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

本书是高等职业学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规划教材。本着 “必需、够用”的原则,教材从工程技术 应用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分析和研究方法。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自动 控制的数学模型,MATLAB仿真软件,时域分析法

297 24 2MB

Chinese Pages [199]

Report DMCA / Copyright

DOWNLOAD FILE

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

Table of contents :
目  录
前  言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1.1 自动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1.2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小  结
习  题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运用
2.2 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小  结
习  题
第3章 M ATLAB 与SIM ULINK 简介
3.1 MATLAB语言
3.2 SIMULINK 建模与仿真
3.3 仿真实例
小  结
习  题
第4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4.1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4.2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4.3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4.4 MATLAB在时域分析中的运用
4.5 根轨迹分析法
小  结
习  题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分析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 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5.4 控制系统的稳定判据
5.5 系统的稳定裕量
小  结
习  题
第6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6.1 自动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分析
6.2 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6.3 利用频率特性分析系统性能
小  结
习  题
第7章 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器及其校正与设计
7.1 校正用的控制器
7.2 校正的基本规律
7.3 复合补偿
7.4 其他控制器
小  结
习  题
附录1 SIM ULINK 基本模块介绍
附录2 MATLAB控制系统工具箱函数介绍
参考文献

Citation preview

高等 职 业 学 校 电子 信息 类、 电 气 控制 类专 业系 列 教 材

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 焦 斌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内容 简介 本 书是高 等职业 学校 “自动控制原 理” 课程的 规划 教材。本着 “必需 、够 用 ” 的 原则, 教 材 从工程 技 术 应用的 角度, 全面系 统地介 绍了 自动控 制理论 基本 分析和 研究 方 法。 内容 包 括: 自动 控 制的 基 本 概念, 自 动 控制的 数学模 型,MATLAB仿真 软件, 时域 分析法 ,频域 分析法 ,自 动 控制 系 统 性能 分析以 及控 制 系统 的 校 正等。 全书将 MATLAB仿真软 件应用 于自 动控制 理论 分析,提高了 学生对 控制 理论的 理解, 增 强 了高等 职 业 学校学 生分析 问题、 解决问 题的 能力。 本 书可作 为高等 职业 学校自 动化技 术、机 电一 体化技 术、计 算 机 及应 用、应 用电 子技术 等专 业 的教 学 用 书,也 适用于 职工大 学、函 授大 学的相 近专业 ,并可 供从 事自动 化技 术的工 程技术 人员参 考。

 图 书在 版编 目 (CI P) 数据  自 动控 制原 理 与应 用 / 焦 斌编 著. — 北京 :高 等 教育 出版 社,2 0 04 .7  I S BN7-04-01 4 9 3 5-4  Ⅰ.自…   Ⅱ.焦 …  Ⅲ.自动 控 制理 论 -高 等学 校: 技术 学校 -教 材  Ⅳ.T P1 3  中 国版 本图 书 馆 CI P数 据核 字 (2 00 4) 第 0 6 21 7 0号

策划 编辑  韦 晓 阳   责 任 编辑  李 葛 平   封 面设 计  于  涛    责 任绘 图  朱  静 版式 设计  王 艳 红   责 任 校对  朱 惠 芳   责 任印 制  出版发 行 高 等教育 出版 社                     购书 热线 0 10-64 054 588 社   址 北 京市西 城区 德外大 街 4号

免费 咨询 8 00-81 0-059 8

邮政编 码 100 011

网   址  h t t p: // www.h e p .ed u.c n

总   机 010-8 202 889 9

       h t t p: // www.h e p .co m.c n

经   销 新 华书店 北京 发行所 印   刷  开   本 787×1 092 1/ 16

版   次 

年 月第 1版

印   张 12

印   次 

年 月第 次 印刷

字   数 290000

定   价 1 5.1 0元

本书如 有缺页 、倒页 、脱页 等质 量问题 ,请到所购图 书销 售部门 联系 调换。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  录 第 1章  自动 控 制系 统概 述 … ……… …… (1)

3.1 .4 MATLAB 指令窗简介 … ………… (45)

 1 . 1  自动 控 制系 统基 础 知识 ……… …… (1)

3.1 .5 MATLAB 在仿真中的应 用 ……… (46)

 1 . 2  自动 控 制的 基本 方 式 … ……… …… (1)

3.1 .6 MATLAB 的基本规定 … ………… (47)

1. 2.1 开环 控制系 统 … ……… ……… …… (2) 1. 2.2 闭环 控制系 统 … ……… ……… …… (2)  1 . 3  自动 控 制系 统的 组 成和 分类 …… (4) 1. 3.1 自动 控制系 统的组 成 … ……… …… (4) 1. 3.2 自动 控制系 统的分 类 … ……… …… (8)  1 . 4  自动 控 制系 统的 性 能要 求 … …… (9)  小结 …… ……… …… ……… ……… ……… (12)  习题 …… ……… …… ……… ……… ……… (12)

第 2章  自动 控 制系 统的 数学 模 型 …… (14) . 1  拉普 拉 斯变 换及 其 运用 … ……… (14)  2 2. 1.1 拉普 拉斯变 换的定 义 …… ……… (14) 2. 1.2 拉普 拉斯变 换运算 定理 … ……… (16)

3.1 .7 MATLAB 图形绘制 …… ………… (48) 3.1 .8 MATLAB 语言在控制系 统分 析 中的 应用 … ……… …… ………… (50)  3 . 2  S I MULI NK建 模 与仿 真

………… (51)

3.2 .1 SI MULI NK简 介 … …… ………… (51) 3.2 .2 SI MULI NK模 块库 的分类 及其 用途 ……… ……… …… ………… (53) 3.2 .3 用 SI MULI NK建 立系统 模型 及 仿真 ……… ……… …… ………… (53)  3 . 3  仿 真实 例 …… ……… …… ………… (55)   小 结 … ……… ……… ……… …… ………… (56)   习 题 … ……… ……… ……… …… ………… (56)

2. 1.3 拉普 拉斯逆 变换 … ……… ……… (19)

第 4章  控 制系 统的 时 域分 析 ………… (58)

2. 1.4 拉普 拉斯变 换应用 举例 … ……… (20)

 4 . 1  一 阶系 统的 时域 分 析 … ………… (58)

 2 . 2  自动控制系统 数学模型的建 立 … (21)

4.1 .1 一阶 系统 的数学描述 … ………… (58)

2. 2.1 动态 微分方 程 …… ……… ……… (22)

4.1 .2 一阶 系统 的单位阶跃响 应 ……… (58)

2. 2.2 传递 函数 … ……… ……… ……… (25)

4.1 .3 一阶 系统 的单位斜坡响 应 ……… (60)

2. 2.3 典型 环节的 传递函 数 …… ……… (26)

4.1 .4 一阶 系统 的单位脉冲响 应 ……… (61)

2. 2.4 系统 结构框 图 …… ……… ……… (32)

4.1 .5 三种 典型 输入信号作用 于一阶

2. 2.5 结构 框图的 变换法 则 …… ……… (34) 2. 2.6 系统 结构框 图化简 及系 统传递

系统 的响 应比较 … …… ………… (61)  4 . 2  二 阶系 统的 时域 分 析 … ………… (62)

函数 的求取 ……… ……… ……… (37)

4.2 .1 二阶 系统 的数学模型 … ………… (62)

 小结 …… ……… …… ……… ……… ……… (40)

4.2 .2 二阶 系统 的闭环极点 … ………… (63)

 习题 …… ……… …… ……… ……… ……… (41)

4.2 .3 二阶 系统 的单位阶跃响 应 ……… (64)

第 3章  MATLAB与 SI MULI NK

4.2 .4 二阶 系统 的单位脉冲响 应 ……… (67)

简介 …… …… ……… ……… ……… (43)

 4 . 3  控 制系 统稳 定性 分 析 … ………… (67)

 3 . 1  MATLAB语 言 ……… ……… ……… (43)

4.3 .1 稳定 性的 基本概念 …… ………… (67)

3. 1.1 MATLAB语 言简 述 ……… ……… (43)

4.3 .2 系统 稳定 的充要条件 … ………… (68)

3. 1.2 MATLAB6.X版 对外部 系统的 要求 … …… ……… ……… ……… (43) 3. 1.3 MATLAB的 安装 及启动 … ……… (44)

4.3 .3 劳思 稳定 判据 …… …… ………… (69)  4 . 4  MATLAB在 时 域分 析中 的

运 用 … ……… ……… …… ………… (70) ・ Ⅰ・

4. 4.1 系统 零极点 分布 … ……… ……… (70)

 6 . 2  控 制系 统的 动态 性 能分 析

…… (103)

4. 4.2 系统 单位阶 跃响应 的仿 真 ……… (71)

6.2 .1 典型 二阶 系统单位阶跃 响应 …… (103)

 4 . 5  根轨 迹 分析 法 ……… ……… ……… (72)

6.2 .2 二阶 系统 的动态性能指 标 … …… (103)

4. 5.1 根轨 迹的基 本概念 ……… ……… (72)

6.2 .3 二阶 系统 动态性能分析 …… …… (105)

4. 5.2 利用 MATLAB进行根 轨迹

6.2 .4 利用 MATLAB进行 系统动 态

绘制 … …… ……… ……… ……… (74)

性能 分析 ……… …… ……… …… (108)

4. 5.3 控制 系统的 根轨迹 分析 … ……… (74)

 6 . 3  利 用频 率特 性分析系统性能 …… (108)

 小结 …… ……… …… ……… ……… ……… (75)  习题 …… ……… …… ……… ……… ……… (76)

第 5章  控制 系 统的 频率 分析 … ……… (78)

6.3 .1 用开 环频 率特性分析系 统的 性能 …… ……… …… ……… …… (108) 6.3 .2 闭环 频率 特性与系统阶 跃响应

 5 . 1  频率 特 性的 基本 概 念 …… ……… (78)

的关 系 … ……… …… ……… …… (112)

5. 1.1 频率 特性的 基本概 念 …… ……… (78)

  小 结 … …… ……… ……… …… ……… …… (113)

5. 1.2 频率 特性与 传递函 数的 关系 …… (79)

  习 题 … …… ……… ……… …… ……… …… (114)

5. 1.3 频率 特性的 几何表 示法 … ……… (79)

第 7章  自 动控 制系 统 控制 器及 其校

 5 . 2  典型 环 节的 频率 特 性 …… ……… (81)

正 与设 计 ……… …… ……… …… (116)

5. 2.1 比例 环节 … ……… ……… ……… (81)

 7 . 1  校 正用 的控 制器 …… ……… …… (116)

5. 2.2 积分 环节 … ……… ……… ……… (81)

 7 . 2  校 正的 基本 规律 …… ……… …… (119)

5. 2.3 微分 环节 … ……… ……… ……… (82)

7.2 .1 无源 校正 ……… …… ……… …… (119)

5. 2.4 惯性 环节 … ……… ……… ……… (82)

7.2 .2 比例 (P) 控 制器 校正 …… …… (121)

5. 2.5 一阶 微分环 节 …… ……… ……… (83)

7.2 .3 积分 控制 器 (I ) 校 正 …… …… (125)

5. 2.6 振荡 环节 … ……… ……… ……… (84)

7.2 .4 比例 积分 (PI ) 校正 ……… …… (129)

 5 . 3  控制 系 统的 开环 频 率特 性 ……… (85)

7.2 .5 比例 微分 (PD) 校正 …… …… (136)

5. 3.1 控制 系统的 型别 … ……… ……… (85)

7.2 .6 比例 积分 微分 (PI D) 校 正 …… (142)

5. 3.2 控制 系统的 开环伯 德图 … ……… (86)

7.2 .7 反馈 校正 ……… …… ……… …… (148)

 5 . 4  控制 系 统的 稳定 判 据 …… ……… (88)

 7 . 3  复 合补 偿 … ……… …… ……… …… (154)

 5 . 5  系统 的 稳定 裕量 …… ……… ……… (90)

7.3 .1 按扰 动补 偿的复合校正 …… …… (154)

 5 . 6  MATLAB绘 制系 统 的频 率特

性图 …… …… ……… ……… ……… (92)  小结 …… ……… …… ……… ……… ……… (94)  习题 …… ……… …… ……… ……… ……… (95)

第 6章  自动 控制 系统 的性能 分析 …… (98)  6 . 1  自动控制系统 的稳态性能分 析 … (98) 6. 1.1 系统 稳态误 差的概 念 …… ……… (98) 6. 1.2 系统 稳态误 差与系 统型 别、 开环 增益间 的关系 …… ……… … (1 00) 6. 1.3 系统 稳态误 差与输 入信 号间的 关系 ……… …… ……… ……… … (1 01) 6. 1.4 系统 稳态性 能分析 综述 ……… … (1 02)

・ Ⅱ・

7.3 .2 按输 入补 偿的复合校正 …… …… (156)  7 . 4  其 他控 制器

…… …… ……… …… (158)

7.4 .1 开关 量控 制器 … …… ……… …… (158) 7.4 .2 数字 控制 器 …… …… ……… …… (161)   小 结 … …… ……… ……… …… ……… …… (164)   习 题 … …… ……… ……… …… ……… …… (165)

附录 1  S I MULI NK 基 本模 块介 绍 …… ……… ……… …… ……… …… (167)

附录 2  MATLAB 控 制系 统工 具箱 函数 介绍 ……… …… ……… …… (179) 参考 文献 … …… …… … …… …… … … (183)

前  言 2 0世纪 后期 , 自动 控制 理论 得 到 了 不 断的 完 善与 发展 , 各 种 先 进 控 制 算法 也逐 步 应 用 于 实际 工程 。 “自动 控 制 理 论与 应用 ” 作为 一 门专 业 基础 课 程 , 不仅 对工 程 技 术 有 着 指 导 作用 , 而且 对培 养学 生 的思 维能 力 及综 合分 析 问题 的能 力具 有 重要 的作 用 。 高等 职业 教 育作 为高 等 教育 的一 个 重要 组成 部分 , 在培 养学 生 逻辑 思维 能 力的 同时 ,重 点 在于 培养 学生 的 实际 应用 能 力。 本书 就 是本 着 “必 需 、 够 用 ” 的 原 则, 以 工程 技术 应 用 能 力 的培 养为 主线 组 织教 学内 容 ,突 出实 际 应用 ,突 出 工程 概 念 。 全书 注入 了 编 著 者 的 大 量 心血 , 总结 了编 著者 多 年在 科研 和 教学 上的 经 验, 书中 很多 应 用实 例来 自 于作 者的 科 研成 果, 力争 做 到重 点突 出, 强 化工 程应 用 ,减 少繁 琐 的数 学推 演, 同 时注 意到 科 研水 平的 发 展, 将现 在非 常 流行 的 MATLAB软 件的 仿 真贯 穿于 书 中的 每 一 重 要 知 识 点, 使 学 生 对 所 学 知识 建 立 起 一个 先 进的 、全 面的 工 程理 念。 全书 共分 七 章。 第 1章介 绍 了自 动控 制 的基 本概 念 ,给 出了 自动 控 制系 统中 常 用的 术语 及 性能 指标 。学 生 学完 本章 后 应具 有自 动 控制 系统 的整 体 概念 。 第 2章讲 述 了自 动控 制系 统 数学 模型 的 建立 ,给 出 了结 构框 图、 拉 普拉 斯变 换 及传 递函 数 的概 念, 讨论 了 典型 环节 的 传递 函数 。 学生 学完 本章 后 应学 会控 制 系统 数学 模 型的 建立 ,并 能 够运 用拉 普拉 斯 变换 将微 分 量转 变为 复 数域 的数 学模 型 。 第 3章介 绍 了仿 真软 件 MATLAB 的基 本组 成 及运 用, 给出 了 运用 MATL AB 来建 立 结构 框 图和 仿真 结果 输 出的 方法 。 学生 学完 本 章后 应能 运用 MATLAB 对 系统 进行 建 模和 仿真 输 出。 第 4章介 绍 了自 动控 制系 统 的时 域分 析 方法 和根 轨 迹分 析方 法, 给 出了 典型 输 入函 数在 系 统中 的时 域响 应 分析 ,讨 论 了系 统稳 定 性 的 判 别方 法, 最 后 给 出 了运 用 MATLAB进 行 仿真 输 出的 结果 。学 生 学完 本章 应 具有 自动 控 制 系 统 时域 分 析 的 能力 , 并能 运 用 MATLAB 对 系统 进 行时 域仿 真分 析 。 第 5章自 动 控制 系统 的频 域 分析 是工 程 上重 点应 用 的方 法, 本章 重 点介 绍了 典 型环 节的 频 域特 性和 稳定 性 分析 ,给 出了 MATLAB仿 真 结 果 。学 生学 完 本 章 后 应 具 有 自动 控 制 系 统的 频 域分 析和 运用 MATL AB 进 行仿 真的 能 力。 第 6章全 面 介绍 了自 动控 制 系统 的性 能 指标 ,并 详 细分 析了 稳态 误 差及 动态 指 标对 系统 的 影响 。学 生学 完 本章 后应 能 正确 评价 自 动控 制系 统的 性 能。 第 7章介 绍 了自 动控 制系 统 中常 用的 控 制器 ,重 点 介绍 了工 程中 常 用的 校正 控 制器 ,并 运 用 MAT LAB对校 正 结果 进行 仿真 。 学生 学完 本 章后 应能 正 确运 用常 用校 正 控制 器。 本教 材由 上 海电 机技 术高 等 专科 学校 焦 斌主 编, 焦 斌编 写第 3、6 、7章 及附 录 ;四 川省 职 业技 术学 院郑 辉 编写 第 1、2章 ;上 海 电机 技术 高 等专 科学 校 刘军 编写 第 4、5章 。 全书 由上 海 理工 大学 孔 凡才 教授 审 阅, 上海 电机 技 术高 等专 科 学校 苏中 义 教授 也对 本书 提 出了 许多 宝贵 意 见, 在此 一 并表 示衷 心 的感 谢! ・ Ⅰ・

由于 编写 时 间仓 促, 编 者水 平有 限 ,书 中难 免有 缺 点和 不妥 之 处, 恳请 读 者批 评指 正。 编  者 200 4年 3月

・ Ⅱ・

第 1章   自 动 控 制 系 统 概 述

在科学 和技术 的发展 过程中 ,自动 控制 技术起 着极其 重 要 的作用 。本章 主 要 介绍自 动控 制的基 本 概念 ,开环 、闭环 控制系 统的控 制特点 ,重 点讨论 自动控 制 理 论研究 的对 象和任 务,并 给出 从系统 结 构到 系统方 框图的 定性分 析方法 。  

1.1 自 动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自动 控制 技 术从 20世 纪中 叶以 来 逐渐 在工 农 业 生 产 、交 通运 输 、国 防 和宇 航 等 领 域发 挥 越来 越大 的作 用 。例 如温 室 的温 度和 湿 度能 自动 保持 恒 定、 导弹 能 够准 确地 命 中目 标、 人造 卫 星能 按预 定的 轨 道运 行并 返 回地 面、 宇 宙飞 船能 准确 地 在月 球着 陆 并重 返地 球 等, 都是 自动 控 制技 术迅 速发 展 的结 果。 再 如在 工业 生 产过 程中 ,对 诸 如压 力、 流 量、 频率 、 速度 、物 位、 成 分等 方面 的控 制 ,也 都离 不 开自 动控 制 技术 。可 以说 自 动控 制技 术 已渗 透到 生 产、 生活 的各 个 领域 。 所谓 自动 控 制, 是指 在 没有 人直 接 干预 的情 况下 , 利用 物理 装 置对 生产 设 备和 工艺 过程 进 行合 理的 控制 , 使被 控制 的 物理 量保 持 恒定 ,或 者按 照 一定 的规 律 变化 。例 如 要使 一台 发电 机 正常 运行 ,工 程 师就 要采 取 某种 措施 , 比如 负载 变化 时 就要 改变 磁 场以 保持 发 电机 的输 出电 压 不变 ,这 种工 作 可以 人工 进 行, 但如 果 通过 一定 的装 置 来完 成这 一 工作 过程 , 就不 需要 人的 参 与, 这种 控制 就 是自 动控 制 。 自动 控制 系 统是 为实 现 某一 控制 目 标所 需要 的各 种 物理 部件 的 有机 组合 体 。它 一般 包括 控 制器 和被 控制 对 象两 大部 分 。被 控 制 对 象 (简 称被 控 对 象 ) 是 指 要 求 实 现 自动 控制 的 生 产 设 备或 工艺 过程 ; 控制 器则 是 指对 被控 对 象起 控制 作用 的 设备 。系 统 中被 控制 的 物理 量称 为被 控 量或 输出 量; 决 定被 控量 的 物理 量称 为 控制 量或 给定 量 ;妨 碍控 制 量对 被控 量 进行 正常 控制 的 所有 因素 称为 扰 动量 。给 定 量和 扰动 量 都是 自动 控制 系 统的 输入 量 。扰 动量 按 其来 源可 分为 内 部扰 动和 外部 扰 动。 自动 控 制 的 任 务实 际 上就 是克 服 扰 动 量 的 影 响 , 使 系 统按 所要 求 的 规 律 运行 。

1.2 自动控制 的基本 方式 自动 控制 系 统有 两种 最 基本 的形 式 ,即 开环 控制 和 闭环 控制 。

・ 1・

1 .2 . 1 开环 控制系统 开环 控制 系 统是 一种 最 简单 的控 制 系统 。下 面举 例 说明 其结 构 特点 和工 作 原理 。 图 1. 1所 示 是一 个电 阻炉 温 度控 制 系 统 ,希 望 电阻 炉 的 温 度 Tc保持 在 允 许 范 围 内 。在 该 系统 中, 可以 通 过调 整自 耦 变压 器滑 动 端的 位置 来改 变 电阻 炉的 温 度, 并使 其 保持 在允 许范 围 内。 因而 被控 对 象就 是电 阻 炉, 被控 量 就是 电阻 炉的 温 度。 自耦 变 压器 滑动 端 的位 置对 应了 一 个电 压值 uc,也 就 对应 了一 个电 阻 炉的 温度 Tc, 改变 u c 也 就改 变了 T c。 在 这 个 控 制 系 统中 , 没有 对电 阻炉 的 实际 温度 进 行测 量, 就 是 说 , 实 际 温度 Tc是 多少 不 得而 知 。当 系统 中 出 现 外 部扰 动 (如 炉门 开关 频 繁变 化) 或 内部 扰 动 (如 电 源 电 压 波动 ) 时, Tc将偏 离 uc所 对 应的 数 值, 结果 温度 可 能比 希望 值 偏高 或偏 低 。 图 1. 2表 明 了该 系统 的输 入 量和 输出 量 之间 的作 用 关系 。

图 1.1  温度控 制系 统

图 1.2  开环 控制系 统框图

1—自 耦变压 器 2—电 阻炉

在图 1. 2中 表示 了系 统信 号 的流 动, 这 种图 称为 方 框图 ,箭 头表 示 信号 流动 的 方向 。从 图 中可 以看 出, 这 种系 统只 有 输入 量经 过 一定 方式 影响 输 出量 ,而 对 输出 量不 进 行测 量, 也不 知 它和 输入 量的 要 求究 竟差 多 少, 即输 出 量没 有参 与对 系 统的 控制 , 所以 这种 系 统称 为开 环控 制 系统 。当 出现 扰 动时 ,给 定 量与 输 出 量 之间 的 对应 关 系 将 改 变, 也 即 系 统 的 输 出量 (实 际 输 出) 将偏 离 给定 量所 要 求的 数值 (理想 输出 )。显 然 ,图 1 .1所 示系 统实 现 不了 保持 温 度恒 定 的控 制目 标。 开 环控 制的 特 点决 定了 它 不具 备抗 干扰 的 能力 。因 此 ,这 类开 环 控制 系统 只能 用 于输 出量 和输 入 量之 间的 关 系固 定且 内 部或 外部 扰动 影 响不 大、 控 制精 度要 求 不高 的场 合。

1 .2 . 2 闭环 控制系统 为了 解决 抗 干扰 问题 , 必须 采用 闭 环控 制。 闭环 控 制是 由在 开 环控 制基 础 上引 入人 工干 预 过程 演变 而来 的 。 例如 ,在 图 1. 1中, 如果 要 实现 有无 扰 动都 要保 持 炉温 恒定 ,可 以 让操 作者 参 与对 被控 制 量的 控制 ,那 么 操作 者如 何 来保 持炉 温 恒定 呢? 首先 ,操 作 人员 必须 要 测量 炉子 的 实际 温度 ,然 后 与工 艺所 要 求的 温度 进 行比 较, 再根 据 二者 之间 的差 值 (又 称 为偏 差 ) 调 整自 耦 变压 器 的 滑 动 端 位 置, 来 减少 甚 至 消 除 偏 差 ,从 而 保持 炉温 的恒 定 。从 这里 可 以看 出, 操 作者 的关 键作 用 是使 系统 输 出量 参与 了 系统 的控 制, 系 统一 旦受 到扰 动 的作 用产 生 偏差 ,就 及 时调 整控 制量 , 从而 保持 输 出量 的恒 定 。如 果用 物理 装 置来 取代 操作 者 的上 述功 能 ,就 构成 了 闭环 控制 系统 。 ・ 2・

图 1. 3就 是 用一 系列 装置 来 实现 对炉 温 的闭 环控 制 的。 在这 里, 给 定量 由给 定 电位 器滑 动 端所 对应 的电 压 值 UsT给出 , 炉 内 的实 际 温 度 由 热 电 偶 检测 , 并 将 其转 换 成 电 压 UfT, 其 与 实 际炉 温成 正比 例 ,然 后反 馈 到输 入端 与 给定 电压 UsT 相比 较 (通 过 二 者 极 性 反 接 实现 )。两 者 的差 值 ΔU称 为偏 差电 压 (ΔU=UsT -UfT)。 此 偏 差电 压 作为 控制 电 压, 经 电压 放 大 和 功率 放 大后 ,去 驱动 直 流伺 服电 动 机, 电动 机 经减 速器 带动 自 耦变 压器 的 滑动 端, 改 变电 压来 调节 炉 温。

图1 .3 炉温 闭环 控制系 统

该系 统的 结 构框 图如 图 1. 4所示 。

图 1.4  闭 环控制 系统 框图 1—控 制器  2—执行 机 构  3— 被控 对象  4— 检测 装置

炉温 控制 过 程如 图 1 . 5所 示 。

图 1. 5 炉 温闭环 控制 系统调 节过程

・ 3・

下面 对该 系 统的 控制 过 程做 一 简 单 分 析 。 当炉 温由 于 扰动 作 用 而 偏 低时 , UsT > UfT,ΔU = (UsT -UfT) >0, 此时 偏差 电 压 极 性 为正 , 此偏 差电 压 经 放 大 后, 产 生 电 压 Ut (设 Ut > 0), 供给 电 动机 电枢 , 使电 动机 正转 , 带 动 变 压 器 滑 动 端 右 移, 从 而使 电 炉供 电 压 增 加, 炉 温上 升, 直到 炉 温升 至给 定 值, 达到 UfT =UsT, 即 ΔU =0为 止。 这 样炉 温 能够 自动 回 升, 并 保持 恒定 。 反之 ,当 温 炉偏 高时 , 则 UfT > UsT,ΔU 为 负, 经放 大 后使 电动 机 反转 ,变 压器 滑 动端 左 移, 供电 压减 小 ,炉 温降 低 至给 定值 。 当炉 温处 于给 定 值时 ,ΔU=0,电 动 机停 转。 这种 系统 是 把输 出量 直 接或 间接 地 反馈 到输 入 端形 成 闭 环 ,使 输出 量 参 与 了 系 统 的 控制 , 所以 称为 闭环 控 制系 统。 由 于闭 环系 统 是根 据负 反馈 原 理按 偏差 进 行控 制的 , 因此 也称 为反 馈 控制 系统 或偏 差 控制 系统 。 在工 业生 产 中, 按照 偏 差控 制的 闭 环系 统种 类繁 多 ,尽 管它 们 完成 的控 制 任务 不同 ,具 体 结构 可能 不一 样 ,但 是从 检 测偏 差、 利 用偏 差信 号对 被 控对 象进 行 控制 以减 少 或消 除输 出量 的 偏差 这一 控制 过 程却 是相 同 的。 通过 这 种反 馈控 制, 使 控制 系统 的 性能 得到 显 著的 改善 。 现将 开环 系 统和 闭环 系 统的 特点 归 纳如 下: 1 .在开 环系 统 中, 只有 输入 量 对输 出 量产 生 控制 作 用 。 从 结 构 上看 , 只有 从输 入 端 到 输 出端 的信 号传 递 通道 (该通 道 称 为 正 向 通 道), 没 有反 馈 。 所 以 系 统 结 构 简 单 ,系 统 稳 定 性 好, 成本 也低 , 这是 开环 控 制的 优点 。 因为 没有 反馈 , 系统 不具 备 抗干 扰能 力 ,这 是开 环控 制 系统 的缺 点。 所 以开 环系 统 只能 用在 输 入量 与输 出量 之 间关 系固 定 ,且 内部 或 外部 扰动 不大 或 这些 扰动 因素 可 以预 计确 定 并能 进行 补 偿的 场合 。 2 .在闭 环控 制 系统 中, 除输 入 量对 输 出量 产 生控 制 作 用 外, 输 出量 也 参 与 系 统 控 制。 从 结构 上看 ,除 正 向通 道外 , 还必 须有 从 输出 端到 输入 端 的信 号传 递 通道 ,使 输 出也 参与 控制 作 用, 该通 道称 为 反馈 通道 。 闭环 系统 就 是由 正向 通道 和 反向 通道 组 成的 。因 为 有了 反馈 ,闭 环 系统 具有 抗干 扰 能力 ,这 是 闭环 控制 系 统最 突出 的优 点 。同 时, 由 于有 了反 馈 ,就 必须 要检 测 偏差 ,所 以闭 环 系统 必须 有 检测 环节 来 直接 或间 接检 测 出输 出量 , 并将 其转 换 为与 输入 量相 同 的物 理量 ,再 与 给定 量比 较 得出 偏差 信 号。 因此 闭环 系 统结 构相 对 复杂 ,成 本 较高 ,而 且使 系 统稳 定性 变差 , 这是 闭环 系 统的 缺点 。

1.3 自动 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 .3 . 1 自动 控制系统的 组成 根据 控制 对 象和 使用 元 件的 不同 , 自动 控制 系统 有 各种 不同 的 形式 ,但 是 概括 起来 一般 均 由六 个基 本环 节 组成 。下 面 以图 1. 3和图 1 .4所 示系 统 为例 来说 明系 统 的组 成和 相 关术 语。 图 1. 6就 是 图 1 .3所 示系 统 的方 框图 , 它只 把系 统 各个 环节 用框 图 表示 出来 , 并用 箭头 标 明各 作用 量的 传 递情 况, 能 简单 明了 地 表达 系统 的组 成 ,而 不必 画 出具 体线 路 。 从图 1. 6中 可以 看出 一般 自 动控 制系 统 的组 成如 下 : 1 .给定 元件 是设 定被 控 制量 的给 定 值的 装置 。 由它 调节 给定 量 ,以 调节 输 出量 的大 小 。在 此系 统中 是 ・ 4・

图 1.6  温度闭 环控 制系统 框图

给定 电位 器。 给 定元 件的 精 度对 控制 精 度有 较大 影响 , 在控 制精 度 要求 较高 时 ,常 采用 数字 给 定装 置。 2 .比较 环节 比较 环节 将 所检 测的 被 控量 与给 定 量进 行比 较, 确 定两 者之 间 的偏 差量 。 在此 处反 馈信 号 与给 定信 号进 行 叠加 。 3 .中间 环节 将偏 差信 号 变换 成适 于 控制 执行 机 构工 作的 信号 。 根据 控制 要 求, 中间 环 节可 以是 一个 简 单的 环节 ,如 电 压放 大器 或 功率 放大 器 。除 此之 外, 还 希望 中间 环 节能 按某 种 规律 对偏 差信 号 进行 运算 ,用 运 算结 果控 制 执行 机构 , 以改 善被 控制 量 的稳 态和 动 态性 能, 这 种中 间环 节常 称 为校 正环 节。 此 系统 中为 晶 体管 放大 器 或集 成运 算放 大 器构 成的 调 节器 。 4 .执行 元件 直接 作用 于 控制 对象 , 完成 对控 制 对象 的驱 动, 使 被控 制量 达 到所 要求 的 数值 。此 系统 中 为伺 服电 动机 、 减速 器和 调 压器 。 5 .控制 对象 又称 为被 调 对象 ,是 指 要进 行控 制 的设 备或 过程 。 在此 系统 中 是电 炉。 6 .检测 元件 该装 置用 来 检测 被控 制 量, 并将 其 转换 成与 给定 量 相同 的物 理 量。检 测 元件 的精 度 和特 性 直接 影响 控制 系 统的 控制 品 质, 它是 构 成自 动控 制系 统 的关 键部 件 。在 此系 统 中是 热电 偶。 由图 1. 6可 见, 系统 中作 用 量的 被控 制 量如 下: 给定 量: 又 称为 控制 量 或参 考输 入 量。 它通 常由 给 定信 号电 压 构成 ,或 通 过检 测元 件将 非 电量 转换 成电 压 信号 。如 图 1. 6中的 给定 电 压 UsT。 输出 量: 又 称为 被控 制 量, 它是 控 制 对 象 的 输 出 , 是 自 动 控 制 的 目 标 。如 图 1 . 6中 的 炉 温 T 。 反馈 量: 是 通过 检测 元件 将 输出 量转 换 成与 给定 量 性质 相 同且 数量 级 相同 的 信 号 。图 1 . 6 中的 反馈 量是 由 热电 偶将 炉 温转 换来 的 信号 电压 UfT。 扰动 量: 它 通常 指妨 碍 控制 量对 被 控制 量进 行正 常 控制 的所 有 因素 ,来 自 系统 内部 的称 为 内部 扰动 ,例 如 系统 元件 参 数的 变化 、 放大 器零 点漂 移 等。 来自 系 统外 部的 称 为外 部扰 动, 例 如电 网电 压波 动 、负 载改 变、 外 部环 境改 变 等。 在图 1. 6所 示系 统中 , 开门 的频 度 、工 件的 增 减等 都是 外部 扰 动。 中间 变量 : 是系 统中 各 环节 之间 的 作用 量, 它既 是 前一 环节 的 输出 量, 又 是后 一环 节的 输 ・ 5・

入量 。如 1. 6图 中的 偏差 电压 ΔU。 根据 以上 分 析可 知, 要 了解 一个 实 际的 自动 控制 系 统的 组成 , 画出 系统 框 图, 必须 明确 以 下问 题: (1 ) 系 统的 控制 目 标是 什 么 ? 被控 制 量 是 什 么? 被 控 制 对 象 是 哪个 ? 影响 被控 制 量 的 扰 动量 有哪 些? (2 ) 什 么元 件实 现 对控 制对 象 的驱 动? 它 就是 执行 元件 。 (3 ) 哪 个元 件实 现 对被 控量 的 测量 ?它 就 是检 测元 件。 它 的信 号是 如 何反 馈的 ? (4 ) 输 入量 由哪 个 元件 给定 ? 反馈 量如 何 与给 定量 进行 比 较? (5 ) 系 统还 有哪 些 元件 ,他 们 在系 统中 起 什么 作用 ? 对系 统组 成 的分 析和 绘 制系 统的 框 图是 分 析和 研究 自动 控制 系统 的 基础 ,必 须 认真 掌 握 。 下面 通 过两 个实 际系 统的 例子 来 说明 如何 分 析系 统 的 组 成及 绘 制系 统框 图的 方法 。 【例 1. 1】 试绘 制 图 1 .7所 示 直 流 调 速 系 统 的 结 构 框图 。 解: (1) 系 统组 成 分析 由图 1. 7可 见, 系统 的控 制 目 标 是 保持 直 流电 动机

图 1.7  直流调 速系统 示意 图

的转 速稳 定, 系 统的 被控 制 量 就 是 电动 机 的 转 速 n,而 系统 的控 制对 象 就是 产生 转 矩的 直流 电 动机 。使 转速 变 化的 原 因是 受到 内 部 或 外 部 扰 动 作用 , 例如 负载 的变 化 等。 对转 速 进行 调节 是 通过 调 整 晶 闸管 整 流输 出电 压 Ud的 大小 来实 现 的, 晶 闸管 整流 电路 在 这里 既是 执 行单 元, 又 是功 率放 大 元件 。而 电 压放 大器 对 偏 差 电 压 进 行 放大 , 它是 中间 环节 。 而放 大器 的 输入 电压 为 给定 电压 与反 馈 电 压 比 较 后 的 偏差 电压 ΔU=Ug -Ufn, 其中 Ug是由 给 定电 位器 给 定的 ,Ufn是 由测 速 发电 机 TG 输 出 电压 经电 位 器分 压 获得 的, Ufn的 大小 取决 于转 速 的高 低。 因 此, 测速 发 电机 和电 位器 构 成检 测元 件 和反 馈单 元 。由 于 Ug 和 Ufn 极性 相反 ,所 以 构成 负反 馈 。 根据 以上 分 析, 便可 绘 出系 统的 框 图, 如图 1. 8所 示。

图 1. 8  直流调 速系统 结构框图

图1 .9 直流 调速系 统调 节过程

(2 ) 工 作原 理 当系 统处 于 稳态 时, 电 位器 滑动 端 处于 某一 位置 , 电动 机就 以 一个 指定 速 度运 行。 如果 由 于受 到扰 动的 影 响, 例如 由 于负 载突 然 增加 ,使 转 速降 低, 那 么测 速发 电 机 输 出 电 压 也 减小 , 反馈 电压 Ufn也 减小 , 使偏 差电 压 ΔU 增大 , 经电 压放 大和 功 率放 大后 , 使晶 闸管 输 出电 压 Ud ・ 6・

增大 ,而 使电 动 机转 速提 高 ,从 而减 小 电动 机的 转速 偏 差。 其自 动 调节 过程 如 图 1. 9所 示。 【例 1. 2】 试绘 制图 1 . 10所 示位 置随 动系 统 的结 构框 图 。

图 1.10  位置 随动系 统示意 图

解: (1) 系 统组 成 图 1. 10所 示是 一位 置 随动 系统 的 示意 图。 由 图 中 可 以看 出, 系 统 的 控 制目 标 是 让 雷达 天 线跟 随手 轮的 转 动而 转动 , 那么 被控 制 量就 是 雷 达 天 线 转 动的 角 位 移 θ 。 控制 对象 为 雷 达 天 c 线的 位移 。而 驱 动雷 达天 线 转动 的是 永 磁式 伺服 电动 机 ,因 此, 永 磁式 直流 伺 服电 动机 S M及 减速 器是 执行 元 件。 为电 动 机提 供电 能 的可 逆直 流 调压 电 路为 功率 放 大 器 。 图中 的 A2 为由 运 算放 大器 构成 的 反相 加法 器 ,它 在系 统 中 起 比 较器 和 电压 放大 作 用 (在 其 输入 端给 定 量 和 反 馈量 进行 比较 叠 加)。 该 系 统 的 给 定 指令 θ 由 手 轮 转 动给 出 ,它 通过 与 之 联 动 的 给 定 电 位 器 i RP1转为 电压 信号 Ui, 因此 , RP1是给 定元 件。 图 中电 位器 RP2与雷 达天 线 联动 ,将 被 控量 θc 转 换成 与之 成比 例 的反 馈电 压 信号 Ufθ, 所以 电 位器 RP2是 检 测 元 件 。图 中 A1是 反 相器 , 它的 作 用是 将反 馈电 压 变成 与给 定 电压 极性 相 反的 电压 信号 , 以构 成负 反 馈。 根据 以 上分 析就 可绘 出 如图 1. 11所示 的位 置随 动 系统 的框 图。

图 1. 11 位置 随动 系统结 构框图

(2 ) 工 作原 理 系统 稳定 时 ,θ i =θ c, 即 U i =Uf θ。 当 手 轮 逆 时针 转动 时 ,设 θ i增加 , 此 时 ,通 过 电 位 器

・ 7・

转换 成的 给定 电 压 Ui减 小, 则 偏 差 电 压 ΔU =(Ui -Ufθ)必 然 小 于 零 。由 于 A2为 反 相 输 入 , 其输 出 UK →Uc将为 正 值, 从而 使 Ud为正 ,设 此 时电 动机 带 动雷 达天 线 作逆 时钟 转 动。 这一 过 程一 直持 续到 θ U=0,UK =0,Ud =0, 电动 机 停转 为止 。其 控 制过 程如 图 1 . 12所示 。 i =θ c,Δ

图 1. 12 位置 随动 系统调 节过程

1 .3 . 2 自动 控制系统的 分类 由于 自动 控 制系 统广 泛 应用 于各 个 领域 ,系 统要 执 行各 种各 样 的控 制任 务 ,因 此自 动控 制 系统 的类 型很 多 。为 分析 和 研究 方便 , 需要 从不 同的 角 度对 自动 控 制系 统进 行 分类 。 1 .按输 入量 的 变化 规律 分类 ① 恒值 控 制系 统 恒值 控制 系 统的 特点 是 :系 统的 控 制目 标是 保持 输 出量 恒定 。 换句 话说 , 就是 系统 的输 入 量是 恒量 ,并 且 要求 系统 的 输出 量也 保 持恒 定。 恒值 控制 系 统是 生产 中 最常 见的 一 种控 制系 统, 如 自动 调速 系 统、 恒温 控 制系 统、 恒张 力 控制 系统 等。 只 要是 保持 某 一物 理量 稳 定不 变的 控制 系 统, 一般 都 是恒 值控 制 系统 ,如 前面 介 绍的 图 1. 3所 示 的炉 温控 制系 统 和图 1 .7所 示的 直流 调 速系 统。 ② 随动 系 统 随动 系统 的 特点 是: 输 入 量 是 一 随 时 间变 化的 量 。随 动 系 统 的 控 制 目 标, 是 在 各 种 情 况 下, 保证 输出 量 能快 速、 准 确地 跟随 输 入量 的变 化。 这种 控制 系 统的 最大 优 点是 :可 以 用功 率很 小的 输 入信 号去 操 纵功 率较 大 的工 作机 械, 并 可以 进行 远距 离 控制 。 随动 控制 系 统在 工业 生产 和 国防 中有 着 广泛 的 应用 , 例 如 刀架 跟 随系 统、 火 炮 控 制 系统 、 自动 跟踪 卫星 的 雷达 天线 控 制系 统、 工 业自 动化 仪表 中 的显 示记 录 系统 等。 2 .按传 输信 号 对时 间的 关系 分 类 ① 连续 控 制系 统 连续 控制 系 统的 特点 是 系统 中各 元 件之 间传 递的 信 号都 是连 续 量或 模拟 量 ,所 以它 又称 为 模拟 控制 系统 。 连续 系统 的 运动 规律 通 常用 微分 方程 来 描述 。目 前 大部 分控 制 系统 都是 连续 控 制系 统。 ② 离散 控 制系 统 控制 系统 在 某处 或几 处 传递 的信 号 是以 脉冲 系列 或 数字 形式 表 示的 系统 , 称为 离散 控制 系 统。 离散 控制 系 统的 特点 是 在系 统中 采 用取 样开 关, 将 连续 信号 转 换成 离散 信 号。 离散 信号 取 脉冲 形式 的系 统 ,称 为脉 冲 控制 系统 ; 而采 用数 字计 算 机或 数字 控 制器 控制 , 其离 散信 号以 数 字编 码形 式传 递 的系 统, 则 称为 取样 数 字控 制系 统。



系统 稳定 时 ΔU=0。

・ 8・

3 .按系 统输 出 量和 输入 量的 关 系分 类 ① 线性 控 制系 统 线性 控制 系 统的 特点 是 系统 中各 元 件的 输入 输出 特 性都 是线 性 的, 控制 系 统的 输出 量与 输 入量 之间 的关 系 可以 用线 性 微分 (或 差 分) 方 程 来描 述。 系 统 最 重 要 的 特 性是 可以 应 用 叠 加 原理 。当 系统 存 在几 个输 入 量时 ,系 统 的输 出量 等于 各 个输 入量 分 别作 用于 系 统时 产生 的输 出 量的 叠加 。 ② 非线 性 控制 系统 非线 性控 制 系统 的特 点 是系 统中 有 一个 或几 个非 线 性元 件, 系 统只 能应 用 非线 性方 程来 描 述。 非线 性系 统 不能 应用 叠 加原 理。 常 见的 非线 性元 件 有饱 和非 线 性、 死区 非 线性 、磁 滞非 线 性、 继电 器非 线 性等 元件 。 4 .按系 统中 的 参数 对时 间的 变 化情 况分 类 ① 定常 系 统 定常 系统 又 称时 不变 系 统, 它的 特 点是 系统 所有 参 数不 随时 间 的变 化而 变 化, 实际 中所 遇 到的 系统 大多 属 于这 一类 。 ② 时变 系 统 时变 系统 的 特点 是系 统 中有 的参 数 是时 间的 函数 , 它会 随着 时 间的 变化 而 变化 。例 如我 国 的运 载火 箭控 制 系统 就是 时 变控 制系 统 的一 个例 子, 在 飞行 的过 程 中, 火箭 内 燃料 的质 量、 火 箭所 受到 的重 力 都随 时间 在 发生 变化 。

1.4 自动控制系 统的性 能要求 当自 动控 制 系统 受到 各 种扰 动或 给 定量 改变 时, 被 控量 就会 偏 离原 来的 值 而产 生偏 差。 通 过自 动控 制系 统 的作 用, 并 经过 短暂 的 过渡 过程 ,被 控 制量 又趋 近 或恢 复到 原 来的 稳态 值, 或 按照 新的 给定 量 要求 而稳 定 下来 ,这 时 系统 从原 来的 平 衡状 态过 渡 到新 的平 衡 状态 。把 被控 量 处于 变化 状态 的 过程 称为 动 态过 程或 暂 态过 程, 而把 被 控量 处于 相 对稳 定的 状 态称 为稳 态或 静 态。 自动 控制 系 统动 态品 质 和稳 态性 能 可用 相应 的技 术 指标 来衡 量 。 自动 控制 系 统的 技术 指 标通 常是 指 系统 的稳 定性 、 稳态 性能 和 动态 性能 。 现分 述如 下。 1 .系统 的稳 定 性 当有 扰动 作 用 (或 给定 量发 生 变化 ) 时, 输出 量 将 偏 离 原 来 的 稳定 值 ,这 时由 于 反 馈 的 作用 ,通 过系 统 内部 的 自动 调节 , 系统 可 能 回 到 (或 接 近) 原 来 的 稳 定 值 (或跟 随 给定 量 ) 稳定 下来 ,如 图 1 . 13 (a )所 示。 但 也 可 能 由于 系统 内部 的相 互 作 用, 使 系 统 输 出 出 现 发 散 而 处于 不稳 定 状态 , 如图 1 . 13 (b) 所 示。 显 然 , 不稳 定系 统是 无 法正 常工 作 的。 因此 , 对任 何自 动控 制系 统, 首 要条 件便 是 系统 能稳 定 正常 地运 行。 对系 统的 稳 定性 分析 将 在第 4章 中介 绍 。 2 .稳态 性能 指 标 当系 统从 一 个稳 态过 渡 到新 的稳 态 ,或 系统

图 1.13 稳定 与不稳定系 统 (a ) 稳 定系统   (b) 不稳 定系 统

・ 9・

受到 扰动 作用 又 重新 平衡 后 ,系 统可 能 会出 现偏 差 ,这 种偏 差 称为 稳 态 误 差 (e 。 一 个控 制 ss) 系统 的稳 态性 用 稳态 误差 来 表示 ,系 统 稳态 误差 的大 小 反映 了系 统 的稳 态精 度 ,它 也表 明了 系 统控 制的 准确 度 。稳 态误 差 越小 ,系 统 的稳 态精 度越 高 。若 稳态 误 差为 零, 则 系统 称为 无静 差 系统 ,如 图 1 . 1 4 (b)所 示 ; 若 稳 态 误 差 不 为 零 ,则 系统 称 为有 静 差系 统 , 如 图 1. 1 4 (a )。 对一 个恒 值系 统 来说 ,稳 态 误差 是指 在 扰动 作用 下被 控 量在 稳态 下 的变 化量 ; 对一 个跟 随系 统 来说 ,稳 态误 差 是指 在稳 定 跟随 过程 中 输出 量偏 离给 定 量的 大小 。

图1 .14  有静 差与无 静差系 统 (a) 有静 差 系 统  (b) 无 静差系 统

3 .动态 性能 指 标 由于 系统 的 对象 和元 件通 常 都有 一定 的 惯性 (如机 械惯 性 、电 磁 惯 性 、热 惯 性 等 ),并 且 由于 能源 功率 的 限制 ,系 统 中各 种 变量 (如速 度 、加 速度 、 位移 、 电压 、 温 度 等) 的 变 化 不 可能 是突 变的 。 因此 ,系 统 从一 个稳 态 到新 的稳 态都 需 要经 历一 段 时间 ,也 就 是要 经历 一个 过 渡过 程。 表征 这 个过 渡过 程 的性 能指 标 称为 动态 性能 指 标。 对于 一 般控 制系 统 ,在 给定 量或 扰 动量 变化 时, 输 出量 的动 态 过程 有以 下 几种 情况 。 ① 单调 过 程。 输出 量 单调 衰减 变 化, 缓慢 达 到新 的稳 态 值。 这 种过 程 具有 较长 的 过 渡 时 间, 如图 1 . 15(a ) 所示 。 ② 衰减 振 荡过 程。 输 出量 变化 很快 , 经过 几次 振 荡后 ,达 到 新的 稳态 值, 如 图 1. 1 5 (b) 所示 。 ③ 持续 振 荡过 程。 输 出量 持续 振荡 , 始终 达 不 到 新 的 稳 定 工 作 状 态, 如 图 1 .1 5 (c )所 示。 这种 系统 是 不稳 定的 。 ④ 发散 振 荡过 程。 输 出量 发散 振 荡, 不能 达 到 所 要 求的 稳 定 状 态。 这 种 情 况 下 , 系 统 不 但不 能减 小偏 差 ,反 而使 偏 差越 来越 大 ,如 图 1 . 15 (d )所 示。 这种 系统 同 样不 稳定 。 一般 来说 , 在正 常情 况 下, 系统 的 动态 过程 多属 于 第二 种情 况 。现 以系 统 对突 加给 定信 号 ( 阶 跃 信号 ) 的动 态响 应来 说 明系 统的 动 态性 能指 标 。 一个 稳定 系 统的 单位 阶 跃响 应主 要 有衰 减振 荡和 单 调变 化两 种 ,如 图 1 . 16所 示。 系统 的性 能 指标 主要 有 : ① 上升 时 间 t r 对于 衰减 振 荡系 统, 指 响应 从零 值 第一 次上 升到 稳 态值 所需 的 时间 。对 单 调上 升系 统, 响 应从 稳态 值的 1 0% 上 升到 稳 态值 的 90 % 所需 用的 时间 。 ② 峰值 时 间 t p 指输 出响 应 超过 稳态 值 到达 第一 个 峰值 即 Cmax所 需 的时 间。 ・1 0・

图 1. 15 自动 控制 系统动 态过程 (a ) 单 调 过程  (b) 衰减振 荡 过 程  (c ) 持 续振 荡过程   (d)发 散振 荡 过程

图 1. 16 稳定 系统 的单位 阶跃响 应曲线 (a )衰减 振 荡的 响应 曲 线  (b)单 调上 升的响 应曲 线

③ 调节 时 间 (或称 过 渡过 程时 间 ) t s 指响 应输 出 c (t )与 稳态 值 c (∞)之 间的 误差 达 到规 定允 许 值[±5 %c (∞)或 ±2% c (∞ )], 且以 后不 再超 出 此范 围的 最 短时 间。 ④ 最大 超 调量 σp 指系 统响 应 最大 值超 过 稳态 值的 百 分比 。 Cmax -c (∞) σp = ×1 00% c (∞ )

