水景的主要看点在于源 头在混凝土墙壁相反方向的水帘。在高低水池上均覆盖有宾西法尼亚碎 石,遮住源泉,给人神秘之感。为了确保夜间行动和安全便利,公园设 计中增添了灯光设计。周围的橡树是设计有向下的汞汽发光体,创造了 周围的“月光”之境;在广场内侧,设计师采用了向上的灯光,金属的 卤化混合物发出暖光颜色,增添了秋季红枫的色调。向下的金属卤化混 合物发光选择周围的橡树作为发光体,为人行路提供光亮。

063

064

065

066

067

体育公园 SPORTS PARK

自古以来,体育活动及运动训练与绿化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 现代社会的体育公园的建设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有很大关系。 各种体育场馆不断增加,同时在城市中也有部分设有大型建筑 的公园,转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而建筑的,这些公园就是体 育公园。 体育公园的总体布局应该以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为中心,其他 地方的布局均应服从这个中心。同时,在布局上应该有相对的 集中性,为各种不同年龄的人锻炼身体,进行各种体育活动而 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在周边绿化上, 一般在出入口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方便游人的出入;在树种 选择上,应以污染少、观赏价值高的树种为主。

主入口效果图

Sports & Recreation Zhengxing Park in Shuangliu, Chengdu 把“家园”变成“公园”——成都双流正兴体育公园 景观设计:奥雅设计集团 项目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根据公园的定位、地形特点及周边片区的居民生活需求,设计充分考虑 体育运动与休闲活动的结合,经营性会所设施与开放式便民设施相结合。 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将适合当地居民生活需求及具有地方特色 的活动场所自然地融入绿色的环境之中,让人们在放松的环境中感受健 身及休闲活动的乐趣,形成以市民日常运动、休闲、娱乐为主题的社区 环境。小区北侧以运动场所为主要的设计内容,结合市民及经营的需要 设置经营型运动会所,合理考虑动静区的布局,以减少对小区居民生活 的影响。南侧结合现状的滨水环境及地形特征,以自然、生态为主要的 设计目标,利用原有自然植被及地段形态,形成浅滩湿地景观;在营造 丰富自然的景观元素的同时,利用湿地植物的自然作用,逐渐净化水体, 维护生态平衡的环境。 主入口广场:公园主入口是游人主要集散地,同时引导人们深入核心, 进入小区。主入口景观强调自然、大气的格调,以开敞的草坪作为序幕, 以背景浓密的种植围合空间,结合地形的营造、景墙的设计、标志塔的

070

Landscape Architect: L&A Design Group Project Location: Chengdu, Sichuan

设计,烘托出入口的欢迎之势。 运动休闲区:运动休闲区为公园的主体部分,其中设置网球场、足球场、 篮球场、门球场、儿童活动场、极限运动场、室内运动会馆、户外健身 设施等等,为不同年龄层的人们提供适宜的活动场所,以满足更多的市 民需求。景观设计以自然的种植及草坡相结合,根据硬质的活动场地进 行设计,减少大型构筑物,在保证良好的景观效果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投资,以满足游人休闲、娱乐、健身为主要目的。 儿童活动和休闲健身区:设计中考虑了儿童活动安全的要求,以及成人 活动与儿童活动的相关性,将儿童活动区布置在草坪的中央,与两边道 路保持安全距离,并与成人活动区相连,结合儿童运动会馆进行设计。 滨水休闲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营造舒适宜人的滨水休闲景观,在考 虑安全性的同时满足游人的亲水特性。通过对公园水岸的梳理,创造各 种不同的水前空间,沿水岸设计蜿蜒曲折的人行步道、廊桥、钓鱼台, 为居民的休闲生活提供多层次的景观感受。

1. 主入口 2. 次入口 3. 居住区入口 4. 会所 & 游泳池 5. 会所入口特色景观 6. 高尔夫运动区 7. 果岭 8. 幼儿园 9. 静思园 10. 特色景桥

071

072

073

074

075

Olympic Aquatic Park,Beijing 人类文明成就的轴线——2008 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水上公园 景观设计:泛亚国际 项目地点:北京顺义

根据国际赛艇联合会和皮划艇联合会对奥运水上项目比赛场地的各种技 术要求,顺义区潮白河向阳闸东侧被确定为 2008 年奥运会水上项目比 赛场地,并定名为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该处距离市中心 48 公里, 距离奥运村 36 公里,从市内和奥运村到赛场最长车程 25 分钟。 按照规划设计,水上公园场馆规划占地面积 162.59 公顷,总建筑面积 32344.73 平方米。水上公园赛艇的静水航道宽 162 米,长 2200 米,水深 3.5 至 5 米,有 8 条赛道,采用防浪设计。激流回旋比赛场地为人工场地, 总长约 500 米,场地高差至少 6 米。赛场的配套建筑全部采用自然通风 和采光,并利用太阳能加热盥洗用水,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水上公园 内计划设立 3.7 万个观众坐席和 1 万个站席,其中永久座位 1200 个,其 余为临时席位。 由西段公园开始沿东段北端直至南端入口,顺时针发展。 两端的公园以自然绿化为主,以森林形态出现。它代表着浩瀚宇宙形成

076

Landscape Architect: EADG Project Location: Shunyi, Beijing

的漫长时光,与东岸人类的活动形成鲜明对比。时刻提醒着我们在时间 的长河中人类的活动只是沧海一粟,希望人们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东面从北开始由八个由小变大的梭形地形组成,它寓意着皮划艇的演变、 形成。格陵兰岛上的爱斯基摩人用鲸鱼皮、水獭皮包在骨架上,做成打 猎用的独木舟。经过几千年生产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独木舟不断地 演变,最终形成今天的独木舟运动——皮划艇。 东面中段分为四段景观段落。中心由中央景观区及广场组成,这里向人 们展示着皮划艇的历史,以景墙及纪念雕塑的形式向人们传达国际皮划 艇的成长历史和里程碑。 1865 年——英国创立了世界上首家划艇俱乐部; 1924 年——作为表演项目在奥运会上亮相,国际皮划艇协会成立; 1936 年——静水竞速赛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2 年——激流回旋赛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077

078

079

080

081

LE 8 +5.0

KL 4 +4.7

+5 olemassaoleva niitty

KL 1 +4.0

venyttelypiste/taidevaraus 47,88 m2

KL 3 +4.7

+6 +5.0 +4.5

X

+6.5

KL 2

BM

+5.9

petankki 131,34 m2

+5.8 +5.8

+6.8

+6.0 +5.3

+7.8

BET +4.8 +6.7 +6.0 ASV 2

skeittipuisto +5.8

252,24 m2 +5.8

+6.7

BETK

Inkoo Sports & Recreation Park +6.5

+7

群岛的缩影——因加运动休闲公园 景观设计:赫尔辛基苏黎世建筑事务所 项目地点:芬兰因加

芬兰环境部门与因加当地商业中心、交通中心与环境中心正在推广运动 休闲公园。社区居民与城市公民都很乐意新公园的建设,这样可以促进 居民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因加位于芬兰南部,市政府委托 Helsinkizurich 建筑事务所开发该城市的中心地理位置。本项目地处因加河畔,旁边是 一所学校,对面是中世纪的因加教堂(位于因加河的另一边)。设计师

082

Landscape Architect: Helsinkizurich Project Location: Inkoo, Finland

融合了该地地形特征,强调自然元素,这个多姿多彩的公园整体看上去 像是群岛的缩影。公园内可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球类运动、滑板运动、 街头篮球、室外体操等等,这些运动设施在这个景色宜人的区域内形成 了一个小小的运动中心。

083

betonipaasi

rullauspinta

skeittausrakenne

rullauspinta

skeittausrakenne

nurmikumpu

PYSTYSUORAT SEINÄT: MUOTTIVALETTU BETONI

LIUKUREUNAT: REUNA KOKO PITUUDELTAAN SILEÄÄ JA KULUTUKSENKESTÄVÄÄ MATERIAALIA: KULMATERÄS

OLEM.OLEVA ASVALTTI PAIKATAAN yleiskaide

RULLAUSPINNAT: nurmikylvö kasvualusta geotekstiili sora läjitysmaa

ASVALTTI AB8 MUUT RAK. KRS:T RAK. SUUNN. MUKAAN olemassaoleva asvaltti

Rullauspintojen liitoskohtien, kolojen, rakojen ja aukkojen leveys ei saa ylittää 5mm. tukimuuri

penkki

SALAOJA

hitsisauma

1 641

+6.7

bet. täyttö

550

+6.8

15 380

LAITE 900

pysäköintialue

SALAOJA

400

a

+5.8

1%

1%

Kaavio skeittialueen eteläseinästä.

tukimuuri

+5.8

084

maanpinta

skeittirakenne

+6.7

nyk. maanpinta

b

LAITE

+5.8

1:2-1:1 kaltevuuksien rinteet: eroosiokomposti 10cm eroosiokenno 8-10mm, esim Kaitos Oy 7010 tai 7020 1:3 -rinteet: eroosiokomposti 10cm

085

Sydney Olympic Park 千年公园——悉尼奥林匹克公园 景观设计:彼得 • 沃克设计事务所 澳大利亚 HASSELL 设计公司 布鲁斯麦肯齐设计 项目地址:澳大利亚悉尼

悉尼哈瑟尔景观设计公司的麦考密克先生邀请 PWP 设计公司负责一项公 园项目设计,该公园面积有一千多英亩,比纽约市中心公园稍大,但与 中心公园和旧金山的金门公园不同的是,它并非位于市区内,而是位于 悉尼奥运场旁边的霍姆布什海湾区,这个海湾地形使整个设计具有更大 的自由发挥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这项设计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它将不 同的州、联盟以及市区连接了起来,其中还包括完工不久的二百周年纪 念公园,因此该项目得名“千年公园”。 该场所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在 19 世纪时曾被用作角斗场,后来在 20 世纪 又成为了化工和重工业场地,因而它们的实用价值受到破坏,其中有 65% 以上的土壤已被化学废品污染,需要在重新利用之前将这些被污染 的土壤挖掉,其中一条河流盆地已经被这些土壤填满,严重影响了河流 的流程和生态环境。法律禁止将这些被污染的土壤从该地运出,而且该 地曾建有军需品仓库,其中有一部分被埋于地下,现在有可能依然存在 于附近的沼泽地内,将这些土壤运出的话很可能会导致军需品外失。奥 林匹克运动场占据着大部分的高地,使得位于低处的这片开阔地的设计 面临极大挑战。

086

Landscape Architect: Peter Walker & Partners, HASSELL, Bruce Mackenzie Design Project Location: Sydney, Australia

然而,这片场地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绵延于帕罗马特河与霍姆布什海 湾沿岸长达 15 多英里的滨水区,还有一个海军基地,在这里可以欣赏 到迷人的人造景观和历史建筑;一片约 124 英亩的土著树林,这片树林 几乎从未被破坏过,保持了很好的自然本色;在主要的入口处有一片红 树林,这里是鸟的天堂,各种各样的小鸟让它充满了情趣,而且其中一 部分已成为了自然保护地;在这片滨水地区人们还可以接触到珍稀的 Golden Orb 蜘蛛,以及属于濒危物种的长着绿色和金色身体的青蛙;布 瑞克凹地由 70 英亩的页岩挖掘层组成,在页岩层下面是石灰岩,这种 地形特征不仅向人们展示了悉尼的发展史,而且周围的湿地为濒危青蛙 提供了新的生存环境。 公园理事会以及奥林匹克管理局希望在这个地区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悉 尼世纪公园的 21 世纪崭新空间,经过现场考察和研究,该设计最后分 为了十个主要部分: 第一,将那些被污染的土壤挖掘出来,用其中一部分建成保持自然特色 的小山丘,另一部分则建成了金字塔的形状,地形各异,形成了独特的 景致。螺旋状的小径盘旋而上,直到金字塔形的小丘顶端。这些小丘被

087

成为纪念碑,高度从 20 米到 60 米不等,站在上面可以从 不同角度观赏奥林匹克运动场,还可以欣赏到河流和海湾 的美丽景色,悉尼市区的摩天大楼也一览眼底。根据地形 特点,在土层较深的小丘下端种植了树木,而在上面土壤 较稀薄的地方则种植了本土浅根草种,这种植被布局使被 污染的土壤得到了合理利用。 第二,哈斯拉姆小溪慢慢地流经公园,最后汇入帕罗马特 河流,在溪流的两边修砌蓄水池,水池的淡水可以用来灌 溉,而且水池在水入河之前可以起到净化的作用。这里种 植了各种各样的小草、芦苇和水生植物,成为主要的滨水 湿地。 第三,每一片场地小块周围种植了大片的树木,这些树木 成线形布局,似是连绵的绿墙将这些功能各异的园区围成 不同的空间。人们在树墙内或散步,或骑自行车,或是慢 跑,这片线形树墙就如走廊般将公园各个不同的部分连接 成一个开阔的整体。 第四,保护海军基地的草坪和地下碉堡,以及原始森林, 同时修复海军大楼,此外还在这里增加了一列小型电车, 游客可以乘坐电车尽情享受美妙风光。 第五,保护红树林的沿岸生长,这样可以为小鸟和昆虫提 供充裕的栖息地,促进它们的繁殖,为整个园区增加别样

088

的景致,吸引游客的到来。 第六,沿着整个河流和海湾修筑一条颜色明亮醒目的木板路和自行车道, 让游客可以更贴近更深入地欣赏海湾景致,或骑车或小踱,惬意无比。 第七,布瑞克凹地被作为生物栖息地和历史纪念场所保护起来,除了为学 生和游客建设安全通道之外,人们是不允许进入的。 第八,改造中心停车场,其中一部分作为招待和服务处,向游客提供公园 的相关信息,为他们的参观游览增加了便利。 第九,沿着原有的车道种植树木,而且对于路边短期停车的数量进行了限制, 为家庭聚餐和行动不便的游客提供方便。

最后,建立一个管理学院,负责指导和管理该地的发展和改进。与一般的 大学不同的是,该学院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文化和自然历史研究、场所 艺术考察、教育规划和外展课程、展览课程等等,它借助于艺术级的信息 体系为整个场地的发展发挥引导作用。 场地的大部分地方被设计成干旱的特征,但不乏湿润环境,如有一片草坪 可以让游客在上面进行传统的公园运动,而诸如打网球、高尔夫、游泳之 类的运动则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奥林匹克运动场的设备。该场地的设计将 休闲和自然揉和在一起,让游客在游览和运动的过程中尽情释放自己的美 丽心情。

089

社区公园 NEIGHBORHOOD PARK 社区公园是城市公园中最小的组成单位,是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 和设施的集中绿地。指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 不 包括居住组团绿地 ) 。“社区”的基本要素为“① 有一定的地域;② 有一定的人群;③ 有一定的 组织形式、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相应的管理机构;④ 有满足成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各 种生活服务设施”。

Anchor Park 玛尔摩的视觉平台——安可公园 景观设计:SLA 项目地点:瑞典玛尔摩

瑞典南部城市玛尔摩的 Västra Hamnen 新区中,建有一座安可公园,这座 公园为市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生机、环境怡人的开放式城市空间。同时, 它也为 Västra Hamnen 新区的发展和季节的更替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视觉感 受平台。由于受到瑞典自然环境多样性的启发,景观设计师们在园内建 造出了各种风格炯异的小区域,例如,桤木湿地、橡树林,以及养殖着 许多淡水螯虾的咸水湖——这些区域都相互连接着,为公园的游人们提 供一个理想的娱乐休闲空间。 公园的边缘小径是以现浇混凝土材料筑成的 1 公里小道,这条小径的步 行区和附近的游客停歇区都是它的增建部分。在咸水湖的水渠外壁上刻

