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投入的边际效用分析 2017252032

176 115 3MB

Chinese Pages 47 [57] Year 2019

Report DMCA / Copyright

DOWNLOAD FILE

企业创新投入的边际效用分析
 2017252032

  • Commentary
  • decrypted from CF36CE28B893B63DC5D3D87CDA8251AC source file

Table of contents :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2.1 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
2.2 企业创新活动的界定
2.3 企业创新投入的分析
第3章 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
3.1 手机市场的调研与分析
3.2 汽车市场的调研与分析
3.3 典型企业创新发展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第4章 企业创新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1 模型构建的相关界定
4.2 因果关系图及路径分析
4.3 流量存量图及主要方程
第5章 基于流量存量图的研究
5.1 模型有效性分析
5.2 模型仿真分析
5.3 企业创新投入的对策与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Citation preview





号:C931.6

单位代码:10183

研究生学号:2017252032



吉 林 大 学 硕士学位论文 (学术学位)

企业创新投入的边际效用分析 Analysis of the Marginal Utility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vestment

作者姓名:王睿麟 专

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尹铁岩 副教授 培养单位:商学院 2019 年 5 月

级:公 开

—————————————————————

企业创新投入的边际效用分析 —————————————————————

Analysis of the Marginal Utility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vestment

作者姓名:王睿麟 专业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 指导教师:尹铁岩 学位类别:管理学硕士 答辩日期:2019 年 5 月 23 日

未 经 本 论文 作 者 的 书 面 授权 依法 收存和 保管本 论文 书   ,

面 版本



  电 子 版本 的 任 何 单位 和 个 人 均 不 得 对 本 论文 的 全 ,

部 或 部分 内 容 进 行任何 形 式 的 复制

修改 发行







出租



  改

  编 等 有 碍作者著作 权 的 商 业性 使 用 但纯 学 术性 使 用 不在 此 (



) 。

否则



应 承担 侵权 的 法 律 责任

  。

吉林 大 学 博 士 或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原 创 性 声 明   

本人郑重声 明 下



容外







所 呈交 学 位 论 文

独 立 进行 研 宄 工 作 所 取 得 的 成 果 ,

品成果





是 本 人在 指 导 教 师 的 指 导   除文 中 己经 注 明 引 用 的 内  

本 论文 不 包 含 任 何 其 他 个 人 或 集体 己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作   。

对 本 文 的 研 究 做 出 重 要 贡 献 的 个 人 和 集体



均 己在文中  

以 明 确 方 式 标 明 本 人 完 全 意 识 到 本 声 明 的 法 律 结 果 由 本 人 承担 。

学 位 论 文 作 者签 名  i :









久月

濬 巧

  辦   曰

  。

摘要 企业创新投入的边际效用分析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 创新道路,力争早日进入创新型国家之列,为此需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 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 和效率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创新水平的高低。本文从微观层面出发,探究企业创 新能力的内涵,剖析企业创新能力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企业的创新发 展道路提供指导性意见。 在分析现实中一些典型创新型企业经营案例的基础上,文章主要研究在竞争 市场条件下,目标企业如何整合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活动中合理分配创新投 入,进而提高企业整体边际效用的问题。企业可以用于创新投入的资源是有限的, 在进行创新资源投入时,还会产生机会成本,此外投入的创新资源对企业的利益 回报还存在着延迟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本文的具体研究思路是在量本利分析的 基础上,以企业生产效益长期最大化为原则,首先对企业创新投入结构进行系统 性的分析,然后确定创新投入决策变量,创新能力转化为盈利能力的一系列中间 变量以及创新投入决策变量最终影响的企业收入水平变量,最后研究不同的创新 投入决策力度与企业收入之间的长期关系,并从中归纳出企业在进行创新投入决 策时的一般规律,进而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出相应的创新投入决策建议。 文章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涉及到的概念以及模型 进行深入的解释说明,为之后的模型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接着考察现实 中企业的创新发展历程,总结出典型企业创新资源投入的特点和目前发展遇到的 瓶颈,从而使研究结果扎根于实际问题之中。最后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模 型,以从Bizsim网站中获取的资料作为数据来源,先对模型进行可行性检验,然 后通过模型的仿真与模拟,得出企业创新投入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从中 得到以下三条规范性结论: 一、在研发投入决策时,企业要结合研发产品的生命周期决定投入资金的数 量。对于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兴产品,企业要给予足够的研发费用,迅速占领前沿 市场,而对于品质提升空间较小的成熟产品,企业则要减少甚至取消与之相关的 I

研发投入。二、在进行市场或生产上的创新投入时,企业要考虑产品的供求量。 通过广告促销决策,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能够有所提高,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工资 系数,保障产品供求量的差额维持在较小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创新能力 和盈利能力之间的成功转化。三、在进行任意一项创新投入决策时,企业都要首 先考虑到当前可用的现金规模,结合未来的发展预期,努力避免现金流暴跌或者 持续下滑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创新能力,创新活动,创新投入,系统动力学

II

Abstract Analysis of the Marginal Utility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vestmen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a has implemented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in an in-depth manner, adhered to the road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ived to enter the list of innovative countrie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this end,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company-oriented, market-oriented, industry-university research phase. A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s. As the main body of national innovatio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directly reflect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in a country. Starting from the micro level,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abilit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ofitability, and provides guiding opinions for th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roa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me typical innovative business cases in the real world, the article mainly studies how the target enterprises can integrate their own innovation ability under the competitive market conditions, rationally distribute the innovation input in the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then improve the overall marginal utility of the enterprise. problem. The resources that enterprises can use for innovation investment are limited. When investing in innovative resources, opportunity costs will also be generated. In addition, the innovative resources invested have delays and uncertainties in the return of the interests of enterprises. Therefore, the specific research ideas of this paper are on the basis of 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ximiz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the system first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input structure of enterprises, then determines the innovation input decision variables, and transforms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nto a series of intermediate variables of profitability. Innovate the input income variable that ultimately influences the decision-making variables, and finally study the long-term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innovation input decision-making efforts and corporate income, and III

summarize the general rules of the enterprise when making innovation input decisions, and then can be used for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 company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innovation input decision suggestions. The article uses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irst, an in-depth explanation of the concepts and models involved provides a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ubsequent model building. Then it examines 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eal enterprises,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enterprise innovation resource input and the bottlenecks encountered in current development, so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rooted in practical problems. Finally, the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system dynamics method.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Bizsim website is used as the data source. The feasibility test of the model is first carried out, and then the simulation and simulation of the model are used to obtain the dynamic between the innovation input and the marginal utility of the enterprise. Relationship and get the following three normative conclusions: First, when making R&D investment decisions, companies must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funds invested in the life cycle of R&D products. For emerging products with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enterprises should give sufficient R&D expenses and quickly occupy the frontier market. For mature products with small space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enterprises should reduce or even cancel the R&D investment related to them. Second, when investing in innovation in the market or production, enterprises should consider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products. Through the advertising promotion decision, the market demand for products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wage coefficient should be formulated to ensure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products is kept in a small range, so as to achieve the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ofitability. Third, when making any innovation investment decision, the company must first consider the current available cash scale, combined with future development expectations, and strive to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cash flow plunging or continuous decline.

IV

Key words: innovation ability, innovation activity, innovation input, system dynamics

V

目录 第 1 章 引言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意义 ...................................................................................... 1 1.3 文献综述 ...................................................................................... 3 1.4 研究方法 ...................................................................................... 5 第 2 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 8 2.1 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 ................................................................... 8 2.2 企业创新活动的界定 ................................................................... 9 2.3 企业创新投入的分析 ................................................................. 10 第 3 章 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 .................................................. 12 3.1 手机市场的调研与分析 ............................................................. 12 3.2 汽车市场的调研与分析 ............................................................. 15 3.3 典型企业创新发展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 19 第 4 章 企业创新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21 4.1 模型构建的相关界定 ................................................................. 21 4.2 因果关系图及路径分析 ............................................................. 23 4.3 流量存量图及主要方程 ............................................................. 25 第 5 章 基于流量存量图的研究 .......................................................... 31 5.1 模型有效性分析 ......................................................................... 31 5.2 模型仿真分析 ............................................................................. 33

5.3 企业创新投入的对策与建议 ..................................................... 40 结论 ....................................................................................................... 42 参考文献 ............................................................................................... 44 致谢 ....................................................................................................... 47

第 1 章 引言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从历史经验来看,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在科技,文化, 体制,经济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 日趋激烈,大多数国家都把强化国家创新体系作为重大发展战略。中国的经济发 展速度举世瞩目,同时,中国也在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大 力倡导创新,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胡锦涛和习近平主席先后做出 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指示,国家政府开展了创新型城市试点的建设工作,目 标在于率先建立好一批创新型城市,然后发挥创新型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和辐 射作用,进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承担着将创新能力转化为实际产出的重要 责任,在一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中,企业创新能力的好坏直接决 定了创新水平的高低。从企业层面上来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创 新,企业就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如今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 随着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企业涉足的领域也逐渐扩大,同时新企业不断入市,原 有企业仍然占据着稳定的市场份额,企业的生存空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一个企 业在面临着残酷的外部竞争时,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变的尤为重要,尤其是 企业自身创新资源的整合。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个企业如何利用有 限的创新资源,通过创新投入结构的调整,最大化企业总体的创新能力,进一步 提升企业的边际效用,让企业发展地更稳更快更远,这是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的问 题和挑战。

1.2 研究意义 文章主要研究在微观层面上,企业如何调整自己的创新行为,从而在竞争中 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文章建立在以下几个假设的基 础上:一、不同企业在同一竞争市场上拥有着相同的外部政策福利;二、不考虑 1