(1 . 1)

⑤ 稳态 误 差 e ss 当时 间 t趋 于 ∞ 时, 系 统响 应的 期望 值 与实 际值 之 差。 对于 单 位负 反馈 系统 , e =c -c (∞ ) ss 理想

(1 . 2)

⑥ 振荡 次 数 N 振荡 次数 是 指在 调整 时 间内 ,输 出 量在 稳态 值 上下 波 动 的 次数 。它 也 反 映 系 统 的 平 稳性 , 振荡 次数 N 越 小, 说明 系 统越 平稳 。 在上 述各 项 性能 指标 中, t r、 t p 表征 了 系统 响应 的快 速 性; t s表示 了 系统 过渡 过程 的 持续 时 间,从总 体上 反 映了 系统 的 快速 性 ;σp、N 反 映了 系 统 动 态 过 程 的 平稳 性 ;稳 态误 差 反 映 了 系统 稳态 工作 时 的抗 干扰 能 力及 控制 精 度, 表征 系 统稳 态 性 能 。通 常用 σp、 t 及 e 这 三项 指 s ss 标来 评价 系统 的 暂态 响应 和 稳态 响应 的 性能 指标 。 ・ 11・

小  结 开环 控制 系 统结 构简 单 ,成 本低 , 稳定 性好 ,但 不 能对 扰动 引 起的 误差 进 行自 动补 偿。 在 系统 扰动 量产 生 的误 差可 以 预先 进行 补 偿或 影响 不大 的 情况 下, 宜 采用 开环 控 制。 当扰 动量 无 法预 计或 控制 系 统的 控制 精 度达 不到 期 望值 时, 则要 采 用闭 环控 制 。 闭环 控制 系 统具 有负 反 馈控 制环 节 ,依 靠反 馈环 节 进行 自动 调 节, 可以 补 偿扰 动对 系统 的 不利 影响 。闭 环 控制 提高 了 系统 的控 制 精度 ,但 使系 统 的稳 定性 变 差。 自动 控制 系 统一 般由 给 定元 件、 比 较环 节、 中间 环 节、 执行 元 件、 控制 对 象和 检测 元件 组 成。 系统 中的 作 用量 有: 输 入量 、输 出 量、 扰动 量、 反 馈量 和中 间 变量 。 自动 控制 系 统从 不同 的 角度 可分 为 多种 类型 ,最 常 用的 是按 输 入量 的变 化 规律 分为 恒值 控 制系 统和 随动 控 制系 统。 恒 值控 制系 统 的特 点是 :输 入 量恒 定, 要 求输 出量 也 保持 恒定 。随 动 控制 系统 的特 点 是: 输入 量 是变 化的 , 要求 输出 量跟 随 输入 量的 变 化而 变化 。 对自 动控 制 系统 性能 指 标的 要求 主 要是 : 稳定 性— —— 由最 大超 调 量 (σp) 和 振荡 次 数 (N) 来表 征 ; 准确 性— —— 由稳 态误 差 (e ) 来 表 征; ss 快速 性— —— 由调 整时 间 (t s) 来 表征 。

习  题 1. 1  分析比 较开环 控制和 闭环 控制的 特征、优缺 点和应 用场合 。 1. 2  自动控 制系统 主要由 哪些 环节构 成?它们各 有什么 作用? 1. 3  图 1.1 7所 示为一 直流发 电机 电压自 动控制 系统 。图中 ,1为发 电机 ,2为减 速器, 3为执行 机构 ,4 为比例 放大器 ,5为可 调电 位器。 (1) 该 系统由 哪些环 节组 成?各 起什么 作用? (2) 绘 出系统 的框图 ,说明 当负 载变化 时,系 统如何 保持 发电机 电压恒 定。

图 1. 17 直流发电 机电 压自动 控制系 统示意 图

图 1.18  仓库大 门自 动控制 系统示 意图

1. 4  图 1.1 8所 示为仓 库大门 自动 控制系 统。试 说明 自 动控 制 大 门开 启和关 闭的 工 作原 理。 如 果大 门 不 能全关 或全开 ,则怎 样进行 调整 ? 1. 5  图 1.1 9所 示为一 直流调 速系统 。图 中 TG 为测速 发电机 ,M 为工作 电 动 机,SM 为伺服 电动 机,伺

・1 2・

服电动 机驱动 电位器 RP2上下 移动 。试绘 出系统 框图, 写出 系统在 负载增 大时的 自动 调节过 程。

图 1.19  直流 调速系 统示意 图 1. 6  图 1.2 0所 示为一 位置随 动系 统,输 入量为 给定 转角 θ ,输 出量为 随动 转角 θc,RP为 环 形伺服 电 位 r 器,KS为 功率放 大器。 试说 明: (1) 该 系统由 哪些环 节组 成?并 绘出系 统的结 构框图 。 (2) 说 明输入 转角 θ 变化 时,输 出转角 θc的 跟随 过程。 r

图 1. 20 某位 置随 动系统 示意图

・ 13・

第 2章   自 动 控 制 系 统 的 数 学 模 型

控制系统的数 学描述方 法是进行控制 理论研究与分 析的基础。 本章重 点讨论控制系 统数学 模型 的建 立方法 ,指 明常用的 三种数学模型 (微 分方程、 传递函数和系 统框图) 的 意义、相 互关系及应用 场合。  

2.1 拉 普拉斯变换及其运用 拉普 拉斯 变 换 (La p l a c eTr a ns f o r m),简 称拉 氏变 换 ,是 一种 函 数的 变换 , 其目 的是 将微 分 方程 变换 成为 代 数方 程, 从 而使 得系 统 性能 的分 析大 为 简化 。

2 .1 . 1 拉普 拉斯变换的 定义 将实 变量 t的 函数 f (t )乘 以指 数 函数 e- st (其 中 s=σ+j ω,是 一个 复 变 量 ),再 在 0到 ∞ 之间 进行 积分 , 就 得 到 一 个 新 的 函 数 F(s )。 F(s )称 为 f (t )的 拉 普 拉 斯 变 换 式, 并 用 符 号 L [f (t )]表 示。 ∞

F(s )=L [f (t )] =

∫ f(t)e dt -st

(2 . 1)



式 (2 . 1) 为 拉普 拉斯 变 换的 定义 式, 符 号 L [f (t )] 表 示 对函 数 f (t )进行 拉普 拉 斯变 换 后的 函数 。拉 氏 变换 实质 是 一种 函 数 变 换, 将 原 来 的 实变 量函 数 f (t )转 化 为 变 换 函 数 F(s )。 为了 保证 式中 左 边 F(s )存 在, 等式 右 边的 积分 必 须收 敛, 则 f (t )要满 足下 列 条件 : (1 ) 当 t<0时 ,f (t )=0 ; (2 ) 当 t>0时 ,f (t )分 段连 续 ; (3 )当 t →∞ 时,f (t )上升 较 e-st慢 。 拉氏 变换 是 一种 单值 变 换。 F(s )和 f (t )之 间具 有一 一对 应 关系 。通 常 称 f (t )为原 函数 , F ( s )为 象函 数。 下面 通过 几 个例 子来 了 解如 何由 拉 氏变 换来 求取 已 知原 函数 的 象函 数。 【例 2. 1】 求单 位阶 跃 函数 1(t )的 象函 数 。 解: 在自 动 控制 系统 中 ,单 位阶 跃 函数 相当 于一 个 突加 作用 信 号, 常常 用 来描 述恒 值控 制 系统 的给 定量 或 固定 作用 的 扰动 量。 0  (t<0) 设函 数 1ε(t )=

1   (0≤t ≤ε) ε 1  (t>ε)

・1 4・

如图 2. 1 (a ) 所示 。 单位 阶跃 函数 1(t )定义 式为 1 (t )=l i m 1ε(t ) ε→ 0

1 (t )=

0  (t<0 ) 1  (t ≥0 )

如图 2. 1 (b) 所示 。 所以 ,由 拉 氏变 换定 义 式 (2. 1) 有 ∞

F(s ) = L [1(t )] =

e ∫ 1×e dt=- 1 s -st





-st

= 0

1 s

(2 . 2)

【例 2. 2】 求单 位脉 冲 函数 δ(t )的 象函 数 。 解: 在自 动 控制 系统 中 ,单 位脉 冲 函数 是一 个瞬 时作 用的 冲 击信 号, 常 常用 来描 述 短时 冲击 作用 的扰 动量 。 0  (t<0) 设函 数 δε(t )=

1   (0<t<ε) ε

图2 .1 单位 阶跃 函数

1  (t>ε)

(a)1ε(t ) (b)1(t )

如图 2. 2 (a ) 所示 。 δ (t )函 数 的特 点是 ε ∞

∫ δ(t)dt=1 ε



单位 脉冲 函 数 δ (t )定义 式为 δ (t )=l i m δε(t ) ε→ 0

如图 2. 2 (b ) 所示 。 δ (t )在 t <0和 t>0时 都等 于 0,在 t=0时 , δ (t ) 由 0→∞ ,又 由 ∞→0 , 但 对时 间的 积 分等 于 1 。 对其 进行 拉 氏变 换有 ∞

F(s )

L [δ(t )] =

∫ δ(t)e dt -st



=l i m ε→ 0

=l i m ε→ 0

ε



∫δ(t)e dt+∫ δ(t)e dt -st

-st

ε

ε



ε

ε



ε

∫δ(t)е dt= lim ∫ εe dt -st

ε

ε→ 0



1 =l i m - e-st ε→ 0 εs



ε

-st



1-e-εs =l i m =1 ε→ 0 εs (2. 3 )

图 2.2  单位脉冲函数 (a )δε(t )  (b)δ(t )

【例 2. 3】 求单 位斜 坡 函数 的象 函 数。 解: 在自 动 控制 系统 中 ,单 位斜 坡 函数 是一 个随 时 间作 均匀 变 化的 信号 , 是最 简单 的一 种 随时 间变 化信 号 ,常 常用 作 随动 系统 的 典型 输入 信号 。 单位 斜坡 函 数的 定义 式 为 r ( t )=

t    t ≥0 0   t<0

对其 进行 拉 氏变 换有 ・ 15・



              F(s )

L [t ]=

∫ te dt -st



-st

e ∞ 1 =t + -s 0 s =



∫ e dt -s t



1 -1 ∞ -st -st 1 e de = 2 s s 0 s



(2 . 4)

-αt

【例 2. 4】 求指 数函 数 e 的象 函数 。 解: 由拉 氏 变换 定义 式 有 ∞

∫e

-αt -st

                 F(s )

e dt







∫e

-(s+α)t

dt=





-1 -(s+α)t e s+α





1 s+α

(2 . 5)

【例 2. 5】 求余 弦函 数 c o sωt 的 象 函数 。 解: 由拉 氏 变换 定义 式 有 ∞



∫ cosωte dt= ∫ -st

                F(s )



= =

1 2







1 jωt (e +e-jωt)e-std t 2

∫ e e dt+∫ e jωt -st



-jωt -st

e d t



1 s 1 1 = 2 + 2 2 s+j ω s-j ω s +ω

(2 . 6)

在实 际工 程 中, 一般 是 把常 用函 数 的原 函数 和象 函 数列 成对 照 表的 形式 , 通过 查表 ,就 能 获得 原函 数或 象 函数 。常 用 函数 的拉 氏 变换 对照 表见 表 2. 1。

2 .1 . 2 拉普 拉斯变换运 算定理 在实 际工 作 中, 一般 很 少直 接使 用 定义 式来 进行 拉 氏变 换, 常 常用 拉氏 变 换运 算定 理进 行 拉氏 变换 。这 些 定理 都可 经 过定 义式 加 以严 格证 明 ,现 分别 将 结论 叙述 如 下。 表 2.1 常用 函数拉 氏变 换对照 表 序号

原 函数 f (t )

象函数 F(s )



δ(t )





1(t )

1 s



e-αt

1 s+α



n t

n ! n+1 s



证明 参见 参考文 献 1。

・1 6・



t e-αt

1 (s+α)2

・ 17・

续表 序号

原 函数 f (t )

象函数 F(s ) n ! (s+α)n+1



n -αt t e



s i nωt

ω 2 s +ω2



c o s ωt

s 2 s +ω2



1 (e-αt -e-βt) β-α

1 (s+α) (s+β)

10

1 (βe-βt-αe-αt) β-α

s (s+α) (s+β)

11

1 (1-e-αt) α

1 s(s+α)

1 1 1+ (βe-αt-αe-βt) α-β αβ

12

1 s(s+α) (s+β)

13

e-αts i nωt

ω (s+α)2 +ω2

14

e-αtco sωt

s+α (s+α)2 +ω2

15

1 (e-αt +αt-1) α2

1 2 s (s+α)

ωn

e-ζωnts i nωn 1-ζ

16

ω2 n

1-ζ2t



-1 -ζωnt e s i n(ωn 2 1-ζ

17

18

s (0<ζ<1) 2 s +2ζ ωns+ω2n

19

1-ζ ζ

ω2 n



e-ζωnts i n(ωn 1-ζ2t+φ) 2 1-ζ 1 1 + e-αts i n(ωt-φ) α2 +ω2 α2 +ω2

1-

(0<ζ<1)

2 1-ζ t-φ)



φ=a r c t a n



s +2ζ ωns+ωn



s(s +2ζωns+ω2 ) n

ω φ=a r c t a n -α



(0<ζ<1)

1 s[ (s+α)2 +ω2]

1 .叠加 定理 几个 函数 的 代数 和的 拉 氏变 换等 于 几个 函数 拉氏 变 换的 代数 和 ,即 L [f t )±f t )±f t )]=L [f t )]±L [f t )]±L [f t )] 1( 2( 3( 1( 2( 3(

(2 . 7)

2 .比例 定理 K倍 原函 数的 拉 氏变 换等 于 原函 数拉 氏变 换 的 K倍 ,即 L [Kf (t )] =KL [f(t )]

(2 . 8)

L [f ′ (t )] =s F(s ) -f(0)

(2 . 9)

3 .微分 定理 在零 初始 条 件下 ・1 8・





L [f(t )]=sF(s ) n 上式 表明 , 在零 初始 条 件下 ,原 函 数的 n阶 导数 的 拉氏 变换 等 于其 象函 数 乘以 s 。 微分 定

理可 以将 复杂 的 微分 运算 转 换成 代数 运 算, 因而 微分 定 理是 一个 十 分重 要的 运 算定 理。 4 .积分 定理 f (t ) dt ∫ F(s ) + f (t )dt = ∫ s s



t=0

( 2. 1 0)

在零 初始 条 件下 L

∫ …∫ f (t )(d t )n n

F(s ) = n s n

上式 表明 , 在零 初始 条 件下 ,原 函 数的 n重 积分 的 拉氏 变换 等 于其 象函 数 除以 s。 积分 定 理可 以将 复杂 的 积分 运算 转 换成 代数 运 算, 它是 微分 运 算的 逆运 算 ,与 微分 定 理一 样, 是十 分 重要 的运 算定 理 。 5 .位移 定理 - αt

L [e f (t )]=F(s+α )

( 2. 1 1)

-αt

上式 表明 , 原函 数 f (t ) 乘 以因 子 e 的象 函数 是 将 F(s ) 在 s平面 移位 α, 即只 需 将F(s ) 中的 s用 s+α代 替 。 6 .延迟 定理 -s τ

L [f (t-τ )]=e F(s ) f (t-τ) 是原 函数 f (t ) 在 时间 上延 迟 τ的 延迟 函 数, f (t-τ )与 f (t ) 的关 系 如图 2. 3所 示。 上式 表明 , 当原 函数 f (t )延 迟时 间 τ ,成 为 f (t-τ)时 , 相 应 的 -sτ

象函 数是 将 f (t )的象 函数 F(s )乘以 因 子 e 。 7 .相似 定理 L f

t α

=αF(s )

(2 .1 2)

上式 表明 , 当原 函数 f (t ) 的自 变 量 t变化 为

t 时, 则 它 所 对 应 α

图2 .3 延迟 函数

的象 函数 F(s ) 及 变 量 s都将 成比 例 地变 化 α倍 。 8 .初值 定理 l i mf (t ) =l i ms F(s ) t →0

( 2. 1 3)

s→ ∞

原函 数 f (t ) 在 t=0时的 数 值即 初 始值 ,可 以 通过 象 函数 乘以 s后 , 再 取 s → ∞ 的 极限 来 求取 。 9 .终值 定理 l i mf (t ) =l i ms F(s ) t→ ∞

( 2. 1 4)

s→ 0

原函 数 f (t )在 t → ∞时 的数 值即 终 值或 稳 态值 ,可 以 通 过 象 函数 F(s ) 乘 以 s后 , 再 取 s →0的 极限 来 求取 。 由于 终值 定 理不 需要 知 道 f (t ) 的 具体 形 式, 只要 有 其象 函数 就 能求 取 其 稳 态值 , 在分 析 ・ 19・

系统 的稳 态性 能 时有 很多 应 用, 因此 , 终值 定理 也是 一 个常 用的 运 算定 理。 拉氏 变换 定 理使 拉氏 变 换应 用更 为 方便 。表 2. 2是 拉氏 变换 的主 要 运算 定理 一 览表 。 表 2.2 拉 普拉斯 变换 主要运 算定理 名   称

公   式



叠 加定 理

L [f (t )±f (t )±f (t )]=L [f (t )]±L [f (t )]±L [f (t )] 1 2 3 1 2 3



比 例定 理

L [Kf (t )] =KL [f (t )]



微 分定 理

n n L [f (t )] =s F(s )



积 分定 理



…∫ f (t )(dt ) ∫





F(s ) n s





位 移定 理

L [e-αtf(t )] =F(s+α)



延 迟定 理

L [f(t-τ)] =e-sτF (s )



相 似定 理



初 值定 理



终 值定 理





t α

=αF(s )

l i mf (t ) =l i ms F(s ) t→ 0

s→ ∞

l i mf (t ) =l i ms F(s ) t →∞

s →0

2 .1 . 3 拉普 拉斯逆变换 在实 际中 常 常需 要由 象 函数 F(s ) 去 求取 原 函数 f (t ), 这种 运算 是 拉氏 变换 的 逆运 算, 称 为拉 氏逆 变换 。 拉氏 逆变 换 可表 示为 -1

f (t )=L [F(s )] 由于 原函 数 和象 函数 是 一一 对 应 的 ,所 以 拉 氏 变 换 和 逆 变换 也 是 一 一 对 应 的。 实 际 应 用 中, 一般 不通 过 运算 式来 进 行逆 变换 , 而是 通过 查表 来 求原 函数 。 在实 际系 统 中常 遇到 的象 函 数是 形如 下式 的 s的有 理 分式 m m -1 s +b s +… +b s+b B(s ) b m m -1 1 0 F(s )= = n n -1 A(s ) s +an-1s +… +a s +a 1 0

这种 形式 的原 函 数不 能直 接由 拉 氏变 换对 照 表中 查出 , 因此 ,需 要将 F( s ) 分解 成一 些 简单 分 式之 和, 而这 些 分 式 的 原 函 数 可 以 直 接 由查 表 得 到 , 所 求 原 函 数 就 等 于 各 简 单 分 式 原 函 数 之和 。 分解 方法 一 般采 用部 分 分式 展开 法 ,首 先求 出分 母 A(s )=0的 根 p ,p ,… , p 。则 1 2 n 可以 写成 如下 形 式 B(s ) B(s ) F(s )= = A(s ) (s-p ) ( s - p … (s-p 1 2) n) ・2 0・

B(s ) A(s )

上式 展开 为 部分 分式 c c c B(s ) 1 2 n F(s )= = + +… + A(s ) s-p s - p s -p 1 2 n 式中 ,c ,c , …, c 为待 定系 数 。求 出待 定 系 数 ,就 得 到 一 些简 单 分式 , 查表 就 能 求 出原 函 1 2 n 数。 对于 低阶 系 统, 可以 直 接用 通分 的 方法 来求 待定 系 数。

2 .1 . 4 拉普 拉斯变换应 用举例 拉氏 变换 主 要 运 用 于 对 系 统 进 行 具 体 时 域 分 析 。 下 面 通 过 几 个 例 子 来 介 绍 拉 氏 变 换 的 应用 。 【例 2. 6】 求典 型一 阶 系统 的单 位 阶跃 响应 。 典型 一阶 系 统的 微分 方 程如 下: dc (t ) T +c (t )=r (t ) dt

( 2. 1 5)

上式 中, r (t ) 是系 统的 输 入信 号, c ( t ) 是系 统的 输 出信 号, T是 时间 常 数, 设初 始条 件 为零 。 解: 对微 分 方程 两边 进 行拉 氏变 换 得 T s C(s )+C(s )=R(s ) R(s ) C(s )= Ts+1 1 由于 输入 为 单位 阶跃 信 号, 即 r (t )=1(t ),则 R(s )= ,代入 上式 得 s 1 1 C(s ) = Ts+1s 将其 分解 为 部分 分式 之 和 c c 1 2 C(s ) = + s Ts+1 用待 定系 数 法求 出 c =1, c =-T, 代入 上 式得 1 2 1 T 1 1 C(s ) = - = - s Ts+1 s 1 s+ T 对上 式进 行 拉氏 逆变 换 ,查 表可 得 -



c (t ) =1-e T

( 2. 1 6)

【例 2. 7】 求典 型一 阶 系统 的单 位 斜坡 响应 。 典型 一阶 系 统的 微分 方 程是 : d c (t ) T +c (t ) =r (t ) dt

( 2. 1 7)

解: 对上 式 进行 拉氏 变 换得 Ts C(s ) +C(s ) =R(s ) R(s ) C(s ) = Ts+1 ・ 21・

1 由于 输入 是 单位 斜坡 信 号, 即 r (t ) =t , 则 R(s ) = 2, 将 它代 入上 式 得 s 1 1 C(s )= 2 T s+1 s 按部 分分 式 展开 有 c c 1 1 c 1 2 3 C(s )= =2 + + 2 Ts+1 s s+1 s s T 应用 待定 系 数法 ,可 求 得待 定系 数 c =1 ,c =-T, c =T2。 1 2 3 将待 定系 数 代入 上式 中 得 2

1 -T T C(s )= 2 + + s Ts+1 s 对上 式进 行 拉氏 逆变 换 ,查 表可 得 t

c (t )=t-T+Te- T

( 2. 1 8)

【例 2. 8】 求二 阶系 统 的单 位阶 跃 响应 (设 0<ξ<1)。 设二 阶系 统 的微 分方 程 如下 : 2



2 d c (t ) d c (t ) +2Tξ +c (t )=r (t ) 2 dt d t

( 2. 1 9)

解: 对上 式 进行 拉氏 变 换得 2 2

TsC(s ) +2Tξ s C(s ) +C(s ) =R(s ) 1 并将 输入 R(s ) = 代入 上 式得 s 1 2 2 TsC(s ) +2Tξ s C(s ) +C(s ) = s 则 ω2n 1 1 1 C(s ) = 2 2 =2 2 T s+2 Tξ s+1 s s +2ξ ωns+ωn s

( 2. 2 0)

上式 中 1 ωn = T 查表 可得 -ξωnt

      c (t ) =1-e

c o s ωdt-

-ξω t n



- ξω nt

e 2 1-ξ

=1-e-ξωnt (c o s ωdt+ =1-

ξ

s i nωdt

ξ s i nωdt ) 2 1-ξ 2

1-ξ s i n ωdt +a r c t a n ξ 1-ξ 2

( 2. 2 1)

上面 三个 例 子 中 , 对 典 型 一 阶 和 二 阶 系 统 所 进 行 的 分 析 方 法 对 一 般 的 系 统 也 具 有 普 遍 意义 。 ・2 2・

2.2 自动控制系统 数学模 型的建立 分析 研究 一 个自 动控 制 系统 ,除 了 对系 统进 行定 性 分析 外, 还 必须 进行 定 量分 析, 进而 找 出改 善系 统稳 态 和动 态性 能 的具 体方 法 。自 动控 制理 论 在方 法上 是 先把 具体 的 系统 抽象 成数 学 模型 ,然 后以 数 学模 型为 对 象, 应用 控 制理 论所 提供 的 方法 去分 析 它的 性能 和 研究 改进 性能 的 途径 。在 这个 基 础上 ,应 用 所得 结论 去 指导 对实 际系 统 的分 析和 改 进。 因此 , 建立 数学 模型 是 分析 和研 究自 动 控制 系统 的 基础 。 自动 控制 系 统的 数学 模 型是 根据 系 统的 动态 特性 , 即通 过决 定 系统 特征 的 物理 定律 ,如 机 械、 电气 、热 力 、液 压、 气 动等 方面 的 基本 定律 而写 成 的, 它代 表 系统 在运 动 过程 中各 变量 之 间的 相互 关系 , 既定 性又 定 量地 描述 了 整个 系统 的动 态 过程 。经 典 控制 理论 中 常用 的数 学模 型 是动 态微 分方 程 、传 递函 数 和系 统方 框 图。

2 .2 . 1 动态 微分方程 建立 数学 模 型的 目的 在 于确 定输 出 量与 输入 量之 间 的函 数关 系 ,而 描述 系 统输 出和 输入 之 间关 系的 最直 接 的数 学方 法 就是 列写 系 统的 动态 微分 方 程。 微分 方 程是 连续 系 统最 基本 的数 学 模型 。 建立 系统 微 分方 程的 方 法有 两种 : 一种 是机 理分 析 法, 这种 方 法是 根据 各 环节 所遵 循的 物 理规 律 (如 力学 、运 动 学、 电磁 学 、热 学等 ) 来 编写 ; 另 一 种 是 实 验辨 识 法, 这种 方 法 是 根 据实 验数 据进 行 整理 编写 。 在实 际工 作 中, 这两 种方 法 是相 辅相 成 的。 一般 来 说, 对于 简单 的 环节 或装 置, 多 用理 论 推导 ;而 对 于 复 杂 的 装 置, 往 往 因 涉 及的 因 素 较 多 ,而 采 用 实 验 辨 识 法。 由于 机理 分 析法 是基 本 的、 常用 的 方法 ,所 以本 书 主要 讨论 这 种方 法。 应用 机理 分 析法 建立 微 分方 程的 一 般步 骤是 : ① 对系 统 进行 定性 分 析, 确定 系统 的 输入 量和 输 出量 。 ② 从输 入 量开 始, 根 据各 元件 或环 节 所遵 循的 物 理规 律, 列 写它 们原 始的 微 分方 程。 ③ 消去 中 间变 量, 求 取一 个只 含有 系 统输 入量 和 输出 量的 系 统微 分方 程。 ④ 整理 方 程成 为标 准 形式 ,即 将与 输 入量 相 关 各 项 放在 等 号 右 边, 与 输 出 量 相 关 各 项 放 在等 号左 边, 各 导数 项按 降 幂排 列, 并 将方 程中 的系 数 化成 具有 一 定物 理意 义 的表 示形 式。 下面 通过 几 个例 子进 一 步说 明建 立 系统 微分 方程 的 步骤 。 【例 2. 9】 列写 图 2 . 4所示 RL C串 联电 路 的微 分方 程 。 解: (1) 确 定输 入 和输 出量 。 网络 的输 入 量为 电压 ur(t ),输 出 量为 电压 uC (t ) (2 ) 根 据电 路理 论 ,列 出原 始 微分 方程 。 di (t ) ur(t )=L +u t )+Ri (t ) C( dt

(2 . 2 2)

duC(t ) i (t ) =C dt

(2 . 2 3)

(3 ) 将 式 (2 . 23) 代入 式 (2 .2 2 )得

图 2. 4 RLC串联 电路

・ 23・



duC(t ) duC (t ) ur(t )=L C +u (t ) +RC C dt d2t (4 ) 整 理为 标准 形 式。 2 d uC(t ) d uC (t ) L C +RC +uC (t ) =ur(t ) 2 d t dt

( 2. 2 4)

这就 是图 2. 4所 示 RL C串联 电 路的 数学 模 型。 【例 2. 1 0】 列 写 直流 调速 系 统中 直流 电动 机 所满 足的 微 分方 程。 解: 电枢 控 制的 直流 电 动 机 是 控 制 系 统 中 常 用 的 执 行 机 构 或控 制对 象, 当 电枢 电 压 变 化 时 , 其 转 速 以 及 角 位 移 也 产 生 相 应的 变化 。 (1 ) 确 定输 入量 和 输出 量。 直流 电动 机 的输 入 量是 电枢 电 压 ua, 输 出 量 是 电 动 机的 转 速 n。 (2 ) 列 写原 始微 分 方程 。 电动 机的 动 态 方 程 由 电 枢 回路 的 动态 方程 和转 动 部分 的机 械 动态 方程 所 决定 。 电枢 回路 的 微分 方程 : 由图 2. 5可写 出 电枢 电压 平 衡方 程 ua =i aR a +L a 式中 ,



di a +e a d t

( 2 . 25)

图 2.5 直 流电动机 调 速系统 示意图

为电 动机 电 枢回 路电 流 ,单 位 A;

Ra 为 电动 机 电枢 回路 电阻 , 单位 Ω; La 为 电动 机电 枢 回路 电感 ,单 位 H; e a 为电 动 机电 枢反 电 动势 ,单 位 V。 因为 电枢 回 路的 反电 动 势与 电动 机 的转 速成 正比 , 因而 e =Cen a

( 2. 2 6)

-1

式中 ,



为 电动 机 电势 常数 ,单 位 V/ r ・ mi n ;

n为 电 动机 转速 , 单位 r / mi n。 因此 式 (2 .2 5) 可 改写 为 u =i R +La a a a

d i a +C n d t e

( 2. 2 7)

电动 机的 机 械动 态方 程 Te -TL =JG 式中 ,



dn d t

( 2. 2 8)

为 电动 机的 电 磁转 矩, 单 位 N・m;

TL 为 电动 机 的负 载力 矩, 单 位 N・m; J 为 电动 机转 速 惯量 ,单 位 N・ m2。 G 由于 电动 机 的电 磁转 矩 与电 枢电 流 成正 比, 因而 Te =CTi a 式中 ,CT 为 电动 机 转矩 常数 , 单位 N・ m/ A。 ・2 4・

( 2. 2 9)

(3 ) 消 去中 间变 量 ,得 Tm Ta

2 Ra dTL d n dn 1 +Tm +n= ua - T +T 2 dt Ce CeCT a dt L d t

( 2. 3 0)

式中 ,Tm 为 电动 机 的机 电时 间 常数 JGRa Tm = CeCT  Ta 为 电枢 回路 的 电磁 时间 常 数 La Ta = Ra 若上 式中 , 不考 虑电 动 机的 负载 转 矩, 即 TL =0,可 简化 成 2

Tm Ta

dn dn 1 +Tm +n= ua 2 dt Ce d t

( 2. 3 1)

这就 是直 流 调速 系统 中 直流 电动 机 的转 速与 电枢 电 压之 间应 满 足的 微分 方 程。 实际 应用 中 ,由 于直 流 电动 机的 电 枢电 感一 般较 小 ,当 系统 要 求不 高时 , 为了 简化 系统 分 析, 可认 为 La≈ 0,则 Ta≈0。 此时 ,直 流 电动 机的 微分 方 程可 简化 为 Tm

dn 1 +n= ua dt Ce

( 2. 3 2)

【例 2 .1 1】 图 2 .6所 示为 一具 有 质量 、弹 簧 、阻 尼器 的 机械 位移 系统 。 试写 出质 量 体 m 在 外力 F(t ) 作 用下 ,位 移 x (t ) 的 运动 方程。 2 2 解: 质量 体 m 的加 速度 为 d x (t )/ dt , 由牛 顿第 二 运动 定律 有 2

dx (t ) m =F(t )-F1(t )-F2(t ) 2 dt

(2 . 33)

式中 ,F1(t ) 是 阻尼 器 的 阻 尼 力 , 其 方 向 与 运 动 方向 相 反, 大 小 与 运 动 速 度

d x (t ) 和 阻尼 器的 阻 尼系 数 f成正 比, 即 dt dx (t ) F1(t )=f dt

(2 . 34)

F2(t ) 为 弹簧 的 弹 性 力 ,其 方 向 也 与运 动 方 向 相 反, 大 小 与 运 动 的 位 移 和 弹簧 的弹 性系 数 K成 正 比, 即 F2(t )=Kx (t )

(2 . 35)

将 F1(t ) 和 F2(t ) 代 入式 (2. 3 3 ) 并 整理 成 标准 形 式, 即得 该 系 统 微分 方

图 2.6 机械 位移 系统示 意图

程为 m

d2x (t ) dx (t ) +f +Kx (t )=F(t ) 2 dt dt

( 2. 3 6)

【例 2. 1 2】 写 出 图 2 .7所 示 直流 调速 系统 的 微分 方程 。 解: 通过 分 析系 统, 确定 系 统的 输入 量 是给 定电 压 ug, 输 出量 是电 动机 的 转速 n, 系统 可 分为 比较 环节 、 比例 放大 环 节、 功率 放 大环 节、 控制 对 象和 反馈 环 节。 各环 节的 微 分方 程如 下 : (1 ) 比 较环 节和 放 大环 节由 比 例调 节器 组 成。 在 R01 =R02时 , 输入 量与 输 出量 的关 系如 下 ・ 25・

图 2. 7 直 流调速 系统 示意图

uK =K1 (ug -uf)

( 2. 3 7)

式中 ,K1 是 比例 调 节器 的比 例系 数 ,K1 =R12 / R01。 (2 ) 功 率放 大环 节 是晶 闸管 整 流装 置, 输 入量 是控 制 电压 uK , 输出 量 是 整 流电 压 ud。 当 不考 虑可 控整 流 电路 的时 间 滞后 和非 线 性因 素时 ,其 关 系为 ud =KSuK

( 2. 3 8)

式中 ,KS 是 整流 电 路的 放大 系 数。 (3 ) 控 制对 象是 直 流电 动机 。 输入 量 是电 枢电 压 也是 整 流 电 压 ud, 输 出量 是 电 动 机的 转 速 n, 其关 系 为 2

Tm Ta

dn dn 1 +Tm +n= ud 2 dt Ce d t

(4 ) 反 馈环 节是 直 流测 速发 电 机和 电位 器 ,其 输入 量是 电 动机 的转 速 n,输 出 量是 反馈 电 压 uf,关 系如 下 uf=αn

( 2. 3 9)

式中 ,α是反 馈电 压与 转 速之 间的 比 例系 数。 以上 各式 消 去中 间变 量, 并 整 理 成 标 准 形 式, 调 速 系 统以 ug 为 输 入量 , n为输 出 量 的 微 分方 程为 Tm Ta 若令

2 K1KS K1KSα d n dn +Tm + 1+ n= u 2 dt Ce g Ce d t

K1KSα =K,代 入上 式得 Ce Tm Ta

2 d n dn 1 +Tm +(1+K)n= Kug 2 d t α d t

( 2. 4 0)

2 .2 . 2 传递 函数 建立 数学 模 型的 目的 是 为了 对系 统 进行 性能 分析 。 分析 自动 控 制系 统最 直 接的 方法 是求 解 微分 方程 ,求 得 被控 量在 动 态过 程中 的 时间 函数 ,然 后 根据 时间 函 数的 曲线 对 系统 性能 进行 分 析。 求解 的方 法 有经 典法 、 拉氏 变换 法 等。 拉氏 变换 法 是求 解微 分 方程 的简 便 方法 ,当 采用 这 一方 法时 , 微分 方程 的 求解 就成 为象 函 ・2 6・

数的 代数 方程 和 查表 求解 , 使计 算大 为 简化 。更 重要 的 是, 采用 拉 氏变 换法 能 把以 线性 微分 方 程描 述的 数学 模 型转 换成 复 数域 中代 数 形式 的数 学模 型 — —— 传递 函 数。 传递 函 数不 仅可 以表 征 系统 的性 能, 而 且可 以用 来 分析 系统 的 结构 和参 数变 化 对系 统性 能 的影 响。 经 典控 制理 论中 应 用最 广泛 的频 率 特性 法和 根 轨迹 法就 是 以传 递函 数为 基 础建 立起 来 的, 传递 函 数是 经典 控制 理 论中 最基 本最 重 要的 概念 。 1 .传递 函数 的 定义 在零 初始 条 件下 ,系 统 的输 出量 的 拉氏 变换 式与 输 入量 的拉 氏 变换 式之 比 ,即 输 出量 的拉 氏 变换 C(s ) 传 递函 数 G(s )= = 输 入量 的拉 氏 变换 R(s )

( 2. 4 1)

如果 系统 的 输入 量为 r (t ), 输出 量 为 c (t ),由 下述 微 分方 程描 述 n

a n

n-1

d d d c (t )+an-1 n-1c (t )+… +a c (t )+a c (t ) n 1 0 dt dt d t m

=b m

m -1

d d d r (t )+b r (t )+… +b r (t )+b r (t ) m -1 1 0 m m -1 d t dt d t

在零 初始 条 件下 ,对 上 式两 边进 行 拉氏 变换 ,得 n

n-1

           (a n s+a n-1s

+… +a1s+a (s ) 0) C

m m -1           = (b s +bm -1s +… +b s+b ) R(s ) m 1 0

于是 ,由 传 递函 数的 定 义有 m m -1 s +b s +… +b +b C(s ) b m m -1 1 0 G(s )= = n n -1 R(s ) ans +a s +… +a s + a n -1 1 0

( 2. 4 2)

2 .传递 函数 的 性质 ① 传递 函 数与 微分 方 程具 有相 通 性, 只要 把 系统 或元 件 微 分 方 程 中 各 阶导 数 用 相 应阶 次 的复 变量 s替 代, 就很 容 易求 得系 统 或元 件的 传 递函 数。 同 时, 传递 函数 与 微分 方程 具 有一 一 对应 关系 ,确 定 的微 分方 程 只有 惟一 的 传递 函数 和它 对 应。 ② 传递 函数 是 复变 量 s的有 理真 分 式, 具有 复 变函 数的 所 有性 质。 式 (2 . 4 2) 中 ,m≤ n, 系数 均为 实数 , 它们 是由 组 成系 统的 元 件或 参数 构成 , 而传 递函 数 完全 取决 于 其系 数, 所以 传 递函 数只 与系 统 本身 内部 结 构和 参数 有 关, 而与 输入 量 、扰 动量 等 外部 因素 无 关, 它代 表了 系 统的 固有 特性 , 是一 种用 系 统参 数来 表 示输 入输 出之 间 关系 的数 学 模型 ,称 为 系统 的复 数域 模 型。 ③ 传递 函 数是 一种 运 算函 数。 由 传递 函 数 定 义 式 变 换 可得 , C(s )=R(s )G(s ), 此 式 表 明,只要 已知 一 个系 统的 传递 函 数 G(s ), 则对 任 意一 个输 入量 r (t ), 只 要用 其象 函数 R(s )乘 以 G(s ), 就可 得输 出量 的 象函 数 C(s ), 再经 拉 氏逆 变换 , 即可 得输 出量 c (t )。

2 .2 . 3 典型 环节的传递 函数 一个 系统 是 由许 多环 节 组合 而成 的 ,虽 然各 种环 节 具体 结构 的 作用 原理 是 多种 多样 的, 但 是抛 开其 具体 结 构和 物理 特 点, 许多 环 节的 动态 特性 和 传递 函数 是 具有 共性 的 。现 按照 环节 传 递函 数的 异同 , 归纳 为几 种 典型 环节 。 掌握 这些 典型 环 节的 特点 , 可以 更方 便 地分 析复 杂系 统 内部 各环 节间 的 联系 。这 些 典型 环节 是 :比 例环 节、 积 分环 节、 微 分环 节、 惯 性环 节、 振荡 环 ・ 27・

节和 延迟 环节 。 现分 别介 绍 如下 。 1 .比例 环节 比例 环节 的 特点 是: 输 出量 与输 入 量之 间的 关系 是 一种 固定 的 比例 关系 , 也就 是输 出量 能 无失 真、 无滞 后 地按 一定 比 例复 现输 入 量。 比例 环节 的 微分 方程 是 c (t )=Kr (t )

( 2. 4 3)

比例 环节 的 传递 函数 是 G( s )=K

( 2 . 44)

比例 环节 的 单位 阶跃 响 应: 当r (t )=1时 , c (t )=K, 如图 2 .8所 示。 比例 环节 是 自动 控 制系 统 中 使 用 最 多 的 一 种 , 例 如 电 子 放 大器 、 齿 轮 减 速 器、 杠 杆、 弹 簧、 电 阻 、 质 量 等, 如 图 2 .9 图 2.8 比 例环节的

所示 。 这一 环节 的 输入 量和 输 出量 的关 系 可以 用 图 2 .1 0所 示的 方

单位 阶跃响 应

框图 来表 示。 方 框图 两端 的 箭头 表示 输 入量 和输 出量 , 方框 中表 明 了该 环节 的 传递 函数 K。

图 2. 9 比 例环 节实例

2 .积分 环节 积分 环节 的 特点 是: 输 出量 与输 入 量 的 积 分 成 正 比 例 , 即 输 出量 取决 于输 入量 对 时间 的积 累 过程 。 图 2.1 0 比 例环节

积分 环节 的 微分 方程 是 c (t )=

1 1 r (t )dt= K r (t )dt    K = T T





功能框 图

(2. 45)

积分 环节 的 传递 函数 是 1 K G(s )= = Ts s 积分 环节 的 单位 阶跃 响 应: ・2 8・

( 2. 4 6)

1 当r (t )=1时 ,c (t )= t ,如 图 2. 11所 示。 T 积分 环节 也 是自 动控 制 系统 中最 常 见的 环节 之一 , 凡是 输出 量 对输 入量 具 有贮 存和 积累 特 点的 元件 一般 都 含有 积分 环 节, 例如 机 械运 动中 位移 与 转速 、转 速 与转 矩、 速 度与 加速 度、 电 容的 电压 与电 流 、水 箱的 水 位与 水流 量 等。 下面 介绍 几 个常 见的 积 分环 节。 (1 ) 电 动机 电动 机转 速 和转 矩、 角 位移 和转 速 都是 积分 关系 。 当不 考虑 负 载转 矩时 , 电动 机的 转 矩与 转速 的关 系如 下 dω(t ) d n(t ) T(t )=J =J G d t dt

(2 . 4 7)

图 2. 11 积分 环节 的单位 阶跃响 应

对上 式进 行 拉氏 变换 得 N(s ) 1 = T(s ) J G s 而电 动机 的 角位 移与 转 速关 系如 下 d θ (t ) 2π =ω(t )= n (t ) d t 6 0

( 2. 4 8)

对上 式进 行 拉氏 变换 可 得 θ (s ) 2π1 = N(s ) 6 0s (2 ) 电 容电 路 电容 两端 的 电压 和电 流 是积 分关 系 。 电容 的电 量



q (t ) = CuC(t )= i dt

对上 式进 行 拉氏 变换 可 得 UC (s ) 1 = I (s ) Cs (3 ) 积 分电 路 输出 电压 和 输入 电压 是 积分 关系 。 由电 子学 知 识可 知 u (t )= O

-1 u(t )dt RC i



对上 式进 行 拉氏 变换 得 Uo(s ) -1 1 = =- Ui(s ) RCs Ts 式中 ,T为积 分时 间常 数 ,T=RC。 3 .微分 环节 微分 环节 的 特点 是: 输 出量 与输 入 量的 微分 成正 比 例, 即输 出 量与 输入 量 无关 而与 输入 量 的变 化率 正比 例 。 ・ 29・

图2 .12  积分 环节实 例

微分 环节 的 微分 方程 dr (t ) c (t ) =τ dt

( 2. 4 9)

G(s ) =τ s

( 2. 5 0)

微分 环节 的 传递 函数 微分 环节 的 单位 阶跃 响 应: dr (t ) 当输 入 r (t ) =1时 ,c (t ) =τ =τ δ(t ), 如图 2 .1 3所 示。 dt

图 2.1 3 微 分环 节的单 位阶跃 响应

微分 环节 输 入量 与输 出 量的 关系 与 积分 环节 恰恰 相 反, 将积 分 环节 的输 入 与输 出相 对换 就 是微 分环 节, 例 如速 度与 加 速度 、位 移 与速 度等 。下 面 通过 两个 实 例来 加以 说 明。 (1 ) 齿 条齿 轮传 动 齿轮 的角 速 度与 齿条 的 位移 是微 分 关系 。以 齿条 的 直线 位移 为 输入 ,齿 轮 的角 速度 为输 出 时有 d x (t )1 ω(t )= dt r

( 2. 5 1)

Ω(s ) 1 = s X(s ) r

( 2. 5 2)

对上 式进 行 拉氏 变换 可 得

(2 ) 测 速发 电机 输出 电压 与 转轴 转角 是 微分 关系 。 测速 发 电机 的输 出 电压 为 uc(t ),转 轴 角速 度 为 ω(t ), dθ (t ) 而 ω(t ) = 可得 d t ・3 0・

dθ (t ) uc(t ) =Kω(t ) =K dt

( 2. 5 3)

Uc(s ) =Ks θ (s )

( 2. 5 4)

对上 式进 行 拉氏 变换 可 得

4 .惯性 环节 惯性 环 节 的 特 点: 当 输 入 量 突 变 时 , 输 出 量 不 会 突 变, 只能 按指 数 规律 逐渐 变 化, 即具 有 惯性 。 惯性 环节 的 微分 方程 dc (t ) T +c (t ) =r (t ) dt

(2 .5 5)

式中 ,T为惯 性时 间常 数 。 图 2.14 微分 环节实 例

惯性 环节 的 传递 函数 1 G(s ) = 1+Ts

( 2. 5 6)

惯性 环节 的 单位 阶跃 响 应: 当r (t )=1时 c (t ) =1-e-t/T 自动 控制 系 统中 经常 含 有这 种环 节 ,这 种环 节含 有 一个 储 能 元 件 (如 储 存 磁 场 能 的 电感 、 储存 电场 能的 电 容、 储存 弹 性势 能 的 弹 簧 和 储 存动 能的 机 械负 载 等 ) 和 一 个 耗 能元 件 (如 电 阻、 阻尼 器等 )。下 面 通过 两个 实 例来 加以 说 明。 (1 ) 电 阻、 电容 电 路 如图 2. 15所示 。由 基 尔霍 夫定 律 有 u1(t )=Ri (t )+u t ) 2(

( 2 .5 7)

du2(t ) 将电 容的 电 流 i (t )=C 代 入上 式得 dt du2(t ) u1(t )=RC +u (t ) 2 d t

( 2 .5 8)

图2 .15  电阻、 电容 电路

对上 式进 行 拉氏 变换 , 并整 理得 U2( s ) 1 1 = = (T=RC) U1( s ) RCs+1 Ts+1

( 2. 5 9)

・ 31・

( 2) 弹簧 -阻尼 系统 如图 2. 16所示 。弹 簧 力 与 弹 簧 的 形 变 成 正 比, 即 弹 簧 力 f=K[x (t )-x i o ( t )],K为弹 簧 的弹 性系 数。 d xo(t ) 阻尼 器的 阻 力与 相对 速 度成 正比 , 即阻 尼 力 f=B , B为 粘 性阻 尼 系 d t 数。 dx (t ) o 由于 两力 相 等, 有 K [x (t ) -x (t )] =B i o dt 对上 式进 行 拉氏 变换 , 并整 理得

图 2. 16 弹簧 -

Xo(s ) K 1 B = =   T= K Xi (s ) Bs+K Ts+1

(2 .6 0)

阻尼系 统

5 .延迟 环节 延迟 环节 的 特点 是: 输 出量 与输 入 量变 化形 式完 全 相同 ,但 在 时间 上有 一 定的 滞后 。 延迟 环节 的 微分 方程 c (t )=r (t-τ) 延迟 环节 的 传递 函数 1 G(s )=e-τs = τs e

( 2. 6 1)

对于 延迟 时 间很 小的 延 迟环 节, 常 常将 它按 泰勒 级 数展 开, 并 略去 高次 项 ,得 如下 简化 的 传递 函数 1 1 G(s )= ≈ 2 3 s τ 2 τ 3 1+τ 1+τ s+ s + s 2! 3!