092

Landscape Architect: SLA Project Location: Malmo, Sweden

着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混凝土浮雕画。这个水渠每年能够蓄存 113 天的 降水量,而这一地区的多雨气候,是当地多变的自然环境形成的结果。 为了点缀这一边缘小径,景观设计师们放置了各式瑞典花岗岩大圆石与 锥形树木根株座椅,这样的设计,为整个景区增添了几分优雅。 相互交错的极富层次感的草地,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小草坪,每一块小草 坪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形状,把整个公园装饰得生气十足。在 繁忙、枯燥的都市生活中,安可公园将人们带入了另一个时空中,它每 天都有着细微的变化,令游客们每天都有新的体验,给人以一种灵动感。

093

094

095

Landscape Design for Nanhai Lotus Field Park(Poly Park) 眷念逝去的时光——南海藕田公园(保利公园)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广东省佛山市

乡土的、温情的小镇正在消逝;时尚的、现代的城市正在诞生。这是南 海藕田的变化进行时,也是今天中国社会变迁的写照。藕田当地传统的 茅篱农舍和竹林鱼塘逐渐变成了回忆。不过在藕田公园,我们依稀看到 了藕田的过去与未来。 南海藕田公园毗邻保利星座花园小区,是一个开放式的城市公园,此地 主要人群除了憧憬时尚新潮的年轻人,还有那些眷恋逝去时光的原住居 民,他们往往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公园必须综合考虑这两大人群的需求。 因此一方面,公园应该简洁、时尚,代表当代审美趣味;另一方面,公 园也应该表达对藕田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意趣的尊重。 场地的基底是一片柔软的介质,有着轻缓的坡度与小丘,榕树、木棉、 羊蹄甲、凤凰木等乡土植物组成若干团块布满场地。丛生的竹林种植在 毛石砌筑的树池内嵌入到公园的腹地;形似藕田传统鱼塘的莲池不经意 地撒入树林之中;地面铺满当地常见的细小砾石。这一切都以最温和低 调的方式重构了藕田的本土意境,意图勾起藕田人对故乡的记忆。在本 土基底之上,一道简洁坚定的轴线道路嵌入其中。轴线道路是单纯的直

096

Landscape Architect: Guangzhou Turen Landscape Planning CO,. LTD Project Location: Foshan, Guangdong

线形态,以平整精致的花岗岩铺成。在这道轴线的一侧放置了若干小亭, 周边两条次级直线道路分别以不规则的角度切入轴线,使构图更加生动。 在周围的树林小丘中,几条折线型的道路串联了整个场地。轴线的东端 是一个休闲集会的小广场,剧场式的形制适于举行一些轻松的娱乐活动。 轴线西端是健身场地,可供儿童活动与健身。 整个公园的构图和形态使用了现代形式美学和空间构成语言,几条线性 道路的组合极富构成趣味。在这些丰富的变化中,又隐含着微妙的秩序。 点、线、面的组合,以及高差的变化、流线的设计,都经过了严密的推 敲,活动场地、竹林、莲池等几大组团各自独立又互相作用,几处丘顶 观景台恰可以俯瞰整个场地,但因为地块组合与树木分布,使得视线不 会一览无余。现代形式与乡土意境,快速变迁的“此时”与藕田“此地”, 这些看似对立的元素在场地中奇妙地熔铸成一个整体。我们试图解决的, 不仅是藕田本地的现状,也是当代城市景观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在变迁的潮流之中,城市需要一个能保留记忆又体现时代精神的场所。 它必须契合城市的气质与文脉。它属于当下,属于当地,因此也属于我们。

097

098

099

100

101

CR Land—The 24 City Community Park Landscape Concept Design 起伏的三维空间——华润置地成都二十四城社区公园 景观设计:奥雅设计集团 项目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本项目属于华润二十四城的一个中心社区公园,位于整个居住区的中心 位置,几乎贯穿南北,总面积为 2.55 公顷。根据二十四城的建筑特点及 整体景观风格,将公园景观定性为现代自然景观风格。以现代的手法, 利用简洁的铺装、植物、构筑物、地形及水景划分出尽可能多而舒适的 空间,给予人们更多的建立友谊和交流的场所。 北侧主要由混凝土分割的完美空间和游乐场所组成。设计尽量避免移动 原有树种,保证原有绿化的完整性。以混凝土墙作为分割空间的主要元

102

Landscape Architect: L&A Design Group Project Location: Chengdu, Sichuan

素,设计出既朴素又富有质感的景观空间;以矩形和直线作为设计语言, 设计出宜人的空间。通过地形竖向设计,形成起伏的三维空间,用材料 质感、色彩的变化营造另类、易于亲近的供家长儿童相互交流游玩的景 观空间。南侧是聚集人气的城市广场,大树下的一块铺装场地、供人下 棋的桌凳、树荫下的垂钓台、舒适的露天咖啡屋,可以使居住区充满生 机并产生一种凝聚感,形成邻里相互交流的良好场所。

103

104

105

Fountain Park 横向遮荫结构——喷泉公园 景观设计:EDAW 项目地点:美国洛杉矶

这是一处为未来的住宅社区设置的中心集会空间,它位于售楼处喷泉公 园的前方,周边是正在开发新建的住宅楼。整个集会空间以钢质网格结 构为主,由若干方柱支撑着这些网格面板,藤蔓植物可沿其上自由地生 长。此处种植的都是开花藤蔓植物,它们随着季节的变化,花开花谢; 透过藤蔓的缝隙,华美的喷泉若隐若现。这一环形廊道空间为社区的居

106

Landscape Architect: EADW Project Location: Los Angeles, USA

民们创造了一处惬意的遮荫与休憩空间。 这一独特的环形空间结构设计,其施工与安装步骤并不复杂。在阳光的 照射下,集会空间呈现出动态的阴影伴随着闪烁其间的光点与阵阵微风, 宜人之感不言而喻。它将成为这一住宅社区中十分重要的活动场所。

107

Potters Fields Park “小空间,大智慧”——伯德菲尔德公园 景观设计: GROSS. MAX., Edinburgh 项目地点:英国伦敦

伯德菲尔德公园坐落在泰晤士河南岸,毗邻诺曼福斯特设计的大伦敦政 府大楼。公园拥有独特的滨水位置,视野十分开阔,可以看到伦敦绝大 部分的最具标志性的历史丰碑,如伦敦塔桥、伦敦塔以及远方变化万千 的伦敦市天际线。公园为泰晤士河沿岸增添了一系列新元素。伯德菲尔 德公园翻新工程最富挑战的一面在于,以相对较小、较为紧凑的使用空 间来满足各类型的使用者群体,如居民、上班族、访客及游客。GROSS. MAX. 对场地进行广泛的历史调研,从而展示出景观的不同层面。“伯德 菲尔德”这一名字来源于英国代夫特陶器贸易短暂盛行的 17 世纪。 面向图利街居住区的私密型社区公园,滨河一面逐渐开放,设计了梯形 台阶。新公园的入口设计了两个横向的装饰铸铁大门,加长了树篱,提 升了公园和马路横道线之间的过渡区的安全度。铸铁大门的图案源自场 地挖掘的伯德菲尔德代夫特蓝色陶器。一个大型 I 字形横梁结构支撑了

108

Landscape Architect: GROSS. MAX., Edinburgh Project Location: London,UK

屏障,成为公园的永久入口。社区公园种植了种类丰富的草本植物,种 植者是来自荷兰的皮耶特奥多夫。树篱为主干道提供了架构,增强了导 向功能。从公园望,大伦敦政府大楼被桦树林形成的面纱罩住,变得更 加柔和。由 DSDHA 的新锐建筑师设计的两家咖啡厅,为公园的使用者和 上班族们提供了休闲设施。草地和滨河步道的过渡区设计了台阶,草地 可用作举办各种活动。公园面向公众的一面设计了各种特别元素。草地 边缘设计了大型“英国代夫特”图案的长凳。草地区域周边、台阶、低 矮的挡土墙等都采用了白色花岗岩作为材料。浅色为草地构筑了鲜明的 边缘。花岗岩的铺设增强边缘的耐久性,反滑板凹槽的设计避免了滑板 者的穿行。滨河步道以及公园与邻近摩尔伦敦开发区之间的过渡区采用 爱尔兰天青石进行路面铺装。公园园路采用树脂黏合可渗透路铺。

109

110

111

Bryant Park 大隐隐于市——布莱恩特公园 设计师 :劳里 • 奥林 项目地点:美国纽约

布赖恩特公园,毗邻纽约公共图书馆。由于缺乏优秀的设计,又因为缺 少维护费,公园在 20 世纪初开始恶化。40 年后,也就是 20 世纪 30 年 代虽然经过了重新设计,但条件依然不断恶化,到 60 年代,公园充斥 着非法活动。1966 年,纽约时报称其为一个吸毒者、妓女、流浪汉的天 堂。到了 70 年代初,警方甚至在公园所有入口设置路障,晚上 9 点以 后禁止进入。 项目描述 布赖恩特公园迎来光明是在 1979 年,纽约公共图书馆出台了一个更新 计划,其中包括解决布赖恩特公园的问题,使其成为图书馆的“后院”。 城市规划师、社会学家 William H. Whyte 是研究设计对人行为影响的先锋。 他分析了公园成为罪犯避难所的原因,并建议了可行的解决办法。他建 议了简单有效改变场地的办法,比如去掉铁栅栏和灌木篱,让行为和视 觉空间更方便。“可达性是解决方案的核心所在,”Whyte 说。 以 Whyte 的报告为指导,在 1986 年聘用景观设计师,将其转变成一个安全和充 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布莱恩特公园。 该项目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实验设计方案和社会学、行为学的研究探索。 设计包含了很多能产生显著成果的小调整。景观设计师在修改补充入口、 坡道、楼梯和行人路的同时,还减少栅栏的配置以达到更自由流通。设 计还包括在主要区域设置公共休息室和植入娱乐空间。在设计过程中, 1934 年的石子路被重新翻新并在公园的中心区域设置介绍。中部需要严 重维修和缺乏安全的设置则被拆除。草坪扩大,两侧 91.44 米长的边界 上种着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常青草,这一处理方法没有形成一个物理或视 觉障碍。用于纽约公共图书馆所使用的铸铁灯厂家生产雕塑,同时也加

112

Design By: Laurie Olin Project Location: New York, USA

入了全新的喷泉。景观设计师承诺恢复公园长期可持续性的环境,并使 用了天然材料。 在布赖恩特公园,许多游客不知道这里也是大型环境可持续性绿色屋顶 的一个里程碑。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纽约公共图书馆宣布需要更多的 书库,于是在更新改建的同时,景观设计师在公园的下方做了一个创新 的设计,放置了可以容纳 300 万册书的两层图书馆,靠一个 18.9 米长的 隧道与主楼连接。排烟净化通风口全部隐藏在花境中,消防通道就在纪 念碑下面。 1992 年 4 月,布赖恩特公园的社会环境完全恢复。1992 年 5 月纽约时报 发文称“以前这里全是流浪者、毒贩和吸毒者,现在这里充斥着上班族、 购物者、婴儿车和隔壁纽约公共图书馆的读者。” 15 年过去了,布赖恩特公园依然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名副其实是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公园一年之中活动也很多,音乐会、演出、 电影放映、滑冰。一些批评者认为过于公式化盈利,但是,这些收入保 证了公园的维修费用和可持续性环境,这种模式也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 起到了模范作用。 经济可持续性是布赖恩特公园的一个标志。公园的更新标志着一个时代 的开始,在政府和非官方共同管理公共领域。今天,布莱恩特公园是由 一个非营利性私人公司管理。该公司负责维护,资金完全来自非官方, 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当地的商人、业主、附近居民。 此外,布赖恩公园展示了开放空间与土地价值之间的关系。公园更新后, 建筑租赁费和地价大幅提升。因此,开发商、土地规划师现在明白,社 会上良好的公共空间在城市发展领域重要的价值。

113

114

115

Heping Park,Shanghai 寻找记忆里的那抹绿——上海和平公园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同济景观 项目地点:上海市虹口区

岁月拾贝 上海和平公园的前身是一片荒凉的小村落,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虹口为 日军占领,当时日本侵略军就在现在的公园内建造了六个防空洞作为弹 药库。 解放后,政府依靠人民群众在这里挖湖垒山,植树造林,建起了一座风 景优美、山清水秀的综合性公园。建园初期公园取名为“提蓝公园”, 1959 年为了纪念建国十周年,同时为了教育后人永远不忘历史,热爱和 平,“提蓝公园”便更名为“上海和平公园”。 2007 年 9 月起进行了建园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改造前,公园征询意见, 将环湖中的鸟岛设计改造成生态动物岛,原先分散圈养的狮虎等动物以 及鸟类迁居岛上散养。上海和平公园是目前除了上海动物园以外上海城 区唯一一个饲养动物展出的公园,无论是人文背景还是游园环境,都很 具特色。 生命原色 一个平衡的生活系统才能让生命产生爱和喜悦,从而获得平衡的心灵去 真实的感知与接纳这个世界。作为整颗星球能量的基底,从生命之源的 起点到人类前行的足迹中,绿色是我们永远值得感恩与怀念,不可抛弃 的生命原色。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现代文明时,城市高耸入云的摩天楼拦截了和煦清风, 都市人的身影匆匆,撕裂阳光的丰盈,只有公园以其恒久和缄默的品质 成为城市保留血脉的基本元素,被绿树碧草围合的公园不仅滋润和澄清 着人类的肉体,还带给人类质朴的思想和自然的灵魂。德国作家托马斯 曼说:“正如时间是生命的要素,时间是四季种下的一颗种子。”时光 之美在和平公园里纷繁有序地轮回:春天鲜暖,夏天繁荣,秋天静美, 冬天素雅,一如书写在华叶上的岁月童话,被人们轻轻捡起夹入思想的

116

Landscape Architect: TJAD landscape Project Location: Hongkou, Shanghai

日记中。 记忆轮回 记忆是一种赋予场地含义的方式,在此次设计中,设计师考虑到既要对 于原场地的历史存在进行获取,也要使之体现时代性,并与整个园区的 历史人文相吻合。和平公园改造工程以自然、协调、舒适为设计主题, 精心安排绿化空间、人行通道,注重植物搭配及小品处理,观赏性、实 用性并重。和平公园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公园显性开放的基 调融合,折射出老公园改建的复杂面貌。在延续东方花园幽静氛围的同 时,为市民提供平坦开敞的场地以供锻炼活动。不仅保持了老和平公园 中国自然山水园林风格,更使和平公园能够在时代发展中共同进步,成 为现代上海休闲生活与市民栖息的载体。 梦里心乡 公园占地 264 亩,其中水面积 50 亩,公园有三个大门,以林荫大道贯 穿全园,两旁植以大树,行走其间,生机盎然。新港路二号门沿线,沿 围墙内侧则栽种高大乔木与彩色灌木,环境幽雅色彩斑斓,植物群落丰 富,深受广大游客市民欢迎和喜爱。 公园内共享空间的景观结构清晰简明,共分三个景区,即风景游览区、 动物观赏区、儿童娱乐区。风景游览区植物群落丰富,茂林修竹,环境 优美。沿中心水域设置观景平台及湖心亭,园内遍植花木竹草,坡台水 流独具意趣。行人或坐或行,怡然自得。 和平公园,在不经意的现代城市岁月中,以四季时序更新的不同自然风 景唤醒生命的本真重归,让人们在时光闲暇中能够放轻脚步,阅读生命 每一个永恒的美丽瞬间。公园的光阴汇成一汪碧潭静静泊着,城市与人 群,同醉于微漾着点点绿色的心乡中。

117

118

119

The Shanghai Glory Park—a Three Dimensional Community Park 自然、生态、休闲的立体公园——上海大华“锦绣华城公园” 景观设计:奥雅设计集团 项目地点:上海