第 1 章 引言

金融危机,国际贸易战等特殊情况对竞争市场的影响;三、市场上不存在政府垄 断的情况;四、不考虑竞争企业间互相合作,联合研发,共同排挤其他企业的情 况。 企业创新活动的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盈利收入,因此,当企业决 定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时,必须考虑其对现金流的影响。企业的本质目标是盈利, 不能进行大量盲目的创新投入,需要进行长期的量本利分析,控制好企业的现金 流。在企业制定创新投入政策时,需要考察不同产品竞争市场的特点以及发展前 景。某些竞争市场发展速度缓慢,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较低或者利润 空间很难进一步的扩大,这些竞争市场的创新投入回报率往往比较低。相比较而 言,有一些竞争市场的创新投入回报率比较高,比如一些新兴的利基市场,技术 壁垒较高的市场等。在企业创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将创新资源合理有效地 投入到不同类型的市场中,是企业需要做出的重要决策之一,也是文章主要解决 的问题之一。在考察现实中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时,不难发现,创新活动总是伴 随着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定义,营销,销售等各个环节,对于不同 类型的技术和产品,上述各个环节的重要性以及需要投入的资源也会有差异。在 某一特定的产品市场中,如何将有限的创新资源最有效率地分配到各个价值创造 过程中去,是文章着力解决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 结合现实企业目前创新能力的成长现状以及发展瓶颈,针对我国企业创新能 力调查存在的“宏观多,微观少”,“局部多,全局少”的问题,本文着眼于企业的 微观创新活动,不仅考虑某个或某些创新能力投入要素对企业效益的单一影响, 而且考虑创新能力投入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这些要素 如何更好地共同作用,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了怎样的综合影响,进而如何最终影 响企业的效益水平。本文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员工工资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高水平的员工工资激励, 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企业忠诚度和归属感,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程度,也有 助于激发员工自身的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与此同时,高水平 的员工工资也会大大提高企业的人力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利润水平。综上所述, 企业如何确定员工的工资标准以达到最佳的收益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2

第 1 章 引言

(2)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量如何调整。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不仅要考虑未 来所能创造的价值,还要考虑企业目前的现金流。在保证企业当前各个生产活动 正常运作的前提下,投入一定的研发资金,为以后新产品的推出和盈利打下基础。 (3)在一个产品市场中,为了产生最大的利润,如何将有限的创新资源合 理有效地分配到各个创新活动中去。

1.3 文献综述 自从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各国学者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与发 展已经进行了一个世纪。对于企业创新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近三十年来在实证层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熊彼特提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将生产要素重新组合, 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中,从而获得潜在 的利润。他明确地指出了创新的五种情况: (1) 引入一种新产品或者增加产品的一种新特性; (2) 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 开辟一个新市场; (4) 控制原材料或者半制成品的供应来源; (5) 实现任何一种工业上的新组织。 后来的研究者将上述的五种情况依次对应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 资源配置创新以及组织创新。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 1997 年将创新简单区分为:技术创新, 非技术创新和企业创新。技术创新是以发明新技术为目的的创新或是以科学技术 知识及其创造的资源为基础的创新。非技术创新主要包括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等。 企业创新则是指企业的所有创新活动。 发展中国家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以及相关企业的创新发展策略不光吸引着 本国研究人员的目光,而且许多发达国家的学者对此也有着很强烈的科研兴趣, 并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Pawan Sikka(1998)指出企业应 该与大学,国家实验室或者其他形式的科研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Naushad Forbes(2000)指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创新的方式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 3

第 1 章 引言

Kim(2001)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路径是在技术创新不断积累的情况下最终形 成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Pavitt 等(2002)指出虽然创新活动的国际化程度不断 加深,但是一个国家自身的创新体系以及本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一个国家 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不容质疑。 国内学者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进展很快。杨艳,朱恒源,吴 贵生(2007)从市场和技术两个角度解构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个分析我国企业创 新能力演进的框架,并且基于该框架,分析了转轨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创新能力 的演进过程;胡畔,王刚毅,于渤(2018)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本土制造 企业创新能力的演化机理以及技术跨越的实现路径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以下结 论:(1)企业创新能力成长要经历“知识积累——能力重构——创新能力提升” 的逻辑路径; (2)技术跨越的实现是基于能力积累的连续追赶以及基于能力平台 跃迁的跨越式追赶的结合; (3)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是自组织适应性演化的结果, 同时是企业主动性学习和变革的结果。除了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解构以及演化过程 进行研究,不少学者还聚焦于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邓一华,吴贵 生(2002)介绍了几种可以测度技术创新活动的方法及其优缺点,主要包括创新 调查、专利数据、R&D 投入以及基于文献的创新产出指标;王国进,王其藩(2004) 介绍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的新进展:评价方法日益丰富,开始关注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与时间的关系,更加重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环境的关系。并指出 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建评价模型,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未来研究 的必然趋势;徐立平,姜向荣,尹翀(2015)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生产、 创新研发、创新管理以及创新营销六个层次设计出了一套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何庆丰,陈武,王学军(2009)研究了直接人力资本投入、 R&D 投入和创新绩效的关系,指出两者均与创新绩效正相关,前者对于创新绩 效的影响小于后者,对于主体不同的科技活动,两者对于创新绩效的贡献度也存 在相应的差异。 综上所述,经过国内外学者多年的努力,在概念层面上,创新的内涵得到了 丰富的充实和延伸,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企业层面,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都得到了有效的理论研究支持,一些学者致力于研究创新能力的演化路径,一些 学者进行了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还有一些学者实证研究了某个或某些创新 4

第 1 章 引言

能力投入要素对于创新能力的有关影响。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针对有关创新领 域研究的空缺与不足,本文着眼于单一企业,构建出企业层面上的各项创新活动, 通过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全面系统的研究企业创新能 力投入对于企业边际效用的影响。

1.4 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框架结构如图 1 所示。 首先,对文章涉及到的理论概念进行详细的界定,用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方 式,形象地描述出文章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与方案,为之后 的定量研究搭好理论框架。 其次,对市场上的一些竞争行业进行调研与考察,文章主要选择了手机市场 以及汽车市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梳理出一些代表企业(手机市场如华为和苹果, 汽车市场如一汽和大众)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从现实企业面临的实际问 题出发,进一步明确文章的研究目的。 最后,采用量本利分析和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模型,并对模型产生的一系 列仿真结果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得出有一定价值的结论。 量本利分析(CVP 分析)也称作盈亏分析。它主要根据业务量(包括生产 量、销售量、销售额等),成本和利润三者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用以控制成本,预测利润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在企业成本目标的确定与控制, 利润规划,经营决策等方面有着深入广泛的应用。量本利分析的重点是盈亏平衡 点分析(亦称盈亏临界点分析或者保本分析),企业业务量如果高于该点,则企 业盈利,否则企业亏损。在企业进行创新投入决策时,需要首先考虑到现金流的 问题,确保资金不断流,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即企业应该制定怎样的创新 投入方案,才能使得企业的长期效益最大化,这是本文的核心内容,这一阶段对 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因果关系环。这一因果关 系环的逻辑起点就建立在量本利分析的基础上,只有通过量本利分析,才能使一 个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环境的企业得到起始的最佳的创新资源投入水平。企业决策 者不光要考虑一个方案未来的盈利能力,而且要考虑该方案对企业当下产生的影 响。对于一个成长性企业来说,只有建立在量本利分析基础上的创新投入方案才 5

第 1 章 引言

研究背景与 意义

文献综述与 研究方法

相关理论及 概念界定

联系实际典 型企业的创 新发展模式

华为

一汽

手机行业

汽车行业

苹果

大众 实际企业创 新发展的特 点与问题

企业创新投 入系统动力 学模型构建

因果关系图

流量存量图

模型方程与 有效性检验

基于Bizsim 网站数据

路径分析 仿真模拟与 结果分析

结论及展望

图 1.1 论文框架结构图 6

第 1 章 引言

是最佳的,最合理可行的。量本利分析不只是体现在企业初始创新投入方案的制 定中,在接下来的企业创新投入方案优化,新阶段、新市场、新流程的创新投入 方案,以及创新活动的重组与改制等诸多方面,均需要使用量本利分析方法。 在量本利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理清各个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直观展 示企业的生产盈利模式,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创新投入对企业边际效用的影响方式 和程度,文章利用研究动态反馈性复杂系统问题的定量方法——系统动力学进行 模型构建。首先,找出创新投入影响企业边际效用的相关路径,绘制出因果关系 图,对于研究问题进行逻辑上的分析与检验。然后,在因果关系图的基础上,结 合 Bizsim 网站上的有关数据,进行系统存量流量图的绘制,在模型有效性检验 达标之后,通过对创新投入相关变量的控制,实现仿真模拟功能,让该系统动力 学模型发挥“政策实验室”的功能。最后,通过模型的仿真与模拟,得出对实际企 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创新投入相关理论。

7

第 2 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第 2 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2.1 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按照主体大小划分,可以分为国家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以及企 业创新能力三个层次,不同层次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与指标也不同。文章研究企 业层面的创新能力,所以对于文章中出现的创新能力,创新活动等相关术语,如 果没有特别说明,均表示企业层面上的概念。 企业创新能力是指以市场为导向,整合自身的创新资源,依托于企业员工和 领导的智力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活动,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新的价值,提高企 业整体竞争水平的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可以细分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 能力,创新激励能力,创新实现能力。 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是指投入创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创新资源是有限的,生 产要素是稀缺的,创新投入需要获取一定的创新资源,掌握一定的生产要素,并 在各项创新活动中合理地进行分配投入。 创新管理能力表现为企业有效识别行业发展前景,科学评估和牢牢把握创新 机会,有效组织和管理创新活动的能力。一个创新管理能力强的企业应该制定明 确可行的创新发展战略,构建有效的创新机制。其中,有效的创新机制主要指的 是研究开发、生产、营销与综合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畅通的信息交换渠道,有着方 便快捷的沟通与协调方式,人员配置合理。 创新激励能力是指促使企业产生创新愿望,并且鼓励将创新愿望变成创新活 动的能力。创新激励能力旨在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创新激励能力的高低 取决于很多方面,比如:企业创新文化氛围,薪酬水平,创新奖励措施等。 创新实现能力是相对于创新活动而言的。企业的创新活动基本上有以下几个 阶段:首先由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得出新的产品思想或创意,然后经过进一步的 研究开发出样品,再经过产品生产线的装配与调试,最后生产出新的产品投放市 场,并且通过先进的营销手段最终获得产品创新的收益。根据创新活动,可以将 创新实现能力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8