( 2. 6 2)

上式 表明 , 在延 迟时 间 很小 的情 况 下, 延迟 环节 可 近似 为一 个 小惯 性环 节 。 延迟 环节 的 单位 阶跃 响 应如 图 2 . 17所 示。 延迟 环节 在 工作 中 是经 常 遇 到 的, 例如 晶 闸 管 整流 电 路 中 ,控 制 电 压 与 整 流 输 出 有 时 间 上 的 延 迟; 工件 传 送 过 程 会 造 成 时 间 上 的 延 迟; 在 加 工 中, 加工 点和 检 测点 不在 一 处也 会 产 生 时间 上 的 延 迟。 下面 以轧 钢 机的 厚度 检 测环 节 为 例 来说 明 延 迟 时间 的产 生。 图 2. 1 8所 示为 轧钢 机 厚度 检测 环 节, 带钢 在 A 点轧 出时 ,厚 度 偏差 为 Δhb,这 一厚 度 偏 差 在 到 达

图 2. 17 延迟 环节 的单位 阶跃响 应

B点后 才 为测 厚仪 检 测到 。若 A点和 B点距 离 为 l , 带钢 运动 速 度为 v ,则 延迟 时 间为 τ=

1 v

而测 厚信 号 Δhc 与厚 差信 号 Δhb 之 间关 系为 Δhc =Δh t-τ ) b( 6 .振荡 环节 ・3 2・

图2 .18  延迟 环节实 例

振荡 环节 的 微分 方程 2

T2

dc (t ) d c (t ) +2T ξ +c (t ) =r (t ) 2 d t dt

振荡 环节 的 传递 函数 ω2n 1 G(s ) = 2 2 =2 2 T s +2T ξ s+1 s +2ξ ωns+ωn

( 2. 6 3)

1 式中 ,ωn = 。 T 振荡 环节 的 单位 阶跃 响 应: 当 ξ=0时 ,c (t ) =1-c o s ωnt , 即为 等幅 正 弦波 振荡 。 当 0<ξ<1时, c (t ) 为 减 幅振 荡。 c (t ) =1- 式中 ,ωd =ωn

e-ξωnt

s i n ωdt +a r c t a n 2 1-ξ

2 1-ξ ξ



1-ξ称为 阻 尼振 荡频 率。

振荡 环节 的 单位 阶跃 响 应曲 线如 图 2. 19所 示 。

图 2.1 9 振 荡环 节的单 位阶跃 响应

在自 动控 制 系统 中, 若 系统 中具 有 两个 不同 形式 的 储能 元件 , 而两 种元 件 中的 能量 又能 相 互交 换, 就可 能 在交 换和 储 存过 程中 出 现振 荡, 形成 振 荡环 节。 例如 ,前 面 介绍 的例 2. 9中 的机 械平 移 系统 中含 有 储存 弹性 势能 的 弹簧 和储 存 动能 的机 械 负载 ,而 这两 种 能量 能相 互 交 换 , 所 以 在 f<2 Km时 ,就 会 产 生 振 荡。 同 样 , 例 2 .1 1中 的 RL C串联 网络 , 由于 含有 储 存 磁 场 能的 电感 和 储 存 电 场 能 的 电容 , 而这 两种 能 量 也 能 相 互 交 换, 所以 在 R<2

L 时, 就 会产 生振 荡。 C

2 .2 . 4 系统 结构框图 一个 控制 系 统总 是由 很 多环 节组 合 而成 的。 从信 号 传递 的角 度 去看 ,可 以 把一 个系 统分 成 ・ 33・

若干 个环 节, 每 一个 环节 都 有对 应的 输 入量 、输 出量 以 及它 们的 传 递函 数。 为 了表 明每 一个 环 节在 系统 中的 作 用和 功能 , 在控 制工 程 中常 常采 用结 构 框图 。结 构 框图 是控 制 系统 数学 模型 的 图形 表示 方法 , 它可 以形 象 地描 述自 动 控制 系统 各环 节 之间 和各 作 用量 之间 的 相互 联系 ,具 有 简明 直观 、运 算 方便 的优 点 ,是 分析 控 制系 统的 一种 常 用方 法。 结构 框图 由 信号 线、 引出 点 、比 较点 和 功 能 框 组 成 ,它 们 的 形 状 如 图 2. 2 0所示 。 现分 别 介绍 如下 。 1 .信号 线 信号 线是 带 有 箭 头 的 直 线 ,箭 头 表 示 信 号 的 流 向 ,在 直 线 旁 标 记 信 号 的 象 函 数 ,如 图 2 . 20(a ) 所示 。 2 .引出 点 引出 点表 示 信号 引出 或 测量 的位 置 。从 同一 位置 引 出的 信号 在 数值 和性 质 上完 全相 同, 如 图 2. 20(b) 所示 。 3 .比较 点 比较 点表 示 多个 信号 在 此处 叠加 , 输出 量等 于输 入 量的 代数 和 。因 此在 信 号输 入处 要标 明 信号 的极 性, 如 图 2. 20(c ) 所示 。 4 .功能 框 功能 框表 示 一个 相对 独 立的 环节 对 信号 的影 响。 框 左边 的箭 头 处标 以输 入 量的 象函 数, 框 右边 的箭 头处 标 以输 出量 的 象函 数, 框 内为 这一 单元 的 传递 函数 。 输出 量等 于 输入 量与 传递 函 数的 乘积 ,即 C(s )=R(s )G(s ) 绘制 系统 结 构框 图时 , 首先 对系 统 进行 定性 分析 , 确定 系统 中 含有 的独 立 环节 或单 元, 分 别列 写各 环节 或 单元 的传 递 函数 ,并 将 其用 功能 框表 示 ;然 后按 照 信号 的传 递 方向 用信 号线 将 各功 能框 连接 起 来就 得到 系 统的 结构 框 图。

图 2.20 框 图的图 形符号 (a) 信 号线

(b) 引 出点

(c) 比 较 点

(d ) 功能 框

现以 直流 电 动机 为例 来 说明 系统 结 构框 图的 绘制 方 法。 直流 电动 机 的各 物理 量 之 间 的关 系 在 公 式 (2. 2 5) ~ (2 . 32) 已给 出 ,现 根据 这 些 关 系 式来 绘制 它的 结 构框 图。 (1 ) 电 枢回 路

・3 4・

ua =i R +La a a

di a +e dt a

对上 式进 行 拉氏 变换 得 Ua(s )=I s ) Ra +Las I s )+Ea(s ) a( a( 经整 理得 1 1 I s ) Ra Ra 1 a( = = = Ua(s )-Ea(s ) Las+Ra La Tas+1 s+1 Ra

( 2. 6 4)

式中 ,Ta 称 为电 磁时 间 常数 ,Ta =La / Ra。 (2 ) 电 磁转 矩 Te =CTi a 对上 式进 行 拉氏 变换 得 Te(s ) =CT I (s ) a

( 2. 6 5)

(3 ) 转 速与 转矩 Te -TL =JG

dn d t

对上 式进 行 拉氏 变换 并 整理 得 N(s ) 1 = Te(s )-TL(s ) J s G

( 2. 6 6)

(4 ) 反 电动 势 e =Cen a 对上 式进 行 拉氏 变换 得 N(s ) 1 = Ea(s ) Ce

( 2. 6 7)

根据 各量 之 间的 传递 关 系, 用信 号 线将 上述 四个 环 节连 接起 来 就得 电动 机 的结 构框 图, 如 图 2. 21所 示。

图 2.21  直流 电动机 结构框 图

2 .2 . 5 结构 框图的变换 法则 要利 用系 统 结构 框图 来 求系 统的 传 递函 数, 需要 将 复杂 的结 构 框图 进行 等 效变 换, 求其 等 效结 构框 图, 以 便简 化系 统 传递 函数 的 计算 。结 构框 图 等效 变换 的 原则 是变 换 后与 变换 前的 输 ・ 35・

入量 和输 出量 都 保持 不变 。 下面 介绍 结 构框 图变 换的 基 本法 则。 1 .串联 变换 法 则 环节 的串 联 是最 常见 的 一种 结构 形 式, 其特 点是 : 前一 个环 节 的输 出量 是 后一 个环 节的 输 入量 ,如 图 2. 22所 示。

图 2. 22 串 联变换

由图 2. 22得 C(s )=R(s )G1(s )G2(s ) 即 C(s ) G(s )= =G1(s )G2(s ) R(s )

( 2. 6 8)

由此 可知 , 两个 串联 的 环节 ,可 以 用一 个等 效环 节 去等 效, 等 效环 节的 传 递函 数为 各环 节 传递 函数 之积 。 这个 结论 可 以推 广到 n个环 节的 情况 。 2 .并联 变换 法 则 环节 并联 的 特点 是: 各 环节 的输 入 量 相 同 ,输 出 量 相 叠 加 (极 性相 同 相加 , 极 性 相 反 相 减), 如图 2. 2 3所示。

图 2. 23 并 联变换

由图 2. 23有 C(s )=R(s ) [G1(s )+G2(s )] 即 C(s ) G(s )= =G (s )+G2(s ) R(s ) 1

( 2. 6 9)

由此 可知 , 两个 并联 的 环节 ,可 以 用一 个环 节去 等 效, 等效 环 节的 传递 函 数为 各个 环节 传 递函 数之 代数 和 。这 个结 论 同样 可以 推 广到 n个 环节 并 联的 情况 。 3 .反馈 连接 变 换法 则 若输 出量 通 过一 个环 节 返回 到输 入 端形 成闭 环, 这 种连 接称 为 反馈 连接 , 如图 2. 2 4所示 。 这种 闭环 反 馈系 统结 构 框图 按信 号 的传 递方 向, 可 将闭 环回 路 分为 前向 通 道和 反馈 通道 两 条通 道。 信号 由 输入 向输 出 传递 的通 道 称为 前向 通道 , 通道 中的 传 递函 数称 为 前向 通道 传递 函 数,如图 2. 2 4中的 G(s )。信 号 由输 出向 输入 传 递的 通道 称 为反 馈通 道 ,通 道中 的传 递 函数 称 为反 馈通 道传 递 函数 ,如 图 2. 24中 的 H(s ) 。 当 H(s ) =1时 称为 单 位反 馈。 由图 2. 24可知 C(s )=E(s )G(s ) ・3 6・

图 2. 24 反 馈变换

E(s )=R(s )±B(s ) B(s )=C(s )H( s ) 消去 中间 变量 E(s )、B(s ) 可得 C(s )=G(s )[R(s )±H(s )C(s )] 整理 后得 G(s ) C(s )= R(s ) 1ê G(s )H(s )

( 2. 7 0)

C(s ) G(s ) Φ(s )= = R(s ) 1ê G(s )H(s )

( 2. 7 1)



G(s ) 式中 ,Φ(s )= 称为 闭 环 传 递 函数 ,是 反 馈 连 接 的 等 效 传递 函 数。 负号 对 应 正 反 1êG(s )H(s ) 馈, 正号 对应 负 反馈 。式 中 G(s )H(s )称为 闭 环系 统 的开 环传 递 函数 ,简 称 开环 传 递函 数, 它 表示 的物 理意 义 是: 若将 图 2. 2 4中 的 反馈 环 节 输 出端 断 开, 则 断 开 处 的 作 用量 与 输 入 量的 传 递关 系如 图 2. 25所 示。 开 环传 递 函 数 是 后面 用 频 率 法和 根 轨迹 法分 析系 统 的 主 要 数学 模 型。 但 应注 意 不 要 和 开 环 系 统的 传递 函数 相 混淆 。 4 .引出 点和 比 较点 的移 动 法则 在系 统结 构 框 图 简 化 过 程 中, 有 时 为 了 便 于 进 行 框 图 的串 联、 并联 和 反 馈 连 接 的 运 算, 常 常 需 要 移 动 引 出 点 和

图 2.2 5 开 环传递函数的 意义

比较 点的 位置 。 见 表 2 .3。引 出 点和 比 较 点 的 移 动 原则 是 : 移动 前后 输出 量 应不 变, 而 且引 出点 和 比较 点一 般不 宜 交换 位置 。 表 2.3  引出点 和比 较点的 移动 原 框  图

等 效  框  图

引出 点前移

・ 37・

引出 点后移

比较 点前移

比较 点后移

① 引出 点前 移 移动 前: Y(s )=X(s )G(s ) 移动 后: Y(s )=X(s )G(s ) 两者 输出 量 完全 相同 , 所以 两者 等 效。 ② 引出 点 后移 移动 前: 引 出量 等于 X(s )

图 2.26 多 回环控 制系统

・3 8・

移动 后: 引 出量 等于 Y(s )/ G(s )=X(s ) 两者 完全 相 同, 所以 两 者等 效。 ③ 比较 点 前移 移动 前: Y(s )=G(s )X1(s )-X2(s ) 移动 后: Y(s )=G(s )[X1(s )-X2(s )/ G(s )]=G(s )X1(s )-X2(s ) 移动 前后 输 出量 完全 相 同, 所以 两 者等 效。 ④比 较点 后 移 移动 前: Y(s )=[X1(s )-X2(s )]G(s ) 移动 后: Y(s )=X1(s )G(s )-X2(s )G(s )=[X1(s )-X2(s )]G(s ) 移动 前后 输 出量 完全 相 同, 所以 两 者等 效。

2 .2 . 6 系统 结构框图化 简及系统 传递函数的 求取 一个 实际 的 自动 控制 系 统结 构框 图 ,其 功能 框之 间 的连 接必 然 是错 综复 杂 的, 为了 便于 分 析和 计算 ,需 要 将其 中的 一 些功 能框 基 于 “等 效” 的 原 则 进 行 重 新 排列 和 整 理 ,使 复 杂 的 结 构框 图得 以简 化 。由 于功 能 框间 的基 本 连接 方式 只有 串 联、 并联 和 反馈 连接 三 种, 因此 ,简 化 的方 法是 移动 引 出点 或比 较 点, 将串 联 、并 联和 反馈 连 接的 功能 框 合并 。在 简 化过 程中 应遵 循 变换 前后 输入 量 和输 出量 保 持 不 变 的原 则。 下 面 通 过 几个 例 子 来 说 明 系 统 结构 框图 的 化 简 方 法。 【例 2. 1 3】 化 简 图 2 .2 6所 示的 多回 环 系统 。 解: 由于 此 系统 有相 互 交叉 的反 馈 回环 ,不 能直 接 化简 ,先 要 通过 引出 点 或比 较点 的移 动 来消 除交 叉。 例 如将 回环 Ⅰ 的引 出 点 后 移 到 D环 节后 ,比 较 点 移 动 到 A环 节 比 较 点 之 前, 就 能消 除交 叉, 然 后利 用串 联 和反 馈变 换 法则 进行 化简 。 其步 骤如 图 2. 26所 示 。 【例 2. 1 4】 图 2 .2 7所 示是 一个 多回 环 交叉 反馈 系 统, 化简 并 求闭 环传 递函 数 。 解: 由图 可 见该 系统 的 三个 反馈 回 环是 相互 关联 的 ,没 有独 立 的反 馈回 环 。化 简的 方法 同 上例 一样 ,要 通 过引 出点 或 比较 点的 移 动来 消除 交叉 , 步骤 如图 2. 27所示 。 由此 可得 系 统总 的闭 环 传递 函数 为 G1(s )G2(s )G3(s )G4(s ) Φ(s )= 1+G2(s )G3(s )G6(s )+G3(s )G4(s )G5(s )+G1(s )G2(s )G3(s )G4(s )G7(s ) 由以 上 这 个 例 子可 以 推 出 一 般不 含 有 独 立 反馈 回 环 的 多 回 环 系 统 的 闭 环 传 递 函 数 求 取 公式 : 前 向通 道 总的 传递 函数 Φ(s )= n 1+∑ (每一 个反 馈回 环 的开 环传 递 函数 )

(2 . 7 2)

i=1

式中 ,n为 系 统反 馈回 环 个数 。 但是 ,如 果 系统 有独 立 的反 馈回 环 就不 能使 用这 一 公式 。如 上 例中 回环 Ⅱ 和回 环Ⅲ 是两 个 相互 独立 的反 馈 回环 ,就 不 能使 用这 一 公式 ,只 能通 过 引出 点或 比 较点 移动 的 方法 来化 简。 【例 2. 1 5】 求 图 2 .2 8所示 在输 入和 扰 动共 同作 用 下控 制系 统 的输 出量 。

・ 39・

图 2.2 7 多 回环 交叉反 馈控制 系统

解: 该系 统 同 时 受 到 输 入 和 扰 动 的 共 同 作 用 , 对于 线性 系 统可 以 利 用 叠 加 的 方 法 , 即 总 的 输 出量 等于 各输 入 量单 独 作 用于 系 统 的 输 出 量 的 叠加 。 (1 ) 在 输入 量 R(s ) 作用下的 系统闭 环传 递函 数和 输出 量 单独 考 虑 输 入 量 R(s ) 对系 统 的 作用 时,

图 2.28  输入 与扰动 共同作 用的控 制系 统

可认 为扰 动 量 D(s ) 为 零。 此 时 系 统 的 闭 环 传 递函 数为 G1(s )G2( s ) Φr(s )= 1+G1(s )G2(s )H(s ) 系统 的输 出 量 Cr(s )为

・4 0・

( 2. 7 3)

G1(s )G2(s ) Cr(s )=R(s )Φr(s )= R(s ) 1+G1(s )G2(s )H(s )

( 2. 7 4)

(2 ) 在 扰动 作用 量 D(s ) 作 用 下的 系统 闭 环传 递函 数和 输 出量 单独 考虑 扰 动量 D(s ) 对 系 统作 用时 , 可认 为输 入 量 R(s ) 为零 ,此 时 系统 变换 为 图 2. 2 9 的形 式 (虽 然反 馈位 置 变了 ,要 注意 反 馈的 极性 保 持不 变)。 此时 系 统的 闭环 传 递函 数为 G2(s ) Φd(s )= 1+G1(s )G2(s )H(s )

( 2. 7 5)

G2(s ) Cd(s )=D(s )Φd(s )= D(s ) 1+G1(s )G2(s )H(s )

( 2. 7 6)

系统 的输 出 量 Cd(s )为

(a)                          (b)

图 2. 29 输入与扰 动分 别作用 的结构 框图 (a ) 输 入作 用

(b) 扰 动 作 用

系统 总的 输 出量 C(s )为 C(s )=Cr(s )+Cd(s ) G1(s )G2(s ) G2(s ) = R( s )+ D(s ) 1+G1( s )G2(s )H(s ) 1+G1(s )G2(s )H(s )

小  结 拉普 拉斯 变 换定 义式 : ① 当 t<0时 ,f(t ) =0; ② 当 t>0时 ,f(t ) 分段 连续 ; st

③ 当t → ∞时 ,f(t ) 上升 较 e慢 。 拉氏 变换 式 为 ∞

F(s ) = L [f (t )] =

∫ f(t)e dt -st



常用 的典 型 输入 信号 的 拉氏 变换 为 1 1 L [1 (t )]= , L [δ (t )]=1, L [t ]= 2 s s 常用 的拉 氏 变换 运算 定 理有 :叠 加 定理 、比 例定 理 、微 分定 理 、积 分定 理 、位 移定 理、 延 迟定 理、 相似 定 理、 初值 定 理、 终值 定 理等 。 运用 拉氏 变 换求 解系 统 的微 分方 程 ,求 解的 方法 和 步骤 是: ① 建立 系 统微 分方 程 ; ・ 41・

② 对方 程 两边 进行 拉 氏变 换; ③ 求输 出 量的 象函 数 ; ④ 将输 出 量的 象函 数 分解 为部 分分 式 ; ⑤ 求待 定 系数 ; ⑥ 分项 查 拉氏 变换 表 ; ⑦ 得输 出 量的 原函 数 。 自动 控制 系 统常 用的 数 学模 型有 : ① 微分 方 程是 系统 的 时间 域模 型, 也 是最 基本 的 数学 模型 。 ② 传递 函 数是 系统 的 复数 域模 型, 也 是系 统 最 常 用 的数 学 模 型 。 它 是 系 统 在 零 初 始 条 件 下输 出量 的象 函 数和 输入 量 的象 函数 之 比。 传递 函数 只 与系 统本 身 的结 构、 参 数有 关, 而与 给 定量 、扰 动量 等 外部 因素 无 关, 它代 表 系统 的固 有特 性 。 ③ 系统 结 构框 图是 传 递函 数的 一 种图 形表 示 方法 , 是一 种 图 形 化的 数 学模 型, 它 清 楚 地 表明 了系 统各 环 节之 间的 相 互联 系, 直 观地 显示 了系 统 的结 构特 点 、各 参变 量 和作 用量 在系 统 中的 作用 和地 位 ,因 此它 是 分析 系统 的 重要 方法 。 自动 控制 系 统中 的典 型 环节 有: ① 比例 环 节 G(s ) =K 1 K ② 积分 环 节 G(s ) = = T s s ③ 微分 环 节 G(s ) =τ s 1 ④ 惯性 环 节 G(s ) = 1+Ts 1 -τs ⑤ 延迟 环 节 G(s ) =e = τs e 2

ωn 1 ⑥ 振荡 环 节 G(s ) = 2 2 =2 2 Ts +2 Tξ s+1 s+2ξ ωns+ωn 自动 控制 系 统结 构框 图 化简 有以 下 变换 原则 : ① 串联 变 换原 则。 串 联环 节的 等效 传 递函 数等 于 各环 节传 递 函数 之积 。 ② 并联 变 换原 则。 并 联环 节的 等效 传 递函 数等 于 各环 节传 递 函数 叠加 。 ③ 反馈 变 换原 则。 反 馈连 接时 闭环 传 递函 数的 求 取公 式为 G(s ) Φ(s ) = 1+G(s ) H(s ) ④ 引出 点 和比 较点 的 移动 原则 。对 于 复杂 的 系统 框图 可 以 通 过 引 出 点 和比 较 点 的 移动 来 化简 ,移 动的 原 则是 移动 前 后输 入量 和 输出 量不 变。

习  题 2 2. 1  求 f (t )=t / 2的象函 数。

2. 2  求 f (t )=s i nωt的 象函数 。

・4 2・

10 2. 3  求 F(s )= 的 原函数 。 s (s+2) 1 2. 4  求 F(s )= 2 的原函 数。 s(s+5) 2. 5  求下列 象函数 的原函 数 f(t ) 的 稳态值 : 4 (1) F(s )= (s+2)(s+3) 3 (2) F(s )= s (s+1)(s+5) 2(s+5) (3) F(s )= 2 s(s+2) s (s+3) (4) F(s )= (s+4)2 2. 6  求图 2.30中四个 部件的 传递 函数。 图中角 标 i代 表输入 ,o代表 输出。

图 2.3 0  习题 2.6图

・ 43・

2. 7  图 2.3 1是 由运算 放大器 组成 的控制 系统模 拟电 路,试 求其传 递函数 。

图 2.3 1  习题 2.7图 2. 8  试化简 下列系 统结构 框图 ,并求 出相应的传 递函数 。

图 2.3 2  习题 2.8图

・4 4・

第 3章   M ATLAB 与 SI M ULI NK 简 介

本章主 要讲述 MATLAB 正常运 行所 必须具 备的基 本条 件,介 绍 MATLAB和 SI MULI NK 的 基础 知 识, 并介绍 利用 SI MULI NK进 行动态建模、 仿真的 方法。  

3.1 MATLAB语言 3 .1 . 1 MATLAB语言 简述 MATLAB是 Ma t r i x l a b o r a t o r y(矩 阵实 验室 ) 的英 文 缩写 , 是美 国 Ma t hWo r ks公 司 的 软 件 产品 。MAT LAB 语言 是 基于 C语言 基础 上 开 发 出 来 的 一 个高 级数 学 分析 与 运算 软件 , 所以 又 可以 称它 为 MATLAB软 件 (下 面简 称 MATLAB)。 它符 合 科技 人员 对 数学 表达 式 的书 写 格式 , 有利 于非 计算 机 专业 的 科技 人员 使 用, 加 上 MATLAB语 言 具 有 移 植 性 好 、 扩 展 性 强 的 特 点 , 因而 获得 了广 泛 应用 。 MATLAB拥 有 6 00多 个 工程 中要 用 到的 数学 运算 函 数, 可以 方 便地 实现 用 户所 需的 各种 计 算功 能。 MATLAB函 数 所能 解决 的 问题 包 括矩 阵运 算 和 线 性 方 程 组 的求 解 、微 分方 程 及 偏 微 分方 程组 的求 解 、符 号运 算 、傅 里叶 变 换和 数据 的统 计 分析 、工 程 中的 优化 问 题、 复数 的各 种 运算 、三 角函 数 和其 他初 等 数学 运 算 等 。 MAT LAB 语言 具 有较 高 的 运算 精 度, 在 矩 阵 类 运 算 -15

中可 达到 10 数量 级的 精 度, 符合 一 般科 学与 工 程运 算的 要求 。 除了 MAT LAB 强大 的 数值 分析 功 能外 ,MAT LAB 语言 受 到 工 程 技 术 人 员广 泛 接 受 与使 用 的另 一个 重要 原 因是 因为 它 提供 了较 方 便的 绘图 功能 , 用户 只需 指 定绘 图方 式 ,并 提供 充足 的 绘图 数据 ,即 可 以得 出所 需 的图 形。 MATLAB 还 对 绘出 的 图形 提 供 了各 种 修饰 方 法 , 使 绘 出 的图 形更 美观 。 使用 MAT LAB 可以 绘 制二 维图 形 、三 维图 形, 还 可在 图形 上 添加 文字 标 注。 MATLAB对 许多 专 业领 域都 开发 了 功能 强大 的 工 具 箱或 模 块 集 , 如数 据采 集 、概 率 统计 、 偏微 分方 程求 解 、信 号处 理 、图 像处 理 、反 馈控 制系 统 分析 与设 计 、最 优控 制 问题 求解 、机 器 人、 系统 辨识 等 工具 箱。

3 .1 . 2 MATLAB 6 .X 版对外部 系统的要 求 MATLAB只 有在 适当 的 外 部 环 境 中 才 能 正 常 运 行, 因 此, 恰 当 地 配 置 外 部 系 统 是 保 证 MATL AB 运 行良 好的 先 决条 件。 MATLAB本 身可 适 应于 许多 机 种和 系统 ,如 I BM -PC,Ma c i n- t o s h和 UNI X 工作 站 等。 本节 只 针对 我国 使用 最 广的 PC机系 统给 予 介绍 。 1 .硬件 要求 ・ 45・

? 基于 I BM -PC的 4 86DX 或奔 腾 以上 的各 种 机型 ; ? 至少 8MB的 系 统内 存, 推荐 使 用 1 6MB 以上 ; ? 8位 以上 的图 形 适配 器和 彩显 ; ? 光盘 驱 动器 ; ? 鼠标 ; ? 对于 64KB簇分 区 的硬 盘而 言, 若 不安 装 PDF、HTML写的 帮 助文 件, 仅 需 2 0 0MB以 上; 若安 装 To o l Bo x中 的 其他 工具 包 ,则 需要 的 硬盘 空间 要 1GB以上 ; ? 声卡 (有极 少量 指 令需 要)。 2 .软件 要求 ? Mi c r o s o f tWi nd o ws9 5,9 8或 以上 的中 英 文版 本; ? 当使 用 No t e bo o k时 , 需要 MS-Wo r d7 . 0,9 7或以 上的 中 英文 版本 ; ? 为阅 读 HTML写 的 帮助 文件 , 需要 安装 Ne t s c a p eNa v i g a t o r或 Mi c r o s o f tI n t e r n e tEx pl o r e r ; ? 为阅 读 PDF文 件 ,需 要安 装 Ac r o ba tRe a d e r ; ? MATLAB还 可以 与 Mi c r o s o f tC/ C++, Vo r l a n dC/ C++配 用 ; ? MATLAB可 以与 Ex c e l配用 。

3 .1 . 3 MATLAB的安 装及启动 1 .MATLAB的 安装 对在 PC机上 使用 MATLAB的 用 户 来 说, 需要 自 己 安 装 MATLAB。 下 面介 绍从 光 盘 上 安 装 MATLAB的 方法 。 一般 说来 , 当 MATLAB光 盘插 入 光驱 后 ,会 自 动 启 动 “安 装 向 导 ”。假 如 自 启 动 没 有 实 现, 那么 可以 在 <我 的电 脑 >或 <资 源 管理 器 >中 双 击 s e t up .e x e应 用 程 序 , 使 “安 装 向 导 ” 启动 。然 后, 按 照屏 幕提 示 操作 ,如 输 入用 户名 、单 位 名、 口令 等 。 在安 装过 程 中, 要注 意 以下 选择 : ① 假如 不 对版 本进 行 选择 操作 ,那 么 默认 选择 5.X版 。 ② 假如 不 对 MATLAB的 安装 位 置 和 文 件 夹 名 称加 以选 择 ,MAT LAB5 .3版 将默 认 安 装 为 C: \ma t l a b R11 , 其 他 MATLAB5 .X 版则 默 认安 装为 C: \ma t l a b 。 假若 需 要装 在其 他 盘、 其 他文 件夹 上, 需 要用 别的 名 称, 那么 要 按动 提示 图形 界 面上 的 <Br o ws e>按 键, 然后 根 据出 现 的提 示逐 步进 行 。 ③ 除 MATLAB5 .3版外 ,其 他 所有 5 .X版 安装 过 程中 还会 请 用户 决定 是 否选 择安 装 No t e - b o o k 。 2 .MATLAB的 启动 这里 介绍 MATL AB 装 入硬 盘后 , 如何 创建 MATL AB的 工作 环境 。 方法 一 MATLAB的 工作 环 境由 ma t l a b .e x e创建 , 该 程 序 驻留 在文 件 夹 ma t l a b\b i n\中 。 它 的 图 标是

ma t l a b。只 要从 <我的 电脑 >或 <资 源管 理 器 >中去 找 这个 程序 ,然 后 双击 此 图标 ,

就会 自动 创建 如 图 3. 1所 示的 MATLAB5 . 3版 的命 令 窗 (Co mma n dWi n do w)。 ・4 6・

图3 .1 在英 文 Wi nd ows平台 上的 MATLAB5.3命令 窗

方法 二 假如 经常 使 用 MATLAB,则 可以 在 Wi n do ws桌 面 上创 建一 个 MATLAB 快捷 方式 图 标。 具 体办 法有 两个 : ① 把 <我的 电 脑 >中的

ma t l a b图 标 用鼠 标 点亮 ,然 后 直 接 把 此图 标 拖到 Wi n d o ws 桌

面上 即可 。 ② 用鼠 标 右键 点 <资 源管 理 器 >中的

ma t l a b图 标 ,出 现下 拉 菜 单 ,从 中 选择 创建 快

捷方 式栏 后, 在 <资 源 管 理 器 >窗 口 中 会 出 现 一 个 相 应 的 快 捷 图 标 , 然 后 把 此 图 标 拖 到 Wi nd o ws桌面 。 此后 ,直 接 双击 Wi nd o ws桌 面上 的

ma t l a b图 标, 就可 建 立图 3 .1所 示 的 MATL AB 工

作环 境。

3 .1 . 4 MATLAB指令窗简 介 在 MATLAB指 令窗 里 ,有 许多 工 具和 操作 选 项供 用户 使 用, 其中 有 些 是 Wi n do ws平台 上 常见 的, 有些 则 是 MATLAB所 专有 的 。下 面做 简 单介 绍。 1 .工具 条 MATLAB常 用工 具如 图 3 . 2所示 。

图3 .2 在英 文 Wi nd ows平台 上的 MATLAB5.3指令 窗

・4 8・

  2 .菜单 选项 MATLAB工 作窗 具 有标 准的 Wi n do ws界面 ,因 此 ,可 以 通 过 工 作 菜 单 中的 各种 选 项 来 实 现对 工作 窗中 内 容的 操作 。 ① 基本 文 件操 作 【Fi l e 】 选项 Ne w

打 开编 辑 / 调 试器 、 新图 形窗 、 S I MULI NK 用 的 MDL文 件

Op e n

通 过已 有 M 文件 打开 编 辑 / 调 试器

Op e nS e l e c t i o n

打 开指 令窗 中 指定 的 M 文 件

Ru nSc r i pt

运 行已 有的 脚 本 M 文 件

Lo a dWo r k s p a c e

向 MATLAB 工作 空间 装 载 MAT文 件 中的 变量 数 据

S a v eWo r k s p a c eAs

将 MATLAB 工作 空间 中 的所 有变 量 存为 MAT文 件

S h o wWo r k s pa c e

调 用工 作空 间 浏览 器

S h o wGr a p h i c sP r o p e r t yEd i t o r

调 用图 形对 象 属性 编辑 器

S h o wGUIL a y o u tTo o l

调 用图 形用 户 界面 制作 工 具

S e tPa t h

调 用路 径浏 览 器

Pr e f e r e n c e s

调 用 MATLAB指 令窗 环 境设 置卡

Pr i ntSe t up

打 印设 置

Pr i nt

打 印工 作窗 中 的内 容

Pr i ntSe l e c t i o n

打 印指 令窗 中 所选 定的 内 容

Ex i tMATLAB

退 出 MATLAB

② 编辑 操 作 【Ed i t 】选项 Cu t

剪切

Co p y

复制

Pa s t e

粘贴

Cl e a rS e s s i o n

清 除命 令 窗 里 的显 示 内容 , 但 它 不 清 除 工 作 内 存 中 的 变

量 ③ MATLAB环 境下 工 作窗 管理 【Wi nd o ws 】 选项 如果 没有 图 形的 话 ,则 只 有 一 个 【1 .MATL AB Co mma n dWi n d o w】 选 项 ; 如 果 有 图 形 的 话, 则会 有相 应 的图 形窗 选 项。 ④ 帮助 【He l p】 选 项 He l pWi nd o ws

打 开分 类帮 助 窗

He l pTi p s

打 开函 数文 件 指令 名帮 助 窗

He l pDe s k

打 开以 ht ml超文 本形 式 存储 的帮 助 文件 主页

Ex a mpl e sa n dDe mo s

打 开 MATLAB演 示窗 主 页

Ab o utMATLAB

MATLAB 注册 图标 、 版本 、制 造商 和 用户 信息

S u bs c r i b e

打 开 MATLAB制 造商 、 销售 商的 用 户联 络登 记 表

3 .1 . 5 MATLAB在仿 真中的应用 下面 通过 几 个例 子来 介 绍 MATLAB的 简单 应 用。 ・ 49・

最简 单的 计 算器 使用 方 法: 【例 3 . 1】 求 [18+4× (7-3 )] ÷52 的运 算结 果 。 解: (1) 用 键盘 在 MATLAB指 令 窗中 输入 以 下内 容: [1 8+4* (7-3)] / 5^ 2 (2 ) 按 【En t e r 】 键, 该指 令就 被 执行 。 (3 )c o mmo n dwi n do w 窗口 中显 示 如下 结果 : a n s =     1 . 36 0 0 其中 “a ns ”是 a n s we r的 缩写 。 【例 3 . 2】 矩 阵的 输 入及 运算 。 8 1 6 矩阵 A = 3 5 7 , 求该 矩 阵的 行列 式 值及 逆矩 阵。 4 9 2 解: (1) 在 键盘 上 输入 下列 内 容: A= [8,1,6,3, 5 ,7,4, 9,2] (2 ) 按 【En t e r 】 键, 指令 被执 行 。 (3 ) 在 指令 被执 行 后, c o mma n dwi n do w窗 中 显示 以下 结 果: A= 8 1 6    3 5 7 4 9 2 (4 ) 输 入下 列命 令 ,按 【En t e r 】 键, 指令 被 执行 ,c o mma n dwi n do w 窗 中显 示以 下 内容 : m d e t(A)  a n s=    -3 6 0 (5 ) 输 入下 列命 令 ,按 【En t e r 】 键, 指令 被 执行 ,c o mma n dwi n do w 窗 中显 示以 下 内容 : m i n v(A) a n s=     0 . 14 72  -0 .1 4 44   0 .0 6 39    -0 . 06 11   0 .0 2 22   0 .1 0 56    -0 . 01 94   0 .1 8 89  -0 .1 0 28

3 .1 . 6 MATLAB的基本规 定 1 .数值 的表 示 MATLAB的 数值 采 用十 进制 ,可 以 带小 数点 或 负号 。以 下 表示 都合 法。 0   -1 00 0. 0 08  1 2. 7 52 1 .8e-6 8 . 2e 5 2 2 .变量 命名 规 定 ( 1) 变 量名 、函 数 名: 字母 大 小写 表示 不 同的 变量 名。 如 A 和 a表 示 不同 的变 量 名; s i n 是 MATLAB定 义的 正弦 函 数, 而 S i n、 S I N等 都 不是 。 ・5 0・

( 2) 变 量名 的第 一 个字 母必 须 是英 文字 母 ,最 多可 包含 31个 字 符 (英 文、 数字 和 下连 字 符)。 如 A2 1是合 法的 变 量名 ,而 3A21是 不合 法 的变 量名 。 (3 ) 变 量名 中不 得 包含 空格 、 标点 , 但可 以 有 下 连字 符 。如 变 量名 A -b 2 1是 合 法 变 量 名, 而 A,2 1是 不 合法 的。 3 .基本 运算 符 MATLAB表 达式 的 基本 运算 符见 表 3 .1 。 表3 .1 MATLAB 表达式 的基本 运算 符



数 学表达 式

MATLAB运算 符

MATLAB表达式

a+ b



a+b



a-b



a×b





a *b

a-b



a÷b

/ 或\

a/ b或 a\b



ab



a^ b

[说明 ] MATLAB用左 斜杠或 右斜杠 分别 表示 “左除 ” 或 “右除 ” 运算 。对 标量而 言, 这两者 的作 用 没有 区 别;对 矩阵来 说, “左 除” 和 “右 除” 将产生 不同 的结果 。

  4 .MATLAB默 认的 预 定义 变量 在 MATLAB中 有一 些 预定 义变 量 (p r e d e f i n e dv a r i a b l e )。 每当 MATL AB启 动, 这些 变量 就 被产 生。 用户 在 定义 变量 时 ,应 尽量 避 开表 3. 2所列 的 预定 义变 量名 , 以免 产生 混 淆。 表 3-2  MATLAB的预 定义变 量 预定 义变量

含义

a ns

计算结 果的缺省变量 名

e ps

机器 零阈值

f l o ps

浮 点运算次数

I nf或 i n f i或 j p i

无穷 大,如 1/ 0 虚单元 i=j=

-1

圆周率 π

预定 义变 量

含义

NaN或 na n

未 定式 ,如 0/ 0

n ar g i n

函 数输 入宗量 数目

na r go ut

函 数输 出宗量 数目

r e al max

最大正 实数

r ea l mi n

最小正 实数

  5 .表达 式 MATLAB书 写表 达 式的 规则 与 “手 写算 式 ” 几 乎完 全 相同 。 (1 ) 表 达式 由变 量 名、 运算 符 和函 数名 组 成。 (2 ) 表 达式 将按 常 规相 同的 优 先级 自左 至 右执 行运 算。 (3 ) 优 先级 的规 定 为: 指数 运 算级 别最 高 ,乘 除运 算次 之 ,加 减运 算 级别 最低 。 (4 ) 括 号可 以改 变 运算 的次 序 。

3 .1 . 7 MATLAB图形绘制 1 .二维 曲线 的 绘制 ・ 51・

在二 维曲 线 绘制 中, 最 基本 的指 令 是 pl o t( ) 函数 。 如果 用户 将 x和 y两 组数 据 分别 在 向量 x和 y中 存储 , 且它 们的 长 度相 同, 调用 该 函数 的格 式 为 p l o t(x ,y ) 这时 将在 一个 图 形窗 口上 绘 出所 需要 的 二维 图形 。 【例 3. 3】 绘制 一个 周 期内 的正 弦 曲线 。 解: (1) 先 产生 自 变量 t向 量。 (2 ) 由 给出 的自 变 量向 量求 取 其正 弦函 数 值向 量。 (3 ) 调用 p l o t( ) 函 数绘 制曲 线 。 输入 t=0:1 : 2*p i ;y=s i n(t );p l o t(t ,y ) 按 【En t e r 】 键 ,显 示 结果 如图 3. 3所 示。

图3 .3 正 弦曲线

图 3. 4 正 弦和 余弦曲 线

如要 在一 个 绘图 窗口 上 同时 绘制 多 条曲 线, 可用 如 下 MATLAB语 言命 令 : t=0:1:2 * pi ; y= [s i n (t ); c o s(t )];pl o t(t ,y ) 执行 后结 果如 图 3. 4所示 。 2 .三维 曲线 的 绘制 在三 维曲 线 绘制 中, 最 基本 的指 令 是 pl o t3 ( ) 函 数。 它 使用 的格 式 与 p l o t(  ) 十 分 相似 。该 函数 的 调用 格式 为 p l o t3 (x ,y ,z , 选 项) 其中 x ,y , z分别 为维 数 相同 的向 量 ,分 别存 储 曲线 的三 个 坐标 的值 ;选 项 可以 定义 曲 线的 线 型、 颜色 等信 息 。 【例 3 . 4】假 设 有一 个时 间 向量 t ,对 该向 量 进行 下列 运 算可 以构 成 三个 坐标 的值 向 量 x=s i n (t ), y=c o s(t ), z=t 如果 用粗 实 线绘 制该 曲 线, 可键 入 下面 的程 序段 m t=0: p i / 5 0: 2*p i ; -

 x=s i n(t );y=c o s(t );z=t ; h=pl o t 3(x ,y ,z , ′ g′ ) -

“g ” 中 ,“g ” 表示 绿色 , “-” 表示 转 型。 执行 指令 后 ,三 维曲 线 如图 3. 5所示 。 也可 以键 入 下面 的语 句 直接 绘制 : ・5 2・

e z p l o t3 (′ s i n(t )′ ,′ c o s(t )′ ,′ t ′ , [0 ,2*p i ])

・ 53・

图 3.5  一般 三维曲 线

图 3.6 e z pl o t3( ) 绘制 的三维 曲线

指令 执行 后, 得 到相 同的 曲 线, 如图 3. 6所 示。

3 .1 . 8 MATLAB语言在控 制系统分 析中的应用 线性 系统 的 传递 函数 一 般可 以表 示 成复 数变 量 s的有 理 函数 形式 m m -1 b s +b s +Λ+b s+b m m -1 1 0 G (s ) = n n-1 ans +an-1s +Λ +a1s+a 0

(3 . 1)

采用 下列 命令 格 式可 以方 便 地把 传递 函 数模 型输 入到 MATLAB 环 境中 n u m = [bm, bm -1,Λ,b1,b ]; 0 d e n= [a ,a , Λ, a ,a ]; n n- 1 1 0 将系 统的 分子 和 分母 多项 式 的系 数按 降 幂排 列输 入给 两 个向 量 nu m 和 de n。 若要 在 MATLAB环 境 下得 到传 递 函 数 的 形式 ,可 以 调用 t f( ) 函 数 。该 函数 的 调 用 格 式为 G=t f(n u m, de n); 其中 nu m、d e n分 别为 系统 传 递 函 数 的分 子 和分 母 多项 式 系数 向 量, 返 回 的 G 为 传 递 函 数 形 式。 【例 3. 5】设 系 统传 递函 数 3



s +5s +3 s+2 G= 4 3 2 s +2s +4s +3s+1 输入 下面 的 命令 n u m = [1,5,3,2];d e n = [1,2,4,3 ,1]; G=t f(nu m,d e n) 执行 后, 在 c o mma ndwi nd o w窗口 中显 示 Tr a n s f e rf u n c t i o n : s ^ 3+5s ^ 2+3s+2 s ^ 4+5 s ^ 3+3s ^ 2+3s+1 以多 项式 形 式表 示的 传 递函 数还 可 以在 MATLAB 中转 换为 零 极点 形式 。 调用 函数 格 式为 G1 =z p k (G) ・5 4・

【例 3 . 6】 把 【例 3. 5 】 中 的传 递 函数 G转 换 成零 极点 形 式的 传递 函 数 G1。 键入 G1 =z p k(G) 执行 命令 后 ,得 到如 下 结果 : Ze r o/ Pl o e/ g a i n : (s+4 . 42 4) (s ^ 2+0 . 57 5 9s+0 . 45 2 1) (s ^ 2+s+0 . 38 2) (s ^ 2+s+2 . 6 1 8) 在系 统的 零 极 点 模 型 中 若 出 现 复 数 值, 则 在 显 示 时 将 以 二 阶 形 式 来 表 示 相 应 的 共 轭 复 数对 。 键入 G1.p {1} 执行 命令 后 ,可 得下 列 形式 的系 统 极点 : a n s=    -0 . 50 00+1 .5 3 88 i    -0 . 50 00-1 .5 3 88 i    -0 . 50 00+0 .3 6 33 i    -0 . 50 00-0 .3 6 33 i 键如 Z=t z e r o(G1) 执行 命令 后 ,可 得下 列 形式 的系 统 零点 Z=    -4 . 42 4    -0 . 28 80+0 .6 0 76 i    -0 . 28 80-0 .6 0 76 i

3.2 SI MULI NK 建模 与仿真 3 .2 . 1 SI MULI NK 简介 S I MULI NK是 MATLAB里的 工具 箱 之一 ,主 要功 能 是实 现动 态 系统 建模 、 仿真 与分 析, 从 而可 以在 实际 系 统制 作出 来 之前 ,预 先 对系 统进 行仿 真 与分 析, 并 可以 对系 统 做适 当的 修正 或 者按 照仿 真的 最 佳效 果来 调 试及 整定 控 制系 统的 参数 , 以提 高系 统 的性 能, 减 少设 计系 统过 程 中反 复修 改的 时 间, 实 现 高 效率 地 开 发系 统 的目 标。 SI MUL I NK 提 供 了 一 种 图 形化 的 交 互 环 境, 只需 用鼠 标 拖动 的方 法 便能 迅速 地 建立 起系 统框 图 模型 ,甚 至 不需 要编 写 一行 代码 。使 用 S I MULI NK 可 以方 便地 进 行控 制系 统 、通 信系 统以 及 其他 系统 的 仿真 分析 和 原型 设计 。 要启 动 SI MUL I NK, 先要 启 动 MATLAB。在 MATL AB 窗 口 中 单 击 按 钮

,如 图 3. 7所

示, 或在 命令 窗 口中 输 入 命 令 s i mul i n k, 将 会 进 入 S I MULI NK 库 模 块 浏 览 界面 , 如 图 3 . 8所 示。 单击 窗口 左 上方 的新 建 按钮 ,S I MULI NK 会打 开 一个 名为 u n t i t l e d(无 标题 ) 的模 型 窗口 , 如图 3. 9所示 。 随后 ,按 用户 要 求可 以在 此 模型 窗口 中 创建 模型 及进 行 仿真 运行 。

・ 55・

图3 .7 启动 SI MULI NK

图3 .8 SI MULI NK 的主界 面—— — 库模 块浏览 器

图 3. 9 空 的模 块窗口

・5 6・

3 .2 . 2 SI MULI NK 模块库的 分类及其 用途 S I MULI NK提 供了 9类 基 本模 块库 : 连续 系统 模 块库 (Co n t i n o u s )、 离 散系 统模 块 库 (Di s - c r e t e )、 函 数与 表 模 块 库 (Fu nc t i o n &Ta bl e s )、 数 学 运 算 模 块 库 (Ma t h )、 非 线 性 系 统 模 块 库 ( No n l i n e a r )、 信 号 与 系 统 模 块 库 (S i g n a l s &S y s t e m)、 输 出 模 块 库 (S i n k)、 输 入 源 模 块 库 ( So ur s e s )、 子系 统模 块 库 (S u b s y s t e ms ) 等基 本模 块 库。 各基 本 模块 库的 功 能介 绍见 附录 。 除了 公共 模 块库 之外 , S I MULI NK中 还集 成了 许 多面 向不 同 专 业 领域 的 专业 模 块库 ,普 通 用户 一般 很少 用 到其 中的 模 块。 因此 , 在介 绍 S I MULI NK的 专业 模块 库 时, 仅对 模块 库 的总 体 功能 做简 单的 概 述。 如果 用 户需 要的 话 ,可 以在 SI MULI NK中的 模块 描 述栏 了解 其主 要 功能 。 除了 基本 模 块 库 外 , S I MULI NK 还 提 供 许 多 面 向 各 专 业 领 域 的 专 业 模 块 子 集: DSP模 块 集、 定点 运算 模 块集 、非 线 性控 制设 计 模块 集、 电源 系 统模 块集 等 。

3 .2 . 3 用 SI MULI NK 建立 系统模型及 仿真 进入 如图 3. 8所 示的 S I MULI NK模块 库浏 览 器, 单击 窗 口左 上方 Fi l e → Ne w→ Mo d e l ,将 会 出现 一个 名为 un t i t l e d的空 模块 窗口 , 如图 3 .9所 示。 可以 在 此窗 口中 创 建 S I MULI NK模型 。 步骤 一: 添 加模 块 单击 SI MULI NK模块 库浏 览 器窗 口中 的源 模 块库 (S o ur c e s ), 如 图 3. 10所 示。

图3 .10  打开 源模块 库

从源 模块 库 (So ur c e s ) 中 把正 弦 波模 块 (Si n eWa v e ) 拖 曳到 u nt i t l e d* 模 型 窗 口 , 按 图 3 . 11所 示放 置, 则 此模 块的 一个 复 制 模 块 被放 到 模型 窗中 。 打开 连 续 模 块 库 (Co n t i n o u s )并 拖曳 一个 积分 模 块 (I n t e g r a t o r ) 到 模 型 窗中 , 如图 3 .1 2所示 。 打 开 输 出 显 示 模块 库 (Si n k s ) 并拖 曳示 波器 模 块 (S c o pe ) 到 模型 窗 中, 如图 3 .1 3所 示。 ・5 8・

图 3.1 1 添 加正 弦波模 块

图 3.1 2 添 加积分模块

图 3.13 添 加示波 器模块

   步骤 二: 连 接模 块 把鼠 标指 针 放到 正 弦 波 模 块 的 输 出 口 处 (即 模 块 右 边 的 “>” 处 ), 鼠 标 指 针 即 变 为 “ ? ” 字形 , 如图 3 .1 4所示 。 拖曳 鼠 标 从 输 出 口 到 积分 模块 的 输 入 口 (即 模 块左 端 的 “>” 处)。 拖曳 的时 候, 鼠 标指 针保 持 “ ? ” 字形 , 如图 3 . 1 5所示 。

图 3.1 4 连 接模 块操作 A

图3 .15  连接模块操 作 B

当放 开鼠 标 按键 后, 信号 线 就变 成了 如 图 3 . 1 6所 示 的带 有信 号 传输 方 向的 有向 箭 头。 运 用同 样的 方法 完 成另 一根 信 号线 ,并 完 成整 个模 型, 如 图 3. 17所 示。 ・ 59・

图 3.1 7 完 成的模型图

图 3.1 6 连 接模 块操作 C

步骤 三: 运 行仿 真 双击 示波 器 模块 ,打 开 Sc o p e窗 口。 在 u nt i t l e d* 模 型窗 口菜 单 中依 次选 择 【S i mu l a t i o n>



S t a r t 】 选 项, 仿真 将 执行 ,结 果 在示 波器 窗口 中 显示 ,如 图 3 .1 8所示 ( s i nαd t=c o s α)。

图3 .18  仿真 结果显 示

3.3 仿 真 实 例 本节 中采 用 举例 方式 来 说明 S I MULI NK 的应 用 【例 3. 7】 积分 环节 。 图 3. 1 9 (a ) 所示 为 积分 环节 结 构图 ,输 入 为一 阶跃 信 号。 为了 清楚 起 见, 阶跃 输 入信 号 延迟 了 1s ,这 样输 出 信号 也相 应地 延 迟 1s ,如 图 3 . 19 (b ) 所 示。 输出 信 号线 性上 升 。 【例 3. 8】 二阶 环节 。 图 3. 20 (a ) 所示 为 二阶 环 节结 构 图 , 输 入 为一 阶 跃 信 号 ,延 迟 0. 5s 。在 图中 所 示 的 参 数下 ,输 出具 有 振荡 形式 , 如图 3. 2 0 (b) 所 示 。改 变图 中 的参 数, 可 得不 同的 输出 形 式。 ・6 0・



该环 节的 特 征 方 程 为 s +0 . 2s+0 . 4=0, 两 个 特 征 根 分 别 为 s . 1+j 0 . 62及 s 1 = -0 2 = -0 . 1-j 0. 6 2, 两 个 根为 具有 负实 部 的共 轭 复 根 ,故 输 出波 形 为衰 减的 正 弦 波 (这些 将 在 下 一 章中 作详 细分 析 ) 。 仿 真输 出验 证 了这 一结 论。

图 3.1 9 积 分环 节仿真 图

图3 .20  二阶 环节仿 真图

小  结 MATLAB和 SI MUL I NK是 分 析和 自动 控制 系 统的 有力 工 具。 本章 主 要从 基本 操作 入 手介 绍 了 MAT LAB基本 指 令及 简单 的编 程 。而 SI MULI NK是用 于 MATLAB下 建立 框 图和 仿真 的 环境 。 本章 中简 单介 绍 了 S I MULI NK中 基本 模块 库及 其 应用 ,如 模 块的 连接 及 参数 修改 ,搭 建 起来 的 S I MULI NK模型 的 仿真 方法 。

习  题 3. 1  复数矩 阵的生 成及运 算 A= B=

1-5i   3-8i 2-6i   4-9i 1+5i    2+6i 3+8i    4+9i

求 C=A×B。 3. 2  给定矩 阵 1  5   8 A= 2  3   6 4  1   7

・ 61・



求 A。 3. 3  解线性 方阵 5 7



5 1

24   9 6

7 10 8

7 2

34   1 36

6 8 1 0 9 3 X= 36   1 44 5 7

9 1 0 4

35   1 40

1 2



15   6 0

4 5

3. 4  选择适 合的步 距绘制 下面 的图形 : (1) s i n(1/ t ),其中 t ∈ (-1,1) (2) s i n(t a nt ) -t a n(s i nt ),其 中 t ∈ (-π,π) 1 00 3. 5  给定受 控对象 模型为 G(s )= e-10s,用 S I MULI NK进行 仿真 。 s (s+1 0)(s+20)(s+30)

・6 2・

第 4章   控 制 系 统 的 时 域 分 析

数学模 型的建 立是对 控制系 统进行 分析 、研究 的基 础, 一 旦控制 系统 的数学 模型 确立, 就可以 利 用各 种分析 方法来 分析控 制系统 的性能 ,包 括系统 的稳定 性、 稳态性 能和 动态性 能等。 本章 将主要 讨 论时 域分析 法和根 轨迹法 。时域 分析法 就是 根据控 制系统 的时 间响 应,来 分析系 统的 稳定性 、快速 性 和准 确性, 它是一 种直接 在时间 域内对 系统 进行分 析 的 方法, 具有直 观、 准确 等 优点 ,在一 阶、二 阶 系统 的性能 分析中 ,常采 用此方 法。而 对于 高阶系 统,由 于 微 分方程 根的 不易求 解等 原因, 常采用 根 轨迹 法、频 域法等 图解方 法来分 析系统 的性 能。  