上海锦绣华城公园是一个融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公园,在 孕育成熟社区、创造生态环境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奥雅公司全程参与 了公园的总体规划、建筑规划及景观设计,我们希冀创造一个自然、生态、 休闲,并有无数活动可能性的区域。 设计从研究人的行为模式出发,意在营造不同的空间体验。通过水、地 形和大树三种元素创造了丰富的空间氛围,当沿任何一条不同的路线前 行时,上、中、下立体的变化组合带来完全不同的空间体验。树作为视 线的限定元素成为指示器,给出变化的视线。道路的引导、不同类型树 木的空间指向,清晰地标示出位置,但你却不知道下一刻峰回路转将看

120

Landscape Architect: L&A Design Group Project Location: Shanghai

到什么景致,这正是本案最令人激动之处。本项目是基于丰富生活体验 和无限自由的空间想象,是对生命、自由和环境的思索。 公园设计的另一个亮点是建筑设计,埋地式建筑成为了公园乃至整个住 区的地标,包括运动综合馆、露天剧场、儿童活动中心等,其特点可概 括为:1. 为公园环境的营造预留了充分的空间,同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 体,体现生态建筑的强烈个性。2. 一系列黑、白、灰的建筑空间和地面 存在不确定的关系,具有生长感。3. 线条模糊,不合逻辑,其功能性和 现代感与整个公园的现代风格相契合。4. 一方面丰富了视觉和空间效果, 另一方面满足了每个建筑的安全疏散及消防要求。

121

122

123

Dongying Water Park 江南水墨风的中式园林——东营供水公园 景观设计:深圳市东大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山东省东营市

供水公园项目为一处废弃市政绿地的景观改造项目,项目位于东营市西 城区,北靠东营市供水公司,因而得名,南面市政干道北二路,东接碧 水苑小区,西邻东营市妇幼保健院,地理位置优越,是一处较为典型的 街区市民公园。 设计中保留了大量基地原有的中式景观建筑,并加以外观造型的改造, 以此为切入点,确立了整体公园的设计风格方向为精致的现代中式园林。

124

Landscape Architect: Shenzhen Dongda Landscape Design Co.Ltd Project Location: Dongying,Shandong

大幅度改造了原有南侧面向北二路的沿街景观面,新建了大尺度的波浪 形多级式硬质驳岸散步道。通过此举完善了整体公园的步行主路环线, 并加以多层次的夜景灯光设计,改造原有的较为单调平坦的场地地形, 在原有的基础大量的增加场地中的绿化植栽。同时在空间的设计上遵循 中式园林的基本原则,移步换景、堆山砌石,最终力求在东营这座北方 新城的城市建设中,树立一处精致的具有江南水墨风格的特色园林景观。

125

126

127

Chavasee Park 绿洲式的新公园——Chavasse 公园 景观设计:BDP 事务所 项目地点:英国利物浦

利物浦市中心一处荒废了 50 多年的遗址,如今被改造成 Chavasse 公园。 公园的历史水岸连接着区中心和这座城市,使这块遗址转变成新的市政 中心。公园是众多道路的结点,上班族、购物者和夜市的狂欢者汇聚于 此。由佩里克拉克佩里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新大楼组合体簇拥在 Chavasse 公园周围,使公园更易识别。中央草坪的水平高度远远高于利物浦的滨 海主干道斯特兰德公路,其间的高度差带来了延至阿尔伯特码头和默西 河的广阔视野。草坪间的公共娱乐设施功能齐全。这个开放空间既大又 广,暗藏了许多功能,绿色屋顶下的多层车库可容纳近 2 000 个停车位。 咖啡馆和餐厅坐落在草坪的边缘区,充分利用了方位朝向和午后阳光。 栽有草木的梯台蜿蜒直下,及至托马斯斯蒂尔斯路这条新的步行街,这 条路连接着城市和博物馆、画廊以及阿尔伯塔码头的海滨。托马斯斯蒂 尔斯路的沿街风景鲜明地透露着其下的考古旧址。 设计只是简单营造一个新的公共公园,使其成为 42 英亩开发项目的中 心地。“利物浦 1”由一系列的大楼和空地组成,力图在市中心营造一 处相融的街区。开发项目与现存大楼的结构相互交织,相继建造起小径、 街道、林荫大道和焦点空间,不露痕迹地使“利物浦 1”的新大楼融进 了相邻的城市景观里。 设计的潜在理念是在这个城市中心建造一处绿洲式的新公园,而这处新 空间须具备容纳适宜四季户外活动的能力。 为了符合城市设计的要求,公园的主要娱乐设施在于“大草坪”这一简 单的绿色元素。它位于公园的中央,其间有墙壁围合草木葱郁的梯台式 花园,还有展楼、庇荫坐区、半成熟的针叶树和落叶树,以及能够举办

128

Landscape Architect: Building Design Partnership Limited Project Location: Liverpool, UK

各种活动的铺装区域。为了纪念此地作为利物浦的历史航海要位的特点, 托马斯斯蒂尔斯路整合了纪念“老码头”的巨大水景,包括一系列相连 的水池和喷泉。此处唤醒人们对水体的记忆,为街景增添了几分生气。 整个场地的高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系列的花岗岩雕刻台阶和成排的木 质长凳,将公园这个最高处与相邻的人行广场和街道相连接,由此营造 了一处朝南的“圆形剧场”,俨然聚会的绝佳场所。 “利物浦 1”的所有建造都基于一份协议里的城市设计原则,其中的两 个原则在公园布局上极具影响。其一,解决方案必须尊重并保留英国国 教大教堂、阿尔伯塔码头和利物大厦的视角。其二,平面图必须增强人 行流动的布局,同时考虑公园的分割路径,这些路径通往中央商务区的 周边城市区域、零售和休闲环线、新公交站和“国王码头的滨海发展区”。 设计团队面临许多技术上的挑战,其中最复杂要属公园的提升方面,即 营造一处真实的大型屋顶花园。除了一至四层容纳停车场、服务道路和 技术区外,公园还提升了两层,这两层里设有零售区;同时,公园整合 了两间朝南的酒吧和餐厅,通过台阶延伸至开放空间。绿色屋顶在设计 考量方面要求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严格的承重力,它与下层工程结构 相关联。尽管如此,游客置身公园时并不会意识到其他功能,所以这些 限制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 公园竣工后,已经成为当地人和城市游客的驻足地,广受喜爱。作为世 界遗产的背景、渗透性、临街空间的活跃性、景观体验的丰富性相结合, 在市中心营造了一处独特而崭新的公共空间。

129

130

131

Virginia Avenue Park 新型聚会空间——维吉尼亚街区公园 景观设计:Spurlock Poirier 景观建筑设计 项目地点:美国维吉尼亚

维吉尼亚街区公园系商业旧址改造工程,占地约 3.8 公顷,成为亟待建 造公园的邻近社区的可持续枢纽,充满生机。设计师还特别将各种公园 活动和空间融入这个大型背景地里。 将约 2.2 公顷的棕地添加进现存的约 1.6 公顷,形成的开放空间建造了 风格统一的新型街区公园。景观设计师的工作范围不仅包括硬景设计、 植物配置和施工记录,还包括评估、调研以及制定能解决各种问题的前 期总体规划方案。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连接两个各不相同的社区: 一个以拉丁风情为主的公寓租赁小区和一个中产阶级独栋别墅小区。此 外,项目所在地拥有与大范围背景相连的各种优点:商业场地的整合将 此公园延伸至皮扣大道,皮扣大道又连通着一系列文化机构、海滩及附 近的市政中心。 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小而富于动态的中央公园连接了各个街区。它以一 条规整的林荫大道为中心,为附近社区提供了多功能的开放空间,或广 场或平台的框架,功能十分丰富,可以举办文化活动、农贸市场、练习班、 舞蹈、艺术、居民聚会、展览、聚会及节庆等。这些庭院和广场延伸至 各个休闲开放空间,如戏水庭院、玩耍区、开放草地、足球和篮球场地 等。两个新型建筑结构的增设完善了公园的配套:休息室、社区空间, 市集广场展馆。另外还将原有的三栋大楼进行改造,即一栋停车大楼和 两栋商业建筑,使其具备新型社区使用功能。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合作, 进而实现室外空间、庭院和改造后的大楼的无缝相连。景观设计师的工 作范围还包括配合团队里的其他各类专业人士,如灯光师、平面设计师、 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LEED 评估师、艺术家、承包商、交通管理人员, 最重要的专业人士是社区居委会和圣塔莫妮卡市政府人员。 项目向公众展现了两个重要特点:其一,景观设计师与小区居民讨论, 定位了场地的混合功能,直接消除了街区居民关于农贸市场的顾虑,增

132

Landscape Architect: Spurlock Poirier Landscape Architects Project Location: Virginia, USA

设了许多与交通和视觉元素有关的停车区;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富 于创新的设计手法,不仅满足了街区居民的需求,还为教育等设施保留 了用地,此外,还在视觉上最小化那些在大型活动时才被用到的停车位 和铺装。 可持续场地策略以另一种创新的专业角度展示了公共空间的内容。“维 吉尼亚街区公园”是美国第一个获得 LEED 银级认证的项目。移除了约 1.6 公顷的沥青铺地,将占地约 1 858 平方米的零售仓库建筑改造成社区 的焦点中心,建造了许多满足人们需求的开放空间,还设计了许多减少 暴雨雨水径流的入渗池,以及采取了很多减缓此区热岛效应的措施。在 规划的早期阶段,以景观设计师为主,土木工程师为辅,开发了整合式 可持续策略。场地规划整合了简单却卓有成效的方法,用于治理暴雨雨 水,其中包括细化分析公园植物的灌溉、透水材料和戏水区的现场水体 收集方法,从而达到圣塔莫妮卡市关于零雨水径流的标准。在考量 LEED 评级的每项标准时,项目呈现了场地的可持续元素及其与社区相连的各 项可视方案:草地停车场为透水铺地,农贸市场的广场为高反照率的天 然铺地,生态草沟和地下集水区用来收集暴雨雨水径流,硬质铺装为遮 阴,将场地大部分树木进行重新栽种,可回收建筑材料运用于整个公园; 设计团队利用整合式设计强调了前述元素。 对场地原有的元素进行创新利用,以强劲的设计敏感性衔接室内空间和 室外空间,赋予附近社区和皮扣大道以与众不同的特色。整合不同坡度、 建筑风格和社区间的微妙联系,需要高超的技能和出众的创造力来制定 一个统一而多元的解决方案。皮扣大道上的这一新型公共空间凸显了皮 扣大道在圣塔莫妮卡市的市政走廊作用,公园通过皮扣大道与各文化和 市政机构相连,如圣塔莫妮卡大学、伍德伦墓园、圣塔莫妮卡中学、市 政中心、市政礼堂、皮扣分水岭,以及远处城市西边的圣塔莫妮卡海滩。

133

134

135

Perkins Park 糖果味道的网——伯金斯公园 景观设计:Stoss 景观城市主义 项目地址:美国萨默维尔

位于美国麻州萨默维尔市东部的伯金斯公园于 2006 年 7 月正式向公众 开放,它是一个集游乐和运动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公园。公园的设计重点 在于地面和四周护栏的设计,地面区域的开放性的布局扩展了各个活动 空间的范围,鲜明的黄色护网的运用则赋予了公园明显的区别性特征。 由于公园的占地面积有限,要为周边社区的广大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 提供充足的游乐和健身场所,面临一定的压力,所以 Stoss 公司将公园 设计成为一处融合了小型喷泉、游乐场和运动设施的开放性空间,与此 同时,地面上铺设了平常运用于地铁站台和公路地面的特色材料。地面

136

Landscape Architect: Stoss Landscape Urbanism Project Location: Sommerville,USA

设计将系统性和随意性完美地结合,明亮的颜色和生动的材质将地面和 护栏装扮得分外活泼。黄色的链接条、蓝色的反光路标、红色的栏杆、 灰色的地面和黄色的瓷砖使得公园内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由沥青和 橡胶铺设的地面,用红、黄、白、黑、四色装点着,让一块普通的实用 地面转眼焕发出艺术的斑斓和美感。 伯金斯公园是萨默维尔市公共空间改造项目中的一部分,它的建造得到 了城市自助工程的大力资助。在设计师巧夺天工般的创作手笔下,这座 占地面积仅为七千两百平方英尺的公园迸发出别样的活力和光彩。

137

138

139

Harbour Green II 城市中心和海洋之间公共空间——海港绿色公园二期 景观设计:PWL 景观设计公司 项目地址:加拿大温哥华

海港绿色公园位于温哥华市的中心,也就是巴拉得湾的 Coal 港。北部海 湾海滨风景迷人,远处的群山和温哥华会议中心,这一切都是温哥华的 标志,经常能在明信片和电视片上看到。海港绿色公园则是一个独特的 休闲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和滨水空间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城市、 水以及远处的山脉浑然一体。 Coal 港的工业和铁路用地在过去十年的改建包括:新兴住宅区和一系列 公共公园。这些都为 PWL 景观设计公司设计一个社区特色公园提供了一 个独一无二的机遇。公园不仅仅是一个休闲的空间,它还能反映出当地 的历史文化和温哥华的地理特征。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港口滨水住宅 区进行整体规划时,PWL 景观设计公司就为该区域进行了初步的设计。 如今他们的设计也得到了实现的机会。海港绿色公园二期工程包括儿童 喷水池和一个非正式餐厅与天井的搭配,与细节上则处处体现立体派装 饰艺术设计的包括温哥华市政厅和狮门桥在内的公共空间搭配。因此, 景观设计师们和设计团队的其他设计师一起设计了这个位于城市中心和

140

Landscape Architect: PWL Partnership Landscape Architects Project Location: Vancouver,Canada

海洋之间公共空间。 历史上海港绿色公园二期场地曾经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所在地,而后 是铁路车站,海岸线也慢慢地朝着现在的海港方向前进。工业时代之前 原有的海岸线处于海港绿色公园二期内一排石墙的位置,海水就在现在 草坪的位置。公园的发展也有助于绿色空间、城市野生动植物走廊和沿 水岸的多种形式的防洪堤之间联系的加强。 尽管公园的设计和建设相对复杂,但是设计团队有其控制成本的方法: 使用本地材料和详细规定室外照明设备,因为这些照明设备要与传统的 遮荫元素结合在一起以达到装饰艺术设计效果。另外还要注意水景中标 准喷头的位置,以期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儿童水上公园的设计要符合这 个细节上非常复杂的游戏空间的风格,要求水上公园在冬天又可以成为 装饰性的景观。夏天,水流通过不断的过滤和循环使用可以减少对水的 需求量。在这个项目中,景观设计公司的工作持续了共十五年的时间, 从最初陆地的重新分区一直到设计和建设的完成。

141

142

143

城市广场公园 CITY SQUARE PARK

城市广场指城市中由建筑物、道路和绿化带围绕而成 的开敞空间是城市公众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广场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 , 以建 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 , 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 成的 , 采用步行交通手段 , 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 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其周围常常分布着 行政、文化、娱乐、商业及其他公共建筑。

The Ocean Coast Plaza and Leisure Park of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人与大海的对话——深圳市宝安区海滨广场与滨海城市休闲公园 景观设计:奥雅设计集团 项目地点:广东省深圳市

宝安中心区面临珠江出海口,有约 4 公里长的海岸线,是深圳唯一的滨 海中心区。奥雅设计团队在方案创意中,以“绿色海浪”为理念,以人 与大海的对话为主题,意在为现代都市中的人们打造一个亲近大海、近 距离深度体验大海的空间。设计从人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出发,无缝连接 被城市主干道割裂的南北向景观空间,将人流带到海边,参与海岸的各 种休闲活动,体会大海所带来的乐趣。 设计以大胆的创新唤起人们对大海的记忆与回归,同时将古人运用环境 的方法及最淳朴的生活依托与现代城市进行融合和挖掘提升。设计通过 传承历史,师法祖先,实现人类与大海的和谐相处,为这块土地提供一 个回归原始生态而又富有现代质感的表达,打造一个可以无限亲近海洋 的大地舞台。