第 2 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1)企业研发能力。企业研发能力是创新资源投入积累的结果。创新资源 投入能力的高低影响着研发能力的好坏,但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不能代表研发能 力。前者强调投入水平和分配,不光看重研发投入,还看重非研发投入。后者强 调的则是研发产出; (2)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指的是将研发成果从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可以大批 量生产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的能力; (3)营销能力。创新实现所需要的营销能力不仅体现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 销售能力的好坏,而且还体现在是否能有效地跟踪市场走势,通过一些营销手段, 使消费者更快地接受新产品,并且利用从企业客户以及竞争者处得到的反馈信息, 不断收集新产品改进的建议,从而为将来新产品的更新换代打好基础,提高新产 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市场范围。

2.2 企业创新活动的界定 企业的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创新活动中。企业创新活动主要有两大类,技术 活动和市场活动。技术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以及生产制造。 技术研发是指通过应用基础研究,包括对新的技术或者工程方面问题的研究,使 得产品达到一定的技术性能,在技术层面上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新技术的产生 往往可以解决许多多种多样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伴随着各式各样产品 的问世,针对不同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应用对象,产品也必须进行专门的设计。产 品设计包括确定产品的性能组合和实现方式、提出产品内部零部件的分布和组合 方式,确定用户界面和用户操作方式、设计产品的外观和包装等。在确定产品的 设计理念之后,需要进行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在生产制造活动中,需要进行生产 工艺的设计、生产工具的装配和调试、生产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质量保障体系 的完善等。市场活动也主要有三个方面,产品定义,产品营销以及销售执行。首 先是产品定义,产品定义需要对市场上目标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目 标用户,不断产生,选择,测试相应的产品概念,最终给出产品的定义。对于一 个成熟的市场而言,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多,企业还需要考虑自身的发展理念,为 了迎合客户要求以及扩大竞争优势,进行有效的产品线管理。然后是产品营销, 产品营销活动的好坏影响着产品销售量的多少,是企业创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 9

第 2 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环。产品营销活动主要包括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对产品进行最优的定价,并且通过 广告投入和一系列促销活动,吸引客户的注意,影响和说服顾客购买目标产品, 并为顾客使用新型产品提供指导服务。最后是销售执行,作为企业创新活动的最 后一个重要环节,销售执行实现了创新活动的经济收益。企业要建立销售渠道, 完善配送体系,培训销售人员,并对销售活动进行监控,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调整 销售策略,有效管控产品价格折扣,确保销售回款,并且为顾客提供产品安装, 使用培训以及相关的售后服务等。

2.3 企业创新投入的分析 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活动与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如图 2 所示。创新资源投入 能力是创新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其他方面——创新管 理能力,创新激励能力和创新实现能力。六个主要的创新活动依次进行,技术活 动为市场活动提供最新的产品,市场活动给技术活动提供产品信息反馈。企业创 新能力影响着创新活动的所有方方面面,创新活动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为社 会创造价值,并且给企业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企业会根据经济上的收益状况, 决定创新能力水平,尤其是创新资源投入水平。创新能力,创新活动和企业收益 形成了一个逻辑上的闭合回路。文章主要研究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对企业边际效用 的影响,结合图 2,可以发现在企业初始收益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创新 资源的投入是企业的重要决策之一,关系着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整个创 新活动,进而影响着未来一段时间的企业收益。决策良好的创新资源投入,在一 段时间后,企业的收益会持续增加,边际效用稳定在正数水平。决策失误的创新 资源投入,在一段时间后,企业的收益会持续降低,边际效用稳定在负数水平。 企业创新投入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员工的薪资待遇,总体研发费 用的投入以及对于各项创新活动的资源投入分配方案。这也正是本文想要解决的 三个主要问题。通过解构企业的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研究企业创新投入方案,分 析其对于企业边际效用随时间的影响,就能得出对企业有实际指导价值的结论。

10

第 2 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创新活动 创新能力

创新管理能力

创新激励能力

创新资源投入能力

创新实现能力

技术活动

市场活动

技术研发

产品定义

产品设计

产品营销

生产制造

销售执行

企业收益

图 2.1 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活动与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

11

第 3 章 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

第 3 章 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

3.1 手机市场的调研与分析 3.1.1 手机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2018 年 12 月 10 日,中国信通院发布了《2018 年 11 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 析报告》,报告指出:2018 年 11 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 3537.0 万部,同比下 降 18.2%,环比下降 8.2%; 2018 年 1-11 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 3.79 亿部,同比 下降 15.6%。国内手机市场已经出现疲软的态势,手机市场整体销量出现滞涨现 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功能机用户逐渐变为智能机用户,待升级用户基 数不断缩小,再比如智能手机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一步步地改善,用户的换机需求 减弱等。 此外,根据全球五大市场研究公司之一的 GfK 之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 年上半年,全球一共销售智能手机 6.93 亿部,总收入达到 2153 亿欧元,同比增 长了 3%,智能手机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 4%。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产品功能,产品功能随着技术创新,组件易得性和定价水平不断发展。今天市 面上销售中的智能手机近 2/3 支持全高清或 4K 视频,一方面是因为技术的进步, 另一方面是因为用户对于手机价格的接受。如今,智能机用户对手机的性价比越 来越关注,这让手机厂商们通过提价获得利润空间的愿望变得相当困难,智能手 机市场赚钱越来越困难,纵观全球,国产手机的利润率偏低,大部分利润还是被 苹果和三星取得,国产手机的发展仍旧处处受限,不容乐观。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最新报告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在 2018 年 下半年恢复增长,同比增幅 1.1%,但是由于上半年的糟糕表现,全年出货量将 下跌 0.7%,从 14.65 亿部减少为 14.55 亿部。2019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持续 恢复增长,但疲态将会非常明显,预计到 2022 年每年的增幅都非常低,基本不 会超过 5%。

12

第 3 章 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

随着功能机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智能机也已经全面进入到了更换下一代智能 机的时代,手机厂商的竞争变成了残忍的零和博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 手机厂商要想抓住翻身机会,留住用户至关重要。根据《今日头条 2018 年上半 年用户手机购换行为洞察白皮书》显示,2018 年上半年的中国手机交易市场中, 苹果以 58.82%的换机留存率稳居榜首,三星以 10.61%垫底。国产品牌中,华为、 小米、OPPO、VIVO 的换机留存率都超过了 30%,魅族、锤子、一加这些小众 品牌的换机留存率则是不足 20%。把老用户留下来,一味地采取低价策略肯定是 不可行的,低价竞争策略只能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创新能力衰弱,不利于 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为了提高换机留存率,同时不断吸引新用户,企业还是应 该着眼于创新,努力把握用户需求,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手机市场趋于饱和,对于手机厂家来说,如何开拓新市场和创新是重中 之重。随着 5G 时代的即将到来,市场将会经历一次大洗牌,谁能抓住市场机遇, 谁就有望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3.1.2 华为手机的发展与创新 2018 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厂商有 108 家,比 2017 年的 105 家多了三家,市场竞争压力仍旧巨大。近两年来,三星和苹果手机产品上的创新 乏力,给国产手机厂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国产手机不断缩小与行业领先 者的距离。在目前国产手机的竞争中,华为、VIVO、OPPO 稳居前三强,并且 保持明显的优势。根据市场调研组织 Strategy Analytics 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为成 为了 2018 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第一大智能手机供应商,在市场份额上领先 VIVO、 OPPO 和其他手机厂商,华为毫无疑问地是国产手机品牌的龙头。 华为手机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持续的创新投入,在分析市场 环境,理解贴合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华为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创新能力,迅速在手 机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且不断扩张产品生产线,在高中低端手机市场中都有着出 色的业绩表现。比如在竞争异常惨烈的千元机市场,荣耀作为华为旗下主打性价 比的品牌,近期的表现异常抢眼。通过对千元机市场的趋势判断,以及对用户需 求的有效揣摩,荣耀推出的大屏千元手机荣耀 8X 搭载了最新的华为中端芯片麒 麟 710,凭借相对较高的配置以及比较优惠的价格,该产品一经推出就迅速风靡 13

第 3 章 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

了市场。再比如为了不打价格战,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华为推出了 Turbo 技术, 可以在不更换手机硬件的前提下,进一步地让手机性能得到提升或者延缓换机时 间,该创新技术的推出提高了华为手机的核心竞争力以及顾客的品牌忠诚度。据 悉 GPU Turbo 目前已经迎来了 GPU Turbo2.0,升级版在进一步提升处理器 GPU 性 能的基础上,支持更多的游戏优化,并且 GPU Turbo2.0 还将首次结合人工智能 技术。 对于 5G 时代的即将来临,各大手机厂商都蓄势待发。作为 5G 标准制定方 之一的华为计划在 2019 年 3 月 30 日推出基于独立组网(SA)的 5G 网络建设, 并且还将在 2019 年推出 5G 手机和 5G 芯片。不难想象在 5G 时代到来之时,手 机市场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谁能顺势而上,引领潮流,进而拿走更大的市 场份额,将主要取决于企业如何进行创新投入。

3.1.3 苹果手机的发展与创新 苹果公司是一家以创新能力享誉全球的高科技公司,从公司建立,小有名气, 逐渐衰弱,濒临崩溃,再到东山再起,成为全世界最具价值的品牌,苹果公司的 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意识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企业文化里,创新性成为了苹果手 机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苹果手机风靡全球的重要原因之一。 苹果建立初期,凭借着鼓励创新,勇于冒险的价值理念,迅速走红。后来因 为盲目创新,日渐涣散的企业精神以及竞争市场的冲击,苹果公司陷入困境,在 很长一段时间里,经营状况持续下滑。1997 年,乔布斯再次回到苹果公司担任 董事长,他继续强调苹果公司坚持创新的企业文化,与此同时,他将凝聚力和纪 律性融入到团队建设中,努力创造一个不断创新,追求完美,与众不同,贴合用 户的苹果公司。 苹果公司的创新不单单体现在技术层面上,在工业设计、产品的艺术性、营 销手段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均体现出苹果公司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性。自从乔 布斯重新执掌苹果公司以来,每当苹果新推出一款手机或其他产品,都会引起全 世界消费者的关注,用户感受到了之前从未感受过的产品体验,并且惊喜地发现 这就是我需要的产品。这客观地反映出苹果公司的创新投入不光体现在技术研发, 产品设计以及生产制造这些技术活动上,而且体现在产品定义,产品营销以及销 14