4.1 一阶系统 的时域 分析 可以 用一 阶 线性 常微 分 方程 来描 述 的系 统称 为一 阶 系统 。在 实 际应 用中 , 有许 多控 制系 统 如 RC滤波 电 路、 浮球 式 水位 控制 系 统、 直流 电动 机 电压 与转 矩 的关 系等 均 属于 一阶 系统 。

4 .1 . 1 一阶 系统的数学 描述 图 4. 1所 示 为 RC滤波 电 路, 其数 学 描述 微分 方 程为 d uo(t ) RC +uo(t )=u (t ) i dt

(4 . 1 )

对上 式进 行 拉氏 变换 , 经整 理后 得 Uo(s ) 1 = Ui(s ) Ts+1

(4 . 2 )

式中 ,T=RC。

图 4.1  RC滤 波器

由此 可见 , 该电 路是 一 个典 型的 一 阶惯 性环 节, 其 传递 函数 为 C(s ) 1 G(s )= = R(s ) Ts+1 系统 方框 图如 图 4. 2所示

图4 .2 一阶 系统方 框图

4 .1 . 2 一阶 系统的单位 阶跃响应 1 .单位 阶跃 响 应 1 对一 阶系 统 ,若 输入 信 号为 单位 阶 跃信 号, 即 r (t )=1(t ),其拉 氏 变换 R(s )= ,则 有 s

・ 63・

1 1 1 1 C(s )=R(s )G(s )= ・ = - s Ts+1 s 1 s+ T

(4 . 3)

取拉 氏反 变 换, 求得 单 位阶 跃响 应 c (t )=1-e-t/T (t ≥0)

(4 . 4)

t - T

其中 稳态 分 量为 1, 暂态 分量 为 e , 说 明系 统在 t →∞ 时, 系统 输 出量 就等 于输 入 量。 2 .MATLAB仿真 (1 ) 一 阶系 统的 建 模 在利 用 MATLAB进 行仿 真时 , 首先 要 建 立 仿真 的 数 学 模 型。 此 处 以 一 阶惯 性环 节 为 例 来 说明 建模 的步 骤 。在 MATL AB中, 可 以 用 S I MULI NK来 建 模, 也 可 用 编 程 方 式 来 进 行 建 模 。 利用 SI MUL I NK进 行 建模 ,其 操 作步 骤如 下: ① 启动 MAT LAB软件 ,打 开 “Vi e w” 菜 单, 选 择 l a un c hpa d选 项。 ② 在 “f i l e ” 菜单 中 ,选 择 “n e w”,建 立 Mo d e l文 件。 ③ 在l a u n c hp a d窗 口中 , 选择 S I MULI NK选 项 , 双击 展 开 文 件夹 , 选择 l i br a r ybr o ws e r并 双击 得到 SI MULI NK库文 件。 如 果所 分析 的系 统 为连 续系 统 , 可 在 S I MULI NK库 文 件中 ,选 择 Co n t i n o us选 项并 单击 , 从中 选 择 传 递函 数 (Tr a n s f e rFc n) 并 用 拖 曳 的 方式 拖 至新 建 的 Mo d e l 文件 中 (即 建模 窗口 中 )。 ④ 在建模窗口中,双击传 递 函数 (T r a n s f e rFc n) 得到 Bl o c kp a r a me t e r s对 话框,在 Nu me r a t o r ( 传递函数的分子项系数) 输入传递 函数的分子项系 数,本例取参数为 [ 1];在 De n o mi n a t e中,取 1 参数为 [ 0 . 8  1 ](设 置分母项系数 );从而在建模窗口中得到传递函数 G (s ) = 。 0 . 8s+1 ⑤ 在 SI MULI NK的 库函 数中 选 S o u r c e s选 项, 再 选择 输入 函 数阶 跃 信号 St e p,并 用 拖曳 的 方式 ,将 St e p输 入 信号 拖曳 至建 模 窗口 传 递函 数的 左 边。 在 建模 窗口 , 双击 St e p信 号 ,修 改 S t e p信号 的幅 值 、作 用时 间。 ⑥ 在 SI MULI NK库 函数 中选 S i nk s选 项, 再 在此 库 文件 中, 选 S c o pe(示波 器 ) 并 拖曳 至 建模 窗口 中传 递 函数 的右 边。 ⑦ 连接 输 入信 号 St e p 、 传 递函 数及 输 出示 波 器 (S c o pe ) 三个 环节 ,从 而完 成 了一 阶系 统的 建 模。 连接 方 法为 用鼠 标 左键 点 住环 节之 输出 箭头 的 位置 ,用 拖曳 的 方式 拖曳 至 想要 连接 的 元件 之 输入 箭头 即可 ,如 图 4. 3所示 。

图4 .3 一阶 系统的 建模

(2 ) 一 阶系 统的 仿 真 首先 在 SI MULI NK菜 单中 选 择 P a r a me t e r s选项 进 行输 入信 号参 数 的设 置, 其 次使 用 S i mu l a - t i o n菜 单中 的 s t a r t即 可进 行仿 真 。仿 真结 束 后, 双击 示 波 器 图 标 (S c o p e) 即可 观 看 到 仿真 结 果, 如图 4. 4所 示。 3 .结论 分析 ① 从仿 真 结果 可看 出 ,在 单位 阶跃 函 数作 用下 , 一阶 是 稳定 而 且 无 振荡 ,即 σp、 t p 均不 存在 。 ② 上升 时 间 t 2. 1 T=1 . 7ms (T=0 . 8ms )。 [以 c (t )=90% c (∞ )计算 t r= r] ・6 4・

图 4.4 一阶 系统的 单位 阶跃响 应

③ 系统 经 t 3~4)T后达 到 稳定 ,且稳 定误 差 小于 5% ~2%c (t )。 s =( duo(t ) ④ 响应 曲 线的 初始 斜 率 K= dt

1 -t    = e T T t=0

t=0

1 = 。 时 间 常 数 T反 应 了 系 统的 惯 T

性, T越 小, 惯性 越小 , 上升 斜率 越 大, 系统 响 应也 越快 。

4 .1 . 3 一阶 系统的单位 斜坡响应 1 .单位 斜坡 响 应 对于 图 4. 2所示 的一 阶惯 性 环节 ,若 输 入为 单位 斜 坡函 数, 即 r (t )=t (t ),则 有 1 R(s )= 2 s 系统 输出 1 1 1 T T C(s )=G(s )R(s )= ・ 2=2- + Ts+1 s s s s+ 1 T t

C(t )=( t-T )+Te- T

(4 . 5)

(4 . 6)

从式 ( 4 .6) 可以 看出 , 单位 斜坡 函数 响 应的 稳态 分 量为 t-T, 它由 两 部分 组 成, 第一 部 分 t是 信号 跟 踪项 ,反 映 了输 出跟 踪 输入 的情 况; 第 二部 分 T为 常数 ,反 映 了跟 踪 误差 。暂 态 -



分量 为 Te T , 它为 一个 指 数衰 减项 , 随时 间的 增 长而 逐渐 衰减 为 0。 2 .MATLAB仿 真 (1 ) 一 阶系 统的 建 模 建模 方法 同 阶跃 响应 时 一样 , 在 此 不 再 重 复。 但输 入 信 号 需 在 S I MULI NK的 S o u r c e s库 文 件中 选择 斜坡 函 数 Ra mp, 同时 在 s i g n a lr o u t i ng中选 择 Mu x ,以 便在 S c o pe中 同 时观 察输 入和 输 出信 号, 如图 4. 5所 示。 (2 ) 一 阶系 统的 仿 真 建模 完成 后 ,便 可对 系 统 进 行 仿 真 。 在 S I MULI NK 菜 单 中 , 选 择 S t a r t进 行 仿真 。 仿 真 结 束, 双击 Sc o p e可 以看 到 仿真 结果 , 如图 4 . 6所示 。 ・ 65・

图 4.5  一阶系 统的 建模

图 4.6 一阶 系统的 单位 斜坡响 应

3 .结论 分析 从仿 真结 果 可以 看出 , 一阶 惯性 环 节的 单位 斜坡 响 应的 稳 态误 差为 T, T越 小, 系 统响 应 误差 也越 小。

4 .1 . 4 一阶 系统的单位 脉冲响应 单位 脉冲 函 数 r (t )=δ(t ), [R(s )=1], 当 它 作用 于一 阶 惯性 环节 时 , 输出 C(s )=G(s )R(s )=

1 Ts+1

(4 . 7)

系统 的单 位 脉冲 响应 为 1 t c (t )= e- T T

(4 . 8)

利用 MATLAB仿真 ,可 得如 图 4. 7所示 的 输出 曲线 。 从式 ( 4 .8) 和图 4. 7可 看出 , 一阶 系 统 的 单 位 脉 冲 响 应 是 一 个 单 调 衰 减 函 数 ,且 t=0 1 时, c (t )有最 大 值,Cmax = 。 当 t → ∞ 时, c (t )→0, 说 明一 阶系 统 对于 脉冲 扰 动信 号具 有 自动 调 T 节能 力, 经过 一 定时 间后 , 可使 脉冲 振 动对 系统 的影 响 衰减 到允 许 的误 差之 内 。

4 .1 . 5 三种 典型输入信 号作用于 一阶系统的 响应比较 三种 典型 输 入信 号作 用 于一 阶惯 性 环节 的响 应情 况 见表 4. 1 。 ・6 6・

图 4.7 一阶 系统的 单位 脉冲响 应 表4 .1 一阶 系统对 典型输 入信 号的响 应关系 式 输入 信号

输出 响应 (t ≥0)

1 (t )

1-e- T 1 -t eT T



δ(t )



t(t )

t-T+Te- T

   从表 中比 较 可以 看出 : ① 一阶 系统 只 有一 个特 征 参数 T, 在一 定的 输 入信 号作 用 下, 其响 应 c ( t )由其 时 间常 数 T 惟一 确定 。 ② 单位 脉冲 函 数 δ(t )和单 位 斜坡 函数 t (t )分 别是 单 位阶 跃函 数 1(t )对 时 间 t 的 一 阶微 分 和积 分, 而系 统 的单 位脉 冲 响应 和单 位 斜坡 响应 也分 别 是系 统单 位 阶跃 响应 对 时间 t的 一阶 微 分和 积分 。这 一 关系 表明 , 系统 对输 入 信号 导数 的响 应 就等 于 系统 对该 输 入 信 号 响 应 的 导数 ; 系统 对输 入信 号 积分 的响 应 就等 于系 统 对该 输入 信号 响 应的 积分 。 将这 一结 论 推广 至一 般线 性 连续 控制 系统 同 样适 用。

4.2 二阶系统 的时域 分析 以二 阶线 性 常微 分方 程 描述 的控 制 系统 称为 二阶 系 统。 典型 二 阶系 统的 微 分方 程为 2

T2

dc (t ) d c (t ) +2ξ T +c (t )=0 2 dt d t

(4 . 9)

由于 在实 际 工程 中二 阶 系统 应 用 十 分 广 泛 ,因 此 ,分 析 研究 二 阶系 统的 性 质 是 十 分 必 要 的。

4 .2 . 1 二阶 系统的数学 模型 图 4. 8所 示 为 RL C串联 电路 。 输入 、输 出 之间 的二 阶 微分 方程 为 2

duo(t ) duo(t ) L C +RC +uo(t )=ui(t ) 2 d t d t

( 4. 1 0)

当取 T= L C— —— 二阶 系统 的 时间 常数 , 单位 为 s ; ・ 67・

R ξ= 2

C —— — 二阶 系 统的 阻尼 系 数(阻 尼比 ), 无量 纲。 L

式(4 . 1 0)就 变成 了 和微 分方 程 式(4 .9 )一 样 的形 式。 对式 (4 . 9)进 行拉 氏变 换 , 得 二 阶系 统的 传 递函 数为 1 Φ(s )= 2 2 T s +2ξ Ts+1

(4 .1 1)

图 4.8  RLC串 联电路

1 取 ωn = 二 阶 系统 的无 阻 尼振 荡频 率 ,则 有 T 2

ωn Φ(s )= 2 2 s +2 ξ ωns+ωn

( 4. 1 2)

式 (4 . 1 2) 为典 型 二阶 系统 的 传递 函数 , 所对 应的 单位 负 反馈 二阶 系 统如 图 4 . 9所 示 。

图 4. 9 典 型二阶 系统 结构图

4 .2 . 2 二阶 系统的闭环 极点 二阶 系统 闭 环传 递函 数 的分 母多 项 式为 2



D(s )=s +2ξ ωns+ωn

( 4. 1 3)

称为 闭环 特征 多 项式 。多 项 式等 于 0时所 对 应的 方程 称 为系 统的 闭环 特 征方 程, 即 为 2



s +2 ξ ωns+ωn =0

( 4. 1 4)

闭环 特征 方 程的 两个 根 称为 系统 的 两个 特征 根, 如 式 (4 . 1 5) 所示 。 s ωn ±ωn 1,2 = -ξ



ξ -1

( 4. 1 5)

从特 征根 可 以得 知, 随着 阻 尼比 ξ的 不 同, 特征 根 s 、s 有 着不 同 类型 的值 。具 体 分布 如 1 2 图 4. 10所 示。 1 .欠阻 尼 (0<ξ<1) 当 0<ξ<1时, 特征 方程 有 一对 具有 负 实部 的共 轭 复根 s = -ξ ωn ±j ωn 1,2



1-ξ

如图 4. 10 (a ) 所 示。 2 .临界 阻尼 (ξ=1) 当 ξ=1时 ,特 征方 程 有一 对相 等 的负 实根 s 1,2 = -ω n 如图 4. 10 (b) 所 示 。 3 .过阻 尼 (ξ>1) 当 ξ>1时 ,特 征方 程 有一 对不 相 等的 负实 根 s = -ξ ωn ±ωn 1,2 如图 4. 10 (c ) 所 示。 ・6 8・

2 ξ -1

4 .无阻 尼 (ξ=0) 当 ξ=0时 ,特 征方 程 有一 对共 轭 虚根 s ωn 1,2 =±j 如图 4. 10 (d) 所 示 。

图 4. 10 典型 二阶 系统的 闭环极 点分布 (a) 0<ξ<1  (b) ξ=1  (c) ξ>1  (d) ξ= 0

4 .2 . 3 二阶 系统的单位 阶跃响应 1 二阶 系统 主 要分 析研 究 单位 阶跃 响 应。 对任 一二 阶 系统 ,当 输 入 R(s )= 时 , s 则输 出为 2

ωn 1 C(s )=R(s )G(s )= ・ 2 s s +2ξ ωs+1 2

ωn C(s )= s (s-s )(s-s ) 1 2

( 4. 1 6)

1 .欠阻 尼二 阶 系统 的单 位阶 跃 响应 欠阻 尼时 0<ξ<1,二 阶 系统 有一 对 共轭 复根 , 即 s ωn ±j ωn 1,2 = -ξ



1-ξ。



将这 对复 根 代入 式 (4 .1 3), 并令 ωd =ωn

1-ξ,ωd 称为 阻尼 振荡 频 率, 则 2 n

ω 1 C(s )= × (s+ξ ωn +j ωd)(s+ξ ωn -j ωd) s

( 4. 1 7)

两边 取拉 氏反 变 换并 整理 得 二阶 系统 欠 阻尼 时的 单位 阶 跃响 应 c (t )=1-



-ξω nt

e 2 1-ξ

s i n(ωdt+β )

( 4. 1 8)



1-ξ 。 ξ 响应 曲线 如 图 4 .1 1所 示 。c (t )为 一 衰 减 的 正 弦 振 荡 曲 线 , 其 衰 减 速 度 取 决 于 ξ ωn 值 的

2 其中 s i nβ= 1-ξ ,c o s β=ξ , β=a r c t a n

・ 69・

大小 。 2 .临界 阻尼 二 阶系 统的 单位 阶 跃响 应 临界 阻尼 时 ξ=1, s 1,2 = -ω n 则 2

ωn 1 C(s )= ・ (s+ωn)2 s

(4 .1 9 )

单位 阶跃 响 应为

图 4.1 1 二 阶系统 欠阻 尼单位

c (t )=1-e-ωnt(1+ωnt )

阶跃响 应曲线

(4 . 2 0)

系统 的响 应曲 线 如图 4. 1 2所示 。它 是 单调 上升 的 指数 曲线 。 3 .过阻 尼二 阶 系统 的单 位阶 跃 响应 2

过阻 尼时 ξ>1 , 系 统有 二个 负 实根 s ωn ±ωn 1,2 =-ξ

ξ -1,取

等效 时间 常数 1 T1 = 2 ωn (ξ- ξ -1)

图 4.12 二 阶系统临界阻 尼

1 T2 = 2 ωn (ξ+ ξ -1)

单 位阶跃 响应 曲线

则系 统输 出 C(s )=

ω2n 1 s+ T1

×

1 s+ T2

1 s

( 4. 2 1)

两边 取拉 氏 反变 换, 得 到系 统单 位 阶跃 响应 为 -







e T1 e T2 c (t )=1+ + T2 T 1 -1 T1 T 2

( 4. 2 2)

从式 (4 . 22)可以 看 出, 二 阶系 统过 阻尼 响 应包 含 二个 按指 数 规 律 衰减 的 暂态 分 量。 响应 曲 线与 临界 阻尼 时 一样 , 也是 按指 数规 律 单调 增加 的 , 但 上 升速 度更 慢 , 如图 4 . 1 3所 示 。 4 .无阻 尼二 阶 系统 的单 位阶 跃 响应 无阻 尼时 ξ=0 ,系 统有 一 对纯 虚根 s ωn 1,2 = ±j 系统 的输 出 为 2



ωn ωn 1 1 C(s )= ・ =2 × (s-j ωn)(s+j ωn) s s+ω2n s

(4. 2 3 ) 图4 .13  二阶系 统过 阻

系统 单位 阶 跃响 应为

尼 单位阶 跃响应

c ( t )=1-c o s ωnt

・7 0・

(4. 2 4 )

从式 ( 4 .2 4) 可 以 看出 , 二阶 系 统在 无阻 尼 情况 下 , 系 统 是 一个 无暂 态过 程 且稳 态 分 量 为 0的 等幅 振 荡, 振 荡 频 率 为 系 统 的 自然 振荡 频率 ωn, 如图 4 .1 4所示 。 二阶 系统 单 位阶 跃响 应 小结 : 图 4. 15所 示为 二阶 系 统在 不 同 阻 尼 比 情 况下 的 单位 阶跃 响 应 的曲 线族 。 表4 . 2给 出了 不 同 ξ值时 二阶 系 统的 特征 及 响应 曲线 。 从表 中 可以 看出 :

图 4. 14 二阶 系统 无阻尼 单位 阶跃响 应

(1 ) ξ<0时, 响应 发 散, 系统 不能 正 常工 作。 ( 2) ξ>1时, 按指 数 规律 响应 为单 调 上 升 , 没有 超 调 , 但 调 节 速度 较 慢, 需较 长 时 间 进 入稳 态。 (3 ) ξ=0时, 响应 曲 线为 等幅 振荡 , 系统 不能 正 常工 作。

图 4. 15 二阶 振荡 环节的 单位阶 跃响应 表4 .2 不同 ξ值时 二阶系 统的 特征及 响应曲 线 阻 尼系数

ξ=0 (无阻 尼)

特征 方程根

根 在复平面上的 位置

单 位阶 跃响应

s = ±j ωn 1,2

・ 71・

0<ξ<1 (欠阻 尼)

・7 2・

s ωn ±j ωn 1,2 = -ξ

2 1-ξ

续表 阻 尼系数

ξ=1 (临 界阻尼 )

ξ>1 (过阻 尼)

特征 方程根

根 在复平面上的 位置

单 位阶 跃响应

s = -ωn 1,2

s = -ξ ωn ±ωn 1,2

ξ2 -1

   (4) 0<ξ<1时, 响 应 有 超 调 , 但 上 升 速 度 较 快, 调 节时 间较 短 。当 合 理选 择 阻 尼 比 ξ 的值 时, 可使 系 统获 得较 为 满意 的响 应 ,通 常工 程 上 把 阻尼 比 ξ=0. 7 07时 的二 阶 系 统 称为 二 阶最 优系 统。

4 .2 . 4 二阶 系统的单位 脉冲响应 二阶 系统 在 理想 单位 脉 冲作 用下 的 输出 称为 单位 脉 冲响 应。 由 于 R(s )=1,因此 2

ωn C(s )=G(s )・R(s )= 2 2 s +2ξ ωns+ωn 对于 二阶 系统 的 单位 脉冲 响 应, 这里 主 要讨 论欠 阻尼 情 况。 欠阻 尼时 , 单位 脉冲 响 应 c (t )=

ωn

-ξω t n

e 1-ξ 2

∑ωn



1-ξt

(4 .2 5)

图 4.1 6 二 阶系 统欠阻 尼 单位脉冲 响应

响应 曲线 如图 4. 16所示 。

从曲 线可 以 看出 ,欠 阻 尼 时 ,单 位 脉冲 响 应是 稳 定 值 为 零的 具 有超 调衰 减 过 程 的 响 应 曲 线, 这说 明, 当 将扰 动作 用 于二 阶系 统 时, 若扰 动量 最 终值 为零 , 则二 阶系 统 具有 较好 的抗 扰 动性 能。

4.3 控制系统 稳定性 分析 系统 的稳 定 是控 制系 统 的基 本要 求 ,若 系统 不稳 定 ,也 就是 系 统不 具备 调 节能 力, 则在 实 际应 用中 系统 是 不能 正常 工 作的 。

4 .3 . 1 稳定 性的基本概 念 假设 有一 个 处于 平衡 状 态的 系统 , 由于 扰动 的作 用 ,系 统偏 离 了原 来的 平 衡状 态, 而当 扰 动消 失后 ,经 过 一段 时间 , 如 果 系 统 又 能 恢复 到原 来 的 平 衡 状 态 , 则 称 这 样的 系统 为 稳 定 系 统; 否则 ,称 为 不稳 定系 统 。如 单摆 运 动就 是一 个稳 定 系统 。某 些 具有 正反 馈 量作 用的 系统 就 ・ 73・

是不 稳定 系统 。 需要 说明 的 是, 稳定 性 是系 统自 身 的固 有特 性, 它 体现 了系 统 固有 的调 节 能力 ,而 且仅 仅 取决 于系 统的 结 构及 其参 数 。

4 .3 . 2 系统 稳定的充要 条件 根据 二阶 系 统单 位阶 跃 响应 的分 析 可知 ,影 响系 统 输出 量随 时 间变 化的 是 暂态 分量 ,而 暂 态分 量是 否衰 减 只取 决于 系 统特 征根 的 情况 。如 果系 统 闭环 极 点 (即特 征 根) 都 具有 负 实部 , 则系 统的 暂态 分 量一 定会 衰 减为 零, 这 时系 统是 稳定 的 。若 系统 有 一个 或一 个 以上 实部 为正 的 极点 ,则 该极 点 所对 应的 暂 态分 量将 随 时间 的增 大而 发 散, 这时 系 统是 不稳 定 的。 系统 稳定 性 和特 征方 程的 关 系见 表 4 . 3。 表4 .3 系统 稳定性 和特 征方程 根的关系 根的 性质

根在复 平面上 的位 置 (×—根 )

系 统运动 过程

系统的 稳定性

实 根 a<0

稳 定 复 根

实 根 a=0

临界 稳定 复 根 实 根

a>0

不 稳 定 复 根

   综上 所述 , 线性 系统 稳 定的 充要 条 件是 :系 统的 特 征根 均具 有 负实 部, 或 者说 系统 的全 部 闭环 极点 均位 于 s左半 平 面。 ・7 4・

4 .3 . 3 劳思 稳定判据 根据 系统 稳 定的 充要 条 件可 知, 要 想判 断一 个系 统 是否 稳定 , 必须 先求 解 出系 统特 征方 程 的全 部根 。然 而 对于 高阶 (三阶 或 三 阶 以 上) 系 统, 解 出 其 特 征 根 是 一 件 工 作 量 很 大 的 事 , 必须 采用 一种 不 需求 解特 征 根、 一种 间 接的 方法 来判 断 系统 的稳 定 性。 劳思 稳 定判 据就 是这 样 一种 用来 判定 系 统稳 定性 的 方法 。 设某 一系 统 的特 征方 程 为 n n-1 n-2 a0s +a s +a s +… +an-1s+an =0 1 2

应用 劳思 判 据判 定系 统 稳定 性的 步 骤如 下: (1 ) 闭 环特 征方 程 各项 同号 且 没有 缺项 。 (2 ) 根 据特 征方 程 各项 的系 数 构造 劳思 表 ,见 表 4 .4。 运算 中出 现 的空 位均 以 0替 代。 表 4. 4 劳 思表及 其列 写规律 n s

a0

a 2

a4



n-1 s

a1

a 3

a5



n-2 s

a・a2 -a ・a3 0 b1 = 1 a1

a・ a -a0・a5 4 b = 1 2 a1

b 3



n-3

b ・a3 -b ・a1 1 2 c 1 = b1

b1・ a5 -b3・ a 3 c 2 = b1

c 3















an





(3 ) 根 据劳 思表 中 各行 第一 列 元 素 符 号 变 化 的 次 数 ,确 定 特 征 方 程 中 含 有 正 根 的 次 数 , 其关 系为 特征 根 中具 有正 实 部根 的个 数 就等 于劳 思表 中 各行 第一 列 元素 符号 变 化的 次数 。 (4 ) 系 统稳 定的 充 要条 件为 : 闭环 特 征方 程各 项 同 号 且 没 有 缺 项, 劳 思表 中各 行 第 一 列 元素 符号 不发 生 变化 。 【例 4. 1】 设某 一线 性 系统 的闭 环 特征 方程 为 4





s +2s +3s +4s+5=0 试用 劳思 判据 判 别系 统的 稳 定性 。 解: 根据 表 4. 4可知 劳思 表 为 s





3 5





4 0



5 0

s 2

s 1 s 0 s

-6 0 0 5

0 0

从劳 思表 中 可以 看出 第 一列 元 素 的 符 号 变 化 了二 次, 系 统有 两 个 正 实 部 根 ,因 此 系 统 不 稳定 。 【例 4. 2】 已知 系统 的 结构 框图 如 图 4 . 17所 示, 试确 定 若使 系统 稳 定 K的 取值 范围 。 ・ 75・

图 4. 17 例 4 .2图

   解: 由图 4. 17可知 特 征方 程为 3 s +6s+5 s+K=0

劳思 表为 3

s         1          2









s  (6×5-1×K) / 6 0 s





从劳 思表 中可 以 看出 ,系 统稳 定 的条 件为 K>0, 且 (3 0-K)/ 6>0 。 所 以 当 0<K<30时, 系 统稳 定。

4.4 MATLAB在时域分析中的运 用 利用 MATLAB可以 方便 地对 控 制 系 统 进 行 时 域分 析。 本 节 就 是 通 过 实 例来 说明 怎 样 利 用 MATL AB软件 来 绘 制 控 制 系 统 的 零 极 点 分 布 图 以 判 断 系 统 的 稳 定 性, 同 时 给 出 了 利 用 MATL AB软件 来 仿真 二阶 系 统的 单位 阶 跃响 应与 求解 时 域动 态指 标 的方 法。 前面 介绍 了 在 MATLAB中 利用 SI MULI NK进 行 系统 仿 真的 方 法, 本节 将介 绍 怎 样 在 MAT- L AB中采 用 编写 程序 的 方法 来进 行系 统 的仿 真, 其 操作 方法 如 下: (1 ) 在 MATLAB中 , 新建 M -f i l e文 件 ,文 件后 缀 名为 m (如 *・ m)。 (2 ) 在 Ed i t窗 口中 输 入程 序, 并由 De b u g调试 至 程序 无错 误 。 (3 ) 在 “De b ug ” 菜 单中 选 择 “RUN”, 即可 得到 仿真 结 果。

4 .4 . 1 系统 零极点分布 在 MATLAB中 ,可 以 利 用 多 种 方 法 来 绘 制 连 续 系 统 的 零、 极 点图 , 如 利 用 p z ma p、t f 2z p 等函 数求 解系 统 的零 、极 点 ,也 可以 利 用 r o o t函数 求 分 母 多 项 式 的 根来 确 定 系 统 的 极 点, 从 而确 定系 统的 稳 定性 。 求解 连续 系 统 4





5s +3s +4 s +6s+9 Φ(s )= 6 5 4 3 2 7s+4s +8s +3 s +7s +5 s+8 的零 、极 点及 增 益, 并绘 出 其零 、极 点 图。 本例 利用 t f 2z p函数 求 解。 执行 如下 程 序: MATLABPr o g r a m4-1 .m %Th i sp r o g r a mc r e a t eat r a ns f e rf un c t i o na ndt h e nd i s p l a y si t sz e r o s、p o l e s &g a i n, p l o ti t sz e r o -p o l ema p ・7 6・

n u m = [5  3 4 6 9]; d e n= [7 4  8 3 7   5 8]; [z , p,k] =t f 2z p(n um, d e n); p z ma p(n u m, d e n); t i t l e(′ Ze r o -P o l eMa p′ ). 则屏 幕显 示系 统 的零 、极 点 及增 益如 下 : z= . 55 4 9 +1 .0 8 60i

p= . 67 9 3 +0 . 75 4 5i

0 . 55 4 9 -1 .0 8 60i

0. 67 9 3 -0 . 75 4 5i

-0 . 85 4 9 +0 .6 9 2 3i

-0. 76 2 0+0 . 6 1 3 4i

-0 . 85 4 9 -0 .6 9 2 3i

-0. 76 2 0-0 . 6 1 3 4i -0. 20 3 1+1 . 0 5 7 1i

k =0. 71 4 3

-0. 20 3 1-1 . 0 5 7 1i

   系统 的零 、 极点 分布 如 图 4. 18所 示。

图4 .18 程序 Pr o g r a m4-1运 行结果 — ——系 统的零 、极点 分布

4 .4 . 2 系统 单位阶跃响 应的仿真 设有 二阶 系 统, 其传 递 函数 为 C( s ) 2 0 Φ(s )= =2 R( s ) s +5s+2 0

( 4. 2 6)

试求 该系 统的 单 位阶 跃响 应 。 程序 MAT LAB Pr o g r a m4-2将 给出 该系 统 的单 位阶 跃 响应 曲线 ,如 图 4 . 19所示 。 MATLABPr o g r a m 4-2 .m %

Un i t -s t e pr e s p o ns e

%* ** * *En t e rt h en ume r a t o ra n dd e n o mi na t o ro ft r a ns f e rf u nc t i o n* * ** ** ** * n u m = [0  0 2 0] d e n= [1 5  20] ・ 77・

%* ** * *En t e rt h ef o l l o wi n gs t e p -r e s po ns ec o mma n d** ** ** * s t e p (n um,d e n) %* ** * *En t e rg r i da ndt i t l eo ft h ep l o t * * ** ** * ** * g r i d 2

t i t l e(′ Un i t -S t e pRe s p o n s eo fG (s ) =20/ s +5 s+2 0′ )

图4 .19 程序 Pr o g r a m4-2运 行结果 — ——系 统的单位阶跃 响应

4.5 根轨迹分析法 通过 前面 分 析可 知, 一 个控 制系 统 的基 本特 征主 要 由系 统的 闭 环零 、极 点 决定 ,并 且闭 环 零、 极点 在 s平面 上的 分 布影 响着 系 统的 稳定 性 及动 态性 能 指标 。对 于二 阶 系统 ,由 传 递函 数 较容 易求 出闭 环 零、 极点 , 但对 于高 阶 系统 ,求 解高 阶 特征 方程 通 常都 较复 杂 。劳 思判 据虽 然 解决 了高 阶系 统 稳定 性的 判 断, 但并 没 有 分 析 系 统 的 性 能 。1 9 48年 尹 文 思 提出 了直 接 由 系 统 的开 环传 递函 数 来确 定系 统 闭环 特征 根 的图 解方 法, 即 在工 程上 广 泛使 用的 根 轨迹 法。

4 .5 . 1 根轨 迹的基本概 念 根轨 迹是 指 系统 中某 一参 数 (如 开 环增 益 K) 由 0~∞ 变 化时 ,系 统的 闭 环极 点在 s平 面 上移 动的 轨迹 。 其基 本思 路 是在 已知 开 环零 、极 点分 布 的基 础上 , 画出 系统 闭 环极 点的 根轨 迹 图, 再根 据根 轨 迹对 系统 阶 跃响 应定 性 分析 和定 量估 算 。 1 .根轨 迹 K 设有 一单 位 负反 馈二 阶 系统 , 开 环 传递 函 数 G(s )= 则 它 的 二 个 开环 极 点 p1 =0, s (s+2) p = -2。 2 2 而系 统的 闭 环极 点可 由 特征 方程 s +2s+K=0求得

s = -1+ 1-K 1,2 当 K从 0变 化到 ∞时 , 由式 ( 4 .2 7) 得 到 的根 的轨 迹如 图 4. 20所示 。 ・7 8・

( 4. 2 7)

通过 根轨 迹 可对 系统 进 行分 析, 发 现

・ 79・

图 4.20 二 阶系统 根轨迹

(1 ) 当 0<K<1时 ,系 统 特 征 根均 为 负 实 根 ,系 统表 现 为过 阻 尼 状 态 ,阶 跃响 应 为 单 调 上升 过程 。 (2 ) 当 K=1时, s =s = -1, 系统 有二 个相 等 的负 实根 , 表现 为临 界 阻尼 。 1 2 (3 ) 当 1<K<∞ 时, s 1、 s 2 为 实部 为 -1的 一对 共 轭复 根, 系 统表 现为 欠 阻尼 状态 ,阶 跃 响应 为衰 减振 荡 过程 。 (4 ) 当 K 由 0→ ∞ 时 , 系 统 根 轨 迹 均 在 s单 向 的 左 半 部 ,因 此 系 统 对 所有 K 值 均 是 稳 定的 。 2 .根轨 迹方 程 对任 一控 制 系统 ,其 开 环传 递函 数 总有 如下 形式 m

Kg∏ (s-z ) j j=1

G(s )H(s )=

(4 . 2 8)



∏ (s-pi) i=1

式中 ,Kg 为 根轨 迹 增益 ,它 与开 环 增益 成正 比 ; z 为系 统开 环传 递 函数 的零 点 ; j p i 为系 统 开环 传递 函数 的 极点 。 由于 系统 的 闭环 特征 方 程为 1+G(s )H(s )=0,因 此可 得根 轨 迹方 程为 m

Kg∏ (s-z ) j j=1

=-1



( 4. 2 9)

∏ (s-pi) i=1

式 (4 .2 9) 为一 个向 量 方程 ,应 用 不很 方 便。 根据 向 量 相 等 原 则 , 它 们 幅 值与 相角 分 别 相 等 的条 件可 得 m

Kg∏ (s-z j) 幅值 方程

j=1

=1



( 4. 3 0)

∏ (s-p) i

iX =1 m

幅值 方程

∑ j= 1



/(s-z j) - ∑ /(s-pi) = (2k+1)Π     i=1

(4 . 3 1) 从式 (4 .3 0 )和 ( 4. 3 1) 可 以 看出 , 幅 值 条 件 与 Kg 有 关, 而 相角 条 件 与 Kg 无 关, 说 明 根 据 ・8 0・

满足 相角 条件 的 s值代 入 幅值 方 程后 , 一 定 可 以 求 得一 个 对 应 的 Kg 值。 因 此, 可 以 认 为相 角 条件 是决 定根 轨 迹的 充分 必 要条 件, 而 幅值 条件 主要 用 来确 定根 轨 迹各 点对 应 的根 轨迹 放大 倍 数 Kg 值 , 即得 到系 统 的开 环放 大系 数 K的 值 。

4 .5 . 2 利用 MATLAB进行 根轨迹绘 制 系统 根轨 迹 的绘 制方 法 是十 分繁 琐 的, 而且 分析 也 只能 做粗 略 的估 算。 MATLAB软 件作 为 一种 优秀 的数 学 工具 软件 , 绘制 控制 系 统的 根轨 迹是 十 分方 便的 。 设有 一控 制 系统 的开 环 传递 函数 为 K G(s )H(s )= 2 s (s +4 s+1 6) K G(s )H(s )= 2 s (s +4 s+1 6)

即为

利用 MATLAB绘 制 该 控 制 系 统 的 根 轨 迹 时 , 只需 在 MATLAB软 件中 运 行程 序 p r o g r a m4-4 . m 即可 得到 图 4. 21。 从图 上 可 以 看出 系 统稳 定的 条 件是 23 .3<K<35 . 7。 Ma t l a bp r o g r a m 4-4 .m % …… … Ro o t —l o c u spl o t… …… n u m = [1 ]; d e n= [1 4  16 0]; r l o c us(nu m,de n ) t i t l e (′ Ro o t -c o c usp l o to fG(s )H(s )=K/ [s (s ^ 2 +4s+1 6)]′ ); 图 4.21  MATLAB绘图 的根轨 迹图

e n d

4 .5 . 3 控制 系统的根轨 迹分析 1 .闭环 零、 极 点对 系统 性能 的 影响 当根 据系 统 结构 和参 数 绘制 出闭 环 系统 的根 轨迹 图 后, 就可 以 利用 根轨 迹 图来 分析 系统 的 稳定 性和 估算 系 统的 性能 指 标。 设某 一控 制 系统 的闭 环 传递 函数 为 m

G(s )=

C(s ) = R(s )

Kg∏ (s-z j) j=1



∏ (s-s) i

i=1

1 若 R(s )= , 即输 入 为阶 跃函 数 时,系 统的 单位 阶 跃响 应为 s n skt c (t ) =A0 +∑ Ake

( 4. 3 2)

k=1

・ 81・

其中 A0、 Ak 为 待定 系数 , 大小 取决 于系 统 闭环 零、 极 点的 分布 。 s k 为 闭环 极点 。 从前 面分 析 并结 合式 (4 .3 2) 可知 ,系 统 闭环 零极 点对 系 统性 能的 影 响主 要表 现 为: (1 ) 稳 定性 。系 统 要想 稳定 , 则必 须使 系 统的 闭环 极点 都 位于 平面 的 左半 部。 (2 ) 快 速性 。要 使 系统 具有 较 好的 快 速 性 ,就 必 须 使 响 应 的 各 暂态 分 量 迅 速 衰 减 ,则 要 求闭 环极 点远 离 虚轴 ,并 且 Ak 也尽 可 能地 小。 (3 ) 平 稳性 。系 统 响应 的平 稳 性主 要 由 系 统 的超 调 量 决 定。 因 此, 欲 使系 统具 有 良 好 的 平稳 性, 并且 兼 顾快 速性 , 闭环 极点 最 好在 最佳 阻尼 线 (与 负 实轴 成 ±4 5° 的 夹角 线) 附 近。 (4 ) 偶 极子 与主 导 极点 。如 果 系统 的 某 一 闭 环零 极 点 靠 得很 近 ,就 称 为 一 个 偶 极 子。 通 常, 若偶 极子 不 十分 接近 坐 标原 点, 则 可以 认为 偶极 子 中的 闭环 零 、极 点对 系 统响 应的 影响 可 相互 抵消 。而 距 离虚 轴最 近 、附 近又 没 有零 点的 闭环 极 点, 通常 叫 做主 导极 点 ,系 统的 动态 响 应主 要由 它来 决 定。 工程 中, 人 们常 使用 上 述结 论来 分 析高 阶系 统的 动 态性 能。 【例 4. 3】已 知 系统 的闭 环传 递 函数 为 ( 0. 5 9s+1) G(s )= 2 (0 . 6 7s+1)( 0 .0 1s +0. 08s+1 ) 试估 算系 统的 性 能指 标。 解:系统 有三 个闭 环 极点 s =-1 .5, s = -4±j 9. 2, 一个 闭环 零 点 z = -1 . 7, 由 于 s 、 1 2,3 1 1 z在 s平 面 上距 离较 近, 因 此可 以认 为 极点 s 和零 点 z 构成 偶 极 子 ,主 导 极点 为 s , 则系 统 1 1 2,3 近似 为二 阶系 统 ,即 1 G(s )= 2 0 . 01s +0 .0 8s+1 -1

从而 近似 得到 系 统的 性能 指 标为 ξ=0. 4,ωn =1 0s σp =e

-ξ π 2

×1 0 0% =2 5%

1-ξ

3 t = =0 . 7 5s s ξ ωn 2 .根轨 迹对 系 统性 能的 影响 根据 根轨 迹 可以 得到 闭 环系 统零 极 点的 分布 ,再 对 系统 进行 定 性的 分析 与 定量 的估 算。 系 统的 闭环 零点 由 系统 的开 环 传 递 函 数直 接 给出 , 系 统 的闭 环 极 点 则 需 根 据 根轨 迹进 行 试 探 确 定。 由于 系统 的 根轨 迹形 状 取决 于开 环 零极 点在 s平 面上 的 分布 ,因 此有 目 的地 附加 开 环零 极 点就 可以 改变 根 轨迹 的形 状 ,使 系统 达 到满 意的 性能 指 标。 通过 分析 可 知, 增加 开 环实 极点 , 将使 系统 的根 轨 迹向 右偏 移 ,降 低了 系 统的 稳定 性; 而 增加 一个 开环 实 零点 ,将 使 系统 的根 轨 迹向 左偏 移, 提 高了 系统 的 稳定 性。 工 程中 常加 入适 当 的零 点, 即加 入 微分 环节 , 以改 善系 统 的性 能。

小  结 时域 分析 法 是通 过求 解 系统 在典 型 输入 信号 作用 下 的时 间响 应 来分 析控 制 系统 的稳 定性 和 ・8 2・

性能 指标 的一 种 方法 。工 程上 常 以阶 跃响 应 的超 调 量 σp、 调 整时 间 t s 和 系 统稳 定 误 差 作为 性 能评 价指 标。 由 于时 域分 析 法具 有准 确 、直 观、 物理 概 念清 楚等 特 点, 因此 该 分析 方法 是自 动 控制 系统 中最 基 本的 一种 分 析方 法。 一阶 和二 阶 控制 系统 是 高阶 系统 分 析的 基础 ,因 此 ,分 析研 究 一阶 、二 阶 系统 的方 法和 手 段是 自动 控制 系 统的 根 本。 时 域 分 析 的 基 本 方 法 是 拉 氏 变换 , 即 由 结 构 图 → G(s )→ C(s )= G(s )R(s )→ C(t )=L -1[C(s )]。对 于一 阶 系统 ,其 动 态 特性 用 一 阶 微分 方 程描 述, 其 结构 参 数只 有一 个时 间 参数 T, 它反 应了 一 阶系 统的 惯 性或 阻尼 程 度。 对于 二阶 系 统, 其动 态 特性 用 二阶 微分 方程 描 述, 它有 两 个结 构参 数 , 即 阻尼 比 ξ和 无 振 荡 频 率 ωn。 阻 尼 比 ξ决 定 了 二 阶 系统 的响 应形 式 。ξ=0时 ,系 统 响 应 为 无 阻 尼 响 应; ξ=1时, 系 统 响 应 为 临 界 阻 尼 响 应 ; ξ>1时,系 统 响应 为阻 尼响 应 ;0<ξ<1时 ,系 统表 现 为欠 阻尼 响 应。 工程 上 常取 ξ=0. 70 7。ωn 主要 影响 系统 的 调 整 时 间 t s。 二 阶 系统 的主 要 动 态 指 标 有 σ p、 t r、t p、 t s, 它 们 均 可 根 据 ξ与 ωn 求出 。 系统 的稳 定 是系 统正 常 工 作 的 必 要 条 件, 线 性 系 统的 稳 定 主 要 取 决 于 系统 内部 的 结 构 参 数, 而与 初始 条 件与 输入 信 号无 关。 线 性系 统稳 定的 充 要条 件是 : 系统 的所 有 特征 根必 须分 布 在 s左 半 平面 。劳 思判 据 是判 断系 统 稳定 最常 用 的一 种方 法 。 根轨 迹是 一 种分 析和 设 计控 制系 统 的图 解方 法, 常 用于 分析 研 究高 阶多 回 路系 统。 MATLAB作 为一 种功 能 强大 的仿 真 软件 ,具 有使 用 方便 、仿 真 效果 良好 等 特点 ,越 来越 受 到重 视。 无论 是 利用 SI MULI NK还是 利用 编程 进 行仿 真 都 是 十 分 简 便 的 。 S I MULI NK仿 真主 要 有两 步, 第一 步 为仿 真数 学 模型 的建 立 ,第 二步 为输 入 函数 的仿 真 。对 参数 不 确定 和复 杂的 系 统采 用编 程较 为 适用 。

习  题 4. 1  已知系 统的单 位阶跃 响应 为 c (t )=1-1. 8e-4t +0 .8e-9t 试求: 1) 系统的 闭环传 递函数 ; (2) 系统的 阻尼比 ξ和自然振荡 频率 ωn。 4. 2  试用劳 思判据 确定具 有下 列特性 方程式 的系统的稳 定性。 3 2 (1) s +20s +9s+2 00=0 4 3 2 (2) s +8s +1 8s +16s+5=0 5 4 3 2 (3) s +s +3s +9s +6s+10=0

4. 3  设单位 负反馈 系统的 开环 传递函 数为 K (1) G(s )= s (0.1s+1)(0 .2s+1) K(0. 5s+1) (2) G(s )= 2 s (s+1)(0. 5s +s+1) 试确定 系统稳 定时 K的取 值范围 。 4. 4  试判断 图 4.2 2所 示系统 的稳 定性。 4. 5  试用 MATLAB仿 真软件 求解下 列系统 的单 位阶跃 响应。

・ 83・

图 4.22 控 制系统 方框图 20 (1) Φ(s )= s+12 10 (2) Φ(s )= 2 s +2s+1 0 8 (3) Φ(s )= s (0. 1s+1)(0. 2s+1)+8 4. 6  试用 MATLAB仿 真软件 求解下 列系统 的零 、极点 及增量 ,并绘 出其零 、极 点图。 3s+1 (1) Φ(s )= 2 s (30 0s +600s+50) 2 5s +4s+6 (2) Φ(s )= 4 3 2 3s +4s +2s +7s+2

4. 7  系统如 图 4.2 3所 示,试 用 MATLAB仿真软 件绘 制 K由 0→∞ 变动时 的根轨 迹。

图 4.23 控 制系统 方框图 4. 8  设控制 系统的 特征方 程式 为 4 3 s +3s +12s+(K+16s )+K=0

(1) 试 用 MATLAB仿真软 件绘制 根轨 迹图; (2) 确 定系统 稳定时 K的 取值范 围。

・8 4・

第 5章   控 制 系 统 的 频 率 分 析

对于高 阶系统 ,由于 求解其 特征方 程的 根较为 困难, 因 此, 在 工 程上多 采 用 图解分 析法 来研究 控 制系 统的性 能。频 率分析 法作为 一种常 用的 图解分 析法, 由于 具有 物 理意 义明 确,作 图简单 ,并可 通 过实 验方法 来获取 一些结 构参数 不易确 定的 控制系 统的频 率特 性等特 点,成 为 自 动控制 系统 中非常 重 要的 分析方 法之一 ,也是 工程上 应用最 为广 泛的分 析方法之一。  

5.1 频率特性 的基本 概念 5 .1 . 1 频率 特性的基本 概念 图 5. 1所 示 RC 滤波 电路 , 其数 学描 述微 分 方程 为 d uo(t ) T +uo(t )=ui(t ) dt

(5 . 1)

式中 ,T=RC,为 时间 常 数。 系统 的传 递 函数 1 G(s )= Ts+1

图 5.1  RC滤波电 路

若输 入 ui为 正弦 信号 , 即 u t )=Uim s i nωt ,则 i( U( s )=Uim ・

ω 2 2 s +ω

Uimω 1 Uo(s )=G(s )・ Ui(s )= ・ 2 Ts+1 s +ω2

(5 . 2)

两边 取拉 氏反 变 换, 则系 统 输出 为 Uim ωT - t Uim uo(t )= eT+ s i n (ωt-a r c t a nωT) 1+ω2T2 1+T2ω2

(5 . 3)

Uim ωT - t 从式 (5 .3) 可 以 看出 ,系 统 的输 出 包 含 二部 分 , e T 为暂 态分 量 , 随 时 间 t → ∞, 该 2 2 1+ω T 分量 趋于 0; 而

Uim 2

s i n(ωt-a r c t a nωT)为稳 态 分量 。 当 控 制 系 统 输 入 为 一 正 弦 信 号 时 ,



1+T ω

输出 的稳 态响 应 仍是 一个 和 输 入 信 号 同 频 率的 正 弦 信 号, 且 幅 值 为 输 入 信 号 的

1 2



倍,

1+Tω

・ 85・

相位 滞后 a r c t a nωT。 观察 分析 发 现, 输出 响 应衰 减的 幅 值、 滞后 的相 位 均为 频率 的 函数 ,也 就 1 是矢 量 的 幅值 和相 角 ,即 1+j ωT 1 G(j ω)= 1+j ωT A(ω)=

1 1 = 2 2 1+j ωT 1+ω T

φ(ω)=

= -a r c t a n ωT

(5 . 4) (5 . 5) (5 . 6)

线性 控制 系 统对 正弦 输 入信 号的 稳 态响 应称 为频 率 响应 ;系 统 输出 稳态 分 量与 输入 的复 数 比为 频率 特性 , 记作 G(j ω);输 出与 输 入信 号的 振 幅比 称为 系 统的 幅频 特性 , 记作 A(ω); 输 出与 输入 信号 的 相位 差称 为 系统 的相 频 特性 ,记 作 φ(ω)。幅 频 特 性 、相 频 特性 总称 为 频率 特 性。 幅频 特性 表 征系 统输 出 对不 同频 率 正弦 输入 信号 幅 度衰 减或 放 大的 特性 ; 相频 特性 描述 系 统输 出对 不同 频 率正 弦输 入 信号 相位 的 超前 或滞 后的 特 性。 而频 率 特性 反映 了 系统 输出 对正 弦 输入 信号 的同 频 、变 幅、 移 相特 性。

5 .1 . 2 频率 特性与传递 函数的关 系 1 图 5. 1所 示 的 RC滤 波电 路的 传 递函 数为 G(s )= , 由于 在 复平 面内 s=σ+j ω,若 令 1+s T 1 复平 面内 复变 量 s的 实部 σ=0,则 s=j ω。 此时 ,G(j ω)= 。 因此 可 将频 率特 性 G(j ω) 1+j ωT 理解 为传 递函 数 G(s )的特 殊情 况。 即 G(j ω)=G(s )| s=jω

(5 . 7)

综上 所述 , 求解 系统 频 率特 性主 要 有三 种方 法: (1 ) 根 据系 统的 微 分方 程求 解 稳态 解 。通 过求 解 正弦 输 入 信 号 的 稳 态 输出 分量 与 输 入 信 号的 复数 比得 到 系统 的频 率 特性 。 (2 ) 由 于系 统的 频 率特 性是 传 递函 数 的 特 殊 情况 , 以 s=j ω 代 入传 递 函 数 ,即 得 系 统 的 频率 特性 。 (3 ) 通 过实 验方 法 测定 。对 于 线性 稳 定 系 统, 当 输 入 正 弦 信 号 的频 率 不 断 变 化 时 ,记 录 相应 的输 出, 绘 出系 统的 幅 频特 性与 相 频特 性, 即得 到 系统 的频 率 特性 。 注意 :频 率 特性 同传 递 函数 一样 , 也是 一种 数学 模 型, 它也 包 含了 系统 的 结构 与参 数, 反 映了 系统 的结 构 性能 。