146

Landscape Architect: L&A Design Group Project Location: Shenzhen, Guangdong

项目将土地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将生态环境和节能型的体系最佳融合, 创造出城市到自然,自然到城市的有机过渡,最终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 的城市与环境体系。条形码般的线条犹如自然的过滤器,平行于城市脉 络,减缓海风对空间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性的生态物种和整体布置组成 了依大海的方向横向生长的城市的韵律。 博物馆、青少年宫、艺术中心、演艺中心和五星级酒店区共同构成高品 位文化艺术产业带和商业服务带,同时以园养园,在滨海休闲带形成配 套服务设施群组。建筑与宝安中心公园密切关联,在大型绿地公园内建 立城市板块,溶解城市与公园的边界。以建筑为主体营造现代文化艺术 庭园氛围,构成人文与自然结合的现代大地艺术过渡景观带。

147

148

149

自然探索中心

150

滨海酒店

151

Sydney Olympic Park Jacaranda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绿色生态的新主张——悉尼奥林匹克公园 Jacaranda 广场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澳派(澳大利亚)景观规划设计公司 项目地点:澳大利亚悉尼

蓝花楹广场“天天运动场”位于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内,是 2000 年悉尼 奥林匹克运动会住宅与商业改造项目中的第一个公共空间项目。这一开 放空间连接起新规划的住宅中心和大型体育赛事与庆典活动的举办场 所,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积极进取又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市区域。 本项目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火车站正对面,霍姆布什砖窖的旧址的斜对面, 是一个供人们静态休闲和聚会的新都市公园,也是整个奥林匹克公园中 具有相当地位的公共场所。公园的命名“天天运动场”传承奥林匹克精神, 契合场地背景的语义内涵,当然也是对设计主题的概括。整个项目由三 大元素组成:半围合的坐墙、一个大型的阳光草坪,以及充裕的遮阴设施。 广场的边缘是一面坐墙,外围的一侧用色彩缤纷的彩色釉面砖贴面,面 向大草坪的一侧则打造成极富立体感的预制混凝土坐椅。这面坐墙不仅 可以让人们停留休息,而且将草坪与吵闹的道路交通分隔开来。道路一 侧的倾斜墙面可以让人们倚靠休息;而广场一侧则打造出一系列有韵律 变化的休息空间。 坐墙半围绕着广场,形成广场独立的空间,并通过材料的运用来彰显该 区域的工业历史。色彩深浅不一的绿色釉面砖装饰的坐墙不在只是枯燥 的坐椅或墙面,变幻成一副动态的艺术视觉画面。

152

Landscape Architect: ASPECT Studios Pty Ltd Project Location: Sydeny, Austrlia

在广场内部,回收使用的砖块界定出草坪边界,粗糙的质感与坐墙有光 泽的釉面砖形成有趣的对比,形成的弧线也成为整个广场各种设计元素 布局的引导线。精心选择的材料使整个广场营造出一种动态的且充满不 同质感和缤纷色彩的空间氛围。广场中心是一个稍有起伏的大草坪,是 人们聚会休息、放松休闲和运动游戏的多功能空间。 “天天运动场”的外围还设有一组色彩绚丽的大雨篷,整个雨篷的形状 流畅自然,为广场动态活动的一侧遮挡阳光。雨篷由绿色的穿孔钢丝网 格组成,绿色深浅不一,不管从上空还是广场地面观看都是一副绚丽的 艺术画。除了能遮风挡雨,雨篷的设计还融入了雨水收集系统。此外, 广场上种有一丛柠檬桉树林,华盖般的树冠在炎炎夏日为广场活动的人 群带来了绿色的树阴和清新自然的香味。 广场最终呈现出色彩缤纷、绿色清爽的视觉效果。一系列预制的混凝土 沙发坐椅、颜色缤纷的绿色雨篷、彩色釉面砖贴面的坐墙、澳大利亚本 土的植被,共同构成了绿树浓荫的城市景观。 “天天运动场”是一个充满意味的、令人难忘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 是悉尼奥林匹克运动场社区改造项目的核心。

153

01 SCULPTURAL EDGE DEFINITION

02

TURAL

TION

154

02 CRADLED SOFT SHADED GROUND PLANE

03 SHAD CANO UPLIT

02 CRADLED SOFT SHADED GROUND PLANE

03 SHADE CANOPY UPLIT BY NIGHT

HADE ANOPY PLIT BY NIGHT

155

Dongying Honggang Park 石油文脉与现代景观的完美结合——东营鸿港公园 景观设计:深圳市东大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山东省东营市

鸿港公园设计范围共有两个地块,地块一位于黄河路以南、鸿港医院以 北、太行山路以西 500 米,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地块二位于黄河路以北、 太行山路以东、中东路以西、汇金大街以南,面积约 2 万平方米。 项目位于城市繁华地段,周边有商业以及居住小区,人气旺盛。设计愿 景希望为东营市人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城市绿地,东营民俗文化和石 油文化(文脉)与现代景观设计完美结合,延续城市文脉。

156

Landscape Architect: Shenzhen Dongda Landscape Design Co.Ltd Project Location: Dongying,Shandong

地块一设计分为主入口区、次入口区、黄河园、石油园、民俗园、湿地园、 流动花园等节点,市民在观光游憩的同时能够了解城市历史、感受到城 市文化的延续,寓教于乐。 地块二定位为小型城市街头绿地,建设成为优雅、活泼、干净、简洁的“绿 色”通道。

157

158

159

City Square Urban Park 低碳景观——城市广场公园 景观设计:ONG&ONG 事务所 项目地点:墨西哥普埃布拉

城市广场公园毗邻城市广场商厦,为附近的居民和来往的游客提供了一 处休闲和娱乐场地。这处自然空间唤醒了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记忆。 下沉广场成为公园的焦点,具备多重功能,同时还连接了 MRT 地铁站和 广场商厦。生态屋顶由太阳能板、低辐射玻璃面板、绿色屋顶构成,其

160

Landscape Architect: ONG&ONG Pte Ltd Project Location: Puebla, Mexico

所吸收的天然产能转化为电能,用于照明、调节温度和控制风速。 公园里,诸如游乐场等的各类结构都使用了环保材料,如环保瓷砖和可 回收木材。

161

Public Space Design, South Shangbu Road 少即是多的现代演绎 ——深圳上步南路公共空间设计 景观设计:SED 新西林国际景观 项目地点:广东深圳

深圳上步南路公共空间设计以法国香榭里大道为设计原点,SED 新西林 景观国际着力于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协调,将现代简约风格倾注于设计的 每一处细节,“少即是多“的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平面布局开敞规整,空间组织紧驰有度。 从整体空间以及城市肌理的角度去考虑,我们保留了部分大树,把整个 场地做成开放空间。利用种植将空间划分为不同功能景观组团。考虑到 人性化的设计,保证开阔的空间视野之余,形成灵活的围合私密场所, 满足游人的多种心理需求。团状与线状种植景观丰富了空间层次感与流 动性,打破了铺装的硬质界面,软化了场所的肌理感受。 清晰的城市界面,场地价值充分体现。 建筑——商业街——行道树——人行道——机动车道独立而又融合在城 市的肌理里面,局部较围合空间中设置树池、花坛、休闲椅子作为城市 空间的延续,开敞的场地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提供方便的

162

Landscape Architect: Siteline Environment Design Ltd. Project Location: Shenzhen, Guangdong

同时又能提升场地价值。它既是商业综合体的一部分,也是隐匿于繁华 市区的静谧之地。 通透视线及清晰建筑外立面,加强了场地的认知感。 场地轮廓明确,整个建筑外立面比较清晰,树干的高度比较高有助于底 层视线的通透效果。 人们可以从机动车道看到建筑及商业对外空间,视线没有受遮挡,高大 的植物又可以提供较好的人行道空间。 导向性场地肌理,审美与功能性相得益彰。 场地采用流线型铺装,较强的导向性一方面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另一 方面经过美化的植物也另场地视线柔和通透,加强了现代都市感。充满 野趣的种植与场地肌理产生有趣的碰撞,特色座椅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地 方又分隔了停车位。

163

164

165

Luoding Central Square 生态设计的完美呈现——广东罗定市中心市民文化广场 景观设计:普梵思洛(亚洲)景观规划事务所 项目地点:广东省罗定市

罗定位于广东省的西部,是全省 50 个山区县(市)之一,是广东省首 批历史文化名城。是西南诸省区进入广东的门户之一,又是广东各祖国 大西南辐射的窗口。罗定市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抗日爱 国将领蔡廷锴将军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罗定人民同心同德,全力发 展经济,特别是 1993 年撤县建市以后,进一步激发了罗定人民热爱家 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增强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投资信心,加快了 罗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悠久的历史使罗定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深厚 的文化底蕴。罗定自古以来就有“粤西文化之乡”的美誉,有悠久的历 史文化,丰富的历史文物。位于苹塘镇的龙龛岩摩崖石刻,内有武则天 创制的十个新字,被誉为“岭南第一唐朝石刻”,今已成为开展文化之 旅的品牌。罗定人好学上进,读书之风甚盛。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清 两朝,罗定文职人员考取举人的就有 31 人,进士 5 人。 罗定市文化广场地处罗定市市中心,南临龙园路,西面是交通主干道园 前路。我们经过对基地优势进行分析提炼出:1:教育优势 -- 基地周 围有罗定市图书馆、烈士陵园等公共及纪念设施,是一处蕴含浓郁罗定 文化底蕴的区域 ;2:资源优势 -- 基地内有湖泊及丰富植被可被景观再 利用 ;3:交通优势 -- 罗定市文化广场地处罗定市市中心,交通便利。 同时对基地劣势进行分析:1、周遭建筑、街道环境零乱、无序、建筑 老旧、缺乏地标性建筑。市政建设品质不足,对未来打造城市客厅的目 标有负面影响 ;2、红线内场地功能不健全,活动人群缺乏有效疏导与管 理 ;3、场地内原有设计缺乏系统性统一完整的处理手法,使各种功能场 地与设计要素各自为阵,不具有整体性与连贯性 ;4、场地内的功能区域 设计充分展现其功能性,使得人们对场地的参与性和利用率不充分,未 做到物尽其用。设计面临基地高差变化较大和要满足作为城市广场的多 功能的使用要求的挑战。广场现状地形分为烈士陵园区自然式坡地、广 场区域硬质平地和滨水区域下沉台地三种形式,但显然三者结合不够充

166

Landscape Architect: Profess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udio Project Location: Luoding, Guangdong

分与融洽,显得各自为阵。 依据前面的分析,在项目中我们运用“现代自然主义”手法进行设计, 使生态型的设计在其中完美呈现,对城市的历史文脉、生态水系、自然 植被进行有效的改造,改变过去市政广场的假、大、空的惯赏做法,使 该广场设计最终呈现出一种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相得益彰的现代生态型 城市广场面貌,设计遵循原则: 1、注重场所的塑造 -- 亲切感、归属感、人情味 ; 2、生态浓密的绿化 -- 亲水近绿空间 ; 3、立体景观 -- 景观功能复合化及地形的充分利用及塑造 ; 4、尊重历史 -- 对历史的呼应及保留,因地制宜。同时方案设计采用 最适合基地本身及罗定地区的基本元素,注意开放空间的营造和自然 景观的保护,对于整个基地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1、地形是基地中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因素,塑造了基地的天然个性 ; 2、水资源为未来在基地中塑造特色空间提供了条件 ; 3、投资是实现基地发展的基本要素,需让人们充分相信基地的未来发 展潜力 ; 4、合理的混合开发将会影响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建设 ; 5、教育是未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 6、人性化的场所提供给人们生活、游乐、休闲、健身。同时设计强调 对历史的传承与尊重,对历史文物予以保留,并运用叙述性景观来诠释, 使其独特的文化性景观融入整个园区景观,注重功能空间的合理规划及 功能设施的改造对项目的成功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细部设计体现了周围 景观的质量,会大大提高园区的品质,由于水是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元 素,故而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好水景,并成为人们生活愉悦的源泉, 将以上的所有元素糅合成一个全新的城市空间,使其成为一处引导城市 发展的典范城市空间、地区的绿肺、城市的名片。

167

168

169

线形公园 LINEAR PARK 线形公园又叫带状公园,是指沿着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 长型绿地。 城市线形公园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其结构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景观 效果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线形公园可以连接城市其他类型公园, 与滨水绿地和防护绿带等景观共同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线形公园不仅直接 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行为模式,而且能够有效地调和人与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合 理处理土地利用规模、交通架构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冲突,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具有重 要的作用,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线形公园的长度和宽度的设计标准决定着城市带状 绿地的功能与性质。

Yuan Dynasty Wall Relics Park 以水为线,以史为魂——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主设计师:陈跃中 景观设计:ECOLAND 易兰设计团队 规划设计:ECOLAND 易兰设计团队 项目地点:北京

元大都城始建于 1267 年,至今已有 700 多年的历史。元大都城垣遗址 作为北京城的奠基石,是市区内最为古老的大型遗址群,见证了北京的 崛起与发展。规划中的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西起健德桥,东至惠新 东街,东西长约 4.8 公里,小月河两侧南北宽度约 160 米(包括小月河), 总规划面积 67 公顷。河北岸临街绿化带是这次规划设计的重点。 在规划中,突出了元大都所创立的轴线对北京城市整体结构发展的独有 地位。对于现存的元大都城垣遗址采取分级保护、合理开发的规划原则。 对遗址损毁不很严重的地段,着重突显其文物的历史景观价值;而对于 损毁较严重的地段,则采取有重点的设计手法进行补充。至于那些几乎 完全被损毁的地段,可通过抢救性发掘的方式进行地下遗址的多种展示, 在重点地段可进行适当的复原设计。 本规划将小月河南岸土城墙遗址所在的七个地块划定为遗址核心保护 区,以小月河南岸为重点开发地段。小月河作为连接两大区域的天然纽 带,使之在空间上既有护城河水体的阻隔,又可通过一系列的景观步行 桥产生丰富的空间联系。 在具体空间形态划分上,设计团队通过严格的历史考据发现了元大都城 垣遗址“马面”的模数网格,并通过设置城市小广场的设计手段,在河 北岸与“马面”相对应的位置强调出其原有的历史结构。 公园头尾两端作为功能布局的重点地段,结合奥运规划,强化中轴路节 点的城市价值,较均衡地布置了码头、商业、市政服务设施,为今后公

172

Design by: David Chen Landscape Architect: Ecoland Planning Design: Ecoland Project Location: Beijing

园的旅游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河北岸的核心保护区在保留原现状的 基础上进行局部的环境整治,结合土城墙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给游人与 当地居民创造高质量的旅游与休息环境。 通过建立风景游赏规划,从整体上提升遗址公园的旅游品质,使之逐渐 从城市休闲地过渡为公众心目中的旅游目的地。 遗址的展示主要通过园林和灯光两种方式实现。对于特质明显的遗址段, 在规划中保留其通畅的景观通道。在观赏视点方面,层层跌落的滨水台 地为观赏者提供了视点丰富、视域良好的观景平台,使得原本在地平标 高处难以回避的现代建筑群都纷纷隐没在元大都城墙遗址天际线以下。 而土城墙遗址由于长期被人攀登,留下了许多步道,新规划中结合这些 步道设计了新的栈道。 城墙遗址的夜景照明是提升城墙观赏品质的一种有效方法,以此营造城 市夜生活的聚集地,尤其是在夏秋季节,码头、酒吧、室外剧场使得该 地区人气兴旺,周边的地块也因此将得到全面开发,成为房地产商抢滩 的黄金地段。 改造后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创下了四个北京之最:最大的城市带状公 园、最大的室外组雕、最大的人工湿地、最先完成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 建设的试点公园。在这里,历史的沧桑与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存,文化的 体验与优美的生态环境并存,开放与内敛、自然与人文毫不冲突,成为 北京城市绝佳的绿色长廊。

173

174

175

Waldviertel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The Republic of Austria 大地、湖水、空气——奥地利 Waldviertel 公路公园 设 计 师:鲁 , Mag. Art. 景观设计:北京易德地景景观设计公司 项目地点:奥地利 Waldviertel

奥地利公路公园位于奥地利 Waldviertel(森林第 4 号区域),从 Weitra 至 Zwettl 的公路,全长 24 公里。在这段公路上划分出 3 个公路公园节点分 别是: 第一段公路公园名称“大地”; 第二段公路公园名称“湖水”; 第三段公路公园名称“空气” 。 公路公园主要解决的问题: 其 1 因这段公路的年久失修,某些路段经常造成交通事故多发问题; 其 2 为当地居民改善并建立必要的户外公共活动休闲空间; 其 3 促进带动旅游业开发问题; 其 4 启发人们对风景的想象,即使在忙碌工作的同时,也切勿忽视和风 景的亲密接触!