第 3 章 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

售执行这些市场活动上。在产品定义上,苹果公司持续挖掘用户的深层次需求, 让自己推出的新产品既与众不同又引领潮流。在产品营销上,苹果公司十分重视 广告的作用,制作的广告有不少都成为了业界的经典之作。值得一提的是苹果手 机“丧心病狂”的饥饿营销策略,在苹果手机的研发过程中,对于产品细节的保密 工作持续了长达 30 个月,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得消费者和媒体对新一代苹果手机 信息的极度渴望,使得新产品一经发售就引起了购买狂潮。在销售执行上,随处 可见的苹果专卖店可以很方便地为顾客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提供人性化,个性 化,专业化的特色服务。这些创新投入很好地打响了苹果的品牌,提高了苹果手 机的换机留存率。 近几年,苹果手机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持续攀升的价格,饱受争议的设计, 缺乏新意的产品,外加其他手机厂商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苹果手机的霸主地位受 到威胁,亟需新一轮的创新投入。

3.2 汽车市场的调研与分析 3.2.1 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汽车行业是工业时代当之无愧的宠儿,即使进入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汽车行 业仍然与时俱进,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汽车行业的科技含量极高, 始终处于时代科技创新的前沿,推动整个产业链不断更新换代,创新成为了汽车 行业发展的不竭原动力。 伴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汽车行业获得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 新材料技术等的加持,正沿着低碳化,轻量化,智能化的方向迅速发展。行业内 不断出现新的竞争者,有的甚至是跨界竞争。2017 年生产豪华电动车的特斯拉 公司,成为全球市值第四大的汽车制造公司,给传统汽车制造行业带来了极大的 冲击。在国内,格力集团也在汽车领域不断发力,旗下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已上市, 采用了先进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可以实现充电 8 分钟行驶 400 里。 全球领先的车企对于行业前景十分看好,纷纷大力增加创新投入,进一步加 强与汽车相关的前沿技术研发。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谷歌、苹果、百度等公司 均有所作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围绕燃料电池汽车、油电混动型汽车、纯电动 15

第 3 章 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

汽车三大方向,行业全面变革;在新材料领域,无论是研究将全铝、碳纤维、石 墨烯等作为车身材料,还是计划将柔性智能玻璃应用于车窗或者工程塑料和复合 材料应用于汽车设计中,整个行业都在汽车材料的创新性研发上下足了功夫,不 断探索汽车未来发展的一切可能性。 汽车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2017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2901.5 万 辆和 2887.9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2%和 3%,连续九年蝉联世界第一。在传统 汽车工业时代,我国发展起步晚,汽车的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都被国外牢牢掌 握,国产车很难与国外车进行竞争,品牌建设落后,大部分利润都被外国企业拿 走,与此同时,汽车消费带来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目前正积极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 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这为我国汽车行业 在智能化,节能环保方向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现如今,汽车行业发 生着巨大的变革,我国迎来了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应该好好把握。 传统的汽车制造行业已经日薄西山,由科技带动的新一代汽车正日出东方。 汽车作为一个高度集成的产品,可以不断地吸纳科技创新带来的先进成果,为消 费者提供越来越丰富、舒适、快捷的出行体验。汽车行业历经百年而不衰的原因 在于创新,我国汽车行业要把握当下科技创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由汽车大国 成为汽车强国。

3.2.2 一汽汽车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中最具实力的汽车公司之一。旗 下拥有红旗、奔腾、解放等汽车品牌。业务领域涵盖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 物流、汽车零部件、金融服务、汽车保险等。2017 年,一汽共销售汽车 335 万 辆,同比增长 7.7%,取得了 4698 亿元的收入。一汽目前正着力于推进企业的转 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以“扛红旗、抓自主、强合作、狠创新、快布局、勇改革、 严党建”为核心,努力优化汽车产业生态圈,争取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移动出行 服务公司。

16

第 3 章 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

一汽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近十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 成果获得国家及行业奖项 150 多个。目前,中国一汽已经构建了“一部四院”的研 发体系,形成了“三国五地”的全球研发布局。其中,长春是一汽的全球研发总部, 并且新建造型设计院、新能源研发院和智能网联研发院。在北京,一汽建立了前 瞻技术创新分院以及体验感知测量研究院。在上海,一汽建立了新能源研发院。 在德国慕尼黑,一汽建立了前瞻设计创新分院。在美国硅谷,一汽建立了人工智 能研发分院。中国一汽大力引进全世界的顶级人才,建立了一支超过五千人的全 球化优秀研发团队,制定出了一套世界领先的研发体系和试验流程。 中国一汽坚持“全球先发,崭新首创”的理念,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 出行、生态等领域开展极致创新。除了注重技术上的创新和精益求精,中国一汽 同时做到了营销策略上的转变,进一步理解、挖掘、满足用户需求,根据用户多 样化的需求,推出一系列相对应的产品方案,不断为用户提供高体验的出行服务。 一汽目前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比如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缓慢,在近几年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下,一汽的智能汽车技术仍然只局 限在红旗 H7 平台。此外,虽然红旗 H7 在 2013 年应用的无人驾驶智能技术已经 接近甚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时至今日该项技术没有进一步的突破,仍处 于特定情况下才可以实现自动化驾驶的水平,距离完全商品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 再比如,中国一汽的发展战略落地执行能力有待提高,实际行动难以与制定的战 略保持一致,战略目标更多的是口号,而不是创新活动的实际指导准则,更何况 一些创新发展战略的制定没能联系企业实际、考虑用户需求、明确发展目标,导 致这些不科学的战略在执行起来处处碰壁,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3.2.3 大众汽车的发展与创新 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是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商之一的大众集 团的核心企业,2016 年位居《财富》世界五百强第七位。作为第一家在中国设 立合资企业的跨国公司,大众汽车在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发展了 30 多年,不但是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见证者,其本身也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史的一部分,相 比于其他外资车企,大众在中国市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本以及深厚的人脉 资源。目前,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员工数达到 9 万多,在上海,长春等地建立了 17

第 3 章 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

18 个生产基地,28 座工厂,除此之外,在青岛等地的新工厂也在不断地建设中。 大众汽车不光只是积极建设生产工厂,还在全国各地拥有 2000 多家授权经销商, 36 万多名经销商员工为大众汽车客户提供配套服务。中国市场对于大众汽车的 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其必须倚重的战略市场。 大众汽车作为全球汽车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之一,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 挑战。大众汽车的发展模式一直都受到研发费用高和利润率偏低的困扰。此外, 整个传统的汽车行业都面临着移动出行时代带来的全新机遇与挑战。而且据权威 机构估计,电动汽车未来将占据全世界乘用车市场的四分之一,但是大众汽车在 该领域的积累有所不足。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大众汽车亟需有所作为。 2016 年 6 月,大众汽车推出了“携手共进——2025 战略”,该战略被视为大 众汽车集团成立以来最大的变革,大众汽车宣布要“成为世界领先的可持续移动 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者”。在新的战略框架下,大众汽车将重点调整核心汽车业务, 进一步明确旗下各品牌的定位,关注最具吸引力且发展最为迅速的细分市场。在 汽车和动力传动系统领域,大众汽车将重心放在了电动汽车的研发上。同时为了 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领域的变革,大众汽车计划在十年内自主研发出 极具竞争力的自动驾驶系统(SDS)。此外,大众汽车将更加重视区域市场和客 户需求,比如针对中国市场,大众汽车宣布即将推出价格相对低廉的入门级产品, 这意味着大众汽车计划在中国低端汽车市场打下“价格牌”,这对于中国自主品牌 汽车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在工业 4.0 时代,无论是前期产品研发,中期产品生产,还是产品销售、服 务以及经销商管理,甚至包括一辆汽车在生命周期最后阶段的相关服务和处理事 项,都需要进行创新,并且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连接这些环节,在整个数字化过程 中,汽车行业生态系统可以在自我学习,不断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能变得更加灵 活。大众汽车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仅仅进行技术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更快更 好地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优化创新资源投入结构,才可以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18

第 3 章 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

3.3 典型企业创新发展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分析手机,汽车两个高科技行业整体的发展现状,并从中分别选取华为、 苹果、一汽、大众四个典型企业,进行深入地创新性调查。不难发现,这些企业 把创新能力视为生死存亡的关键,想要引领时代潮流,成为行业里的龙头,离不 开创新二字。上述企业在意识到创新能力重要性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创新能力 不是简单的技术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单纯地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产品研 发中就可以做到的,盲目片面的创新投入会不断恶化企业的经营状况,只有科学 合理的创新投入才是企业的成功之道。如何走上创新发展的成功之道,是每一个 企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为新产品买单的是广大的消费者,只有广受用户称赞的产品才是好产品,让 顾客满意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坚持正确的创新发展方向,才能避免无用无效 的创新产生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损失,为此科学有效的创新投入需要建立在明确的 用户需求上。只有把握行业走势、合理划分市场、贴合用户需求,企业才能走好 创新发展的第一步。 除了关注外部的用户,优秀企业还特别重视内部员工的培养,为员工提供行 业领先的薪资待遇水平、公平的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的培养方案以及晋升体系。 顾客满意度是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的指向,员工满意度则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 源动力,因此企业在进行创新投入时,应该提升员工满意度,比如提高工资水平, 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健全员工激励制度等。 拿好产品说话,是企业盈利的重中之重。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 只有推出一款让大众认可的与众不同的新产品,才能打破僵局,占据市场有利地 位,取得丰厚的利润。新产品要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在外形上让人眼前一亮或 者有一些“黑科技”吸引眼球,就必须投入一定的研发费用,这是企业重要的创新 投入之一。研发费用的投入需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的发展前景以及预期 的研发产出水平。一些企业,比如大众汽车,一直面临着研发费用高以及利润率 偏低的困扰。还有一些企业轻研发重广告,虽然现在看来销量尚可,但是长此以 往,势必会导致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投资费用往哪投,投多少是企业走创新发 展之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9