5 .1 . 3 频率 特性的几何 表示法 在实 际工 程 中, 为分 析 方便 ,常 将 频率 特性 画成 曲 线, 利用 这 些曲 线对 系 统进 行分 析与 研 究。 常见 的图 示 法主 要有 极 坐标 图与 对 数频 率特 性图 两 种。 1 .极坐 标图 极坐 标 图 又 称 为 幅 相 频 率 特 性 曲 线, 其 特 点 是 将 ω 作 为 参 变 量, 当 ω 从 0→ ∞ 时 , G(j ω)=| G(j ω)| ・8 6・

在 复平 面上 的 轨迹 就是 频 率特 性 G(j ω)的 极 坐标 图 。其 特 点 是 在复 平

面上 同时 表示 幅 频特 性和 相 频特 性。 对于 RC滤波 电 路, 其频 率 特性 1 1 G(j ω)= = (5 . 8) 2 2 1+j ω 1+T ω 在绘 制极 坐标 图 时, 通常 先 求出 一些 特 殊点 。 当 ω=0时, A(ω)=1, φ(ω)=0° 。 1 1 当 ω= 时, A(ω)= , φ(ω)= -4 5° T 2 当 ω→∞ 时 , A(ω)=0,φ(ω)=-9 0° 在这 些特 殊 点间 适 当 地 取 一些 点 , 逐 点 连接 成 一 条 平 滑 曲 线 , 就得 到了 系统 的 极坐 标 图, 如图 5 . 2所 示 。在 作 图 时 ,规 定 逆 时 针 方向 为正 角度 , 顺时 针方 向 为负 角度 。 G(j ω)的 极坐 标 图 由 于 在 绘 制 时 需 要 逐 点 作出 , 因此 不 便 于 徒 手作 图。 通常 只 是徒 手 绘制 出极 坐 标 的 草 图, 作 分 析 图。 若 要 精 确 作图 ,可 借助 于 计算 机, 如利 用 MAT LAB 来完 成 G(j ω)的 极 坐标 图 的绘 制。 2 .伯德 图 图 5. 2 RC电 路的 极坐标 图 伯德 图又 称 为对 数 频 率 特 性 曲 线, 它 包括 对数 幅 频 曲 线 和 对 数 相频 曲线 两种 。 对 数 频 率 特 性 曲 线 的 横 坐 标 是 频 率 ω, 并 按 对 数 进 行 分 度, 单 位 为 弧 度 / 秒 ( r a d/ s )。 φ(ω) 定义 对数 频 率特 性为 (5 . 9) L(ω)=2 0l g A(ω) 对数 幅频 特 性曲 线的 纵 坐标 表 示 幅 频的 对 数值 , 均 匀 分 度 , 单 位 为分 贝 (d B) 。 对数相 频 特性 曲线 的纵 坐 标表 示相 频 特性 的相 角 值, 线性 分度 , 单位 是度 (° )。当 横坐 标 ω从 1变化 到 1 0时 , 相应 的对 数 分度 L(ω)的变 化 见表 5 .1。 表 5.1 ω在 1~1 0变 化时 的对数 分度 ω





















l gω



0.3 01

0. 477

0. 602

0 .69 9

0 .7 78

0.8 45

0.9 09

0. 954



   根据 表 5. 1可以 得到 伯德 图 的坐 标, 如 图 5 .3所 示。

图 5.3  伯德图 的坐 标图

・ 87・

   通常 称 图 5. 3所 示的 坐 标系 为半 对 数坐 标, 其 主要 优点 为: (1 ) 横 轴按 频率 的 对数 l g ω标 尺刻 度 ,但 标 出 的 是频 率 ω本 身 的数 值 , 因 此, 横 轴 的 刻 度是 不均 匀的 。 (2 ) 横 轴压 缩了 高 频段 ,扩 展 了低 频段 。 (3 ) 在 ω轴上 ,对 应 于 频 率 每 变 化 一 倍 , 称 为 一 倍 频程 ,例 如 ω从 1到 2, 从 2到 4, 从 1 0到 20等, 其 长 度均 相等 。对 应 于频 率每 增大 十 倍的 频率 范 围, 称 为 十 倍 频程 (d e c ),例 如 ω从 1到 1 0,从 2到 2 0, 从 10到 10 0 等, 所有 十倍 频 程在 ω轴上 的长 度 均相 等。 (4 ) 可 以将 幅值 的 乘除 运算 化 为加 减运 算 。 (5 ) 可以采用 分段线 性的方 法绘 制近似 的 对数幅 频 曲线 ,从 而使 得 频率 特性 的 绘制 大为 简 化。 图 5. 4是 RC 滤 波电 路当 T取 0. 5时 的系 统 伯德 图。

图 5.4  LC滤波电路伯德 图

5.2 典型环节 的频率 特性 从前 面的 分 析可 知, 控 制系 统的 开 环传 递函 数 总可 以 分 解 为一 些 典型 环节 的 乘积 。 因此 , 分析 与研 究典 型 环节 的频 率 特性 是频 域 分析 法的 基础 。

5 .2 . 1 比例 环节 比例 环节 传 递函 数为 G(s )=K, 则 频率 特性 为 G(j ω)=K

( 5. 1 0)

根据 系统 对数 频 率特 性的 定 义可 得对 数 幅频 特性 为 L(ω)=20l g K

( 5. 1 1)

φ(ω)=0°

( 5. 1 2)

对数 相频 特性 为 比例 环节 的 伯德 图如 图 5. 5所示 。 从系 统的 伯 德图 可以 看出 , 比例 环 节只 有幅 值 放 大 K 倍的 功能 ,它 能 既无 超前 又 无滞 后地 复 现输 入信 号。

5 .2 . 2 积分 环节 积分 环节 的 传递 函数 为 1 G(s )= s

图5 .5 比例 环节的 伯德图

频率 特性 为 1 1 G(j ω)= = j ω ω 根据 系统 的对 数 频率 特性 的 定义 可得 ・8 8・

( 5. 1 3)

对数 幅频 特 性为 L(ω)=2 0l g A(ω)= -2 0l g ω

(5 .1 4)

对数 相频 特 性为 φ(ω)= -9 0°

(5 .1 5)

因此 , 系 统 的 对 数 幅 频 特 性 是 一 条 斜 率 为 -2 0dB/ d e c的 直 线, 而对 数 相频 特性 是一 条 平行 于 实 轴且 相角 为 -9 0° 的 直线 , 如图 5 .6所 示。 从系 统的 伯 德图 可 看 出 ,积 分 环 节 具 有输 出 信 号 幅值 按 -2 0dB/ d e c斜 率衰 减 输入 信号 幅值 的 特 性 , 而 输出 信号 的相 位 永远 滞后 于 输入 信号 90°

图5 .6 积分 环节的伯德图

5 .2 . 3 微分 环节 微分 环节 的 传递 函数 为 G(s )=s 频率 特性 为 G(j ω)=j ω=ω

( 5. 1 6)

根据 系统 的对 数 频率 特性 的 定义 可得 , 对数 幅频 特 性为 L (ω)=20l g A (ω)=2 0l g ω

( 5. 1 7)

对数 相频 特 性为 φ(ω)=9 0°

(5 . 18)

系统 伯德 图 如图 5 .7所 示。 从 图中 可 以 看 出 ,系 统的 对 数 幅 频 特 性 是 一 条 斜 线 为 2 0dB/ d e c的 直 线 , 它具 有对 输入 信 号 幅 值 按 斜 率 为 2 0d B/ de c增 加的 特 性; 而对 数相 频 特性 是 一 条 平 行 于 实 轴 且 相 角 为 9 0° 的直 线, 它使 输 出 信 号 超 前 输 入 信 号 9 0° 。通 过分 析 可知 微分 环节 是 积分 环 节的 逆运 算 ,它 们 镜像 对称 于 ω轴。 图 5.7  微分环 节的 伯德图

5 .2 . 4 惯性 环节 惯性 环节 的 传递 函数 为 1 G(s )= Ts+1 频率 特性 为 1 1 G(j ω)= = j ωT+1 (ωT)2 +1

( 5. 1 9)

系统 的对 数 幅频 特性 为 ・ 89・

1 2 =-20l g (Tω) +1 2 (ωT) +1

L (ω)=20l g

( 5. 2 0)

对数 相频 特 性为 φ(ω)=-a r c t a nωT

( 5. 2 1)

(1 ) 对 数幅 频特 性 的绘 制 系统 的对 数 幅频 特性 需 逐点 计 算 绘 制 ,较 为 繁 琐 。工 程 上常 用 渐近 线与 线 段 近 似 绘 制 的 方法 。 1 ① 低频 段 :当 ω< < , L(ω)=2 0l g 1=0,即 表 示系 统 低 频 时, 系统 的 幅频 极性 可 用零 分 T 贝线 近似 。 1 ② 高频 段: 当 ω> > ,L(ω)= -2 0l g ωT, 表示 高 频时 ,系 统 的幅 频特 性 可以 用斜 率为 - T 1 2 0d B/ d e c的直 线 近似 ,与 零 分贝 线交 于 ω= 处 。 T ③ 交接 频 率: 交接 频 率又 称为 转折 频 率, 是系 统 低频 段与 高 频段 相交 的点 。 系统 的对 数 幅频 特性 如 图 5. 8 (a ) 所 示。 由于 利 用渐 近线 来 表示 L(ω),因 此 ,幅 频特 性 的最 大误 差出 现 在转 折频 率 处, 即 ΔL(ω)= -2 0l g L+1=-3d B。 (2 ) 对 数相 频特 性 的绘 制 1 低频 段: ω<< , φ(ω)=0° T 1 高频 段: ω>> , φ(ω)=-9 0° T 1 交接 频率 : ω= ,φ(ω)=-45° T 惯性 环节 的 对数 相频 特性 如 图 5 . 8 (b) 所 示 。从 曲线 可 看 出 相 频 特 性 是单 调 并 且 以交 接 频率 为中 心而 斜 对称 的。

图5 .8 惯性 环节 的伯德 图

5 .2 . 5 一阶 微分环节 一阶 微分 环 节的 传递 函 数为 G(s )=1+Ts 频率 特性 为 G( j ω)=1+j ωT= 1+(ωT)2 ・9 0・

( 5. 2 2)

对数 幅频 特 性为 L(ω)=2 0l g A(ω)=2 0l g 1+(ωT)2

( 5. 2 3)

φ(ω)=a r c t a nωT

( 5. 2 4)

对数 相频 特 性为 一阶 微分 环 节的 伯德 图 如图 5. 9所示 。 系统 的两 条 渐近 线为 0分 贝 线和 斜率 为 20d B/ de c的 渐 近线 。

图5 .9 微分 环节 的伯德 图

5 .2 . 6 振荡 环节 振荡 环节 的 传递 函数 为 2

ωn G(s )= 2 2 s +2ξ ωns+ωn 式中 ,ξ为 阻 尼比 ;ωn 为 无 阻尼 振荡 频 率。 系统 的频 率 特性 为 ω2n 1 G(s )= = 2 2 2 (j ω) +2ξ ωn・ s+ωn ω ω 1- +j 2ξ ωn ωn

( 5. 2 5)

振荡 环节 的 对数 幅频 特 性为 1

L (ω)=2 0l g A(ω)=2 0l g



ω 1- 2 ωn



( 5. 2 6) ω2 +4ξ 2 ωn 2

对数 相频 特 性为 ω 2ξ ωn φ(ω)=-a r c t a n ω2 1- 2 ωn

( 5. 2 7)

(1 ) 对 数幅 频特 性 的绘 制 低频 段: ω<<ωn, L (ω)=0,得 到 零分 贝渐 近线 。 2



高频 段: ω>>ωn, L (ω)=-20l g ω/ ωn, 得到 一条 斜率 为 -4 0dB/ de c的渐 近线 。 交接 频率 : ω=ωn 从而 得到 系 统对 数幅 频 特性 ,如 图 5. 10 (a ) 所 示。 (2 )对数 相 频特 性的 绘 制 低频 段: ω<<ωn, φ(ω)=0 ・ 91・

高频 段: ω>>ωn, φ(ω)= -1 8 0° 交接 频率 : ω=ωn,φ(ω)=-9 0° 从而 得到 系 统的 对数 相 频特 性, 如 图 5. 10(b) 所示 。

图 5.1 0 振 荡环 节的伯 德图

图 5. 11为 振荡 环节 随 阻尼 ξ变 化 的伯 德图 。

图 5. 11 不同 ξ时振 荡环 节的频 率特性

5.3 控制系统的 开环频 率特性 一个 控制 系 统总 是由 若 干个 典型 环 节组 成的 ,当 掌 握了 典型 环 节的 频率 特 性后 ,就 很容 易 求得 系统 的开 环 频率 特性 , 进而 利用 开 环频 率特 性来 对 系统 进行 分 析与 研究 。 设有 一控 制 系统 ,其 开 环传 递函 数 G (s ) 等 于回 路中 各串 联 环节 传递 函 数之 和, 即 有 n

G(s ) = G1(s )G2(s )…Gn(s ) = ∏ Gi(s )

(5 . 2 8)

i=1

频率 特性 为 n

G(j ω) =G1(j ω)G2(j ω)… Gn(j ω) = ∏ Gi(j ω) i=1

5 .3 . 1 控制 系统的型别 对于 一控 制 系统 ,可 将 它的 开环 传 递函 数按 分子 、 分母 多项 式 来表 示, ・9 2・

(5 . 2 9)

m1

G(s )=

K ・ ν s

m2

∏ (τks+1)∏ (T2ls2 +2ξlτls+1) k= 1

l=1

n1

n2

(5 . 3 0)

∏ (τs+1)∏ (Ts +2ξτs+1) 2 2 j



i= 1

j j

j=1

其中 ν是系 统开 环 传递 函数 中 串联 积分 环 节的 个数 ,常 称 为系 统的 型 数。 ν=0时 ,称 系 统为 0型 系统 (又称 零 阶无 静差 系统 ) ν=1时 ,称 系 统为 I型 系统 (又称 一阶 无 静差 系统 ) ν=2时 ,称 系 统为 I I型系 统 (又 称二 阶无 静 差系 统) 系统 的型 别 越高 ,表 明 系统 跟踪 典 型指 令信 号的 消 差能 力越 强 。实 际工 业 控 制 系统 中 , I 、 I I型采 用 较多 ,而 高 于 I I型 的系 统由 于 稳定 性差 而 较少 采用 。

5 .3 . 2 控制 系统的开环 伯德图 根据 式 (5 .2 9), 可得 系 统的 开环 对数 幅 频特 性为 n





L (ω) =2 0l g A(ω) =2 0l g g Ai(ω) = ∑ Li(ω) ∏ Ai(ω) = ∑ 20l i=1

i=1

(5 . 3 1)

i=1

系统 的开 环 相频 特性 为 n

φ(ω) = ∑ φi( ω)

(5 . 3 2)

i=1

式 (5 . 3 1) 说明 , 对数 幅频 特 性可 以 将幅 值的 乘 积 运 算 转 换 成 加法 运 算, 大大 简 化 了 绘 制开 环对 数幅 频 特性 的方 法 。由 于系 统 的开 环传 递 函数 均 可 看 成是 各 典型 环节 的 组成 , 因此 , 在绘 制伯 德图 时 ,可 先画 出 各个 环节 的 伯德 图, 然后 再 将这 些曲 线 叠加 即可 得 到系 统的 开环 伯 德图 。 【例 5. 1】 已知 单位 反 馈控 制系 统 的开 环传 递 函数 为 1 0 G(s )= s (0 . 2s+1 ) 试绘 制系 统 的开 环伯 德 图。 1 0 解: 由传 递 函数 G(s )= 可 知 , 该 系 统 主 要 由 比例 环 节 (K=1 0)、 积 分 环 节 s (0 . 2 s+1 ) ( 1/ s ) 以 及惯 性 环节 (0 . 2s+1) 组 成 。 三个 典型 环 节的 对数 频 率特 性曲 线 如图 5. 1 2曲线 ① 、② 、 ③ 所 示, 将 三个 典 型 环 节的 对 数频 率特 性进 行 叠加 ,即 可 得到 如图 5. 12曲线 ④ 所示 的系 统开 环 伯德 图。 分析 图 5. 12可 知: (1 )系统 开 环伯 德图 前 后端 直线 的 斜率 为 -2 0dB/ d e c ,完 全 由 G (s ) 中含 有的 积 分环 节 数 ν决定 。 (2 )在 ω=1时, 曲 线的 伯德 图 幅值 为 2 0l g K, 决定 于比 例 系数 的大 小 。 (3 )在惯 性 环节 的交 接 频率 ω=5处 ,曲 线 斜率 由 -2 0d B/ d e c变 为 -4 0dB/ d e c 。 总结 出近 似 绘制 对数 幅 频特 性曲 线 的步 骤如 下: (1 )根据 开 环传 递函 数 ,求 出各 典 型环 节的 交接 频 率。 (2 )最左 端 直线 斜率 为 -2 0νd B/ d e c ,其 中 ν是 积 分环 节的 个数 。 ・ 93・

图 5. 12 例 5 .1的 伯德图

(3 )当 ω=1时, 最左 端 直线 或其 延长 线 的分 贝值 等 于 2 0l g K。 (4 )在交 接 频 率 处 , 曲 线 斜 率 的 变 化 取 决 于 典 型 环 节 的 种 类, 如 惯 性 环 节, 斜 率 减 少 2 0dB/ d e c ;一 阶 微分 环节 ,斜 率 增加 20d B/ de c , 振荡 环节 , 斜率 则减 少 4 0dB/ d e c 。 绘制 对数 相 频特 性时 , 首先 绘制 低 频段 的相 位角 , 每经 过一 个 交接 频率 , 相应 的相 角就 改 变成 90° 或1 8 0° 。 其中 称 L(ω)与 ω轴相 交处 的 频率 ωc为 穿越 频率 。 【例 5. 2】 已知 单位 反 馈系 统的 开 环传 递函 数 为 1 0(0 . 5s+1) G(s )= s (s+1 )(0 . 0 5s+1) 试绘 制出 系 统的 伯德 图 。 解:由开 环 传递 函数 可知 , 系统 由一 个 比例 环节 、 1个微 分 环 节 、一 个 积 分 环节 和 2个 惯 性环 节组 成。 (1 )交接 频 率: (s+1) → ω1 =1( 惯 性 环节 )        (0 .0 5s+1) → ω2 =20 (惯 性 环节 )         (0 .5s+1) → ω3 =2 (一阶 微 分环 节) (2 )低频 段 (最 左 端) 直线 斜 率为 -2 0ν dB/ d e c= -2 0dB/ d e c (ν=1) (3 )ω=1时, L(ω) =2 0l g K=20l g1 0=2 0d B (4 )由低 频 段向 高频 段 延 伸 , 每 经 过 一 个 交 接频 率, 斜 率 改 变 一次 。 因此 , 当 低 频 段 ω 逐渐 增加 到 ω=1时遇 到 一个 惯性 环 节, 所以 曲线 斜 率由 -2 0d B/ de c增 加到 -40d B/ de c ;当 ω=2时 , 系统 遇到 微分 环 节, 斜 率 又 减 小 到 -20d B/ de c ;当 ω=2 0时 ,系 统 又遇 到 惯 性 环 节, 斜率 又变 为 -4 0dB/ d e c , 如图 5. 1 3所示 。 同理 ,系 统 的相 频特 性 为 φ( ω)= -9 0°-a r c t a nω+a r c t a n (0 .5ω)-a r c t a n(0 .0 5ω) 绘制 的对 数相 频 特性 曲线 如 图 5. 13所 示。

・9 4・

图5 .13  例 5.2系统 的伯德 图

5.4 控制系统 的稳定 判据 利用 控制 系 统的 开环 频 率特 性判 断 闭环 系统 的稳 定 性是 一种 较 为实 用的 方 法, 尤其 是对 一 些不 知道 系统 的 开环 传递 函 数的 系统 来 说尤 为 重要 (因 为 频 率 特 性 可用 实 验 的 方 法 绘 出, 而 根轨 迹法 等在 不 知道 开环 传 递函 数时 就 无法 利用 )。 在频 域系 统 中, 奈奎 斯 特判 据 (简 称奈 氏 判 据 ) 是最 常 用 的 判 断 系 统 稳定 与否 的 一 个 重 要准 则, 而且 该 判据 加以 推 广后 还可 以 应用 于一 些非 线 性系 统中 。 1 .奈奎 斯特 稳 定判 据 奈奎 斯特 稳 定判 据是 建 立在 复平 面 上根 据幅 角变 化 的基 本规 律 利用 开环 频 率特 性曲 线来 判 断闭 环系 统稳 定 性的 一 种判 据, 由 于该 方 法简 单 、实 用, 因 此 在 实 际 工 程 中得 到了 广 泛 的 应 用。 奈奎 斯特 稳 定判 据内 容 如下 : 如果 系统 在 开环 状态 下 是稳 定的 , 闭环 系统 稳定 的 充要 条件 是 :它 的开 环 幅相 频率 特性 曲 线不 包围 (-1,j 0) 点 。 反之 ,若 曲 线包 围 (-1 ,j 0) 点 ,则 闭环 系 统将 是不 稳 定的 。若 曲 线通 过 (-1, j 0) 点, 则 闭环 系统 处 于稳 定边 界 。 图 5. 14表 示了 系统 开 环幅 相频 率 特性 的三 种 情况 。

・ 95・

图5 .14 系统开 环幅 相频率 特性曲 线 (a)稳 定状 态  (b)临界 稳定 状 态 (c )不 稳定状 态

・9 6・

  2 .伯德 图上 的 稳定 判据 极坐 标图 上 的奈 奎斯 特 判据 虽然 应 用简 单, 判断 闭 环系 统的 稳 定性 较为 方 便, 但前 提是 首 先要 画出 开环 系 统的 幅相 频 率特 性曲 线 。由 于该 曲线 作 图并 不方 便 ,因 此, 有 必要 研究 作图 方 便的 伯德 图上 的 奈奎 斯特 判 据。 对数 坐标 图 与极 坐标 图 有下 列对 应 关系 ,参 见图 5. 15。

图 5.15 频 率稳 定判据 在极 坐标图 和对数 坐标图 上的 对照 (a)奈 氏 判据  (b)对 数频 率判据

(1 ) 极 坐标 图 上 以 原 点 为 圆 心 的 单 位 圆 对 应 于 对 数 坐 标 图 上 的 0 d B线 〔A(ω)=1时 , L (ω)=2 0l g1=0〕。L(ω)在 ωc 处 穿越 0d B线, 因此 又 称 ωc 为增 益穿 越 频率 。 ( 2) 极 坐标 图上 的 负实 轴对 应 于对 数坐 标 图上 的 φ(ω)= -18 0° 线, 这 样, 极坐 标 图上 的 (-1,j 0) 一 个 点和 对数 坐标 图 上 0d B线 及 -1 8 0° 两 条 线对 应起 来 。 某 系 统的 开 环 频 率特 性 的极 坐标 图和 对 数坐 标图 的 对照 如图 5. 15所 示。 伯德 图上 的 奈奎 斯特 稳 定判 据可 表 达为 : 若系 统开 环 是稳 定的 ,则 闭 环系 统稳 定 的充 要条 件 是, 当 L(ω)线过 0d B线时 ,φ(ωc)在 -π线 上 方或 当 φ(ω)线到 达 -π时, L(ωg)在 0d B线下 方。 【例 5 . 3】 已 知 一 反 馈 控 制 系 统 其 开 环 传 递 函 数 K G(s )H(s )= 2 ,试 用 对数 稳 定判 据 判 断 系统 的 s(Ts+1) 稳定 性。 解: (1) 由 开环 传 递函 数知 系 统开 环极 点 p=0。 (2 ) 做 系统 的 开 环 对 数 频 率 特 性 曲 线 , 如 图 5 . 16 所示 。 (3 ) 稳 定判 据。 开 环传 递函 数 G(s )H(s )有 两 个 积 分环 节, ν=2, 则在 对数 相 频曲 线 ω为 0+ 处 , 补画 从 -ν 9 0° 到 0° 的 虚 线 作 为 相 频 特 性 曲 线 的 一 部 分 ,如 图

图 5.16  例 5.3系统 的伯德 图

5 . 16所 示。 由图 可 知, L( ω)线 过 0dB线时 ,φ(ωc)在 -π线 下 方, 所以 系 统不 稳定 。

・ 97・

5.5 系统的 稳定裕 量 一个 正常 工 作的 系统 必 须 是 一 个 稳 定 的系 统, 但 不同 稳 定 系 统 的 相 对 稳定 性并 不 完 全 相 同, 也就 是它 的 稳定 裕量 不 同。 稳定 裕 量是 控制 系统 中 必须 考虑 的 一个 问题 , 因为 系统 的稳 定 度与 系统 的暂 态 响应 有着 密 切的 关系 。 控制 系统 中表 征 系统 稳定 程 度的 指标 常 用相 角裕 量和 幅 值裕 量来 表示 , 如图 5. 1 7所示 。 根据 奈氏 判 据可 知, 系 统开 环 幅相 曲线 临 界 点 附近 的形 状对 闭 环稳 定 性影 响 很 大 , 曲 线越 是 接 近 临界 点, 系统 的 稳定 程度 就 越 差 。当 系 统 穿 越 临 界 点时 ,系 统处 于 临界 稳定 状 态。 1 .幅值 裕量 k g 定义 幅 值 裕 量 为 : 频 率 为 ωg 时 对 应 的 幅 值 L (ωg)的 倒 数 k g =

1 。 其 中 ωg 为 相 角 等 于 L (ωg)

-1 8 0° 时 所对 应的 频 率, 称为 相 角穿 越频 率 ωg。或 20l g k = -2 0l gL(ωg) g

(5 . 33)

图 5.17 相 角裕 量和幅 值裕量

幅值 裕量 k g具有 如 下含 义: 如 果系 统是 稳 定的 ,那 么系 统 的开 环增 益 增大 到 原来 的 k g倍 , 则原 来的 系统 就 处于 临界 稳 定 状 态, 在 伯 德 图 上 表 现 为开 环 对 数 幅 频 特 性 再向 上移 动 多 少 分 贝, 系统 就不 稳 定了 。如 果 系统 是不 稳 定系 统, 与上 述 描述 相反 。 2 .相角 裕量 设幅 频特 性 过零 分贝 时 的频 率为 ωc (幅值 穿 越频 率), 则定 义 相角 裕量 γ为 γ=1 80°+φ(ωc)

( 5. 3 4)

相角 裕量 γ指 明了 如果 系统 是 不 稳 定 系统 ,那 么 系 统 的 开 环 相 频 特 性 还需 要改 善 多 少 量 就成 为稳 定的 了 。如 果系 统 是不 稳定 的 ,与 上述 描述 相 反。 对于 某一 控 制系 统, 若 相角 裕量 γ大 于零 , 幅值 裕 量 k , 则 系统 稳定 , 并且 γ和 g大 于 1 k ,则 系统 不 稳定 。 g的值 越 大, 系统 稳定 程 度越 好; 若 γ小于 零, k g小 于 1 一阶 、二 阶 系统 的 γ总 是大 于 零, 而 k g无 穷大 。 因此 ,理 论 上讲 系统 不 会不 稳定 。 但是 , 某些 一阶 和二 阶 系统 的数 学 模型 是在 忽 略了 一些 次 要因 素 后 建 立的 ,实 际 系 统 常 常 是 高 阶的 , 其幅 值裕 度不 可 能无 穷大 。 因此 ,开 环 增益 太大 ,系 统 仍可 能不 稳 定。 γ和 k 可 以 用来 作为 控 制系 统的 开 环频 域性 能指 标 。在 分析 设 计一 个控 制 系统 时, 系统 的 g 性能 常用 γ与 k 的 定量 值 来描 述。 g 在使 用时 , γ和 k 通 常 是成 对 使 用 的, 但 有 时 也 使 用 一 个 裕 量指 标 ,如 用相 角 裕量 γ来 g 分析 控制 系统 的 性能 指标 。 这时 对于 系 统的 绝对 稳定 性 的分 析没 有 什么 影 响, 但是 在 γ较大 , 而 k g较小 的 情况 下, 对 于系 统动 态 性能 的影 响 是很 大的 。 10 0 0(s+1) 【例 5. 4】 已知 某单 位 负反 馈控 制 系统 的开 环 传递 函数 为 G(s )= 2 ,试 判 断该 闭 s(s+10 0) 环系 统的 稳定 性 ,并 计算 稳 定裕 量。 ・9 8・

解: (1)判 断系 统的 稳 定性 将原 开环 传 递函 数写 成 标准 形式 如 下 1 0(s+1) G(s )= 2 s(0 .0 1s+1) 画出 该开 环 系统 的伯 德 图。 先画 积 分环 节, 再画 比 例微 分和 惯 性环 节。 其参 数为 : 当 ω=1时, L(ω)=2 0l g K=2 0l g 1 0d B=2 0d B=2 0dB 1 1 ω1 = = r a d/ s=1r a d/ s T1 1 1 1 ω2 = = r a d/ s=1 0 0r a d/ s T 0 . 01 2 G(j ω)的 伯德 图如 图 5 . 1 8所 示 。 从伯 德图 中 可以 看出 , 在 L(ω)>0d B的 范 围 内, φ( ω)曲线 在 -18 0°线 上 方 , 所 以 闭 环系 统稳 定。 (2 )求相 角 裕量 γ和幅 值裕 量 k g 当 ω = ωc 时 , 有 L(ωc ) = 0 d B, 即 | G(j ωc)|=1 。 从图 中可 以 看出 ,ωc >ω1 且 ωc <ω2。 根据 伯德 图 的近 似 画 法 (渐 近 线 ),可 认 为 :ωc >> ω1; ωc <ω2。取 渐近 模 值方 程为 | G(j ωc)|= 2 ωc

1 0 ω2c +1

10(ωc +0) ≈ 2 =1 ) (0. 0 1ωc) +1 ωc(0+1 2

图 5.18 例 5 .4系 统的伯 德图

解之 得       10r a d/ s )= -2×90°+a r c t a nωc -a r c t a n0 . 0 1ωc



8 0°+φ(ωc)=a r c t a n10-a r c t a n(0. 0 1×1 0)=78 . 6° 又因 为 φ(ω)位 于 -1 8 0°线 上 方 , 与 -1 80 ° 线 无 交 点 。可 理 解 为 当 ω→ ∞ 时, φ(ω)与 -1 8 0° 线 相交 ,所 以 kg→∞ 。 可见 ,此 系 统不 但稳 定 ,而 且稳 定 裕量 足够 大。 通过 例题 分 析可 知: (1 ) 对 于最 小相 位 系统 (即开 环 传 递 函数 无 右极 点的 系 统), 若 ωc =ωg, 则闭 环 系 统 临 界稳 定。 (2 ) 若 ωc <ωg, 则闭 环系 统 稳定 。 (3 ) 若 ωc >ωg, 则闭 环系 统 不稳 定。 ・ 99・

通常 ,对 一 个控 制系 统 的稳 定裕 度 要求 为 γ>4 0°~60° kg >2~3或 2 0l gk 6~10d B g >

5.6 MATLAB绘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图 利用 MAT LAB 绘制 系 统的 频率 特 性图 ,是 指 绘 制 伯 德 图 、奈 奎 斯特 曲 线 等 ,所 用 的函 数 主要 是 Co n t r o lSy s t e m To o l bo x中 的 bo de 、ny qu i s t等 函 数。 命令 n y qu i s t可 以 计算 连续 时间 、 线性 定常 系 统的 频率 响 应。 当命 令 中不 包含 左端 变 量时 , n y qu i s t仅 在 屏幕 上产 生 奈奎 斯特 图 。 命令 n y qu i s t(n um ,de n)将 在屏 幕 上画 出下 列 传递 函数 的奈 奎 斯特 图 n u m(s ) G(s )= d e n (s ) 式中 ,n u m (s )和 d e n(s ) 分 别 为以 s的 降 幂排 列的 分 子、 分母 多 项式 系数 向量 。 命令 n y q u i s t(n u m ,d e n,ω)利 用 了用 户指 定 的频 率矢 量 ω。 矢量 ω 指出 了 以 r a d/ s表 示 的诸 频率 点, 在 这些 频率 点 上, 将对 系 统的 频率 响应 进 行计 算。 当命 令中 包 含左 端变 量 时, 即 [r e,i m ,ω] =n y q ui s t(n u m,d e n ) 或 [r e, i m ,ω] =n y q ui s t(n u m ,de n, ω) MATL AB 将 把系 统的 频 率响 应表 示成 矩 阵 r e ,i m 和 ω,在屏 幕上 不产 生 图形 。矩 阵 r e和 i m包 含系 统频 率响 应 的实 部和 虚 部, 它们 都 是 在 矢 量 ω 中 指 定点 的频 率 点上 计 算得 到的 。 应当 指 出, 矩阵 r e和 i m 包 含 的列 数与 输出 量 的数 目 相同 ,而 ω 中 的每 一 个元 素与 r e和 i m 中的 一 行相 对应 。 命令 b o de可以 计 算线 性连 续 定常 系统 频 率响 应的 幅值 和 相角 。当 不 带左 端变 量 时, MAT- L AB 可以 在 屏幕 上产 生 伯德 图。 当包 含左 端 变量 时, 即 [ma g ,p ha s e ,ω] =b o d e(n um,d e n,ω) 命令 b o d e将把 系统 的 频率 响应 转 变成 ma g ,p h a s e和 ω 矩阵 , 这 时 在 屏 幕 上不 显 示 频 率响 应 图。 矩阵 ma g和 ph a s e包 含 系统 频率 响 应的 幅值 和相 角 ,这 些幅 值 和相 角值 是 在用 户指 定的 频 率点 上计 算得 到 的。 相角 以 度来 表示 , 表达 式 ma g d B=2 0* l o g 1 0(ma g ) 可 以把 幅 值 转 变成 分 贝。 为了 指明 频 率范 围, 采 用命 令 l o g s p a c e(d 1,d 2) 或 l o g s p a c e(d 1,d 2,n)。l o g s p a c e(d 1, d2 d 2) 在两 个 十进 制数 1 0d1和 10 之间 产生 一个 由 5 0个 点组 成的 矢 量, 这 5 0个点 彼此 在 对数 上

有相 等的 距离 。 这就 是说 , 在 0. 1r a d/ s与 1 00r a d/ s之 间将 产 生 50个点 。为 此输 入 命令 ω=l o g s p a c e(-1 ,2 ) l o g s pa c e(d 1,d 2,n ) 在十 进制 数 1 0d1和 10d2之 间产 生 n个在 对数 上 相等 距 离 的 点。 例 如为 了 在 1r a d/ s与 1 00 0r a d/ s之 间产 生 1 0 0个点 ,输 入 下列 命令 ・1 0 0・

ω=l o g s p a c e(0,3,1 00) 当画 伯德 图时 , 为了 将这 些 频率 包括 进 去, 采用 命令 b o de(n u m,d e n ,ω)。现 举例 说 明。 【例 5. 5】已 知 典型 二阶 系统 2

ωn G(s )= 2 2 s +2ξ ωns+ωn 试绘 制不 同 ξ时 的伯 德图 。 解: 假设 ωn =5 , ξ取 [0 . 2 ,0 . 4,0 . 5 ,0 . 6,0 . 7 ,0 . 8,1 . 0] 时, 程序 p r o g r a m5-1 . m可 得到 系统 的伯 德 图, 如图 5. 19所示 。

图 5. 19 典型 二阶 系统的 伯德图

%p r o g r a m5-1 .m; ωn =5; k o s i= [ 0 .2,0 .4,0. 5,0. 6,0. 7,0. 8 ,1. 0 ]; ω=l o g s pa c e(-1,1,1 00); f i g u r e (1) n u m = [ωn^ 2] f o rko s=k o s i d e n= [1,2* k o s *ωn,ωn^ 2 ]; [ma g , ph a , ωl] =b o d e(nu m,d e n,ω); s u bp l o t(2,1,1);h o l do n s e mi l o g x (ωl,2 0* l o g (ma g )); s u bp l o t(2,1,2);h o l do n s e mi l o g x (ωl, p h a ); e n d ・1 01・

s u bp l o t(2,1,1);g r i do n t i t l e(′ Bo d ep l o t ′ ); x l a b e l(′ F r e q ue n c y(r a d/ s e c )′ ); y l a b e l(′ Ga i ndB′ ); s u bp l o t(2,1,2); g r i do n x l a b e l(′ F r e q ue n c y(r a d/ s e c )′ ); y l a b e l(′ P ha s ed e g ′ ); h o l do f f -1



其中 函数 l o g s pa c e(-1,1,1 0 0) 是 产 生 由 1 0 到1 0 对数 分 度 的 1 0 0值 的 矢 量 ;函 数 s e mi l o g x则 绘 制横 坐标 是对 数 分度 、纵 坐 标是 线性 分 度的 半对 数坐 标 曲线 。 【例 5. 6】设 某 系统 的开 环传 递 函数 为 4 G(s )= 2 s +1 . 2s+4 试绘 制系 统的 奈 奎斯 特曲 线 。 解: 利用 MATL AB 的 Ny q ui s t函 数 绘 制 系 统 的 奈奎 斯特 曲线 , 如图 5 . 2 0所示 。程 序 为 pr o g r a m5- 2 .m。 %p r o g r a m -2. m [n u m] =4 ; [d e n] = [11. 24]; n y qu i s t(n u m,de n); 图 5.20 二 阶系统 的奈 奎斯特 曲线

t i t l e(′ Ny qu i s tP l o t ′ );

小  结 频率 分析 法 是自 动控 制 系统 中非 常 重要 的分 析方 法 之一 ,也 是 工程 上应 用 最为 广泛 的分 析 方法 。频 率特 性 是线 性系 统 在正 弦函 数 输入 下, 稳态 输 出与 输入 之 比对 频率 的 关系 ,它 具有 同 频、 变幅 与相 移 的性 质; 频 率特 性是 传 递函 数的 一种 特 殊形 式, 将 传递 函数 中 的 s换成 纯虚 数 j ω 就可 以得 到该 系 统的 频率 特 性; 频率 特 性也 可 以 通 过实 验 的 方 法 确定 , 这 对 于不 易 写 出 数 学模 型的 系统 非 常有 用。 系统 的频 率 特性 包括 幅 频特 性和 相 频特 性。 由于 系 统的 开环 频 率特 性可 以 写成 因式 乘积 的 形式 ,而 这些 因 式就 是典 型 环节 的频 率 特性 ,因 此研 究 典型 环节 的 频率 特性 是 对系 统进 行频 率 分析 的基 础。 常 用的 典 型环 节有 : 比例 环 节、 积分 环 节、 微 分 环 节 、惯 性 环节 、 一 阶 微 分 环 节、 振荡 环节 等 。 系统 开环 频 率特 性的 几 何表 示法 主 要有 开环 极坐 标 图和 开环 伯 德图 。开 环 极坐 标图 由于 绘 制较 为繁 琐, 在 实际 应用 中 较少 使用 。 开环 伯德 图由 于 手工 绘制 草 图较 为简 便 ,在 工程 中应 用 较为 广泛 。绘 制 开环 伯德 图 幅频 特 性 的 方法 为 : (1) 将 开环 传递 函 数化 简 为标 准形 式 ,计 算 每一 典型 环节 所 对应 的转 折频 率 并标 在 ω 轴上 ;(2) 确定 低 频 段 的斜 率 和位 置; (3) 绘制 系 ・1 0 2・

统开 环频 率伯 德 图, 由低 频 段向 高频 段 延伸 ,每 经过 一 个转 折频 率 ,斜 率作 相 应改 变。 绘制 开 环伯 德图 相频 特 性的 方法 为 :确 定 ω=0、 转折 频 率 ωc及 ω=∞ 时 的相 角, 再 根据 典型 环节 相 频特 性连 接成 光 滑曲 线即 可 。 系统 的稳 定 是进 行分 析 与研 究的 基 础。 利用 频率 特 性判 断系 统 是否 稳定 的 判据 主要 有奈 奎 斯特 稳定 判据 。 它有 两种 描 述, 一种 针 对开 环极 坐标 图 ,其 内容 为 :如 果系 统 在开 环状 态下 是 稳定 的, 闭环 系 统稳 定的 充 要条 件是 : 它的 开环 幅 相频 率特 性 曲线 不 包 围 (-1, j 0) 点。 反 之, 若曲 线包 围 (-1,j 0) 点 ,则 闭 环系 统将 是 不稳 定的 。若 曲 线通 过 (-1,j 0 ) 点 ,则 闭 环系 统处 于稳 定 边界 。另 一 种针 对开 环 伯德 图, 其内 容 为: 若系 统 开环 是稳 定 的, 则闭 环系 统 稳定 的充 要条 件 是: 当 L(ω)线过 0dB线时 ,φ(ωc)在 -π 线上 方或 当 φ(ω)线到 达 -π 时, L ( ωg)在 0d B线 下 方。 利用 频率 特 性进 行系 统 性能 分析 的 主要 指 标有 相角 裕 量 γ和 幅值 裕 量 kg。 对于 某 一 控 制 系统 ,若 相角 裕 量 γ大 于零 ,幅 值 裕量 k 大于 1, 则 系 统 稳定 ,并 且 γ和 kg的 值越 大 ,系 统 g 稳定 程度 越好 ; 若 γ小 于零 ,k , 则系 统不 稳 定。 在使 用时 , γ和 kg通 常是 成对 使 用的 , g小于 1 但有 时也 使用 一 个裕 量指 标 ,如 用相 角 裕 量 γ来 分 析 控制 系 统 的 性 能指 标 。这 时对 于 系 统 的 绝对 稳定 性的 分 析没 有什 么 影响 ,但 是 在 γ较 大 而 k g较 小的 情况 下 , 对 于 系统 动 态 性 能的 影 响较 大。 通常 , 对一 个控 制 系统 的稳 定 裕量 要求 为 γ>4 0°~60° k >3或 2 0l gk >1 0d B g g

习  题 5. 1  设系统 的开环 传递函 数如 下,试 画出系统的 开环对 数频率 特性 曲线。 10 (1)G(s )= 2s+1 10 (2)G(s )= (2s+1)(8s+1) 1 0 (3)G(s )= 2 s(s+1)(10s+1) 5. 2  已知最 小相位 系统的 开环 对数幅 频渐近 线如图 5. 21所 示,试 写出其 对应 的开环 传递函 数。

・1 03・

图 5. 21 控制 系统 的开环 对数幅 频特性

・1 0 4・

  5. 3  某最小 相位系 统的开 环对 数幅频 特性如 图 5.2 2所示, 试写出 系统的 开环 传递函 数。

图 5.2 2 系 统的 开环对 数幅频 特性 5. 4  某最小 相位如 图 5.23所 示,要 求: (1) 试 写出系 统的开 环传 递函数 。 (2) 利 用相位 裕度判 断系 统稳定 性。 (3) 将 其对数 幅频特 性向 右平移 十倍频 程,试 讨论对 系统 性能的 影响。

图 5. 23 系统 开环 对数频 率特性 5. 5  已知单 位反馈 系统的 开环 传递函 数为 s +1 2 G(s )= s s +1 +1 s (s+1) 10 20 100

试求系 统的相 角裕度 和幅 值裕度 。 5. 6  设单位 反馈控 制系统 的开 环传递 函数为 K G(s )= (0.0 1s+1)3 试确定 它的相 角稳定 裕量 为 45° 时 ,K的取 值。 5. 7  设最小 相位系 统的开 环频 率特性 曲线如 图 5 .24所示, 试 求 其开 环传递 函数 ,并绘 制出 对 应的 相 频 特性曲 线,再 判断其 闭环系 统的 稳定性 。

图 5.24  系统 的开环 频率特 性

・1 05・

   5. 8 已 知某控 制系统 的开 环对数 幅频特 性如 图 5.2 5所示, 试写 出该系 统的 开 环传 递 函 数,并 求 其 相位稳 定裕度 。

图 5.2 5 系 统的 开环对 数幅频 特性 5. 9  已知典 型Ⅱ型 系统的 开环 对数幅 频特性 如图 5. 26所示 ,试 求该系 统 的相 位 稳 定裕 度 γ为多 少?若 要求此 系统的 相位稳 定 裕 度 γ为 最 大, 则 其开 环 增 益 K值 应 为 多 少? 此 时 的 γmax又 为 多 少? (已 知 ω1 = 6r ad/ s ,ω2 =150r ad/ s 。 )

图 5.2 6 系 统的 开环对 数幅频 特性 5. 10 试 用 MATLAB绘制 题 5.1各系 统的开 环对数 频率特 性曲 线。

・1 0 6・

第 6章   自 动 控 制 系 统 的 性 能 分 析

自动控 制系统 设计的 主要任 务是: (1) 根据 控制要 求建立数学模 型。(2) 分 析控 制系统 的性能 指 标, 包括系 统的稳 定性分 析、稳 态性能 分析 和动态 性能分析。 (3) 利 用调 节器或 各种 算法对 控制系 统 进行 校正和 最优化 设计。 前面几 章已讨 论了系 统稳定 性分析 的各 种方法,本章 将 主 要研究 系统 稳态、 动态性 能指 标及这 些 指标 对系统 性能的 影响。  

6.1 自动控制系统 的稳态 性能分析 自动 控制 系 统的 输出 量 一般 包含 两 个分 量, 一个 是 稳态 分量 , 另一 个是 暂 态分 量。 暂态 分量 反 映了 控制 系 统的 动态 性 能。 对于 稳定 的 系统 ,暂 态 分量 随着 时 间的 推移 将逐 渐 减少 并最 终趋 向 于零 。稳 态 分量 反映 系 统的 稳态 性能 , 它反 映控 制 系统 跟随 给 定量 和抑 制扰 动 量的 能力 和准 确 度。 稳态 性 能的 好坏 一 般以 稳态 误差 的 大小 来度 量 。

6 .1 . 1 系统 稳态误差的 概念 1 .系统 误差 e (t ) 图6 .1是 一 个典 型控 制系 统 ,其 中输 入 为 R(s ), 扰动 为 D(s ), 输 出为 C(s )。系 统误 差 e ( t ) 的定 义为 , 理论 值 cr(t ) 与 实际 值 c (t ) 之差 , 即 e (t ) =c (t )-c (t ) r

图6 .1 典型 控制 系统框 图

在 s平面 ,系 统 误差 可表 示 为 E(s ) =Cr(s ) -C(s )

(6 . 1)

对于 输出 理论 值 ,通 常以 偏 差信 号 E(s ) 为 零来 确定 理 论值 ,即 E(s ) = R(s )-H(s )Cr(s ) =0 因此 ,输 出理 论 值 ・1 07・

Cr(s )=

R(s ) H(s )

代入 式 (6 . 1), 系统 的 误差 为 E(s )=

R(s ) -C(s ) H(s )

(6 . 2)

系统 的实 际输 出 量由 图 6 . 1可 得 G1(s )G2(s ) G2(s ) C(s )= R(s )+ [-D(s )] 1+G1(s )G2(s )H(s ) 1+G1( s )G2(s )H(s )

(6 . 3)

将 Cr (s ) 及 C (s ) 的 值代 入 式 (6 . 2) 可 得系 统误 差 E (s ) E(s )=Cr(s )-C(s ) G1(s )G2(s ) G2(s ) R(s ) = - R(s )- D(s )] H(s ) 1+G1(s )G2(s )H(s ) 1+G1(s )G2(s )H(s ) G2(s ) 1 = R(s )+ D(s ) [1+G1( s )G2(s )H(s )]H(s ) 1+G1(s ) G2(s )H(s ) =Er(s )+Ed(s )

(6 . 4)

式中 ,Er (s ) 为输 入量 产 生的 误差 (又称 跟 随误 差)。 Er(s )=

1 R(s ) [ 1+G1(s )G2(s )H(s )]H(s )

(6 . 5)

Ed (s ) 为 扰动 量产 生 的误 差 G2(s ) Ed(s )= D(s ) 1+G1(s )G2(s )H(s )

(6 . 6)

对 Er (s )进 行拉 氏逆 变 换, 即可 得 e t ),e t ) 为 跟 随动 态误 差。 r( r( 对 Ed (s )进 行拉 氏逆 变 换, 即可 得 ed(t ),e t ) 为扰 动 动态 误差 。 d( 两者 之和 即 为系 统动 态 误差 : e (t )= e t )+e t ) r( d(

(6 . 7)

上式 表明 , 系统 的误 差 e(t )为 时 间 的 函 数 , 是 一 个 动 态 变 化 量, 它 是 跟 随 动 态 误 差 e t ) 和扰 动 动态 误差 e t ) 的代 数 和。 r( d( 2 .系统 稳态 误 差 e ss 对于 稳定 的 系统 ,当 t→ ∞ 时, e(t ) 的 极限 值 为稳 态误 差 e ,即 ss e i me (t ) ss =l

(6 . 8)

e =l i me (t )=l i ms E(s ) ss

(6 . 9)

t → ∞

根据 拉氏 变换 终 值定 理, 可 得 t→ ∞

s→ 0

由式 ( 6 .5)、(6 .6) 得 : (1 ) 输 入稳 态误 差 (跟 随 稳态 误差 ) e =l i ms Er(s )=l i m ssr s→ 0

s→ 0

s R(s ) [1+G1(s )G2(s )H(s )]H(s )

( 6. 1 0)

(2 ) 扰 动稳 态误 差 s G2(s )D(s ) e =l i ms Ed(s )=l i m ssd s→ 0 s→ 0 1+G ( s ) G ( s ) H(s ) 1 2 ・1 0 8・

( 6. 1 1)

因此 系统 的 稳态 误差 为 e =e +e ss ssr ssd =l i m s→ 0

s G2(s )D(s ) s R(s ) +l i m [1+G1(s )G2(s )H(s )]H(s ) s→ 0 1+G1(s )G2(s )H(s )

( 6. 1 2)

6 .1 . 2 系统 稳态误差与 系统型别 、开环增益 间的关系 一个 控制 系 统总 可以 分 解为 一些 典 型的 环节 。设 控 制系 统的 传 递函 数为 2 KΠ (τ s+1) ( b s +b s+1) 2 1 G(s ) =ν 2 sΠ (Ts+1) (a s +a s+1) 2 1

( 6. 1 3)

ν

在这 些典 型环 节 中, 当 s →0时 ,G(s ) 中 除 K和 s外, 其 他各 项均 趋 于 1。这 样, 系 统的 稳 态误 差将 主要 取 决于 系统 中 的比 例和 积 分环 节, 这是 一 个十 分重 要 的结 论。 1 .跟随 稳态 误 差 e ssr 在图 6. 1所 示的 典型 系统 中 ,设 G1(s ) 中 包含 ν 个 积分 环 节 (ν 为扰 动 作用 点前 的积 分 1 1 环节 个数 ),其 增益 为 K1,于 是 l i mG1(s ) =l i m s → 0

s→ 0

K1 ν1 s

( 6. 1 4)

设 G2(s ) 中包 含 ν ν , 其增 益 为 K2, 于 2 个积 分环 节 ( 2 为 扰动 作用 点 后的 积分 环 节个 数) 是 l i mG2(s )=l i m s→ 0

s → 0

K2

( 6. 1 5)

ν2 s

设 H(s ) 中 不包 含积 分 环节 ,其 增 益为 α, 于是 l i mH(s )=α

( 6. 1 6)

s → 0

将式 (6 .1 4 )、 (6. 1 5) 及式 (6 . 16) 代入 式 (6 . 1 0) 有       e =l i m ssr s→ 0

=l i m s→ 0

s R(s ) [1+G1(s )G2(s )H(s )]H(s ) s R (s ) s R (s ) =l i m s→ 0 K1K2α K 1+ ν α 1+ (ν +ν ) α s s1 2