176

Design By: Lu Yang, Mag. Art. Landscape Architect: Openfields Project Location: Waldviertel, The Republic of Austria

基于其上,在项目进行中提出了“公路公园”的概念:其含义就是把公 园建造在多发车祸事故的旧公路路段上,保留原有旧公路面貌不变,并 结合公路周边原有的优美自然景观,把其整体演变为可供人们休闲娱乐 的公共花园。在旧公路上放上当地特色的花岗岩巨石,使之不能够再行 车,从而车辆行走新公路,将绕行旧公路附近,这样就把原有的旧公路 的功能彻底改变为人行道路和公共活动平台,这就是“公路公园”。 “公路公园”的设想是对旧公路的功能和意义进行了全新的解释和演绎, 旧公路不必被排除,结合不同地段的自然风景,人们在其上可以充分地 进行户外休闲健身的活动,穿越森林、湖泊、天地,享受阳光,旧公路 以崭新的面貌变成了当地风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解决了车祸 事故高发地段带来的问题。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Brooklyn Bridge Park, Brooklyn, NY “后工业自然”改造——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总体规划方案 景观设计:Mathew Nielsen 景观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地点:美国布鲁克林

项目概述 项目基地坐落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环境秀美,却是货运码头的前工业旧 址。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总体规划方案完成于 2005 年,旨在将社会和功 能的多样性整合进这一废弃地,赋予其愉悦身心的特质。以诸如复杂经 验、生态环境、高效经济、城市联动、社会活力等为目标的设计理念, 极大地扩大了景观设计师在城市环境设计方面的职责范围。 项目描述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建造的前提 总体规划方案以景观设计师为主导,运用整合式设计手法,将废弃的滨 水工业旧址改造成融合社会活力和生态元素的城市公园。对场地特征的 深度分析和理解是设计的前提。基地带来的挑战包括污染、结构限制、 隔离、极端噪音污染、严酷的风力、暴烈的阳光等。总体规划方案在解 决了上述问题后,在纽约这个风景美丽得令人惊叹的方位上建造了一个 新型民用空间。基地占地约 34.4 公顷,拥有长达约 2.1 千米的滨水岸线, 坐落在两座主要市桥的下方,有许多巨型工业码头,每个码头占地约 2 公顷。这一总体规划方案是设计团队应邀对布鲁克林大桥公园进行规划、 扩初设计和施工的第一阶段。 社区利益群体、国家和市政府官员、设计师等对总体规划方案的愿景十 分宏大却也相当坦然,即将基地改造为整合了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 元素的新型公园空间,同时富于情感张力。总体规划方案的设计师意识 到公园最大的、可开发的资产价值,即滨水:三个相互独立却并置的生 态系统——河流、港口、城市——融为一体。基地现状:大部分平坦且 铺装良好,拥有极富历史底蕴和自然风貌的城市地标,包括放眼眺望东 河对岸的曼哈顿下城全景。通过大范围的环境分析,界定了各种微气候: 基地上方高速公路所产生的高分贝噪音污染令人十分不舒服;由于遮阴 设施的缺乏而导致暴晒于烈阳下;为了确保成功建造一个充满人性关怀 的公园,必须首先对环境进行各项基础改造以奠定公园建造的实体条件。 社会可达性 场地分析显示:狭长的历史基地东部架设了层叠的高速公路,加之其工

184

Landscape Architect: Mathew Nielsen Landscape Architects Project Location: Brooklyn, USA

业旧址的特征,基地与公众相隔离,甚至与最近小区的居民相隔绝,所 以公园建造面临的最大社会挑战在于导入不同群体的社会人士。三个可 能的公园地面入口方便了附近几个小区居民的往来,即大西洋大街、富 尔顿渡船码头和约翰大街这三个入口。在解决空间隔离方面,策略方案 的提出稳定了每个入口的城市公园基调,设计理念围绕“城市节点”而 展开。入口成为引导人们进入公园的重要节点,整合了城市漫步道、遛 狗区、社区运动场和大型公共空间等,并在公园步道较少的纵深处设置 了举办有组织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场地、小型游船使用的私人码头和适宜 全市性活动的空间。同时,作为突显公园独特的地理位置的一种方式, 提供了多种与水有关的游乐项目,如垂钓码头、水上巴士网路、亲水步道、 游船下水区、皮划艇静水区和海滩等。 经济自给性 规划和设计团队还对城市节点靠近城市的一侧进行设计。设在公园内部 而非市区的经济引擎,为公园提供管理、维修、养护等方面的资金,而 不是依靠国立公园的养护专项资金。依据法规,约 34.4 公顷的公园开放 空间的 20% 可用于商业开发,然而,设计团队却致力于最小化商业用地 同时还能确保足够的收入,商业开发的内容、形式和位置将以公园利益 为主,而不能与其利益相抵触。为预测公园的年均维护费用和公园边缘 商业开发区的收益流,规划团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分析。在确定公园 收益与维护、经营支出的底线时,设立了许多变量,如开发用地的选址、 规模和类型,建筑群的尺度,公园的界面,与持续维护需求有关的公园 设计,与附近社区的邻里关系等。基于这一设计,经济模式更为精准, 商业用地的比例也得以控制在 9%,不到规定面积的一半。 环境考量 可持续建筑规划的首要步骤在于寻找“结构性经济”的可能性,这一词 汇早已被运用于众多的场地规划策略中。首先,总体规划方案建议尽可 能地保留原有海工结构。公园的不同区域应搭配相宜的使用功能,例如, 高地和 1 号码头(与其说是码头,更不如说是半岛)可支撑较深的土壤, 因而可以大片绿植。大型货运码头的结构承载力更低,只能支撑轻薄的

185

物体,在此无需大面积加固。基于善用资源的原则,回收利用大型码头仓库的部分 材料,同时大量使用现场或纽约市其他区域的拆迁建筑和结构。 生态修复 关于基地的生态性,设计团队考究了“后工业自然”所衍生的大量元素,以在毫无 声息的原基地上重建一系列功能性生态系统为目标。公园的植物配置和雨水治理方 案建立在以下四个指导原则之上:营建不同的自然区域,它们自成花园,同时还能 共同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就地处理场地的雨水径流;最大限度地增加可 以抵御寒风的遮阴地;保留开放空间。将自然生境重新导入基地,如海滨灌木带、 淡水湿地、海岸森林、野花草地、沼泽和浅水生境。 微气候和人文关怀 天然的植物群落使公园形成更加友好的人居环境。遍布公园的植物可以根据日照方 向和防风进行调整,从而最大化公园人群的舒适度。依据季节和基地的特定问题, 选用不同的景观元素:南北向蜿蜒的小径和树墙可以遮挡夏日午后水体反射的强烈 阳光;地形和建筑物保证了冬季的光照,同时又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抵御了来自各个 方向的寒风;人造的山丘在提供抬高的观景点的同时,还可以吸收来自布鲁克林 皇后高速公路的交通噪音,使公园更加静谧、宜人。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总体规划方案综合考量了基地现状和远景目标的许多变量,并将 它们都体现在方案里。广阔的港口和曼哈顿的天际线给人以深刻的景观体验,与建 筑、生态和经济的实用元素相结合,构建了富于深刻体验的新型公园规划方案。由 于场地复杂性和景观设计师所采用的杰出的城市设计工具,项目在整合式设计和基 于场地特性的改造设计方面成为典范。

186

187

Birmingham, Alabama Railroad Park 仓库与铁轨的新生——阿拉巴马铁路公园 景观设计:Macknally Ross 景观设计 项目地点: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

都市公园位于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市中心,占地为 20 英亩;一座旧仓 库将市区一分为二,而公园恰巧就处于仓库和工业用铁路高架桥的交汇 处。公园的整体地形被重新规划,在里面挖掘了河道,用来蓄积雨水; 同时,园内修建了一排小山丘,人们站在山上,可以亲身体验火车穿梭 而过时的景象。伯明翰是一个美食与音乐之都,公园的地形设计充分考 量了该地域特色,为人们提供了庆典与表演的活动场地。 公园的设计经过了一系列审慎而颇具策略性的方案研究,包括美国城市 土地利用协会对整个市区的土地调查,以及新市区管理规划针对促进城 市发展与改善的主策略开展的相关研究。经过研究,公园改造被作为都 市改善策略的第一步。伯明翰大学位于市区南部,由于其在医疗和生物 科技上的研究,带动了南部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而公园的改造已经被 公认为将会更加有助于南部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场地内原有的一些仓 库也被进行了适当改造, 在公园改造项目中,景观设计师最初的职责是为公园设计整体规划,随 着项目的进展,他们又积极地投身于公园的设计和建设之中。由于新近 发生的经济衰退,引起相应的政治管理格局、土地所有权、大型设施的 开发与使用发生变化,同时受到预算的限制,造成项目场景的不断更改, 从而导致项目建造期长达 4 年。结果,这些变化让设计规划的不断重复 成为必然,而每一次的规划重整都会维持中心景致,不作大的变化。 伯明翰并不是一个富饶的城市,其实力也并不雄厚。事实上,对于阿拉 巴马州以外的人们来说,他们所熟知的是发生在伯明翰市的民权斗争。 数十年前,如同其他城市一样,伯明翰市区居民迁往郊区,导致市区的

188

Landscape Architect: Macknally Ross Land Design Project Location: Birmingham, USA

部分零售中心闲置或者荒废。在此情形下,市区要发展,除了要克服历 史遗留问题外,还需要有充分的能力来对整个城市进行重整和规划,以 及对重大事件的妥善解决。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人们潜意识里会将公 园的改造当作一种判断标准,用来衡量伯明翰是否可以通过改造让自己 重新焕发生机,还是富饶的郊区依然会对市区的居民产生相当的吸引力。 改造现场 公园所在的场地是著名的铁路遗址的一部分,该遗址位于市中心,它是 铁轨和仓库的聚集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前,这里的钢铁生产工业一直 都是伯明翰市的中心支柱产业。而如今在最南部的诸多城市中,伯明翰 市却成为了工业衰退地带。铁路将供应原材料的大炼钢炉与出售成品的 市场连接了起来。随着钢铁工业的结束,铁路保留地的局部被废弃,留 下了大片的空置区域,铁路侧线和仓库都被荒置。铁路公园充分利用了 市中心的大片空置地,它绵延 21 英亩,延伸至四个城市街区,从而为 该地区的整体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公园将一座 15 英尺高的铁路高架 桥和 11 条现在仍在使用的路轨沟通了起来。公园所在的地势是全市最 低的,这里原本是一处沼泽,后来被填充用来建造仓库和铁路站线。 铁路 大多数城市里的列车和铁轨都处于中立地带,它们不会参与到市民生活, 而人们也会将铁轨看作一种积极的值得保留的事物。而伯明翰市的铁路 地带则不同于此,由于城市里并没有诸如河流、海湾等明显的地理定位 特征,铁轨的布局则承担了该功能。长长的列车缓慢地穿过市中心,随 着车厢之间的交替运行,带来地面周期性的振动,而隆隆的声音听起来

189

190

如同波浪和激流般。每逢周末,铁轨上方的高架桥上汇集了人群, 他们或是来此参观,或是来举行活动,让整个景点更具人文特色。 设计理念 公园的主要设计目的并不是让其成为一处主题性景观,或者说 明性的点缀景致,而是让其环绕铁轨,与轨道相互融合,成为 一处直接性的感官体验。由于预算的影响以及设计的相关要求, 地形的充分利用成为了实现该设计目标的中心手法之一。设计 师的主要设计观点是开发一条人造湖泊,形成水流体系,将整 个地形慢慢引导至朝南向;同时,该水流体系还被用来蓄积雨水, 当水流经公园的时候,还可以对水进行生物性过滤。人工湖泊 的挖掘物料可以被用来在铁轨旁边建造小山丘,这样,列车呼 啸而过的时候,可以欣赏到与其有着同样高度甚至更高的风景 线。铁路高架桥两边安置了发光二极管,当火车行进的时候, 这些灯光完美地刻画了火车的行动轨迹。 音乐流动 小山丘组成了功能各异的室外活动空间,其中有一个搭设了大 型天篷的圆形剧场,里面安置了许多民用设施,可以容纳 5000 人。伯明翰经常会举行各式各样的庆典活动,以及大规模的音 乐聚会,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每年一度的龙虾节,节日持续两天, 每当节日的时候,大约有 4 万名游客汇聚在于此,一起听乐曲, 畅饮啤酒,品尝龙虾。夏季,能容纳 5000 人的圆形剧场成为了 阿拉巴马交响乐团的活动基地。这里还可以举行其他的活动, 如可以在 7 个不同的场地同时举行的城市舞台活动,还有为期

191

192

一周的电影节。如果说其他的公园是为城市提供生活空间,那么这 里将是一处娱乐空间,音乐、聚会,还有火车的隆隆声,让这里变 得生机盎然。 核心结点 公园的南部边缘是一条人行道,在道路的两边种植了普林斯顿榆树, 为散步的人们提供了荫凉。人们可以通过散步道到达五个入口广场, 而这些入口广场连接了从第十四到第十八大街五个不同的街区;其 中最重要的一处入口点是第十七大街广场,它是一条连接五个街区 的散步长廊的终点,这条长廊让街区与阿拉巴马大学相连,并将其 延伸到南边的儿童医院。此外,第十七大街广场还延伸到了公园里面, 形成了市区聚集空间。广场采用了再生砖铺砌,它涵盖了湖畔饭店、 室外交易集市以及圆形剧场的售票厅。饭店正对广场的东部边缘, 它同时拥有室内与室外两种就座空间;饭店的局部地势被加高,形 成通往人造湖和开放空间的宽阔入口门庭,为炎热季节里的室外市 场活动提供场所。 散步长廊 公园最后确定的风格中,根据公用设施和铁轨的布局需要,设置了 一条主散步长廊,它将公园分为东西两边。长廊的两边种植了树木, 为路上散步的人们提供了荫凉;同时,在长廊的旁边还布局了各种 展示型花园,景致优美。根据规划,散步长廊还提供了“艺术车辆”, 这些车辆的设置参考了浮式法。游人可以骑着这些车辆,缓慢地穿 行于四个街区。 圆形剧场 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的天篷屹立于距地面 50 英尺高的空中,它勾勒出 了可供人们举行各种活动的活动空间。它既为表演群体提供了活动