第 3 章 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

企业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技术活动和市场活动。在创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企业在进行创新投入决策时,选择重技术轻市场、轻技术重市场或者两方兼顾, 取决于市场特点、产品特征、顾客购买习惯以及行业发展前景等,不可一概而论。 此外,企业创新投入决策是动态的,对于特定的一款产品,创新投入的重心可能 会逐渐地从技术活动转移到市场活动,甚至直到最后取消创新投入。为了最大化 效益水平,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时刻确定各项技术活动以及市场活动最佳 的创新投入水平,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挑战。 企业如何确定研发投入的方向和力度,如何提高产品创新的效率和质量,如 何减轻研发费用高、利润率低的压力,如何将有限的资金更加合理地分配到各项 创新活动中,如何确定激励员工创新的薪资待遇水平,如何根据自身生产能力以 及产品需求量制定相应的创新投入方案。针对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时实际遇到的 上述问题,本文接下来会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使用软件模拟数据进行仿真研 究,为企业的创新投入决策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20

第 4 章 企业创新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第 4 章 企业创新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1 模型构建的相关界定 4.1.1 确定系统目标 模型以实际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具体活动作为逻辑回路,在 模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得到保障的同时,重点突出创新投入在模型中的地位,强 调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创新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尤其是对于企业盈利水平的有 关影响。本文中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转流程,结合 bizsim 企业竞争模拟中的有关参数和指标,最终目标是在企业的模拟运行中找出创新投 入活动对于企业效益的动态影响,根据影响结果进行进一步地假设检验, 得出 企业的主要创新活动对于收益水平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为企业在面临不同的 自身经济状况水平、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历史发展机遇时进行科学有效的创新资源 投入提供有关建议。

4.1.2 基本假设 为了提高模型的可信性和可行性,模型的构建和运行建立在以下四个基本假 设的基础上:一、不同企业在同一竞争市场上面临同等强度的风险和机遇,拥有 相同的外部政策福利;二、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三、不涉及竞争企业间的联 合研发或其他合作手段;四、企业竞争模拟的市场机制大致符合实际企业的生产 运营方式。

4.1.3 确定系统边界 模型围绕创新投入活动进行构建,为了突出重点,避免模型过于庞大冗杂, 模型在一些对研究目标影响甚微的细节处理上进行了模糊化处理,此外在量化系 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模型的具体指标和参数主要对应于企业在某一特定市场 21

第 4 章 企业创新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上的某一特定产品,一方面是为了简化模型构建的难度,另一方面是为了明确因 果关系,更加直观地展现创新投入的具体影响。对于不同市场上的不同产品,因 为企业研发、生产、分销等经营活动结构的一致性,只需要相应地改变模型中的 有关参数,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研究。

4.1.4 确定系统要素 模型的系统要素主要包括企业的主要创新投入活动,如:工资激励,研发活 动以及广告促销活动。创新投入活动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是它们对于企业的良 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研发活动和工资激励共同有利于另一个系统要素产品等级 的提升,而产品等级的提升有利于产品价格的提高。广告促销活动则会增加社会 上对于本企业产品的需求量,进而提高销售收入水平。此外,因为本文研究的企 业属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所以生产活动也是系统的主要要素之一,生产活动主要 指投入合理的原材料,机器,劳动力和工时以达到符合要求的产量,期间产生的 原材料运输和存储费用,员工工资,机器维修费用等相关成本也是重要的研究对 象。企业的可用现金流是一个企业经济状况好坏的重要衡量指标,与之直接相关 的销售收入和同期的成本都需要进行重点的考察。最后,除了产品的生产环节以 外,产品的营销环节也是至关重要,这其中包括产品的定价,产品需求量的预估 以及最终的销售量大小,营销环节集中着企业大部分的创新投入成果,直接关系 着一个企业当期的销售收入,是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第 4 章 企业创新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2 因果关系图及路径分析 利用 Vensim 软件,企业创新投入模型的因果关系如图 4.1 所示:

图 4.1 企业创新投入因果关系图 其中,有 4 条负反馈回路,它们分别是: 回路 1:企业现金→研发活动→成本→企业现金; 回路 2:企业现金→广告促销活动→成本→企业现金; 回路 3:企业现金→研发活动→产品等级→产品价格→需求量→销售量→销 售收入→企业现金; 回路 4:企业现金→研发活动→产品等级→产品价格→需求量→库存水平→ 成本→企业现金; 回路 1-2 表明在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初始资本和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并且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以及发展壮大,稳定持续的现金投资是至关重要的, 这给企业经营者的决策造成了很大的风险。回路 3 表明受研发投入正向影响的产 品等级提升将会提高产品价格,而这会导致需求量有所下滑,进而对销售收入产 生不利的影响。回路 4 表明需求量的减少会提高库存水平,从而造成库存成本上 升,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 除了以上和企业创新投入要素有关的负反馈回路,图 4.1 还刻画了一条以库 存水平为着眼点的负反馈回路:库存水平→生产活动→产量→库存水平。该回路 表明了库存水平对于下一期生产计划的影响,库存水平如果过高,为了降低库存, 23

第 4 章 企业创新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企业就会适当减少下一期的产量,库存水平如果过低甚至出现亏空,为了满足市 场需求,企业就会在下一期适当增产。因为该反馈回路时间跨度较大,并且对研 究主体的影响较小,所以本文对其进行单独处理,没有将其涵盖进主体的反馈回 路中。 企业创新投入因果关系图有 5 条正反馈回路,它们分别是: 回路 5:企业现金→研发活动→产品等级→产品价格→销售收入→企业现金; 回路 6:企业现金→广告促销活动→需求量→销售量→销售收入→企业现金; 回路 7:企业现金→广告促销活动→需求量→库存水平→成本→企业现金; 回路 8:企业现金→研发活动→产品等级→需求量→销售量→销售收入→企 业现金; 回路 9:企业现金→研发活动→产品等级→需求量→库存水平→成本→企业 现金; 回路 5 表明研发活动会通过提升产品等级的方式提高产品价格,进而扩大企 业的利润空间。回路 6-9 分别表明广告促销活动以及研发活动导致的产品等级提 升都会提高产品的市场需求量,需求量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企业销售量的提高, 从而扩大销售收入,另一方面会降低库存水平,进而缩减库存成本,在两方面的 共同作用下,企业的现金流量得到提高。企业主要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或者扩大产 品销售量这两种途径实现自身盈利目标,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注意控制原材料, 半成品以及成品的库存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因为产品不合格带来的收益损 失,规范生产销售流程,降低相应的管理成本,从减少企业支出的角度出发,提 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图 4.1 还描绘了辅助变量工资激励对于企业现金的综合影响。一方面,工资 激励政策增加了企业原本的工资支出,从而对于企业现金流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另一方面,工资激励政策提高了员工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废品率,从而增加了产 品的产量,并且工资激励政策还可以适当地提升产品的等级,能够有效满足消费 者需求的生产能力以及较高的产品等级对于企业现金流的快速增长十分关键。 总之,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一项创新资源投入不可避免地 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该项投入也可能从多个方面对企业的盈利能力 以及长远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因果关系图可以非常全面地描绘创新投入变量与 24

第 4 章 企业创新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企业盈利之间的定性关系,为了权衡企业创新投入产生的一系列成本和收益,进 一步明确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大小,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加直观实用的政策建议, 本文将进一步绘制企业创新投入模型的流量存量图对系统要素间的因果关系进 行详细的定量分析。

4.3 流量存量图及主要方程 企业创新投入模型的流量存量图如图 4.2 所示: 图 4.2 所示的流量存量图主要包括企业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品营销以 及销售执行,将企业的技术活动和市场活动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同时将企业的创 新活动和企业收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每期的收入,支出和现 金流状况以及总体的走势情况,这样有利于更加客观具体地研究企业创新投入产 生的一系列经济影响。 根据模型变量的不同类型,参数以及方程的不同设置方法,将流量存量图中 的主要方程划分为以下四大类: ① 模型框架方程设定如下: (1)INITIAL TIME=0,模型仿真初始时间为第 1 期期初; (2)FINAL TIME=16,模型仿真结束时间为第 16 期期末; (3)TIME STEP=1,模型仿真步长为 1 期; (4)SAVEPER=1,保存每一期的仿真结果; ②本文的企业创新投入模型基于一款企业竞争模拟软件——BIZSIM 构建, 参考 BIZSIM 里为模拟企业设定的规则,将流量存量图中的有关常量赋值如下: (5)小时基本工资=12,取不同班次的平均工资; (6)退休率=0.03; (7)总工时=520; (8)原料固定运费=10000; (9)原料变动运费=0.02; (10)单位原材料库存费用=0.03; (11)原材料转化率=0.001,1 单位产品平均消耗 1000 单位原材料; (12)运输效率=0.5; 25