( 6. 1 7)

式中 ,K1K2α=K (开环 增益 ), ν 前 向通 路积 分 环节 个数 )。 1 +ν 2 =ν ( 此外 ,当 K> >1时 ,特 别 是当 s→ 0时, 1+

K K 6 . 1 7), 于是 ν ≈ ν ,代 入 式 ( s s (ν+1)

e =l i m ssr s→ 0

s R(s ) s R(s ) s ≈l i m =l i m R(s ) s→ 0 s→ 0 K αK αK 1+ ν α ν s s

( 6. 1 8)

结论 :跟 随 稳态 误差 e 与 前向 通 路积 分 个 数 ν和 开 环 增益 K 有 关 , ν愈 多,K愈 大, 则 ssr 跟随 稳态 精度 愈 高。 此外 , 跟随 稳态 误 差 e (s ) 有关 。 ssr还 与 给定 信号 R 2 .扰动 稳态 误 差 e ssd s G2(s )D(s )         e =l i m ssd s→ 0 1+G ( s ) G ( s ) H(s ) 1 2 ・1 09・

s K2 D(s ) ν2 (ν1 +1) s s =l i m ≈l i m D(s ) s→ 0 K1K2α s→ 0 αK1 1+ (ν1+ ν2) s

( 6. 1 9)

由式 ( 6 .1 9) 可 见 :扰 动稳 态 误差 e ssd与 扰 动量 作 用 点 前 的前 向 通 路 的积 分 个 数 ν 1 和增 益 K1 有关 ,ν1愈多 ,K1愈 大, 则对 该 扰动 信号 的 稳态 精度 愈高 。 此外 ,扰 动 稳态 误差 essd还 与 扰动 量 D(s )和扰 动 量的 作用 点 有关 。

6 .1 . 3 系统 稳态误差与 输入信号 间的关系 1 .典型 输入 信 号 根据 前面 的 分析 可以 看 出, 对变 化 规律 不同 的 输入 信 号 , 系统 的稳 态 误 差 也 将 是 不 同的 。 在实 用上 ,常 用 三种 典型 输 入信 号来 进 行分 析, 它们 是 1 (1 ) 阶 跃信 号                       r (t )=1(t ),  R(s )= s (2 ) 等 速信 号 (斜 坡信 号 )             r (t )=t , 

1 R(s )= 2 s

12 1 r (t )= t   R(s )= 3 2 s

(3 ) 等 加速 度信 号 (抛 物 线信 号)    

2 .系统 跟随 稳 态误 差与 系统 型 别、 输入 信 号的 关系 (1 ) 0型 系统 , ν=0,并 以 R(s ) 代 入式 (6. 17),得 e =l i m ssr s→ 0

s R(s ) (1+K)α

1 1/ α 当 R(s ) =      →       则 有   e = ssr s 1+K 1 当 R(s ) = 2      →       则 有   e → ∞ ssr s

( 6. 2 0)

1 当 R(s ) = 3      →       则 有   e ssr→ ∞ s (2 ) Ⅰ 型系 统, ν=1, 并以 R(s ) 代入 式 (6. 1 7), 得 2

s R(s ) s→ 0 α K

e =l i m ssr

1 当 R(s ) =      →       则 有    e =0 ssr s 1 1/ α 当 R(s ) = 2      →       则 有   e = ssr K s 1 当 R(s ) = 3      →       则 有   e ssr→ ∞ s (3 ) Ⅱ 型系 统, ν=2, 并以 R(s ) 代入 式 (6. 1 7), 得 3

e =l i m ssr s→ 0

・1 1 0・

s R(s ) αK

( 6. 2 1)

1 当 R(s ) =      →       则 有    e =0 ssr s 1 当 R(s ) = 2      →       则 有   e =0 ssr s

( 6. 2 2)

1 1/ α 当 R(s ) = 3      →       则 有   e = ssr K s 3 .系统 跟随 稳 态误 差分 析 对位 置随 动 系统 ,由 以 上分 析可 知 : ( 1) 输 入为 阶跃 信 号 (输入 为 一确 定的 位 移量 ):若 系 统前 向通 路不 含 积分 环 节, 则其 稳 1 态误 差 e = ; 系统 开 环增 益 K 愈大 ,essr愈 小, 系 统 稳 态 精度 愈 高。 若系 统 含 有 积 ssr α (1+K) 分环 节, 便能 实 现无 静差 (e 0),系 统 最后 无偏 差地 定 位到 所需 位 置。 ssr = ( 2) 输 入为 斜坡 信 号 (参考 输 入位 移作 匀 速变 化): 这 时若 系统 不含 积 分环 节, 则 系统 将 1 无法 进行 跟随 (e →∞ )。若 含一 个 积分 环节 , 则 e = , 增益 K愈 大, 稳态 精 度愈 高。 若 ssr ssr αK 要实 现无 偏差 地 跟随 做匀 速 运动 ,则 要 求系 统含 有二 个 积分 环节 。 ( 3) 输 入为 抛物 线 信号 ( 参 考 输入 位移 做 匀加 速运 动 ):这 时系 统至 少 要含 有二 个 积分 环 节才 能实 现有 一 定误 差的 跟 随运 动。 若 要求 系统 无误 差 地跟 随, 则 需含 三个 积 分环 节。 由以 上分 析 可知 :系 统 含有 的积 分 环节 个数 (ν ) 愈 多, 开环 放 大倍 数 K愈 大, 则 系统 的 0

稳态 性能 愈好 。 同时 也可 看出 , 作用 信号 对 时间 t的 幂次 愈高 (阶跃 信 号为 1 (t ) =t,斜 坡 1 2 信号 为 t ,匀 加速 信 号为 t ), 即随 时 间变 化愈 快 ,则 该信 号 产生 的 稳 态 误 差愈 大 (由 无静 差

变为 有静 差, 或 由有 静差 变 为发 散等 )。 对扰 动稳 态 误差 ,同 样 可得 到上 述 结论 。只 要将 ν 取代 ν , K1取代 K即可 。 1

6 .1 . 4 系统 稳态性能分 析综述 (1 ) 系 统的 稳态 误 差由 跟随 稳 态误 差 和 扰 动 稳态 误 差 两 部 分 组 成, 它 们不 仅和 系 统 的 结 构、 参数 有关 , 而且 还和 作 用量 (输 入 量和 扰动 量 ) 的 大小 、 变化 规律 和 作用 点有 关 。 跟随 稳态 误 差 e : 系 统开 环传 递 函数 中所 含 积分 环节 个 数 (ν ) 愈 多 ,开 环 增益 K愈大 , ssr 则系 统的 稳态 性 能愈 好。 扰动 稳态 误 差 e :扰 动作 用 点前 ,前 向 通路 中所 含的 积 分环 节 个数 ν1愈多 ,作 用 点前 的 ssd 增益 K1愈大 , 则系 统抗 扰 稳态 性能 愈好 。 (2 ) 作 用量 随时 间 变化 得愈 快 ,作 用量 产 生的 误差 也愈 大 。 (3 ) 对 同一 个系 统 ,由 于作 用 量和 作 用 点 不 同, 一 般 说 来, 其 跟 随 稳 态误 差和 扰 动 稳 态 误差 是不 同的 。 对随 动系 统 来说 ,前 者 是 主 要 的; 对 恒 值 控 制 系 统, 则 后 者 是 主 要 的 (对 动 态误 差也 大致 如 此)。 (4 ) 如 上所 述, 多 ν 、K大将 使 系统 的稳 态 性能 改 善, 但 前 面 的分 析 也 表 明, 多 ν 、 K大 会使 系统 的稳 定 性变 差。 由 此可 见, 对 自动 控制 系统 , 其稳 态性 能 的改 善和 稳 定性 的改 善往 往 是相 矛盾 的。 在 对实 际系 统 进行 设计 和 调试 时, 往往 在 系统 的相 对 稳定 性和 稳 态性 能之 间作 某 种折 中的 选择 , 以满 足用 户 对系 统性 能 指标 的要 求。 ・1 11・

6.2 控制系统的 动态性 能分析 对一 个已 经 满足 了稳 定 性要 求 的 系 统 ,除 了 要 求 有 较 好 的稳 态 性 能 外 ,对 要 求 较 高 的 系 统, 还要 求有 较 好的 动态 性 能, 亦即 希 望系 统的 最 大 动 态误 差 (ΔCmax) 小 一 些 ,过 渡 过程 时 间 (t ) 短一 些, 振荡 次 数 (N) 少一 些 。 s 研究 系统 动 态性 能, 通 常以 二阶 系 统的 单位 阶跃 响 应为 代表 。 这是 由于 二 阶系 统的 阶跃 响 应比 较典 型, 数 学分 析也 比 较容 易。 许 多高 阶系 统的 动 态过 程常 可 用二 阶系 统 来近 似处 理。 现 以典 型二 阶系 统 的单 位阶 跃 响应 为例 来 介绍 动态 指标 的 求取 和系 统 动态 性能 的 分析 。

6 .2 . 1 典型 二阶系统单 位阶跃响 应 典型 二阶 系 统单 位阶 跃 响应 在第 4章 已 做过 分析 , 现简 述如 下。 系统 的闭 环 传递 函数 为 ω2n G(s )= 2 2 s +2ξ ωns+ωn 当 0<ξ<1时, 系统 的单 位 阶跃 响应 为 c (t )=1-



e-ξωnts i n(ωdt+β ) 1-ξ 2

其中  ωd =ωn



1-ξ     β=a r c t a n

1-ξ2 ξ

系统 单位 阶 跃响 应如 图 6. 2所示 。

图 6. 2 二 阶系统 阶跃响 应曲 线及动 态指标 t r— 上 升 时间  t p— 峰值 时间  t s— 调整 时间  T d—振荡 时 间 ΔCmax—最大 峰值  N—振荡 次数

・1 1 2・

( 6. 2 3)

6 .2 . 2 二阶 系统的动态 性能指标 1 .上升 时间 t r 根据 定义 , 可知 当 t=t (t ) =1, 代入 式 (6. 23 )有 r时, c 1

e-ξωnts i n(ωdt+β) |t=tr=1 1-ξ

c (t ) =1- r



-ξω t

因为 指数 项 e nr≠0 所以 s i n (ωdt+β) 必 定为 0, 即有 ωdt +β=π r π-β π-a r c c o s ξ 从而 求得 上 升时 间 t = r= 2 ωd ω 1-ξ

( 6. 2 4)



从上 式可 见 ,若 ωn 一 定时 , ξ越大 ,t 也越 长 ;若 ξ一 定, 则 ωn 增 大, t 将 变小 。 r r 2 .峰值 时间 t p 根据 定义 可 知, 在峰 值 时间 时,

d c (t ) |t=tp =0代 入式 (6 . 23) 并 整 理后 得 t ωn

e-ξωntps i nωdt =0 p 2 1-ξ 即 s i nωdt 0,   也 就 是要 求 ωdt p = p =π π t = = p ωd ω

得到



π

( 6. 2 5) 2

1-ξ

上式 表明 , 当阻 尼比 ξ一 定 时, ωn 越大 , t p 越 短。 3 .超调 量 σp c (t (∞ ) p )-c σp = ×1 0 0 % c (∞ ) 考虑 到 c (∞ ) =1并将 式 (6. 2 3) 代入 得 σp = -



e-ξωntps i n (ωdt +β ) p 1-ξ 2

将式 ( 6 .2 5) 代 入 并整 理得 -

ξπ 1-ξ2

σp =e ×1 0 0% 上式 表明 , 超调 量 σp 仅与 ξ有 关 ,阻 尼比 ξ越大 ,超 调量 σp 越小 。

( 6. 2 6)

4 .调整 时间 t s 调整 时间 是 从给 定量 作 用于 系 统 开 始, 到 输出 量 进入 并保 持 在 允 许 的 误 差 带 (误 差 带 是 指离 稳态 值 c ( ∞ )偏 离 ±δ c (∞ ) 的 区 域 ) 内 所经 历 的 时 间 。 δ通 常 分为 5% (要求 较 低 ) 和 2% (要求 较高 ) 两种 。 由于 输出 量 c (t )通常 为阻 尼 振荡 曲线 ,c (t ) 进 入 误 差带 的 情 况 比 较复 杂,所 以 通 常以 输 出量 的包 络线 b (t )进 入误 差 带来 近似 求取 调 整时 间 t s。 c (t )的包 络线 b (t )=1±

e- ξωnt 2

( 6. 2 7)

1-ξ ・1 13・

上半 部分 的 包络 线为 1+

-ξω t n





1-ξ 下半 部分 的 包络 线为 1-

-ξωnt





1-ξ 误差 带为 ±δ c (∞ ), δ通常 取 2%或 5% 。 当 b(t )进入 离稳 态输出 量 ±δ c (∞) 的 误差 带内时 ,对 应的 时间即为调整 时间 t ,即 有 s b (t )-c (∞ )= ±δ c (∞ ) s 1 将c (∞ ) =1及 ξ ωn = 代 入可 得 2T 当 δ=5%时 ,

t s≈

3 =6T ξ ωn

当 δ=2%时 ,

t s≈

4 =8T ξ ωn

( 6. 2 8)

由此 可见 , 系统 中惯 性 环节 的时 间 常数 T愈大 ,则 过 渡过 程将 愈慢 , 调整 时间 t 将愈 长。 s 5 .振荡 次数 N 二阶 系统 c (t ) 的 阻尼 振 荡周 期 2 π Td = ωd 振荡 次数 N≈

2 t s ( 1 .5~2) 1-ξ ≈ Td πξ

( 6. 2 9)

式 (6 . 2 9) 中系 数 1 . 5对应 δ取 5% ,系 数 2对 应 δ取 2%。 从式 ( 6 .2 9) 可 见 ,ξ小 →N大 ,也 就是 说阻 尼 比 ξ愈小 , 则振 荡次 数 N愈 多, 而 且系 统 的超 调量 σp 愈 大。

6 .2 . 3 二阶 系统动态性 能分析 二阶 系统 的 动态 性能 与 系统 参数 的 关系 如表 6. 1所 示。 表 6. 1  典型二 阶系统 的动态 性能 指标与 系统参数间的 关系 系统 参数 KT

0 .25

0 .31

0.39

0.5 0

0.6 9

1 .0

阻 尼系 数 ξ

1.0

0. 9

0.8

0. 70 7

0 .6

0 .5

超 调量 (σ%)



0 .15

1.5

4 .3

9 .5

16. 3

6.7T

4. 7T

3. 3T

2. 4T

上 升时间 t r 调整 时间

δ=5%

9.4T

7 .2T

6T左右

t s

δ=2%

1 1T

8 .5T

8T左右

从表 中可 以 看出 : ・1 1 4・

(1 ) 表 中 T一 般为 系统 的固 有 惯性 参数 , ξ的 通 常 取 值 范 围为 0 . 5~0. 8 , 此时 t 6~ s≈ ( 8) T,意 味 着 T愈 大, 系统 的调 整 时间 t 愈 长, 即 系统 的快 速 性愈 差。 此外 , T愈 大, 对应 的 s 阻尼 比 ξ愈小 , 系统 的超 调量 σp 增 加 ,系 统的 相 对 稳 定性 愈 差, 参 见 图 4 .1 5。 因 此, 惯性 环 节的 时间 常数 T太大 , 对系 统的 快速 性 和稳 定性 都 是不 利的 。 ( 2) 系 统的 开环 增 益 K增 大 (K一 般 是可 以调 整的 , K大 ,则 ξ小 ), 系统 的最 大 超调 量 σp将 增加 。同 时 ,上 升时 间 t 将 减 小, 亦 即系 统 的增 益 加 大 , 则 系 统的 快 速 性 改 善 , 但 系 统 r 的相 对稳 定性 变 差。 综上 所述 : (1 ) 平 稳性 从上 述分 析 及图 4. 1 5所示 的典 线 族可 看出 , 系统 的平 稳 性主 要 由阻 尼 比 ξ决定 。 ξ越大 , 超调 量 σp 越小 ,系 统 响应 的振 荡 越少 ,平 稳 性越 好; 反 之, ξ越 小, 振 荡越 强, σp 越 大, 系 统平 衡性 越差 。 而在 ξ一 定时 , ωn 值越 大, 振 荡频 率 (ωn

2 1-ξ ) 越 高, 系 统响 应的 平稳 性

也越 差。 一般 从 平稳 性角 度 考虑 希望 ξ大 、 ωn 小。 (2 ) 快 速性 从二 阶系 统 曲线 簇 (图 4 .1 5) 可 看 出 , 阻 尼 比 ξ过 大 ,系 统 响 应 迟 钝, 调 节 时 间 越 长 , 快速 性亦 越差 ; 当 ξ过小 时, 响 应的 初始 段 较快 ,但 由 于振 荡强 烈, 衰 减缓 慢, 调 节时 间也 越 长,快速 性就 较 差。 实践 证明 , 当 ξ取 0 . 70 7时 ,系 统性 能 最好 。另 外 ,当 ξ一 定 时, 系统 的 快速 性随 着 ωn 的增 加 而变 好。 系统 的快 速 性和 稳定 性 往往 也是 矛 盾的 。为 了兼 顾 两方 面的 要 求, 通常 取 1 1 ξ= =0 . 70 7 即取 K= 2T 2 此时 有     

σp =4 .3% t =4. 7T r t 8. 7T  (对 应 δ=2% ) s=

此时 ,系 统 的稳 定性 和 快速 性都 比 较好 。在 工程 上 常称 取 ξ=0. 7 07的 系统 为 “二 阶最 佳 系统 ”。 以上 的分 析 虽然 是对 二 阶系 统的 , 但对 高阶 系统 , 如果 能 以系 统的 主 导极 点 (共 轭极 点 ) 来估 算系 统的 性 能, 即只 要 能将 它近 似 成一 个二 阶系 统 ,就 可以 用 二阶 系统 的 分析 方法 和有 关 结论 对三 阶及 三 阶以 上的 高 阶系 统进 行 性能 分析 。 【例 6. 1】 某控 制系 统 结构 如图 6 . 3所 示, 其中 K=8,T=0. 25。 (1 ) 输 入信 号 r (t )=1(t ), 求 系统 的响 应 ; (2 ) 计 算系 统的 性 能指 标 t 2% ),σp; r,t p,t s ( (3 ) 若 要求 将系 统 设计 成 二 阶 最 佳 ξ=0. 7 07,应 如 何 改 变 K值? 解: 系统 的 闭环 传递 函 数为

图 6. 3 例 6. 1的 图

・1 15・

K 2× K 2T G(s )= 2 = K Ts +s+0. 5K 2 1 s + s+ T 2 T K=8, T=0 .2 5时,

K 1 =4, ξ= =0 . 5 2T 2KT

ωn =

(1 )系统 的 响应 c (t )=2× 1-

1 -ξω t e ns i n(ωn 2 1-ξ



1-ξt+β)

π 以 ξ=0 . 5, ωn =4,β=a r c c o s0 .5= 代入 ,则 3 c (t )=2-2×1. 1 5e-2ts i n3 . 46t +

π 3

(2 ) 系 统的 性能 指 标为 t r= ωn

π-β

t = p ωn

2 1-ξ

π

=0 . 61s =0 .9 1s

2 1-ξ

4 t = =2s s ξ ωn -ξ π σp =e ×10 0% =1 6 .3% 2 e 1-ξ (3 ) 若 取 ξ=0 . 7 0 7=



,则 K=4 。 2×0 .2 5K

从以 上计 算 可以 看到 放 大倍 数 K和 T对 系 统动 态响 应 的 影 响 。T一 定 时, K增 大 ,ξ将 减 小, 超调 量增 加 ;K减小 时, ξ增 大, K过 小时 , ξ甚至 会超 过 1,成 为 过阻 尼情 况。 如 果 K一 定,T增 大, 不但 使 ξ减 小, 超调 量 增加 ,同 时还 将 引起 ωn 减 小, 调 节时 间 将 增 大。 可 见, T 的增 大对 动态 性 能的 影响 更 不利 。 【例 6. 2】 二阶 控制 系 统的 单位 阶 跃响 应曲 线 如图 6 . 4所示 。 试确 定系 统的 传 递函 数。 解: 由图 可 知, 在 单 位 阶 跃 作 用 下 响 应 的 稳 态 值 为 3, 故此 系统 的增 益 不是 1, 而是 3。系 统 模型 为 2

3 ωn G(s )= 2 2 s +2ξ ωns+ωn 然后 由响 应 的 σp、 t 及 相应 公式 , 即可 换算 出 ξ 、ωn。 p c (t (∞ ) 4-3 p)-c σp = = =33% c (∞) 3 t =0. 1s p 由公 式得 ・1 1 6・

图 6.4  二阶控 制系 统的单 位阶跃 响应

1-ξ2

- πξ

σp =e

t p = ωn

=3 3%

π

=0 .1

2 1-ξ

换算 求解 得 :ξ=0 . 33,ωn =3 3 .2。

6 .2 . 4 利用 MATLAB进 行系统动 态性能分析 2

ωn 对于 G(s ) =2 表示 的 二阶 系统 ,当 输 入单 位阶 跃 信号 时, 下 列程 序 2 s +2ξ ωns+ωn 给出 了系 统动 态 性能 。 MATLABPr o g r a m 6-1 .m %MAT LAB Pr o g r a m4-3 .m %Th i sp r o g r a mc r e a t ei sas i mp l et r a n s f e rf u n c t i o na n dp e r f o r msa na na l y s i so fi t ss t e pr e s po ns e [nu m ] = [2 0]; [d e n] = [1520]) f i n a l v a l u e =p o l y v a l(n u m, 0 ) /(p o l y v a l(d e n ,0) [y ,x ,t] =s t e p(n um, d e n ); [Y,k] =ma x(y); t i me t o pe a k=t(k) p e r c e nt o v e r s h o o t =1 0 0* (Y-f i na l v a l ue )/ f i n a l v a l u e %Co mp u t er i s et i me n=1; wh i l ey(n) < f i na l v a l ue ,n=n+1; e nd r i s e t i me=t(n) %Co mp u t e rs e t t i ngt i me l=l e n g t h (t ); *



wh i l e(y(1) >0 .9 8f i n a l v a l u e & (y( 1) <1 .0 2f i n a l v a l u e ) l=l-1; e n d s e t t l i n g t i me=t(l ) 运行 上述 程 序, 得到 如 下结 果: Fi n a lv a l u e = 1       T i met ope a k =0 . 83 9 3       P e r c e n to v e r s h o o t=1 2. 0 18 7 Ri s tt i me = 0 .5 9 63    s e t t l i ngt i me = 2. 4 95 7

6.3 利用 频率特性分析系统性能 6 .3 . 1 用开 环频率特性 分析系统 的性能 1 .系统 稳态 误 差和 开环 频率 特 性的 关系 ・1 17・

系统 开环 传 递函 数中 含 积分 环节 的 数 目 (系统 类 型) 确 定 了 开 环 对 数 幅频 特性 低 频 渐 近 线的 斜率 ,而 低 频渐 近线 的 高度 ,则 决 定于 开环 放大 系 数的 大小 。 所以 ,控 制 系统 对给 定信 号 是否 引起 稳态 误 差, 以及 稳 态误 差的 大 小, 都可 以由 对 数幅 频特 性 的低 频渐 近 线观 察确 定。 低频 段通 常 是指 L(ω) 的渐 近 线在 第 一个 转折 频 率 以 前 的 区 段 。 设 低 频段 对应 的 传 递 函 数为 K Gd(s )= ν s K Ld(ω)=2 0l g ν =2 0l gK-ν20l gω ω

( 6. 3 0)

ν为不 同值 , 低 频 段 对 数 幅 频 曲 线 的 形 状 如 图 6. 5所 示, 为 斜 率 不 等 的 一 些 直 线 , 斜 率 为 -2 0ν dB/ d e c 。

图 6. 5 低 频段对 数幅 频曲线

开环 增益 K和低 频 段高 度的 关 系可 用 多种 方法 确 定。 例 如 将 低 频 段 对 数幅 频的 延 长 线 交 于 0d B线 ,则 K=ων。 可以 看出 , 低频 段的 斜 率愈 小, 位 置愈 高, 对应 于 系统 积分 环 节的 数目 愈 多, 开环 增益 愈 大。 故闭 环系 统 在满 足稳 定 的条 件下 , 其稳 态误 差愈 小 。 2 .暂态 性能 和 开环 频率 特性 的 关系 用开 环频 率 特性 分析 系 统的 暂态 性 能时 ,通 常 用 开 环 频 率 特 性相 角裕 度 γ和幅 值 穿 越 频 率 ωc来 表示 。 由于 系统 的 暂态 性能 由超 调 量 σp和 调 节时 间 t 来 描 述 ,并 且 具有 直观 和 准确 的 s 优点 ,故 用开 环 频率 特性 评 价系 统的 动 态性 能时 ,就 必 须找 出 开 环 频域 指 标 γ和 ωc与 时域 指 标 σp和 t 的 关 系。 s (1 ) 二 阶系 统 典型 二阶 系 统的 开环 传 递函 数为 2

ωn G(s )=      (0<ξ<1) s (s+2ξ ωn)

( 6. 3 1)

ω2n G(j ω)= j ω(j ω+2ξ ωn)

( 6. 3 2)

① γ与 σp之 间的 关系 二阶 系统 的 频率 特性 为

由 L(ωc) =1, 计算 开环 穿越 频 率 ωc 2

ωn ωc・ 求得 ωc 为 ・1 1 8・

ω2c + (2ξ ωn)2

=1

4 2 1+4ξ -2ξ

ωc =ωn・

( 6. 3 3)

则相 角裕 量 γ为 2ξ ωn γ=18 0°+φ(ωc) =1 8 0°-90°-a r c t a n =a r c t a n ωc

2ξ 2

( 6. 3 4) 4

-2ξ + 1+4ξ

从而 得到 γ和 ξ的关 系曲 线 ,如 图 6 . 6所 示 。 从时 域分 析 中可 知 πξ

σp% =e 1-ξ2 ×1 00%

( 6. 3 5)

为便 于分 析 比较 ,把 σp% 与 ξ之间 的关 系 也绘 于图 6. 6中 。 由图 6. 6可 看出 ,γ越小 ,σp% 越大 ;γ越大 ,σp% 越 小 。 为使 二 阶 系 统具 有较 好 的动 态 性能 ,一 般希 望 3 0° ≤γ ≤65° ② γ、ωc 与 t 之间 的关 系 s 从时 域分 析 中可 知 t s≈

3 ξ ωn

( 6. 3 6)

根据 式 (6 .3 4)、 (6 . 3 3)、(6 . 36 ) 得到 3 ωc・ t = s ξ

6 2 4 -2ξ + 1+4ξ = t a nγ

( 6. 3 7)

γ与 t ω 的 关系 曲线 如 图 6 .7所 示 。从 图中 可以 看 出, 调节 时 间与 相角 裕 度和 幅值 穿越 频 s c 率都 有关 系。 如 果两 个二 阶 系统 的 γ相 同, 则 它们 的超 调 量也 相 同 , 这时 ωc 比 较大 的 系统 调 节时 间 t 较 短。 s

图 6. 6  二阶系统 σp%、γ

图6 .7 二阶 系统 ωc t s

与 ξ的 关系曲 线

与 γ的关系 曲线

【例 6. 3】 某一 单位 反 馈控 制系 统 ,其 开环 传 递函 数 7 G(s )= s (0. 0 8 7s+1) 试用 相角 裕度 估 算过 渡过 程 指标 σp%与 t s。 解: 根据 开 环传 递函 数 G(s ) 可 画得 系统 开 环伯 德图 , 如图 6. 8所 示。 ・1 19・

从系 统的 开 环传 递 函数 G(s ) 可 知 ,系 统 有 一 个积 分环 节, 开 环增 益 K=7, 从而 得到 ωc =7 , 由 图可 得, γ=58 .7° 。 根据 γ=5 8. 7° ,可 得 ξ=0. 55, 则 σp% =12 . 6% t =0. 5 5s s (2 ) 高 阶系 统 对于 高阶 系 统, 开环 频 域指 标 与时 域指 标 之 间 没有 准确 的关 系 式。 但是 大 多 数 实 际 系 统, 开 环 频 域 γ与 ωc 能反 映 暂态 过 程的 基 本 功 能 。其 近 似 的 关系 式为 σp =0 .1 6+0. 4

1 -1      (3 5° ≤γ≤90 ° ) s i nγ

图 6.8 例 6 .3系 统的伯 德图

(6 . 38) 和 k π t s= ωc 其中

k=2+1. 5

( 6. 3 9)

2 1 1 -1 +2 . 5 -1 s i nγ s i nγ

     ( 3 5° ≤γ≤ 9 0 ° )

( 6. 4 0)

上式 表明 , 高阶 系统 的 σp 随 着 γ的增 大 而减 小, 调 节时 间 t s 随 γ的 增 大也 减小 ,且 随 ω c 增大 而减 小。 由上 面对 二 阶系 统和 高 阶系 统的 分 析可 知, 系统 的 开环 频率 特 性反 映了 系 统的 闭环 响应 特 性。 对于 最小 相 位系 统, 由 于开 环幅 频 特性 与相 频特 性 有确 定的 关 系, 因此 相 角裕 度取 决于 系 统开 环对 数幅 频 特性 的形 状 ,但 开环 对 数幅 频特 性中 频 段 (零 分 贝 频率 附 近的 区 段) 的 形状 , 对相 角裕 量影 响 最大 ,所 以 闭环 系统 的 动态 性能 主要 取 决于 开环 对 数幅 频特 性 的中 频段 。 3 .开环 频率 特 性的 高频 段对 系 统性 能的 影 响 高频 段特 性 是由 小时 间 常数 的环 节 决 定 的 ,由 于其 转 折频 率 远 离 ωc, 所以 对系 统 动 态 影 响不 大, 然而 从 系统 抗干 扰 的角 度看 , 高频 段特 性是 很 有意 义的 。 对于 单位 反 馈系 统, 开 环和 闭环 传 递函 数的 关系 为 G(s ) Φ(s )= 1+G(s )

( 6. 4 1)

G(j ω) Φ(j ω)= 1+G(j ω)

( 6. 4 2)

则频 率特 性之 间 的关 系为

由于 在高 频段 , 一般 |2 0l g G(j ω) |<<0, 即 |G(j ω) | < <1,故 有 |Φ(j ω) | = 即闭 环幅 频近 似 等于 开环 幅 频。 ・1 2 0・

|G (j ω) | ≈ |G(j ω) | |1+G(j ω) |

( 6. 4 3)

因此 ,开 环 对数 幅频 特 性高 频段 的 幅值 直接 反映 了 系统 对输 入 端高 频信 号 的抑 制能 力, 高 频段 分贝 值越 低 ,系 统抗 干 扰能 力越 强 。 综上 所述 , 对于 最小 相 位系 统, 开 环系 统的 对数 幅 频特 性曲 线 直接 反映 了 系统 的动 态和 稳 态性 能。 三频 段 的概 念为 设 计一 个合 理 的控 制系 统提 出 了要 求: (1 ) 低 频段 的斜 率 要陡 ,增 益 要大 ,则 系 统的 稳态 精 度高 。如 系 统要 达到 二 阶无 静 差度 , 则 L(ω) 线 低频 段斜 率 要 -4 0d B/ de c 。 (2 ) 中 频段 以斜 率 -20d B/ de c穿越 0d B线, 且具 有一 定 中频 带宽 时 ,系 统动 态 性能 好。 (3 ) 要 提高 系统 的 快速 性, 则 需提 高穿 越 频率 ωc。 (4 ) 高 频段 的斜率要比低频 段的斜率陡, 其分 贝数 要小 , 以提 高系 统抑制高频 干扰 的能力。

6 .3 . 2 闭环 频率特性与 系统阶跃 响应的关系 1 .闭环 频率 特 性的 频域 指标 典型 控制 系 统的 闭环 幅频 特 性曲 线如 图 6. 9所示 , 它可 以由 开环 对 数幅 频特 性 曲线 转换 而 来。 为了 描述 该 曲线 的特 点 ,表 征 闭 环 系统 的 性能 , 常采 用下 列 频 域 指 标 (特 性指 标 对 系 统 性能 的影 响详 见 参考 文献 1)。 (1 ) 零 频幅 值 M0:当 ω=0时 的闭 环 幅频 值, 它反 映 了系 统的 稳定 性 能。 (2 ) 谐 振 峰 值 Mr: 即 最 大 值 与 零 频 幅 值 之 比, 即 Mm Mr = , 它反 映了 系 统的 相对 稳 定性 ,简 称峰 值 。 M0 (3 ) 谐 振频 率 ωr: 出 现 最 大值 Mm 时的 频 率, 它 反 映 了系 统的 动态 快 速性 能, ωr 越大 , 响应 越快 。

图 6.9  典型 系统的 闭环幅 频特性 曲线

(4 ) 频 带 ωb: 当 ω增 加 时, MB (ω) 下 降 到 0 . 7 07M0 时 的 频率 , 它 也 反映 了系 统 的响 应 速度 ,ωb 越 大, 表 明能 通过 较 高频 率的 信 号, 系统 响应 速 度越 快。 2 .利用 频域 指 标估 算时 域指 标 对于 典型 二 阶系 统, 其 闭环 传递 函 数为 ω2n Φ(s )= 2     (0<ξ<1) 2 s +2ξ ωns+ωn 其闭 环频 率特 性 为 ω2n Φ(j ω) = 2 2 (j ω) +2ξ ωn(j ω)+ωn

1 2 ω ω 1- 2 +j 2ξ ωn ωn

( 6. 4 4)

(1 ) Mr 与 σp 的 关 系 根据 Mr 的 定义 可 求得 二阶 系 统阻 尼比 ξ与谐 振峰 值 Mr 的 关系 为 1 1- 1- 2 Mr ξ=       (Mr≥1) 2

( 6. 4 5)

从而 可得 到 Mr 与 σp 的 关系 为 ・1 21・

-π

σp =e

Mr - M2r -1     (Mr≥1) 2 Mr + Mr -1

( 6. 4 6)

上式 表明 , 对于 二阶 系 统, 在 0≤ξ ≤0 . 70 7时, 频 率特 性出 现 谐振 峰 值 Mr。 Mr 可 表征 阻 ≈ 尼系 数 ξ , 反 映系 统的 稳定 性 ,也 能反 映 系统 的快 速 性 t s

3 。 ξ ωn

二阶 系统 闭 环频 率指 标 Mr 对 其时 域指 标 σp 和 t s 的 影 响为 Mr↑ → ξ ↓ →σp↑ →稳 定性 ↓ (t s↑ 快 速性 ↓) (2 ) ωb 与 t s的关系 根据 t s≈

3 可 求得 Mr、 ωb 与 t s 的 关系 式为 ξ ωn 2

ωbt 2 s =3



Mr -1+ 2Mr -1 Mr - Mr -1

可见 ,当 Mr 一 定 时, t 与 ωb 成 反 比关 系。 系统 频 带越 宽, 则 系统 的动 态 反映 越迅 速, 系 s 统的 快速 性越 好 ,即 ωb↑ → t 快 速性 ↓) s↓ ( 3 .闭环 频域 指 标与 开环 频域 指 标的 关系 (1 ) Mr 与 γ的 关 系 由前 面分 析 已知 ,谐 振 峰值 Mr 反 映了 系 统的 超调 量 σ, 而 相 位 稳定 裕 度 γ也 反 映 了系 统 的超 调量 σ。 因此 , Mr 与 γ都 反映 了系 统 的稳 定程 度。 (2 ) ωb 与 ωc 的 关系 频带 宽度 ωb 和 穿 越频 率 ωc 都反 映 了系 统的 快 速性 能。

小  结 自动 控制 系 统性 能的 分 析主 要包 括 稳态 性 能 分 析和 动 态 性 能 分析 。系 统 的 稳 态 误差 e 标 ss 志着 系统 最终 可 能达 到的 控 制精 度, 它 包括 跟随 稳态 误 差 e 和 扰 动稳 态误 差 e 。 跟随 误差 与 ssr ssd 系统 的前 向通 路 的积 分环 节个 数 ν 、开 环 增 益 K有关 。 ν愈多 , K愈 大, 则 系统 的 稳 态 精度 愈 高。 扰动 稳态 误 差与 扰动 量 作用 点前 的 前向 道路 的 积 分 环节 个 数 ν1 和增 益 K1 有 关, ν 1 愈多 , K1 愈 大 ,则 系统 的 稳态 精度 愈 高。 对 于 随 动控 制 系统 ,主 要 考 虑 跟 随稳 态 误 差 ;而 对 于 恒 值 控制 系统 ,主 要 考虑 扰动 稳 态误 差。 系统 的动 态 性能 指标 主 要有 上升 时 间 t 、 峰 值时 间 t 、超 调量 σp、 调整 时间 t 和振 荡次 数 r p s N。ξ越 大, 超 调量 σp 越 小 ,系 统 响 应 的 振 荡 越 弱。 平稳 性 越 好。 在 ξ一 定时 , ωn 值 越 大 , 振荡 频率 ωn

2 越高 , 系统 响 应的 平 稳 性 越 差。 一 般 从 平 稳 性 角 度 考 虑 希 望 ξ大, ωn 1-ξ

小。 另外 ,当 ξ一定 时, 系统 的 快速 性随 着 ωn 的 增加 而 变好 。 系 统 的 快 速 性和 稳 定 性 往往 也 是矛 盾的 。为 了 兼顾 两方 面 的要 求, 通 常取 ξ=

1 1 =0 . 70 7 (即 取 K= )。 此 时, 系统 的稳 定 2T 2

性和 快速 性都 比 较好 。在 工 程上 常称 ξ=0. 7 07时 的系 统处 于 “二 阶最 佳 系统 ”。 ・1 2 2・

开环 频域 指 标 γ、 ωc 或 闭环 频域 指 标 Mr、 ωb 都 反映 了系 统 的 动 态性 能 ,它 们和 时 域指 标 之间 有一 定的 对 应关 系。 γ、Mr 反映 了系 统的 平 稳性 , γ越 大, Mr 越 小, 系 统 的 平 稳 性 越好 ; ωc、 ωb 反映 了系 统 的快 速性 , ωc、 ωb 越大 , 系统 的响 应 速度 越快 。 系统 开环 对 数幅 频的 三 频段 对系 统 的分 析和 设计 都 有着 比较 重 要的 作用 。 低频 段的 斜 率为 -4 0ν dB/ d e c , 而且 曲线 要 保持 足够 的 高度 ,以 满足 系 统的 稳态 精 度。 中频 段的 截 止频 率不 能 过低 ,而 且 附近 应有 -2 0d B/ d e c斜率 段 ,以 满 足系 统 快 速 性和 平 稳性 。 -2 0dB/ d e c斜 率段 所占 频 程越 宽, 则 稳定 裕量 越大 。 高频 段的 幅 频特 性应 尽 量低 ,以 保 证系 统的 抗干 扰 性。 改善 系统 性 能的 途径 主 要有 两条 , 一条 是调 整系 统 的参 数 (如 改 变开 环增 益 K), 另一 条 是改 变系 统的 结 构 (如 加校 正环 节)。

习  题 6. 1  已知二 阶系统 的单 位 阶跃 响 应 曲 线 如 图 6 .10所 示, 试 确 定 系统 的 传 递 函数 (设 系 统为 单位 负 反 馈)。 ω2 n 6. 2  设有一 系统的 闭环传 递函 数为   Φ(s ) =2 s +ξ ωns+ω2n 为了使 系统对 阶跃输 入的 过渡过 程有约 5%的超 调 量 和 2s的 过渡 过程 时 间, 试求 ξ和 ωn 的值 。 K 6. 3  已知单 位反馈 系统开 环传 递 函数   G(s )= ,当 要求 σp≤ s (s τ+1) 16%, t =6s(5%) 时 ,试确 定 KT的 值。 s

图 6.10  二阶 系统的 单位

6. 4  闭环系 统结构 如图 6 .11所示 。

阶跃 响应

16 (1) G(s ) = , 试分 析加入 速 度 负反 馈 对系 统动态 性能 有 何影 s(s+1) 响?若 要系统 ξ=0.7,则 参数 τ值应选 多大 ? K (2) G(s ) = 2 ,则 σp≤1 5%, t (5%) =2s时的 参数 K、τ值应 选多大 ? s s

图6 .11   闭环 系统结 构框图

图 6.1 2 控 制系 统框图

6. 5  设控制 系统如 图 6.12所 示,控 制信 号为单 位阶 跃函 数 r (t ) =1(t ), 试 分 别确 定当 Km =1和 Km = 0.1时,函 数输 出量的 稳态 误差。 K 6. 6  某单位 反馈系 统的开 环传 递函数 G(s ) = ,当 x (t ) =1+t时要 求 系统 的 稳 i s(0. 01s+1) (s+1) 态误差 e <0 .05, 试确定 K值 条件。 ss 6. 7  控制系 统方框 图如图 6. 13所 示,已 知控 制 信号 r (t ) =t , 干扰 信 号 f (t ) =t ,试 求 系 统的 稳 态 误

・1 23・

差。

图 6.13 控 制系统 方框图 6. 8  已知单 位反馈 系统的 开环 传递函 数为 48(s+1) G(s )= s(8s+1) (0. 05s+1) 试 按 γ和 ωc 估算 系统时 域指标 σp 和 t 。 s 6. 9  设单位 反馈系 统的开 环传 递函数 为 Kv G(s )=    Kv=100 s(T1s+1) 求当系 统的相 角裕量 γ=36° 时 的 T1 值, 并求出对应的 Mr 及 σp 与 t 。 s 6. 10 典 型二阶 系统的 开环 传递函 数为 ω2 n G(s ) = s(s+2ξωn) 若已知 1 0% ≤σp≤3 0%, 试确 定相角 裕量 γ的范 围。若 给定 ωn =10,试 确定系 统带宽 ωb 的范 围。

・1 2 4・

第 7章   自 动 控 制 系 统 控 制 器 及 其 校 正 与 设 计

本章主 要讲述 自动控 制系统 中常用 的控 制器及 其校正。 在 对自动 控制 系统分 析后, 发现 系统不 能 满足 性能指 标的要 求,需 要对系 统进行 改进 ,在原 有的系 统中 ,有目 的地 增添一 些装 置和元 件,人 为 地改 变系统 的结构 和性能 ,使之 满足所 要求 的性能 指标,这 种 方法就 称为 校正。 常用的 校正 方法有 串 联校 正、反 馈校正 和顺馈 补偿。 同时, 本章 还简要 叙述常用的工 程上的 设计 方法。  

7.1 校正用 的控制 器 控制 器是 自 动控 制系 统 中的 关键 部 分。 通常 闭环 控 制系 统中 控 制器 以误 差 信号 为输 入, 控 制器 产生 的输 出 使被 控对 象 达到 所期 望 的状 态。 一个 控 制器 可以 是 简单 的机 械 或电 气装 置, 也 可以 是复 杂的 实 时计 算机 系 统。 带有 控 制器 的系 统结 构 如图 7. 1所示 。

图 7.1  比例控 制结 构图

根据 电气 的 校正 装置 是 否接 电源 , 控制 器分 为有 源 的和 无源 的 校正 装置 两 种。 1 .无源 校正 装 置 RC校 正网 络是 常 见的 无源 校 正装 置, 这 种校 正装 置 结 构 简 单, 成本 低 廉, 但 会 使 信号 在 变换 过程 中产 生 幅值 衰减 , 且输 入阻 抗 较低 ,输 出阻 抗 较高 ,因 此 常常 需要 附 加放 大器 ,以 补 偿其 幅值 衰减 , 并进 行阻 抗 匹配 。为 了 避免 功率 损耗 , 无源 校正 装 置通 常安 置 在前 向通 路中 能 量较 低的 部位 上 。表 7. 1中列 出 了有 关的 无 源校 正网 络 、传 递函 数和 频 率特 性 (伯 德图 )。 2 .有源 校正 装 置 有源 校正 通 常是 指由 运 算放 大器 和 电阻 、电 容所 组 成的 各种 控 制器 ,这 类 校正 装置 一般 不 存在 与系 统中 其 他部 件的 阻抗 匹 配问 题, 应 用起 来将 更 为方 便。 表 7. 2列出 了有 关 的有 源校 正 装置 的线 路、 传 递函 数和 频 率特 性 (伯 德图 )。

・1 25・

表 7.1 几种 典型的 无源 校正装 置 相 位滞后 校正 装置

相 位超 前校正装置

相位 滞后 -超前 校正装 置

RC 网 络 线 路



U (s ) T1s+1 G(s )= o = Ui(s ) T2s+1



式中



   T1 =R2C2



   T2 =(R1 +R2)C2    T1≤T2

U (s ) K(T1s+1) G(s )= o = Ui(s ) T2s+1

U (s ) G(s )= o Ui(s ) (T s+1)(T2s+1) 1 = (T1s+1)(T2s+1)+R1C2s

式中 R2    K= R1 +R2    T1 =R1C1 RR    T2 = 1 2 C1 R1 +R2    T1≥ T2

(T s+1)(T2s+1) = 1 (T′ s+1)(T′ s+1) 1 2 式中   T1 =R1C1   T2 =R2C2   T1 <T2

伯 德 图

表 7.2 几种 典型的 有源 校正装 置 比例 -积分 (PI ) 调节器

校 正 装 置

・1 2 6・

比例 -微分 (PD) 调 节器

续表

传 递 函 数

比例 -积分 (PI ) 调节器

比例 -微分 (PD) 调 节器

Uo(s ) K(T1s+1) 1 =- =- K+ Ui(s ) T1s T2s

Uo(s ) =-K(T1s+1)=-(T2s+K) Ui(s )

R K= 1     T1 =R1C1 R2

R T1 =R0C0      K= 1 R2

T2 =R0C1

T2 =R1C0

伯 德 图

校 正 装 置

     传 递 函 数

Uo(s ) K(T1s+1)(T2s+1) =- Ui(s ) T1s 1 =- K′+ +T′s T′ s 2 1

    T1 =R1C1,   T2 =R0C0 R1     T′ =R0C1, K= 1 R0     T′ =R1C0, K′= 2

R1 C0 + R0 C1

Uo(s ) K(T2s+1)(T3s+1) =- Ui(s ) (T1s+1)(T4s+1) R +R2 +R3 K= 1 R0 RR T1 =R2C1, T2 = 1 2 C1 R1 +R2 T3 =(R3 +R4)C2, T4 =R4C2 (R0m R3)

・1 27・

续表 比例 -积分 (PI ) 调节器

比例 -微分 (PD) 调 节器

伯 德 图

7.2 校正的 基本规 律 7 .2 . 1无源 校正 (1 )无源 超 前校 正网 络 图 7. 2是 无 源超 前校 正网 络 的电 路图 及 其零 极点 分 布图 ,其 中复 阻 抗 Z1和 Z2分 别为 R1 Z1 = 1+R1Cs Z2 =R2 则装 置的 传递 函 数为 Z2 1 1+αT s G(s ) = = × Z1 +Z2 α 1+Ts

(7 . 1)

R1R2 R1 +R2 式中  T= C1, α= >1 。 R1 +R2 R2 由式 ( 7 . 1 ) 可 见,采 用无 源超 前网络进行串 联校 正,整个系 统的 开环 增 益要 下降 α倍, 因 此需 要给 无源 校正装置接一 放大系数为 α的比 例放 大器 ,放大倍数 K=α。 则 传递 函数 可写 成 1+αTs G(s ) = 1+Ts

(7 . 2)

1+αTj ω G(j ω) = 1+Tj ω

(7 . 3)

根据 式 (7 . 2), 其频 率 特性 为

根据 式 (7 .3 ) 画 出无 源 超前 网络 G(s )的对 数频 率 特 性 , 如图 7 .3所 示。 由图 可 见, 输 出信 号相 位比 输 入信 号 相位 超前 , 故称 超 前 网 络。 由 图 7 .3可 知 ,在 最 大 超 前 角 频 率 ωm 处 , 具有 最大 超前 角 φm ,且 ωm 正 好 处于 频率 1/ αT和 1/ T的几 何中 心。 ・1 2 8・

无源 超前 网络 的 最大 超前 角 为

・1 29・

图 7.3 无 源超前 校正网 络

图 7.2  无源 超前校 正网络

α-1 φm =a r c s i n α+1

1+αTs 的伯 德图 1+Ts

(7 . 4)

可见 ,φm 的 大小 取决 于 α值的 大小 ,当 α→∞ 时 ,φm → 9 0° 。 最大 超前 角 对应 的频 率 ωm 为 1 ωm = T α

(7 . 5)

(2 ) 无 源滞 后校 正 网络 如图 7. 4所 示无 源滞 后校 正 网络 ,其 中 复阻 抗分 别 为 1 Z1 =R1,Z2 =R2 + Cs 滞后 校正 的传 递 函数 为 Z2 1+R2Cs 1+b Ts G(s ) = = = Z1 +Z2 1+ (R1 +R2) Cs 1+Ts

(7 . 6)

R2 T=(R1 +R2) C, b= <1 R1 +R2

式中 滞后 装置 的频 率 特性 为

1+j b ωT G(j ω) = 1+j ωT

(7 . 7)

  无 源 滞后 网 络 的 对 数频 率 特性 如 图7.5所示 。 由图 可 见 , 输 出 信 号 相 位 滞 后 输 入 信 号 相

图7 .4 无源 滞后校 正网 络及零 极点分 布图

・1 3 0・

图 7.5 无源滞后 网络 的频率 特性

位, 故称 滞后 网 络。 与超 前 网络 类似 , 最大 滞后 角 φm 发 生在 最 大 滞 后角 频 率 ωm 处, 且 ωm 正 好是 1/ T与 1/ b T的 几何 中心 。 计算 ωm 及 φm 的 公式 分别 为 1 ωm = Tb

(7 . 8)

1-b φm =a r c s i n 1+b

(7 . 9)

(3 )无源 滞 后 -超前 校 正网 络 如图 7 . 6所 示 为无 源滞 后 -超 前校 正 网络 。 复阻 抗 Z1、Z2分别 为 Z1 =

1 +C1s R1

-1

R1 = 1+R1C1s

1 1+R2C2s Z2 =R2 + = C2s C2s 滞后 -超 前 网络 的传 递 函数 为 图7 .6 无 源滞后 -超前 网络

Z2 G(s ) =                Z1 +Z2 1+R2C2s C2s = R1 1+R2C2s + 1+R1C1s C2s

( 7. 1 0)

(1+R1C1s ) (1+R2C2s ) = 2 R1C1R2C2s+ (R1C1 +R2C2 +R1C2) s+1 令 a>1,b<1 ,且 a b =1 b T1 =R1C1,  a T2 =R2C2,  R1C1 +R2C2 +R1C2 =T1 +T2 式 (7 .1 0) 可写 成 1+b T1s 1+a T2s    ■G(s ) = ・ 1+T1s 1+T2s

(7. 1 1)

(滞 后) (超前 ) 与前 面所 述的 滞 后传 递 函数 和 超前 传 递 函 数 相比 有相 同形 式, 故 称为 滞后 -超前 网络 。 当 b T1 >a T2时, 滞 后 -超 前网 络 的 频 率 特性 如图 7. 7所 示 。 最大 滞 后 相 位 角和 超 前 相 位 角以 及它 们所 对应 的 频率 值 的计 算 与前 所 述 的 有 关公 式相 同。 ω0是 由 滞后 作 用过 渡 到超 前 作 用 的 临界 频率 , ω0 =

・1 3 2・

1 T1T2

(7. 1 2)