舞台,又为来此参观散步的人们提供了就座平台。高大的天篷在公 园里尤为突出,成为整个景区的地标性建筑,尤其是夜晚,当蓬盖 上的灯光点亮的时候,蔚为壮观。天篷的中间部分是可以伸缩的, 在月光明媚的夜晚,中间部分被收起,坐在剧场里的人们可以自由 畅快地欣赏到美丽的夜景。当剧场不举行活动的时候,人工雨水可 以从收起的天篷中间降落于地面,如雨幕般,成为孩子们嬉戏玩耍 的天堂,别有乐趣。 历史利用 场地里有大量的粗石以及 19 世纪的城市建筑用碎石和铁轨用石,它 们被用来铺砌仓库的干燥地基。在项目的挖掘阶段,这些石料将被 分类储存,用来填充石笼网。考虑到项目预算的限制,以及设计理 念的要求,场地的所有墙体均采用由碎石填充而成的石笼网构造, 既有效地利用了资源,又节省了施工时间。场地的顶部采用了色彩 各异的玻璃格栅,在为人们提供了就座场所的同时,为公园的整体 景致点缀了一抹亮色。 文化融合 随着工程进展到施工阶段,设计师面临的重点是如何妥善地让整个 公园与第十八大街相结合。场地被一条东西走向的公园散步长廊分 为南北两边,而北边目前是一座将在不久后停止作业的蒸汽厂,南 边则是一处停车场。在公园设计师的倡议下,针对南北两边的改造 进行了讨论:随着经济衰退状况的结束,现有的设施无法满足实际 需要,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扩展,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将南北两边改 造成一处新的城市艺术博物馆。

193

194

195

196

综合性公园 COMPREHENSIVE PARK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 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为城市提供大面积的绿 地,而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于各种年龄和 职业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的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的 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 社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我国的分类标准,综合性公园在城市中按其服务范围可 分为两类:市级公园和区级公园。

197

Stone + Plant + Material + Topography Teardrop Park “石”尚——纽约泪珠公园 景观设计:Michael Van Valkenburgh 联合事务所 项目地址:美国纽约

距离世贸大厦遗址不到 1000 英尺的泪珠园,是位于曼哈顿 Buttery Park City 地区首个在 911 恐怖袭击之后向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泪珠园原址 占地 1.8 英亩,周围是 20 层高的住宅大厦,因此这里的环境十分荫庇。 Buttery Park City 地区的垃圾掩埋又使此处的地形条件十分单一,这些不 利因素为公园的设计建设增加了难度。公园需要一项具有创造性的设计, 兼顾到面积尺寸、材料、地形以及空间位置的不同条件,并将这些元素 和谐融合。项目还需要加入合适的植栽设计,使其在建造维护方面同公 园的管理能够巧妙结合,为此处的景观环境增添一抹清新的绿色。 在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从公园城周围的环境特色中汲取灵感,并借

198

Landscape Architect: Michael Van Valkenburgh Project Location: New York, USA

鉴了纽约一些著名的城市公园的设计经验,最终设计了这座特别而又同 城市环境相融合的纪念公园。 设计通过对石块、土壤、地形以及植栽的运用,以及对空间比例的协调, 对公园进行了整体设计,在细节处体现了设计的精巧。公园中蜿蜒着一 条优美的青石墙,墙体高 27 英尺、长 168 英尺。作为公园景观设计的 特色元素,石墙在视觉观赏以及游客流通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凹 凸起伏的墙壁粗犷大气,更给人探究园中景观的乐趣,将游客与城市更 紧密地相联系。行人道系统同园中各元素的衔接,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 视觉景观。漫步其中,步移景异。随着地形的微妙变化,人们还可以欣

赏到周围的建筑以及哈森河的迷人风情。多种类型各异的植物为公园增添 了自然的绿色景观,这些植栽大多都是纽约的本土植物,根据公园特定的 生态环境和微气候特点分布在公园以及建筑周围各处。这些植物中有高大 的林木,也有各种灌木林以及草本植物,均匀的分部使得游人在公园中能 欣赏清新的绿色。公园还设置了一些先进的休闲运动设施,同景观的趣味 结合使得这里也成为了孩童们经常光临的乐园。 随着公园的发展,其中的植栽也将逐渐体现出其特有的风格。按照客户的 要求,设计师营造了一片环保型倾斜绿地,无需化学肥料等养护的草坪将 伴随明朗的阳光一同给人以惬意的享受。水循环利用技术是公园采用的高 科技术之一。从周围建筑搜集的降水经过净化处理之后流入园区地下的蓄

水管中,为植物提供灌溉。公园的设计将景观、生态同科技巧妙结合,成 为一处舒适的开放空间。 公园中许多天然材料丰富的色彩及纹理变化愉悦了游人的眼球。由于青石 墙表面的“冰墙”结构设计,冬日,墙面上将呈现出被冰覆盖的景象。墙 体采用粗犷的石板堆砌,丰富的尺寸形态变化将吸引人们的注意。石墙的 设计建造同当地的环境土壤状况相适应,十分牢固。景观将石墙同周围的 都市环境相协调,形成了此处的特色风景。植栽对于本土植栽和外来物种 的采用布局也使其同周围的都市文化相融合。泪珠园对于多种元素的综合 运用,使这里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的公共空间,更不乏纽约的都市景观 和天然野趣,这里也因此成为当地一处独具特色的市民公园。

199

200

201

Eberswalde Garden 工业时代的景观花园——Eberswalde 花园 景观设计:Topotek 1 项目地址:德国

项目所在地源于 19 世纪初的工业基地,历史悠久并与 Finow 运河毗邻, 如今已改造成为新型公园。对历史悠久的工业基地的改造不是将重点集 中在工业背景及经历上,而是努力呈现后工业时代的景观花园。公园悠 久的历史体验与广阔的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公园的设计着重细部的 设计,从独特的地形到停机坪上的城市制图。场地上的因素在层次及地 点上联系不是很明显,而是由一些灵动的格子相互交错。通过一系列的 小道系统,广阔的前工业基地被描绘成后工业花园。40 公分宽的钢铁带

202

Landscape Architect: Topotek 1 Project Location: Germany

穿过平台,围绕出宽阔的半径,其中大部分都与小道相连。钢铁带贯穿 整个公园,将场地绘制成宛如有子午线与导轨的地形图,呈现出在历史 进程中,老工业基地不断修复中清晰可见的地形。 设计充分挖掘空间潜能,着重强调地形条件和融合的概念性因素。以地 下河为例,原来是用来冷却轧钢的,现在却向木板船开放,增添了游览 的乐趣。空间考古学在多层文化景观中,形成了第三种元素。

203

204

205

Carlebach Park 以树为界——卡贺罗巴贺区域公园 景观设计:莱文 • 蒙西尼景观建筑师事务所

起初,吕北克大学区域的设计是对称的、具历史性的医院地块。医院的 中轴线如同参考的指标,给予通往中央开放空间的方向性:新的区域公 园。公园连接医院的诊疗所、大学校园以及附近的邻里,因此成为这个 区域民众活动的中枢及社交活动的媒介。这样的结合及多功能性成为这 个开放空间的优势因素。 新公园设计的一个基本特质是使用树木产生的多重效应。树群能界定中 央的空间,引起对中轴线注意力,并且成为延伸都市织理的角色。计划 是因周边环境的影响而设定的:一个于邻近区域间的裂缝,不对称的边 缘以及不同密度的开发。借由独特的安排,他们将公园所有的区域组织 成为一个和谐的单元,强调、界定不同的疏密程度,进行建议如何分割

206

Landscape Architect: Levin Monsigny Landscape Architects Ltd.

被使用的空间。 结合的区域包含了古典开放空间的元素特质:公园北侧宽阔的游戏场与 南缘的散步道遥遥相望;介于两者间的是宽阔的、油绿的草地,被设定 为多元的使用方式;生气勃勃的、被树群所覆盖的校园及沉静的医院公 园则在东端。 最后,这是一个使用树群将公园的构架,整合基地本身特殊的长度成为 一个连续的空间序列;各区域间多样的空间性及功能性形成这个区域公 园的自明性。尽管在开放空间的安排及组成,都是使用的古典元素,但 最终仍然成为一个清新的现代公园,完成被赋予的使命。

207

208

209

Culturpark Westergasfabriek, Amsterdam 绿色重生——西瓦斯工厂文化园区 景观设计:古斯塔夫斯森·波特事务所 项目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

西瓦斯工厂文化园区原为一个部分遭到破坏的工业园地,但原有的工业 遗迹及建筑布局都保留了下来。这些建筑物都是 19 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 当时整个欧洲流行的观念都和前进、改变和更好的生活有关。19 世纪被 称作是“光明的世纪”。在现代,这个理念得到了发展,创造了更多的 高科技和轻工业。 工业革命的胜利果实带来了我们现在的无忧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代 价的是对环境的巨大破坏。20 世纪里环境持续污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的重建,经济极速扩张带了更多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改变是一个不 可避免的问题。 现代文化发展中有关人的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休闲、娱乐、环境和和谐。 科技和城市压力都使得煤气供应工厂在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显得不合时

210

Landscape Achitect: Gustafson Porter Project Location: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宜。于是,这里被改成了现在的文化园区:西瓦斯工厂文化园区。 人们对景观的态度和环境因素都被考虑进来了。场地的特色就是对工业 革命最好的说明。东面是城市广场和市镇中心;西面是一片成熟的天然 植被园区。西瓦斯工厂文化园区的设计旨在说明在现代人们对环境的态 度和观念的改变,以及改变带来的景观新格局。同样也标识出了景观位 于城市与自然之间的位置。 园区东端的周边反映出来的是传统正式的公园风格。中央地区是战后(50 年代 -70 年代)景观风格的再现,表达了对体育、休闲和娱乐的热忱。 西北的自然植被区则是对近代(70 年底 -90 年代)景观的诠释,代表了 对纯净自然和生态的追求。西端的景观是现代思考的产物,环境的协调 离不开人的参与。

211

212

213

George Wainborn Park 华丽的转身——乔治·韦恩本公园 景观设计:PWL 景观设计公司 项目地址:加拿大温哥华

新兴的公共公园乔治·韦恩本公园位于福溪岸边温哥华市中心。该公园是 由 PWL 景观设计公司设计,于 2004 年完工。早在二十年前该地区就开 始的全面复兴计划的一部分,而坐落在北美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中心的乔 治·韦恩本公园就是主要公共公园其中之一。 从格兰佛桥开始,韦恩本公园四周都是住宅高层建筑,形成了一个尺度 与垂向的并置的景象。当从市中心方向走向公园,19 世纪晚期欧洲公园 的景象展开。一个直径 25 米的喷泉为景观带来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当游客从公园往市中心回头望去,远处新月湾的建筑在一起仿佛就是巴 斯皇家新月楼的迷你版本,都掩映在市政厅之下,却是非常人性化的尺 度空间。公园的中心位置有一个高高的、宽阔的围栏平台,一个室外“居 室”,“居室”内摆放着黄色的 Adirondak 椅子。游乐场和宽阔的草坪一 览无遗,让人心旷神怡。 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晚期,福溪才开始占据市中心的位置,两岸是木 材加工厂、铁路和各种生产工厂。但是,随着这些工业的没落,工厂渐 渐淡出市中心,巨大的变革就开始了。变革的第一个阶段开始于对 86 年展览会场地的改造。几年以后,政府将这块地出售给了私人开发商。 Concord 太平洋集团和温哥华公园委员会之间的合作关系就此建立起来, 尔后开始了一系列公园、滨水防洪堤和市中心区域的林荫道路的规划。 Concord 太平洋集团不仅出资建立了公园发展部门,还与设计团队紧密合 作以实现设计的最后落实。与此同时,温哥华公园委员会是公园的所有 者,所以在公园建成后发挥了他们在公园发展和管理方面的许多经验。 韦恩本公园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公园委员会前委员韦恩本先生。从

214

Landscape Architect: PWL Partnership Landscape Architects Project Location: Vancouver Canada

1955 年开始,他总共为这个城市服务了 33 年。他在城市绿化方面和组 织每年一次的圣诞节河滨大游行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公园内矗立着许 多的方尖石塔,夜晚降临后它们就化身成为灯塔。这一切都是用于纪念 韦恩本先生对温哥华市政所做的出的贡献。 中央喷泉位于圆环广场。早在 86 年展览会加拿大皇家骑警队曾在此进 行过骑马舞表演,这是福溪在复兴阶段的一个富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水 景代表了海洋、山谷和溪流;展示出以公元前景观模式构建的形式。水 流坠落在人造山谷之中,沿小溪慢慢流入一个大型、圆环盆地。参照周 围的建筑模式,这里混合使用了天然的花岗岩大岩石与混凝土制成的岩 石材料。 福溪工业地的振兴是近几年温哥华市在环境方面所做出的最大努力。行 政区、温哥华市政府和 Concord 太平洋集团签订了一些三方协议,要求 在未来公园都有解决污染土地的能力。韦恩本公园的污染土地被覆盖了 起来,只留出一些通风管便于沼气的排出。PWL 景观设计公司的工作是 要将这些通风管道置于混凝土的灯塔中,和工程师一起设计支持中央喷 泉的结构。设计师们要充分考虑到地表的排水、中间媒介的设计和位置, 保证覆盖层植物生长的最佳条件。最后还要将植被的设计融入喷泉和广 场的结构之中。 PWL 景观设计公司带领着一只专业队伍,通过广泛的咨询研讨后,成功 地将一个工业污染地建设成为了一个对滨水社区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共空 间。对于温哥华这个城市来说也同样意义非凡。

215

216

217

Gold Medal Park 精致田园风——金奖园 设计团队:Oslund. and. Assoc 项目地址:美国明尼阿波利斯

风格简约而精致的金奖园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米尔地区,约占地 7.5 公 顷,其设计曾获得重要的专业奖项。 城市的规划者意图将金奖园营造成一处重要的公共绿色空间,靠近一些 湖泊和重要的历史地标。经过景观设计师的巧妙构思,这里也成为了城 市中最舒适的开放空间之一。 金奖园靠近明尼阿波利斯久负盛名的密西西比河与格斯瑞剧院,设计师 希望将其营造成这两处重要地标附近的一处具有优美的田园风格的自由 开放空间。 公园的设计中心是一片高 32 英尺、直径 350 英尺的大型观景土垛,其 顶端则种植了一片枫树林。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到石拱桥与密西西比

218

Design Team: Oslund. and. Assoc Project Location: Minneapolis,USA

河的美景。公园共容纳了近 300 株经过精心挑选的成熟树木,它们的直 径控制在 6 至 12 英寸之间。树种包括枫树、菩提树、橡树等,这样的 搭配为公园添上了和谐的绿色景观。 特意定制的 20 个手工制作的长椅勾勒出了公园的边缘,为人们的游览 提供方便,在这里小憩或是享受午餐都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夜晚来临的 时候,这些座椅在蓝色灯光的照耀下散发出别样的光彩,为公园增添了 一道迷人的风景。 公园的设计建造不仅是对恢复绿色景观的贡献,其以绿色空间造福后代 的做法也为个人企业和广大民众创立了良好的榜样。

219

220

221

222

223

Olympic Sculpture Park: An Urban Incarnation of the Native Landscape 景观的城市化身——奥林匹克雕塑公园 景观设计:查尔斯·安德森景观设计事务所 项目地址:美国西雅图