广告促销决策

研发决策

工资系数

广告促销投入

研发投入

等级提高率

产品等级

小时基本工资

净收入

产品价格

过剩产品量

单位产品运费

市场产品量

需求量

招聘率

税率

招聘人数

净支出

工人总工资

企业现金

培训费用

新工人 培训人数

安置费用

老工人

原材料需求量

原材料消耗量

产品库存增量

解聘率

批量原材料价格

本期不可达量

原材料库存费

单位原材料 库存费用

原材料订购费

原材料总费用

原材料运费

原材料订购量

运输效率

途中原材料

原料变动运费

退休率

离职人数

原料固定运费

本期可达量

下期可达量



单位产品

库存费用

产品库存

可用原材料

原材料转化率

标准工人数

原材料消耗率

固定产品运费

产出量

成品率

总工时

产品运费

实际产量

产量入市率

产品库存减量

产品库存入市率

产品库存费用

过剩需求量

广告促销需 求影响率

销售量

价格需求影响率

等级需求影响率

第 4 章 企业创新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图 4.2 企业创新投入流量存量图

26

第 4 章 企业创新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13)固定产品运费=1800; (14)单位产品运费=600,取单位产品运往不同市场的平均运费; (15)单位产品库存费用=120; (16)产品库存入市率=1; (17)产量入市率=0.75; (18)税率=0.25; ③除此之外,BIZSIM 内置的规则也限定了流量存量图中一些辅助变量的取 值方式与范围,如下所示: (19)批量原材料价格=WITHLOOKUP(原材料订购量, ([(0,0.9)-(1e+07,1)],(0,1),(999999,1),(1e+06,0.97),(2e+06,0.97),(2e+06,0.95),(3e+06, 0.95),(3e+06,0.94),(1e+07,0.94))); (20)培训费用=培训人数*1200,新工人的培训费一人 1200 元; (21)安置费用=离职人数*2400,解聘工人需一次性发放安置费用每人 2400 元; (22)标准工人数=0.25*新工人+老工人,新工人的工资和劳动能力均为老 工人的 1/4; (23)工人总工资=标准工人数*总工时*小时基本工资*工资系数; (24)原材料运费= IF THEN ELSE(原材料订购量>0, 原料固定运费, 0 )+原 料变动运费*原材料订购量; (25)原材料订购费=原材料订购量*批量原材料价格; (26)原材料库存费=可用原材料*单位原材料库存费用; (27)原材料总费用=原材料订购费+原材料运费+原材料库存费; (28)本期可达量=原材料订购量*运输效率; (29)本期不可达量=原材料订购量*(1-运输效率),因为运输的原因,当 期订购的原材料只有一部分可供当期使用,其余部分下期方可使用; (30)下期可达量=途中原材料,本期的途中原材料转化为下期的可用原材 料; (31)原材料消耗量= IF THEN ELSE(可用原材料>原材料需求量, 原材料需 求量 , 可用原材料 ); 27

第 4 章 企业创新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2)产出量=原材料转化率*原材料消耗量; (33)产品运费=IF THEN ELSE(产量>0, 固定产品运费, 0 )+产量*单位产品 运费; (34)市场产品量=产量*产量入市率+产品库存减量,当期可供销售的产品 一方面来自于期初的产品库存,另一方面来自于当期制造的部分产品; (35)过剩产品量= IF THEN ELSE(市场产品量>需求量, 市场产品量-需求 量 , 0 ); (36)过剩需求量= IF THEN ELSE(需求量>市场产品量, 需求量-市场产品 量 , 0 ); (37)销售量= IF THEN ELSE(市场产品量>需求量, 需求量 , 市场产品量 ); (38)产品库存费用=产品库存*单位产品库存费用; (39)产品库存增量=产量*(1-产量入市率)+过剩产品量; (40)产品库存减量=产品库存*产品库存入市率; (41)净收入=销售量*产品价格; (42)净支出=研发投入+广告促销投入+原材料总费用+产品运费+产品库存 费用+工人总工资+培训费用+安置费用; (43)招聘人数=老工人*招聘率; (44)培训人数=新工人,假设新工人全部接受培训; (45)离职人数=老工人*(退休率+解聘率); (46)等级提高率=研发投入*1/1e+06+(工资系数-1)/10; ④根据 BIZSIM 提供的客观数据,结合现实企业生产销售的有关经验,拟合 出以下变量方程: (47)研发决策=WITH LOOKUP(TIME, ([(0,0)-(16,1)],(0,0),(1,0),(2,0),(3,0),(4,0),(5,0),(6,0),(7,0),(8,0.01),(9,0.01),(10,0.01),( 11,0.01),(12,0.01),(13,0.01),(14,0.01),(15,0.01),(16,0.01))); (48)广告促销决策=WITH LOOKUP(TIME, ([(0,0)-(16,1)],(0,0.015),(1,0.015),(2,0.014),(3,0.016),(4,0.016),(5,0.015),(6,0.014),(7, 0.012),(8,0.1),(9,0.1),(10,0.1),(11,0.1),(12,0.1),(13,0.1),(14,0.1),(15,0.1),(16,0.1)));

28

第 4 章 企业创新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9)工资系数=WITH LOOKUP(TIME, ([(0,0)-(16,10)],(0,1),(1,1),(2,1),(3,1),(4,1.05),(5,1.05),(6,1.05),(7,1.05),(8,1.1),(9,1.1), (10,1.1),(11,1.1),(12,1.1),(13,1.1),(14,1.1),(15,1.1),(16,1.1))); (50)研发投入=企业现金*研发决策; (51)广告促销投入=企业现金*广告促销决策; (52)等级需求影响率= 1+LN(产品等级); (53)产品价格=WITH LOOKUP(产品等级, ([(0,0)-(100,8000)],(1,3800),(1.5,4500),(2,5100),(2.5,5600),(3,6000),(3.5,6350),(4,66 00),(4.5,6800),(5,6950),(7,7200),(10,7300),(100,8000))); (54)价格需求影响率=WITH LOOKUP(产品价格, ([(3800,0)-(8000,1)],(3800,1),(4500,0.98),(5100,0.95),(5600,0.9),(5800,0.84),(6000,0. 77),(6350,0.69),(6600,0.6),(6800,0.5),(6950,0.35),(7200,0.25),(7210,0.24),(7300,0.2), (8000,0.1))); (55)广告需求影响率=WITH LOOKUP(广告促销投入, ([(0,0)-(8e+06,3)],(0,1),(60000,1.15),(168196,1.25),(336391,1.47368),(519878,1.684 21),(688073,1.84211),(886850,2),(1.08563e+06,2.15789),(1.33028e+06,2.28947),(1.5 9021e+06,2.40789),(1.89602e+06,2.52632),(1.89602e+06,2.51316),(2.14067e+06,2.5 9211),(2.4159e+06,2.65789),(3.01223e+06,2.76316),(3.94495e+06,2.81579),(5.0458 7e+06,2.85526),(8e+06,3))); (56)需求量= 1000*广告促销需求影响率*价格需求影响率*等级需求影响 率; (57)原材料消耗率= 8*工资系数; (58)招聘率= IF THEN ELSE(过剩需求量>0, 0.03+过剩需求量/5000, 0.1); (59)解聘率= IF THEN ELSE(过剩产品量>0, 0.07, 0 ); (60)原材料需求量=标准工人数*总工时*原材料消耗率; (61)原材料订购量= IF THEN ELSE(原材料需求量>可用原材料, 原材料需 求量*1.1 , 原材料需求量);

29

第 4 章 企业创新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62)成品率=WITH LOOKUP(工资系数, ([(0,0)-(2,1)],(0,0.6),(0.8,0.78),(0.9,0.85),(1,0.9),(1.1,0.93),(1.2,0.95),(1.3,0.965),(1.4, 0.975),(1.5,0.98),(1.6,0.983),(1.7,0.985),(1.8,0.986),(1.9,0.986),(2,0.986))); 其中方程(47)——(49)是企业创新投入解释变量的时间序列表函数, 因为 BIZSIM 给定了所有竞争企业前八期的经营方案,所以广告促销决策,工资 决策以及研发决策前八期的函数值是固定的,而后八期的值需要由企业决策者自 行制定,如何制定后八期的创新投入方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30

第 5 章 基于流量存量图的研究

第 5 章 基于流量存量图的研究

5.1 模型有效性分析 在 BIZSIM 软件的企业竞争模拟中,一共有 16 家企业参与,它们可以在四 个市场上销售四种产品,每个企业从第九期开始制定决策,直到第十六期结束。 企业经营的好坏有多项判定指标,如:每期利润、市场份额、累计分红、累计缴 税、净资产、人均利润率或者资本利润率等。为了研究企业创新投入改变时产生 的边际效用,本文重点关注企业现金流这一指标的短期以及长期变化。 在第九期各个企业开始各自的决策之前,前八期都是模拟软件自动运行的结 果,16 家企业拥有一样的资产状况水平,制定同样的创新投入决策以及生产决 策,面向相同的市场,销售同等质量的产品,平分市场份额。16 家企业前八期 的内部财务报表是完全相同的,选取其中任意一家企业作为典型进行分析,经过 计算,可以发现在研发决策方面,该企业只在第一期期初投入了一笔基本的研发 费用,用于生产新产品所需的专利的获得,设施的购置以及技术的培训等,在接 下来的七期里,该企业没有进行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革新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等, 研发费用投入为零。在广告促销决策方面,前八期企业大约会将期初现金的 1.5% 作为本期的广告和促销总费用,具体的比例显示在广告促销决策表函数中。在工 资系数的设定上,前四期工资系数为 1,后四期工资系数为 1.05。工资系数由企 业决策者设定,一般不低于 1,工人的小时工资=工资系数×小时基本工资。 BIZSIM 提供的企业模拟竞争前八期的报表数据虽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但 是在对于模型的优化上起着巨大的作用。首先,模型需要拥有相对完整的框架结 构才有可能运行出接近于实际数据的结果。其次,模型必须客观反映企业实际的 生产经营活动才可以提高运行结果的可信性。最后,连续八期的模拟运行有助于 进一步检验模型的动态稳定性。 通过 BIZSIM 提供的企业内部报表,可以找出前八期该企业实际的净收入和 净支出。根据该企业前八期的创新投入决策,在模型中输入相应的变量值,仿真

31

第 5 章 基于流量存量图的研究

运行后,可以得出每期净收入和净支出的模拟值。这两项财务指标的实际值和模 拟值对比如表 5.1 所示: 其中每期的收入误差率均低于 10%,成本误差率除了第 3 期和第 7 期略高于 10%以外,其余均低于 8%,这说明模型设置的创新投入变量可以很好地反映企 业实际的创新投入决策,并且模型对于创新投入变量的响应结果和相应决策对于 企业收益以及支出的真实影响大致吻合。 表 5.1 企业成本和收入的实际值与模拟值对比表 期数 1 2 3 4 5 6 7 8

实际成本 4086225 4093025 3699418 3819567 4322877 4058389 3869779 4238427

模拟成本 成本误差率 实际收入 4212830 3.10% 4175600 4271260 4.35% 4247500 4086400 10.46% 4031700 4116000 7.76% 4192200 4318390 0.10% 4714400 4320360 6.46% 4432800 4322780 11.71% 4241600 4320050 1.93% 4682400