图 7. 7 滞 后 -超 前网 络的伯 德图

7 .2 . 2 比例 (P) 控制器 校正 1 .比例 控制 器 在一 个比 例 控制 器 中, 比 例 控 制器 的 输出 正 比 于 输入 , 如 图 7. 8 所示 。控 制器 的 输入 为误 差 信号 ,即 参 考输 入与 反馈 信 号的 差 e=ui -u f

图 7. 8 比 例控制 器

uo =KPe

(7. 1 3)

式中 ,e为 误差 信 号; uo 为控 制器 输 出; KP 为控 制 器增 益。 【例 7. 1】 一个 比例 控 制器 (如 电 压放 大 器) 的 增 益 为 1 0,若 控制 器 的输 入 为 e=5mV, 则输 出为 多少 单 位? 解: uo =KP ×e =1 0×5mV =5 0mV 2 .比例 控制 器 的传 输特 性 比例 控制 器 的 传 输 特 性 : 由 式 (7 . 13) 可 见 比 例 控 制 器 的 输 入输 出之 间的 关 系可 用线 性方 程 表示 ,但 输 出并 不能 随 着输 入 增加 而无 限增 长。 不 管是 机械 机构 的 位移 还是 电 子线 路的 输 出都 有 一个 极限 ,比 如运 算 放大 器的 饱 和作 用。 图 7. 9所示 为比 例 放大 器 的传 输特 性。 3 .应用 实例 图7 .9 比例放大器的 传输特性

(1 )比例 控 制器 的实 用 控制 线路

图 7. 10所 示为 比例 控 制器 的实 用 线路 ,电 路 中运 算 放 大 器可 选 择四 运 放 LM3 2 4。 比例 控 制器 工作 可分 成 两部 分: 误 差运 算及 比 例运 算 。放 大 器 U1A 构 成 误 差 运 算 ,ui为给 定 信号 , uf 为反 馈信 号, 误 差 e=ui -uf 放大 器 U1B 和 U1C构 成了 比 例运 算。 两 个放 大器 均 构 成 了 反 相 放 大 器 , 因 而误 差 e被 反 相了 两 次,输出 与误 差 e有 着相 同 极性 。U1B构 成 了比 例 运算 部分 , 提高 所 需增 益 KP,而 U1C 构成 了 倒相 器, 增益 为 -1, 调节 电位 器 R2可得 到所 需 增益 。整 个 放大 器的 增益 为

图 7.10  比例 控制器 应用线 路

・1 33・

R2 KP = R5 (2 )比例 控 制器 频率 响 应 对于 理想 放 大器 ,任 一 频率 下控 制 器增 益保 持不 变 ,输 出与 输 入间 无相 位 差。 L(ω) =20l g(KP) φ(ω) =0° (3 ) 闭 环系 统的 比 例控 制 图7 .1 1所 示为 闭环 系 统的 比例 控 制, 图中 GP为 控制 器的 传递 函数 , G1为 被控 对 象的 传递 函 数,H为反 馈 传递 函数 。比 例控 制 器的 输入 误 差 为 e=ui -uf, 控 制 器 的输 出 u 驱 使被 控 对 象 的 输出 达 到 期 望 值。 为 了 简 单 起 见 , o 假定 被控 对象 传 递 函 数 为 1 (G1 =1)。 系 统 的 闭 环 传递

图 7.1 1 闭 环系 统的比 例控制

函数 GPG1 GP Gc = = 1+GPG1H 1+GPH

( 7. 1 4)

若控 制系 统为 单 位反 馈, H=1 , 且 比例 控制 器 传递 函数 为 KP,则 GP KP Gc = = 1+GP 1+KP

( 7. 1 5)

u KP o = u 1+ KP i

即 闭环 控制 系统 的 输出

KP uo = ui 1+KP

( 7. 1 6)

闭环 控制 系统 的 误差 e=ui -uf =ui -uc KP =ui - u 1+KP i

( 7. 1 7)

1 = u 1+KP i 式中  uf =uc是因 为反 馈传 递 函数 H=1。 由式 ( 7 .1 7) 可 见 ,KP愈大 , 误差 愈 小。 但误 差 不 可 能 为 零 , 一 方 面 是因 为比 例 控 制 器 的增 量 KP不 可 能是 无穷 大 ,另 一方 面, 控 制器 的输 出 uo与 误 差有 关, 即 uo =KPe 若误 差 e为 零, 则控 制 器的 输出 uo为零 , 控制 器就 失去 了 控制 作用 。 (4 ) 应 用实 例 【例 7 . 2】 图 7 .1 1所 示闭 环 控制 系统 , 确定 系统 输 出值 及误 差值 。 假定 G1 =2, H=1 。 (1 )ui=1V,KP =1 (2 )ui=1 0V,KP =1 ・1 3 4・

解: 系统 闭 环传 递函 数 KPG1 2KP Gc = = 1+KPG1 1+2KP 系统 输出 uo =Gcui 误差

e=ui -uf (1 )

2KP



2×1 = u= ×1V=0 .6 6 67V 1+2KP i 1+2×1

e=ui -uf = (1-0 . 6 6 67)V=0 .3 3 33V 2KP 2×1 (2 ) uo = ui = ×10V=6 . 6 67V 1+2KP 1+2×1 e=ui -uf = (1 0-6 . 6 6 7)V=3 . 3 3 3V 【例 7. 3】 本例 采用 S I MULI NK 来 说明 控制 器 的应 用。 图 7. 1 2所 示系 统被 控 对象 为比 例 环节 ,现 加 比例 控制 器 进 行 控制 , 比例 控制 器 增益 为 1, 阶跃 输入 为 10 , 系 统输 出仍 为 阶 跃 信 号, 但 输 出 信 号 幅 值 为 9 .0 9 0 9, 不 等 于 输 入 信 号 幅 值 , 见图 7. 12 (b)。若 增大 比 例控 制器 的 增益 , 使其 为 1 0 , 输 出信 号 为 9 . 09 1,虽 仍未 达 到 输 入 信号 10,但 误差 已 很小 ,见 图 7 . 1 3。

图 7.1 2 比 例控制 器控 制 (1)

图7 .13 比例 控制器 控制 (2)

比例 控制 器 另一 作用 是 调整 系统 的 开环 放大 倍数 , 加快 系统 的 响应 速度 。 考虑 图 7. 14所 示 带有 比例 控 制器 校正 的 控制 系统 ,系 统 的闭 环传 递 函数 为 KP G(s ) = Ts+1+KP

・1 35・

= 1 T s+1 1+KP

・1 3 6・

KP ・ 1+KP

图 7. 14 比例 控制 器校正 的控 制系统

T 可见 ,KP愈大 , 稳态 精度 愈 高, 系统 的 时间 常数 τ= 愈 小 ,则 系统 响 应速 度愈 快。 1+KP 【例 7. 4】被 控 对象 为一 阶惯 性 的比 例控 制 器控 制时 SI MULI NK 仿 真 如图 7. 1 5所示 , 一 阶 惯 性环 节 为

1 0 , 比 例 控 制 器增 益为 1时, 系 统输 出 为 指 数上 升 5 s+1

形式 。 如图 7. 16所示 ,被 控 对象 不变 , 比例 控制 器 增益 为 1 0 , 系 统 输 出仍 为 指数 上 升形 式, 输 出与 输入 不相 等 ,仍 为有 差 系统 ,但 误 差减 小, 且响 应 速度 加快 , 读者 可计 算 验证 。

图 7.1 5 比 例控制 器控 制 (3)

图7 .16 比例 控制器 控制 (4)

再考 虑图 7. 17所示 的 高阶 控制 系 统, 用 比 例 控 制器 进 行校 正, 比 例系 数 为 KP。其 中 K1 =3 5,T1 =0 . 2s ,T2 =0. 0 1s 。 画出 校 正 前 系统 的 对数 频率 特性 , 可得 穿 越 频 率 ωc =1 3 . 5r a d/ s ,相 位裕 量为 γ=1 2. 3° , 系统 的 稳 定 性 较差 , 超 调 量 比较 大, 振荡 次 数较 多 。 图 7. 18所 示 仿 真 结 果 证 实了 这个 结论 。

图 7. 17 比 例校正 的高阶 系统

・1 37・

图7 .18  校正 前高阶 系统仿 真

采用 比例 控 制 器 校 正, 适当 降 低系 统 的增 益 , 比如 KP = 0. 5, 画出 校 正后 的对 数 频 率特 性, 此 时 ω=9 . 2r a d/ s , 求得 稳 定裕 量 γ=2 3 . 3° 。 比较 校正 前后 系 统的 性能 , 校正 后系 统 的稳 定性 有所 提 高, 超调 量 下降 ,振 荡 次数 减少 ,但 响 应速 度变 慢。 校 正前 后的 对 数频 率特 性 如图 7. 1 9所示 。 S I MULI NK仿 真结 果 如图 7 . 2 0所示 ,输 出 波形 虽有 振 荡, 但超 调 量减 小, 振 荡次 数 减少 , 系统 响应 得到 了 改善 。

7 .2 . 3 积分 控制器 (I ) 校正 1 .积分 控制 器 图 7. 21所 示为 积分 控 制器 的框 图 ,输 入为 误 差 e , 输出 为 T

uo =KI

∫ edt 0

・1 3 8・

图 7.1 9  比例校 正前 后高阶 系统的 频率特 性

图 7. 20 比例 校正 后的系 统仿真

・1 39・

式中 ,KI 为 积分 常 数。 积分 器的 输 出实 际上 是 误差 曲线 与 横坐 标 t所围 的 面积 ,如 图 7 . 2 2所 示 。 积分 器的 传 递函 数为 Uo(s ) KI = E(s ) s

( 7. 1 8)

【例 7. 5】 计算 图 7. 23所 示误 差 输入 下积 分 器 0~1 0s的 输 出, 其中 积 分器 的积 分 常数 为 1 . 5s 。 解: 积分 器 输出



uo =KI e dt 误差 曲线 可 分成 三段 : 0~3s :e (t ) = 0V 3~8s :e (t ) = 2V 8~1 0s :e (t ) = 0V 相应 地输 出方 程 为 3



10

∫ edt+∫edt+∫ edt

u =KI o







把各 段的 误差 值 代入 上式 , 3

uo =1. 5



10

∫0dt+∫2dt+∫ 0dt V 0







=1. 5

∫2dt V 3



=1. 5×2t V 3

=3× ( 8-3)V =15V 图 7. 24所 示为 积分 器 输出 曲线 。

图 7.24  积分 器输出 曲线

图 7. 25 例 7.6输入 误差 曲线

【例 7. 6】 积分 器的 输 入曲 线如 图 7 .2 5所示 。 积分 器的 输 出 负 限 幅 为 -1 0V, 正 限 幅 为 1 0V,确 定积 分 器的 输出 ,其 中 积分 常数 KI =0 . 1。 解: 此处 采 用图 解法 , 读者 可用 数 值解 法来 验证 。 t时刻 控制 器输 出 =KI × (0~t ) 间误 差曲 线 与横 坐标 t所 围 面积 。 ・1 4 0・

分析 图 7. 25所 示误 差曲 线 ,可 分成 6段: uo (t=8s ) =KI × ( 0~2s ) 间误 差曲 线所 围 面积 + KI × ( 2~3s ) 间误 差曲 线 所围 面积 + KI × ( 3~4s ) 间误 差曲 线 所围 面积 + KI × ( 4~6s ) 间误 差曲 线 所围 面积 + KI × ( 6~7s ) 间误 差曲 线 所围 面积 + KI × ( 7~8s ) 间误 差曲 线 所围 面积 0~2s :u =0 . 1×0V = 0V o1 2~3s :u . 1×1V =0. 1V o2 = 0 3~4s :u =0 . 1×0V =0V o3 4~6s :u . 1× (-0 . 5V×2) = -0 . 1V o4 = 0 6~7s :u =0 . 1× -0 . 5V× o5 1 7~8s :u =0 . 1× 0 . 5V× o6 2

1 2

=-0. 02 5V

= 0. 02 5V

t=8s时 刻 uo = uo1 +uo2 +u o3 +u o4 +u o5 +u o6 = [0+0 .1+0+ (-0 . 1) + (-0 . 02 5) + 0 .0 2 5 ]V = 0V 积分 器输 出曲 线 如图 7. 2 6所示 。 2 .应用 实例 (1 ) 积 分器 实用 线 路 图 7. 27所 示为 积分 器 实 用线 路。 运 放 U1A 构 成 了积 分 器, 其 输 出 极 性 与 输 入 极 性 相 反 。 运放 U1B构 成 了反 相比 例 器, U1A 与 U1B一 起构 成 的放 大器 , 其输 出与 输 入有 相同 的 极性 ,即 输 入误 差为 正时 输 出也 为正 。

图 7.26  积分 控制器输出曲 线

图 7.27 积 分控制 器实 用线路

积分 器积 分 时间 常数 1 KI = R1C1 在自 动控 制 系统 中, 当 系统 要求 完 全消 除稳 态的 误 差时 ,常 采 用积 分环 节 。这 是因 为采 用 了积 分环 节后 , 若以 误差 信 号作 为输 入 量, 当 误 差 e不 等 于 零 时 , 其 积 分 过程 将一 直 继 续 下 ・1 41・

去, 输出 量不 断 变化 ,直 到 误差 消除 为 止。 (2 ) 积 分器 的频 率 响应 理想 积分 器 的相 位差 为 -9 0° , 积 分常 数 KI即 为 穿越 频率 。 L(ω) =20l g( KI/ ω) φ(ω) = -9 0° L (ω) 为 对数 幅频 特性 。 (3 ) 应 用实 例 【例 7. 7】 被控 对象 为 一阶 惯性 的 积分 控制 器 校正 时 S I MULI NK仿 真 。 如图 7. 2 8所示 ,一 阶 惯性 环节 为 加入 积分 控制 器

1 0 ,阶 跃 输入 时, 系 统输 出为 有差 (见图 7. 1 5), 现 5s+1

1 0 . 0 2 = , 系统 输出 变 为无 差。 5 0s s

图 7.28 积 分控制 器控制

7 .2 . 4 比例 积分 (PI ) 校正 1 .比例 积分 控 制器 比例 控制 器 的输 出信 号 能立 即响 应 输入 信号 ,也 就 是 误 差 信号 e一 经 输 入 到 比 例 控 制器 , 控制 器立 即输 出 信号 幅值 正 比于 输入 误 差的 信号 。 但前 面 已 指 出, 比例 控 制 器 无 法 消 除 误差 , 而积 分控 制器 可 以通 过不 断 积 分 的 累积 过 程最 后消 除 误 差 , 但 积 分 控 制 器 的输 出从 零 开 始 增 长, 经过 一段 时 间的 积累 才 消除 误差 。 因此 ,为 了兼 顾 比例 控 制器 和积 分 控 制 器 二 者 的 优点 , 通常 采用 图 7. 29所 示的 比 例积 分控 制 器。 ・1 4 2・

比例 积分 控制 器 输出



uo =KPe+KI e dt

(7 . 1 9)

对式 (7 .1 9 ) 两 边取 拉 氏变 换, 得 KIE(s ) uo (s ) =KPE(s ) + s

图7 .2 9  比例 +积分控 制器

KPs+KI = E(s ) s 比例 积分 控制 器 的传 递函 数 为 u s ) KPs+KI o( = E(s ) s 或 uo(s ) = E(s )

KI

KP s+1 KI s

KP s+1 KI = 1 s KI

( 7. 2 0)

τ +1 1s = τ s 2 式 (7 .2 0) 表明 了比 例 积分 控制 器 是两 部并 联 组成 :积 分及 一 阶超 前环 节 。 【例 7. 8】 在图 7 . 30所示 误 差信 号作 用下 , 确定 比例 积 分控 制器 的 输出 。控 制器 输 出初 始 状态 为零 ,KP = 10,KI = 2。 解: 比例 积 分控 制器 的 输出 =比 例 控制 器的 输出 +积分 控制 器 的输 出。





uo =KPe+KI e dt 比例 控制 器 输出 uPo =KPe =1 0×2V =2 0V 积分 控制 器 输出



uIo =KI e dt t =2s时, uIo =0 10

∫ edt

t =10s时, uI1 =2





10

∫ edt+2∫ edt

=2







10

∫0dt+2∫ 2dt

=2





・1 43・

= (0+3 2)V =3 2V 因此 t=10s时, 控制 器总 的 输出 为 uo =uPo +uIo = (20+3 2)V =5 2V 由图 7. 30可见 , 比例 积 分控 制 器的 输 出 由 两 部 分 组 成 , 第一 部分 是比 例 部分 , 它立 即响 应 输 入 量 的 变 化 ;第 二 部 分 是积 分部 分, 它 是 输 入 量对 时间 的 积累 过 程。 因 此, 比 例 积 分控 制器 兼有 比 例 控 制 器 和 积 分控 制器 两 者 的 优 点, 所 以 在 自动 控制 系统 中 得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1 ) PI控 制器 应用 线 路 图 7. 31所 示为 比 例 积 分 控 制 器 应 用 线 路 (也 可 采 用 表 7 . 2中 的应 用 线路 )。运 放 U1A组 成了 比 例 控 制 器, U1C 组 成 了 积分 控制 器, U1B组 成了 加 法器 并反 相 。误 差 信 号 e同 时 输 入 到比 例及 积分 控 制 器 。 采 用 比 例 控 制 器 与 积分 控 制 器 分 离 的 形式 ,便 于独 立 调整 比例 系 数和 积分 常 数。 比例 控制 器 放大 倍数 可 通过 电 位 器 R2调 节, 积分 控 制 器 积分 常数 可通 过 电位 器 R3调节 ,即

图 7.3 1 比 例积 分控制 器实用 线路

R2 KP = R1 ・1 4 4・

图 7. 30 例 7 .7积分 控制器 的 输入 与输出 信号

1 KI = R3C1 (2 ) PI控 制器 的频 率 响应 PI控制 器具 有 积分 控制 器与 比 例控 制 器频 率 特 性 的 特 征 。 在 低 频段 , 控制 器基 本 上 呈 现 积分 器的 特征 , 而在 高频 段 主要 呈现 比 例控 制器 的特 征 ,控 制器 所 具有 的特 征 如下 : ① 转折 频 率 ωb =1/ τ (即 KI/ KP) r a d/ s 。 ② 低频 段 (ω<KI/ KP) 增益 为 -20d B/ 十 倍频 。 ③ 大于 转 折频 率的 稳 态增 益为 20l g KP (d B)。 ④ 转折 频 率处 的相 位 差为 -4 5° 。 ⑤ 低频 段 相位 差趋 近 -9 0° 。 ⑥ 高频 段 相位 差趋 近 0° 。 2 .比例 积分 器 校正 性能 分析 积分 控 制 器 (I ) 的 输出 反 映 的是 对 输入 信 号 的积 累, 因此 当输 入 信号 (如 误 差 信 号 ) 为零 时 ,积 分 控制 仍然 可以 有 不 为 零 的 输 出 , 正 是 由 于 这 一 独 特 的 作 用 , 它可 以用 来 消 除 稳 态 误 差 。 然 而 , 积 分 控 制 器 的 加 入 , 图 7.32  加积分 控制 器校正 的控制 系统 常会 影响 系统 的 稳定 性。 图 7. 3 2所示 系统 , 由于 加 入了 2 3 2 积分 控制 器, 闭 环系 统的 特 征方 程由 原 先的 Ts +s+K=0变 成 TITs +TIs +K=0 , 可 验证 此

时系 统变 成不 稳 定了 。在 这 类系 统中 , 通常 要采 用比 例 加积 分校 正 才能 达到 即 可保 持系 统稳 定 又能 提高 系统 型 别的 目的 。 【例 7. 9】 积 分控 制 器校 正的 控 制系 统 SI MULI NK 仿 真 ,令 K=1,TI =1, τ=1, 校正 前 如图 7. 33所示 ,校 正后 如 图 7 . 3 4所 示。

・1 45・

图 7.3 3 例 7.9系统校 正前

・1 4 6・

对图 7. 35所示 系统 进 行 PI校 正 。 原 系 统具 有 两 个 惯性 环节 ,不 含 积分 环 节, 为 了 实 现无 静 差, 在 前 向通 道串 接比 例 积分 控制 器 。 原系 统传 递 函数 G(s ) =K1 /(T1s+1) (T2s+

图 7. 35 比例 积分 控制器 校正的 控制系 统

1), 设 K1 = 32, T1 = 0 . 33s ,T . 0 0 36s ,T 2 =0 1 m T2。系 统不 含 积分 环节 ,是 一 有差 系统 。 为消 除静 差 ,采 用比 例积 分 控制 器, 其 传递 函数 为 G(s ) =K(τ s+1) / τ s 。取 τ=T1, 使比 例 积 分 控 制 器 的 分子 与原 系 统的 大 惯性 环节 对 消。 令 K=1. 3 , 画 出校 正前 后 的对 数频 率特 性 进行 比较 , 如图 7 .3 6所示 。

图 7.36  比例 积分 (PI ) 校正前 后系统 对数频 率特 性

由图 7. 36可见 ,校 正 前原 系统 是 0型 系 统 (无 积 分器 ),是 有 静差 系 统。 校正 后 系 统 成 为 I型系 统 (含 有一 个 积分 器), 在阶 跃 输入 下能 实 现 无 静差 , 改 善 了系 统 的稳 态 性能 。校 正 前原 系统 相位 裕 量 γ=8 8° , 校 正后 相位 裕 量 γ=6 5° ,相 位 裕 量 是减 小的 , 意味 着系 统 的超 调 量将 增加 ,降 低 了系 统的 稳 定性 。总 之 ,采 用 PI校 正 , 能改 善系 统 的稳 态 性 能 ,而 动 态性 能 可能 受到 一定 的 影响 。 由图 7. 36还可 见, PI校 正环 节的 相 位差 总是 滞 后的 ,是 一种 滞 后校 正。 【例 7. 1 0】 比 例 积分 控制 校 正的 控 制 系 统 SI MUL I NK 仿真 , 校 正 前 如 图 7 . 37所 示 ,输 出 结果 为有 差, 且 有振 荡。 加 PI校 正后 的系 统 仿真 如图 7 .3 8所示 , 输出 结果 为 无差 ,且 系统 的 响应 得到 了改 善 。 ・1 47・

图 7.37 校 正前系 统仿真

图 7. 38 加比 例积 分校正 后的系 统仿真

・1 4 8・

7 .2 . 5 比例 微分 (PD) 校正 1 .微分 控制 器 采用 微分 控 制器 的优 点 ,是 它能 反 映误 差信 号 的变 化速 度 ,并 且 在作 用误 差的 值 变得 很大 之 前, 产生 一 个有 效的 修 正。 因此 微 分环 节 的输 出可 以迅 速 反映 误差 信 号的 变化 , 从而 使误 差的 变 化得 到 及时 而 有效 的抑 制, 有 助于 增 进 系 统 的 稳 定性 。 图 7 . 3 9所 示 为 微 分 控 制 器

图 7.3 9 微 分控 制器

的方 框图 。 微分 控制 器 的输 入为 误 差信 号 e ,输 出为 uo =KD

de dt

( 7. 2 1)

式中 ,KD 为 微 分常 数。 式 (7 . 21 ) 两 边取 拉氏 变 换, 得到 微 分控 制器 的 传递 函数 Uo(s ) =KD s E(s )

( 7. 2 2)

因为 微分 控 制的 工作 是 基于 误差 变 化的 速度 ,而 不 是基 于误 差 本身 ,因 此 这种 方法 不能 单 独使 用, 它总 是 与比 例控 制 作用 或比 例 +积 分控 制作 用 组合 在一 起 应用 。 【例 7. 1 1】 图 7 .4 0所 示误 差信 号 作用 于 微 分 控制 器 ,确 定 微 分 控制 器 的输 出。 假 定 控 制 器初 始输 出为 零 ,微 分常 数 KD =2。 解: 控制 器 输出 uo =KD =2

de d t

de dt

微分 控制 器 工作 可分 成 三个 时间 段 : t=0~3s ,控 制器 输 出为 u 2 o =

de dt

图 7.4 0 例 7. 11微分 控制器

由于 此阶 段 误差 为零 , 因此

输 入输出 波形

d e =0 d t u =0 o t=3~8s , t=3s时 ,误 差值 瞬间 从 0上 升到 2, 误差 值 对时 间的 导数 趋 近于 无穷 大 , d e 2 u = →∞ o = dt 0 因此 控制 器输 出 de uo = 2 → ∞ dt 过了 t=3s时 刻, 其后 时 间内 误差 为常 数 2,误 差 的变 化率 从 无穷 大变 为 0,从 而使 控 制器 的 输出 回到 零。 ・1 49・

t=8s时, 误差 值 瞬间 从 2降到 零 ,误 差值 对 时间 的导 数 趋近 于负 无穷 大 , de -2 uo = = → -∞ d t 0 因此 控制 器的 输 出 de uo = 2 → -∞ d t t=8s后, 误差 值 保持 0值 , de =0 d t 控制 器输 出 uo =0 由图 7. 40可见 ,在 t=3s时 刻, 微分 控 制 器 输 出一 正脉 冲, 在 t=8s时 刻 , 控制 器输 出 一负 脉冲 。 2 .微分 控制 器 应用 线路 图 7. 41所 示为 微分 控 制器 应 用 线路 , 运 放 U1A 组 成 了 微分 控 制 器 , U1B 组 成 了 反 相 比 例 器, 使输 出与 输 入信 号同 相 ,微 分时 间 常数 KD =R1C1。

图7 .41  微分 控制器 应用线 路

微分 控制 器 频率 响应 : 理想 微分 控 制器 相位 差为 +9 0° , 幅频 曲线 为 +2 0d B/ 十倍 频 ,微 分 常 数 KD 决定 了 穿越 频 率。 L(ω) =20l g KD ω φ(ω) = +9 0° 3 .比例 微分 控 制器 在自 动控 制 系 统 中 ,一 般 都包 含 有 惯 性 环 节 和 积 分 环 节, 它们 使信 号 产生 时间 上 的 滞 后, 使 系统 的 快 速 性 变差 , 也使 系统 的 稳定 性 变差 , 甚 至 造 成 不 稳 定 。 当 然 有 时 可 以 通过 调节 增益 来 作 某 种 折中 的 选择 。 但调 节 增 益 通 常 都 会 带来 副作 用, 而 且有 时 即使 大 幅度 降 低增 益 也 不 能 使 系 统 稳定 (如 含 有两 个积 分 的系 统)。 这时 若 在系 统的 前 向通 路 上串 联比 例 -微 分 (PD) 校 正 装 置, 将可 使 相 位 超 前, 以 ・1 5 0・

图7 .42 比例微 分控制 器方 框图

抵消 惯性 环节 和 积分 环节 使 相位 滞后 而 产生 的不 良 后果 。如 图 7. 4 2所示 方 框 图 ,比 例 微分 控 制器 由比 例控 制 器及 微分 控 制器 两部 分 构成 。 由控 制器 输 出 =比例 控 制器 输出 +微分 控制 器输 出 ,得 uo =KPe+KD

de dt

( 7. 2 3)

对式 (7 .2 3 ) 两 边取 拉 氏变 换, 得 u (s ) =KPE(s ) +s KD E(s ) o u (s ) o =s KD +KP E(s )

( 7. 2 4)

上式 写成 uo(s ) KD =KP s+1 E(s ) KP

( 7. 2 5)

由式 ( 7 .2 5) 可 见 ,控 制器 由 比例 环节 及 一阶 超前 环节 组 成。 【例 7. 1 2】 图 7 .4 3所 示误 差作 用下 , 确定 PD 控制 器 的 输 出 。假 设控 制 器初 始 输 出 为 0, 比例 常数 KP =10, 微分 常 数 KD =1。 解: 控制 器 输出 为 uo = 比例 控 制器 输出 +微分 控制 器输 出 =KPe+KD

de dt

比例 控制 器 输出 为 uP =KPe =10×2 =20 微分 控制 器 输出 为 uD =KD

de d t

t=2s时 刻, 误差 值 瞬间 从 0变 到 2,斜 率趋 近 于正 无穷 大 , 因而 微分 控制 器 输 出 趋 近 于 正 无 穷 大 。而 t=2s后 误 差 值 为 恒 值, 斜率 为零 , 微分 控制 器 输出 由 2变 为零 , 结 果 PD 控 制 器 在 t =2s时 刻输 出一 正脉 冲 。

图7 .43  例 7 .11PD 控制 器 输入 与输出 波形

同样 地, t=1 0s时 刻 ,PD 控制 器 输 出 一 负 脉 冲, 除 了 这 两 个时 刻以 外, PD控 制 器的 输出 与 比例 控制 器 的输 出相 同。 4 .应用 实例 (1 ) 比 例微 分控 制 器应 用线 路 图 7. 44所 示为 比例 微 分控 制器 应 用线 路, U1A构 成 比例 控制 器 ,U1C构 成 微分 控 制器 ,U1B 构成 反相 加法 器 。误 差信 号 同时 作用 于 U1A 和 U1C。 比例 控制 部 分增 益可 通 过电 位器 R2调 整 R2 KP = R1 ・1 51・

图 7.4 4 比 例微 分控制 器应用 线路

微分 时间 常 数可 通过 电 位器 R3调整 KD =R3C1 【例 7. 1 3】 选 择 元件 值, 使 微分 常数 KD =0 .0 5,比 例 放大 倍数 KP =7 .5。 解: 参见 图 7. 44。 比例 放大 倍 数 R2 KP = R1 R2 =7. 5    R1



R2 =7 . 5R1 如选 R1 =1 0Ω,则 R2 =7 5Ω。 微分 时间 常 数 KD =R3C1 即

R3C1 =0 . 0 5

如选 C1 =1μF , 0. 05 R3 = 1×1 0-6



=50k Ω (2 )比例 微 分控 制器 的 频率 响应 。 由于 PD 控制 器 的传 递函 数 是由 比例 环节 串 联一 阶超 前 环节 组成 的 ,因 而具 有两 个 环节 的 特点 。在 低频 段 ,控 制器 基 本 上 呈 现 比 例 环节 的特 点 ,而 在 高 频 段 则 呈 现 一阶 超前 环 节 的 特 点。 所具 有的 特 征如 下: ・1 5 2・

① 转折 频 率 ωb =KP / KD (r a d/ s )。 ② 高频 段 (ω>ωb) 幅 频曲 线 ,斜 率为 +2 0d B/ 十 倍频 。 ③ 低频 段 (ωn ωb) 幅 值趋 近 2 0l gKP (dB)。 ④ 转折 频 率处 相位 差 为 +4 5° 。 ⑤ 低频 段 相位 差趋 向 0° 。 ⑥ 高频 段 相位 差趋 向 +9 0° 。 图 7. 45所 示为 具有 PD校 正的 系统 框 图。 假定 原 系统 传 递 函 数 的 参 数 为 K1 =35,T1 =

图 7.45 具 有比例 微分 (PD) 校正 的系 统框图

0 . 2s ,T 0 .0 1s ,选 择 τ=0. 2s , K=1, 即校 正 部 分 的 (τ s+1) 与 原 系 统 的 1/(T1s+1) 2 = 对消 ,校 正后 的 传递 函数 为 G0 =K1 / s (T2s+1)。 图 7 . 4 6所 示 为校 正前 后 的系 统对 数频 率 特性 。

图7 .4 6  比例微 分校 正前后 系统的 频率特 性

由图 7. 46可见 ,校 正 前穿 越频 率 ωc =13 . 5r a d/ s , 相 位裕 量 γ=1 2 .3° ,校 正 后 穿 越频 率 ω′ =3 5r a d/ s ,穿 越频 率 提高 ,意 味 着调 整时 间 减少 ,改 善 了系 统的 快速 性 。相 位裕 量 增大 到 c γ=7 0 . 7° ,则 系 统的 稳定 性大 大 提高 ,超 调 量下 降, 振 荡次 数减 少。 但 要注 意, 校 正后 的对 数 频率 特性 的高 频 段增 益提 高 会使 抗干 扰 能力 下降 。 (3 ) 应 用实 例 (系 统仿 真 ) 图 7. 47为 图 7 . 4 5系 统加 PD控制 器 校正 前的 输 出, 由图 可 见, 系统 输 出超 调 量大 ,振 荡 厉害 。图 7. 48为加 PD 控 制器 校正 后 系统 的输 出 ,由 图 可见 ,系 统 输 出 超 调 量 减 小 , 振 荡 也 消除 ,且 响应 速 度也 提高 了 。 比例 微分 (PD) 校 正 环节 的相 位 差是 超前 的 ,因 此也 是超 前 校正 。

・1 53・

图 7.47  PD控制 器校正 前

图7 .48  加 PD 控制 器校正后

・1 5 4・

7 .2 . 6 比例 积分微分 (PI D) 校正 1 .比例 积分 微 分 (PI D) 控 制器 比例 控制 作 用、 积分 控 制 作 用和 微 分 控 制 作 用 的 组 合 叫 做 比例 +积 分 +微 分控 制作 用 ,如 图 7 . 49所 示。 这 种组 合作 用 具 有 3种单 独控 制 作用 各自 的优 点 。 PI D控 制 器的 输出 为 输出 =比 例 控制 器输 出 +积 分控 制 器输 出 +微分 控 制器 输出





u =KPe+KI e dt+KD o

de dt

(7 . 2 6)

图 7.4 9 PI D控制 器

对式 (7 .2 6 ) 两 边进 行 拉氏 变换 得 KIE(s ) Uo(s ) =KPE(s ) + +s KD E(s ) s K = KP + I +s ) KD E(s s

( 7. 2 7)

则 P I D 控制 器的 传 递函 数为 2 Uo(s ) KD s +KPs+KI = E(s ) s

或写 成 U(s ) = E(s )

KI

KD 2 KP s+ s+1 KI KI s

KD 2 KP s + s+1 KI KI = 1 s KI

( 7. 2 8)



A2s +A1s+1 = τ s 式中 ,



KD 1 = = 2 KP ωn

KP 2ξ A1 = = KI ωn 1 ωn 为自 然振 荡频 率 ;ξ为 阻 尼比 ;τ为积 分时 间常 数 = 。 KI 由式 ( 7 .2 8) 可 见 ,PI D控 制器 可 看作 一个 积分 环 节与 一个 二 阶超 前环 节 的串 联。 【例 7. 1 4】PI D 控 制器 的输 入 信号 如图 7. 5 0 (a ) 所示 ,确 定 PI D控 制器 的输 出 ,假 定 KP =2 0,KI =1, KD =2。 解:

控制 器输 出 uo =uP (比例 控制 器输 出 ) +uI (积分 控制 器输 出 )   +uD (微 分控 制 器输 出) ・1 55・

(1 )比例 控 制器 输出 正 比于 输入 误 差信 号 uP =KPe=10e t= 0~2s uP =1 0×0mV=0V t= 2~3s , 此阶 段输 入 误差 信号 是 恒值 uP =10×1 0mV=1 0 0mV t=3~5s , 此 阶 段 误 差 信 号 线 性 变 化 , 输 出 正 比于 输入 ,输 出也 为 线性 变化 。 t= 3s uP =10 0mV, t= 5s uP =10×(-1 0mV) = -10 0mV t= 5~7s , 此阶 段误 差 为恒 值 -1 0mV uP =10×(-1 0mV) = -10 0mV t= 7~8s , 比 例 部 分 输 出 为 从 -1 00mV (t=7s 时) 线性 变 化到 0V (t= 8s时 )。 图 7. 50 (b) 所 示为 比例 控 制部 分输 出波 形 。 (2 ) 积 分部 分输 出



uI =KI e dt t= 0~2s , 误差 信号 曲 线包 围的 面 积为 0, 所以 uI =0mV t= 2~3s , 误差 信号 是 常数 ,误 差 信号 包围 的 面积 线性 增加 ,则 输 出从 零线 性 增加 。 t= 3s时  uI =1×误差 曲 线所 围面 积 (0~3s ) =1×1 0×1mV =10mV t=3~4s , 此阶 段误 差 降到 0, 控制 器输 出将 以 非线 性形 式增 加。

图7 .50  例 7.1 4PI D控 制器

t=4s时  uI =1×误 差 曲线 所围 面积 (0~4s )

输入 、输出 波形

1 =1× 10×1+1 0× mV 2 =15mV t= 4~5s , 此阶 段误 差 值反 向增 加 ,误 差曲 线 所围 的面 积 为 负 ,控 制 器输 出将 以 非线 性 形式 减少 。 t= 5s时 ・1 5 6・

uI =1×误 差曲 线所 围 面积 (0~5s )

=1× 1 0×1+1 0×

1 1 -1 0× mV 2 2

=10mV t= 5~7s , 误差 值为 恒 定的 负值 , 则此 阶段 误 差曲 线所 围 面 积 为负 , 控制 器输 出 线性 下 降。 (t= 7s时 )

uI =1×误 差曲 线所 围 面积 (0~7s ) =1× 1 0×1+1 0×

1 1 -1 0× -10×2 mV 2 2

= -10mV t= 7~8s , 控制 器输 出 以非 线性 形 式下 降。 (t= 8s时 )

uI =1×误 差曲 线所 围 面积 (0~8s ) 0×1+1 0× =1× 1

1 1 1 -1 0× -10×2-1 0× mV 2 2 2

= -15mV t= 8s后 ,因 误差 为 零, 误差 曲 线所 围 面 积 不 再 变 化, 所 以 积 分 环 节 输出 将 保 持 为 -1 5 mV。 图 7. 50 (c ) 所示 为 积分 环节 输 出波 形图 。 (3 ) 微 分环 节输 出 u =KD D

de dt

t= 0~2s , 误差 为零 , 则斜 率为 零 。 uD =2×误差 曲线 斜 率 =2×0=0 t=2s时 ,误 差从 0瞬间 升到 1 0mV,则 斜率 为 正无 穷大 。 uD =2×误差 曲 线斜 率 =2×∞ → ∞ 控制 器输 出 为一 正脉 冲 。 t=3~5s ,误 差值 以 恒定 斜率 下降 。 uD =2×误 差曲 线 斜率 (t=5s时误 差 -t=3s时 误 差) =2× ( 5-3) (-10-1 0) =2× 2 =-2 0mV t=5~7s ,此 阶段 误 差值 为恒 定值 , 斜率 为零 。 uD =2×误差 曲线 斜 率 =2×0=0 t=7~8s ,误 差向 正 向变 化, 斜率 为 恒值 。 uD =2×误 差曲 线 斜率 (t=8s时误 差 -t=7s时 误 差) =2× 1 =2×(0-(-10))mV ・1 57・

=2 0mV t= 8s后 ,因 误差 为 零, 误差 曲 线斜 率为 零 ,微 分环 节输 出 也为 零。 图 7. 50 (d) 所 示为 微分 环 节输 出波 形。 (4 ) PI D 控 制器 的输 出 为三 个环 节 的输 出按 各个 阶 段的 代数 和 , uo =uP +uI +uD t=0~2s ,

uo =0+0+0=0

t=2s时,

uo =0+∞ +0=∞ (正 脉 冲)

t= 3- s , (3s前 )

uo = (1 0 0+1 0+0)mV=11 0mV



t= 3 s , (3s后 )

uo = (1 0 0+1 0-20)mV=9 0mV

t=4s时,

uo = (0+1 5-20)mV= -5mV



uo = (-1 00+1 0-2 0)mV=-1 10mV



uo = (-10 0+10-0)mV=-9 0mV



uo = (-1 0 0-1 0-0)mV= -11 0mV



uo = (-1 0 0-1 0+20)mV= -9 0mV



u = (0-1 5+2 0)mV=5mV o



uo = (0-1 5+0)mV= -15mV

t=5 s , t=5 s , t=7 s , t=7 s , t=8 s , t=8 s ,

t= 8s后 ,PI D控 制器 输 出保 持 -15mV, 图 7. 50 (e ) 所 示为 PI D 控 制 器输 出波 形 。 2 .应用 实例 (1 ) PI D 控 制器 应用 线 路 图 7. 51所 示 为 P I D 控 制 器 应 用 线 路, 运 放 U1A 构 成 了 比 例 控 制 器, U1B 构 成了 积 分 控 制 器, U1D 构 成了 微 分 控 制 器 , 误 差 信 号 同 时 作 用 于 U1A 、 U1B 和 U1D, U1C 构 成 了 反 相 加 法 器 , U1C 使 U1A 、 U1B及 U1D的 输 出相 加后 输出 , 即 PI D控制 器的 输 出。 比例 常数 KP 可 通 过电 阻 R1 及电 位 器 R2 调整 , R2 KP = R1 积分 常数 KI 可 通过 电 容 C1 及电 位器 R3 调 整 , 1 KI = R3C1 微分 常数 KD 可通 电容 C2 及 电位 器 R4 调 整, KD =R4C1 图 7. 51中 J P1、 J P 和 J P3为 短路 排 ,可 通过 J P1、J P2和 J P3的不 同连 接 而实 现不 同 的控 制 2 器运 行, 如 P、PI 、PD、 PI D 等。 (2 ) PI D 控 制器 的频 率 响应 由 PI D 控制 器 的传 递函 数可 知 PI D控 制器 可 看作 一个 积分 环 节与 一个 二 阶超 前环 节 串联 , P I D 控 制 器的 频率 响 应具 有如 下 特征 : ① 转折 频 率 a .有两 个转 折 频率 :ωa 和 ωb。 b .低频 转 折频 率: ωa =KI/ KP (r a d/ s )。 ・1 5 8・

图7 .51  PI D控 制器 应用线 路

c .高频 转折 频 率: ωb =KP / KD (r a d/ s )。 ② 幅值 a .低频 段 (ωn ωa) 中 频曲 线 为 -2 0dB/ 十 倍 频。 b .高频 段 (ωm ωb) 为 +20d B/ 十 倍频 。 c .中频 段 (ωan ωn ωb) 幅 频 曲线 为 2 0l gKP (d B)。 ③ 相位 差 a .中频 段 (ωa <ω<ωb) 相 位 差从 -4 5° 到 +4 5° 。 b .低频 段 (ωn ωa) 相 位差 趋 向 -9 0° 。 c .高频 段 (ωm ωb) 相 位差 趋 向 +9 0° 。

图7 .5 2  比例 -积分 -微分 校正的 控制系 统

假定 原系 统 含有 一个 积分 环 节, 一个 大 惯 性 环 节及 两 个 小 惯性 环 节, 如 图 7. 5 2所 示, Tm ・1 59・

=0 . 2s ,Tx =0 . 0 1s ,τ 0. 0 05s , K1 =3 5。 采 用 PI D 校 正, 并 令 T1 =Tm ,即 对消 一 个 大 惯 0 = 性环 节, T2 =0 . 1s , K=2, 画 出校 正 前 后 的系 统 对 数 频 率 特 性, 如 图 7 . 53所 示 。由 图 可 见 , 校正 前系 统穿 越 频率 ωc =1 4r a d/ s , 校正 后穿 越 频率 ω′ 5r a d/ s ,穿 越频 率 提高 ,系 统快 速 c =3 性可 以改 善。 再 看相 位裕 量 ,校 正前 γ=7 . 7° , 校正 后 γ′=4 5° , 则 意味 着 超调 量减 小 ,振 荡 次数 减少 ,改 善 了动 态性 能 。另 外, 低 频段 的 频 率 特性 校 正 前 为 -2 0dB/ d e c , 校正 后 变 为 - 4 0d B/ de c , 系统 由 Ⅰ 型 系统 变 为 Ⅱ 型系 统 ,改 善了 系 统的 稳态 性 能 (快 速输 入下 也 能实 现 无静 差)。 但要 注意 , 高频 段增 益 有所 增加 , 可能 会影 响抗 干 扰能 力。 PI D 校正 使系 统在 低 频段 相位 后 移, 而在 中 、高 频段 相 位前 移, 因此 P I D 校正 也是 相位 滞 后 -超前 校正。

图7 .53  PI D校 正前后 的系统 对数 幅频特性

(3 ) 应 用实 例 对 PI D 控制 器 形式 改变 一下 , 以便 于 S I MULI NK进 行 仿真 ,即 2 (T1s+1) (T2s+1) [T1T2s + (T1 +T2) s+1] K =K T1s T1

(T +T2) 1 =K T2s+ 1 + T1 T1s ・1 6 0・

图 7. 5 4所 示为 图 7 . 52系 统 加 P I D 控制 器校 正前 的 仿真 结果 。 由图 可见 , 输出 振荡 大, 超 调量 大。 图 7. 55所 示为 加 PI D 控 制器 校 正后 的仿 真 结果 。由 图 可见 ,输 出 超调 量减 小 ,响 应 速度 加快 。

图 7.5 4 加 PI D 控制器 校正前 仿真

7 .2 . 7 反馈 校正 在控 制系 统 中, 除了 用 串联 校正 来 改善 系统 的 性能 外, 利 用不 同的 反 馈 元 件 和 反 馈 方式 , 对环 节和 元件 进 行局 部反 馈 ,可 以使 原 环节 的性 质和 特 性发 生变 化 ,从 而改 善 环节 以至 系统 的 性能 。下 面举 一 些简 单的 应 用来 说明 反 馈校 正的 作用 。 【例 7. 1 5】 惯 性 环节 加比 例 负反 馈, 如图 7 .5 6所 示。 惯性 环节 校 正前 的传 递 函数 K G1(s )= Ts+1 T为惯 性 时间 常数 , 现加 上负 反 馈, 反馈 环节 为 H (s ),校 正后 系统 的 传递 函数 为 G1(s ) Gc(s )= 1+G1(s )H(s ) 令 H(s ) = K1, 则

・1 61・

图 7.5 5 加 PI D 控制器 校正后 仿真

K K G1(s ) 1+KK1 T s+1 K Gc(s )= = = = 1+G1(s )K KK1 T s+1+KK1 T s+1 1+ 1+KK1 Ts+1 K′ = T′ s+1 K T 其中 ,K′= 为 校 正后 系统 的开 环 放大 倍数 , T′= 为 校 正后 系 统 的 惯 性 时 间 常数 , 1+KK1 1+KK1 只要 选择 1+KK1 >1,则 T′<T, 即惯 性 环节 的时 间 常数 减小 , 系统 的响 应 加快 。 当然 ,此 时 K′<K,即 系统 的开 环 放大 倍数 下 降, 只要 在 前向 通道 中串 联 一个 比例 放 大器 即可 解 决问 题。 如图 7. 57所示 ,系 统 加上 负反 馈 后可 以减 小 环节 参数 变化 对 系统 输出 的 影响 。 校正 前系 统 输出 C(s )=G(s )R(s ) 假定 输入 不变 , 原系 统 传递 函数 的参 数 发生 变化 ,即 G(s ) 变 化 为 G(s )+ΔG(s ), 输 出 也发 生 变化 ,其 变化 量 为 ・1 6 2・

ΔC(s )=ΔG(s )・ R(s ) 加上 单位 负反 馈 校正 后, 输 出为 G(s ) C(s )= ・ R(s ) 1+G(s ) 若 G (s ) 因参 数变 化 而变 成 G(s )+ΔG(s ), 输 入不 变 时, 输 出变 为

图 7.5 6  惯性环 节加

G(s )+ΔG(s ) C( s )+ΔC(s )= ・R(s ) 1+G(s )+ΔG(s ) ≈

比例负 反馈

G(s ) ΔG(s ) ・ R(s )+ ・ R(s ) 1+G(s ) 1+G(s )

即输 出的 变化 量 为 ΔG(s ) ΔC(s )= ・ Rs ) 1+G(s ) 反馈 校正 将 环节 参数 变 化对 输出 的 影响 减小 到 1/ (1+G(s ))。

图 7.5 8 负 反馈降 低不希 望环 节的作 用

图 7.5 7 负 反馈 对系统 的影响

【例 7. 1 6】 采 用 负反 馈来 降 低不 希望 环节 的 作用 ,如 图 7 .5 8所示 。 解:假定 G1(s )是 不 希望 有的 环 节, 今采 用反 馈 环节 H(s ) 进行 局部 反 馈, 反馈 校 正后 的 局部 传递 函数 为 G1(s ) G′ s )= 1( 1+G1(s )H(s ) 适当 选择 H( s )使 系统 在工 作 频率 范围 内 有 G1(j ω)H(j ω) m 1, 则校 正 后的 局部 传 递函 数 为 G1(s ) 1 G′ = = 1 G1(s )H(s ) H(s ) 经局 部反 馈 后消 除了 不 希望 有的 环 节 G1(s ) 。 表 7. 3为 常 用负 反馈 校正 对 典型 环节 性 能的 影响 。 表7 .3 反馈 校正对 典型 环节性 能的影响 校正方 比 式

框    图

校正后的 传递 函数

校 正 效 果

例 环













(a 软

馈 校 正

反 馈 (b )

仍为比 例环 节 αK

K αKs+1

K 但放大 倍数 减为 1+αK 变为惯 性环 节 放大倍 数仍 为 K 惯性时 间常 数为 αK

・1 63・

续表 校正方 式

惯 性 环 节

框    图

校正后的 传递 函数 K 1+αK+Ts

硬 反 馈 (c )

K 1+αK 或 T s+1 1+αK

的 反 馈 校 正

典 型 Ⅰ 型 系

软 反 馈

K (T+αK) s+1

(d )

K s+αK

硬 反

1/ α 或 1 s+1 αK

馈 (e )

校 正 效 果 仍为惯 性环 节 1 但放大 倍数 减为 1+αK 1 时间常 数减 为 1+αK 可提高 系统 的稳定 性和快速性

仍为惯 性环 节 放大倍 数不 变 时间常 数增 加为 (T+αK)

变为惯 性环 节 (变 为有 静差) 放大倍 数为 1/ α 惯性时 间常 数为

1 αK

有利于 系统 的稳定 性

统 的 反 馈 校 正

K s+αK

软 反

K 1+αK 或 s

馈 (f )

K 2 Ts +s+αK

硬 积 分 环

反 馈 (e )



1/ α T2 1 s+ s+1 αK αK

仍为积 分环 节 1 但放大 倍数 减为 1+αK

系统由 无静 差变为 有静差 放大倍 数变 为 1/ α 时间常 数也 小

节 仍为典 型 I型系统

的 反 馈 校 正

软 反 馈 (f )

K 2 Ts +s+αKs K 1+αK 或 T s+1 s 1+αK

1 但放大 倍数 减为 K 1+αK 1 时间常 数减 为 T 1+αK 阻尼比 为 (1+αK) ξ 使系 统 稳 定 性 和 快 速 性 改 善 , 但稳态 精度 下降

【例 7. 1 7】 图 7 .5 9 (a ) 所示 为 具有 位置 负反 馈 和转 速负 反 馈的 随 动系 统框 图 。图 中, 检 测电 位器 常数 K1 =0 . 1V/(° )。 ・1 6 4・

图 7.59  具有 位置负反馈和 转速 负反馈 环节的 随动系 统框 图 -1

功放 及电 动 机转 速总 增 益 K2 =4 0 0r ・ mi n / V 电动 机机 电 时间 常数 Tm =0 . 2s -1

电动 机及 齿 轮箱 的转 速 -位 移常 数 K3 =0 . 5°/ [(r ・ mi n )s ] 转速 反馈 系 数 α=0. 0 05V/ (r ・ mi n-1) 试分 析增 设 转速 负反 馈 (反 馈校 正 ) 对 系 统性 能的 影响 。 解:( 1) 若 系统 未设 转 速负 反馈 环 节, 由图 7 . 59(a ) 可 见, 系 统的 开环 传 递函 数 K1K2K3 ω2n K G1(s )= = = s (Tms+1 ) s (Tm s+1) s (s+2ξ ωn) 式中 ,K=K1K2K3 =0 . 1×4 0 0×0 . 5=2 0 Tm =0 . 2s                ωn =