2001 年,韦斯 - 曼弗雷迪建筑事务所从全球的设计事务所中脱颖而出, 赢得了奥林匹克雕塑公园的设计。而该公园的景观设计也就是从这个时 候开始的。 马里恩·韦斯和麦克·曼弗雷迪意识到场地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并在整体 规划设计当中充分体现出来。 随后就开始了针对这个相当复杂的项目的广泛协作。设计在项目早期曾 需要做很多辅助的工作,以至于严重影响了韦斯 - 曼弗雷迪建筑事务所 最初的设想。 今天人们看到的大量独特的实体景观,都是雕塑名作的经典集合。这些 雕塑都是在设计的过程当中逐一挑选出来的。除了雕塑以外,公园内还 有一些观景亭、桥和墙。作为基础设施,他们不仅衬托出整体结构还体 现了太平洋西北沿岸的独特的自然历史风貌。 项目拥有四个主要的景观元素——山谷、小树林、草地和海岸,构成本

224

Landscape Architect: Charles Anderso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ject Location: Seattle,USA

土植物的混合体。这个混合体主要有呈几何形植栽的大量本土植栽,一 些古典公园的“草坪”和两边种满草和树的散步道,外加十分抢眼的曾 经生长在北美水滨的“化石级”树种。 对项目景观的描述——对项目的设计发展阶段的描述——只是景观设计 师与建筑师的合作方式之一,同样的方式也适用于与设计团队中的其他 成员的沟通。 在建设阶段,查尔斯·安德森景观设计事务所仅仅只专注于植栽与表层土, 而这种关注也在不断变化。就如公园内有占主导地位的“Z”字型散步道, 景观设计的概念采纳了“森林到海岸”的概念。 五个标志性景观都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过程的抽象,不是要去创造一种 特别的生活环境,而是通过已有的环境和公园给人们一种自然的感觉。 草坪 比邻观景亭的是连接奥林匹克雕塑公园和莫特尔·爱德华兹公园的“Z”

字型散步道。沿散步道两边有许多树和草坪。 景观极具古典公园的特色:草坪和成排的树。作为传统遮 荫树种的岑树也加入到了草地景观,将新公园和莫特尔·爱 德华兹公园现有的草坪重新连接起来。 略倾斜的草坪很适合野餐和朋友聚会。草坪不但起着连接 公园内各处雕塑的作用,还勾勒出了“Z”字型散步道。 山谷 北美地区最茂密的森林是西北森林,山谷的设计就是受它 的启发。 道格拉斯冷杉、红色雪松和高大、长寿的西部钩吻树,这 些长青针叶树加上落叶树种、灌木丛和地上的覆盖物一起 构成西北长青森林的风貌。 为了唤起人们对雨林的保护意识,公园内用大型针叶树和 本土植物模拟了森林的风貌。除了本土植物之外,小山谷 的沙砾层还植栽了银杏和红杉这样的活化石。有化石可考, 它们在 2 亿年前就生长在了片土地上。 本地的主导植物是长青类植物,同时落叶林和灌木慢慢出 现在了河岸和森林的边缘。40 到 50 年后到他们的成熟期, 落叶林将占据几十年的优势,然后才是大型针叶树的天下。 沿小山谷西面的坡地,艾迪白色山茱萸,一种由本地的太 平洋山茱萸和耧斗菜、鸢尾、雪果、铁线蕨,加上植被层 的一些灌木混合嫁接而成。长青针叶林形成的华盖下就是 这种独特的植物,成为一种独特的景观。 小树林 巧妙的安排下,白杨树林也成为了一处景观,不温不火地 质疑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掌控。 三角形的白杨小树林是季节性植物,四季呈现不同状态, 清楚地展示了自然对生态连续性过程的掌控。 白杨树是群生树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型树种和缠绕植 物在其间生长起来。这样就带来了不断变换的景观。地面 上一条蜿蜒的散步道穿过树林,道路的两旁都是杜鹃、野 生玫瑰、俄勒冈葡萄树和长青蕨类。

225

草地 公园的高处的斜坡上是三块独立的草地。 草地内都是本土草种和野花,例如:耧斗菜、银须草、北美百合,旁边是 俄勒冈橡树林和道格拉斯杉木林——他们在本区内不多的草地上生根发 芽。 草地是相对较大的场地,可以有很多用途,包括土方和其他的艺术品陈列 区。 海岸 这个咸水海岸地处是太平洋西北气候温和(尽管不是最热)的地带之一。 这里常年受到风雨的腐蚀,植物的种类丰富且独特。流动的沙土、浮木、 海草和耐盐植物点缀在这一片阳光明媚的景观中。 海滨树种都耐高盐度,包括俄勒冈橡树、海滨松树、红桤和柳树。 除了海岸线,表层土覆盖着的成排楔形排水洼地,演变为水体保持淡水湿

226

地的植物的生长。树叶和碎片飘落在海滩上,然后分解,为小大马哈鱼和 其他一些近海岸栖息地的动物提供食物。 由于潮汐的关系,海藻和其他一些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植物和动物随着 变换的潮水时隐时现。在这里,潮汐的因素——包括海峡内潮汐影响和繁 荣的海运,重新将人们与他们赖以生存的大海连接了起来。 从很多方面开看,这里流动的沙地、可预测的海潮和神秘的海洋世界都促 使我们去尊重不断变化的生活。 这些景观不仅仅只是地形学意义上的——他们都是项目规划的一部分。 例如,减少建造“小山谷”的填埋用土这样的想法,就有可能让圆形剧场 或是表演场地就出现。山谷的低洼部分与高处间的斜坡则不断提醒着人们 有关森林群山的记忆,观景停下地下停车场的出入也方便了。 另外一个协作设计的例子是对海岸的设计。为了在这片不大的空间里创造 一个狭长的潮汐带,设计师们的选择有两个,一是向海岸方向缩进,一个

227

是向海湾推进。后者被证实费用过高不利实行,因此海岸线确实一直延伸到 了莫特尔·爱德华兹公园。 今天人们看到的小湾已经成为了海滨松树、努特卡玫瑰和沙草的家园。如果 没有对近海岸景观的改善,也就没有了它们的家园。 强烈的几何构图和统一建筑风格的公园得益于美丽的树与丰富的景观纹理间 的逆反应。在某种意义上,这种逆反应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平衡感——阴 与阳。 在雕塑公园这个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里,热爱自然和热爱艺术的人们都可以 得到享受。设计师们尽力使景观坚固,人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它们 5 年、10 年、 20 年甚至是 100 年后的样子。而一些树种 500 年后才达到他们的中年。 等到有一天俄勒冈橡树、道格拉斯杉木或是红雪松成熟,它们不仅会让你们 感到敬畏,它们还见证了这个设计,见证了是谁第一个那些把令人难以置信 的艺术和礼物带给西雅图市民。雕塑园为景观展现其魅力提供一个艺术空间 ,同时也是一个让人惊叹的希望。

228

229

Swiss Cottage Park, London “众星捧月”——伦敦瑞士村舍公园 景观设计:古斯塔夫森·波特事务所 项目地址:英国伦敦

由 Gustafson Porter 景观设计事务所设计的瑞士村舍公园位于当地一片重 要楼群的中央:巴兹尔·思朋斯设计的公共图书馆、休闲中心、汉普特斯 剧院、社区中心大楼、温切斯特大厦、办公楼、普通住宅楼和高级住宅 楼等建筑环绕在它的周围,给人一种“众星捧月”之感。 该项目是 Gustafson Porter 事务所在当地的第四个景观项目,其他三个分 别是:瑞士村舍图书馆入口景观、伊顿大道市场以及当地休闲中心的景 观设计。这一村舍公园将不断变化的各种居民文化和娱乐需求与公园自 身的典雅景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公园结合已有的相关景观项目和新的 建筑元素,使原本松散的建筑群变得更加紧凑而有序,既协调了整体又 突出了局部。 公园中心的水景喷泉给人带来强烈的对比视觉享受。在矩形喷水池的一 侧,安有多个 30 度夹角的喷眼,喷泉中的水从这些喷眼中喷射出来, 形成一道道 15 米长的优雅弧形水流。此外,在喷泉的顶端处沿人行道

230

Landscape Architect: Gustafson Porter Project Location: London,UK

安放了一些铁格子,方便水流从中涌出。由于喷泉边的花岗岩铺装是矩 形倾斜的,因而水流从这里经过时就成了一层薄薄的水层,四周是高出 花岗岩铺装的柔软草地。水景的北端还有一个浅浅的水池。水池里的水 可以通过排水阀排出以保持地面铺装的清洁与干爽。这样的公园布局可 以为汉普特斯剧院与中心学校举行演讲和戏剧表演等各类特别活动提供 理想的场所。 公园中水景的水源为地下水——地下水经过特殊设备处理后抽入一个大 水箱中,可供水景水箱用水或灌溉和清扫街道用水。循环使用水和地下 水不断补充地面水分,以防地面用水蒸发殆尽。 与 Gustafson Porter 设计的其他景观项目的设计特点相同,水是该项目的 设计要素之一,水的存在可以直观地体现出动与静的和谐。此外,场地 的模块化设计、茂密的植被都为水增添了无限魅力。动、静结合,更显 示了这一村舍公园的生机与活力。

园内种植了许多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外围用整齐的栅栏围起。多年生草本 植物既有英国本土品种,也混杂了异国情调与本土特色兼具的杂交品种(如 英格兰玫瑰)。植物的选择是基于唤起周边居民对故居的回忆——在这些 植物的陪伴之下,人们容易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居,这样会令他 们拥有更多的归属感,从而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新居。 公园的中央种植了种类各异的枫树。秋天来临的时候,这些枫树呈现出不 同的颜色和纹理,煞是美丽。但是出乎设计师意料的是,枫树的种植不仅 为公园的秋天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俯瞰公园全景时,能够发现它们还 勾勒出了公园的大致轮廓,并且与公园地形、水景等相互协调、相互融合。 靠近林荫道一侧的办公大楼公园区域内种植的植物颜色就相对单调,只有 蓝色、紫色和白色,不过,在春秋两季,这里都会种植一些各具特色的长

青植物。在公园西侧阳光充足的围墙对面,种植着以粉色系为主的鲜花, 芳香宜人,间或有三两棵樱桃树和几株玫瑰,在春夏之际它们都为周边的 道路增色不少。 在整个公园区域内,许多并置而大小不等的平地为当地各种规模的活动(体 育比赛或艺术演出)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环绕着这片区域的两条道路与主 人行道交织,并把该区域分成了大小不等的四个部分。一排排的树木、一 片片的小树林增强了整个公园景观的条理性,并且突出了主要的开放空间。 公园的南部边缘区有一个下沉式体育场,其地面的铺装材料是对老体育中 心外立面的波特兰石的回收再利用,这是设计师环保理念的充分体现。 为了将这一公园建造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独具特色且富有诗情画意的开放 空间,设计师们的设计一直着眼于瑞士村舍的未来发展。

231

232

233

其它专类公园 SPECIAL PARK 该项中,共有五个设计精彩的案例,分别为 2008 年奥地利 Tulln 地区花园展、奥地利国家植物园的竹园展区、 都市焦点之园——谢尔比农场公园、引领 21 世纪公园地新模型——橘子郡公园总体规划以及 Copalita 生态 考古公园。

Regional Garden Show Tulln 2008, Austria 波浪游戏——2008 年奥地利 Tulln 地区花园展 景观设计:Hutterreimann + Cejka 设计 项目地点:奥地利 Tulln

为解决多瑙河的河水泛滥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进行治 理,结果却导致河水渐渐干涸。位于多瑙河附近的河岸林地占地面积约 为 50 万平方米,林地内有许多珍贵的森林树木,还包括位于多瑙河与 附近富饶地块之间的半岛。Tulln 镇位于河岸林地与市中心的周边地带, 镇上美丽的自然景观为休闲娱乐提供了完美的公共空间;同时优越的地 理位置及秀美的自然景观为该地成为 2008 年区域花园展的举办场地创 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主题花园活动将在林地内一块空旷的土地上举行。 茂密的林地植物不利于人们辨识方向或寻找合适的入口。这里缺乏城市 风光及多瑙河景致,其景观潜能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发。 设计理念 整块林地被开发成宁静的自然公园,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沉思场所。空旷 的景致、整体景观与小镇之间的融合、展览会与周围景观都成为设计中 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因而这就牵涉到所谓的“空旷地—轴”的概念, 它指的是设计师们试图探寻与周围自然景观风格截然不同的巴洛克森林 景观文化,其中,“轴”成为展览区、周围林地及小镇中令人惊叹的景观, 这些轴也被用作“主题花园”的栅格。中央栅格隐于一片阴郁的树林内, 这片树林曾经是一个狩猎场。“主题花园”的中心区域,宽敞而明亮, 与茂盛而幽深的林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这一“森林公园”中最为 引人注目的园区。

236

Landscape Architect: Hutterreimann + Cejka Project Location: Tulln, Austria

游客们不管是步行或乘船,都会在小船停靠的地方或是游览中心的广场 入口受到热烈的欢迎。园中餐馆内的木质平台上展示着各式的奥地利美 食佳肴,可供人们尽情享用。穿过园中大楼,再绕过一个大池塘,游客 们便可到达举办此次花园展的中心场地。巨大的花坛拉开了花园展的帷 幕,主题花园则成为整个园林展的中心。地面结构采用矩形的通道系统, 这样方便不同类型花园的展出。橙黄色的格子采用人工合成或塑料质品, 环形的道路通向弯弯曲曲的主题花园展区及其他风景区。可透光的木质 墙将各花园隔开,使得花园的入口处与人行步道相连。 由 Maurer 建筑公司设计的娱乐场地,被称作“ 望塔”或“波浪游戏”,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整个树林的全景及多瑙河附近的景观,因而这里 必将成为游客的青睐之地。此外,原来用于打靶的绿色土墙也是游客参 观的热门项目。园中的“木质小道”通往自然宁静的树林区。设计师对“花 园小屋”及其各小间的室内人性化设计,使之与周围的森林形成鲜明的 对比。木质“侦查地”的设置便于游客观赏栖息在周围的鸟儿。昔日多 瑙河富饶的土地得以重新恢复,划艇与轻舟成为水上的网状通路,将小 镇与花园展连接起来。设计师将 Tulln 潜藏的景观风貌重新挖掘了出来, 给当地居民和前来参观的游客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该公园将吸引不同 人群前来参观自然场景中的沉思及娱乐空间。

237

238

239

Bamboo Patch,Vienna, Austria 竹路——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植物园竹展示区 设 计 师:鲁 , Mag. Art. 景观设计:北京易德地景景观设计公司 项目地点: 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植物园竹展示区

竹路项目位于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植物园的竹林内,竹林面积约 1000m2。 竹路项目是为维也纳植物园建园 200 周年纪念所建,这片之林是大约在 200 年前从中国进口的,竹林长势非常好,色彩郁郁葱葱,并且密不透风, 多少年来从未有旅游者走进竹林内部体会其感觉。在欧洲竹子是稀有珍 贵的植物品种,维也纳植物园提议在竹林中开辟一条小路,为了使人们 可以真正体会进到竹林里的感觉。 计划竹路总长度约 35 m,路宽不超出 160 cm。这个方案的想法是,根 据竹林现状的特点,在保护竹林的前提下,以现代简洁的手法,营造中 国传统文化意境。

240

Design By: Lu Yang, Mag. Art. Landscape Architect: Openfields Project Location: Wien, Austria

设计的中心是进入竹林的道路入口,两片高 4m 的白墙平行插入密集的 竹林,白墙上总共分别对称开有 8 扇长窗,竹枝深入长窗,如同一幅幅 竹子的画卷,竹路沿着白墙间隙笔直的进入竹林,过白墙后分别向两个 方向蜿蜒曲折的延伸,所谓是一步一景。为了不影响竹路下方竹笋的生 长和达到自然渗水的作用,竹路路面材料为钢网状;同时,竹路加有护 栏,也起到对之林的保护作用,防止游客进入竹林。 竹路整体思想体现中国文人意境精神,使欧洲参观者在他们本土,不仅 仅可以看到珍惜的竹子,同时也可以体会竹子背后所隐含的中国精神。