模拟收入 收入误差率 4364530 4.52% 4375990 3.03% 4357580 8.08% 4406290 5.11% 4418520 6.28% 4435520 0.06% 4452340 4.97% 4442020 5.13%

在前八期 BIZSIM 软件默认给定的创新投入决策中,企业并没有进行研发活 动,工资系数维持在基本水平,产品的等级几乎没有提高,产品价格稳定,并且 每期的广告促销投入费用变化不大,因此产品的需求量几乎保持恒定。上述情况 使得明确界定广告促销需求影响率,等级需求影响率以及价格需求影响率变得十 分困难。除此之外,需求量的大小不光取决于商品价格、广告费和促销费的绝对 量以及产品等级,还取决于商品价格、广告费和促销费的相对量,期数,外部消 息,市场份额等。目前发表的有关企业竞争模拟中市场需求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献 均指出:由于影响实际需求的一些因素是随机的,无法量化的或者不可控的,比 如竞争者的决策能力,风险态度,市场消息等,并且用于估计模型中商品价格、 广告费和促销费相对量参数的实验数据有限,需求预测模型只能起到一定的决策 支持作用,决策者在使用这些模型时也不得不通过历史数据以及自身经验输入一 些主观估计值,同时决策者还应结合自身实战经验,理性看待模型的准确性,合 理使用模型的结果。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企业创新投入决策模型,其中需求预测模 型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为了明确研究方向,缩小系统边界,同时又保证模型的相 对完整性和有效性,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现实企业的市场案例和自身的生活 经验,基于 BIZSIM 软件得到的历史数据,给出了适用于企业创新投入决策的产 品需求预测模型。其中影响产品需求的有等级需求影响率,价格需求影响率和广 32

第 5 章 基于流量存量图的研究

告促销需求影响率,在确定上述三个影响率时,除了分别考虑因变量的变动对于 需求量变化的影响趋势,还要统一量纲,综合考虑它们对于需求量影响的权重, 进而分别明确它们各自对于需求量的影响程度。 本文使用的数据是 BIZSIM 网站提供的企业竞争模拟的实验数据,内置的需 求预测模型体现了创新投入变量对于产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对于企业创新投入 模型而言,关注点并不在于产品需求量,产品价格,销售量或者企业现金的具体 值,而在于创新投入变量产生的一系列边际影响和企业经营状况的走势,这样才 可以为现实中企业的创新投入决策提供方向性的科学指导。

5.2 模型仿真分析 为了研究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研发决策,市场创新活动中的广告促销决策以及 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工资系数决策对于企业边际效用分别产生的影响,在进行模型 仿真时,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让其中两个创新投入决策变量的值保持不变, 来观察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对于企业边际效用的影响程度。前八期由比赛组织者模 拟,从第九期开始企业可以进行自主决策,模型的仿真分析也从第九期开始进行。

5.2.1 研发投入决策分析 在研究研发投入决策变量对于企业边际效用的影响时,将 9-16 期的工资系数 和广告促销投入维持在前八期的水平,工资系数设为 1,广告促销投入为期初现 金的 1.5%。选取几个典型的研发决策,分别代表将每期的研发投入设定为期初 现金的 0%,5%,10%,15%以及 50%,它们对于企业总的可用现金流的影响如 图 5.1 所示:

33

第 5 章 基于流量存量图的研究

图 5.1 研发投入对企业现金的边际影响 企业在第九期投入的研发比例越高,第九期期末取得的净利润越少。然而从 第十期开始,投入研发比例越高的企业,每期的净利润越多,企业总资产额迅速 反弹。在没有广告促销以及工资激励活动的支持下,持续的高研发比例投入会使 得企业在某期之后边际效用下滑,直至出现亏损,并且研发投入比例越高,亏损 时点到来的越早。这说明对于一种产品而言,前期承担一定量的研发费用,可以 使该产品更快地从市场上获得高额的利润,当产品等级达到一定水平后,等级提 升带来的利润空间缩小,对市场需求量的刺激减弱,该产品的创新发展遭遇瓶颈, 企业研发投入的边际效用减弱,甚至为负。

5.2.2 广告促销投入决策分析 同理,在研究广告促销投入对企业边际效用的单独影响时,根据前八期的决 策水平,在九到十六期将工资系数设为 1,研发投入设为 0,广告促销投入分别 设为期初现金的 0%,1.5%,2.5%,5%,7.5%和 10%。通过仿真分析,不同的 广告促销投入决策对于企业现金的影响如图 5.2 所示:

34

第 5 章 基于流量存量图的研究

图 5.2 广告促销投入对企业现金的边际影响 不同的广告促销投入导致的过剩产品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值如图 5.3 所示:

图 5.3 广告促销投入对过剩产品量的影响 35

第 5 章 基于流量存量图的研究

不同的广告促销投入决策导致的过剩需求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值如图 5.4 所 示:

图 5.4 广告促销投入对过剩需求量的影响 结合图 5.2,图 5.3 和图 5.4 综合来看,当第 9 期投入期初现金的 5%用于广 告促销活动时,可以清空产品库存,并且产生少量的过剩需求量,这使得企业将 积压的产品迅速转化为销售收入。在此广告促销投入决策下,第 9 期的企业现金 流增长量远超其他广告促销投入决策,然而继续投入期初现金的 5%用于接下来 的广告促销费用,一时间会产生大量的过剩需求量,企业的生产能力难以迅速地 满足激增的产品需求,这就导致了利润的下滑。从最终的表现结果来看,持续投 入期初现金的 1.5%或者 2.5%作为广告促销费用,企业的可用现金流均能获得稳 定地增长,从图 5.3 和图 5.4 中不难发现,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广告促销决策使 得每期产品的需求量大致接近于产品的供给量。 在产品等级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主要由广告促销费用的大小决 定,一般情况下,广告促销费用越高,产品需求量越大。产品需求量增多促使企 业扩大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在工资系数为 1 的条件下,企业主要通过招聘新工 人以及降低解聘率的方式增加产量。当企业不进行广告促销活动或者力度不够时, 36

第 5 章 基于流量存量图的研究

会出现产品滞销的现象,这会削减企业的利润,甚至入不敷出,如曲线 1 所示。 当企业投入过量的资金进行广告促销活动时,会显著地提高产品的需求量,这有 助于企业处理过剩的库存,但是持续的高水平广告促销投入会使得产品供不应求, 同时又因为企业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在产品等级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价格会使得 产品的需求量急速下跌,所以企业只能投入大量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这使得企 业在一段时间内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压力,每期的利润较小,甚至出现亏损,如曲 线 4,5,6 所示。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指导下,企业做出的广告促销投入决 策要适应自身的实际生产能力,这样才能以较小的成本收获较大的收益,如曲线 2 或 3 所示。

5.2.3 工资系数决策分析 在研究工资系数对于企业现金流的影响时,将九到十六期的研发投入设为 0, 广告促销投入设为期初现金的 1.5%,接着分别将工资系数设置为 0.9,0.95,1, 1.05,1.1 和 1.2,不同的工资系数对企业现金造成的影响如图 5.5 所示:

图 5.5 工资系数对企业现金的边际影响 37

第 5 章 基于流量存量图的研究

在不同的工资系数下,过剩产品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5.6 所示:

图 5.6 工资系数对过剩产品量的影响 与此同时,过剩需求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5.7 所示:

图 5.7 工资系数对过剩需求量的影响 38

第 5 章 基于流量存量图的研究

图 5.8 说明了长期保持一定的工资系数对于该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量的影响, 其中工资系数越高,产品的需求量越高。工资系数影响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发明 创造能力,设置较高的工资系数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以及工人生产产 品的效率和质量,对产品等级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 认可度,提高产品的市场需求量。

图 5.8 工资系数对产品市场需求量的影响 结合图 5.6 和图 5.7 来看,当企业设置的工资系数低于 1 时,员工的创造性 和积极性大大减弱,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提高,生产能力的下降首先使得市场 需求量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导致了过剩需求量的急剧提高,接着由于较低的工 资系数逐渐导致的市场需求量的下降,过剩需求量随之相应的下降。此外,从图 5.5 看出,设定低于 1 的工资系数,前期因为产品库存量的缓冲以及节约下来的 员工工资成本,企业的利润是高于同期其它工资系数所带来的利润的,但是随着 时间的推进,较低的生产能力以及持续萎缩的市场需求量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十 分堪忧。从第 16 期期末的现金总量来看,工资系数为 1 的企业表现最好,但是 这不一定是最优的选择,因为从现金流的发展趋势来看,工资系数为 1.05 的企 39

第 5 章 基于流量存量图的研究

业有望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赶超工资系数为 1 的企业。从图 5.6 和图 5.7 可以 看出,工资系数为 1 的企业资金运作情况较好的原因是该企业的生产能力更加迅 速地适应了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而工资系数为 1.05 的企业则顶住了前期由于工 资费用提高所产生的经济压力,并且在后期不断提升的产品需求量渐渐追赶上了 产品的生产量,企业的过剩产品量先增后减,并逐渐趋于零值。更高的市场需求 量以及更强的产品生产能力共同导致的更高的产品销售量是使得工资系数为 1.05 的企业在背负更高工资成本的情况下,可用现金流逐渐追上工资系数为 1 的企业的关键所在。当企业将工资系数设为 1.1 或者更高时,企业的生产能力变 的更强,但是仅仅依靠工资激励,产品的等级提升较慢,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也比 较慢,这将导致产品的库存水平不断提高,长此以往企业的现金流会受到很大的 削弱,不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确定工资系数时,企业首先要明确 产品市场需求量的大小,然后再根据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水平制定出相应的工资 系数或者其它生产激励方案,最终目标是让企业的生产规模尽快匹配上更高的市 场需求,从而扩大销售收入,提高企业利润。