K 2 0 = =1 0r a d/ s Tm 0. 2

1 1 ξ= = =0 . 2 5 2 Tm K 2 0 . 2×20 根据 二阶 系统 性 能指 标计 算 方法 -

由 σ=e

ξπ 1-ξ2

             可得 σ=4 5%

π 由t = p = ωd ω



π 2 1-ξ

4 由 t (δ=2%) s = ξ ωn

可得 t 0 .3 2s p = 可得 t 1 . 6s s =

此时 系统 的 阶跃 响应 如 图 7. 60曲 线Ⅰ 所示 。 (2 )当系 统 增设 转速 负反 馈 环节 后, 系 统的 结构 图 可简 化成 图 7. 59 (b)。 对 照图 (a )和 图 (b) 不 难 发现 ,系 统为 二 阶系 统, 但 系统 的开 环 增益 变为 K K′=     [为 原来 的 1/(1+α K2)] 1+αK2 ・1 65・

系统 中的 惯 性环 节时 间 常数 变为 Tm Tm =    [为原 来的 1/( 1+αK2)] 1+αK2 系统 的阻 尼 比变 为 ξ ′= (1+αK2) ξ     [为 原来 的 1/(1+αK2)] 系统 的自 然 振荡 频率 ω′ n =

K′ K = =ωn   (未变 ) T′ Tm m

以上 各式 中,1/(1+αK2) = 1+0. 0 0 5×4 00 = 3 ,因此

图 7. 60 转速 负反馈 对随 动系统 动态 性能的 影响

有 K′=K/ 3=2 0/ 3,T′ =Tm / 3=0 .2s/ 3 ,ξ ′=3×0. 2 5= m 0 . 75,可 计算 得 σ′=3%,  t ′ =0. 47s ,  t ′ =0. 5 3s p s 校正 后的 系 统的 阶跃 响 应 曲 线 如图 7 .6 0中的 曲 线 Ⅱ 所 示。 比 较曲 线 Ⅰ 和 Ⅱ ,显 然 可 见 , 增设 转速 负反 馈 环节 后, 将 使系 统 的 位 置 超 调 量 σ 显 著 下 降 ,调 整 时间 t 也 明 显 减 小 ,系 统 s 的动 态性 能得 到 了显 著的 改 善。 因此 转 速负 反馈 在随 动 系统 中得 到 普遍 应用 。 当然 ,系 统的 增益下 降会 影响系统的稳态性 能。由于此 为Ⅰ 型系 统,对 阶跃 信号其稳 态误 差 仍为 零, 而对 速 度输 入信 号其 稳 态误 差将 会 增加 。但 这 可通 过提 高放 大 器增 益 K2来进 行 补偿 , 同时 相应 减少 反 馈系 数 α,仍 可 使 ξ ′保 持 在 0 .7左 右 ,使 系统 具 有较 好的 动、 静 态特 性。 图7 . 61所 示为 图 7 .5 9系 统加 转 速反 馈前 的 仿真 结果 。 由图 可见 ,系 统 输出 结果 与 图 7. 6 0 分析 相吻 合。 图 7. 62所 示 为加 转速 反 馈后 的仿 真 结果 。由 图可 见 ,系 统输 出 也与 图 7 . 6 0分 析 相吻 合。

图 7. 61 转速 负反 馈校正 前的系 统仿真

・1 6 6・

图 7. 62 转速 负反 馈校正 后的系 统仿真

7.3 复 合 补 偿 7 .3 . 1 按扰 动补偿的复 合校正 任何 控制 系 统或 多或 少 都会 受 到 扰 动 的 影 响, 从 而 影 响 到输 出 。可 以采 用 按 扰 动 补 偿 的 复合 控制 方式 来 改善 性 能。 按 扰 动 补 偿 的 控 制 系 统 框 图 如 图 7 . 6 3所 示 。 G1 (s ) 为 固 有系 统 传递 函数 ;G(s ) 为 串 联 校 正 装 置 ; Gf(s ) 为 扰 动 与 输 出 间 的 传 递 函 数 ; Gn(s ) 为 扰动 补 偿器 。   

图 7.6 3 按 扰动 补偿控 制系统 框图

・1 67・

当输 入 R(s ) =0时 ,扰 动 N(s )所 造成 的误 差 即为 输出 CN (s ) EN(s )=CN (s ) 加了 补偿 控制 , 根据 叠加 定 理有 CN(s )=CN1(s )+CN2(s ) 其中 CN1(s ) 为扰 动作 用时 的 系统 输出 Gf(s ) CN1(s )= ・N(s ) 1+Gc(s )G1(s ) CN2(s ) 为 补偿 控制 作 用时 的系 统 输出 Gn(s )Gc(s )G1(s ) CN2(s )= ・N(s ) 1+Gc(s )G1(s ) 因此 Gf(s ) Gn(s )Gc(s )G1(s ) CN (s )= ・ N(s )+ ・ N(s ) 1+Gc(s )G1(s ) 1+Gc(s )G1(s ) Gf(s )+Gn(s )Gc(s )G1(s ) = ・ N(s ) 1+Gc(s )G1(s ) 若要 使扰 动引 起 的误 差为 零 ,即       EN (s )=-CN (s ) Gf(s )+GN (s )Gc(s )G1(s ) =- ・ N(s )=0 1+Gc(s )G1(s ) 应有 Gf(s )+Gn(s )Gc(s )+G1(s )=0 得到 扰动 补偿 控 制的 传递 函 数 Gf(s ) Gn(s )=- Gc(s )G1(s ) 【例 7. 1 8】 随 动 控制 系统 如 图 7. 6 4所 示, 拟 采用 扰 动 补 偿 法来 克 服负 载力 矩 TL 的 干 扰 , 试设 计扰 动补 偿 器及 其实 现。

图7 .64 按扰动补偿 的复 合校正 控制系 统框图

解: 按上 述 补偿 控制 方 法有 Kf Gf(s )=          s (TMs+1 ) ・1 6 8・

KKD Gc(s )G1(s )= s (T1s+1)(TM s+1) 所以 ,补 偿器 为 Gf(s ) Kf s (T1s+1)(TM s+1 ) Gn(s )= - =- ・ Gc(s )G1(s ) s (TM s+1 ) KKD Kf = ・ (T s+1) 1 KKD 如此 ,系 统输 出 可不 受负 载 转矩 扰动 的 影响 。 设计 所得 的 全补 偿器 是 一个 比例 微 分环 节, 由于 微 分作 用对 于 噪声 较为 敏 感, 无论 是模 拟 微分 方法 还是 数 字微 分方 法 ,均 对系 统 的控 制不 利, 可 以在 全补 偿 器的 基础 上 再增 加一 个高 频 抑制 环节 [小惯 性环 节 (如 RC滤波 电路 )],实 现 近似 补偿 作 用, 得到 近似 补 偿器 为 Kf T s+1 1 Gn(s )= - ・ ,  T < <T1 H KKD TH s+1

7 .3 . 2 按输 入补偿的复 合校正 图 7. 65为 按输 入 补 偿 的 复 合 校 正 控 制 系 统 框 图, 图 中 G1 (s ) 为 系 统开 环 传 递 函数, Gr(s ) 为 前馈 补 偿装 置的 传递 函 数。 系统 的 输出 为 C(s )=[E(s )+Gr(s )R(s )]G1(s ) 误差 传递 函数 为 E(s )=R(s )-C(s ) 则

[1+Gr(s )]G1(s ) C(s )= ・ R(s ) 1+G1(s )

若选 择前 馈补 偿 装置 的传 递 函数 1 Gr(s )= G1(s ) 则有

图 7.65 按 输入补 偿的 复合校 正控制 系统框 图

C(s )=R(s ) 此式 说明 , 输出 信号 c (t ) 完 全复 现 了输 入信 号 r (t ), 系统 不存 在 跟踪 误差 ,与 输 入信 号

的形 式无 关。 但 是实 际上 输出 c (t ) 完 全 复 现 输入 r (t ) 是做 不到 的 , 这 是 因为 一 般 控 制系 统 的传 递函 数 G1(s ) (一般 是 被控 对象 的 传递 函 数) 具 有比 较 复 杂 的 形式 , G1 (s )的 分母阶 数 通常 比分 子阶 数 高, 而且 多 数情 况下 参 数是 变化 的。 因 而要 实现 Gr(s ) = 1/ G1 (s ) 的 全补 偿 是比 较困 难的 。 有时 前馈 补 偿信 号不 是 加在 系统 的 输入 端, 而是 加 在系 统 前向 通路 上 某 个 环 节 的 输 入端 , 如图 7. 66所示 。控 制系 统 的输 出为 [G1(s )+Gr(s )]G2(s ) C(s )= ・R(s ) 1+G1(s )G2(s ) 若选 择补 偿环 节 的传 递函 数 为 1 Gr(s )= G2(s ) 则

C(s )=R(s ) ・1 69・

图7 .66  前馈 补偿加 于某 环节输 入端的 控制系 统框 图

实现 了全 补偿 , 输出 信号 完 全复 现输 入 信号 。 【例 7. 1 9】 某 控 制系 统如 图 7. 6 7所示 ,试 设 计 输 入补 偿 器, 求 出理 想 补 偿 与近 似 补 偿 的 传递 函数 。

图 7.6 7 例 7. 19控制 系统 框图

解: 系统 被 控对 象传 递 函数 为 KI G1(s )= s (TIs+1) 由补 偿条 件得 s (T1s+1) 1 Gr(s )= = G1(s ) K1 T1 2 1 2 = s + s=λ1s +λ1s K1 K1 如果 λ2 =T K2, λ1 =1/ K2, 则 由输 入信 号的 一 阶微 分与 二 阶微 分构 成 完全 补偿 。 2/ 如果 取 λ2 =0,λ1 =1/ K2,则 由 输入 信号 的 一阶 微分 构 成近 似补 偿。 此 时闭 环系 统 传递 函 数为 G1(s )G2(s )+Gr(s )G2(s ) Φ(s )= 1+G1(s )G2(s ) 系统 等效 开环 传 递函 数为 Gc(s ) G2(s )[G1(s )+Gr(s )] G(s )= = 1-G(s ) 1-Gr(s )G2(s ) 1 (T s+s+k 1k 2) T2 1 = 2 s(T1s+1) 等效 开环 传递 函 数中 有两 个 积分 环节 , 能实 现输 入斜 坡 信号 时无 误 差。 ・1 7 0・

7.4 其他 控制器 7 .4 . 1 开关 量控制器 尽管 开关 量 控制 不属 于 连续 控制 , 然而 开关 量控 制 广泛 应用 于 家居 、商 业 及工 业等 。通 常 开关 量控 制可 用 来控 制炉 温 、冰 箱、 加 热 设 备 、冷 却设 备 、空 调 设 备等 ,当 误 差 由 正 变 负 时 ,开 关 量 控 制 器 输 出 发 生 突 变, 反 之 亦 然。如图 7. 6 8所示 ,误 差 为 负 时 控制 器 输 出 为零 , 当误 差 为正 时, 控制 器输 出为 10 0%。 1 .单极 性开 关 量控 制器 图 7. 69所 示是 由比 较 器组 成 的 开关 量 控 制 器, 给 定 值 u 接到 i 比较 器的 同相 端 。反 馈量 u f可如 图 接法 ,但 要 注意 极性 , 应与 给 定

图 7.68  开关 量控制

值 u 极性 相 反。 uf也 可接 到比 较 器的 反 相 端 ,极 性 应 为 正 。如 果 uf小 于 ui,控 制器 输 出 高 电 i 平, 如果 uf大于 ui,则 控制 器输 出 低电 平, 此 处为 0V。 图 7. 70所 示为 炉温 控 制器 。LM3 5为温 度 传 感 器, 输 出 电 压 信号 为 1 0mV/ ℃ , 运放 U1A 构成 比例 放大 器 ,放 大倍 数 调整 为 1 0。 电阻 R2可 用 来 调 整 放 大倍 数, 可以 调 整 增 益 以匹 配不 同 输 出 的 温 度 传 感器 。 运 放 U1B 构成 开 关量 控制 器, 输 出高 电平 为 1 0 .5V,低 电 平为 0V。 大功 率晶 体管 VT提 供加 热器 所 需大 电流 。 通过 电 位 器 R7 设 定炉 温。 电阻 R5和 R7 确 定 了 炉 温 控 制 范 围, 设 与 最 高 温 度 T 对 应的 电压 为 Umax, 与最 低 温 度 Tmin对 应 的 电 压 为 Umin, max 则 R7 Umax = ×VCC R5 +R6 +R7

图 7.6 9  比较器 组成的 开关量 控制 器

R6 +R7 Umin = ×VCC R5 +R6 +R7 【例 7. 2 0】 图 7 .7 0所 示炉 温控 制器 , 要求 炉温 设 定为 4 0~6 0℃。 解: 炉温 传 感器 输出 10mV/ ℃ , 比例 放大 器 U1A的 增益 为 10,则 U1A输 出 为 10 0mV/ ℃。 T=40℃   UT =40×1 0 0mV=4 V T=60℃   UT =60×1 0 0mV=6 V 若 VCC =12V, 则 R7 Umax = ×12V=4V R5 +R6 +R7 R6 +R7 Umin = ×1 2 V=6V R5 +R6 +R7 解方 程得 R5 =3 0kΩ, R7 =2 0kΩ ・1 71・

图 7.7 0  炉温控 制器

2 .差动 开关 量 控制 器 差动 开关 量 控制 器的 方 框图 如图 7. 71所示 。 在 转 换 发生 前, 作 用 误 差 信号 必 须 移 动的 范 围称 为差 动间 隙 (误 差 带)。 这种 差动 间 隙将 使 控制 器 的 输 出 u(t ) 得以 保持 其原 有 值, 直到 作用 误 差变 动 得稍 微 超 出 零 值 时 为 止 。 在 某些 情况 下, 差 动 间 隙 是 由 无 意 中 造 成 的 摩 擦 和 空 转 导 致 的 。 但 是,为了 防止 继 电器 型机 构动 作 过于 频 繁, 常 常人 为地 引 进差 动 间 隙 (误差 带 )。 如 空 调 中 的 开 关 量 控 制 器 , 空 调 工 作 于 制 冷 状 态,

图 7.71  差动 开关量

当环 境温 度高 于 设定 温度 一 定值 时, 空 调压 缩 机 电 动 机 启 动, 空 调

控制器方 框图

制冷 ;当 环境 温 度 低 于 设 定 温 度 一 定 值 时, 空 调 压 缩 机 电 动 机 停 转, 空调 停止 制 冷。 若误 差 带太 小, 空 调压 缩机 电动 机 将频 繁起 、 制动 ,影 响 其工 作寿 命。 图 7. 72所 示为 带有 误 差带 的开 关 量控 制器 的 应用 线路 。运 放 U1A构 成 误差 放大 器 ,误 差 e=ui -uf U1B 构成 带 有误 差带 的开 关 量控 制器 , 误差 范围 由 电阻 R2和 R3产生 ,误 差正 限 为 R3 u1 = u R2 +R3 误差 负限 为 R2 u (-u ) 2 = R2 +R3 【例 7. 2 1】 如 图 7 .7 2所示 确定 误差 正 负限 ,假 定 R1 =10k Ω, R2 =10 0kΩ, R3 =2 . 2k Ω, R4 ~R7 =1 0k Ω, u=±1 0V,并 确定 下 列输 入及 反 馈情 况下 的 输出 状态 。 (1 ) ui =5V,uf =4. 85V (2 ) ui =2. 5V, uf =2. 6V (3 ) ui =5V,uf =4. 5V (4 ) ui =5V,uf =5. 4V 解: 误差 上 限 ・1 7 2・

图 7.7 2 带 误差 带的开 关量控 制器

R3 u1 = u R2 +R3 2. 2 = ×1 0V 1 0 0+2 . 2 =0 . 21 5V 误差 下限 R3 u2 = (-u ) R2 +R3 2 .2 = ×(-1 0V) 10 0+2. 2 = -0. 2 15V (1 )

e=ui -uf =5V-4 . 85V =0. 1 5V<0 .2 1 5V

控制 器输 出 保持 原状 态 不变 。 (2 )

e=ui -uf =2. 5V-2. 6V = -0. 1V> -0. 21 5V

控制 器输 出 保持 原状 态 不变 。 (3 )

e=ui -uf =5V-4 . 5V ・1 73・

=0. 5V>0. 21 5V 控制 器输 出 状态 翻转 。 (4 )

e=ui -uf =5V-5 . 4V = -0. 4V

控制 器输 出 状态 翻转 。

7 .4 . 2 数字 控制器 由模 拟器 件 构成 的控 制 器称 为模 拟 控制 器, 如前 面 所述 的 PI D 控制 器 。模 拟控 制 器的 PI D 参数 在实 际运 行 过程 中一 般 不易 修改 , 当被 控对 象参 数 发生 变化 , 可能 影响 到 系统 运行 时, 模 拟控 制器 便可 能 无能 为力 (因模 拟控 制 器在 实际 运 行时 调 整 好 的 参 数就 固 定不 变 了)。 随着 计 算机 的发 展, 结 合自 动控 制 理论 ,可 以 构造 高性 能的 计 算机 控制 系 统。

图7 .73 计算机 控制 系统的 典型结 构

图 7. 73所 示为 计算 机 控制 系统 基 本框 图。 通 常 生 产 过程 各物 理 量都 是 模拟 量形 式 ,而 计 算机 采用 的是 数 字 信 号 , 为 此, 两 者 之 间 须 采 用 模 / 数 (A/ D) 和 数 / 模 (D/ A) 转 换 器 实 现 两种 信号 间的 转 换。 1 .差分 方程 在经 典控 制 理论 中, 连 续控 制系 统 的数 学模 型是 微 分方 程 和传 递 函 数 (及 系 统框 图), 传 递函 数的 数学 基 础是 拉氏 变 换, 前面 各 章讨 论的 是由 线 性常 系数 微 分方 程描 述 的控 制系 统。 但 在计 算机 控制 系 统中 ,其 变 量是 离散 信 号 x (k T) (k=0, 1 ,2,… ), 对离 散信 号, 很 难再 用 它对 时间 的微 商 来描 述, 因 此也 不能 再 用微 分方 程来 描 述离 散系 统 。可 以想 象 ,离 散系 统的 数 学模 型应 该能 反 映系 统各 取 样时 刻的 输 出量 和输 入量 之 间的 关系 。 例如 c (k T)+c (k T-T)=r (k T)+2 r (k T-2T) 这样 的方 程称 为 差分 方程 。 为了 便于 对 比, 下面 将 从 连 续 系统 的微 分 方 程 出 发, 通 过设 定 取样 开关 将 它 变 为 离 散 系 统, 并由 此得 出 对应 的差 分 方程 。



对连 续系 统,其 时间 的增 量 Δt可 以取得 任意 小,可 取 Δt → 0的极限 ,因 此 可采 用微 分 方 程来 建 立数 学 模型 。面 对

离散系 统,它 在时 间上的 最小 增量 便 是一 个取 样 周期 T,离 散 系统 中各 物 理量 的变 化 ,都是 一 份 一份的 ,因 此只能 引 入 “差 分” (而 不 是 微 分 ) 的 概 念 , 以 差 分 方 程 来 描 述 各 取 样 时 刻 的 状 况 。 差 分 Δx(kT) =x(kT+T)-x(kT)或 Δx(kT)= x (k T)-x (kT-T)。

・1 7 4・

在图 7 .7 4中 , 设 连 续 系 统 的 传 递 函 数 G(s )=K/ ( T0s+1),其 输 入量 为 r (t ),输 出量 为 c (t ), 于 是其 对 应的 微分 方程 为 T0

dc (t ) +c (t )=Kr ( t ) d t

(7 .2 9 ) 图7 .74  连续 系统在 各取 样



* 现假 设输 入 量 r (t )经 一取 样开 关 S 变为 r (t )=r 1 *

时刻的 输出 -输入 特性



( k T),输 出 量 c (t ) 也经 一 取 样 开关 S2变 为 c (t )=c

( k T),并 设 两个 取样 开 关同 步 ,取 样周 期 为 T, 且 T<<T0 (T0 为系 统 惯 性 时 间 常 数 )。 这 时 “ 微 分 ” 可 近 似用 “差 分 ” 来 代 替, 即 d t ≈ Δt =T dc (t )≈ Δc (t )=c (k T+T)-c (k T) 以上 两式 代入 式 (7 .2 9 )有 T0

c [(k+1)T]-c (k T) +c (k T)=Kr (k T) T

整理 上式 可得 c [(k+1)T]+

T KT -1 c (k T)= r (k T) T0 T0

T KT -1 =a0, =b 0 T0 T 0

( 7. 3 0)

c [(k+1)T]+a c (k T)=b r (k T)     (k=0, 1, 2,…) 0 0

( 7. 3 1)

若令 则上 式可 写成

式 (7 .3 1) 即为 离散 系 统的 差分 方 程, 其中 r (k T) 为 系 统输 入的 离 散 量 , c (k T) 为 系 统输 出 的离 散量 。 在书 写差 分 方程 时, 为 简化 起见 , 可不 将取 样周 期 T写 出 ,这 样式 ( 7 .3 1) 可 写 成 c (k+1)+a0c (k )=b r (k ) 0 由式 ( 7 .3 1) 和 式 (7. 3 0) 可 以看 到 ,差 分 方程 的系 数 是取 样 周 期 T的函 数。 当 取 样 周 期改 变时 ,差 分 方程 的系 数 也将 改变 , 不难 想像 ,系 统 的性 能也 将 改变 。 2 .位置 式 PI D 控制 算 法 PI D 控制 规律 的 离散 化及 位 置式 PI D控 制算 法 。 由式 ( 7 .2 6),PI D控 制规 律形 式 可写 成



uo(t ) =KPe (t ) +KI e (t )dt+KD

de (t ) d t

( 7. 3 2)

取 T为取 样 周期 ,k为取 样信 号 ,k=0, 1,2, …, k 。以 一系 列 取样 时刻 点 k T代 替连 续时 间 t , 因取 样周 期 T相 对 于信 号变 化周 期 是很 小的 , 可以 增量 代 替微 分, 以 原式 代替 积分 , 即 k



∫e(t)dt≈ T∑ e(jT) 0

j=0

de (t ) e (k T)-e [(k-1)T ] ≈ dt T 则有 ・1 75・



KD KPe (k T) +KIT∑ e (j T)+ {e (k T)-e [(k-1)T]} T j=0

u (k )

k KP =KPe (k )+KI∑ e (j ) + [e (k ) -e (k-1)] T j=0

( 7. 3 3)

式中 ,u (k ) 为取 样时 刻 k时 的输 出值 ;e (k ) 为取 样时 刻的 偏 差值 ;e (k-1) 为取 样 时刻 k- 1时的 偏 差值 。 在上 式中 , 为了 书写 方 便, 将 e (k T) 简化 为 e ( k ), 即省 去了 T。 由于 控制 器 输出 的 u (k ) 直 接去 控 制执 行 机 构 (如 阀 门 ), u(k ) 的 值 和执 行 机 构 的位 置 ( 如 阀 门的 开度 ) 是一 一对 应 的, 故式 (7 . 3 0) 通常 称为 位 置式 PI D控 制算 法 。程 序流 程图 如 图 7. 75所 示。

图 7. 75 位置式 PI D控制 算法程 序流程 框图

3 .增量 式 PI D 控制 算 法 位置 式 PI D 控 制算 法的 输出 不 仅与 本次 偏 差有 关, 还 与历 次 偏差 有 关 , 计算 时要 对 e (k) 累加 ,计 算机 运 算量 大。 增 量式 PI D 控 制算 法 可克 服上 述 缺点 。 由式 ( 7 .3 0) 可 得 k-1时刻 的控 制量 u (k-1) k-1

u(k-1)

KPe (k-1)+KI∑ e (j )+KD[e (k-1)-e (k-1)] j=0

则   Δu (k )=u(k )-u (k-1) =KP[e (k )-e (k-1)]+KIe (k )   +KD [e (k )-2e (k-1)-e (k-2)] ・1 7 6・

( 7. 3 4)

由于 式 (7 .3 1) 中 Δu(k ) 为 第 k次 相 对 于 第 k-1次 的 控 制 量 的 增 益 , 故 称 为 增 量 式 P I D 控 制 算法 。图 7 . 76所 示为 增量 式 PI D 控 制算 法的 程序 流 程图 。

图 7. 76 增 量式 PI D控 制算法 程序 流程图

小  结 本章 主要 介 绍了 自动 控 制系 统中 常 用 的 控 制器 与 校 正 方式 , 用 MATLAB工 具 进 行 仿真 验 证校 正前 后系 统 的动 静态 性 能。 系统 的 校正 是选 择合 适 的控 制器 与 原系 统连 接 ,使 系统 的性 能 指标 得到 改善 或 补偿 的过 程 。 系统 的校 正 用控 制器 大 多采 用电 气 的, 根据 是否 接 电源 ,可 将 校正 装置 分 为无 源校 正装 置 和有 源校 正装 置 。根 据校 正 装置 的频 率 特性 ,可 将校 正 分为 超前 校 正、 滞后 校 正和 滞后 -超 前 校正 等方 式。 按 校正 装置 与 系统 的连 接 形式 ,可 分为 串 联校 正、 反 馈校 正和 复 合校 正等 。可 根 据系 统性 能指 标 的要 求, 采 用不 同特 性 的校 正装 置和 连 接方 式。 无源 校正 装 置的 优点 是 结构 简单 , 缺点 是它 本身 没 有增 益, 且 输入 阻抗 低 ,输 出阻 抗高 。 有源 校正 装 置的 优点 是 本身 有增 益 ,有 隔离 作用 (负载 效 应 小 ),且 输 入 阻 抗高 , 输出 阻 抗低 ,参 数调 整 也方 便。 缺 点是 装置 较 复杂 ,且 必须 要 外加 电源 。 比例 (P ) 串 联 校 正 , 若 降 低 增 益 ,可 提 高 系 统 的相 对 稳定 性 (使 最 大 超 调 量 σ 减 小 , 振荡 次数 N 降 低)。 但 使 系 统 的 快 速 性 和 稳 态 精 度 变 差 (调 整时 间 t加 大, 稳 态 误 差 ess增 加)。 增大 增益 ,则 与 上述 结果 相 反。 比例 -微 分 (PD) 串 联校 正, 使 中、 高频 段 φ(ω) 相位 的 滞后 减少 , 减小 了系 统 惯性 带 ・1 77・

来的 消极 作用 , 提高 了系 统 的相 对 稳 定 性 和 快 速性 。但 削 弱 了 系 统的 抗 高频 干扰 的 能 力 。 P D 校正 对系 统稳 态 性能 影响 不 大。 比例 -积 分 (PI ) 串联 校正 ,可 提 高 系 统 的 无 静 差 度 ,从 而 改 善了 系 统的 稳 态 性 能, 但 系统 的相 对稳 定 性变 差。 比例 -积 分 -微 分 (PI D) 串 联校 正 ,即 可改 善 系统 稳态 性能 , 又能 减少 φ(ω) 在 中、 高 频段 的相 位滞 后 ,改 善系 统 的相 对稳 定 能和 快速 性, 兼 顾了 稳态 精 度和 稳定 性 的改 善, 因此 在 要求 较高 的系 统 中获 得广 泛 的应 用。 串联 校正 对 系统 结构 、 性能 的改 善 效果 明显 ,校 正 方法 直观 、 实用 。但 无 法克 服系 统中 元 件 (或部 件 ) 参 数变 化 对系 统性 能 的影 响。 反馈 校正 能 改变 被包 围 环节 的参 数 、性 能, 甚至 可 以改 变原 环 节的 性质 。 这一 特点 使反 馈 校正 能用 来抑 制 元件 (或部 件) 参 数 变 化 和内 部 扰动 对系 统 性 能 的 消极 影 响, 有时 甚 至 可 取 代局 部环 节。 由 于反 馈校 正 可能 会改 变 被包 围环 节的 性 质, 因此 也 可能 会带 来 副作 用, 例如 含 有积 分环 节的 单 元被 硬反 馈 包围 后, 便 不再 有积 分的 效 应, 因此 会 降低 系统 的 无静 差度 ,使 系 统稳 态性 能变 差 。 具有 顺馈 补 偿和 反馈 环 节的 复合 控 制 是 减 小 系 统 误 差 (包 括 稳 态 误 差 和 动 态误 差 ) 的 有 效途 径, 但补 偿 量要 适度 , 过量 补偿 会 起反 作用 ,甚 至 引起 振荡 。 顺馈 补偿 量 要低 于但 可接 近 于全 补偿 条件 。

习  题 0.1s+0.01 7. 1  PI控 制器的 传递函 数 G(s )= , s (1) 确 定 0dB处的 频率; (2) 确 定 20d B处的频 率; (3) 输 入信号 为 0.2 5V, 输入 频率为 100r ad/ s,确定 输出信 号。 7. 2  PI D控制 器输 出为 d e uo =5e+1.2 e dt+4 dt



画出 PI D控 制器的 伯德图 。 7. 3  考虑图 7. 77所示 的控制 系统 。 为 使系统 的相位 裕量 等于 6 0°,试确 定增益 K的 值。 7. 4  设单位 负反馈 控制系 统的 开环传 递函数 为 1 0 G(s )= s (1+0.5s )(1+0.1s ) 绘 出系统 的伯德 图,并 求出 相角裕 量和 幅值裕 量。 若采用 传递函 数为 (1+0.23s ) /(1+0 .023s ) 的串 联校 正 装 置,试

图 7.77 题 7 .3的 图

求校正 后系统 的幅值 和相 角裕度 ,并计 算校正 后系 统的性 能有何 改进 。 7. 5  设单位 负反馈 控制系 统的 开环传 递函数 为 40 G(s )H(s )= s (1+0.0 625s )(1+0.2 5s ) (1) 绘 出系统 的伯德 图,并 确定 系统的 相角裕 度和幅 值裕 度以及 系统的 稳定 性;

・1 7 8・

0.0 5(s+0 .25) (2) 如 引入传 递函数 G(s )= 的 相位滞 后校 正装置 ,试 绘出校 正后 系 统的 伯 德 图,并 确 定 (s+0.01 25) 校正后 系统的 相角裕 度和 幅值裕 度,分 析校正 对系 统的影 响。 7. 6  若对如 图 7.7 8所 示系统 中的 一个大 惯性环 节采 用微分 反馈校正 (软反馈 ),试分 析它对 系统性 能 的 影响。设 图中 K1 =0.2,K2 =1 000,K3 =0.4, T=0. 8s ,β=0.0 1。求 : (1) 未 设反馈 校正时 ,系统 的动 、静态 性能; (2) 增 设反馈 校正后 ,再求 校正 后系统 的动、 静态性 能。

图 7.7 8  题 7. 6的图

・1 79・

附 录 1  SI M ULI NK 基 本 模 块 介 绍 1 .连续 系统 模 块库 ( Co n t i no us ) 连续 系统 模 块库 示意 图 以及 其中 各 模块 的功 能如 图 F. 1及表 F. 1所 示。

图 F.1  连续 系统模 块库示 意图 表 F.1 连 续系统 模块功 能 模  块  名  称

模  块 功  能

De r i v a t i v e

对输入 信号 进行微 分

I nt eg r at or

对输入 信号 进行积 分

Memo r y

输出本 模块 上一步 的输入 值

St a t e-Sp ac e

建立一 个线 性状态 空间模 型

Tr an s f erFc n

建立一 个线 性传递 函数模 型

Tr an s po r tDel ay

对输入 信号 进行给 定的延 迟

Va r i a bl eTr an s p or tDel ay

对输入 信号 进行不 定量的 延迟

Ze r oPo l e

以零极 点形 式建立 一个传 递函数 模型

・1 8 0・

2 .离散 系统 模 块库 (Di s c r e t e ) 离散 系统 模 块库 示意 图 以及 其中 各 子模 块的 功能 如 图 F . 2及 表 F. 2所示 。

图 F.2  离散 系统模 块库示 意图

  表 F.2 离 散系统 模块功 能 模  块  名  称

模  块 功  能

Di s c r e t eFi l t e r

建立离 散 (I I R和 FI R) 滤波 器

Di s c r e t eS t a t e-Spa c e

建立一 个离 散状态 空间模 型

Di s c r e t eTr a ns f erFcn

建立一 个离 散传递 函数

Di s c r e t eZe r o-Pol e

建立一 个零 极点形 式离散 传递函 数

Di s c r e t e-Ti meI nt e g r at o r

对一个 信号 进行离 散时间 积分

Fi r s t-Or de rHol d

建立一 阶取 样保持 器

Uni tDe l a y

对取样 信号 保持, 延迟一 个取样 周期

Ze r o-Or de rHo l d

建立零 阶取 样保持 器

・1 81・

3 .函数 与表 模 块库 (F u n c t i o n s& Ta bl e s ) 函数 与表 模 块库 示意 图 以及 其中 各 模块 的功 能如 图 F. 3及表 F. 3所 示。

图 F.3  函数 与表模 块库示 意图 表 F.3 函 数与表 模块功 能 模  块  名  称

模  块 用  途

 Di r e c tLo ok-UpTa bl e(n-D)

表数据选择 器 (从表中 选择数 据)

 Fcn

求取输入信 号的 数学函 数值

 I n t e r p ol at i o n(n-D)us i ngPr e Loo k-Up

对输入信号 进行 内插运 算

 Loo k-UpTab l e

输入信号的 一维 线性内 插

 Loo k-UpTab l e(2-D)

输入信号的 二维 线性内 插

 Loo k-UpTab l e(n-D)

输入信号的 n维 线性内 插

 MATLABFc n

M函 数 (对输入 进行运 算输出 结果 )

 Pol y nomi al

多项式求值

 Pr eLo o k-UpI nde xSea r c h

查找输入信 号所 在范围

 S-Fun ct i o n

S-函数 模块

 S-Fun ct i o nBui l d er

S-函数 生成器

・1 8 2・

4 .数学 运算 模 块库 ( Ma t h) 数学 运算 模 块库 示意 图 以及 其中 各 子模 块的 功能 如 图 F . 4及 表 F. 4所示 。

图 F.4  数学 运算模 块库示 意图

・1 83・

表 F.4 数 学运算 模块功 能 模  块  名  称

模  块 功  能

Abs

求绝对 值或 求模 (对复数 )

Al g e br a i cCon s t r a i nt

输出强 制系 统输入 为零的 代数状 态

Bi t wi s eLo gi c a lOpe r a t o r

按位逻 辑运 算

Co mbi nna t o r r i alLo g i c

逻辑真 值查 找

Co mpl ext oMag ni t u de-Ang l e

输出输 入复 数的幅 值与相 位

Co mpl ext oRe al-I ma g

输出系 统输 入的实 部或虚 部

Do tPr od uct

点乘运 算

Ga i n

信号增 益

Log i c alOpe r at or

信号逻 辑运 算

Ma g ni t ude-Angl et oCo mpl ex

幅值与 相位 转化为 复数形 式

Ma t hFunc t i on

特定的 一些 数学函 数

Ma t r i xGai n

矩阵增 益

Mi nMa x

求取输 入的 最小或 最大值

Pr o duc t

乘法或 除法 器

Re al-I ma gt oCo mpl e x

从输入 实部 与虚部 构造复 数

Re l a t i o nalOper a t o r

关系运 算器

Ro undi ngFun ct i o n

求整运 算器

Si g n

符号运 算

Sl i de rGai n

渐变增 益

Sum

对输入 求和 或差

Tr i g o nome t r i cFun ct i o n

三角与 双曲 函数

5 .非线 性系 统 模块 库 (No n l i ne a r ) 非线 性系 统 模块 库示 意 图以 及其 中 各子 模块 的功 能 如图 F. 5及 表 F . 5所 示 。 表 F.5  非线性 系统模 块功能 模  块  名  称

模  块 功  能

Ba ck l a s h

死区 间隙

Co ul omb& Vi s c o us

库仑 粘滞 信号

De a dZo ne

死区 信号

Ma nua lSwi t ch

双输 出选 择器 (手动)

Mu l t i p o r tSwi t ch

多端 口输 出选择 器

Qua n t i z e r

量化 器

Ra t eL i mi t e r

信号 上升 、下降 速率控 制器

Re l ay

信号 延迟 器

S at ur a t i o n

饱和 信号

S wi t c h

三路 选择 器 (根 据输入 2控 制输出 )

・1 85・

图 F .5 非线 性系 统模块 库示意 图

6 .信号 与系 统 模块 库 (Si g na l s& Sy s t e ms ) 信号 与系 统 模块 库示 意 图以 及其 中 各子 模块 的功 能 如图 F. 6及 表 F . 6所 示 。 表 F.6  信号与 系统模 块功能 模  块  名  称

模  块 功  能

As s i g nme nt

对信 号进 行分配

Bu sCr e a t o r

由输 入产 生总线 信号

Bu sSe l e c t o r

总线 信号 选择器

Da t eSt o r eMemo r y

用户 定义 的数据 存储区

Da t eSt o r eRe ad

从数 据存 储区中 读取数 据

Da t eSt o r eWr i t e

向数 据存 储区写 数据

Da t eTy peCo nve r s i o n

数据 类型 转换器

De mux

信号 分解 器

Fr om

从 Go t o模块中 获得信 号

Fu nc t i on-Ca l lGene r a t o r

函数 调用 发生器

Go t o

向 Go t o模块传 递信号

Go t oTa gVi s i bi l i t y

Go t o模块 标记控 制器

Hi tCr o s s i ng

将信 号与 特定的 偏移值 比较

I C

初始 化信 号

・1 8 6・

续表 模  块  名  称

模  块 功  能

Mat r i xCo nc a t e na t i on

矩阵 串联 器

Mer g e

合并 输入 信号为 一个输 出

Mod e lI nf o

模块 控制 信息

Mux

信号 组合 器

Fr ob e

信号 探测 器

Re s ha pe

信号 维数 改变器

Se l e ct or

选择 或重 组信号

Si g na lSpe c i f i ca t i on

信号 线属 性修改

Wi d t h

输入 信号 宽度

图F .6 信号 与系 统模块 库示意 图

・1 87・

7 .系统 输出 模 块库 ( Si n ks ) 系统 输出 模 块库 示意 图 以及 其中 各 子模 块的 功能 如 图 F . 7及 表 F. 7所示 。

图 F.7  系统 输出模 块库示 意图

・1 89・

表 F.7 系 统输出 模块功 能 模  块  名  称

模  块 用  途

Di s pl a y

以数值 形式 显示输 入信号

Fl o at i ngSc o pe

悬浮信 号显 示器

Out 1

为子系 统或 模型提 供输出 端口

Sco pe

信号显 示器

St o pSi mul a t i on

当输入 非零 时停止 仿真

Ter mi na t o r

中断输 出信 号

ToFi l e

将仿真 数据 写入 .mat文件

ToWor ks pac e

将仿真 数据 输出到 MATLAB工作空间

XY Gr a ph

使用 MATLAB图 形显示 数据

8 .系统 输入 模 块库 ( So ur c e s ) 系统 输入 模 块库 示意 图 以及 其中 各 子模 块的 功能 如 图 F . 8及 表 F. 8所示 。 表 F.8 系 统输入 模块功 能 模  块  名  称

模  块 用  途

     Ba nd-Li mi t deWhi t eNo i s e

      有限 带宽 白噪声

     Chi r pSi g nal

      输出 频率 随时间 线性变 换的正 弦信 号

     Cl oc k

      输出 当前 仿真时 间

     Co ns t a nt

      常数 输入

     Di g i t a lCl oc k

      以固 定速 率输出 当前仿 真时间

     For mWo r k s pa ce

      从 MATLAB工 作空间 中输入数据

     Fr omFi l e

      从 .ma t文件中 输入 数据

     Gr o und

      接地 信号

     I n 1

      为子 系统 或其他 模型提 供输入 端口

     Pul s eGe ne r a t o r

      输入 脉冲 信号

     Ramp

      输入 斜坡 信号

     Ran do m Numbe r

      输入 服从 高斯分 布的随 机信号

     Rep ea t i ngSe que nc e

      输入 周期 信号

     Si g na lGe ner at or

      信号 发生 器

     Si neWav e

      正弦 信号 初始器

     St e p

      输入 阶跃 信号

     Uni f o r m Ran do m Nu mber

      输入 服从 高斯分 布的随 机信号

・1 9 0・

图 F.8  系统 输入模 块库示 意图

・1 91・

9 .子系 统模 块 库 (Su b s y s t e ms ) 子系 统模 块 库示 意图 以 及其 中各 子 模块 的功 能如 图 F. 9及表 F. 9所 示。

图 F. 9 子 系统 模块库 示意图 表 F.9 系 统输出 模块功 能 模  块  名  称

模  块 用  途

    co nf i g ur ab l eSu bs y s t e m

可配 置子 系统

    At omi cSub s y s t e m

原子 子系 统

    En abl edS ubs ys t e m

使能 子系 统

    En abl eda ndTr i g g er e dS ubs y s t e m

使能 触发 子系统

    Fo rI t er a t o rSub s y s t e m

Fo r循环 子系 统

    Fu nc t i on-Ca l lS ubs ys t e m

函数 调用 子系统

・1 9 2・

续表 模  块  名  称

模  块 用  途

    I f

I f 条 件子系 统

    I fAc t i onSu bs y s t em

条件 执行 子系统

    Subs y s t e m

通用 子系 统

    Subs y s t e m Ex ampl es

子系 统举 例

    Swi t chCa s e

Swi t ch-Ca s e子系统

    Swi t chCa s eAc t i onS ubs ys t e m

Swi t ch-Ca s e动作子 系统

    Tr i g ge r e dSub s y s yt em

触发 子系 统

    Whi l eI t er at orSu bs ys t e m

当型 循环 子系统

之所 以用 较 多的 篇幅 对 SI MULI NK的 公共 模 块库 进行 比 较全 面的 介 绍, 是因 为SI MU- LI NK 的公 共模 块库 中 提供 了大 量 内置 的系 统 模块 ,这 些系 统 模块 的用 途 非常 广泛 , 并且 一般 的动 态 系统 模型 都可 以 使用 公共 模 块中 的模 块 来构 建。

・1 93・

附 录 2  MATLAB控 制 系 统 工 具 箱 函 数 介 绍 Ma t l a b控 制 系统 工具 箱 (Ve r s i o n 5 . 0 (R1 2) 1-S e p-2 00 0) 包含 以下 常用 函 数: 线性 定常 (LT1) 模 型 (l i ne a rt i mei nva r i an tmod e l ) 函数名

说   明

d r s s

产 生随机 离散 状态空间模型

ds s

创 建描述 子状 态空间模型

f i l t

创 建具有 DSP约定 的离散 滤波器

f r d

创 建频率 响应 数据 (FRD) 模型

f r da t a

从 FRD模型 中获取 数据

ge t

查 询 LTI模型特 性

r s s

产 生随机 连续 状态空间模型

s et

设 置 LTI模型特 性

s s

创 建状态 空间 模型

s s d t a ,d s s dat a t f t f da t a t o t a l ae l a y z pk z pkd a t a

从 状态空 间模 型中获取数据 创 建传递 函数 模型 从 传递函 数模 型中获取数据 提 供 LTI模型的 总时 滞 创 建零极 点增 益模型 从 零极点 增益 模型中获取数 据

模型 特性 (Mo de lChar ac t e r i s t i c s ) 函数名 cl as s ha s de l a y

显 示模型 类型 ( ‘t f ’,‘z p k’,‘s s’,或 ‘f r d’) 测 试 LTI模型是 否具 有时滞

i s a

测 试 LTI模型是 否为 特殊类 型

i s c t

测 试连续 模型 是否为真

i s d t

测 试离散 模型 是否为真

i s e mpt y

测 试连续 模型 是否为空

i s pr o pe r

测 试真有 理 LTI模型 是否为 真

i s s i s o nd i ms s i z e

・1 9 4・

说   明

测 试 SI S O模 型是否为真 显 示模型 / 数 组维 数 显 示输出 / 输入 / 数组 维数

续表 模型 阶次化 简 (Mo de lOr d erRe duc t i o n) 函数名

说   明

ba l r e a l

计 算 I/ O平衡 化实现

mi ne r a l

计 算零极 点对 消后的最小实 现

mo dr e d s mi nr e al

删 去 I/ O平衡 化实现中的状 态 计 算结构 化模 型化简

状态 空间实 现 (S t a t e-Spa c eRe a l i z at i o ns ) 函数名 c a non

说   明 状 态空间 的规 范型实现

c t r b

求 可控性 矩阵

c t r bf

求 可控标 准型

gr a m

可 控性和 可观 性克来姆矩阵

o bs v

求 可观性 矩阵

obs vf

求 可观标 准型

s s 2s s

状 态坐标 相似 变换

s s ba l

状 态困难 关键 实现的对角平 衡

模型 动态特 性 (Mo de lCy na mi c s ) 函数名

说   明

damp

计 算自然 频率 和阻尼

dc g a i n

计 算低频 (DC) 增益

co va r

计 算白噪 声响 应的协方差

ds o r t

按 大小给 离散 极点排序

es o r t

按 实部大 小给 连续极点排序

nor m

计 算 LTI模型的 范数 (H2 和 L∞ )

pol e ,e i g

计 算 LTI模型的 极点

pz map

绘 制 LTI模型的 零 / 极点 图

r l oc us

计 算和绘 制根 轨迹

r o ot s

计 算多项 式的 根

s gr i d ,z g r i d z er o

给 s平面 和 z平面 的根 轨迹或 零极点 图加 网格线 计 算 LTI模型的 零点

模型 互联 (Mo de lI nt er co nne ct i o ns ) 函数名

说   明

a ppe nd

追 加模型 于块 对角形式

a ug s t a t e

追 加状态 的扩 展输出

c o nn e c t

根 据所选 择的 模式连接一个 块对 角子系 统

f e edb ac k l f t

计 算反馈 连续 模型 形 成 LFT内部 互联 (s t a rpr odu ct )

・1 95・

续表 模型 互联 (Mo de lI nt er co nne ct i o ns ) 函数名 o r d 2

说   明 产 生二阶 模型

pa r al l e l

创 建广义 并联 模型

s e r i es

创 建广义 串联 模型

s t a c k

将 LTI模 型放入 模型 数组

时间 响应 (Ti meRe s po ns e) 函数名 g e ns i g

说   明 产 生输入 信号

i mpu l s e

计 算和绘 制脉 冲响应

i n i t i a l

计 算和绘 制初 值响应

l s i m l t i vi ew s t e p

仿 真任意 输入 时 LTI模型响 应 打 开 LTIVi e we r用于 线性响 应分析 计 算阶跃 响应

时间 滞后 (Ti meDe l a y s ) 函数名 de l a y 2z pa d e t o t a l del ay

说   明 转 换离散 时间 模型或 FRD模型 中的时 滞 计 算滞后 的派 德近似 提 供 LTI模型的 总时 滞

频率 响应 (Fr eq ue ncyRe s p o ns e) 函数名 al l ma r g i n bo d e be d ema g

计 算所有 穿越 频率和相应的 增益 、相位 和滞后 裕量 计 算和绘 制伯 德响应 计 算和绘 制伯 德幅值图

ev al f r

评 估单一 复频 率点的响应

f r e qr e s p

评 估所选 复频 率点的响应

i n t e r p

频 率点 FRD模型的 插值

l i ns pac e

创 建相等 间隔 频率的向量

l o gs p a c e

创 建对数 间隔 频率的向量

l t i vi ew

LTIVi e we r用于 线性响 应分析

ma r gi n

计 算增益 和相 位裕量

ng r i d

给 尼科尔 斯图 加网格线

ni c hol s

计 算尼科 尔斯 图

n yqu i s t

计 算奈奎 斯特 图

s i gma

・1 9 6・

说   明

计 算奇异 值图

续表 SI SO系统 设计 (S I SOFe e db a c kDes i g n) 函数名 a l ma r gi n

说   明 计 算所有 穿越 频率和响应的 增益 、相位 和滞后 裕量

ma r gi n

计 算增益 和相 位裕量

r l oc us

计 算和绘 制根 轨迹图

s i s ot oo l

打 开 SI S O设 计工具

极点 配置 (Po l ePl a ce ment ) 函数名

说   明

a c ker

计 算 SI S O系 统的极点配 置设计

pl a ce

计 算 MI MO系 统的极 点配置 设计

es t i m

形 成给定 增益 的状态估计器

r e g

形 成给定 状态 反馈和估计器 增益 的输出 反馈补 偿器

LQC设计 (LQCDe s i gn) 函数名

说   明

l qr

计 算连续 模型 的 LQ最优增益

d l q r

计 算离散 模型 的 LQ最优增益

l qr y

计 算输出 加权 的 LQ最优增益

l qr d

计 算连续 模型 的 LQ离散最优 增益

k al man

计 算卡尔 曼估 计器

ka l md

计 算连续 模型 的离散卡尔曼 估计 器

l qg r eg

计 算连续 模型 的离散卡尔曼 滤波 器的 LQG调 节器

方程 求解 (Eq uat i o nSo l v er s ) 函数名

说   明

c ar e

求 解连续 时间 的代数黎卡迪 方程

d a r e

求 解离散 时间 的代数黎卡迪 方程

l ya p

求 解连续 时间 的李雅普诺夫 方程

dl yap

求 解离散 时间 的李雅普诺夫 方程

控制 系统分 析和设 计的 图形用 户界面 (GUI ) 函数名

说   明

l t i vi ew

打 开 LTI Vi e wer用 于线性 响应 分析

s i s ot oo l

打 开 SI S O设 计的 GUI

・1 97・

参 考 文 献 1 .孔 凡 才 .自动 控 制原 理与 系统 (第二 版 ) .北京 :机 械工 业 出版 社,1 9 9 9 2 .孔 凡 才 .自动 控 制系 统: 工作 原 理、 性能 分 析与 系统 调 试 .北京 :机 械 工业 出版 社 ,2 00 3 3 .王 划 一 .自动 控 制原 理 .北京 : 国防 工业 出 版社 ,2 00 1 4 .孙 荣 林 .自动 控 制原 理 .上海 : 上海 交通 大 学出 版社 ,2 00 1 5 .刘 祖 润 .自动 控 制原 理 .北京 : 机械 工业 出 版社 ,2 00 0 6 .郝 红 伟 . MAT LAB6实例 教程 .北京 :中 国 电力 出版 社,2 00 1 7 .邹 伯 敏 .自动 控 制理 论. 第二 版 .北 京: 化 学工 业出 版 社,2 00 2 8 .孙 德 宝 .自动 控 制原 理 .北京 : 化学 工业 出 版社 ,2 00 2 9 .薛 定 宇, 陈阳 泉 .基 于 MATLAB/S I MUL I NK的系 统仿 真 技术 与应 用 .北 京: 清华 大 学出 版 社 ,2 00 2 1 0 .黄 忠霖 .控制 系统 MAT LAB计算 机仿 真 .北 京: 国 防工 业出 版社 ,2 0 0 1 1 1 .刘 明俊 .自动 控制 原理 .长沙 :国 防 科技 大学 出 版社 ,20 0 0 1 2 .胡 寿松 .自动 控制 原理 .北京 :科 学 出版 社,20 0 1 1 3 .王 智兴 .自动 控制 原理 .北京 :机 械 工业 出版 社 ,19 8 7 1 4 .孙 虎章 .自动 控制 原理 .北京 :中 央 广播 电视 大 学出 版社 ,19 8 4 1 5 .J o hnJ .D' AZZ O Co n s t a nt i n eH.Ho u p i sLi n e a rCo n t r o lS y s t e m An a l y s i sa n dDe s i g n(Fo u r t hEdi - t i o n).北 京 :清 华大 学 出版 社,20 0 0

・1 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