241

Shelby Farms Park 都市焦点之园——谢尔比农场公园 规划设计: Field Opertions 项目地点:美国孟菲斯

这座公园面积为 4500 英亩,它最初是一座监狱农场,主要是通过耕作 来达到教化的目的。农场力图自供自产,并让人们在亲身参与过程中享 有切身体验。湿地、森林和大草原,这些因素构造了农场的自然再生体系。 对这片土地的改造,其主要宗旨是让其成为一个大公园,每一个区块统 一属于公园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不同的区域归不同的公共所有。而要实 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处 21 世纪市民地带以及生态资源中心,以便 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来此,促进该地的产业发展。改造的另一个目的是 希望这座公园能够成为整个都市的焦点之园,无论是对于市区的居民, 还是郊区的住户,都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当然,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公 园能够满足自身需要,并支撑和促进其发展。 四车道公路上安置了交通缓冲设施,它们的规整性极为突出地强调了公 园的统一性。公园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整个场地的面积巨大,游客在如 此广阔的公园里参观游览,很难时刻保持清楚的方向感。要解决这一问 题,需要确立一系列的主景点,并在河与高地山顶之间增设交通线路, 而这些线路的设置需要参考冲积平原上的堤坝布局。通过这些观光和交 通线路的延伸,其主要的布局风格“脊”跃然于眼前,而河则是这条“脊” 的脊柱。公园里另一个独特的风格则是与河相连的一系列如“叶脉”般 的小景点和设施布局。为了给行人、自行车以及电动车辆的通行提供合 适的线路,需要修建横跨四车道公路的主大陆桥,每一座大陆桥的建筑 特色都别具一格,在提供交通便利的同时为整个公园增添了别致的景色,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花厅大桥,它横跨于行车道的正上方,当人们在桥上 行走的时候,可以亲身体验车辆在脚下穿行而过的刺激感。 每一条“中脉”都设置了护栏,路灯的颜色各异,同时,这些道路上提 供了水、电话、洗手间、地图以及自行车出租服务,还有每十分钟一班 的电动车。这些主干道以及分支线路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场所, 人们可以在上面散步、慢跑,还可以骑自行车兜风。一条环线穿越整个 都市区,它上面设置了三条双层巴士专用车道,时不时地会有电动车、 自行车从这里交叉而过。

242

Plan Design: Field Opertions Project Location: Memphis Tennessee, USA

根据项目规划和管理要求,公园被定位为一种新型的农业运作模式,除 了可供观赏游览的景点外,还种植了种类丰富的农作物。作为一种运作 模式,耕作的理念被农业中心以及保护组织双方认可,一方面是鉴于历 史以及场地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是因为要妥善处理资本费用问题,运 用技术性的管理方法来促进项目发展是唯一合理而有效的解决措施。 农场将会对其邻近的一个湖泊进行改修,使其成为重力给水式的蓄水池。 新的蓄水池为圆形,面积为 40 英亩,有一处广阔的沙滩;这里是公园 的娱乐中心,人们在这里可以玩游戏,可以与小动物亲近,还可以在这 里举行夏令营,活动丰富。 最为迫切的,也是需要人手最多的任务之一是建立一处再生自然环境,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水的重组。军队对沃尔夫河的疏浚,以及沿着主干 道修筑的大型泄洪设施,切断了水流体系,造成了土壤的干燥,同时, 加上不断的采伐,造成本地物种的减少和外来品种的侵入。因而,首要 任务就是在主干道下面修建生物性的隧道,用来恢复水流,并适当改变 低地的不同坡度,从来有利于水的蓄积。原有湿地的保留,以及丰富的 河岸走廊的再现,吸引了物种的迁入,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复兴和土壤 健康的恢复。 这片广袤的土地需要运动来提升其活力和生机,让其更具欣赏性和参与 性。无需大力宣传运动的优点,环形跑道上或散步或小跑的人们,还有 骑着自行车或马匹的游客,湖中荡漾着的独木舟和帆船,这些无疑都向 人们展示了运动的魅力。而蓄水池所在的区块则是整个公园的健身中心, 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谢尔比公路自行车赛等,在为 人们提供娱乐空间的同时给人们带来健康。 在蓄水池和湖畔空地的对面是一个室外圆形剧场,这个拥有着大型天篷 的平台是孟菲斯音乐的展示舞台;随着一定的发展,它还会为工作室操 练和室外爵士演奏提供平台,它们与沙滩活动相得益彰,营造了丰富的 社会生活氛围。无论是年轻的音乐家,还是热情的粉丝们,他们都可以 在这里找到属于他们各自的舞台,或是尽情表演,或是热情呼应。

243

244

245

Orange County Great Park Comprehensive Master Plan "A Vision for the Great Park of the 21st Century" 引领 21 世纪公园的新模型——橘子郡公园总体规划 景观设计: Ken Smith 景观建筑设计 项目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

项目概述 橘子郡公园的整体规划向人们展示了公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一些社会、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贯彻和实施。橘子郡的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 新理念的构建中,形成更加健全的发展策略,促进公园向可持续方向发 展。规划将南加利福尼亚的不同文化、社区组织起来,同时还恢复了该 区的自然文化遗产。 项目说明 总体发展策略与方向 橘子郡总体规划代表了一种新的公园发展模式。全方面健康的生活成为 公园发展的驱动力,个人的健康更是成为理解该区社会、生态健康的重 要方式。公园的规划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向人们展示了新的理念、结构、 系统和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将使之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在满足人类需 求和促进环境健康发展方面达到平衡。 公 园 位 于 加 利 福 尼 亚 埃 尔 文(Irvine) 地 区 原 海 军 陆 战 队 埃 托 罗(El Toro)基地上,是一项占地面积广阔的工程。该基地于 1999 年关闭。建 成后的公园占地约为 545 公顷,超过圣地亚哥的贝尔波尔(Balboa)公园。 整个公园设计包括:长约 4 公里的峡谷、溪流、湖泊、文化平台、大草坪、 航空博物馆、植物园、人行道和运动公园。这些景致看似与其他公园相近, 但其特征却是绝无仅有的。以自然保护区为例,整个桥形结构向中央湖 区延伸,透过多孔渗水的外围结构“呼吸”,为人们提供了庇荫场所。 公园热气球是公园的又一创新,目前正在建设中的热气球可以将 400 名

246

Landscape Architect: Ken Smith Landscape Architect Project Location: California , USA

游客带到 400 英尺(约 122 米)的高空,方便人们见证“公园的成长”。 博物馆、农作物以其他具有教育意义的项目,都是要纪念过去在这里工 作和生活的人们。人们用历史博物馆展览、沉思的纪念堂讲述曾经在这 服务的人们的故事来缅怀和纪念原来的空军基地。从道路到公共节假日, 人们可以在这里举办各式活动,庆祝丰富的社区文化。 置身公园便可享受三次全然不同的新体验。峡谷风景宜人,是人们畅想 和憧憬的地方,更是家庭野餐和孩子们发现探索的好场所。栖息公园里 物种繁多,本地野生生态植物不计其数。最后便是田野和纪念公园,纪 念了该地丰产的农业景观和军事基地。 公众在创建公园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总体规划阶段,退伍军人、 环境小组成员、艺术家与投资者经常召开会议,因此,确切地说,公园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橘子郡市民的利益、价值和背景。更重 要的是,公园在可持续发展、生态责任、公共空间方面为南加利福尼亚 地区创建了一种新的标准。该公园将成为人们旅游、休闲、娱乐与约会 的绝佳场所。 战略分析 1)公共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橘子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公 共草地、果园和街景向郊区发展。总体规划包括公共空间长廊,以及现 有的南北走向的军事基地的设计,完好地保存公园中原有的风味。游客 也成为街景中的一部分;北部轴心朝向圣安娜山(Santa Ana),而南边 末端朝向海岸,将圣约克山(San Joaquin)的自然景致收入其中。

247

2)历史:总体规划注重利用几个重要的方式来表现橘子郡历史和地 区特色。橘子郡的农业历史在柑橘园、坚果和鳄梨园中都有所反映。 比如, “生命回归”就体现了果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总体规划也高度赞扬了海军基地几十年来为人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例如用一条时空线将基地分开,纪念海军历史上激动人心的时刻。 3)连接:总的来说,总体规划注重从几个方面加强联系。从生态上, 公园是一系列土地中重要的连接点,从山脉向海边延伸。自行车道、 徒步道、多功能小道将公园与社区活动连接起来。从文化上,公园 注重历史的承接,游客可以通过田野、时间线、纪念堂等了解该区 历史。

248

4)地形: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公园平台场地的建设将逐步启动; 包括挖掘公园峡谷和湖泊,创建相互连接的地形,比如文化平台和 一些室外区域。AGUA CHINON 溪流(现埋在地下)的设计也将完成, 目前平坦,毫无特色的地表结构将被雕饰成新型景观,营造出微气 候和能够持续增长的动植物景观。 5)文化:公园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具有教育意义,适合举办庆祝活 动,装点橘子郡的多元文化。其他一些花园景观,如人行道、农田、 沉思纪念馆、文化平台及博物馆,使公园文化更加具有活力,与社 区更完好地融合在一起。 6)生态:公园的目的是要将贫瘠的空军基地改造成更具生机与活力

的区域,这是公园最基本的设计目标。从生态方面来说,野生动物长 廊、AGUA CHINON、溪谷三个主要区域将恢复为本地的动植物栖息地。 人们可以在植物花园中找到本地的主要植物景观,随着时间的变化, 动植物园的修建需遵循生态原则,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 可持续发展跟踪 总体规划包括利用实用性强的生态技术确保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营 造出真实的生态环境,为居民谋福利。其衡量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五 个方面: 能源:能源的保存和利用设计包括约 0.4 公顷的光电堆,主要涵盖大 草坪附近的公共长亭,是公园内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装置。除此之外, 占地约为 16 公顷的柳树或其他作物生长所需的能源主要由场地生成 的能源提供。 水:水的可持续利用包括水资源的保护,自然湿地中水的回收以及对 雨水的处理与应用。露天的沼泽地与水网结构将减少雨水的流失,从 而流入地下水层。除此之外,公园还有一系列的自然处理系统,分成 三个阶段对水进行回收与利用。第一步包括使用渗透性良好的铺砖及 渗透装置;第二步利用湿地或渗透装置将水引导至景观区;第三步是 将雨水引入湿地处理系统中。 材料:公园建设将主要使用回收的废弃材料,保证生态与平衡。场地

一部分将使用拆除的跑道材料,大桥的支架材料使用现有建筑物中的 红木厚板。同时,项目还将对 350 万吨钢筋混凝土进行回收。场地中 被拆除的绿色废弃物将做成肥料堆,这些营养丰富的养料将有助于土 质的改善。 自然:公园通过恢复本地的动植物栖息地,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其 内外营造的生态联系等加强了整个自然进程。野生动物长廊是动物活 动的场所,公众不得入内,为公园提供了基本的生物框架,加强了沿 海自然保护区与橘子郡中部之间的联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联系, 将在近 150 年内首次吸引野生动物穿越峡谷迁徙。拥有 60 年历史的 AGUA CHINON 被铺砌在混凝土水道中,重新整修后起到了调节南加利 福尼亚地区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峡谷内四季淙淙的溪流与池塘,不 仅反映南加利福尼亚地区的地形特征及生物种类,也是动植物生存的 源泉。峡谷里则是另一番风景:绿意盎然的水池、岩层面、蕨类植物 洞穴。总的来说,公园总体规划将 75% 的本土植物与“适宜加州” 的外来植物都纳入其中;就当然这些外来植物有充足的水资源,也没 有出现在掠夺性植物名单中。 人:公园的目标是让游客能切身感受到它的可持续发展特征。橙色的 自行车可为游客提供了一次快乐、环保、健康的探索之旅。植物园里 新鲜的水果将出现在公园餐馆或农贸市场上。

249

250

251

Copalita Eco-Archaeological Park 与自然生态环境巧妙糅合——Copalita 生态考古公园 景观设计:GDU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事务所 项目地址:墨西哥瓦哈卡

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西南角哈杜克即将坐落着 Copalita 生态考古公园, 这将是一处非常美丽的旅游景点。Grupo de Diseno Urbano 于 2004 年应 FONATUR(墨西哥旅游开发办公室)的聘请,对这一公园进行设计。 FONATUR 为公园挑选了一大片自然风光秀美的地块(81.14 公顷):西邻 Copalita 河、南靠广阔而碧蓝的太平洋。由此可知,这片土地的植被品种 丰富,生态系统和动物群种多样。 重要的考古场地坐落在大型生态环境里,这是公园的独特之处。考古场 地是墨西哥太平洋沿岸最负盛名的。公园内有至少 35 种树、17 种鸟类

252

Landscape Architect: Grupo de Dieseno Urbano Project Location: Oaxaca, Mexico

和 19 种爬行动物。 总体规划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师建造了配有咖啡吧和停 车场的游客中心。第二阶段:设计师规划了一个考古场地博物馆,并为 考古学家、植物学家以及管理层配备了行政办公室和研究室。第三阶段: 设计师建造了民族植物园、水鸟泻湖、鳄鱼池、观景塔、露营地及其他 配套服务和景点设施。考古场地的修复发生在第一阶段,其次是第二阶 段和第三阶段。

253

254

255

附录 1

公园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 48—92 主编单位:北京市园林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 年 1 月 1 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 [1992]384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建设部建标 [1991]413 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园林局主编的《公园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 编号 CJJ 48—92,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管理,由北京市园林局负责解释,由建 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 年 6 月 18 日注:引自《公园设计规范 CJJ 48—92》 第一章 总则 第 1.0.1 条 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 1.0.2 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 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 1.0.3 条 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 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 1.0.4 条 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一节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 2.1.1 条 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 2.1.2 条 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 256

路衔接。 第 2.1.3 条 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 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 2.1.4 条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 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 2.1.5 条 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 2.1.6 条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 应有明显界限。 第 2.1.7 条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 定: 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 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 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 3m。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 内容和规模 第 2.2.1 条 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第 2.2.2 条 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 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全园面积不宜小于 10hm2。 第 2.2.3 条 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 2hm2。 第 2.2.4 条 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 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全园面积宜大于 2hm2。 专类动物园应以展出具有地区或类型特点的动物为主要内容。全园面积宜在 5 ~ 20hm2。 第 2.2.5 条 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 全园面积宜大于 40hm2。 专类植物园应以展出具有明显特征或重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内容,全园面积宜大于 2hm2。 盆景园应以展出各种盆景为主要内容。独立的盆景园面积宜大于 2hm2。 第 2.2.6 条 风景名胜公园应在保护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设置适量游览路、休憩、服务和公用等设施。 第 2.2.7 条 历史名园修复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为保护或参观使用而设置防火 设施、值班室、厕所及水电等工程管线,也不得改变文物原状。 第 2.2.8 条 其他专类公园,应有名副其实的主题内容。全园面积宜大于 2hm2。 第 2.2.9 条 居住区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必须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同时应照顾老人的游憩需要。居住区公园陆 地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宜在 5 ~ 10hm2 之间。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大于 0.5hm2。 第 2.2.10 条 带状公园,应具有隔离、装饰街道和供短暂休憩的作用。园内应设置简单的休憩设施,植物配置 应考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及园外行人、乘车人对公园外貌的观赏效果。 257

第 2.2.11 条 街旁游园,应以配置精美的园林植物为主,讲究街景的艺术效果并应设有供短暂休憩的设施。 第三节 园内主要用地比例 第 2.3.1 条 公园内部用地比例应根据公园类型和陆地面积确定。其绿化、建筑、园路及铺装场地等用地的比例 应符合表 2.3.1 的规定。 表 2.3.1 园内主要用地比例(%) 公园类型 陆 地 面 积 2

(hm )















公 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