5.3 企业创新投入的对策与建议 模型仿真结果直观地展现了各个创新投入变量的数值变化对于企业边际效 用分别产生的影响程度,模型中其它受创新投入变量影响的中间变量的波动也有 助于说明创新投入变量对于企业现金的影响方式。通过分析模型的仿真结果,为 了使企业获得长期的高额利润,解决企业在创新投入决策时遇到的实际问题,本 文提供以下的参考建议: (1)企业要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对于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品要给予足够 的重视,企业应该投入足够的研发费用让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不断成长,不断地 发现并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对于已经成熟的产品而言,即使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 也很难进一步地取得创造性的突破,产品微小的品质提升或者略有差异的外观变 化,很难吸引到更多的顾客购买,企业应该减少甚至取消这类产品的研发投入, 让这类产品的品质保持不变,仍能吸引相当一部分顾客选择购买,成为该公司收 入的一项稳定来源。节省下来的研发费用可以应用到亟需技术升级的产品上去, 这样一举两得,可以为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40

第 5 章 基于流量存量图的研究

(2)企业要掌握自身的生产能力以及市场需求。企业为了提高创新能力, 成为创新型企业,除了在技术活动中投入研发费用进行产品的创新,还需要在市 场活动中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如 设置高于同行平均水平的工资激励,对于创新先进个人的奖金激励以及年终分红 等。打造创新型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以及更长远的发展,企业的盈 利能力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企业的创新能力需要能够进一步地提升盈利 能力,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是良性的,长远的。在创新能力转化为盈利能力 的关键过程中,企业应该不断地激发市场上的产品需求,同时还应该确保自身的 生产能力可以有效地满足市场上的需求。如果市场上的产品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多余的产品需求除了转变为下期的订货,还会变为对其他企业替代产品的需求。 如果市场上的产品需求远远低于供给,多余的产品除了无法及时变现,还会提高 产品的库存费用。这两种情况都会降低企业的利润水平,为了使产品的供求量差 别维持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企业应该调整创新资源在创新活动中的投入方向 和数量。如果预计产品需求大于供给,企业应该将更多的创新资源投放到生产活 动中去,如提高工人的招聘率和工资系数,增加产品生产培训活动,鼓励工人改 进生产方式等。如果预计产品需求小于供给,企业应该将更多的创新资源投入到 营销活动中去,如对于新型的有效的销售策略进行奖励和推广,提高广告影响力, 增加促销投入等。企业要掌握目前自身实际的生产能力以及市场大致的需求水平, 结合自身创新发展战略,针对性的进行创新投入。 (3)企业要考虑可用现金规模。在进行创新投入决策时,企业还要考虑到 目前的财务状况以及创新投入获取收益在时间上的延迟程度。建设创新型企业是 迎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新建创新型企业或者由传统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 一系列充分并且持续的创新资源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创新投入决策如果使得企业 现金流长时间萎缩甚至断裂,那么就无法满足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需要。一项科学 有效的创新投入决策要视企业的资产状况而定,企业的可用现金规模越小,后期 资金供应不足的风险越大,这就要求决策者调整创新资源投入的数量和结构。对 于可用现金规模较小的企业,前期不应该进行过量的研发投入,应该明确企业的 生产能力,同时投入适当的广告促销费用刺激市场需求,只有确保企业现金流的 稳定才能在后期进行更加充分的研发投入,从而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 41

结论

结论 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企业创新的内涵,明确了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活动和创 新投入之间的关系,为之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 分析了实际企业创新发展的历程以及目前遇到的瓶颈,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的与 方向。最后构建出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企业的创新投入决策概括为研发决 策,广告促销决策和工资系数决策三个方面,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仿真模拟得到了 以下关于企业创新投入的三项参考性意见。 (1)在进行研发决策时,企业要重点了解研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根据模型 的仿真结果,在一段时间内,随着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的提高,产品的等级不断提 高,每期的利润也相应提高,但是当产品等级到达一定值后,产品的研发投入回 报率降低,此时继续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会削减企业的利润。因此,对于极具市 场潜力的新兴产品,企业要给予足够的研发费用,而对于利润提升空间较小的成 熟产品,企业则要减少研发投入。 (2)在进行广告促销决策和确定工资系数时,企业要结合目前自身的生产 能力以及市场上的产品需求。为了将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好地转化为盈利能力,大 量的市场需求以及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生产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过剩需求量或者 过剩产品量太多都不利于企业的效益。如果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可以考虑适当提 高工资系数;如果产品供大于求,企业可以考虑适当提高广告促销投入。 (3)在进行所有的创新投入决策时,企业都要考虑到其对现金流的影响。 根据模型的显示结果,当企业现金流曲线持续下滑时,如果创新投入决策不做出 改变的话,亏损的局面会继续恶化,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企业现金流曲 线的持续下滑要引起决策者的高度重视,根据下滑的具体原因,创新投入决策需 要及时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创新投入决策旨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且进一步 地提高盈利能力,但是由于创新资源投入的即时性以及利润转化的延迟性,企业 很可能因为激进的创新投入决策陷入资金不足的困境。因此,为了企业持续良好 的创新型发展,决策者要结合目前可用的现金规模,了解创新投入决策对于现金

42

结论

流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确定符合企业当前创新发展阶段的资源投入水平,尽量避 免现金流暴跌或者持续萎缩现象的发生。

4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Lager T.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process development in process industry: a new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strategic project selection and portfolio balancing[J]. R&D Management,2002,(32):87-95 [2] Monika Kurkkio, Johan Frishammar, Ulrich Lichtenthaler. Where process development begins: a multiple case study of front end activities in process firms[J]. Technovation, 2011,(31):490-504 [3] Pelin Demirel, Mariana Mazzucato. Does market selection reward innovators? [J] The Open University.2010,(7):1-26 [4] Porter P.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veness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VOI.76(6):77-90 [5] Fariborz Damanpour, Shanthi Gopalakrishnan. The dynamics of the adoption of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1,38(1):45-65 [6] Elpida Samara, Patroklos Georgiadis, Ioannis Bakouros.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polici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A system dynamics analysis[J]. Technovation, 2012,(32):624-638 [7] Ting-Lin Lee, Nick von Tunzelmann. A dynamic analytic approach to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The

IC

system

in

Taiwan[J].

Research

Policy,2005,(34):425-440 [8] Vincent L. Innovation midwives: sustaining innovation streams in established companies[J].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5(2):41-49 [9] Kanter R M. Three tiers for innovation research[J]. Communication Research,1988,15(5):516-517 [10] Lawson B, Samson D. Develop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organizations: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pproa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1,5(3):377-400 44

参考文献

[11] 朱斌,欧伟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动态演进研究[J].科技 进步与对策,2017,34(1):66-74 [12] 张军,许庆瑞.企业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演化间动态关系研究:基于系统动 力学仿真方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1):128-138 [13] 张铮,柏春华,何园.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整合动态模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 践,2013,33(1):99-105 [14] 李柏洲,董媛媛,赵刚.基于SD大型企业原始创新系统动力模型研究[J].科研 管理,2011,32(4):26-36 [15] 欧绍华,胡玉松.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要素研究[J].经济 经纬,2015(04):109-113 [16] 王超,穆东.基于SD的制造企业物流运作成本仿真与优化[J].系统工程理论与 实践,2012,32(6):1241-1250 [17] 赵西萍,张长征,张伟伟.知识流失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J].科研管理,2004,25 (6):80-84 [18] 陈力田,许庆瑞,吴志岩.战略构想,创新搜寻与技术创新能力演化——基 于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建模与仿真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34(7): 1705-1719 [19] 曹勇,蒋振宇,孙合林,等.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意愿与创新能力——来自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6,34(1):89-98 [20]杨善奇,谈镇.提升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5,29(1): 54-59 [21] 杨艳,朱恒源,吴贵生.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解构与演进.经济管理,2007, (9) [22]邓一华,吴贵生.技术创新活动的几种测度方法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 (7) [23] 察志敏,杜希双,关晓静.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2004,(3) [24] 杨晓燕.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3,(1) [25] 戴治平.“技工贸”模式的背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23) 45

参考文献

[26] 徐立平,姜向荣,尹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5, (36) [27] 杨忠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科技进步与决策,2004 (3):40-45 [28] 冯海昱.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7:30-36 [29] 刘耀,黄新建,张滨松,许智宏.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5-19 [30] 胡畔,王刚毅,于渤.技术跨越过程中本土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系统动 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8(8):68-77 [31] 吴运建,吴建中,周良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述.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95,(10) [32] 魏江,郭斌,许庆瑞.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1995 [33] 许志晋,凌奕杰,宋凤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科学学研究, 1997,(1) [34] 杨宏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1998,(1) [35] 曹崇延,王淮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预测,1998,(2) [36] 史晓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设置及综合评价.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1999,(2) [37] 陈劲.我国科技发展道路及资金分配模型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4 [38] 魏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支持系统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9) [39] 何庆丰,陈武,王学军.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基于我国科技活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技术经济,2009,28(4): 1-8 [40] 远德玉,董中保,常向东等.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能力评价和动态分析方法. 科学管理研究,1994,(2)

46

致谢

致谢 两年的硕士生活转瞬即逝,时间真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眨眼之间我已经 在吉林大学这片沃土上成长了六年,在此期间,我结识了值得相交一辈子的朋友, 受到了眼界宽广的老师们的指点,也见证了自己的逐渐蜕变与成熟。 值此离别之际,心中思绪万千。回顾自己的求学生涯,有过悔恨,有过欣喜, 有过迷茫,有过追求。往事如烟历历浮上心头,却又叫人欲说还休,只道长春真 是一个很美的城市。 在硕士研究生期间,有很多事情令我感激。首先我要感谢*老师,他是我的 本科和硕士指导教师,不论是在论文的写作上,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师都 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不只是*老师,系里其他老师全都学识渊博,平易近人, 能够遇到这样的名师们是我的幸运。然后我要感谢身边的同学们,你们是如此的 可爱,真的希望告别的日子到来的慢一点,再慢一点。最后我要感谢生我养我的 父母,谢谢你们包容我的任性,始终尊重我自己的选择,谢谢你们。 马上就要离开管科系了,衷心祝愿管科的同学们前程似锦,所向披靡,祝愿 管科的老师们每天没烦恼,事业节节高,桃李满天下。

47